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器以及液体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42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接器以及液体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在液体容纳体安装部的转接器、以及经由该转接器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例如从液体喷射头向纸张(喷射对象的一个例子)喷射墨水(液体的一个例子)来印刷包括文字和图形的图像的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正在付诸实用。这种打印机从容纳墨水的墨盒(液体容纳体)通过插入到该墨盒的供墨针向液体喷射头供给该墨水。然后,通过将供给的墨水从液体喷射头向纸张喷射来印刷图像,同时伴随该图像的印刷消耗墨水。当像这样消耗墨水的打印机在进行较大量的印刷时,为了向液体喷射头连续并稳定地供给墨水,提出了一种从墨水容纳量比墨盒大的墨罐(液体容纳体)供给墨水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在墨盒的安装部安装了转接器(附加装置)并经由安装的转接器从墨罐向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的结构。换言之,转接器主体(附加装置主体)具备其内部设置有墨水中继流路的墨水导出部件。而且,当转接器安装到墨盒安装部时,其在墨水导出部件的中继流路的下游端部与打印机侧的作为液体导入部的供墨针对位的状态与该供墨针连接。另一方面,在墨水导出部件中,与和供墨针连接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中继流路的上游侧连接有作为供给墨水的液体供给部件的供墨管。因此,从供墨管供给的墨水经由设置于转接器主体内的墨水导出部件的中继流路流入供墨针并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6-224529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I公开的结构是在转接器主体内具备连接供墨管的墨水导出部件的结构。因此,当供墨管例如由于出现裂痕等原因不能使用时,更换该不能使用的供墨管是很困难的。换言之,为了将不能使用的供墨管从墨水导出部件上拆下来,必须进行以下等麻烦的操作:从墨盒的安装部拔出转接器,拆开转接器主体以使设置于转接器主体内的墨水导出部件露出。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麻烦的操作,必须通过在供墨管和墨水导出部件连接的状态下更换整个转接器来更换供墨管。另外,由于供墨管的更换,在转接器从墨盒安装部拔下的期间内不能向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更换转接器就能够很容易地更换液体供给部件的转接器以及液体供给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具有:转接器主体,其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体安装部能够和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交换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可装卸地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液体流出口,设置在所述转接器主体上,当该转接器主体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时和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的液体导入部相连接,使所述液体从所述转接器主体流出到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液体流入口,在所述转接器主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液体流入口,从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外部供给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部件的下游端部可装卸地连接到所述液体流入口上,所述液体流入口使所述液体流入到所述转接器主体内。根据该结构,当液体供给部件不能使用时,无需更换转接器就能够很容易地更换不能使用的液体供给部件。而且,由于具备连接液体供给部件的多个液体流入口,因此液体的供给不会中断,能够使液体稳定地从外部流入转接器主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中,在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外表面设有表示面的朝向的法线方向互不相同的多个面,所述多个面中至少有2个面上设有所述液体流入口。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液体供给部件相对于转接器主体从不同的方向连接。因此,增大了安装在液体容纳体安装部中的转接器和液体供给部件连接的概率。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中,在所述转接器主体中形成有中继流路,所述中继流路进行中继,以使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流入口和所述液体流出口之间流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液体在转接器主体中顺畅地流动。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中,在所述中继流路中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阻止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流出口向所述液体流入口流动。