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23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机的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印刷机的印刷 装置。
背景技术
EP 0 331 870 A2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印刷机的滚筒对的装置,其中 分别支撑滚筒的辊颈的轴承箱为了调节这些滚筒之间的间隔而通过对压 力剂缸的设置可施加以彼此相同的、彼此不同的或者成组地彼此相同的 力,并由此能够调节,其中压力剂缸的相应的作用方向分别相同。采用对 压力剂缸的这种设置因此基本上只能实现一维的调节。能够将能够调节的 力在机器运转期间、或者还在机器开始运转之前,通过调节-预先选择-控 制或调节设备进行调节或预先选择,其中在设备是调节设备的情况下给该 调节设备配设传感器,该传感器将其观察情况通告给调节设备。由调节设 备在压力剂缸上调节的压力,例如,可以根据滚筒的运转速度或者根据该 滚筒的转速在宽的范围内在装置工作期间根据需要持续地进行调节。
DE 102 44 043 A1公开了用于调节印刷机中的辊的装置,其中将贴 合压力施加到相邻的旋转体上的辊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具有能够径向移动 的辊座的端轴承中,其中每个端轴承都具有多个作用到辊上的利用压力剂 可施加压力的执行器。例如,也可以将这种能够调节的辊与印版滚筒进行 压合。
由DE 38 25 517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印刷机的输墨装置的辊或润湿 装置的辊的合压和离压以及调节的装置,其中可存储器编程的控制设备借 助所输入的预定的贴合压力来自动地调节输墨装置的辊或润湿装置的辊 相对于位置固定的串墨辊的位置。可存储器编程的控制设备将执行指令输 出至电控制的执行机构,其中设计成直流电机的执行机构将执行指令传递 至执行元件,其中该执行元件负责对输墨装置的辊或润湿装置的辊的机械
8调节。电控制的执行机构以及执行元件设置在能够调节的输墨装置辊或润
湿装置辊的辊锁合机构中。利用由DE 38 25 517A1所公开的装置可以实 现对输墨装置的辊或润湿装置的辊的远程调节。基于对能够调节的输墨装 置的辊或润湿装置的辊的根本调节,针对不同的生产方式可将用于其它调 节的执行值存储在可存储器编程的控制设备中。因此用于输墨装置的辊或 润湿装置的辊的执行值取决于所选择的生产方式,其中预先输入的用于按 照生产方式不同的调节的执行值通过可存储器编程的具有程序的控制设 备来确定。
WO 03/049946 A2和WO 2004/028810 A1公开了用于印刷机的输 墨装置或润湿装置的工作方法,其中在输墨装置或润湿装置中设有至少三 个辊或滚筒,这些辊或滚筒能够在至少两个辊接触带(Walzenstreifen) 中相互接触,和其中至少一个辊相对于其它辊能够调节地支撑在机器机架 中。能够调节地被支撑的辊旨在变化地调节在两个辊接触带中的相应的贴 合压力而以大小和方向都能够调节的力压到在贴靠的辊之间的间隙中。
EP 1 161 345 B1公开了如下方案,即狭长的一倍圆周的印版滚筒不 仅在辊身端部,而且在中间设有宽的筒枕。印版滚筒压靠到双倍大的转印 滚筒上,并被一倍大的辊着墨。所述一倍大的辊从约两倍大的带有室式刮 刀的网纹滚筒(干式胶印)得到油墨。这四个辊处于一个平面内,其中大 的滚筒防止两个小的滚筒挠曲。另外说明了一种带有传统的输墨装置的结 构方式,其中带有着墨辊和串墨辊的两个涂敷辊从带有连接的虹吸输墨装 置的大的"裸滚筒"为小的印版滚筒供应以油墨。其中,在印版滚筒和大 的裸滚筒之间在外部和中间只有三个垫圈,这些垫圈支撑在裸滚筒的筒枕 上,并压靠到印版滚筒筒枕上,由此防止其在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之间的 压力挠曲。另外该专利说明书公开了所有八个相关的滚筒或垫圈都位于一 个平面内或者以一角度位于两个平面内。该方案的缺点是使用了筒枕,在 磨损的情况下对筒枕的更换费时且昂贵。而且对两个小滚筒的支撑受到空 间限制。小的印版滚筒不利地非对称地被夹紧在压靠到转印滚筒上的橡皮 布和压靠在大的裸滚筒上的小的涂敷辊的橡皮布厚度之间。
由WO 2005/097504 A2已知,根据一种印刷单元设计,设有短式输 墨装置的涂敷辊,其直径相当于与其配合的印版滚筒的直径。为了调节输墨装置滚筒,设有能够通过压力剂操纵的执行器和直线轴承。
DE 32 23 352A1公开了一种印刷装置,其着墨辊的直径与印版滚筒 相同。该印刷装置通过再润湿工作,其中该输墨装置作为短式输墨装置由 油墨池、网纹辊和涂敷辊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或2的特征得以实现。 采用本发明可实现的优点特别是在于,提供用于狭长滚筒的可简单地
制造却仍刚性的印刷装置。
将转印滚筒、印版滚筒和着墨辊的旋转轴线基本设置在共同的平面内
的布置,提高了印刷装置的针对由沟槽冲击所引起的挠曲/振动的刚性。 由于使用了用于输墨装置滚筒的直线导向机构,实现了滚筒的针对可
能的滚筒振动的理想安装位置。此外,通过在直线导向机构中的滚筒支撑
实现了小的调节路径,因此还无需同步丝杠。对三环偏心轴承的繁琐的安
装被取消。
特别有利的是,根据使用能够通过力控制的用于压合/离压调节的执行 器的设计,可根据需要来调节由辊或滚筒在辊接触带中施加到相邻的旋转 体上的贴合压力。特别是直线轴承机构结合调节方向和对能够通过力控制 的执行器的使用在刚性和能够调节性方面带来了优点。
除了易于安装外,将辊和/或滚筒在内部支撑在侧机架上还允许縮短滚 筒辊颈,这引起振动减小。
对于所提到的用于滚筒和/或涂敷辊的直线轴承设有可运动的止挡,可 以实现对印刷至关重要的对滚筒的调节,还可以实现自动的根本调节一旨 在新的配置、新的印刷布等。
采用本发明可实现的其它优点在于,由辊或滚筒在辊接触带中施加到 相邻的旋转体上的贴合压力,能够通过控制单元、例如、通过对各个参与 调节的执行器的编址各自地按照需求来调节,并且优选,例如,能够远程 控制地在印刷装置的持续的生产期间改变竖排的调节。
根据对输墨装置的特别有利的设计,与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涂敷辊的直径与印版滚筒的直径一样大。在涂敷辊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对于操作和 (半)自动的印版更换系统来说留有大的空间。通过大的涂敷辊,将支撑 作用施加到优选一倍大的印版滚筒上。根据就振动而言有利的设计,将处 于压合位置的同一印刷装置的转印滚筒、印版滚筒和涂敷辊的旋转轴线设 置在同一平面内。根据对此的改进方案,双面印刷装置的两个印刷装置的 两个平面完全重叠,从而两个转印滚筒的、两个印版滚筒的和两个涂敷辊 的旋转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就针对操作的技术方案而言,转印滚筒和印 版滚筒的平面可以相对于印版滚筒和涂敷辊的平面相互略微倾斜,例如倾 斜<15。。
一倍大的印版滚筒有利地具有足够沿六个印张连续伸展的用于固定 印版端部的沟槽。 .
就印刷装置的刚性而言有利的是,转印滚筒具有双倍大的或者甚至更 大的(例如三倍或四倍)圆周。其中双倍大转印滚筒例如装配有三个并排 设置的印刷布,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这些印刷布的端部沿着圆周方向交
替地相互错开180° ,根据一种成本低廉的设计,其端部并排地对准设置。 根据就可变的带宽而言有利的第三和第四设计,设有两个三印张宽的印刷 布(并排地对准或者错开180° ),或者可以完全设有一个唯一的六印张 宽的印刷布。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对其予以详细说明。
图中示出
图1为印刷机的示意图2为根据图1的印刷塔的示意图3为配合作用的印刷装置滚筒的第一种设计的示意图4为配合作用的印刷装置滚筒的第二种设计的示意图5示出输墨装置的一种设计;
图6示出输墨装置的一种设计;
图7示出输墨装置的一种设计;
图8示出输墨装置的一种设计;
11图9示出输墨装置的一种设计; 图10示出输墨装置的一种设计; 图11示出输墨装置的一种设计; 图12示出印刷单元的一种设计; 图13示出印刷单元的一种设计;
图14a示出辊包覆(Walzenbezug)的结构; 图14b示出辊包覆的另一种设计的结构;
图15示出着墨辊的一种设计;
图16为双面印刷装置的俯视图17为支撑单元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18为支撑单元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19为对滚筒的支撑和调节的原理图20示出印刷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一种设计;
图21示出输墨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一个实施例;
图22示出输墨装置驱动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23为辊锁合机构(Walzenschloss)的纵剖视图24为根据图23的辊锁合机构的立体图,其中在两个相互垂直的面
上进行了局部的纵向剖切;
图25为在可控制的辊无扭转(Auslenkung)的情况下由执行器作用 到可控制的辊上的径向力的示意图26为在可控制的辊转动的情况下由执行器作用到可控制的辊上的 径向力的示意图27为带有"软的"印刷布的压印位置的示意图28为不同的印刷布层的特性曲线的视图29示出具有九滚筒印刷单元的印刷塔的一种设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如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印刷机、例如轮转巻筒纸印刷机、特别 是轮转巻筒纸多色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印刷单元01,在所述印刷单元 中可双面单重地、或者特别是相继多重地、例如这里为四重地印刷承印材料带,简写为带,但也可以同时单重地或多重地印刷多个带。印刷机特别 地为报纸印刷机,且印刷单元01被构造用于印刷设计成报纸、例如无涂
布的纸或者具有小的至多为25g/rr^的涂布重量的纸的承印材料。
在图1的实例中设有多个分别带有两个被堆叠布置的印刷单元01的 印刷塔。印刷单元01具有多个(此处为四个)垂直地上下叠置的双面印 刷装置03,其用于在橡皮滚筒对橡皮滚筒工作中的双面印刷(图2)。但 双面印刷装置03—这里用位于平面E中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示出一原 则上也可以构造成桥式或n形印刷装置的形式。双面印刷装置03分别由 两个印刷装置04构成,这两个印刷装置分别具有设计成转印滚筒06和设 计成印版滚筒07的滚筒06;07、例如印刷装置滚筒06;07,以及分别具有 输墨装置08,在湿式胶印的情况下还分别具有润湿装置09。分别在两个 转印滚筒06之间,在合压位置形成(双面)印刷位置05。所述部件仅在 图2的最上面的双面印刷装置03上做出标记,但上下叠置的(双面)印 刷装置03;04基本上—特别是在对本发明至关重要的特征设计方面一设计 相同。双面印刷装置03—在没有下述的直线(平面)设置的有利的特征 的情况下一与图2相反恰好可以设计成向下开口的n形单元或向上开口的 U形单元。
根据有利的设计,印刷单元01—视要求、机器类型、所采用的技术 和/或扩建阶段(Ausbaustufe)而定一具有一个或多个下述特征。印刷单 元01或双面印刷装置03例如在中间、即在双面印刷位置05的区域中可 符合生产条件地分开,和/或输墨装置08 (和必要时的润湿装置09)具有 "大的"涂敷辊,和/或滚筒轴承可在直线轴承内被力控制地调节,和域 压合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旋转轴线基本上位于共同的平面内,和/或辊 被力控制地在辊锁合机构和/或转印滚筒内为印版滚筒的两倍大,和/或具 有相应的印刷布、特别是金属印刷布。附加地,该设计可以通过对滚筒 06;07的特定的单独传动被有利地改进。根据有利的设计,此点也适合于 输墨装置08的和必要时润湿装置09的驱动机构与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 驱动机构的机械独立性。
原则上各个或多个所述特征也可以有利地针对如下的印刷单元01来 理解,即该印刷单元不具有设计成在橡皮滚筒对橡皮滚筒式印刷中的双面印刷装置03的印刷装置04,而是仅具有在正面印刷中工作的印刷装置04。 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于是与压印滚筒配合作用。于是可以代替第二 印刷装置04的和输墨装置08的两个滚筒06;07而仅使用一个压印滚筒。 其它滚筒06;07中的下面的那个滚筒于是适合于设置在侧壁中。
在图2中示出对印刷单元01的例如在操作简单方面有利的设计,其 中该印刷单元示例性地在其双面印刷位置05的区域中可符合生产条件 地、即为装调和维护目的(与拆开或拆卸相反)分开。两个可相互分开的 部分(包括滚筒06;07、输墨装置08和,如果存在的话,润湿装置09) 在下面在需要和/或有益之处被标以部分印刷单元01.1和01.2。
为此多个(四个)上下叠置的印刷装置03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可 旋转地以如下方式支撑在右边的和左边的机架或壁区段11 ;12、例如侧机 架11;12中或上,即同一个印刷装置04的两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配属 于同一个机架或壁区段11;12。优选多个、特别是所有的在同一侧面印刷 带的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支撑在同一个机架或壁区段11;12 上。印刷装置滚筒06;07原则上可以仅在一侧、即浮动地(fliegend)仅 支撑在一个端侧的机架区段11上。但优选每个部分印刷单元01.1;01.2都 设有两个在滚筒06;07的端侧设置的机架区段11;12。这两个可相互分开 的部分在下面用部分印刷单元01.1和01.2来表示,它们具有相应的机架 区段11;12和印刷装置04 (印刷装置滚筒06;07和输墨装置08)。
