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1467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在通过紧跟记录介质的表面地出射的检测光来检测记录介质的鼓起等凹凸的介质检测部中即使记录介质的厚度不同也不需要设置位置和检测阈值的调整的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具备:装置主体(4),其具有沿进给路径(3)进给记录介质(W)的介质进给机构(12);印刷部(5),其具有在记录介质(W)进行印刷的喷墨喷头(15),且根据记录介质(W)的厚度而能相对于进给路径(3)在接近离开方向上进行移动调整地构成;和介质检测部(140),其通过紧跟进给来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地出射的检测光来检测记录介质(W)的进给路径(3)的凹凸,介质检测部(140)安装于印刷部(5)。
【专利说明】记录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主要涉及在布帛进行印刷(印染)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记录装置,已知有向布帛(布料)进行墨水喷出所形成的印刷的喷墨记录装置(参照专利文献I)。
[0003]该喷墨记录装置具备:将布帛成为水平地从下侧支撑的平台;沿平台输送布帛的一对输送辊;在平台的上方水平延伸的导轨;滑动自如地安装于导轨上的滑架;和搭载于滑架上的记录头。导轨在与布帛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记录头通过滑架而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扫描,且适当地进行墨水的喷出。此外,在滑架搭载有相对于记录头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来检测布帛的反射光强度的光传感器。
[0004]光传感器与记录头一同扫描,向布帛的表面照射检测光并且测定其反射光强度,以检测布帛的接缝和在布帛施加的前处理剂的多少。这样,不向后面的不需要部分的布帛的接缝进行墨水喷出且根据前处理剂的多少来控制墨水的浓度。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 - 349751号公报。
[0007]然而,在进给(输送)布帛的情况下,存在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产生卷曲和皱褶的情况。此外,布帛具有将端部彼此重合地连接的厚接缝。因此,在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以喷墨方式向布帛进行印刷(印染)时,对于该卷曲和皱褶等从进给路径鼓起的部分和接缝的部分不能良好地进行印刷,不仅如此,还存在鼓起的部分和接缝的部分与记录头的喷嘴面干涉的问题。
[0008]于是,可考虑使用能放射相干检测光(激光)的光传感器,通过向布帛的表面紧跟地放射的检测光来检测布帛的鼓起部分等。另一方面,在布帛中,从絹那样极薄的布帛到地毯那样极厚的布帛,存在各种厚度不同的布帛。
[0009]因此,在紧跟布帛的表面地放射检测光时,对于各种布帛,每次都需要微调整光传感器的设置高度或使用光斑直径大的激光并进行检测/非检测的阈值的调整(校正)。在任一情况下,都可以设想到调整作业极为繁杂,而且,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到调整的每种的变化量变小,容易发生误检测。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通过紧跟记录介质的表面地出射的检测光来检测记录介质的鼓起等凹凸的介质检测部中即使记录介质的厚度不同也不需要设置位置和检测阈值的调整的记录介质。
[0011]本发明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其具有配置记录介质的配置面;印刷部,其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头,且能相对于所述配置面在接近离开方向上进行移动调整地构成;和检测部,其通过紧跟所述配置面地出射的检测光来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凹凸,所述记录介质及所述印刷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所述配置面的平行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印刷部同步地在所述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