根据该结构,例如,当将中继流路中存在的气泡从液体流入口排出时,能够使液体不从液体流出口逆流回液体流入口。因此,液体不会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导入部侧返回,通过从中继流路中除去气泡,能够将液体稳定地供给到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导入部。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中,所述液体流入口具有第I流入口和第2流入口,所述中继流路具有:第I流路,其一端和所述第I流入口连接;第2流路,其一端和所述第2流入口连接;以及第3流路,其一端和所述液体流出口连接;所述第I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的各自的另一端和所述第3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液体顺畅地从设置于转接器主体的第I流入口及第2流入口这两个流入口经由中继流路向液体流出口流动。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中,在所述中继流路中设置有流路切换部,所述流路切换部切换流路,以使所述液体在所述第I流入口和所述液体流出口之间或者所述第2流入口和所述液体流出口之间的任一方流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液体供给部件的下游端部和第I流入口及第2流入口这两个流入口连接的状态下,选择使液体从第I流入口还是第2流入口流向液体流出口。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中,在所述液体流入口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在装卸所述液体供给部件时使所述液体不会从所述液体流入口流出到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外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即使装卸液体供给部件,液体也不会从液体流入口漏出到转接器主体外的情况下更换液体供给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中,在所述转接器主体上设置有:存储部,存储与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内的所述液体相关的信息数据;以及数据更新部,对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内的所述信息数据进行更新。[0025]根据该结构,能够经由转接器向液体喷射装置侧的液体导入部连续地供给液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中,所述转接器主体具有将多个所述转接器一体化的形状,所述转接器以能够一次性地与安装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体安装部中的多个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更换的方式安装。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少转接器的个数。因此,由于能够在一次的安装作业中同时将多个转接器安装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因而减少了转接器的安装作业量(次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供给系统具有:上述结构的转接器;大容量液体容纳体,和所述转接器分离开设置,能够容纳比所述液体容纳体更大容量的液体;以及液体供给部件,连接所述转接器和所述大容量液体容纳体,能够将容纳在所述大容量液体容纳体内的液体供给到所述转接器侧。根据该结构,能够从容纳的液体量比液体容纳体更大的大容量液体容纳体经由转接器连续并稳定地向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导入部供给液体。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打印机装置的壳体的一部分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打印机具备的液体供给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图4是表示设置在实施方式的转接器上的中继流路的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图5是表示变形例的转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标号说明]11: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30: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5:作为液体导入部的供给针;50:作为大容量液体容纳体的墨罐;52,52C,52K,52M,52Y:作为液体供给部件的供墨管;60,60A,60C,60K,60M,60Y:转接器;61,61A:转接器主体;62,62C,62K, 62M, 62Y:存储部;63,63C,63K,63M,63Y:作为数据更新部的复位按钮;66,67:液体流入口 ;68:液体流出口;70:密封机构;81,82,83:中继流路;90:单向阀;EKS:液体供给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了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作为从液体喷射头向纸张(喷射对象的一个例子)喷射、消耗墨水(液体的一个例子)来印刷图像等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也简称“打印机”)。