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44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喷墨控制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控制电路,尤指一种喷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与网际网络的快速发展,喷墨打印机已成为非常普遍的周边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家庭、个人工作室、甚至是各行各业。喷墨打印机的主要优点为价格低廉、操作时噪音低以及优良的打印品质,并且可打印于各种媒体,例如一般纸张、特殊喷墨打印纸张、相片纸及专用投影片等。

一般喷墨打印机中皆具有喷墨芯片,其中喷墨芯片主要由一高电位电路所构成,然随着喷墨打印机中喷墨芯片制成技术不断的创新,克服了以往在喷墨芯片中只能存在高电位电路的问题,使现在的喷墨芯片可以同时存在高电位电路以及低电位电路,其中高电位电路主要是用作芯片内的受控驱动单元的开关与否,低电位电路主要是用作芯片内的受控驱动单元的工作模式的选择。

然而,已知的喷墨芯片需要透过复杂度较高的电路设计方式才能整合高电位电路以及低电位电路,造成电路布局面积较广,进而使芯片成本提高。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复杂度较低且低成本的喷墨控制电路,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控制电路,其无须借由复杂的电路设计方式来整合高电位电路以及低电位电路,因此,可以减少电路布局面积,并且降低芯片的成本。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喷墨控制电路,接收一电源信号、一导通控制信号、一与导通控制信号互为相反信号的反向导通控制信号,并且与一共接端点相连接,其包含:一受控驱动单元,接收该电源信 号并且与一接地连接,以及与该共接端点相连接,并具有一第一控制端点控制该受控驱动单元是否运作;一第一开关,接收该电源信号,并具有一控制端,供与该受控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点相连接;一第二开关,接收该电源信号,以及与该受控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点相连接,并具有一控制端,并与该第一开关相连接形成一第二控制端点;一第三开关,接收该导通控制信号,并且与一共接端点相连接,以及与该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相连接的第二控制端点相连接;以及一第四开关,接收该反向导通控制信号,并且与一共接端点相连接,以及与该受控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点相连接;借此,当该导通控制信号为高电位信号时,该第三开关导通,致使该第二开关导通,该受控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点为高电位而控制运作,若该导通控制信号为低电位信号时,该反向导通控制信号为高电位信号,致使该第四开关导通,同时该第一开关导通,该受控驱动单元的第一控制端点为低电位而控制不运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喷墨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本发明实施于加热型受控驱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本发明实施于控制识别信号型受控驱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喷墨控制电路

11:受控驱动单元

m1:第一开关

m2:第二开关

m3:第三开关

m4:第四开关

2:加热型受控驱动单元

21:加热电阻器

22:驱动晶体管

3:控制识别信号型受控驱动单元

31:保险丝

32:驱动晶体管

p:电源信号

p1:电源信号

p2:识别信号

com:共接端点

a:导通控制信号

/a:反向导通控制信号

w1:第一控制端点

w2:第一控制端点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式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其是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喷墨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控制电路,其是接收电源信号p、导通控制信号a、反向导通控制/a信号,并且与一共接端点com相连接,其中,导通控制信号a与反向导通控制信号/a互为反向关系。

本发明的喷墨控制电路1主要由受控驱动单元11、第一开关m1、第二开关m2、第三开关m3以及第四开关m4所组成的电路。

受控驱动单元是接收一电源信号p且与一接地连接,以及具有第一控制端点w1,以控制受控驱动单元11是否运作,当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一控制端点w1为高电位时,将致使受控驱动单元11运作,而当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一控制端点w1为低电位时,将致使受控驱动单元11不运作。

第一开关m1,其是接收电源信号p,且具有一控制端,供与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一控制端点w1相连接,该第一开关m1可为一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主要借由第一开关m1的控制端控制是否导通,当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为低电位时,第一开关m1导通。

第一开关m1具有一栅极、一漏极以及一源极,该源极是接收该电源信号p,该漏极是连接于该第二开关m2,该栅极是连接于该控制端控制该第一开关m1是否导通。

第二开关m2,其是接收电源信号p,且与受控驱动单元11的控制端点w及第一开关m1相连接,该第二开关m2可为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且具有一控制端,而该控制端与第一开关m1的漏极端相连接形成第二控制端点w2,主要借由第二开关m2的控制端控制是否导通,当第二开关m2的控制端为低电位时,第二开关m2导通,并将电源信号p传导到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一控制端点w1。