[0012]本发明的另一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其具有配置记录介质的配置面;印刷部,其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头,且能相对于所述配置面在接近离开方向上进行移动调整地构成;和检测部,其通过紧跟所述配置面地出射的检测光来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凹凸,所述记录介质及所述印刷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所述配置面的平行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检测部具有:传感器主体,具有激光发射部和激光接收部;和反射板,隔着所述配置面而与所述传感器主体对置,所述传感器主体及所述反射板中的至少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印刷部同步地在所述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
[0013]根据该构成,通过紧跟所述配置面地出射的检测光来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凹凸的介质检测部能相对于配置面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调整地构成,并且与印刷部同步地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因此即使导入的记录介质的厚度变化,检测部也将与印刷部一同移动调整。因此,即使记录介质的厚度不同,检测部也不需要间隙设置位置和检测阈值的调整。即、如果检测部进行初期设定,则高度和角度的调整与原来相比不需要每次都进行检测/非检测的阈值的调整(校正)。
[0014]此外,在检测部由传感器主体和反射板构成的情况下,可仅将传感器主体安装于印刷部侧,该情况下,即使记录介质的厚度不同,也不需要进行设置位置和检测阈值的调整。但是,该情况下的反射板需要与印刷部的移动调整的距离对应的长度。而且,由于将激光发射部和激光接收部一体化,因此也能简单地进行检测部的安装调整。
[0015]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还具备间隙调整部,其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使所述印刷部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以调整所述印刷头的喷嘴面和所述配置面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间隙,所述传感器主体安装于所述间隙调整部的与所述所述印刷部一同移动的部件上。
[0016]根据该构成,由于将传感器主体安装于间隙调整部的与印刷部一同移动的部件上,因此不需要在印刷部侧的部件安装传感器主体或施行用于安装的加工。因此,能排除在印刷部侧安装有传感器主体的情况下的影响。
[0017]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激光发射部的激光的光斑直径为Imm到3mm。
[0018]根据该构成,由于传感器主体的阈值设定的变化量增大,因此能高精度地检测记录介质的凹凸(鼓起)。
[0019]另一方面,优选的是,还具备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使所述相对移动及所述印刷部的印刷动作停止。
[0020]根据该构成,在检测到记录介质的凹凸的情况下,停止相对移动及印刷部的印刷动作,因此能抑制印刷不良和/或多余的墨水消耗。
[0021]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将所述记录介质以所述印刷头所形成的印刷宽度的间距相对于所述印刷头间歇地进给,相对于所述印刷头,所述检测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留有所述间歇进给的至少一个间距量的间隙地配置。
[0022]根据该构成,在停止相对移动及印刷部的印刷动作的状态下,能修正记录介质的凹凸(鼓起),然后,能继续进行印刷。此外,在记录介质的接缝附近和/或花纹的终端附近产生记录介质的凹凸的情况下,在印刷完成到接缝的跟前或花纹的终端后,能停止印刷。[0023]另一方面,优选的是,所述记录介质是布帛,所述装置主体具有:循环的输送带,其具有所述配置面,且以粘着的状态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和进给导引件,其位于所述检测光的光路正下,且沿所述配置面导引所述输送带。
[0024]根据该构成,即使记录介质时容易产生卷曲或/或皱褶等鼓起(凹凸)的布帛,由于采用将记录介质粘贴于输送带来进给的结构,因此也能尽力防止布帛的鼓起。此外,通过进给导引件,而不会在输送带产生弯曲,且能防止因记录介质随着输送带弯曲而产生的误检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剖面结构图。
[0026]图2是间隙调整部的整体立体图。
[0027]图3是间隙调整部的左调整部的主视图。
[0028]图4是间隙调整部的右调整部的主视图。
[0029]图5是介质检测部的整体构成图。
[0030]图6是介质检测部的传感器主体周围的立体图。