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1是包括装置主体12、以及相对于装置主体12在重力反方向(上方)上连接并搭载的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扫描仪单元13的多功能机械。装置主体12具备位于其内部(省略为“装置主体12内”)并向纸张P喷射墨水进行印刷的印刷部20 (参照图2)等,所述装置主体12被由多个部件构成的作为箱体的装置壳体14包围。在该装置壳体14中,印刷后的纸张P的排出方向(图中白箭头)的前方的上侧设有在使打印机11进行印刷动作时供用户操作的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具备用于显示菜单画面等的显示部15a (例如液晶显示器)、以及设于显示部15a周围的各种操作按钮15b。另外,在装置壳体14中,作为构成装置壳体14的一部分的箱体的前面盖16以能够开合的方式安装在操作面板15的下侧。前面盖16通过设于其下方的未图示的铰链等旋转机构向前方开启。并且,前面盖16上凹陷设置有用于在开合前面盖16时供用户用手把持的把持部16a。打印机11的该前面盖16的下方设有向由装置壳体14包围的装置主体12的外部(省略为“装置主体12外”)排出纸张P的排纸台19。并且,在排纸台19的下侧,设置有将纸张P以堆叠状态装载的供纸盒18,处于所容纳的层叠纸张顶端的纸张P被一张一张地送出到形成在装置主体12内部的运送路径(图中未示出),并被送往印刷部20。并且,供纸盒18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2插拔,在其前面侧设置有檐形的把持部18a,该把持部18用于在从装置主体12抽出供纸盒18时供用户用手把持,从而使得能够容易地从装置主体12向前方抽出供纸盒18。另外,在装置主体12的后侧,设置有装载纸张P的放置托盘17,在放置托盘17上装载的纸张P同样被送出到形成在装置主体12内部的运送路径(图中未示出),并被送往印刷部20。另外,在打印机11中,当从装置主体12的前方看过去时,在左侧的装置主体12的外部设有作为大容量液体容纳体(外部罐)的墨罐50,其以大容量容纳由印刷部20消耗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墨iil 50容纳了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黄色墨水、黑色墨水4种墨水(彩色墨水)。而且,作为发挥流路作用的液体供给部件的各个供墨管52C、52M、52Y、52K经由设于其一端的连接端子51分别和墨罐50连接,所述流路是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黄色墨水、黑色墨水的各种墨水的流路。连接后的各个供墨管52C、52M、52Y、52K通过设于前面盖16的开口部16b从装置主体12外向装置主体12内供给各种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6b在前面盖16的左侧端部从端部边缘开始切开部件而形成,并设为各个供墨管52C、52M、52Y、52K能够通过的切口形状。另外,在之后的说明中,在对供墨管52C、52M、52Y、52K不加区别时,统称为供墨管52。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12具备: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可装卸地安装作为容纳墨水的液体容纳体(未图示)的墨盒;以及流路形成部40,设置在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的后方。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具备:安装墨盒时起引导作用的引导部31a ;以及前方开口且内部具有插入墨盒的空间领域并大致呈箱体形状的盒架31。在盒架31内部的空间领域中,在作为墨盒插入方向的后方里侧设有供给针35,该供给针35是在墨盒安装时被插入墨盒并将容纳在墨盒中的墨水导入的液体导入部。在打印机11中,对于这种构造的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转接器60C、60M、60Y、60K和各个墨盒能够交换安装。供给针35和安装各个墨盒时一样,在安装了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时分别插入到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中。另外,图2示出了转接器60C、60M安装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之前的状态以及转接器60Y、60K安装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之后的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中,至少其插入盒架31的部分的形状和墨盒呈大致相同的形状。然后,和安装后的转接器60C、60M、60Y、60K分离开配置的墨罐50上连接的各个供墨管52C、52M、52Y、52K分别与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连接。通过该连接,容纳在比墨盒容纳的墨水量更大的墨罐50内的各种墨水经由各个供墨管52流入到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 中。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能够和供墨管52连接,并分别设有作为从连接后的供墨管52流入墨水的第I流入口的液体流入口 66和作为第2流入口的液体流入口 67。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墨管52的下游端部和设置在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上的液体流入口 66连接。