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94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
一般全轮转印刷机是指印刷版轮在传动时恒呈往同一方向旋转的印刷机,如


图1所示美国第5,467,712号“全轮转印刷机”发明专利案,其大抵是在一基座11上装组多数座可印刷不同颜色的印刷装置2,传经该等印刷装置2间的印刷纸12,受一设置于基座11上的拉纸装置13所拉引,上述拉纸装置13具有一拉纸滚筒131,可被设定连续式地传送印刷纸12前进,在必要时也可和设在印刷纸12进口处的一后退滚筒14共同传送印刷纸12前进再后退,以进行所谓的“前进后退式”送纸方式,上述拉纸装置13欲选择“连续前进”或“前进后退式”,是依欲装组在版轮21上的凸版25大小而定,且就印刷效率而言,“连续前进”的印刷方式效率较高,但是若凸版25长度未能与版轮21圆周长度一致,将较为浪费纸材,因此设计上若版轮21可视需要更换为不同直径,则不只印刷效率高,更无浪费纸材的顾虑。
配合图2所示,上述该印刷装置2就是属于可更换版轮21的构造设计,其包含前述供凸版25固定的版轮21、一下轮22,及一传色轮组23。该版轮21是装设在印刷装置2内所设一对与印刷纸12传送方向平行的侧壁26、27,借该二侧壁26、27分别开设有开槽261、271,而供版轮21中心处轴芯211两端固定的一对定位块212架设在开槽261、271内,并于定位块212旁各以一挡块213压抵其定位,以限制版轮21及定位块212轴向外移,再于轴芯211一端的末端处固设一齿轮214。该下轮22是受一架设机构24架设于固定高度上,而与版轮21对应压合,其也可在架设机构24一端下摆时,使下轮22和版轮21分离。该传色轮组23是用以将一料斗28内的色料传递,使其最终附着在版轮21表面,以便对传经版轮21、下轮22间的印刷纸12印刷。
上述以往印刷装置2设计中,该架设机构24的作用是在其一端下摆时,使下轮22和版轮21分离,以便进行版轮21的拆换作业,而前述侧壁26的开槽261的大小,必须足以容纳印刷机可印刷最大长度范围的版轮21的直径,以供由该开槽261处轴向拆装版轮21,当换装上如
图1中假想线部份所示不同直径的版轮21时,为了使版轮21与下轮22能相压合,每一不同直径的版轮21组装在配合的定位块212上的位置并不相同,也就是当版轮21直径较小时,固设在其所配合组装的定位块212上的位置须下降,相反地,当版轮21直径较大时,装组在定位块212上的位置必须配合提高。此外,设计上前述传色轮组23的设置,必须可适度摆动调整,以便在换装不同直径的版轮21后,能将传色轮组23适度摆动调整至与版轮21轮面抵接,以达将料斗28内的色料传递至版轮21、下轮22间的印刷纸12作印刷,由于该等传色轮组23可摆动调整的相关构造并非本实用新型改良重点,因此不多作说明。
上述以往印刷装置2中,由于下轮22定位在印刷位置时,所处高度是呈无法升降调整的固定状态,因此换装不同直径的版轮21时,须以版轮21轮面底缘也就是下轮22轮面顶缘为不动的基准线,使得轴芯211所处高度会随版轮21直径大小的不同,而分呈相对提高或下降等不同状态,且须借由不同的定位块212作搭配才能获得合宜的定位,当然,轴芯211末端处的齿轮214也须配合版轮21直径作对应的更换,因此,在换装不同直径的版轮21作业中,所须更换的构件包括两定位块212、版轮21连同其轴芯211,及轴芯211末端的齿轮214,正由于更换的构件多,导致换装作业的拆卸与装组都较为繁琐,而有待进一步作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可简便更换拆装不同直径版轮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包含一基座、二架立在该基座上的平行的第一、第二侧壁与一升降机构,及一上一下枢装在该第一、第二侧壁间的一版轮组与一下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具有一枢接架设在该第一、第二侧壁上的版轮;该升降机构,装设在该下轮下方,并与该下轮连设。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顶面对应于该下轮的下方处可开设有一滑槽,该升降机构设置在该滑槽上,该升降机构具有一对斜度板,可滑移地间隔设置在该基座的滑槽上,该二斜度板顶面设有一对对称的第一斜面;