[0031]图7是介质检测部的传感器主体周围的主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I喷墨记录装置3进给路径4装置主体5印刷部7控制部11主体用机台12介质进给机构14滑架单元15喷墨喷头16喷头移动机构61主体框62侧框63带输送单元64输送带101打印机框104梁状框105立设框140介质检测部150间隙调整部151左调整部152右调整部153连接杆161左支架部171检测部支撑机构172传感器主体173放大器部174反射板175光路201监视器202检测电路W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在以所谓卷到卷的形式供给的布帛(底片)上以使用专用染料墨水的喷墨方式印刷(印染)文字等。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布帛的记录介质的正反进给方向规定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Z轴方向。
[0035]图1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剖视结构图。如同一图所示,该喷墨记录装置I具备:将辊状卷绕的记录介质W放出来进给的放出部2 ;将放出的记录介质W沿进给路径3进给以用于印刷的装置主体4 ;配置于装置主体4上侧且与装置主体4协动地在记录介质W以喷墨方式进行印刷的印刷部5 ;将由印刷部5印刷的记录介质W在装置主体4的进给方向下游侧卷取回收的卷取部6 ;和总体控制这些构成装置的控制部7。
[0036]装置主体4具有:组装钢材而构成的主体用机台11 ;和由主体用机台11支撑且将记录介质W通过带输送来在X轴方向上间歇进给的介质进给机构12。印刷部5具有:具有喷墨喷头15的滑架单元14 ;和使滑架单元14在Y轴方向上往返移动的喷头移动机构16。另一方面,放出部2具有:放出记录介质W的放出单元18 ;和消除放出的记录介质W的松弛的松弛消除单元19。此外,卷取部6具有卷取记录介质W的卷取单元21、向卷取单元21供给纸P的供纸单元22和在卷取记录介质W前使浸入记录介质W的染料墨水的溶剂(水分)气化的加热单元23,将这些部件搭载于卷取部用机台24而构成卷取部6。
[0037]从放出单元18放出的记录介质W (布帛)由松弛消除单元19拉伸而消除松弛,并送入介质进给机构12。被送入介质进给机构12的记录介质W粘贴于表面而被带输送。在该带输送中,将记录介质W在X轴方向上间歇进给(副扫描),另一方面,与此同步地使滑架单元14在Y轴方向上往返移动,并从喷墨喷头15进行喷墨(主扫描)。
[0038]这样,在进行印刷后,将记录介质W的印刷完部分(印染完部分)从介质进给机构12送出到卷取部6。在卷取部6,向从介质进给机构12送出的记录介质W连续地从供纸单元22供给纸P,并将记录介质W和纸P重合地送至加热单元23。在加热单元23,将记录介质W与纸P —同加热,并将染料墨水的溶剂(水分)气化。这样,干燥处理后的印染完记录介质W与纸P —同被卷取到卷取单元21。
[0039]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放出单元18具有:由固定于上述主体用机台11的左右(Y轴方向)一对T形框32及在一对T形框32间架设的多个棒状框33所构成的放出框31 ;由一对T形框32在两端(両持b O支撑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放出侧杆座34 ;和由两个放出侧杆座34滑动自如地支撑的一对放出轴突起35。各放出轴突起35的前端部形成为圆锥台形状,一对放出轴突起35通过与记录介质W的宽度对应的互相靠边(幅寄# )而使各自的前端部嵌入辊状的记录介质W的芯,以水平支撑记录介质W。
[0040]在一对放出轴突起35,分别组装有电机驱动的宽度移动单元36,在记录介质W产生轴向的卷绕偏移的情况(检测)下,使一对放出轴突起35在两个放出侧杆座34上微小移动,来防止记录介质W相对于介质进给机构1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即记录介质W在介质进给机构12中曲折(斜行)。
[0041]此外,在一对放出轴突起35之一,组装有电机驱动的旋转单元37,通过该旋转单元37来使一对放出轴突起35放出旋转以放出记录介质W。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在记录介质W施加一定的张紧力并进行放出的张紧模式和尽可能减少张紧力地进行放出的松弛模式,在不同的记录介质W进行模式切换。
[0042]张紧模式以伸缩性低的普通布帛(记录介质W)为对象,在该情况下,控制部7控制旋转单元37以在旋转单元7的控制系统中取得负荷(张紧力),并使该负荷成为预定的值。
[0043]另一方面,松弛模式以例如袜子原料(X m 地)那样伸缩性高的布帛(记录介质W)为对象,在该情况下,一旦放出的记录介质W向下方松弛(图1中虚线所示),则进行控制以送入松弛消除单元19。具体地,检测松弛的记录介质W的下端位置,在下端位置越过预定的位置且松弛增大时,停止旋转单元37所进行的记录介质W的放出动作。
[0044]松弛消除单元19具有:由在后述的介质进给机构12的侧框62固定的左右(Y轴方向)一对L形框42及在一对L形框42间架设的杆框43所构成的松弛消除框41 ;和由一对L形框42在两端旋转自如地支撑的辊组44。辊组44在从放出单元18送入的记录介质W的进给路径3上在多个位置处弯曲地、从进给方向的上游侧以第一辊45、第二辊46、第三辊47及第四辊48的顺序配置。