另外,关于液体流入口 66、67的结构,将在后文进行描述。打印机11具备将从墨罐50流入到安装后的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内的墨水向印刷部20供给的墨水供给系统。关于该墨水供给系统,介绍一下其大体的结构。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在对转接器60C、60M、60Y、60K不加区别时,统称为转接器60。从墨罐50经由各个供墨管52向各个转接器流入的各种墨水在流出供给针35中后,流入到形成在流路形成部40中的墨水流动路径(未图示)中,所述流路形成部40设置在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的后方。该流动路径设有由例如隔膜泵等流路泵和单向阀等构成的、使墨水朝一个方向流动的流动机构(未图示)。通过该流动机构的动作,各种墨水在流路形成部40中,以供给针35为上游侧,从设置在流动路径下游侧的流路端部处的流路端子42经由连接在该流路端子42上的连接端子43被送出到供墨管44。被送出到供墨管44的各种墨水经由供墨管44处的与连接端子43相反的一侧的下游侧端部上连接的托架21向液体喷射头22供给,并随着托架21的移动从液体喷射头22向纸张P喷射来进行图像等的印刷。换句话说,装置主体12内架设有沿与纸张P的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引导轴23。而且,引导轴23以托架21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支撑托架21。托架21的一部分固定在伴随未图示的托架马达的驱动而移动的皮带24上,随着皮带24的移动沿作为扫描方向的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托架21支撑着向纸张P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22。于是,在通过移动托架21而使液体喷射头22移动的同时,从设置在移动的液体喷射头22下表面的喷嘴(未图示)喷射墨水,在纸张P上印刷图像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沿扫描方向移动的托架21以及液体喷射头22相当于印刷部20。另外,在打印机11中,当从墨盒供给墨水时,在设于墨盒上的存储元件和打印机11的控制部(未图示)之间进行预定信息数据(例如墨水的种类和墨水的余量等数据)的通信。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盒架31的上部设有与各个墨盒之间进行信息数据通信的电气端子32C、32M、32Y、32K。于是,安装墨盒之后,控制部经由该电气端子32C、32M、32Y、32K与各个墨盒所具备的存储元件通信传输预定的信息数据。于是,通过这种通信,控制部对位于印刷部20的纸张P进行印刷动作,针对各个墨盒对存储在存储元件内的信息数据进行更新。[0066]因此,当供给针35连接到转接器60上并从墨罐50供给墨水时,需要在转接器60和电气端子32C、32M、32Y、32K之间进行通信。也就是说,这是因为,当不进行通信时,例如即使处于能够从墨罐50连续供给墨水的状态,由于在控制部中表示墨水余量的信息数据为零,因此打印机11也不会进行印刷动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由具备与电气端子32C、32M、32Y、32K进行通信的存储元件的电路基板等构成的存储部62设置于转接器60的顶面。于是,设于各个转接器60顶面的存储部62能够在安装状态下和各个电气端子32C、32M、32Y、32K之间进行通信。在这种能够通信的状态下,例如通过操作设置在转接器60上的复位按钮63,复位或者修改在存储部62和控制部之间通信传输的信息数据,适当地更新信息数据以使其和从墨罐50供给墨水的状态相一致。其结果,使打印机11不间断地通过印刷部20进行印刷动作。因此,复位按钮63作为数据更新部发挥功能。在这种墨水供给系统中,如上所述,转接器60上除了液体流入口 66外还设有另一液体流入口 67,在从墨罐50经由转接器60到供给针35之间,设有和从墨盒供给墨水的结构不同的液体供给系统EKS。关于该液体供给系统EKS,参照图3和图4进行说明。图3以青色墨水的液体供给系统EKS的结构为例进行图示,当然,各种墨水都具有相同构造的液体供给系统EKS。如图3所示,转接器60 (60C)的转接器主体61的外表面呈长方体形状且由表示面的朝向的法线方向互不相同的多个(此处为6个)面构成,该多个面中至少有2个面设有流入墨水的液体流入口 66、67。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法线方向与向盒架31插入的插入方向相反的、处于前方的前表面61c上设有使墨水流入的液体流入口 66,并且法线方向为重力反方向的顶面61a上设有使墨水流入的液体流入口 67。而且,通过安装在供墨管52 (52C)端部的插入针53能够插拔地插入到液体流入口 66、67内,供墨管52 (52C)的下游端部和转接器60实现可装卸的连接。通过该插入针53的插入,容纳在墨罐50内的墨水(青色墨水)经由供墨管52 (52C)从设置在插入针53上的开口 53a流入到转接器60内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墨管52 (52C)插入到设置在前表面61c上的液体流入口 66内而和转接器60连接。另一方面,处于向盒架31插入的插入方向侧的转接器主体61的背面61d设有液体流出口 68,该液体流出口 68通过供给针35的插入,使墨水从设置于供给针35上的开口35a流出到流路形成部40。并且,在转接器主体61内部,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在该液体流出口 68和液体流入口 66之间,以及液体流出口 68和液体流入口 67之间,均形成有进行中继以使墨水能够流动的中继流路81、82、83。参照图4来详细地说明该中继流路81、82、83,液体流入口 66、67以及液体流出口 68的结构。如图4所示,中继流路81作为形成于转接器主体61内的第I流路,其一端设有液体流入口 66,另一端设置有和作为第2流路的中继流路82的合流流路。