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部分印刷单元01.1和01.2可沿着垂直于滚筒 06;07的旋转轴的方向相向移动或者彼此移开,其中优选这两个部分印刷 单元中的一个部分印刷单元(这里为部分印刷单元01.1)空间固定地被支 撑,也就是说,例如在印刷厂房的地板13、空间固定的支座13、安装板 13或用于印刷单元01的安装框架13上位置固定地被支撑,而另一个部 分印刷单元(这里为部分印刷单元01.2)相对于地板13或支座13或安 装板13或安装框架13 (下面为支座13)可移动地被支撑。图2中示出 部分印刷单元01.1和01.2的移在一起的状态,它们可以在示意性示出的 分开线10的区域中彼此移开。
为此外部的机架区段12支撑在机架区段12的和支座13的相互对应 的未示出的支撑部件中,这些支撑部件例如共同地形成直线导向机构15。这些支撑部件可以是在轨道中滚动的滚轮,但也可以是滑动或滚动体支撑 的彼此相向的直线导向部件。
优选将壁区段11;12如下地设计,即它们在其移在一起的状态下(如 图所示)在其彼此相向的一侧成对地基本上形状互补,但在移在一起时在
其分开线10或相遇线处形成基本封闭的侧接触面(Seiten什ont)。间隔地 位于两个壁区段11;12之间的维护位置在此未示出。
部分印刷单元01.1;01.2的相互间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机架区段12 的移动来到达,或者也可以根据另一设计按照如下方式来到达,即两个部 分印刷单元01.1;01.2或它们的机架区段11;12可移动地被支撑。
印版和转印滚筒07;06的辊身宽度优选为报纸开本的、特别是大幅印 张开本的至少四个、特别是六个、对于特别高的产品产量来说为六个并排 设置的印张。因此可以印刷并排地带有四个报纸印张的双倍宽的带,或者 特别是可以印刷并排地带有六个报纸印张的三倍宽的带,且印版滚筒07 相应地并排装有四个或者优选六个印版,特别是它们的端部相互对准。根 据所示的有利的开本设计,印版滚筒07的圆周基本相应于报纸开本的一 个印张、特别是竖排的报纸印张,也就是说,设有如下的印版22,即该 印版基本上够围绕整个圆周,且载有报纸开本的仅仅一个印张的印刷图 像。
为了收纳印版22,印版滚筒07有利地具有用于收纳印版22的沟槽 19 (其带有朝向壳面的开口),该沟槽优选沿着整个有效的辊身长度连续 地构造。印版滚筒07于是可以并排地装有四个或者特别是六个印版(图 3)。
沿着轴向连续的沟槽19和/或相应的夹紧装置如下设计,即可沿着轴 向并排地至少固定多个单独的、分别为一个或两个报纸印张宽度的印版 22。于是在一种工作状况中,印版滚筒07具有沿着圆周方向的分别为印 张长的一个印版22和沿着纵向的多个、例如四个、或特别是六个、分别 为印张宽的印版22。也可以在印版滚筒07上混合并排地设置单印张宽的、 和两印张宽的、或者甚至三印张宽的印版22,或者也可以并排地仅设置 多个两印张宽的、或者甚至三印张宽的印版22,这些印版载有印张的总 共例如四个、但特别是六个印刷图像。倍大的开本(沿着圆周相继的两个报纸 印张)情况下,转印滚筒06例如只有一个用于收纳一个或多个(例如两
个)并排设置的包衬23、特别是印刷布23的沟槽21,该沟槽在此同样优 选沿着整个有效的辊身长度连续地构造。转印滚筒06于是可以并排地装 有一个沿着辊身长度连续的、并且基本上能够达到整个圆周的印刷布23, 或者并排地装有两个、或三个基本上能够达到整个圆周的印刷布23,其 中它们的端部沿着滚筒06的纵向观察相互对准。印刷布23优选是设计成 金属印刷布23的多层印刷布23,其具有形状稳定的带有弹性层的承载板 (见下面)。
根据对双倍大的转印滚筒06的另一种设计,该转印滚筒可以具有两 个或三个并排的印刷布23,其中这些橡皮布分别相邻地沿着圆周方向相 互错开化0° 。这些相互错开的两个或三个印刷布23可以被保持在两个 或三个沟槽区段中,这些沟槽区段同样沿着滚筒06的纵向并排设置,但 分别相邻的沟槽区段沿着圆周方向相互错开18CT 。
图3和图4为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示意图,其中转印滚筒06为了 提高稳固性而设有双倍的圆周(双倍大),且印版滚筒07设有单倍的圆周 (单倍大)。印版滚筒07分别具有上述的连续的沟槽19,且在本实例中 具有六个单倍宽的(每个印版22有一个印张)印版22。在图3中,转印 滚筒06具有沿着纵向并排的两个沿着圆周方向相互错开180°的沟槽 21,两个印刷布23、特别是两个三印张宽的印刷布23并排地保持在这些 沟槽中。在根据图4的设计中,三个两印张宽的印刷布23保持在三个沟 槽21中,这些沟槽沿着纵向并排设置,但沿着圆周方向相互交替地错开 ■0 。
根据未示出的设计,可以将转印滚筒06如下作为替代地设计为(单 倍大的)转印滚筒06,即其圆周为一个大幅印张开本的竖排的印张、特 别是报纸印张。在此转印滚筒于是可以具有一个唯一的整个圆周的印刷布 23,但也可以具有两个或三个对准地并排设置的整个圆周的印刷布23。 原则上可以对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7;06进行任意组合,其中印版滚筒与 转印滚筒07;06的相互间的圆周比为整数,例如为1:1、 1:2、 1:3、 1:4, 但优选一个单倍大的印版滚筒07与一个多倍大的转印滚筒06进行组合。
16于是,印刷单元01的不涉及转印滚筒06的尺寸的特征可以单独应用或组 合应用。
可设计成滚筒单元17的模块,例如具有带有辊颈63;64的滚筒06;07 和已经预先安装在辊颈63;64上的(预夹紧的和/或预调节的)支撑单元 14。支撑单元14和滚筒06;07在安装到印刷单元01中之前就已经位于它 们相互间的固定的规定位置,且可整体地安装到印刷单元01中并固定(图 16)。
双倍大的滚筒06的圆周可以在840mm和1,300mm之间,特别是在 860mm至1,120mm之间,单倍大的滚筒07的圆周相应地可以在420mm 至650mm之间,特别是在430mm至560mm之间,或者甚至在430mm 至540mm之间。
对于具有非常宽的但狭长的滚筒06;07、特别是狭长的印版滚筒07 的印刷机而言,例如对于6/1机器(在圆周方向具有有1个印张,特别是 竖排的报纸印张,并且6个并列设置)而言,印版滚筒07由于其几何形 状而对于挠曲和滚筒振动非常关键。
在图5至1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用于印刷装置04或输墨装置08的技 术方案有助于克服所述问题。如此设计的输墨装置08可以设置在具有一 个或多个设计特征的印刷单元01中。
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如在图5至9和11中示例性地示出,转印滚 筒06、印版滚筒07和辊28、例如涂敷辊28、特别是着墨辊28直线设置, 也就是说,在压合处它们的旋转轴基本上处于一个共同的平面E中,在压 合调节中该平面通过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7;06的旋转轴被夹紧。在该设 计中,滚筒06;07的平面E与平面A重叠,平面A通过印版滚筒07的旋 转轴和配合的辊28、例如涂敷辊28、特别是着墨辊28的旋转轴在压合处 (即工作位置)形成(见图5至9的实例)。
着墨辊28是"大的"着墨辊28,其直径基本上等于(偏差最大为+/-5%, 特别是最大为+/-2%)印版滚筒07的直径一因此例如基本上等于印张例如 报纸印张的长度。辊28的直径优选是无干扰的直径,也就是说,没有因 压合引起的压紧。印版滚筒07的直径优选是装有印刷托板(Vorlage)、 例如一个或多个印版22的有效的整个直径。
17"1:1着墨辊"28基于其大的直径和几何设置(例如在具有沟槽通 道的平面中)支撑着印版滚筒07。
替代于软的缓冲影响的着墨辊包覆,在当前实例中,为了产生辅助功 能,该着墨辊28的辊包覆的肖氏硬度A有利地可以为〉50,例如在60至 80之间。根据一种改进,着墨辊28可以略微凸起(在有效的辊身上的凸 度为0至0.5mm,特别是为0至0.3mm)。
对该辊28的另一种设计是构造成套筒、例如衬套的、可套装到辊基 体上的辊包覆,或者具有如下辊包覆,即该辊包覆按照印刷布的方式(可 与设置在转印滚筒06上的印刷布23相比,见下面)被固定在纵向地在辊 28的辊基体上伸展的沟槽中。
着墨辊28应以规定的力被压合。这可以通过辊颈256在直线轴承机 构252中的支撑、通过能够通过压力剂操纵的调节件253的可摆动的杆件 机构254来实现,但也可以通过自动的可供应以压力剂的辊锁合机构257 来实现(见下面)。
在根据图5至7的设计中,对大的着墨辊28的支撑示例性地在杆件 机构254中进行。但所述设计也可以转至对下述的辊锁合机构或直线轴承 机构的使用。可以借助能够调节的楔形件258和止挡259,将力调节按照 针对于支撑单元14的楔形件79在下面的所述内容自动化。可轴向往复运 动的、例如与涂敷辊28配合作用的辊33、例如串墨辊33、特别是串墨滚 筒33的直径,优选也基本与印版滚筒07相同,以便使得在1:1涂敷辊上 的印刷模板不移位。
根据一种设计,(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在此如下设置,即印版 滚筒07的和着墨辊28的旋转轴的连接面E与在着墨辊28的和串墨辊33 的旋转轴之间的连接面V所夹成的角度例如为70°至110° ,有利地为 80°至100° ,特别是为90。 ±5° ,最优设计为基本上90。。随后的辊 34;37;36和远离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可以按照通常的方式构造成具有 小的直径。
根据一种有利的用于设置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的变型,该串墨 辊33 (对于相关的变型设计而言)如下设置,即在着墨辊28的和串墨辊 33的旋转轴之间的连接面V基本上垂直伸展,或者与垂直线偏差最多+/-20。,有利地偏差最多+/-10° ,特别是偏差最多+/-5° 。在平面E相
对于水平线倾斜伸展时,该标准可以特别有利地应用。
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 一方面与大的着墨辊28配合作用,并且 在上游与至少一个辊34、例如着墨辊34、特别是油墨传输辊34 (其例如 具有软的表面)、特别是两个油墨传输辊34配合作用。根据对输墨装置 08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所述油墨传输辊从远离印版滚筒的第二串墨辊33 '得到油墨。该第二串墨辊在它那方面通过至少一个其它的油墨传输辊34 (其例如具有软的表面)、辊37特别是油膜传墨辊37和辊36特别是墨斗 辊或淹辊36从墨斗38得到油墨。淹辊和油膜传墨辊36;37 (其是薄膜输 墨装置的特征)也可以用另一油墨输送或定量系统(例如泵输墨装置中的 泵系统或虹吸输墨装置中的虹吸系统)来代替。根据一种设计,串墨辊33、 33'共同地或者分别单独地被自己的独立于滚筒06;07的驱动电机旋转 驱动。优选也为辊36设置自己的旋转的驱动电机,并且根据改进必要时 也为油膜传墨辊37设置自己的旋转的驱动电机。在灵活性要求高的情况 下,串墨辊33、 33'的往复运动可以共同地或者分别单独地通过自己的 驱动机构来实现,或者如这里以减小的代价所规定,通过将旋转运动转换 成轴向运动的传动机构来实现。
在图5至10中所示的输墨装置08优选是所谓的"长式"输墨装置 08,其具有沿着油墨流串行设置的两个串墨辊33、 33'。
在图5中示例性地示出的用于湿式胶印的印刷装置04的情况下,对 着水辊41的几何设置也有助于印版滚筒07。其中着水辊41优选可以如 下设置,即在印版滚筒07的和着墨辊28的旋转轴之间的连接面E与在 印版滚筒07的和着水辊41的旋转轴之间的连接面F所夹成的角度例如为 70°至110° ,有利地为8CT至100° ,特别是为90。 ±5° ,最优为基 本90° 。根据一种有利的用于设置着水辊41的变型,该着水辊41 (针对 于相关的变型设计)如下设置,即在印版滚筒07的和着水辊41的旋转轴 之间的连接面F基本垂直地伸展,或者与垂直线偏差最多+/-20° ,有利 地偏差最多+/-10° ,特别是偏差最多+/-5° 。在印刷装置04或平面E相 对于水平线倾斜伸展时,该标准可以特别有利地应用。
该着水辊41优选也可以基本具有印版滚筒07的圆周,和/或有利地构成凸起(+/-5° ,特别是至多+/-2° )。
优选润湿装置09是所谓的无接触的润湿装置09、特别是喷雾式润湿 装置09,其中润湿剂无接触地从润湿剂源44转移到润湿装置09的后一 个辊43上。此点例如可以通过无接触的涂布、无接触的刷或者以其它方 式来进行,但优选通过喷雾杆44的喷嘴来进行。如果在喷雾杆44和印版 滚筒07之间有三个排成一行的辊41;42;43 (无必要时存在的匀墨辊),则 与印版配合作用的优选带有软的表面(例如橡胶)的辊41、例如涂敷辊 41、例如着水辊41的后面是优选设计成可往复的串墨辊42的带有硬的表 面(例如铬或特种钢)的辊42和对于有三个辊的润湿装置09而言从润湿 剂源44接收润湿剂的带有软的表面(例如橡胶)的辊43。对于替代的有 四个辊的无接触的润湿装置09而言, 一个未示出的例如带有硬表面的接 收润湿剂的第四辊与软的辊43邻接。根据该设计,优选串墨辊42被自己 的独立于滚筒06;07的驱动电机旋转驱动,其中两个辊41和43通过摩擦 来驱动。根据一种替代的变型,也可以为辊43设置自己的旋转的驱动电 机。串墨辊42的往复运动可以通过自己的驱动机构来实现,或者如这里 以减小的代价所规定,通过将其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传动机构来实 现。
根据一种未示出的变型,辊42设有亲油墨的、或者亲油的、例如由 橡胶或塑料(例如聚酰胺材料)构成的表面(也就是说,用相应的流体特 别是油墨润湿的接触角小于90° )。由此在该设计中,润湿装置09的所 有三个辊41;42;43的壳面都设有亲油墨的或者亲油的表面(也就是说, 用相应的流体特别是油墨润湿的接触角小于90° )。
根据另一变型,润湿装置辊组的三个辊41;42;43中的中间辊42具有 亲油墨的由塑料、例如聚酰胺材料、特别是丽绚(Rilsan)构成的表面或 壳面45。
其中"软的"表面是径向弹性的表面,也就是说,其径向的弹性模量 优选最大为200MPa,特别是小于或等于100MPa。从润湿剂源44汲取 润湿剂的辊43和/或在辊组中沿着印版滚筒07的方向设置在后面的辊42 的壳面的肖氏硬度A优选在55。和80°之间。将润湿剂涂敷到印版滚筒 07上的辊41壳面45的肖氏硬度A优选在25。和35°之间。原则上润湿装置09也可以是接触式润湿装置09 (薄膜润湿装置、虹 吸式润湿装置、叶片式润湿装置或毛刷式润湿装置),其总共具有三个在
润湿剂托板和印版滚筒07之间排成一行的辊。
在根据图5的设计中,在润湿装置09的串墨辊42上的润湿膜被一个 附加的辊261碾平。