一转杆,其两端分别具有螺纹并与该二斜度板螺合,并于一端固设有一手轮;一对升降板,该下轮两端分别枢装在该升降板上,该二升降板下端分别具有一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是分别对应抵接于该斜度板的第一斜面上,且该二升降板外侧面设有上下走向的导槽;一对固定座,分别固设于该第一、第二侧壁外侧面,该固定座于相向端具有一凸部,另端各具有一固定部,该固定座的固定部分别固设于该第一、第二侧壁外侧面,而其凸部穿过该第一、第二侧壁并对应伸入该各升降板的导槽内。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还具有一轴芯,该版轮组装在该轴芯上,并以该轴芯两端枢接架设于该第一、第二侧壁上。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的轴芯一端是枢装定位于该第一侧壁,另一端穿伸于该第二侧壁开设的一开孔,该轴芯上固定套设有齿轮、该版轮与一固定环圈,并该开孔内设置一轴套,该轴芯外端枢设于该轴套内。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的轴芯一端穿伸出第一侧壁而形成一延伸段,且该延伸段末端枢设于该基座上所架立的一辅助壁上。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环圈于中空内壁处设有阴螺纹,并螺合于轴芯外部所对应设置的阳螺纹上。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环圈于其周围与外端部分别设有一螺孔与多数个卡槽。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侧壁相对的面为内侧面,在该内侧面上具有一凹陷区,该第一、第二侧壁都在底端该内侧面一侧突设有一平板,该升降机构具有一对升降板,分别在对应该第一、第二侧壁的凹陷区的位置突设有一与凹陷区嵌接的突嵌部,该下轮枢设在该二升降板间,该各升降板底缘螺设一垂立的螺杆,该二螺杆上都套设有一第一齿轮,且该各螺杆底端分别枢设在第一、第二侧壁的平板上;一连动杆,横向设置于该两螺杆旁,该连动杆上固定套设有二啮合于该各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升降板的内侧面上分别突设一轴接块,该各轴接块具有一开设有一枢孔的枢结部及二个一体设在该枢结部两侧的翼部,该下轮的轴芯两端枢设在该二枢孔中,该各轴接块相对一侧的二翼部借助一轴杆枢结于该升降板上,且在另一侧相对的翼部下方设有一撑杆,该撑杆两端枢结在该各升降板上,该撑杆具有二对应于该侧二翼部的下凹状平整面,该二翼部对应于二平整面的一侧螺接有二推顶件,该二推顶件分别螺穿该各翼部并推抵在该撑杆的外径面或平整面。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在两侧分别开设一螺孔,该第二侧壁在两侧分别开设两导槽,该一升降板在对应该第一侧壁的两螺孔位置上开设两导槽,该另一升降板对应该第二侧壁的两导槽设有两螺孔,该各升降板分别借助两调压杆锁结,该各调压杆具有一穿过所对应的导槽并螺接于所对应的螺孔的螺接部,该螺接部的一端扩径形成一压合部,此压合部压触于该升降板或该侧壁上,该压合部斜向突设一握把部。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陷区中对应该第一齿轮凹设一槽体,该第一齿轮部份容设于该槽体中,且该第一齿轮与其所对应的侧壁具有一间隔。
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升降板底缘开设一开口朝下的槽孔,且该二升降板底缘各设有一横杆,该各横杆上对应该槽孔处具有一螺孔,该螺杆螺设锁固该螺孔与该槽孔。
本实用新型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包含有一基座、二架立在该基座上平行的第一、第二侧壁与一升降机构,及一上一下枢装在该第一、第二侧壁间的一版轮组与一下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具有一可被拆换地枢接架设在该第一、第二侧壁上以更换不同直径的版轮。该升降机构,是可连动下轮直线升降位移地装设在该下轮下方,以因应版轮直径大小的变化,使下轮对应压合或移离上述版轮。借上述设计,当调降下轮使其与版轮分离,以进行拆换不同直径的版轮时,由于版轮轴芯的高度位置不变,而可使拆卸与安装作业更为方便、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优点在于其于换装不同直径的版轮时,版轮的轴芯无须抽离印刷装置,只要简易地抽换轴芯上所套装的相关构件,具有换装简便的效果。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印刷机的印刷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式简要说明
