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版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7795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印刷版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版的固定装置,用于在轮转印刷机中固定卷绕于印刷版滚筒的印刷版。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4-91301号公报中,公知在连续纸上印刷上下长度不同的印刷图像的套筒更换式可变印刷机,但是这种印刷机由于是用手工作业来进行套筒更换,所以需要尽可能减薄套筒的壁厚来谋求轻量化,该公报的图4、图5示出了如下的插入式印刷版:在安装印刷版中,不使用印刷版卷棒、印刷版夹具,仅将印刷版的卡夹侧和卡夹尾侧插入槽内。

但是,该方式仅仅是将印刷版的卡夹侧和卡夹尾侧插入槽内,因此,印刷版的固定不牢靠。日本特开2012-16656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326341号公报示出了将金属、橡胶、树脂或者板簧等压入构件压入槽内来可靠地固定印刷版,但是在整个宽度方向上压入压入构件较为困难。另外,由于需要与压入构件的量相应地扩大槽宽度,所以产生了在印刷版高速旋转时槽部的弹动(振动)、噪音、印刷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版固定装置,源于高速印刷时的印刷版滚筒的槽部的振动、噪音少,能够更为可靠地固定印刷版,适合于套筒等需要轻量化的印刷版滚筒。

本发明的印刷版的固定装置,用于在轮转印刷机中固定卷绕于印刷版滚筒的印刷版,其中,具备:印刷版插入槽,其用于插入印刷版的卡夹侧和卡夹尾侧,形成于印刷版滚筒的外周,并沿轴向延伸;以 及印刷版按压板和按压螺栓,其用于将印刷版的卡夹侧和卡夹尾侧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部在上述印刷版插入槽内叠合,按压并固定在作为供卡夹尾侧抵接的面的限制面上。

在上述印刷版的固定装置中,上述印刷版滚筒由旋转轴和套筒构成,该套筒以外嵌/插拔自如地嵌合的方式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旋转轴上,在该套筒的外周形成有上述印刷版插入槽。

另外,上述印刷版插入槽的宽度是印刷版的卡夹侧和卡夹尾侧的厚度的总和加上0.1mm至0.2mm的尺寸。

另外,与按压螺栓的螺纹直径相同的螺孔贯通印刷版按压板,按压螺栓的螺杆的外径在比印刷版按压板的板厚长的区间比印刷版按压板的螺孔的内径细。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印刷版的固定装置,在将印刷版装在印刷版滚筒后,由印刷版按压板将印刷版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部固定到印刷版滚筒,因此,不需要为了压入压入构件而扩大印刷版滚筒的槽宽度,在高速印刷时在槽部的弹动(振动)、噪音、印刷故障少且印刷版的固定可靠,适合于套筒等需要轻量化的印刷版滚筒。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印刷版的固定装置的印刷版滚筒和印刷版滚筒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A、图3B和图3C是插入式印刷版的安装动作说明图。

图4A、图4B和图4C是套筒3的包含印刷版插入槽4的端面3a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印刷版滚筒2,印刷版滚筒2由旋转轴20和套筒3构成,该旋转轴20由主体框架1a、1b的轴承构件10、11旋转自如地支承。套筒3由筒主体33构成,并以外嵌/插拔自如地嵌合的方式装卸自如 地安装在旋转轴20上,上述筒主体33在筒体31的内周面沿轴向隔出间隔地具有多个中心部分呈圆形地开口的圆板状的肋32而构成。

如图2所示,在印刷版滚筒2的套筒3(筒主体33)中,作为用于插入插入式的印刷版5的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的槽,形成有在套筒3的外周沿轴向延伸的印刷版插入槽4。而且,如图3A所示,在印刷版插入槽4插入插入式的印刷版5的卡夹侧5a,并将该插入式的印刷版5如图3B所示地卷绕于套筒3的外周面,如图3C所示,将插入式的印刷版5的卡夹尾侧5b插入印刷版插入槽4,由此,使插入式的印刷版5安装在套筒3的外周面。