代替调节件253和可摆动的杆件机构254,也可以使用下面借助实例 直线轴承14所述的直线轴承机构252、或者下述的辊锁合机构257(图9)。
在图6和图7中示出与图5的印刷装置类似的印刷装置04,其中在 图6中代替附加的辊261输墨装置08中设有附加的辊262,在图7中在 输墨装置08中设有附加的棍263。也可以同时设置两个或者甚至三个所 述的辊261;262;263。
在图8中示例性地示出使用直线轴承机构252的印刷装置04,其中 这里同样可以设置前述实例的单独的或多个辊261;262;263。
最后在图9中示出使用辊锁合机构257的印刷装置04,其中这里同 样可以设置各自的或多个前述辊261;262;263。也可以设置前述图5至8 的润湿装置09。但例如对于干式胶印来说,图9未设有润湿装置09。但 仍可以将辊41设置成支撑辊41'。对无润湿装置的无水胶印的设计可以 带有或没有所留下的支撑辊41'而转至对图5至8的输墨装置08的设计。 在只用作支撑辊41'的辊41的情况下,该辊的表面的肖氏硬度A为〉50, 例如为60至80。
与根据图5至9的设计相反,在根据图10的设计中,平面E和A并 不重叠,而是在此一同样在工作位置一形成不同于零的角度5,其中5《 45° ,有利地5《3CT ,特别是5《15° 。对辊28的这种设置尽管略微 缓冲了在平面E中伸展的在滚筒06;07经过压印位置时的接缝(St6(3e), 但由于上述的角度范围有效地确保了印版滚筒07支撑到在平面E中伸展 的接缝上。包括根据图5至10的设计在内,着墨辊28因此如下设置,即 在工作位置,穿过涂敷辊28的和印版滚筒07的旋转轴的平面A与穿过 印版滚筒07的和转印滚筒06的旋转轴的平面E,形成的角度5《45。, 有利地5《30° ,特别是5《15° ,或者甚至基本为O。。附加地,上述 内容可以有利地用于涉及串墨辊33的面V和/或涉及着水辊41或支撑辊41'的面F。
对于图5至10的所有实例而言,"长的"输墨装置是非常"狭长"地
构造的、具有着墨辊28、至少两个串联设置的串墨辊33;33'、至少两个 油墨传输辊34、至少一个设置在串墨辊33;33'之间的辊、以及一个在输 墨路径上设置在油墨供应机构(例如墨斗38或油墨循环泵板 (Farbpumpenleiste))和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之间的辊的输墨装 置08。也就是说,包括油墨供应机构(墨斗等)在内的输墨装置08的沿 着平行于平面D的方向的、长度明显大于沿着垂直于该平面D的方向的 长度,例如大1.2倍,所述平面D由两个形成印刷位置05的滚筒06构成。 对于湿式胶印的印刷装置04的情况,印刷装置04—如图所示一优选 设有预先润湿机构,也就是说,在印版滚筒07上的点经过与转印滚筒06 的压印位置之后,该转印滚筒首先与着水辊41作用接触,然后才与着墨 辊28作用接触。
根据在图11中所示的对输墨装置08的设计,该输墨装置08是具有 设为大的网纹辊26的辊26的短式输墨装置。该网纹辊所占据的位置,优 选与此前在图5中的所描述的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的位置相同。将 该输墨装置08设计成短式输墨装置可以结合于一个在图5至9中所述的 润湿装置09和/或也可以代替辊锁合机构257 (具有相应的执行器)而结 合于杆件机构254或者直线轴承252。
在图12中示例性地针对就图5至10所述的输墨装置08示出图5的 在具有四个上下叠置的双面印刷装置03的印刷塔中的输墨装置和润湿装 置08;09,但没有辊261 。有利地设有自动的或者部分自动的操作装置24、 特别是印版更换器24。根据有利的改进,印刷单元01可如上所述分开成 部分印刷单元01.1;01.2。在根据图12的实例中也可以设置其它在图5至 11中所述的输墨装置和润湿装置08;09之一。
在根据图12的实施例中,对于每个印刷装置04来说,在压合处,转 印滚筒06、印版滚筒07和涂覆辊28的旋转轴都处于共同的平面E中。 但双面印刷装置03的两个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相互错开地设置, 从而两个印刷装置04的两个平面E并不重叠,也就是说,连接转印滚筒 06的平面D倾斜于印刷装置04的两个平面E中的至少一个平面伸展,这里为倾斜于其两个平面E伸展。此点特别有利于使得垂直伸展的带产生 部分包绕和/或提供印刷装置的与印版更换器24相关的空间或一定的方 向。
在根据图12的一种有利的改进设计中,在压合处,双面印刷装置03 的两个转印滚筒06、两个印版滚筒07以及两个涂覆辊28处于同一平面 E中。于是对于双面印刷装置03而言,平面E、 D和A重叠。
在图12中,针对着墨辊28示例性地设有上述杆件机构254。但根据 有利的设计也可以为此设有辊锁合机构257或直线轴承机构252。
在使用辊锁合机构257时特别有利的是,着墨辊28可按照理想的方 式与两个配合作用的旋转体(印版滚筒07和辊33)压合。其中着墨辊28 一视各个压力室(见下面执行器322)的供压而定一可沿着垂直于旋转 轴的不同的方向运动。
在图13中示出对带有被堆叠布置的双面印刷装置03的印刷单元01 的另一种设计。这里与图12相反,四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即两个形 成印刷位置05的转印滚筒06以及两个配合的印版滚筒07在压合处处于 共同的平面E中。根据所示实例,在两个印刷装置04之一中,涂覆辊28 并不位于平面E中,而是错开上述角度5设置在印版滚筒07上,而配合 作用的印刷装置04的涂覆辊28在此则处于同一平面E中。也可以要求 使得第二印刷装置04的涂覆辊28错开角度5 (见上面)设置。
当双面印刷装置03的平面E并不垂直于走带方向,而是平面E相对 于走带方向的垂线倾斜例如2。至15°、特别是4。至10。伸展时,两个印刷 装置04之一的、特别是位于上方的那个印刷装置04的涂覆辊28的上述 错开是特别有利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涂覆辊28略微错开而提供了用 于更换印版或版的空间。
对于具有相对于平面E错开角度5>0设置的涂覆辊28的印刷装置04 的情况来说,有利的是,在涂覆辊28上设置连续的表面,即没有中断, 该中断如在具有端部的包衬被固定在沟槽中产生。其中例如与辊基体牢固 连接的例如被硫化的辊包覆是有利的,但可拆下的套筒也是有利的。牢固 连接的辊包覆或者套筒于是可以按照有利的方式具有至少一个可压縮的 层(可与用于转印滚筒的橡皮布的层相比较)。与纯弹性的特性相反,可压縮的层有助于逐点地(punktgetreu)传递压印位置中的油墨,因为可压 缩的层尽管用于建立贴合力,但与纯弹性的材料相反,它并不会朝向旁边 偏移。
根据用于印刷单元01或印刷装置04的变型设计,它们并非由双面印 刷装置03构成,而是按照图29被设计成卫星式印刷单元02、特别是九 滚筒印刷单元02。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在此并非与第二转印滚筒 06配合作用,而是与压印滚筒16、例如卫星滚筒16配合作用。在图29 中,印刷机的例如轮转巻筒纸印刷机的具有两个被上下堆叠布置的九滚筒 卫星式印刷单元的印刷塔被设置用于印刷沿着这里未示出的输送路径被 输送经过该印刷机的承印材料带例如纸带。每个九滚筒卫星式印刷单元都 包括一个中央的用作压印滚筒16的卫星滚筒16以及四个与该卫星滚筒 16配合作用的印刷装置04。
每个九滚筒卫星式印刷单元的每两个印版滚筒07都至少基本沿着水 平方向并排设置。每个九滚筒卫星式印刷单元的每两个印版滚筒07也可 以至少基本沿着垂直方向上下设置。相应的情况适用于如下转印滚筒06, 即它们的轴至少大致地形成方形。
图14示例性地示出着墨辊28的辊包覆的有利的结构,例如着墨辊包 覆45为具有端部的辊包覆的形式,为套筒的形式,或者牢固地敷在辊基 体50上。根据第一种设计(图14a),选择类似于金属印刷布的结构,其 中可压縮的层46例如敷在形状稳固的载体47 (例如金属板或金属套筒) 上。在该层46上可以敷有织物层55。外层48形成弹性的层48、例如橡 胶层,根据一种变型,该层还可以被顶层49覆盖。顶层49可以一如果存 在的话一具有在30。至45。范围内的肖氏硬度A,其中该顶层49由弹性材 料、优选塑料、例如聚合物构成,且其厚度在30[jm和60ijm之间的范围 内,优选为50|jm+/-5%。顶层49的输送印刷油墨的外侧面可以具有微结 构。
弹性的层48的肖氏硬度厶可以为>50、特别是为60至80。弹性层 48的厚度例如为0.1mm到0.4mm、特别是为0.2mm+/-20%。
在根据图14b的设计中,着墨辊包覆45代替具有形状稳固的载体47 而具有例如另一织物层55,其中在该织物层和辊基体50之间可以设有未
24示出的附着层。
图15示出对如下着墨辊28的一种设计,即其着墨辊包覆45在套筒
中构造。为了其安装/拆卸,在辊基体50中设有朝向壳面的空气输送机构 60,通过这些空气输送机构例如可输送压縮空气。这里优选设有根据图 14b的套筒结构,即代替金属套筒而具有织物层55。
在所有实例中特别有利的是,印刷布23是设计成金属印刷布23的多 层印刷布23,其具有形状稳定的带有弹性层的支撑板。该层于是可以通 过通常的金属印刷布层来构造。
根据对印刷单元01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滚筒06;07在支撑单元中可 旋转地支撑在侧机架11;12上,这些滚筒针对合压/离压能够通过力控制进 行操纵,和/或这些滚筒并不穿过侧机架11;12的行,和/或滚筒06;07的 包括其辊颈63;64在内的辊身67;68的长度L06; L07小于或等于在两个 端侧支撑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侧机架11;12之间的净距离L (图16)。 在两个端侧支撑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侧机架11;12,优选并不是侧向开 口的、从而可在轴向将滚筒06;07取下的侧机架,而是沿着轴向至少部分 地与滚筒06;07的端侧套叠的侧机架11 ;12,也就是说,滚筒06;07、特 别是其轴承(见下面)在端侧被两个侧机架11;12至少部分地包围。
优选所有四个(但至少三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都具有自己的支撑 单元14,在所述支撑单元中己整合有合压/离压机构。也可以为四个滚筒 06;07中的三个滚筒设置具有合压/离压机构的支撑单元14,而第四个支 撑单元14则没有合压/离压机构。
如上所述,根据一种变型,着墨辊28也可以支撑在直线轴承机构252 或支撑单元252中。因为支撑机构和支撑单元的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对支 撑单元14的下述设计也可以用于支撑机构252或支撑单元252。在图17 和18中,这种情况用置于括弧内的附图标记(252)来予以考虑。
图17和18为优选基于直线的调节路径的支撑单元14 (252)的示意 性的纵剖视图和横剖视图。除了用于旋转地支撑滚筒06;07的轴承71、 例如径向轴承71、例如滚筒滚动轴承71夕卜,整合有合压/离压机构的支撑 单元14 (252)还具有用于使得滚筒06;07径向运动(用于合压或离压) 的支撑机构72;73。为此支撑单元14 (252)具有(在安装支撑单元14
25(252)之后机架固定的)载体固定的支撑件72以及可朝向该支撑件运动 的支撑件73。载体固定的和可运动的支撑件72;73是配合作用的支撑件 72;73,它们共同地具有相应的滑动面或者位于它们之间的滚动件,并整 体上作为直线轴承70。直线式部件72;73成对地在它们之间包夹容纳径 向轴承71的轴承座74例如滑座74。轴承座74和可移动的支撑件73也 可以为一体结构。载体固定的支撑件72设置在载体76上,所述载体整体 上与侧机架11;12连接。载体76例如是支撑板76,该支撑板例如至少在 驱动侧具有用于穿过轴78、例如滚筒辊颈63;64的驱动轴78的下凹77。 机架壁11;12在驱动侧优选也具有用于驱动轴78的凹孔或穿孔。在与驱 动侧相对的端侧,不必强制地在侧机架12;11中设有下凹77或凹孔。
优选直线轴承70的长度,特别是至少直线轴承70的在安装状态下机 架固定的支撑机构72的长度,沿着调节方向S观察小于配合的印刷装置 滚筒06;07的直径。
滚筒06;07或轴承座74在印刷单元01的驱动侧与驱动机构、例如与 驱动电机121和/或未示出的传动系统(滚筒06;07的未示出的成对的驱 动机构之一)或传动机构150 (图20)通过轴78来进行藕联,该轴的靠 近滚筒的端部包括辊颈63;64的端部,并例如通过夹紧装置66与辊颈 63;64抗扭地连接。其中夹紧装置66例如是部分地开有缝隙的中空轴端, 该中空轴端包括辊颈端部(辊颈63;64)并通过螺钉连接被拧紧,从而在 辊颈端部(辊颈63;64)和中空轴内侧面之间可产生摩擦配合的抗扭的连 接。藕联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实现,例如沿着圆周方向形状配合连接。 轴78穿过侧机架11;12中的凹孔,该凹孔的尺寸大小足以使得轴78与轴 承座74 —起运动,且该凹孔例如构造成深孔的形式。作为防污染机构, 可以设有带有将深孔遮住的凸缘的遮盖机构69,该凸缘例如与轴承座74 连接,但并不与轴78连接。
如图17中所示,必要时多个串联地设置的藕联机构148、特别是片 式藕联机构148之一可通过抗扭的连接机构75、例如夹紧件75、与轴78 的远离滚筒的端部藕联。根据另一种设计,传动机构150可直接与驱动电 机121藕联,而无需角度补偿或位移补偿的藕联机构148。根据该设计, 驱动电机121并非机架固定地设置,而是滚筒固定地设置并与滚筒06;07
26随动。此点也适合于对例如在图22至25中所示的直接式驱动机构的有利 的变型设计。
在滚筒06;07的、特别是设计成印版滚筒07的滚筒07的与驱动侧相 对的一侧,辊颈64优选可以与未示出的用于使得滚筒07轴向运动的装置、 即与侧规驱动机构藕联。
对直线轴承70的如下设计,即配合作用的支撑件72;73两者都设置 在结构单元支撑单元14 (252)上一而不是一部分设置在印刷单元01的 侧机架11;12上一,可以实现预先安装和预先调整或者对轴承应力的调节。 对包夹轴承座74的两个直线轴承70的有利的设置,可以实现无间隙的调 节,因为两个直线轴承70对置,从而轴承预应力和轴承力在垂直于滚筒 06;07的旋转轴的方向上得到或者具有主要分量。直线轴承70因此可沿 着如下方向调节,即在该方向上也可以对滚筒06;07进行无间隙的调节。