图1是一种以往印刷机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该以往印刷机中印刷装置的正面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印刷机中印刷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版轮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与下轮等相关部位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印刷机中印刷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与下轮等相关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的连动杆可驱动升降板在侧壁上升降位移作动的相关部位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升降板及传动机构的螺杆与侧壁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下轮与传动机构组接示意图。
请配合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是在一基座3上架立有一对平行的第一、第二侧壁31、32,两侧壁31、32间一上一下枢装有可对应压合的一版轮组4与一下轮5,且基座3顶面在对应于下轮5下方处开设有一滑槽33,在滑槽33上设有一升降机构6。
该版轮组4,配合图5所示,具有一轴芯41、一对齿轮42、一介于该对齿轮42间的版轮43、一固定环圈44与一轴套45。该轴芯41内端是枢装定位于上述第一侧壁31,其定位方式是使轴芯41该端穿伸出第一侧壁31一段适当长度而成为一延伸段411,并将延伸段411末端枢设于基座3上所另预设架立的一辅助壁34上,使整体轴芯41可如图5中所示,以枢装于第一侧壁31处的内端支撑整体轴芯41,使轴芯41外端成为悬空状态并对应穿伸于第二侧壁32所开设的一开孔321中,且在此一状态下,可将上述的齿轮42、版轮43等穿经开孔321后套装于轴芯41外部,当然齿轮42、版轮43套装时,可借由预先开设的键槽421、431对应卡合于轴芯41轴面上预设凸出的键块412,而与轴芯41结合成可一体旋转的轴装状态,接着借固定环圈44中空内壁处设有内螺纹440而螺合于轴芯41外部所对应设置的外螺纹413上,以限制齿轮42和版轮43轴向位移,整体固定环圈44更可借周围与外端部分设有一螺孔441与多数个卡槽442,而能由螺孔441以螺丝锁抵轴芯41强化定位效果,并借各卡槽442的设置,方便以设有爪部的适当拆卸工具从外部抵于卡槽442进行旋转抵动固定环圈44,最后由第二侧壁32外侧将上述的轴套45装入开孔321内,该轴套45是具有一内端部451与一直径略大的外端部452,该内端部451恰对应抵入开孔321内,并开设有一轴孔453以供轴芯41外端枢设其内,至于外端部452内侧面是并抵于第二侧壁32外侧,并可拆卸地借锁固一对螺丝454而与第二侧壁32固设一体。此外,前述轴芯41上套设的齿轮42数量,可视需要而在两端都套装有齿轮42,或只在一端套装有齿轮42,图中右侧的齿轮42是可带动位于版轮43上方的传色轮组(图未出)。前述轴芯41的延伸段411上,配合装设有可被动力源(图未出)传动的传动齿轮414,以带动轴芯41旋转。
该下轮5,其轴芯51一端固设有一齿轮52,该齿轮52是与上述版轮组4对应端的齿轮42相啮合。
该升降机构6,配合图6所示,具有一对斜度板61、一转杆62、一对升降板63及一对固定座64。
该对斜度板61,可滑移地设置在基座3的滑槽33上,两斜度板61顶面设有一对相向对称的第一斜面611。
该转杆62,其中间处以一枢座620固定枢设于基座3的滑槽33上,两端各设有一段螺纹段621,使二螺纹段621螺穿过上述二斜度板61,并于转杆62一端外部固设有一手轮622,借由转动该手轮622可旋动转杆62进而连动二斜度板61作相近或相远位移,设计上欲借旋转的转杆62带动二斜度板61获得相近或相远的位移动作,须使二螺纹段621的螺纹方向呈反相设置。