而且,中继流路82的一端设有液体流入口 67,另一端设置有和中继流路81的合流流路。而且,作为第3流路的中继流路83的一端设有液体流出口 68,另一端连接中继流路81和中继流路82的合流流路。因此,在从液体流入口 66到液体流出口 68之间,墨水流路通过中继流路81和中继流路83被中继,形成了墨水在其中流动的结构。而且,在液体流入口 67和液体流出口 68之间,墨水流路通过中继流路82和中继流路83被中继,形成了墨水在其中流动的结构。[0072]液体流入口 66、67设有当拔出插入针53、使供墨管52脱离转接器60时使墨水不会从液体流入口 66、67流出到转接器主体61外部的密封机构7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流出口 68也设有当从盒架31上取下转接器60、使供给针35脱离转接器60时使墨水不会从液体流出口 68流出到转接器主体61外部的密封机构70。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流入口 66、67以及液体流出口 68具备相同结构的密封机构70。换言之,密封机构70具备:由弹性体等构成的环状密封圈71,该密封圈71具有用于插入插入针53或供给针35的插入口 ;和该密封圈71抵接并堵塞插入口的堵塞体72 ;以及对堵塞体72向使其与密封圈71抵接的方向施力的压缩弹簧等施力装置73。并且,例如如图4所示,在液体流入口 67处,在插入针53没有插入(这里为嵌入)到密封圈71的插入口 71a的状态下,施力装置73对堵塞体72施力,使其和密封圈71保持抵接的状态来堵塞(密封)插入口 71a。另外,密封圈71的环状的外周部分以和转接器主体61之间不会发生墨水漏出的状态固定到转接器主体61上。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液体流入口 66处,在插入针53插入(嵌入)到密封圈71的插入口 71a的状态下,堵塞体72在插入针53顶端部的推压下反抗施力装置73的作用力向内侧移动,变为脱离密封圈71的状态,由此插入口 71a开放。其结果,在液体流入口 66处,通过将插入针53插入(嵌入)到密封圈71的插入口 71a中,供墨管52内的墨水流路52b和中继流路81经由开口 53a连通。同样,如图4所示,在液体流出口 68处,在供给针35插入(嵌入)到密封圈71的插入口 71a的状态下,堵塞体72在供给针35的顶端部的推压下反抗施力装置73的作用力向内侧移动,变为脱离密封圈71的状态,由此插入口 71a开放。其结果,在液体流出口 68处,通过将供给针35插入(嵌入)到密封圈71的插入口 71a中,供给针35内的墨水流路37和中继流路83经由开口 35a连通。并且,供给针35内的墨水流路37和流路形成部40的流动路径连通。另外,中继流路83中设有阻止墨水从液体流出口 68向液体流入口 66、67侧流动的单向阀90。换句话说,单向阀90包括设于中继流路83的流通口 75和阀体91,该阀体91通过覆盖该流通口 75而使其封闭,并且其一部分91a固定到转接器主体61上,并通过摆动使流通口 75开放。并且,阀体91在墨水从处于液体流入口 66、67侧的中继流路81、82向液体流出口 68侧流动时打开流通口 75,另一方面在墨水从中继流路83中的液体流出口 68侧的下游流路83a向处于液体流入口 66、67侧的中继流路81、82流动时关闭设于中继流路83的流通口 75 (图中双点划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转接器60的复位按钮63通过设于转接器主体61内的开关元件(例如微动开关)64的开关动作来复位或修改存储在存储部62内的信息数据。下面,参照图3和图4来说明具备这种设有多个(2个)液体流入口 66、67的转接器60的液体供给系统EKS的作用。在图3所示的液体供给系统EKS中,例如,当供墨管52产生裂缝而不能向液体流入口 66供给墨水时,无需将转接器60从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上拆下来,只需将不能供给墨水的不能使用的供墨管52 (插入针53)从液体流入口 66上拔下来。通过将供墨管52拔下来,和图4所示的转接器60上的液体流入口 67的状态相同,施力装置73对堵塞体72施力,封闭插入口 71a,阻止墨水从液体流入口 66漏出到转接器主体61外。之后,更换不能使用的供墨管52并再次将插入针53插入到液体流入口 66中,由此连接上了更换后的供墨管52,从墨罐50向液体流入口 66供给墨水。或者,在图3所示的液体供给系统EKS中,例如,当墨罐50内没有墨水而不能将墨水从供墨管52供向液体流入口 66时,将连接在其他墨罐上的供墨管52插入到液体流入口67中。即,在图4所示的转接器60中,如双点划线所示,将插入针53插入到液体流入口 67中。通过插入针53的插入,插入针53 —边保持其和密封圈71间的密封功能,一边抵抗施力装置73的作用力将堵塞体72压入到内部来开放插入口 71a。其结果,使墨水在液体流入口 67处从供墨管52流入到中继流路82中,再经由中继流路83向液体流出口 68流出。因此,即使将不能供给墨水的不能使用的供墨管52 (插入针53)从液体流入口 66拔出,也能维持墨水在转接器60内向液体流出口 68继续流动的状态。当然,通过拔出该不能使用的供墨管52,施力装置73对堵塞体72施力,将插入口 71a封闭,从而阻止墨水从液体流入口66漏出到转接器主体61外。而且,在图3所示的液体供给系统EKS中,混入在从供墨管52供给的墨水中的气泡从液体流入口 66进入到转接器主体61内并存在于中继流路81、83中时,将其他的供墨管52插入到液体流入口 67中。S卩,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将其他的插入针53插入到液体流入口 67中。通过该其他的插入针53的插入,在液体流入口 67处,其他的供墨管52经由中继流路82和中继流路81、83连通。因此,通过其他的供墨管52,降低了中继流路82内的压力。由于降低了该中继流路82内的压力,存在于和中继流路82连通的中继流路81、83内的气泡被吸引到中继流路82中,并经由中继流路82从液体流入口 67向转接器主体61外排出。另外,通过对中继流路82进行减压,会产生墨水从中继流路83向中继流路82侧的流动,即从液体流出口 68侧向液体流入口 67侧的逆流。当产生这种逆流时,单向阀90动作并阻止墨水的逆流,以使墨水不会从液体流出口 68处的供给针35的墨水流路37流入到转接器60内部。