[0045]第一辊45由摩擦系数高的辊构成,并将其两端部放置于在各L形框42的内侧安装的一对倾斜块49上。上游侧为松弛状态的记录介质W在该第一辊45的部分朝第二辊46向斜外侧改变路径。在通过介质进给机构12的间歇进给来牵拉(进给)记录介质W时,通过记录介质W和第一辊45之间的摩擦力而使第一辊45移动以在一对倾斜块49上升。此外,在记录介质W的进给停止时,第一辊45通过自重而在一对倾斜块49下降以回到原位置。这样,向进给的记录介质W施加适度的张紧力并且吸收间接进给的冲击。
[0046]经过第一辊45的记录介质W在第二辊46U形转弯而到达第三辊47及第四辊48。第三辊47及第四辊48上下接近地配置,且使两端部由一体形成的一对轴承部51旋转自如地支撑。此外,各轴承部51由L形框42转动自如地支撑,在一个轴承部51,组装有角度调整单元52,该角度调整单元52调整第三辊47及第四辊48的上下配置角度。
[0047]经过第三辊47及第四辊48的记录介质W “S”形地改变路径,但是,根据记录介质W的种类来将该“S”形曲线变形调整,能在不同记录介质W施加适度的张紧力。这样,将记录介质W消除部分松弛和皱褶而送入介质进给机构12。再有,该辊45、46、47、48优选成为在记录介质W作用从中心向外侧的分力的中部凸起形状。
[0048]如图1所示,介质进给机构12具备:具有在上述主体用机台11上放置固定的左右(Y轴方向)一对侧框62的主体框61 ;由一对侧框62支撑且具有循环的输送带64的带输送单元63 ;和在带输送单元63的下侧配置的带清洗单元65。此外,介质进给机构12具备:在上游侧从上侧朝向带输送单元63的按压辊66 ;和在下游侧相对于带输送单元63配置于斜上方的分离棍67。
[0049]主体框61具有由厚板材构成的一对侧框62和将一对侧框62连接的前后(X轴方向)一对连接框71,并在一对侧框62的部分放置固定于主体用机台11。此外,主体框61具有位于一对连接框71间而将一对侧框62连接并且支撑上述带清洗单元65的支撑框72。在各侧框62,适当地设置用于安装带输送单元63的切口部和用于安装印刷部5的切口部,并且形成有用于检查带清洗单元65的开口部。
[0050]带输送单元63具有:位于进给方向下游侧的驱动滑轮81 ;位于进给方向上游侧的从动滑轮82 ;和在驱动滑轮81及从动滑轮82间架设的循环输送带64。此外,带输送单元63具有:位于从动滑轮82附近而导引输送带64的行走的第一导引板83 ;位于印刷部5正下而导引输送带64的行走的第二导引板84 ;和位于上述支撑框72的正上以导引进入里侧的输送带64的行走的第三导引板85。
[0051]第一导引板83及第二导引板84在配置成相互之间的表面为共面(同一水平面)的状态下在一对侧框62间架设,并作为主体框61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此外,第一导引板83进行导引以使刚从从动滑轮82离开后的输送带64 (的上侧)水平地行走,第二导引板84进行导引以在位于印刷区域的输送带64 (的上侧)不产生松弛。因此,位于第二导引板84正上的输送带64作为平台发挥功能。再有,第三导引板85进行导引以按压通过带清洗单元65而受到抬起力的输送带64 (详情在后面描述)。
[0052]驱动滑轮81及从动滑轮82经专用的轴承而由一对侧框62旋转自如地支撑,在驱动滑轮81的一个轴端连接有使输送带64间歇行走的输送电机86。输送带64由外周面(表面)具有粘着性的(粘着处理)的宽度大的特殊带构成,粘贴记录介质W而将其在X轴方向上进给。这样,记录介质W在印刷部5正下不产生卷曲等地被印刷进给(间歇进给)。
[0053]在从动滑轮82上侧,配置有使从松弛消除单元19送入的记录介质W紧贴于输送带64上的按压辊66。按压辊66在由侧框62转动自如地支撑的一对支撑臂87的前端部被旋转自如地支撑。此外,按压辊66具有预定的弹力性和自重,通过该自重而在从动滑轮82的正上将记录介质W按压于输送带64。S卩、按压辊66和从动滑轮82夹持输送带64而作为夹持辊发挥功能,且使记录介质W在行走的输送带64连续地粘贴。再有,在各支撑臂87的中间位置,连接有用于使支撑臂87转动的气缸88,通过同步驱动一对气缸88而将按压棍66从输送带64拉开。
[0054]另一方面,在驱动滑轮81的斜上方,配置有将印刷后的记录介质W从输送带64剥开而送入卷取部6的分离辊67。分离辊67由从侧框62延伸的一对侧框89转动自如地支撑。该情况下,分离辊67使驱动滑轮81旋转而从转入里侧的输送带64将记录介质W相对地剥离,但是,在实际的动作中,来自输送带64的剥离力因记录介质W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因此,根据记录介质W的种类,有在输送带64开始旋转的位置开始剥离的类型和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旋转的位置开始剥离的类型。但是,在剥离的点转入里侧时,记录介质W有可能被卷入输送带64。
[0055]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检测从输送带64送至分离辊67的记录介质W的角度,并根据该位置检测的结果来卷取驱动卷取单元21,防止剥离的点转入输送带64的里侧。
[0056]如图1所示,带清洗单元65在输送带64的下侧由上述支撑框72支撑,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以将输送带64横断。带清洗单元65具备:放置于支撑框72的单元座91 ;设置成在单元座91立设的升降缸92 ;由升降缸92来升降的清洗单元主体93 ;和导引清洗单元主体93的升降的一对升降导引体94。