该对升降板63,都开设有轴孔630,以供前述下轮5的轴芯51两端枢装其上,该二升降板63下端具有一对第二斜面631,该等第二斜面631的斜度恰分别对应抵接在上述二斜度板61的二第一斜面611上,且二升降板63外侧面设有上下走向的导槽632。
该对固定座64,可固设于上述第一、第二侧壁31、32外侧,其相向端都具有一凸部641,另端具有一固定部642,该凸部641呈条块状,可穿经上述第一、第二侧壁31、32上各预先开设一对应形状的定位槽35,并对应伸入上述升降板63的导槽632内,以导引升降板63的位移方向,而固定部642呈面积较大的扁圆状,可借螺丝锁固于上述第一、第二侧壁31、32外侧面,使整体固定座64获得定位。
借上述构件的组成,当整体印刷装置欲印刷不同长度的凸版,其所须进行的相关更换作业,须先转动升降机构6的手轮622,使下轮5下降而不再与版轮43对应压合,接着先、后将轴套45与固定环圈44拆下后,就可便利地抽出套装于轴芯41外部的齿轮42与版轮43,然后只要换装上所需尺寸的齿轮42与版轮43,再依序装设固定环圈44与轴套45就完成整体换装作业,换装期间由于轴芯41无须更换且始终维持在定位状态,因此在拆卸或安装齿轮42与版轮43时,轴芯41具有定位的导引效果,使拆卸与安装作业更为方便、快速。相较下,前述图2所示以往印刷装置2中须更换齿轮214、两定位块212及版轮21连同其轴芯211等构件的作业,确实明显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计繁琐,且须更换的构件也比较多。
此外,本实施例中借由下轮5设置在一升降机构6上的设计,使当换装不同直径的版轮43时,只要转动升降机构6的手轮622,以转杆62调整两斜度板61的距离,进而上下抵动跨抵其上的二升降板63,借此调整下轮5升降位移的高度,而达换装不同直径的版轮43时,下轮5都可简便地经由升降机构6的直线升降位移调整,达到与版轮43对应压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印刷装置,如图7及图8所示,同样具有一对平行的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71及第二侧壁72,第一、第二侧壁71、72在彼此相对的内侧面下端部位下凹成为一凹陷区73,此凹陷区73中间部位凹设一槽体74,第一侧壁71位在凹陷区73外部两侧分别开设一螺孔711,而第二侧壁72上对应螺孔711的位置处分别开设一导槽721,接着,第一、第二侧壁71、72都在底缘内侧面一侧水平突设一平板75,平板75上具有一朝上的枢设孔751,同时第一、第二侧壁71、72的内侧面间一上一下枢装有一版轮76与一下轮77,该版轮76可被拆换以便更换不同外径,并在下轮77下方设有一可连动其直线升降的升降机构8,以因应版轮76直径大小的变化,使下轮77对应压合或移离版轮76。
该版轮76,其轴芯761两端轴装有一对齿轮762,并在第二侧壁72外侧借预设穿孔而可拆卸地将一轴套763固设于第二侧壁72外侧面,使轴芯761一端枢设于该轴套763内,轴芯761可被动力源(图未示)传动,以带动整体版轮76旋转,前述轴芯761所设的齿轮762数量,可视需要而在两端都套装有齿轮,或只在一端套装有齿轮,图中右侧的齿轮762可带动位于版轮76上方的传色轮组(图未示)。当轴套763被卸下后,便可拆装不同直径的版轮76,由于整体版轮76可换装不同直径的相关构造大致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多作说明。
该下轮77,其轴芯771一端固设有一齿轮772,该齿轮772与上述版轮76对应端的齿轮762相啮合。
配合图9、
图10及
图11所示,上述升降机构8具有一对升降板81,每一升降板81具有一板本体810,该二板本体810在对应第一、第二侧壁71、72凹陷区73的位置都具有一突嵌部811,可将突嵌部811滑嵌于凹陷区73中,并使部份板本体810与第一、第二侧壁71、72贴抵,而其中一板本体810上开设有二导槽812,对应第一侧壁71的二螺孔711,另一板本体810对应第二侧壁72的导槽721成型两螺孔813,再于升降板81底缘开设一开口朝下的槽孔814(可见于图9)及横向固结一横杆82,该横杆82在对应于每一槽孔814处开设有一螺孔821,在两升降板81的内侧面分别设置一轴接块83,以供下轮77枢设。