因为滚筒06;07连同辊颈63;64和支撑单元14 (252)并不穿过机架 壁11;12,所以它们已经预先安装,并且轴承(径向轴承71以及直线轴承 70)已经预先调节或者正确地被预先夹紧,并作为模块滚筒单元17可安 装到印刷单元01中。"不穿过"和上述有关净宽L的定义应有利地在广的 意义下理解,即至少在滚筒06;07的所设置的端部位置的区域中,和至少 在从机架边缘到端部位置的贯穿的路径上存在这种"不穿过",从而滚筒 单元17能够从位于两个端侧的侧机架11;12之间的开口侧,无倾翻地、 即在具有垂直于机架面旋转轴的位置中,移动经过端部位置,并在那里设 置在两个机架内壁之间,特别是固定在机架内壁上。此点例如当在内侧面 上尽管设有注塑部分或其它隆起部分,但还设有所述贯穿的安装路径时也 可以实现。
支撑单元14 (252)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侧机架11;12的内壁上,即滚 筒06;07、特别是其支撑单元14 (252)支撑在侧机架11;12的远离滚筒 的一侧,这带来了在静止和安装方面的优点。
在图17和18中可看到的直线轴承70 (72、 73)因此具有分别成对 地对应的配合作用的支撑机构72和73或者它们的导向面或作用面,其被 设计成滑动面(未示出)或者带有设置在其间的辊体65。
直线导向机构70的机架固定的支撑机构72的导向面朝向面向辊颈63;64的半空间。机架固定的支撑机构72在此包夹设置在它们之间的轴 承座74。两个直线轴承70的机架固定的导向面因此在滚筒06;07的轴向 部分地包夹轴承座74的导向面。
为了正确地将支撑单元14 (252)或者将滚筒单元17连同支撑单元 14 (252)定位,可以在侧机架11;12中设置安装辅助机构89、例如配合 销89,借助所述安装辅助机构使得支撑单元14 (252)在其通过可拆卸 的固定机构91、例如螺钉91,或者甚至材料配合地通过焊接与侧机架 11;12连接之前,对准被完全安装的滚筒单元17。为了在安装到印刷单元 01中之前就可以对直线轴承70中轴承预应力进行调节和/或在安装之后 对其进行再调整,可以设有相应的机构92、例如夹紧螺钉92 (图17)。 优选支撑单元14 (252) —至少朝向滚筒侧一通过顶盖94在很大程度上 被保护免于污染,或者甚至被封装成结构单元。
在图17中示出具有辊颈63;64和被预先安装的支撑单元14 (252) 的滚筒06;07。该组件因此可以有益于安装地预先安装在印刷单元01的 侧机架11;12之间,并固定在为此设置的位置上。为了实现模块化的构造 方式,用于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7;06的支撑单元14 (252) —必要时直 至所允许的符合工作的调节路径大小一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通过可预先 安装的设计,径向轴承71的有效的内面和辊颈63;64的有效的外壳面可 以代替锥形结构而为圆柱形结构,因为既可以将支撑单元14 (252)安装 在辊颈63;64上,又可以调节在印刷单元01之外的轴承间隙。支撑单元 14 (252)例如可以被热压套装。
有利地将可整体安装的结构单元(支撑单元14)设计为、由例如载 体76、和/或、例如框架(在图18中无附图标记,例如朝向所有四侧向外 限定支撑单元14 (252)的板)、和/或、例如顶盖94构成的、必要时部 分开口壳体的形式(图18)。在该壳体或该框架内,安装有具有径向轴承 71的轴承座74、直线导向机构70,以及根据有利的设计,例如,安装有 一个或多个执行器82。
机架固定的支撑件72;73基本相互平行地设置,并限定了调节方向S (图18)。
通过轴承座74朝向印刷位置的运动,利用由至少一个执行器82施加到轴承座74上的力进行压合,特别是通过被力控制的或者被力限定的如
下执行器82进行压合,即利用该执行器82为了压合可将限定的或可限定 的力、朝向压合方向施加到轴承座74上(图18)。在压印位置中的用于 油墨传递并进而特别是决定印刷质量的线性力,因此并非通过调节路径被 限定,而是通过在力F和在滚筒06;07之间所产生的线性力FL之间的力 平衡和所产生的平衡被限定。根据本身并未示出的第一种设计,滚筒06;07 通过如下方式成对地相互压合,即轴承座74通过一个/多个执行器82被 施加以相应调节的力。如果多个(例如三个或四个)按照直接的顺序彼此 相邻的分别成对地配合作用的滚筒06;07利用纯力相关的调节机构无法实 现固定或对调节路径S的限定,则由于部分叠加的反应很难将其实现,所 以尽管向上和向下再次正确地将已经针对所要求的压力(线性力)被调节 的系统压合,仍可以对该系统进行根本性调节。
为了在根本上调节系统(具有相应的包衬等),因此根据一种有利的 设计规定,四个滚筒06中的至少两个中间的滚筒一或者换句话说,至少 不同于两个外部的滚筒07的全部滚筒06—至少在一时间段内在调节时可 在规定的位置、有利地在通过力平衡所找到的压合位置被固定或者至少被 路径限定。
如下设计是特别有利的,即其中轴承座74—也在工作期间一至少沿 着离开印刷位置的方向克服力、例如弹性力、特别是可规定的力可运动地 被支撑。由此一与路径限定相反一一方面规定了在滚筒06;07配合作用时 的最大线性力,另一方面可以例如当利用接下来的绕带器在滚筒06;07上 进行带开巻时实现补充(nachgeben)。
在面向印刷位置05的一侧,支撑单元14 (252) —至少在调节过程 期间一具有位置可改变的止挡79,该止挡朝向印刷位置05限定调节路径。 止挡79的位置改变方式如下,即用作止挡的止挡面83沿着调节方向至少 一区域中可改变。因此根据有利的设计设有调整装置(能够调节的止挡 79),利用该调整装置能够调节轴承座74的靠近印刷位置的端部位置。例 如下述的楔形驱动机构用于路径限定/调整。对止挡79的调节原则上可以 手动地或者通过设计为执行器(84,见上面)的调节机构84来进行。另 外根据有利的设计设有在图10和11中未示出的固定或紧固机构,利用它可以将止挡79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另外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作用的部件
81、例如弹性件81,其将止挡79的力FB沿着离开的方向施加到轴承座 74上。也就是说,弹性件81对于如下情况引起离压,即轴承座74不会 以其它方式被妨碍运动。利用至少一个执行器82通过使得轴承座74朝向 止挡79运动来进行压合,特别是利用被力控制的如下执行器82进行压合, 即利用该执行器为了压合可有选择地将规定的或可规定的力F朝向压合 方向施加到轴承座74上。如果该力F大于弹性件81的复位力FR,则在 相应的空间结构的情况下将滚筒06;07压合到相邻的滚筒06;07上,禾口/ 或将轴承座74压合到止挡79上。
在理想情况下,所施加的力F、复位力Fr和止档79的位置如下选择, 即在止挡79和轴承座74的位置之间在压合调节中没有明显的力」F传 递,从而例如有UFI〈0,(F-Fr),特別是I」FI〈0.05^F-Fr),理想为 |」F|"0。在这种情况下,在滚筒06;07之间的贴合力主要通过由执行器 82所施加的力F确定。在压印位置中的用于油墨传递和并进而特别是决 定印刷质量的线性力因此并非主要通过调节路径被限定,而是在准自由的 止挡79的情况下通过力F和所产生的力平衡被限定。原则上在利用与此 适配的力F进行根本性调节之后可以考虑将止挡79或相应的仅在根本调 节期间起作用的固定机构去除。
执行器82原则上可以是施加规定的力F的任一执行器82。执行器 82有利地是可通过压力剂操纵的调节机构82、特别是为通过流体可运动 的活塞82。针对于可能的歪斜有利的是,设置多个、这里为两个这种执 行器82。作为流体,由于其不可压縮性,优选使用液体、例如油或水。
为了操纵这里设计为液压活塞82的执行器82,在支撑单元14(252) 中设置可控制的阀93。该阀例如可电子控制,且在一个位置将液压活塞 82调节为无压力或者至少调节至低的压力水平,而在另一个位置则施加 引起力F的压力P。这里为了安全附加地设有未示出的泄漏管路。
为了避免大的合压/离压路径,但仍确保带巻绕,可以在轴承座74的 远离印刷位置的一侧设有路径限制机构,该路径限制机构利用作为防过载 机构88的位置可改变的被力限制的止挡88、例如弹性件88,在符合工作 的离压中,即活塞82被卸载和/或回縮,该路径限制机构尽管用作在离压位置中的用于轴承座74的止挡88,但在绕带器的情况下或者其它力过高
的情况下从印刷位置05松弛,并释放大的路径。因此防过载机构88的所 选择的弹性力大于弹性件81的力的总和。因此在符合工作地合压/离压时, 可只规定很短的调节路径,例如仅为0.3mm至4mm,例如为0.5mm至 3.5mm,或者在1mm至3mm之间。
根据所示设计(图18),止挡79是垂直于调节方向S可运动的楔形 件79,其中在该楔形件运动时,分别起作用的止挡面83的位置沿着调节 方向S改变。楔形件79例如支撑在载体固定的止挡96上。
这里设计为楔形件79的止挡79借助执行器84、例如能够通过压力 剂操纵的调节机构84、如利用压力剂可操纵的活塞84,通过例如设计成 活塞杆85的传动件85,或者利用电机通过设计成丝杠的传动件85,可运 动至具有(双作用的)活塞的工作缸。执行器84可以沿着两个方向起作 用,但也可以如这里所示被设计成在激活时克服复位弹簧86工作的单向 执行器。复位弹簧86的力出于上述原因(很大程度上无力的止挡79)被 选择得较小,从而楔形件79仅克服重力或振动力保持在其正确的位置。
原则上,止挡79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设计(例如设计成朝向调节 方向可移位的和可固定的挺杆等),从而它形成朝向调节方向S可改变的 且一至少在调节过程期间一可固定的用于轴承座74朝向印刷位置05运动 的止挡面83。根据未示出的设计,对止挡79的调节,例如,直接平行于 调节方向S,通过驱动机构、例如利用压力剂可操纵的具有(双作用的) 的活塞的缸来进行,或者通过电机来进行。
根据一种这里所示的有利的设计,在压合调节中,滚筒06;07的旋转 中心形成虚拟的连接线或连接面E (下面称为"直线的"或"平面的"双 面印刷装置03)。优选平面E和输入或输出的带夹成不同于90°的在 75°和88°之间的、特别是在80。至86°之间的内角。根据一种设计, 转印滚筒06的、特别是所有滚筒06;07的支撑单元14在安装状态下设置 在侧机架11;12上,从而它们的调节方向S (例如出于力限定的压合调节 (见上面)的原因)与连接面E最大夹成15°的角度,例如夹成约为2 至15°的锐角(3,特别是相互形成4°至10°的角度。在调节方向S水 平伸展而带基本垂直伸展时,这种设置在安装方面特别有利。根据对角度(n形或u形印刷装置04)设置的双面印刷装置03的变 型的设计,平面D是形成印刷位置05的滚筒06的连接面,平面E是在 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7;06之间的连接面,上述角度以形成印刷位置05 的滚筒06中的至少一个滚筒或者印版滚筒07的调节方向S和平面D或 E为基准。
形成印刷位置05的滚筒06中的一个滚筒也可以位置固定地且符合工 作地不可移位地(但必要时可调整)设置在侧机架11;12中,而另一个滚 筒则沿着调节方向S可运动地被支撑。
沿着调节方向S的在离压位置和合压位置之间的对于合压/离压来说 符合工作的调节路径例如对于转印滚筒06而言为0.5mm至3mm,特别 是为0.5mm至1.5mm,对于印版滚筒07而言为1mm至5mm,特别是 为1mm至3mm。
在设计成直线式双面印刷装置03时,平面E相对于巻入和巻出的带 的平面在一个带面倾斜的角度a为75。至88°或者92°至105° ,优选 倾斜的角度a为80。至86°或者96°至100° (或者在另一带侧倾斜的 角度a为96。至100°或者80°至86° )。
根据另一所示的设计,转印滚筒06的、特别是所有滚筒06;07的支 撑单元14 (252)在安装状态下设置在侧机架11;12上,从而它们的调节 方向S与连接面E重叠,即形成约为0。的锐角。因此全部调节方向S重 叠,且互不间隔。
与调节路径相对于平面E或D的倾斜无关,下面借助图19的示意性 的实例来说明一种有利的用于调节滚筒06;07或者它们的压合调节的方法 (这里为了区分左边和右边的印刷装置,用附加标记"1"和"2"示出)。
首先在印刷单元01内在压合调节中(也就是说,执行器82被激活) 校正一起限定印刷位置05的第一滚筒06.1、例如转印滚筒06.1的位置, 并通过(在两个端侧)对止挡79的调节使该滚筒与带对准。如这里所示, 此点可以通过这里示例性的可手动操纵的执行器84 (调节螺钉)来进行。 其中确定了限定印刷位置05的所谓的"O位置"。
接下来在配合的印版滚筒07.1的止挡79被去掉的情况下,也就是说, 例如事先通过向上拉将止挡79去除,而对转印滚筒06.1的压合调节仍被激活,即转印滚筒06.1的执行器82仍被激活,施加对于在印版滚筒和转
印滚筒07.1;06.1之间的压合调节所需要的力F。该过程在此通过由印版 滚筒07.1施加以所希望的贴合压力P来进行。如果在第一印版滚筒07.1 的支撑单元14 (252)上也设有能够调节的止挡79,则根据第一变型现 在己经可以使得止挡79在第一印版滚筒07.1上基本无力地与轴承座74 的对应的止挡面接触。
就两个第一滚筒06.1;07.1的激活的合压位置(即朝向印刷位置05 分别施加力)和第二印版滚筒07.2的离压而言,在第三滚筒06.2的止挡 79被释放期间或之后,第二转印滚筒06.2或者其轴承座74被施加以用 于压合调节的所希望的力(压力P),且在其止挡79达到平衡时基本无力 地与轴承座74的对应的止挡面接触。在该范围内也可以事先、在其期间 或者接下来,如果尚未在上述变型中进行,使得第一印版滚筒07.1的止 挡79与配合的轴承座79接触。
在后一步骤中一在止挡79释放或者被事先释放的情况下一第二印版 滚筒07.2或者其轴承座74处于压合,而配合的转印滚筒06.2也处于压 合。在达到稳定之后一如果在那里设有止挡79—也在第二印版滚筒07.2 上使得止挡79基本无力地与轴承座74的对应的止挡面接触。
通过这种方式对双面印刷装置03的滚筒06;07进行对于印刷过程来 说最佳地一致的调节。
根据所示设计,所有四个滚筒06;07通过执行器82可合压/离压地被 支撑,但其中只有两个印版滚筒07的和一个转印滚筒06的止挡79不能 手动地调节,即通过能够通过压力剂操纵的执行器84调节,特别是远程 操纵地调节。其它转印滚筒06的止挡79例如可通过设计成调节螺钉的调 节机构84来调节和固定。它因此必须例如也没有固定机构。
在上述简单的变型中,尽管所有四个滚筒06;07都借助执行器82可 直线运动地被支撑,但其中只有两个转印滚筒06具有可运动的止挡79(必 要时带有上述执行器84和/或固定机构)。
根据进一步简化的设计,尽管两个转印滚筒06之一的位置可调整, 但并不能在合压/离压运动的意义下符合工作地可运动地被支撑,而是机架 固定地被支撑。其它三个滚筒06;07于是在合压/离压运动的意义下可运动
33地被支撑,其中在第一变型中所有这三个滚筒06;07、而在第二变型中仅 仅与固定的转印滚筒06不同的转印滚筒06具有可运动的止挡79和必要 时的固定机构。