上述的印刷版插入槽4需要具有能够供插入式的印刷版5的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插入的深度,但是由于如上所述,为了实现轻量化,套筒3(筒体31)的壁厚薄,所以在套筒3的内周面(筒体31的内周面)沿轴向连续地设置槽加工用凸部41,通过在该槽加工用凸部41形成印刷版插入槽4,使套筒3的壁厚即便最薄也能够形成规定的深度的印刷版插入槽4。也就是说,印刷版插入槽4的深度比套筒3(筒体31)的壁厚大。

图4A是包含印刷版插入槽4的套筒3的端面3a的主视图,图4B是其俯视图,用双点划线示出了插入式的印刷版5。图4C是左视图,端面3b也以左右对称构成为相同的形状,图4C示出了印刷版宽度为L的插入式的印刷版5以位于距端面3a(端面3b)距离L1的内侧的方式卷绕于套筒3的外周面且其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被插入印刷版插入槽4的状态。

如图4B所示,使印刷版插入槽4在套筒3的圆周方向上的宽度,以插入式的印刷版5的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的厚度的总和加上0.1mm至0.2mm的尺寸尽可能窄。在尽可能窄的印刷版插入槽4内强制性地插入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该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由折弯加工等向套筒3的径向弯折且向圆周方向稍微变形,从而,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由于其变形部位被按在印刷版插入槽4的壁面而变得难以从槽内脱落,并且能够减少在高速旋转时的槽部的弹动(振 动)、噪音、印刷故障。

另外,如图4B所示,插入式的印刷版5的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的宽度方向两侧端部,以在印刷版插入槽4内叠合的状态,由印刷版按压板6和按压螺栓7以宽度N被按压并固定在作为供卡夹尾侧5b抵接的面的限制面4b上,因此,即使在旋转式时印刷版5的卡夹侧5a和卡夹尾侧5b向印刷版插入槽4的插入松动,印刷版5也不会脱落。此外,印刷版按压板6的按压力通过增减夹设于印刷版按压板6和限制面4b之间的垫圈状的填隙片8的厚度来调整,但也能够不设置填隙片8而通过按压螺栓7的紧固量的增减来调整。

如图4C所示,在套筒3设置有用于与印刷版插入槽4的两端连续地将印刷版按压板6和按压螺栓7装在限制面4b上的切口9a和切口9b。该切口9a带有比按压螺栓7大的角R,该切口9b与限制面4b平行。处于距端面3a距离L1的位置的插入式印刷版5的端缘比切口9a的垂直面靠内侧。这是因为即使在切口9a的位置有印刷版,由于在此不存在套筒3的周面,也会缺少印刷压力而无法进行印刷。另外,为了设置切口9a,需要与其相应地将套筒3沿轴向延长,这样,套筒3会增重,因此,为了谋求套筒3的轻量化,优选将切口9a在套筒3的轴向上的宽度抑制在最小限度。另外,如图4B所示,切口9b是通过将印刷版插入槽4中的限制面4b的相对面以从切口9a的垂直面起N以上的长度切削成供印刷版按压板6进入的宽度而形成的,但是在印刷版插入槽4在套筒3的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宽的情况下、印刷版按压板6能够减薄的情况下不需要。

另外,与按压螺栓7的螺纹直径相同的螺孔6a贯通印刷版按压板6,按压螺栓7的螺杆7a的外径在比印刷版按压板6的板厚长的区间比螺孔6a的内径细。通过该结构,在将按压螺栓7拧入了印刷版按压板6的螺孔6a并且拧入了限制面4b的螺孔4c的图4B的状态下,按压螺栓7能够不被印刷版按压板6限制地自如转动而能够调整印刷版按压板6的按压力,并且相对于脱落方向,按压螺栓7的螺纹与印刷版按压板6的螺孔6a干扰,且印刷版按压板6被套筒3的切口9a的 缘部等限制,因此,按压螺栓7不会从套筒3脱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