该等轴接块83都具有一开设有一枢孔831的枢结部832及二同体设在该枢结部832两侧的翼部833,前述下轮77的轴芯771便是轴设在两枢孔831中,在两枢结部832一侧相对的二翼部833借一轴杆84两端枢结于该二升降板81间。此外,位在两枢结部832另一侧相对的二翼部833下方,设有一以两端枢结在两升降板81上的撑杆85,该侧二翼部833借撑杆85的撑顶,使两轴接块83不致以轴杆84为中心旋摆,同时撑杆85具有二对应于该侧二翼部833的下凹状平整面851,另在该侧二翼部833上螺接有对应于该二平整面851的二推顶件834,该二推顶件834可螺穿翼部833并选择推抵于撑杆85的外径面或平整面851,当选择推顶外径面时,下轮77是处于与版轮76压合状态,当转动撑杆85使推顶件834选择推顶于平整面851时,下轮77会移离版轮76以便穿设印刷纸。
两对调压杆86,用以将两升降板81及第一、第二侧壁71、72锁结,每一调压杆86具有一附设有外螺纹的螺接部861,再由螺接部861一端扩径成型一压合部862,此压合部862斜向突设一握把部863。因此,利用其中一对调压杆86的螺接部861穿经升降板81的导槽812而螺设于第一侧壁71的螺孔711中,并借压合部862压触在升降板81上以锁固定位,此时,该对调压杆86的握把部863与第一侧壁71的内侧面同侧。同样地,另一对调压杆86的螺接部861可先穿经第二侧壁72的导槽721,再螺设于所对应升降板81的螺孔813后,借压合部862压触在第二侧壁72的外侧面上,以锁定升降板81,而该侧二调压杆86的握把部863与第二侧壁72外侧面同侧,调压杆86除了锁结定位升降板81外,当旋松时,升降板81可受连动而相对第一、第二侧壁71、72上下滑移。
一传动机构87,其具有两分别轴接于该二平板75枢设孔751中的螺杆871,每一螺杆871螺接于所对应横杆82的螺孔821且穿入升降板81的槽孔814中,螺杆871在位于每一横杆82下方的部位上都固结有一第一齿轮872,第一齿轮872因其外径大于螺杆871,因此组装后部份会容置在槽体74中,使每一第一齿轮872不致与第一、第二侧壁71、72抵触,再于两螺杆871旁横设一连动杆873,此连动杆873轴接于第一、第二侧壁71、72上,其一端也同时突出第二侧壁72的外侧面并组接一手轮874,又在连动杆873上设有两第二齿轮875而分别与两第一齿轮872啮合,前述第一、第二齿轮872、875均为蜗形齿轮,以便使横向的连动杆873得以连动垂向的螺杆871转动,进而带动两升降板81同步上升或下降。
借上述构件的组成,当换装不同直径的版轮76时,可借由调整传动机构87以连动升降板81上下移动,而达到下轮77与版轮76对应压合的效果,为达到前述效果,在操作上,先将两对调压杆86旋松,使其压合部862不再压触于升降板81及第二侧壁72上,接着,转动手轮874,使连动杆873上转动中的第二齿轮875传动第一齿轮872旋转,此时该螺杆871便随着旋动,而使相互螺接的横杆82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板81相对第一、第二侧壁71、72上下滑移,而使下轮77可与版轮76压合,在升降板81滑移的同时,螺接于升降板81上的调压杆86会在第二侧壁72的导槽721中随之移动,而直接螺设在第一侧壁71上的调压杆86固定不动,最后在升降板81移动至适当位置后,再旋紧调压杆86便可确实定位升降板81。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确实能提供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使其换装不同直径的版轮时,令版轮的轴芯无须抽离印刷装置,只要简易地抽换轴芯上所套装的齿轮与版轮等相关构件,不但所须更换的构件明显精简,且简化了繁琐的拆卸、装组过程,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包含一基座、二架立在该基座上的平行的第一、第二侧壁与一升降机构,及一上一下枢装在该第一、第二侧壁间的一版轮组与一下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具有一枢接架设在该第一、第二侧壁上的版轮;该升降机构,装设在该下轮下方,并与该下轮连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顶面对应于该下轮的下方处开设有一滑槽,该升降机构设置在该滑槽上,该升降机构具有一对斜度板,可滑移地间隔设置在该基座的滑槽上,该二斜度板顶面设有一对对