根据对滚筒支撑机构的进一步设计,印版滚筒07和/或转印滚筒06 的支撑单元14 (252)在至少一个端侧本身,例如在直线轴承中或者借助 可变形的悬垂机构,沿着如下运动方向可运动地被支撑,即该运动方向垂 直于滚筒旋转轴线且至少具有垂直于调节方向S的分量。优选该运动方向 被选为垂直于调节方向S,且在一侧操纵时引起相关滚筒06;07的倾斜调 节(所谓的"热操作")(cooking)。
在对支撑单元14 (252)的上述设计中所设置的执行器82被构造用 于提供适合于合压或离压的调节路径」S,因此优选具有相应于至少一个 」S的行程。执行器82被设置和相应地构造用于调节相互压合的辊或滚 筒06;07的贴合压力和域用于进行合压/离压调节。调节路径z1S(或行程) 例如为至少1.5mm,特别是至少为2mm。
活塞82相对于压力剂室被在活塞82的圆周上环绕的靠近压力室的密 封件密封,且被靠近压力室的滑动导向机构导向。有利地可以附加地在活 塞82的远离压力室的区域中设有第二密封件和第二滑动导向机构。根据 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代替于或者附加于活塞82的第二密封件,向外还 通过例如由橡胶构成的薄膜、特别是滚动薄膜密封。该薄膜一方面在周围 与活塞82连接,另一方面在其外圆周线上完全与执行部件的基本体或其 它固定构件连接。
根据对印刷单元01的有利的设计,不仅印刷单元01的部件、特别是 壁区段11;12,为了装配或维护印刷单元01的目的,可彼此相向地、特别 是在直线导向机构15中可直线运动地设置,而且滚筒06;07,为了调节 贴合压力和/或为了进行合压/离压调节,在直线轴承70中,在相应的壁区 段11;12内可直线运动地设置。
尽管下述驱动机构设计原则上独立于上述可分开性、和/或、直线设置、 和/或、专用的直线轴承机构、和/或、所述的对滚筒06;07的合压、离压 和调节、和/或、上述输墨装置08、和/或对辊锁合机构的应用也是有利的, 但结合一个或多个所述特征恰恰可得到特殊的优点。
34下面说明用于印刷装置04的驱动机构一例如也被设计成功能模块的 驱动传动机构一的实施例。在驱动机构解决方案中,印刷单元01的功能
组或各个滚筒06;07或辊装配有自己的驱动电机(见上面)、特别是伺服 电机、AC电机或异步电机。原则上也可以使用用于印版滚筒-转印滚筒对 的成对的驱动机构,这种成对的驱动机构于是例如包括带有自己的驱动电 机的压力缸传动机构。附加地提供带有自己的驱动电机(用于旋转和往复 运动)的输墨装置传动机构,和在湿式胶印的情况下还提供带有自己的驱 动电机(用于旋转和往复运动)的润湿装置传动机构、高度的灵活性和高 质量。
用于分开的印刷装置滚筒驱动机构、输墨装置驱动机构和润湿装置驱 动机构的各个驱动机构模块的设计方案,既允许印刷单元01在印刷位置 05可分开,又允许在印版滚筒07和输墨装置08之间可分开性。用于印 刷装置滚筒06;07、输墨装置08和必要时的润湿装置09的分开的驱动机 构,还允许同时进行装调工作,如印版更换和/或在输墨装置清洗期间对橡 皮布的清洗和/或预先着墨。其中流程程序可以在持续时间、转速和功能流 程方面互不相同。
示例性地在图20的左侧示出干式胶印的情况,在右侧示出湿式胶印 的情况。但不言而喻,真正的双面印刷装置03的两个印刷装置04通常是 同一种类型。在端侧的视图中为明了起见省去了辊的示意图,而仅仅示出 带有电机的驱动系统。在该俯视图中,举例地用带有两个旋转驱动的串墨 辊33、 33'的输墨装置08 (参见上面的输墨装置08)来说明驱动机构设 计方案,而在湿式胶印情况下一与上述附图相反一举例地用带有两个旋转 驱动的串墨辊33、 33'的润湿装置09来说明驱动设计方案。
对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驱动至少成对地进行,也就是说,为由印版 滚筒和配合的转印滚筒07;06构成的每个滚筒对06;07都设置至少一个机 械地独立于其它印刷装置滚筒的自己的驱动电机121。如图20所示,该 驱动电机,例如可以分别是自己的机械独立的驱动电机121,但也可以例 如(未示出)通过成对的驱动机构,利用驱动连接机构或驱动系统进行驱 动。
如在图20中针对驱动变型所示,可以看到,驱动电机121与两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分别通过至少一个抗扭的藕联机构148、特别是至少一 个角度补偿的藕联机构148藕联。优选这两个藕联机构148串联地设有中 间件(或者整体上设计成等速万向节的部件),该中间件于是在整体上是 补偿位移的藕联机构151。因此尽管滚筒06;07可运动(合压/离压),仍 可以实现对驱动电机121的机架固定的设置。在安装时只需使得具有藕联 机构148的辊78与自身已准备好的功能模块122法兰连接。特别有利的 是,藕联机构148分别是片式藕联机构148或全金属藕联机构,且具有至 少一个形状配合地但沿着摩擦片的圆周方向错开地与两个法兰连接的摩 擦片组。
在功能模块122和印版滚筒07之间的藕联机构151优选为了实现侧 规控制/调节而如下设计,即该藕联机构还进行在印版滚筒07和功能模块 122之间的轴向的相对运动。此点同样可以通过上述片式藕联机构148来 进行,该片式藕联机构可以通过在摩擦片的区域中的变形实现轴向的长度 变化。未示出的轴向驱动机构可以设置在与旋转的驱动机构相同的或不同 的机架侧。
输墨装置09的被驱动的辊33、 33'、特别是串墨辊33、 33'优选 也通过至少一个藕联机构149、特别是补偿角度偏差的藕联机构149与功 能模块138连接。因为所述辊33、 33'通常不进行离压/合压,所以可以 保留这种藕联机构149。根据简单的设计,藕联机构149同样仅仅是牢固 的法兰连接机构。同样的情况适合于在必要时的例如功能模块139上的驱 动机构。
在图20中两个串墨辊33、 33'例如都旋转地被强制驱动,这里为被 驱动电机128驱动。
根据有利的设计,在图20中,滚筒06;07分别各自地被驱动电机121 驱动。优选在驱动电机121和滚筒06;07之间的"驱动系统"中设有传动 机构150、特别是变速传动机构150、例如行星式传动机构150。该传动 机构可以作为附加传动机构在结构上已经与电机21 —起作为结构单元预 先安装在该电机上。但也可以设有模块式的传动机构作为驱动模块或功能 模块,相应的滚筒06;07—特别是通过角度和/或位移补偿的藕联机构148 或151—可与驱动电机121的输入端藕联且其输出端藕联。代替带有传动机构150的驱动电机121,也可以有利地构造成永磁调节的同步电机121。
根据特别有利的设计,用于驱动滚筒06;07的有待藕联的驱动电机 121是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调节的电机121、特别是永磁调节的同步电 机121。该驱动电机121是直接驱动的旋转电机,并具有带有三相绕组的 定子以及带有永磁体的转子。通过对驱动电机121的这种设计,特别是通 过永磁体,实现了高的功率密度,因此无需使用变速传动机构。因此消除 了传动系中的不精确性以及机械部件如传动机构的磨损。
根据用于驱动机构藕联的第二有利的实施例(图20),在旋转体、例 如滚筒06;07和驱动电机121之间直接进行与轴78的藕联一即无实现轴 向相对运动的藕联机构和/或无角度和/或位移补偿的藕联机构。该藕联机 构可以是刚性的,但可以拆卸。根据该设计,驱动电机121例如并不机架 固定地设置,而是滚筒固定地设置,且在合压/离压时一必要时还在侧规移 动时一与滚筒06;07随动。在借助轴承装置14可运动的滚筒06;07的情 况下,每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驱动电机121并非在侧机架11;12上, 而是直接与可运动的轴承座74刚性连接、例如螺旋连接,且在调节运动 期间随动。
在图20中,旋转部件的、特别是支撑在支撑单元14上的滚筒06;07 的驱动机构,设有设计成同步电机121、和/或、永磁调节的电机的驱动电 机121,即设有在转子上的永磁体区段。
输墨装置08的辊28;33;34;33'在图21中出于视图的原因相对于图 5至10被"相互分离"地示出。
其中定子例如、直接地或间接地、刚性地、固定在支撑单元14的可 运动的部分上,例如刚性地固定在可运动的轴承座74上,并可与该轴承 座一起运动。在其它方式的支撑装置14的情况下,定子例如支撑在内部 的偏心衬套或杆件机构上。
图21和22示出(例如就油墨输送和磨损而言是有利的)对输墨装置 08或者输墨装置驱动机构的设计,所述设计可以独自单独地带来优点, 但也可以特别是结合一个或多个上述印刷单元01的特征带来优点。
输墨装置08,例如称为单通路的辊式输墨装置08,或者也称为"长 式输墨装置",其具有多个上述的辊28;33;33' ;34;36;37。如图5至10
37中所示,该输墨装置包括,将油墨涂敷到印版滚筒07的印版上的涂敷辊
28,该涂敷辊通过靠近印版的可往复的串墨辊33或串墨滚筒33 (例如带 有硬的表面)、至少一个着墨辊或油墨传输辊34 (例如带有软的表面)、 第二远离印版滚筒的可往复的串墨辊33'或串墨滚筒33'、另一着墨辊 或油墨传输辊34 (例如带有软的表面)、图22中未示出的油膜传墨辊37 和墨斗辊或淹辊36从墨斗38中得到油墨。淹辊和油膜传墨辊36;37 (其 是薄膜输墨装置的特征)还可以有利地被另一油墨输送或定量系统(例如 泵输墨装置中的泵系统或虹吸输墨装置中的虹吸系统)代替。
涂敷辊和/或油墨传输辊28;34的软的表面(简写为软的辊28;34)可 沿着径向松弛,例如设有橡胶层,这在图5至10中用粗的圆形线示出。
如果现在输墨装置08的辊28;33;33' ;34;37相互压合,则视贴合压 力和/或调节路径而定,串墨辊33、 33'的硬的表面或深或浅地伸入到分 别配合作用的软的辊28;34的软的表面中。视压入深度而定,由此使得相 向滚动的配合作用的辊28;33;33' ;34;37的圆周比改变。
如果现在通过对转速的预先给定,(例如,通过驱动电机、或者相应 的与另一被驱动的部件的机械的驱动连接机构),例如对多个配合作用的 辊之一进行强制驱动,则相邻的仅仅通过摩擦由第一次提及的辊驱动的软 的辊视压入深度而定以不同的转速旋转。对于下述情况,即该软的辊然而 还被自己的驱动电机驱动,但也可以附加地通过在第二压印位置中的摩擦 由另一转速确定的辊被驱动,则此点在第一种情况下会导致在电机预先给 定的转速和由摩擦所引起的转速之间的差,且在第二种情况下会导致在由 摩擦所引起的两个转速之间的差。在压印位置会出现打滑和/或这个或这些 驱动电机被不必要地严重负载。
在输墨装置08中,特别是对于根据图21的驱动机构设计而言在利用 辊28将油墨涂敷到印版22的区域中,采用下面就图22和21所述的解 决方案将实现无打滑的滚动("真正的滚动")和着墨。
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在图22中旋转地仅通过与相邻的辊28;34 的摩擦被驱动,且其旋转的驱动机构,既没有附加的与印刷装置滚筒06;07 的驱动机构的机械的驱动连接机构、或者另一旋转的强制驱动的输墨装置 辊,又没有自己的驱动电机。通过这种方式,第一串墨辊33主要通过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与印版滚筒07的摩擦被驱动的两个(必要时也可以是一 个或三个)涂敷辊34被旋转驱动,且与在位于其间的压印位置中的压入
无关、基本具有印版滚筒07的圆周速度。如图2所示,远离印版滚筒的 串墨辊33'具有旋转地驱动该串墨辊的驱动电机128,但除了由辊33 ';34;33构成的摩擦传动机构外,该串墨辊没有与第一串墨辊33的机械 藕联机构。在串墨辊33;33'多于两个、例如为三个时,两个远离印版滚 筒的串墨辊可以被旋转地强制驱动,或者仅仅中间的串墨辊或最远离印版 滚筒的串墨辊被旋转地强制驱动。
优选两个串墨辊33;33'具有传动机构136、例如往复传动机构或摩 擦传动机构136。
根据一种付出较小机械代价的设计,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具有 自己的仅将其旋转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的往复传动机构136。能够将该往 复传动机构有益地采用凸轮传动机构,例如,机架固定的轴向止挡与辊固 定的凸轮状环绕的槽配合作用,或者辊固定的轴向止挡与盘形凸轮的机架 固定的环绕的槽配合作用。将旋转转换成往复的轴向移动的该传动机构 136原则上可以是另一合适的传动机构136、例如具有偏心轮的蜗杆或曲 柄传动机构。
第一串墨辊33的往复传动机构136以有利的方式通过传动机构与第 二串墨辊33'的往复传动机构136机械藕联。两个藕联的往复传动机构 136有利地形成共同的往复驱动机构162 (往复传动机构162),且旨在其 往复运动由驱动电机强制驱动。优选利用旋转地驱动第二串墨辊33'的 驱动电机对往复传动机构162进行强制驱动。(如图21)
在图21中示出一种用于驱动的串墨辊33、 33'的有利的设计,其中 只有第二串墨辊33'被旋转地强制驱动,然而两个串墨辊33、 33'通过 共同的往复传动机构162被轴向强制驱动。印刷装置滚筒06;07可以成对 地通过每个滚筒对的驱动电机121来设计,但也可以如图20或22中所 示有利地单独通过各自的驱动电机121来设计。
在图22中示例性地示出相反的情况,其中只有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 辊33被旋转地强制驱动。相应于图21可看到的部分未就图22再一次详 细说明和示出。
39为此,在图21和22中,驱动电机128通过藕联机构163经由轴164 套装到传动小齿轮166上,该传动小齿轮自身则与抗扭地同第二或第一串 墨辊33' ;33连接的圆柱齿轮167配合作用。该连接例如通过在第二 (图 21)或第一 (图22)串墨辊33' ;33的辊颈169上的带有圆柱齿轮167 的轴向区段168进行。第一 (图21)或第二 (图22)串墨辊33;33'的 相应的轴向区段168没有这种圆柱齿轮167或者没有与驱动电机128的 驱动连接机构。在第二或第一串墨辊33' ;33的传动小齿轮166和圆柱 齿轮167之间的驱动连接机构优选恰好设有齿,并与对于往复运动的每个 位置来说都足够大的叠合机构啮合。如图21中示例性地示出,两个串墨 辊33;33'在侧机架147上所构造的或形成机架的框架147中支撑在轴承 172、例如径向轴承172中,但也可以支撑在可以附加地实现轴向运动的 侧机架11;12中(图22)。但这里并不存在驱动电机128和第一 (图21) 或第二 (图22)串墨辊33:33'之间的旋转的驱动连接。传动小齿轮166 和设置在轴向区段168上的圆柱齿轮167共同形成传动机构、特别是变速 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本身是封闭的和/或可预先安装的带有自己的壳体 153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在输出侧能够与辊颈169藕联。