上述实 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I)当供墨管52不能使用时,无需更换转接器60就能够很容易地更换不能使用的供墨管52。而且,由于具备和供墨管52连接的多个液体流入口 66、67,墨水的供给不会中断,能够使墨水稳定地从外部流入转接器主体61。(2)供墨管52能够相对于转接器主体61从不同的方向连接。因此,增加了安装在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中的转接器主体61和供墨管52连接的概率。(3)由于中继流路81、82、83形成于转接器主体61中,因此能够使墨水顺畅地在转接器主体61内流动。(4)当将存在于中继流路81、82、83内的气泡从液体流入口 67排出时,能够阻止墨水从液体流出口 68逆流向液体流入口 67。因此,墨水不会从打印机11的供给针35侧流回,并且通过从中继流路81、82、83中除去气泡,能够稳定地向打印机11的供给针35供给
墨水O(5)由于各个中继流路81、中继流路82、中继流路83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因此墨水能够从设于转接器主体61内的液体流入口 66和液体流入口 67这两个流入口经由中继流路81、82、83顺畅地向液体流出口 68流动。[0089](6)能够在即使装卸供墨管52也不会使墨水从液体流入口 66 (67)漏出到转接器主体61外的情况下更换供墨管52。(7 )由于通过复位按钮63适当地更新信息数据,因此能够经由转接器60向打印机11的供给针35连续地供给墨水。(8)能够经由转接器60从比墨盒容纳的液体量更大的墨罐50连续并稳定地向打印机11的供给针35供给墨水。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有以下变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接器主体61具有将多个转接器60 —体化的形状,并且能够安装成可以一次性地与安装在打印机11的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的多个墨盒进行更换。关于本变形例,参照图5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本变形例中的转接器60A构成为:作为一个例子具有内部分为4个区域(图中虚线)的转接器主体61A,被分成的4个区域分别作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转接器60发挥功能。换言之,转接器60A的转接器主体61A具有将转接器60C、60M、60Y、60K —体化的形状。也就是说,在各个划分区域中,在转接器主体61A上,前表面61c上设有液体流入口 66,顶面61a上设有液体流入口 67,背面上设有液体流出口 68 (未图示)。各个划分区域分别作为转接器60C、60M、60Y、60K发挥功能。而且,转接器主体61A的顶面61a上对应于各个转接器60C、60M、60Y、60K设有:具备存储元件以存储和墨水相关的信息数据的存储部62C、62M、62Y、62K,以及对存储在存储元件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复位的复位按钮63C、63M、63Y、63K。因此,为了使青色墨水、品红色墨水、黄色墨水、黑色墨水的各种墨水的余量数据不为零,能够个别地对信息数据适当地进行复位。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转接器60A也可以是将两个转接器(例如,转接器60C和转接器60M)—体化的形状,也可以是将三个转接器(例如,转接器60C、转接器60M和转接器60Y)一体化的形状。根据本变形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效果(I) (8)以外,还具有以下效果。(9)能够减少转接器60的个数。因此,由于可以在一次的安装作业中同时将多个转接器60安装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因而减少了转接器60的安装作业量(次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中继流路81、82、83中,可以具备切换流路的流路切换部,以使所述液体在液体流入口 66和液体流出口 68之间或液体流入口 67和液体流出口 68之间的任一方流动。例如,在图4中,在中继流路81和中继流路82中,可以设置公知的开关阀作为流路切换部。或者,在中继流路81、82、83的合流流路中,也可以设置公知的三通阀作为流路切换部。在此,省略关于这些阀的结构的具体说明。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液体流入口 66及液体流入口 67这两者均连接了供墨管52的下游端部的状态下,选择使墨水从液体流入口 66还是液体流入口 67流向液体流出口 6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罐50不一定设于装置主体12外,也可以设于装置主体12内。总之,只要墨罐50比墨盒容纳的墨水量多就可以,其设置位置并不限于装置主体12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接器主体61不一定设有存储部62和对存储在存储部62的信息数据进行复位的复位按钮63。例如,在打印机11中,当控制部不利用信息数据来对印刷动作的执行进行控制时,就不需要有这样的存储部62和复位按钮63。并且,复位按钮63的设置位置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位置(顶面61a),例如也可以设置在转接器主体61的前表面61c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向液体流入口 66、67装卸供墨管52时,不一定具备阻止墨水从液体流入口 66、67流出到转接器主体61的外部的密封机构70。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转接器60中,位于转接器主体61的重力反方向的顶面61a上具有设置有插入口 71a的液体流入口 67,即使没有密封机构70,墨水从插入口 71a向转接器主体61外漏出的可能性也是很低的。