第二开关m2具有一栅极、一漏极以及一源极,该源极是接收该电源信号p,该漏极是连接于该受控驱动单元11的控制端点w,该栅极是连接于控制端,而与该第一开关m1的漏极相连接于第二控制端点w2,并借由该栅极控制该第二开关m2是否导通。

第三开关m3,其具有一控制端,接收导通控制信号a,并且与一共接端点com、第一开关m1及第二开关m2相连接,该第三开关m3可为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主要借由导通控制信号a控制第三开关m3是否导通,当导通控制信号a为高电位时,第三开关m3导通。

第三开关m3具有一栅极、一漏极以及一源极,该第三开关m3的一栅极是接收该导通控制信号a,借由该导通控制信号a控制该第三开关m3是否导通,该第三开关m3的一漏极连接于第二控制端点w2,而与该第一开关m1的漏极、第二开关m2的栅极(控制端)相连接,该第三开关m3的源极连接于该共接端点com。

以及第四开关m4,其具有一控制端,供接收反向导通控制信号/a,并且与一共接端点com、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一控制端点w1相连接(亦即与第一开关m1、第二开关m2相连接),该第四开关m4可为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但不以此为限,主要借由反向导通控制信号/a控制是否导通,当反向导通控制信号/a为高电位时,第四开关m4导通。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一具体实施上当导通控制信号a为高电位信号时,第三开关m3导通,并致使与第二控制端点w2相连接的第二开关m2的控 制端下拉为低电位,而致使第二开关m2导通,而第一开关m1及第四开关m4不导通,此时借由第二开关m2的导通,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一控制端点w1接收电源信号p,使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一控制端点w1为高电位而控制运作。当导通控制信号a为低电位信号时(亦即第三开关m3不导通),相对反向导通控制信号/a为高电位信号,第四开关m4导通,并致使与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二控制端点w2相连接的第一开关m1的控制端下拉为低电位,而致使第一开关m1导通,而第二开关m2及第三开关m3不导通,借由第四开关m4的导通,将受控驱动单元11的第一控制端点w1电位下拉为低电位而控制不运作。

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源信号p为一高电位信号,可为但不限于12伏特以上,导通控制信号a为一低电位信号,可为但不限于0伏特、1.8伏特、3.3伏特或5伏特,本发明可以使用较小电位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受控驱动单元11,进而让控制方式更有效与方便,并且直接透过较小电位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受控驱动单元11以免去额外设计一驱动电路或额外加入一驱动信号源来驱动受控驱动单元11,如此可以减少电路布局面积,并且降低芯片的成本。

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喷墨控制电路可为但不限于应用于对墨水及喷墨头进行加热的情境下,图2是为本发明实施于加热型受控驱动单元结构示意图。如第1、2图所示,于对墨水及喷墨头进行加热的情境下,图1的受控驱动单元11是为图2的加热型受控驱动单元2,加热型受控驱动单元2的电源信号p为一电源信号p1,且此加热型受控驱动单元2更包含加热电阻器21以及驱动晶体管22,该驱动晶体管22可为但不限于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

当受控驱动单元2的第一控制端点w1为高电位时,会致使驱动晶体管22导通,电源信号p1会流过加热电阻器21而产生热能,并透过该热能来对墨水及喷墨头进行加热,当受控驱动单元2的第一控制端点w1为低电位时,会致使驱动晶体管22不导通,如此加热型受控驱动单元2将不会运作。

于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喷墨控制电路可为但不限于应用于控制识别信号的情境下,图3是为本发明控制识别信号型受控驱动单元结构示意图,如第1、3图所示,于控制识别信号的情境下,图1的受控驱动单元11是为图3的控制识别信号型受控驱动单元3,控制识别信号型受控驱动单元3的电源信号p为一识别信号p2,且此控制识别信号型受控驱动单元3更包含保险丝31以及驱 动晶体管32,该驱动晶体管32可为但不限于mos晶体管或bjt晶体管。

当受控驱动单元3的第一控制端点w1为高电位时,会致使驱动晶体管32导通,识别信号p2会流过保险丝31而造成保险丝31烧断,当受控驱动单元3的第一控制端点w1为低电位时,会致使驱动晶体管32不导通,如此保险丝31将不会被烧断,此外,如果要读取识别信号p2时,可将识别信号p2的电位改为不会造成保险丝31烧断的读取电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控制电路,可以使用较小电位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受控驱动单元,进而让控制方式更有效与方便,并且直接透过较小电位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受控驱动单元以免去额外设计一驱动电路或额外加入一驱动信号源来驱动受控驱动单元,如此可以减少电路布局面积,并且降低芯片的成本。

本发明得由熟习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