往复传动机构162被驱动电机128同样例如通过蜗杆传动件173、 174 驱动。这里从由轴164设置的蜗杆173、或设计成蜗杆173的轴164的 区段传动至蜗轮174,该蜗轮抗扭地与垂直于串墨辊33;33'的旋转轴线 伸展的轴176连接。分别在轴176的端侧与其旋转轴线偏心地设有附件 (Mitnehmer) 177,该附件自身则例如通过曲柄驱动、例如通过可旋转 地支撑在该附件177上的杆件178和活节179,沿着串墨辊33; 33' 的轴向抗压且抗拉地与串墨辊33;33'的辊颈169连接。在图20中仅用 虚线示出远离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的摩擦传动机构136,因为它在该附 图中被圆柱齿轮167遮盖住了。轴176的旋转引起附件177的旋转,该 附件177在它那方面通过曲柄传动引起串墨辊33;33'的轴向移动。也可 以在驱动电机128和串墨辊33'之间的旋转的传动系的另一位置对往复 传动机构162进行驱动,或者甚至在另一机器侧,从位于串墨辊33'的 另一端侧的辊颈169至相应的往复传动机构162对其进行驱动。必要时也 可以设置不同于蜗杆传动件173、 174的用于轴向驱动的输出耦合的传动机构。
如在图21和22中所示,这些往复传动机构162或这个往复传动机 构162整体上形成带有自己的壳体181的结构单元,该壳体还可以进一步 被封装。
在图21中,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没有旋转的强制驱动机构,因 此辊28; (34)至少在靠近印版滚筒的输墨装置区域中很大程度上无打滑 地相向滚动。在图22中只有靠近印版滚筒的串墨辊33被旋转地强制驱动, 从而在输墨装置08的"后面的部分"中取消了竞争的强制驱动机构。通 常可以确定,就输墨装置08的驱动而言有利的是,将两个串墨辊33;33 '中只有一个旋转地强制驱动。
旋转地驱动一个串墨辊33; 33'的驱动电机128原则上可以是在其功 率和/或其转矩方面可控制或能够调节的电机,但也可以是在其转速方面可 控制或能够调节的电机。于是在后者情况下一如果驱动电机128也在压合 处被转速调节/控制地工作一在输墨装置08的远离印版滚筒的区域中还会 在不同的有效的辊周长方面出现上述问题。
但针对与摩擦传动机构竞争的转速预先给定机构的上述问题,有利地 将驱动电机128如下设计,即它至少在印刷工作期间在其功率和/或其转 矩方面可控制/调节。此点原则上可以通过设计成同步电机128或设计成 异步电机128的驱动电机128来进行。
根据在代价方面最小的实施方式,驱动电机128被设计成异步电机 128,在配设的驱动控制机构186中,为该驱动电机仅仅预先给定频率(例 如在输墨装置08的离压中)、和/或、电的驱动功率或转矩(例如在输墨 装置08的合压中)。在输墨装置08的离压中,也就是说,涂敷辊28与印 版滚筒07脱离滚动接触,可以通过预先给定的频率和/或驱动功率,使得 输墨装置08通过第二串墨辊33'处于适合于合压调节的圆周速度,其中 印版滚筒07和涂敷辊28的圆周速度只相差小于10%、特别是小于5%。 适合于此的频率或功率预先给定值在先期(Vorfeld)可根据经验和/或通 过计算求得,或者在驱动控制机构本身中、机器控制机构中或操纵台计算 机中得到。预先给定值优选可由操作人员改变,其中预先给定值优选可由 操作人员改变(有利地适合于下述预先给定值)。
41在合压中,也就是说,涂敷辊28与印版滚筒07和全部输墨装置辊滚
动接触地相互压合,辊28;33;34;33' ;34;37—部分由印版滚筒07通过现 在产生的在辊28;33;34;33' ;34;37之间的摩擦传动被旋转地驱动,从而 驱动电机128只需引入在摩擦传动中随着与印版滚筒07的距离的增加而 增加的损耗功率。也就是说,驱动电机128可以以小的驱动转矩或小的驱 动功率工作,该小的功率只用于使得输墨装置08的后部的区域保持在基 本通过摩擦接触预先给定的圆周速度。根据第一变型,该驱动功率可以针 对全部生产转速(或者印版滚筒07的转速)保持恒定不变,或者是与用 于在离压中的起动的预先给定值相应的值、或者是自己的恒定的用于生产 的值。根据第二变型,针对不同的生产转速,(且必要时还针对在离压中 的起动),可以预先给定和存储不同的在频率,和/或驱动功率方面的预先 给定值。视生产转速(生产速度)而定,于是可以改变用于驱动电机128 的预先给定值。
下面详细说明如下装置,例如辊锁合机构257,即这些装置用于调节 由辊接触带中的一个辊作用到相邻的旋转体上的贴合压力,和/或用于使得 该辊与该旋转体压合,和/或用于使得该辊与该旋转体离压,以及说明对这 些装置的相应的控制或调节。
如在图9、 10和13中也代表输墨装置08的其它设计所示出,特别 是涂敷辊28为了合压/离压调节而具有这种辊锁合机构257。如图10中 所示,输墨装置08的所有能够调节的辊28、 34和必要时润湿装置09 (如 果存在的话)的所有能够调节的辊41;43都有利地具有这种自动的辊锁合 机构257。
由于使用下述的辊锁合机构257,如此支撑的辊28、 34、 41、 43分 别被设计成其贴合压力可控制的辊28、 34、 41、 43。
在所示实例中,输墨装置08的或润湿装置09的那些可控制的辊 28;34;41中的每个辊都与两个相邻的旋转体接触,也就是说,那些辊 28;34;41中的每个辊都同时与两个设置在该装置中的旋转体压合,从而那 些辊28;34;41中的每个辊的壳面都分别具有两个也称为压印位置的基本 沿着相应的辊的轴向延伸的辊接触带(Walzenstreifen)。其贴合压力可控 制的每个辊都在其相应的辊接触带中以能够调节的贴合压力压靠到其相但也可以在印刷装置04中设置这些可控制的辊
28;34;41;261;262;263中的至少一个辊的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该辊 只与一个相邻的旋转体接触,且与其第二相邻的旋转体离压,或者仅仅被 设计成附加辊或所谓的"匀墨辊"。于是该可控制的辊例如仅与唯一的相 邻的旋转体配合。
实际上,为了达到利用印刷装置04有待生产的印品的高的质量,需 要将在印刷装置04中竖排的辊接触带调节至一定的力或宽度,其中该宽 度在几个毫米的范围内,例如在1mm和10mm之间。
其贴合压力可控制的辊28;34;41的、特别是涂敷辊28的两个端部 318、例如辊颈318分别支撑在具有能够径向移动的辊座339的端轴承257 中,也就是说支撑在所谓的辊锁合机构257中,其中每个端轴承257或辊 锁合机构257都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多个作用到辊28;34;41;43上的执行 器322,其中这些执行器322其自身则优选设置在属于端轴承257或辊锁 合机构257的壳体中,且分别例如通过压力剂可施加压力。即使下面将执 行器322作为利用压力剂可施加压力的执行器322来说明,这是它的优选 设计,下述对端轴承257和/或其执行器322的控制也独立于为了施加贴 合压力所使用的介质。为了实现上述控制,执行器322例如也可以是例如 基于液压的、电的、电动构或压电的作用施加相应的贴合压力的执行器 322。在各种情况下,被操纵的执行器322都引起辊座339关于端轴承257 在垂直于可控制的辊28;34;41;43的轴向的平面内偏心地移动。其中该径 向移动可以在直线的或非直线的运动轨迹上进行。
辊座339的在例如机架固定地设置的端轴承257中所允许的径向移 动因此导致辊座339在优选设计成径向轴承的端轴承257中的偏心的位 移。在图23和24中示例性地示出辊锁合机构257的结构。其中图23为 辊锁合机构257的平行于辊的轴线319的纵剖视图。图24为图23的辊 锁合机构257的立体图,其中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进行局部的纵剖 切。可以规定,至少所有与印版滚筒07直接配合作用的辊28;41分别具 有至少一个执行器322,该执行器独立于与印版滚筒07直接配合作用的
辊28;41的其它执行器322被控制。
43辊锁合机构257的壳体具有例如套筒状的框架保持件323,在该框架 保持件的内部支撑有辊保持件324,其中执行器322在被操纵时作用到辊 保持件324上,且辊保持件324在径向地围绕轴线319所形成的在框架 保持件323和辊保持件324之间的间隙内可以径向地移动。在框架保持件 323和辊保持件324之间的间隙的宽度例如为1mm至10mm,优选约为 2mm。执行器322例如设置在框架保持件323和辊保持件324之间的间 隙内或者分别设置在框架保持件323的室或下凹中,其中设置在框架保持 件323的室或下凹中的执行器322具有朝向辊保持件324作用的面338, 通过该面338,执行器322在其利用压力剂施加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将表面 压力施加到辊保持件324上。
执行器322设置在辊锁合机构257的壳体中,其相对于该壳体或者 至少相对于框架保持件323优选抗扭动。执行器322例如分别是利用压力 剂可施加压力的中空体,例如是压力软管,其中该中空体具有至少一个由 可恢复地变形的弹性体材料构成的面338 (图24),其中该面338例如在 另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是薄膜,其中该薄膜338在给中空体施加压力剂 时优选与辊保持件324的外壳面接触。可恢复地变形的面338因此至少在 很大程度上相应于用于施加表面压力的面338。根据这里优选的实际,执 行器322没有在缸中导向的活塞,而是无活塞杆。将执行器322整合到辊 锁合机构257的壳体中显然会导致辊锁合机构257的非常紧凑的结构。压 力剂分别通过压力剂管路341被输送给执行器322 (图24)。
其贴合压力可控制的辊28;34;41;43的端部318之一支撑在构造在辊 保持件324上的例如半圆形的、优选设计成快速锁合机构的辊座339中, 且与辊保持件324刚性连接,其中其贴合压力可控制的辊分别围绕其自己 的轴线319可旋转。替代于辊座339与辊28;34;41;43的端部的刚性连接, 辊座339具有轴承、例如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辊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 该轴承中。框架保持件323例如固定在印刷装置301的机架壁336上。 辊锁合机构257的面向其贴合压力可控制的辊的端侧优选通过特别是将 在框架保持件323和辊保持件324之间的间隙遮盖住的密封件337相对 于灰尘、湿气和其它污染物密封,其中该密封件337例如与框架保持件 323螺旋连接。利用该密封件337还特别是保护执行器322免于污染,进而免于在其运动时受到干扰。通过辊保持件324的在框架保持件323中的
径向移动,还可以使得辊与其相邻的旋转体压合或者与其离压。
辊锁合机构257例如具有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将辊保持件324固 定,并进而在第一工作位置将刚性地与其连接的辊28;34;41;43固定,从 而阻止相对于框架保持件323的任何径向移动,或者在第二工作位置为了 这种移动而将其释放。固定装置例如具有优选同轴的、刚性地例如与框架 保持件323连接的第一摩擦片组326和同样优选同轴的第二摩擦片组 327,其中第二摩擦片组327的摩擦片插入到第一摩擦片组326的摩擦片 之间。在摩擦片相互插入的情况下,优选摩擦配合地地或者形状配合地进 行固定。在摩擦片的摩擦配合或者形状配合被解除之后,第二摩擦片组327 可沿着辊锁合机构257的轴向运动。
第二摩擦片组327的轴向运动例如通过如下措施得以实现,即压力剂 经过在机架壁336中所构造的沟槽328被导入到设置在辊锁合机构257 中的压力室329中,其中设置在压力室329中的压力板331克服弹性件 332的力使得优选设置在辊保持件324中的柱塞333轴向移动。第二摩擦 片组327固定在柱塞333的柱塞头334上,且在柱塞333轴向移动时同 样移动,由此使得摩擦片组326;327的摩擦片脱离啮合。通过将由压力室 329中的压力剂施加到压力板331上的压力消除,摩擦片组326;327的摩 擦片再次相互啮合,由此将相对于辊锁合机构257的执行器322的框架保 持件323可径向移动的辊保持件324固定在框架保持件323中。
根据在图23和24中所示的实例,每个辊锁合机构257都分别具有 四个围绕辊28;34;41;43的轴线319环形地设置的执行器322,其中这些 执行器322优选以均匀的间隔围绕其贴合压力可控制的辊28;34;41;43的 轴线319分布。执行器322可远程控制,例如通过控制单元可被操纵,且 优选是气动的执行器322。作为压力剂例如使用被预加应力的气体、优选 压缩空气。对优选气动的执行器322的替代设计形成特别是液压的利用液 体可施加压力的执行器322,或者也可以形成电动作用的执行器322。如 在示意性的附图23和24中所示,每个执行器322在其压力剂施加时都 将朝向其辊锁合机构257的内部的径向力Fn1;Fn2;Fn3;Fn4施加到与辊 锁合机构257连接的其贴合压力可控制的辊28;34;41;43上,其中这些执行器322优选径向地支撑在辊锁合机构257的框架保持件323上或中, 并通过在可径向移动地设置在框架保持件323中的辊保持件324上的表面 压力将径向力Fn1;Fn2;Fn3;Fn4施加到安装在辊保持件324上的其贴合 压力可控制的辊28;34;41;43上。由在相应的执行器322中的压力剂所施 加的压力和该执行器322的径向力Fn1;Fn2;Fn3;Fn4因此相互对应。由 同一辊锁合机构257的执行器322同时施加的径向力Fn1;Fn2;Fn3;Fn4 相互间形成张开角Y,该张开角不同于0。和180° ,优选在45°和135 °之间,例如为9(T 。由其贴合压力可控制的辊28;34;41;43在辊接触带 中施加到相邻的旋转体上的贴合压力于是作为由同一辊锁合机构257的 执行器322同时施加的径向力Fn1;Fn2;Fn3;Fn4的向量总和产生一必要 时考虑由可控制的辊28;34;41;43基于其自身重量至少部分地施加到相邻 的旋转体上的重力。
利用在径向力Fn1 ;Fn2;Fn3;Fn4的标记中的识别特征n可标识并进而 识别出一定的辊锁合机构257。优选每个安装在印刷机中的属于可控制的 辊28;34;41;43的辊锁合机构257都配设有在控制中可作为地址使用的标 记,利用该标记可明确地标识出在印刷机中或者至少在印刷装置04中的 辊锁合机构257,并进而可在控制中将其选出。同样每个属于辊锁合机构 257的执行器322都配设有标记,利用该标记可明确地标识、选择和控制 在设置在印刷机中或者相应的印刷装置301中的辊锁合机构257内的每个 执行器322。此外,类似于属于每个辊锁合机构257的固定装置的压力室 329的前述标记来配设标记,由此最后还可以明确地标识设置在印刷机中 或者印刷装置301中的辊锁合机构257的每个固定装置。辊锁合机构257、 其执行器322及其固定装置的相应的标记优选可机器读出,且可以存储在 控制单元、优选电子的处理数字数据的控制单元中。