另外,密封机构7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其他的只要是能够发挥同样功能的结构都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于转接器主体61内的中继流路83并不一定设有单向阀90。例如,在转接器60中,当没必要去除中继流路81、82、83中的气泡时,或在供给针35的下游侧存在阻止墨水从供给针35侧向液体流出口 68侧流出的结构时,不需要单向阀90。而且,单向阀9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可以采用诸如弹簧和隔膜等公知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流入口 66、67可以设置在转接器主体61的外表面上不同的位置,例如设置在如图3所示的转接器主体61的底面61b和背面61d上。总之,只要是在安装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中的状态下可以和供墨管52连接的位置就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流入口 66、67不一定分别设置在表不面的朝向的法线方向互不相同的多个面上。例如,可以设置在表示面的朝向的法线方向相同的面或者同一个面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流入口 66、67之一设置在转接器主体61上就可以。也就是说,既可以只设置液体流入口 66,也可以只设置液体流入口 67。例如,在只设置液体流入口 66的情况下,在更换供墨管52时,从将供墨管52从液体流入口 66拔下后到再次将供墨管52插入到液体流入口 66中的期间内,虽然不能供给墨水,但能够在安装有转接器60的状态下更换供墨管5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也可以是所谓的架上方式,即液体容纳体安装部30搭载在托架21上,在托架21移动的同时墨盒也移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墨罐50供给的墨水并不限于4种。例如,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更多种(例如6种等)的墨水。并且,墨水的颜色并不限于4种颜色。另外,当从墨罐50供给的墨水的种类和颜色比从墨盒供给的墨水的种类和颜色少时,经由转接器60从墨罐50供给的墨水可以和从墨盒供给的墨水并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记录的介质并不限于纸张P,也可以是金属板、树脂板、布等材料的板状部件。即,只要是可以运送并可以通过由印刷部20喷射的墨水进行记录的部件,都可以作为被记录的介质使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印刷部20并不限于液体喷射头22随托架21往复移动的串行打印机,也可以是即使液体喷射头22固定也可以在纸张的最大宽度的范围内进行打印的行式头打印机(line headprinter)。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可以是不具备扫描仪单元13的装置,也可以是具有印刷部20并具有FAX装置或者复印装置等功能的多功能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液体消耗装置作为具有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体化了,但是也可以具体化为喷吐除墨水之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具有喷吐微小份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液滴是指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喷吐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也包括拖尾成线状的形状。此夕卜,这里说的液体,是指任何可以从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射出来的材料。例如,任何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高或低粘度的液体、溶胶、凝胶、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属(金属溶液)这样的流体,另外也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也包含了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态物形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此外,也可以例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墨水或液晶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在此,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的例子,例如有喷射下述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以分散或者溶解的方式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 (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光器等时使用的电极材料和颜色材料等材料。或者,也可以是:喷射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并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微处理器或者印刷设备等。