[0057]此外,清洗单元主体93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储存清洗液的箱状的清洗容器96 ;收纳于清洗容器96中的旋转刷97 ;使旋转刷97旋转的清洗电机98 ;和相对地扒取(刮去)附着于输送带64上的清洗液的擦净器99。擦净器99安装于清洗容器96的内侧,且由“V”形地配置的两个刮板99a构成,与行走的输送带64接触而扒取清洗液。再有,最终残留于输送带64的清洗液由废布擦拭。此外,清洗液优选在与外部箱之间边过滤边循环。
[0058]在具有粘着性的输送带64,历时地附着线头和/或尘埃,因此通过带清洗单元65来实施输送带64的定期清洗。在该清洗作业中,在使清洗单元主体93上升到旋转刷97及擦净器99与输送带64接触的位置后,使输送带64行走并且相对于行走为反方向地使旋转刷97旋转。此时,输送带64由上述第三导引板85按压,在维持水平姿势的状态下与旋转刷97接触。这样,将输送带64 (的粘着面)连续地进行刷洗。再有,在洗净后的输送带64,优选进行恢复粘着力的粘着处理。
[0059]如图1所示,印刷部5具备:跨越进给路径3 (带输送单元63)地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打印机框101 ;由打印机框101支撑的喷头移动机构16 ;搭载于喷头移动机构16上而在Y轴方向上往返移动的滑架单元14 ;和覆盖这些部件的打印机盖102。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印刷部5,搭载有保养喷墨喷头15的帽单元和清洁机构。再有,印刷部5的、所谓的纸间隙(工件间隙)在各种记录介质W中在其厚度上有幅度,因此对于装置主体4 (介质进给机构12),通过使印刷部5整体升降来调整。
[0060]如图1所示,打印机框101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板金制的梁状框104和在两端部支撑梁状框104的板金制的一对立设框105,在一对立设框105的部分,由上述侧框62支撑。再有,打印机盖102安装于该打印机框101。[0061]滑架单元14具有:具有彩色打印用的多种颜色的喷嘴列的喷墨喷头15 ;和喷嘴面朝下地保持喷墨喷头15的滑架107。再有,向各喷嘴列供给的各色染料墨水从所谓的架外
墨水盒供给。
[0062]喷头移动机构16具有:将滑架单元14悬臂状在Y轴方向上滑动自如地支撑的滑架导引体111 ;使滑架导引体111往返移动的带传导机构112 ;和驱动带传导机构112的滑架电机113。滑架导引体111包括下侧的主导引体114和上侧的副导引体115,主导引体114和副导引体115在其两端部由上述一对立设框105支撑。带传导机构112具有同步带116,同步带116的一部分固定于滑架单元14 (滑架107)。
[0063]在通过滑架电机113来使同步带116正反行走时,滑架单元14由滑架导引体111导引而在Y轴方向上往返移动。滑架导引体111的移动位置由线性编码器检测,并基于该检测结果和印刷数据来从喷墨喷头15有选择地喷出各色染料墨水。从而,来进行向记录介质W的印刷(印染)。再有,虽然在后面详述,但是,在记录介质W产生卷曲等的鼓起等凹凸时,不能进行良好的印刷。于是,在印刷部5的上游侧,能检测该凹凸(严格来讲,为凸部)。
[0064]如图1所示,卷取部6具备:在X轴方向上装拆自如地连接于主体用机台11上的卷取部用机台24 ;由卷取部用机台24的上部支撑的加热单元23 ;和由卷取部用机台24的下部支撑的卷取单元21及供纸单元22。已印染的记录介质W有将墨水不渗入的厚记录介质W原样卷取的方式和在墨水容易渗入的薄记录介质W重叠纸P而卷取的方式,实施方式的卷取部6为能应对任一方式的设计。下面,对采用后一方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0065]卷取部用机台24具有上水平框部121、下水平框部122和将上水平框部121及下水平框部122连接的铅垂框部123,且该卷取部用机台24通过将铝的挤压成形材料纵横组装而构成。而且,在铅垂框部123的部分,装拆自如地与主体用机台11连接。
[0066]加热单元23具有:具有圆弧状放热面125a的放热片125 ;和在放热片125内贴的加热器126。此外,加热单元23在将其上半部放置于上水平框部121的状态下通过设置于上水平框部121的左右固定部件127而安装于上水平框部121。放热片125的上端部配置于接近上述分离辊67且比分离辊67稍低的位置处。此外,放热片125的上端部为了改变从下方导入该部分的纸P的路径而弯折形成为向下的圆弧状。
[0067]通过分离辊67的记录介质W在放热片125的上端部与从下方送来的纸P重叠,并附着于放热片125的圆弧状的外表面(放热面125a)而被送至下方。边与放热面125a滑动接触边在上下方向上被进给的记录介质W及纸P由加热器126连续地加热。通过该加热,而使浸入记录介质W的染料墨水的溶剂(水分)气化,并在布帛上将染料定影。
[0068]供纸单元22具有:放出辊状的纸P的供纸辊131 ;和将放出的纸P向放热片125的上端部改变路径的导引杆132。导引杆132固定于将下水平框部122和铅垂框部123连接的倾斜材料的部分。此外,供纸辊131经组装有制动机构的一对轴承单元133而由下水平框部122的前部支撑。通过这一对轴承单元133,而使纸P不产生松弛地放出。