执行器322在每个辊锁合机构257中在其优选气动的设计中分别通 过压力剂管路341与具有压力水平的压力剂源、例如压縮机连接。
控制单元例如是属于印刷机或者至少属于印刷装置04的操作台或操 作台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因此配属于印刷机或者印刷装置04。
采用类似于对辊28;34;41;43的控制的方式,同样也可以对设置在印 刷机01的印刷装置04 (前述附图)中的滚筒06;07或辊28;34;41;43的相应的支撑单元14或支撑单元252 (图18;图17)的那个执行器82或那 些执行器82进行标识和编址以及例如通过至少一个阀93进行控制,其方 式为,相应的支撑单元14的那个执行器82或那些执行器82同样分别配 设有明确的标记。
在图27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印版滚筒07和转印滚筒06的压印位置中 的表面压力P的轮廓。表面压力P沿着接触区的整个区域分布,其中在静 止状态下在旋转轴线的连接面V的高度,该表面压力达到其最大表面压力
Pmax。由于粘性的力分量,在生产时,该最大表面压力Pmax移向进入的间
隙侧。接触区以及轮廓在垂直于连接面V的平面上的投影中的宽度为B。
最大表面压力Pnw最后负责油墨传递,并可以相应地调节。
在辊间隙114中的表面压力P的绝对大小以及其波动大小在压入改变
时通过在转印滚筒07上的包衬23的、特别是金属印刷布23的、特别是 橡胶印刷布23的特性曲线确定。该特性曲线表示取决于(最大)压入量 5的(最大)表面压力P。在图28中示意性地示出常用的包衬23的、特 别是具有坚固的支撑板116和弹性的层、例如橡胶层117的金属印刷布 23的一些特性曲线。这些值在实验室中在准静止的冲压试验台上测得。 它们可以以合适的方式一起转用至以其它方式求得的值。
由图28可见,特性曲线的斜率dP/d5确定了在压入量5改变时表面 压力P的波动情况。就围绕平均的压入值5的压入变化量」5而言,在辊 间隙114中的所需要的最大表面压力Pmax围绕平均表面压力的波动ZP的 大小与特性曲线的在位置5处的斜率dP/d5成比例。因此例如就图28中 的包衬a而言,压入量S从-0.16mm减小至-0.14mm引起表面压力P减 小约50N/cm2,压入量5从-0.11mm减小至-0.09mm引起表面压力P减 小约25N/cm2。包衬b具有较小的斜率。
包衬23要么整体上要么其橡胶层117在对印刷至关重要的范围内特 别是在所需要的最大表面压力Pmax的范围中具有大的斜率dP/d5,这些包 衬23在此被称为"硬的"包衬(曲线a),其斜率dP/d5小于"软的"包 衬(曲线b)。
包衬23或者橡胶层117在此是软的包衬或软的层。与硬的包衬a或 硬的层相反,对于软的包衬b而言,滚筒06;07的同样的相对运动导致表面压力P的小的变化,并进而导致油墨输送的波动减小。软的包衬b因此 引起印刷过程对间隔于给定值的波动和域偏差的敏感性较小。由于由滚筒
06;07的相对运动引起的表面压力P的变化较小,对于同样的包衬23或 者具有软的层的包衬23而言,在波动幅度较大时才能在印品中看到例如 波动条带。
根据有利的设计,在压合调节时,表面压力P最大在60N/crr^和 220N/crr^之间的范围内。对于具有明显不同的流变特性的流体、例如印 刷油墨而言,在上述范围内的不同范围对于表面压力来说都是优选的。因 此对于湿式胶印而言,该范围例如在60N/cnf和120N/crr^之间变化,特 别是为80N/crr^至120N/cm2,而对于干式胶印的情况(没有润湿剂,只 将油墨涂敷到印版滚筒上),该范围例如在100N/cm4n 200N/cnr^之间变 化,特别是为120N/crr^至180N/cm2。
最大表面压力Pmax的对印刷至关重要的范围优选在60N/crr^至 220N/crr^之间。对于具有明显不同的流变特性的流体、例如印刷油墨而 言,在上述范围内的不同范围对于表面压力P来说都是优选的。因此对于 湿式胶印而言,该范围例如在60N/crT^和120N/crT^之间变化,特别是为 80N/crr^至120N/cm2 (在图28中用虚线示出),而对于干式胶印的情况, 该范围例如在100N/crr^和200N/cm2之间变化,特别是为120N/cnr^至 180N/cm2。因此根据有利的设计,至少在80N/cm2至120N/cm2的范围内, 软的包衬23的斜率dP/d5例如为dP/d5<700(N/cm2)/mm,特别是为 dP/d5<500(N/cm2)/mm,特别是为dP/d5<400(N/cm2)/mm。
根据一种一例如就可保持性而言有利的一变型,对印刷至关重要的范 围选为40N/cm2-60N/cm2 。现在应至少在表面压力P的该范围 40N/cm2-60N/on2内,印刷布的斜率小于350(N/cm2)/mm,特别是最大为 300(N/cm2)/mm。印刷布23的在该范围内的特征可以单独被考虑,但也 可以附加于前述范围的上述特征,从而橡皮布用多个取样点来表征。
如图27中只能示意性地看出,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层117的厚度 t或者包衬23的整个厚度T大于目前常见的厚度。在弹性或可压縮性方面 起作用的层117的厚度t例如为1.3mm至6.3mm,特别是为1.7mm至 5.0mm,特别是大于1.9mm。此种情况必要时还适合于在面向滚筒基体
48的一侧的一个或多个可能与层117连接的、基本不可压缩的且非弹性的层, 这些层为了形状和/或三维稳定的目的而与层117连接(未示出)。此外这 里称为非弹性层的支撑层(例如织物)例如可以位于包衬23的表面的区 域中。在功能上并非用于包衬的"柔软性"而是用于形状稳定性的那个支
撑层116或那些支撑层116也可以设置在这些"软的"层之间。所述支撑 层例如可以是金属板、特别是特种钢板,其厚度约为0.1mm至0.6mm。 在层117为多层时,层117的给定厚度t涉及在功能上负责前述特征(表 面压力/压入量的关系)和弹性或可压缩性的"分层"的总和。包衬23例 如与支撑层一起的整个厚度T于是例如为2.0mm至6.5mm,特别是为 2.3mm至5.9mm。
弹性层117或者其厚度t应理解为如下层117或者这些层117的总和, 即这些层的材料的径向弹性模量小于50N/cm2。与此相反,必要时被设置 用于支撑(织物)或形状稳定性(载体)的那些层的弹性模量明显较大, 例如大于70N/mm2、特别是大于100N/mm2,或者甚至大于300N/mm2。 根据一种有利的设计,这里称为弹性层的层117的至少一个分层由多孔材 料构成。
弹性层117也可以具有在图27中未示出的顶层,该顶层的径向弹性 模量小于50N/mm2。顶层通常用于形成封闭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有助 于形成"柔软性"。在其它情况下使用弹性模量大的、例如大于70N/mm2、 特别是大于100N/mm2、或者甚至大于300N/mm2的顶层,出于该原因这 里不考虑弹性层和/或可压縮的层。
"软的"包衬优选以相比于通常的压入量5较大的压入量5工作, 也就是说,转印滚筒06和印版滚筒07以它们的相应的有效的但无干扰的 直径继续相互压合。由此尽管斜率dP/d5较小仍可实现最佳的最大表面压 力Pmax。根据有利的设计,滚筒06;07的相互压合如下进行,即压入量5 至少达到0.18mm,例如为0.18mm至0.6mm,特别是为0.25mm至 0.5mm。
例如在不考虑特殊的辊设计的情况下,相对压入量S、即以层117 的厚度t为基准的压入量S,例如在10%和35%之间,但特别是13%和 3Q。/。之间。
49如上所述,当两个配合作用的滚筒06;07之一 (或者也可以是两者)
受到至少一个影响滚动的干扰时,对"软的"包衬的这种设计和/或设置是
特别有利的。特别是该干扰会由轴向伸展的用于固定一个或多个包衬23 的端部的沟槽21引起。沟槽21具有朝向滚筒06、 07的壳面开口的孔, 孔的宽度为s07或s07,包衬23的端部伸入到该孔中。在内部,沟槽21、 19可以具有用于紧固和/或夹紧那个包衬23或那些包衬23的装置。
在滚动经过那个沟槽21、 19或那些沟槽21、 19时会引起振动。如 果沟槽21、 19的孔的宽度s06、 s07沿着圆周方向观察大于接触区的宽 度B,则在经过沟槽21、 19时引起大幅度的振动,因为由于接触区的上 述大的宽度B在两个辊06、 07之间引起较大的线性力。但由较大的线性 力引起的振动幅度的增加量仍小于由橡胶层的柔软性引起的振动敏感性 的减小量,从而整体上对振动的敏感性得到减小。
特别有利的是,沟槽21、 19的宽度s06、 s07被选为小于接触区的 宽度B。在这种情况下,配合作用的壳面的区域至少始终在接触区相互支 撑,冲击力的大小还会被削弱,且其平地伸展(对冲击的处理)。对于狭 长的孔s06、 s07而言,包衬23或软的橡胶层117因此会导致沟槽冲击 力的削弱和侧向的延长。压合优选如下进行,即由变形所产生的接触区在 垂直于两个滚筒的旋转轴线的连接面V的投影中至少为配合作用的印版 滚筒07的上的孔沿着圆周方向的缝隙宽度的三倍大。
在转印滚筒06的情况下,金属印刷布23的端部可以设置在沟槽19 中。在这种情况下橡胶层117设在三维稳定的支撑层116上,该支撑层的 弯曲的端部设置在沟槽21中。沟槽21的孔s06于是沿着圆周方向非常狭 长,例如s06^5mm,特别是^3mm。
如上所述,根据一种有利的工作设计,非常软且厚的橡皮布23允许 在印版滚筒-转印滚筒压印位置中的符合工作的表面压力从80N/mm2至 100N/mm2大大地降低为40N/mm2-60N/mm2的范围内(或者甚至为 25N/mm2至60N/mm2),其中层117于是具有小于350(N/mm2)/mm、特 别是最大为300(N/mm2)/mm的斜率。由于橡皮布23的柔软性,对于转 印滚筒06来说通常的表面速度在此并不会导致油墨传递的均匀性问题。
在图1中示出印刷装置的一种设计,其中设有多个分别由两个上下叠置的印刷单元01构成的印刷塔。
根据一种在不复杂的带导向方面有利的设计,三角板结构241并非位
于关于带以该三角板结构241为基准的印刷塔之间,而是在一端与以该三 角板结构241为基准的印刷塔对准。因此可以从同一侧将这些带输送三角 板结构。
三角板结构241优选具有一组三个并排设置的折页三角板。在图1 中有两组折页三角板上下垂直地设置。
同样有利的是,配属于三角板结构241的混合装置240,即一组上下 设置的带导向辊,并非设置在三角板结构241上方,而是在空间上设置在 三角板结构241附近,汇集在折页三角板上的带通过所述带导向辊换向。 混合装置240由此可以设置在较低的机器高度上,而代替如在其它情况下 通常设置在三角板结构241上方。三角板结构241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分别 带有三个并排设置的折页三角板的三角板面。附图标记列表
01 印刷单元
01.1 部分印刷单元
01.2 部分印刷单元
02 卫星式印刷单元、九滚筒印刷单元
03 双面印刷装置
04 印刷装置
05 印刷位置、双面印刷位置
06 滚筒、转印滚筒、印刷装置滚筒
07 滚筒、印版滚筒、印刷装置滚筒
08 输墨装置、辊输墨装置
09 润湿装置、喷雾式润湿装置、接触式润湿装置
10 分开线
11 机架区段、壁区段、侧机架
12 机架区段、壁区段、侧机架
13 地板、支座、安装板、安装框架
14 支撑单元
15 直线导向机构
16 压印滚筒、卫星滚筒
17 滚筒单元
18 -
19 沟槽(07)
20 —
21 沟槽(06)
22 印版
23 包衬、印刷布、橡皮布、金属印刷布
24 操作装置、印版更换器
25 —
26 辊、网纹辊
5227
28辊、涂敷辊、着墨辊
29
30—
31
32
33辊、串墨辊、串墨滚筒
33,辊、串墨辊、串墨滚筒
34辊、着墨辊、油墨传输辊
35—
36辊、墨斗辊、淹辊
37辊、油膜传墨辊
38墨斗
39一
40—
41辊、涂敷辊、着水辊
42辊、串墨辊
43辊
44润湿剂源、喷雾杆
45表面、壳面、着墨辊包衬
46层
47载体
48外层
49顶层
50辊基体
51—
52一
53—
54一
55织物层56 —
57 —
58 —
59 —
60 空气输送机构 '
61
62
63 辊颈(06)
64 辊颈(07)
65 辊体
66 夹紧装置
67 辊身(06)
68 辊身(07)
69 遮盖机构
70 直线轴承、直线导向机构
71 轴承、径向轴承、滚筒滚动轴承
72 支撑机构、支撑件、直线式部件
73 支撑机构、支撑件、直线式部件
74 轴承座、滑座
75 连接机构、夹紧件
76 载体、支撑板
77 下凹
78 轴、驱动轴
79 止挡、楔形件
80 —
81 部件、弹性件
82 被力控制的执行器、调节机构、压力剂操纵的活塞、液压活塞
83 止挡面(79)
84 执行器、调节机构、能够通过压力剂操纵的活塞
85 传动件、活塞杆
54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簡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
109
110
111
112
113 "4 115
止挡、防过载机构、弹性件 安装辅助机构、配合销
固定机构、螺钉 机构、夹紧螺钉 可控制的阀 顶盖
止挡
辊间隙
包衬、印刷布、金属印刷布、橡胶印刷布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支撑板
橡胶层、弹性层
驱动电机、电动机、同步电机 功能模块
驱动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
传动机构、摩擦传动机构、往复传动机构
功能模块 功能模块146 —
147 框架、侧机架
148 藕联机构、片式藕联机构
149 藕联机构
150 传动机构、变速传动机构
151 传动机构
152 ——
153 壳体
154 _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往复驱动机构、往复传动机构
163 藕联机构
164 轴
165 —
166 传动小齿轮
167 圆柱齿轮
168 轴向区段
169 辊颈
170 —
171 —
172 轴承、径向轴承
173 蜗杆
174 蜗轮
175 —176 轴
177 附件
178 杆件
179 活节 ■ 一 181 壳体 182至185 —
186 驱动控制机构 187至239 —
240 装置
241 三角板结构 242至251 —
252 轴承、直线轴承机构、支撑单元
253 调节件、执行器
254 杆件机构
255 —
256 辊颈
257 端轴承、辊锁合机构
258 楔形件
259 止挡
260 —
261 辊
262 辊
263 辊 264至317 —
318 端部
319 轴线
320
321 —
322 执行器323 框架保持件
324 辊保持件
325 —
326 摩擦片组
327 摩擦片组
328 沟槽
329 压力室
330 —
331 压力板
332 弹性件
333 柱塞