称的第一斜面;一转杆,其两端分别具有螺纹并与该二斜度板螺合,并于一端固设有一手轮;一对升降板,该下轮两端分别枢装在该升降板上,该二升降板下端分别具有一第二斜面,该第二斜面是分别对应抵接于该斜度板的第一斜面上,且该二升降板外侧面设有上下走向的导槽;一对固定座,分别固设于该第一、第二侧壁外侧面,该固定座于相向端具有一凸部,另端各具有一固定部,该固定座的固定部分别固设于该第一、第二侧壁外侧面,而其凸部穿过该第一、第二侧壁并对应伸入该各升降板的导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还具有一轴芯,该版轮组装在该轴芯上,并以该轴芯两端枢接架设于该第一、第二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的轴芯一端是枢装定位于该第一侧壁,另一端穿伸于该第二侧壁开设的一开孔,该轴芯上固定套设有齿轮、该版轮与一固定环圈,并该开孔内设置一轴套,该轴芯外端枢设于该轴套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版轮组的轴芯一端穿伸出第一侧壁而形成一延伸段,且该延伸段末端枢设于该基座上所架立的一辅助壁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环圈于中空内壁处设有阴螺纹,并螺合于轴芯外部所对应设置的阳螺纹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环圈于其周围与外端部分别设有一螺孔与多数个卡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侧壁相对的面为内侧面,在该内侧面上具有一凹陷区,该第一、第二侧壁都在底端该内侧面一侧突设有一平板,该升降机构具有一对升降板,分别在对应该第一、第二侧壁的凹陷区的位置突设有一与凹陷区嵌接的突嵌部,该下轮枢设在该二升降板间,该各升降板底缘螺设一垂立的螺杆,该二螺杆上都套设有一第一齿轮,且该各螺杆底端分别枢设在第一、第二侧壁的平板上;一连动杆,横向设置于该两螺杆旁,该连动杆上固定套设有二啮合于该各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升降板的内侧面上分别突设一轴接块,该各轴接块具有一开设有一枢孔的枢结部及二个一体设在该枢结部两侧的翼部,该下轮的轴芯两端枢设在该二枢孔中,该各轴接块相对一侧的二翼部借助一轴杆枢结于该升降板上,且在另一侧相对的翼部下方设有一撑杆,该撑杆两端枢结在该各升降板上,该撑杆具有二对应于该侧二翼部的下凹状平整面,该二翼部对应于二平整面的一侧螺接有二推顶件,该二推顶件分别螺穿该各翼部并推抵在该撑杆的外径面或平整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在两侧分别开设一螺孔,该第二侧壁在两侧分别开设两导槽,该一升降板在对应该第一侧壁的两螺孔位置上开设两导槽,该另一升降板对应该第二侧壁的两导槽设有两螺孔,该各升降板分别借助两调压杆锁结,该各调压杆具有一穿过所对应的导槽并螺接于所对应的螺孔的螺接部,该螺接部的一端扩径形成一压合部,此压合部压触于该升降板或该侧壁上,该压合部斜向突设一握把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陷区中对应该第一齿轮凹设一槽体,该第一齿轮部份容设于该槽体中,且该第一齿轮与其所对应的侧壁具有一间隔。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升降板底缘开设一开口朝下的槽孔,且该二升降板底缘各设有一横杆,该各横杆上对应该槽孔处具有一螺孔,该螺杆螺设锁固该螺孔与该槽孔。
专利摘要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包含:一基座、二架立在该基座上平行的第一、第二侧壁与一升降机构,及一上一下枢装在该第一、第二侧壁间的一版轮组与一下轮,该版轮组,具有一枢接架设在该第一、第二侧壁上的版轮;该升降机构,装设在该下轮下方,并与该下轮连动。本实用新型具有可简便更换拆装不同直径版轮的优点。
文档编号B41F13/24GK2493402SQ0122695
公开日2002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7日
发明者周靖和 申请人:万谙机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