[0069]卷取单元21与上述放出单元18同样地具有:由下水平框部122的后部支撑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卷取侧杆座135 ;和由两个卷取侧杆座135滑动自如地支撑的一对卷取轴突起136。此外,卷取单元21具有位于放热片125的下端部和一对卷取轴突起136之间的进给路径3以向记录介质W及纸P施加张力的张紧辊137。
[0070]各卷取轴突起136的前端部形成为圆锥台形状,一对卷取轴突起136通过与记录介质W的宽度对应的互相靠边而使各自的前端部嵌入卷取记录介质W的卷取芯,以将其水平支撑。在一对卷取轴突起136中的一个,组装有电机驱动的旋转单元138,使一对卷取轴突起136卷取旋转来同时卷取记录介质W及纸P。而且,旋转单元138如上述那样在分离辊67的附近基于分离辊67送来的记录介质W的角度检测来控制。
[0071]张紧辊137在由下水平框部122的后部转动自如地支撑的一对转动臂139的前端部旋转自如地被支撑。而且,张紧辊137与卷取于卷取芯上的记录介质W及纸P的纸P侧滚动接触,通过其自重而将记录介质W及纸P向下方转动施力。这样,向记录介质W及纸P施加适度的张力,记录介质W及纸P紧紧地卷取于卷取芯上。
[0072]其次,参照图2至图7来详细说明检测记录介质W从输送带64的鼓起等凹凸的介质检测部140 (检测部),并且简单说明调整与此相关的喷墨喷头15的纸间隙的间隙调整部150。
[0073]如上所述,记录介质W因按压辊66的自重而紧贴在输送带64上被进给,但是,由于粘贴力的下降和记录介质W的性状,而特别有可能在两端部产生卷曲等鼓起。此外,记录介质W (布帛)具有将端部彼此重合地连接的厚接缝。另一方面,印刷部5的纸间隙通过使印刷部5整体相对于装置主体4升降来调整。
[0074]即使适当地调整纸间隙,在记录介质W产生鼓起等凹凸时,也部分地不能维持预定的纸间隙,且不能进行品质良好的印染(印刷)。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区域的上游侧,设置在记录介质W检测鼓起的介质检测部140,另一方面,为了节省根据记录介质W的厚度来进行介质检测部140的高度调整等的时间,而将介质检测部140安装于间隙调整部150的可动部件(印刷部5侧的部件)。
[0075]如图2至图4所示,间隙调整部150具备:使印刷部5的一个端部(左部)升降的左调整部151 ;使印刷部5的另一个端部(右部)升降的右调整部152 ;使左调整部151和右调整部152联动的连接杆153 ;随着间隙调整来测量显示间隙尺寸的间隙测定部154。此外,左调整部151及右调整部152的装置主体4侧的部件和连接杆153由左右侧框62支撑。
[0076]左调整部151具有:印刷部5的左部着座的左支架部161 ;使左支架部161升降的由偏心凸轮163构成的左凸轮机构162 ;使左凸轮机构162启动的操作把手164 ;和将操作把手164的旋转动力传递到偏心凸轮163的蜗杆蜗轮165。
[0077]另一方面,右调整部152具有:印刷部5的右部着座的右支架部166 ;和使右支架部166升降的由偏心凸轮168构成的右凸轮机构167。此外,左凸轮机构162和右凸轮机构167由相同的凸轮构成,左凸轮机构162的偏心凸轮163和右凸轮机构167的偏心凸轮168由连接杆153连接并联动地旋转。
[0078]在使操作把手164正反旋转时,经蜗杆蜗轮165来使左凸轮机构152工作,再经连接杆153而使右凸轮机构167工作。即、伴随操作把手164的正反旋转,而使左凸轮机构162及右凸轮机构167同时工作,左支架部161及右支架部166同时升降。这样,可调整搭载于印刷部5的喷墨喷头15的喷嘴面和搭载于介质进给机构12的输送带64上的记录介质W之间的纸间隙。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间隙调整部150的可动部件的左支架部161,安装有介质检测部140的主要部分。即、介质检测部140的主要部分通过间隙调整部150而与印刷部5 —同升降。
[0079]如图5至图7所示,介质检测部140具备:安装于上述左支架部161的检测部支撑机构171 ;安装于检测部支撑机构171的传感器主体172及放大器部173 ;和与传感器主体172面对地跨越进给路径3而安装于右侧的侧框62的反射板174。传感器主体172由所谓的激光传感器构成,该激光的光路175设定为紧跟记录介质W、换言之紧跟作为记录介质W的配置面的进给路径3而将其横断。此外,放大器部173与上述控制部7连接。再有,介质检测部140也可安装于上述右支架部166。
[0080]如图6及图7所示,检测部支撑机构171具有: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且安装于左支架部161的安装板181 ;从安装板181直角地(在Z轴方向上)延伸的主板182 ;安装于主板182的上端部且再向上方延伸的副板183 ;安装于副板183的上部的上下调整板184 ;安装于上下调整板184并且保持传感器主体172的角度调整板185 ;和安装于副板183的中间部的调整机构部186。
[0081]此外,在主板182的下部,安装有放大器部173。而且,通过将安装板181在左支架部161的下表面螺钉固定,来将检测部支撑机构171整体安装于左支架部161。
[0082]在角度调整板185,在下角部设置转动销191,另一方面,相对于转动销191而在对角位置形成有以转动销191为中心的圆弧状的角度调整用长孔192。此外,在上下调整板184,贯穿角度调整用长孔192地螺合有未图示的固定螺钉。通过拧松固定螺钉并使角度调整板185以转动销191为中心转动,来调整固定于角度调整板185的传感器主体172的角度即激光的仰角(A B >9角)。而且,在调整传感器主体172的仰角后,通过拧入固定螺钉来使调整结束。