334 柱塞头
335
336 机架壁
337 密封件
338 面(322)、薄膜
339 辊座
340
341 压力剂管路 41' 支撑辊
A 平面
B —
C 运动方向
D 平面
E 连接线、连接面、平面
F 连接面
P 压力、贴合压力
S 调节方向
V 连接面
59L 净宽
L06 长度(06)
L07 长度(07)
」S 调节路径
a 内角
(3 锐角
Y 张开角
5 角度
Fn1 径向力
Fn2 径向力
Fn3 径向力
Fn4 径向力
权利要求
1. 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转印滚筒(06);印版滚筒(07);以及与所述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作为着墨辊(28)的输墨装置(08)的第一辊(28),其中所述输墨装置(08)设有两个在输墨路径上串联设置的可轴向往复的串墨辊(33、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28)的直径基本上与所述印版滚筒(07)相同。
2. —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转印滚筒(06);印版滚筒(07);以及与所述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作为着墨辊(28)的输墨装置(08) 的第一辊(28),其中所述输墨装置(08)设有两个在输墨路径上 串联设置的可轴向往复的串墨辊(33、 33'),其特征在于,仅仅 所述输墨装置(08)的一个唯一的着墨辊(28)与所述印版滚筒 (07)配合作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28) 的直径基本上与所述印版滚筒(07)的直径相同。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筒(07)的旋转轴线和配合的所述转印滚筒(06)的旋转轴线在工 作位置处于一个平面(E)内,并且在工作位置穿过所述着墨辊(28) 和所述印版滚筒(07)的旋转轴线的平面(A)与穿过所述印版滚 筒(07)和所述转印滚筒(06)的旋转轴线的所述平面(E)相互 间形成最大为45°的角度5。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E) 的下方设有与所述第一辊(28)配合作用的第二辊(33;26)。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所述印版 滚筒(07)通过至少一个仅配属于所述印版滚筒(07)的能够通 过压力剂操纵的执行器(82),还是所述第一辊(28)通过至少一 个仅配属于所述辊(28)的能够通过压力剂操纵的执行器(253;322),都以一运动分量沿着转印滚筒(06)的方向能够调 节地被支撑。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28)的旋转轴线、所述印版滚筒(07)的旋转轴线和所述配合的转印滚筒(06)的旋转轴线设置在同一平面(E;A)内。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面(E)的下方附加地设有与所述印版滚筒(07)配合作用的第三辊 (41;41')。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33) 基本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辊(28)的下方。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 (33;26)设置在所述第一辊(28)的下方,从而在第一辊(28)和第二辊(33;26)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连接面(V)与印版滚筒(07) 和第一辊(28)的旋转轴线的所述平面(E)形成70° -110°的 角度。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辊 (41;4V )设置在所述印版滚筒(07)的下方,从而在印版滚筒 (07)和第三辊(41')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连接面(F)与印版滚筒(07)和第一辊(28)的旋转轴线的所述平面(E)形成70° -110°的角度。
12.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的能有效着墨的宽度为至少四个、特别是六个并排设置的报纸印张。
1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的圆周长等于至少一个报纸印张的长度。
1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的有效宽度使得它完全与四个、特别是六个并排地设置在印版滚筒(07)上的印版(22)配合作用。
15.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辊(33) 设计为可轴向往复的串墨辊(33)。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墨辊(33) 的直径基本与所述印版滚筒(07)的直径相同。
17.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三辊(41)设计为润湿装置(09)的着水辊(41)。
18.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三辊 (4V )设计为支撑辊(41')。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辊(41 ')未与输墨装置辊组直接接触连接。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仅仅一个唯一的 配属于所述输墨装置(08)的着墨辊(28)与所述印版滚筒(07) 的圆周配合作用。
21.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的形式为带有套管的由塑料构成的塑料辊。
22.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的辊包衬(251)的肖氏硬度A有利地至少为50,例如在60-80之间。
2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具有旋转的强制驱动机构。
2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被独立于所述印版滚筒(07)的驱动电机旋转驱动。
2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墨辊 (28)具有凸度。
2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通过至少两个能够通过压力剂操纵的执行器(322)根据所施加的压力能够沿着不同的垂直于所述辊(28)的纵轴线的方向 调节。
2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支撑在可自动调节的具有至少两个能够通过压力剂操纵的执行器(322)的辊锁合机构(321)中。
2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具有形式为带有端部的辊包衬的着墨辊包衬(45),其端部能够固定在辊基体(50)的轴向伸展的沟槽中。
2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28)具有不可拆卸地安装在辊基体(50)上的着墨辊包衬(45)。
3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具有在辊基体(50)上的形式为可套装或可取下的套筒的着墨辊包衬(45)。
31.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了主要为 弹性的层、特别是橡胶层外,着墨辊包衬(45)还具有可压縮的 层(46)。
32.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 (28)的无干扰的直径与所述印版滚筒(07)的直径最大偏差+/-5%,特别是最大偏差+/-2%。
3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两 个串墨辊(33、 33')的所述输墨装置(08)连同其辊(28;33;33 ';34;37)包括油墨定量系统(36;37;38)在内的沿着平行于由两 个形成压印位置(05)的所述滚筒(06)所形成的平面D的方向 的长度明显大于沿着垂直于所述平面(D)的方向的长度,特别是 至少大1.2倍。
3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版滚 筒(07)的宽度为至少四个、特别是六个并排设置的报纸印张, 其圆周长仅为一个报纸印张。
3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和/ 或转印滚筒(06、 07)为了其压合调节分别支撑在配属于它们的 直线轴承(70)中。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直线轴承 (70)限定的调节方向(S)与所述平面(E)夹成最大为15°的角度。
3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印版滚筒和/或转 印滚筒(06、 07)为了其压合调节分别支撑在配属于它们的支撑 单元(14)中。
3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这种印刷装 置(04)与两个配合作用的转印滚筒(06)和两个配合的印版滚筒(07) —起形成一个双面印刷装置(03)。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印版滚 筒(07)的旋转轴线形成平面(D),并且所述相互配合的印版滚 筒和转印滚筒的旋转轴线分别形成不同于所述平面(D)的平面
40.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转印滚筒 (07)的旋转轴线和两个印版滚筒(07)的旋转轴线、所有这四个旋转轴线都位于共同的平面(E)中。
41. 如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 面印刷装置(03)的两个印刷装置(04)的至少一个印刷装置中, 所述平面(A)以大于O。的角度(5)倾斜于所述平面(E)伸展。
42. 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面印刷 装置(03)的两个印刷装置(04)中位于更上面的印刷装置中, 所述平面(A)以大于O。的角度(5)倾斜于所述平面(E)伸展。
43. 如权利要求1、 2或4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 刷装置(04)具有部分自动的或全自动的印版更换系统。
4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 置是湿式胶印的印刷装置(04),并与润湿装置(09)的印版滚筒(07)配合作用。
45. 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设 有预先润湿机构,即在所述印版滚筒(07)上的点经过与所述转 印滚筒(06)的压印位置之后,该转印滚筒首先与着水辊(41) 作用接触,然后才与所述输墨装置(08)的辊(28)作用接触。
46.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配合作 用的印刷装置(04)支撑在互不相同的壁区段(11;12)中,其能 够相互相对移动。
4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滚 筒(06)的圆周长为两个相继设置的报纸印张。
4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串 墨辊(33、 33')中的至少一个串墨辊具有旋转的强制驱动机构。
49.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串墨辊(33、 33')中的只有一个串墨辊具有旋转的强制驱动机构,另一个串 墨辊仅通过摩擦被相邻的辊旋转驱动。
5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 置(04)的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6;07)被至少一个机械独立于 其它印刷装置的驱动电机(121)驱动。
51.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 置(04)的印版滚筒和转印滚筒(06;07)分别被自己的机械独立 于其它滚筒的驱动电机(121)驱动。
52. 如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电机(121)是永磁调节的同步电机(121)。
5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墨装 置(08)是所谓的长式输墨装置(08)。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带有输墨装置(08)的转印滚筒(06)、印版滚筒和与所述印版滚筒配合作用的作为着墨辊(28)的第一辊(28),其中所述输墨装置(08)设有两个在输墨路径上串联设置的可轴向往复的串墨辊(33、33′),其中所述第一辊(28)的直径基本上与所述印版滚筒相同。
文档编号B41F13/30GK101448645SQ200780007638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日
发明者乔治·施奈德, 卡尔·罗伯特·舍费尔, 库尔特·约翰内斯·韦森菲尔德 申请人: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