此外,也可以采用: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定位(pinpoint)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上使用的微半球状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如酸或者碱等蚀刻剂的液体喷射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以上的任何一种液体喷射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转接器,具有: 转接器主体,其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体安装部能够和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交换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可装卸地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 液体流出口,设置在所述转接器主体上,当该转接器主体安装到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时和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的液体导入部相连接,使所述液体从所述转接器主体流出到所述液体导入部;以及 液体流入口,在所述转接器主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液体流入口,从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外部供给所述液体的液体供给部件的下游端部可装卸地连接到所述液体流入口上,所述液体流入口使所述液体流入到所述转接器主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外表面设有表示面的朝向的法线方向互不相同的多个面, 所述多个面中至少有2个面上设有所述液体流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接器主体中形成有中继流路,所述中继流路进行中继, 以使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流入口和所述液体流出口之间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流路中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阻止所述液体从所述液体流出口向所述液体流入口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流入口具有第I流入口和第2流入口, 所述中继流路具有: 第I流路,其一端和所述第I流入口连接; 第2流路,其一端和所述第2流入口连接;以及 第3流路,其一端和所述液体流出口连接; 所述第I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的各自的另一端和所述第3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继流路中设置有流路切换部,所述流路切换部切换流路,以使所述液体在所述第I流入口和所述液体流出口之间或者所述第2流入口和所述液体流出口之间的任一方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流入口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在装卸所述液体供给部件时使所述液体不会从所述液体流入口流出到所述转接器主体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接器主体上设置有: 存储部,存储与容纳在所述液体容纳体内的所述液体相关的信息数据;以及 数据更新部,对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内的所述信息数据进行更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器主体具有将多个所述转接器一体化的形状, 所述转接器以能够一次性地与安装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体安装部的多个所述液体容纳体进行更换的方式安装。
10.一种液体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器; 大容量液体容纳体,和所述转接器分离开设置,能够容纳比所述液体容纳体更大容量的液体;以及 液体供给部件,连接所述转接器和所述大容量液体容纳体,能够将容纳在所述大容量液体容纳体内的液体供给到所述转接器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更换转接器就能够很容易地更换液体供给部件的转接器以及液体供给系统。所述转接器具有转接器主体(61),其相对于液体容纳体安装部能够和容纳墨水的墨盒交换安装,所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可装卸地安装墨盒;液体流出口(68),设置在转接器主体上,当转接器主体安装到液体容纳体安装部时和设置在液体容纳体安装部的供给针(35)相连接,使墨水从转接器主体流出到供给针;以及液体流入口(66),在转接器主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液体流入口,从转接器主体的外部供给墨水的供墨管(52)的下游端部可装卸地连接到液体流入口上,液体流入口使墨水流入到转接器主体内。
文档编号B41J2/175GK203077841SQ20122068095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大屋瞬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