[0083]上下调整板184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上下调整用长孔194。在副板183,贯穿各上下调整用长孔194地螺合有未图示的一对固定螺钉。通过拧松各固定螺钉并使上下调整板184上下移动,而经角度调整板185来调整传感器主体17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即激光的高度位置。而且,在调整传感器主体172的上下位置后,通过拧入一对固定螺钉来结束调整。
[0084]调整机构部186具有:在副板183的中间部安装的“L”形的支撑支架196 ;贯穿支撑支架196的水平片部196a地螺合的一对调节螺钉197 ;和与调节螺钉197螺合的一对固定螺母198。一对调节螺钉197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离开地配置,各自的前端(上端)与传感器主体172的下端面抵接。
[0085]拧松各固定螺母198而使一个调整螺钉197正转并使另一个调整螺钉197反转,从而调整传感器主体172的仰角。此外,传感器主体172通过使一对调整螺钉197正转而向上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使一对调整螺钉197反转而向下移动,并调整其上下位置。再有,在调整结束时,将固定螺母198拧紧。
[0086]在调整机构部186所进行的传感器主体172的位置调整中,预先在输送带64上铺设与纸间隙相当的片材。而且,先使角度调整板185及上下调整板184成为可动的状态,边观察控制部7的监视器201边调整传感器主体172的上下位置及仰角。在该调整中,上下位置为粗略的调整,主要进行仰角的调整。在仰角的调整中,考虑到激光不是完全的相干光而是稍扩散,优选朝向反射板174稍向上。
[0087]在完成仰角的调整时,将角度调整板185固定,并实施上下方向的微调整。在该微调整中,在输送带64上设置与鼓起相当的障碍物。虽然在该情况下,边观察监视器201边调整传感器主体172的上下位置(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向下移动调整),但是,也可一并进行阈值的设定。而且,最后,将上下调整板184固定,并完成调整作业。
[0088]传感器主体172由激光传感器构成,并具有激光发射部和激光接收部。S卩、从激光发射部放射的激光(检测光)由反射板174反射,并由激光接收部接收。而且,在由激光接收部接收的激光的光量(实际上、为电流值)低于上述阈值的情况下检测为在记录介质W产生鼓起。
[0089]该情况下,使用从激光发射部放射的激光(检测光)的光斑直径为Imm?3mm的激光(实施方式的激光其光斑直径为2_)。这样,能增大鼓起部分所导致的激光的接收量的变化,且能提高检测精度。特别地,在采用如实施方式的介质检测部140那样,传感器主体172和反射板174的离开距离为1600mm?1900mm,且纸间隙的调整宽度为Omm?8mm的装置构成时,有助于检测精度的提高。再有,通过传感器主体172,能检测记录介质W的卷曲和/或粘贴不良所导致的鼓起和/或接缝,此外,当然也能检测异物等的附着。
[0090]如图5所示,传感器主体172的光路175通过在左侧的侧框62形成的竖长的左开口部62a而紧跟输送带64的表面地在Y轴方向上延伸,再通过在右侧的侧框62形成的竖长的右开口部62b而到达反射板174。而且,反射板174朝向右开口部62b地在右侧的侧框62的外侧安装。如上所述,传感器主体172固定于通过间隙调整而升降的可动侧的左支架部161,与之相对,反射板174在固定侧的侧框62安装。因此,反射板174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具有超过间隙调整的调整范围的尺寸。
[0091]再有,反射板174也可安装于可动侧的右支架部166。即、可采用将介质检测部140安装于间隙调整部150的可动部件的结构。
[0092]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X轴方向上,介质检测部140配置于印刷部5的上游侧。SP、相对于印刷部5的喷墨喷头15,介质检测部140处的激光的光路175在记录介质W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留有间歇进给的多个间距量的间隙地配置。这样,当在记录介质W检测到鼓起的情况下,使印刷部5和介质进给机构12等的构成装置停止,且能进行操作者所进行的鼓起部分的修正等。
[0093]此外,位于激光的光路175的正下地如上述那样设有第一导引板83。这样,在输送带64不产生弯曲地,可防止因记录介质W随着输送带4的弯曲而弯曲所产生的介质检测部140的误检测。
[0094]如图5所示,将由激光接收部接收的激光进行光电转换,并由放大器部173增益而向控制部7输入。在控制部7,将已进行光电转换的激光的接收量在监视器201显示,并且由检测电路202来将该受光量(电流值)和上述阈值进行比较。而且,在受光量(电流值)低于阈值的情况下(检测到鼓起),控制部7使印刷部5和介质进给机构12等停止。这里,优选的是,操作者进行修正鼓起(或者接缝的空转(空送D))等作业,并通过手动操作再次开始印刷。
[0095]在记录介质W的接缝附近或花纹的终端附近产生记录介质W的鼓起的情况下,在印刷完成到接缝的跟前或花纹的终端之后,可使印刷停止。即、控制部7在检测到鼓起时在印刷区域和光路175的离开距离内判断是否收到印刷到接缝的跟前或花纹的终端的印刷数据,在收到的情况下,在完成这些印刷后停止控制,在没有收到的情况下,在刚检测后停止控制。此外,与此同时,将该内容在监视器201显示。
[0096]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记录介质W从进给路径3的鼓起的传感器主体172 (介质检测部140)安装于调整纸间隙的间隙调整部150的可动部件(左支架部161),因此,伴随间隙调整(与间隙调整联动),能自动地调整传感器主体172的位置。因此,在传感器主体172中,如果在初期设定其高度位置和仰角,则即使用于印染(印刷)的记录介质W的厚度变化,高度位置和仰角与原来相比也不需要进行检测阈值的调整。因此,能省略介质检测部140的繁杂调整作业。
[0097]此外,与此相伴地,能使用光斑直径小的传感器主体172 (激光传感器),因此能高精度且没有误检测地检测记录介质W的鼓起,且能提高生产性。而且,由于介质检测部140配置于印刷部5的上游侧,因此在检测到记录介质W的鼓起的情况下,能通过装置的停止等来适当地应对该情况。
[0098]再有,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所谓的行式打印机或使喷墨喷头15在XY方向(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类型的打印机。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装置主体,其具有配置记录介质的配置面; 印刷部,其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头,且能相对于所述配置面在接近离开方向上进行移动调整地构成;和 检测部,其通过紧跟所述配置面地出射的检测光来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凹凸,所述记录介质及所述印刷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所述配置面的平行方向上相对移动, 所述检测部与所述印刷部同步地在所述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
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装置主体,其具有配置记录介质的配置面; 印刷部,其具有在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头,且能相对于所述配置面在接近离开方向上进行移动调整地构成;和 检测部,其通过紧跟所述配置面地出射的检测光来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凹凸,所述记录介质及所述印刷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所述配置面的平行方向上相对移动, 所述检测部具有:传感器主体,具有激光发射部和激光接收部;和反射板,隔着所述配置面而与所述传感器主体对置, 所述传感器主体及所述反射板中的至少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印刷部同步地在所述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间隙调整部,其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使所述印刷部在接近离开方向上移动以调整所述印刷头的喷嘴面和所述配置面上的所述记录介质的间隙, 所述传感器主体安装于所述间隙调整部的与所述所述印刷部一同移动的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发射部的激光的光斑直径为1mm到3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其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使所述相对移动及所述印刷部的印刷动作停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记录介质以所述印刷头所形成的印刷宽度的间距相对于所述印刷头间歇地进给, 相对于所述印刷头,所述检测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进给方向上游侧留有所述间歇进给的至少一个间距量的间隙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介质是布帛, 所述装置主体具有: 循环的输送带,其具有所述配置面,且以粘着的状态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和.进给导引件,其位于所述检测光的光路正下,且沿所述配置面导引所述输送带。
【文档编号】B41J11/00GK103660617SQ20131038466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中村友则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