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275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喷墨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从喷嘴连续地喷出墨来在被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US2010/0207976。在US2010/0207976中,公开了在打印头的盖的端面具有喷出墨的墨喷出口和设置在墨喷出口的周围的多个孔,从打印头的根部向上述多个孔送入空气,从而使空气从孔排出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喷墨记录装置使墨从墨喷头的墨喷出口飞行而进行打印,所以能够非接触地对被打印物进行打印。但是,打印头与被打印物的距离接近的情况下,墨与被打印介质碰撞时可能反弹至打印头一侧,打印头的表面变脏。

此外,反弹的墨带电,所以可能被打印头内部的偏转电极吸引而弄脏电极,存在打印品质降低的可能性。

在US2010/0207976的技术中,能够从打印头的内部向外部形成空气流,能够防止来自被打印介质的墨雾弄脏打印头。

但是,连续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墨在打印头内飞行时墨中含有的溶剂挥发,所以采用US2010/0207976中记载的结构时,溶剂的挥发增多,所以挥发的溶剂较多地从打印头内向外部排出。

因为墨中的溶剂挥发的进行,循环的墨的浓度提高,所以需要补给挥发部分的溶剂,运行成本增大。此外,挥发的溶剂的机外排出量变多,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增加溶剂的挥发量、能够抑制飘浮的墨引起的打印头内外部的污染的喷墨记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例如采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结构。

本申请包括多种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举其一例,是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具有收纳用于喷出墨而对被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喷嘴的打印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印头的侧面设置用静电力回收飘浮的墨的墨回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会增加溶剂的挥发量、能够抑制飘浮的墨引起的打印头内外部的污染的喷墨记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打印头中搭载了墨雾回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外观的概要图。

图3是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要图。

图4A是表示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外观的图。

图4B是表示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拆除了打印头盖时的外观的图。

图5是表示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的墨雾发生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外观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设置的墨雾回收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墨雾回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打印头的表面被产生的墨雾污染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用附图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和本发明的课题。

首先,用图2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在本体100的内部存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和墨的循环系统,通过开闭门105能够进行维护作业。此外,打印头线缆103从本体100延伸。

该打印头线缆103,内部包括从本体100向打印头101输送墨的配管、从打印头101向本体100回收墨的配管、和对打印头101发送电信号的配线。

进而,本体100中,存在用于由用户输入打印内容和打印规格等的触摸面板式的液晶面板104。记录装置正在工作时,在该液晶面板104上显示记录装置的控制内容和工作状况等。

打印头101是不锈钢制的,在其内部收纳有生成墨颗粒、控制墨颗粒的飞行的打印部。在打印头101的内部生成的墨颗粒,从底面上设置的开口部102喷出,附着在未图示的被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接着,用图3说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循环系统和打印部的概要结构。墨供给通路21由收纳墨的墨容器1、压送墨的供给泵2、调节墨压力的调压阀3、显示供给墨的压力的压力计4、捕捉墨中的异物的过滤器5构成,对喷嘴6供给墨。

喷嘴6上带有压电元件,通过对压电元件施加70kHz程度的正弦波,而使从存在于喷嘴6的终端的喷口喷出的墨在飞行中分裂为颗粒。

在带电电极7上,连接有记录信号源(未图示),通过对带电电极7施加记录信号电压,而使从喷嘴6规则地喷射的墨颗粒8带电。上部偏转电极9与高电压源(未图示)连接,下部偏转电极10接地,所以在上部偏转电极9与下部偏转电极10之间形成静电场。带电的墨颗粒8在静电场中通过时与墨颗粒8自身带有的带电量相应地偏转,附着在未图示的被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

墨回收通路22由流槽11、过滤器12、回收泵14构成,未因带电电极7带电而在上述静电场中通过时未偏转的墨颗粒8,被流槽11回收而返回墨容器1,被循环利用。其中,包括过滤器12的墨回收通路22形成在打印头101的内部,所以位于不能从外面看到的位置。

图4A示出了现有的打印头101的外观。打印头101中,搭载有喷嘴、带电电极、偏转电极等使用于打印的部件,上述部件被具有供墨飞行的缝隙102的打印头盖32覆盖。

图4B示出了从现有的打印头101拆除了打印头盖32的状态。如用图3说明一般,在打印头101的基体部件31上搭载有喷嘴6、带电电极7、上部偏转电极9、下部偏转电极10、流槽11。从喷嘴连续地 喷出的带电墨液滴,从打印头盖32的缝隙102飞行并附着在被打印介质上。

图5是表示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的墨雾发生状态的图,示出了用喷墨记录装置在被打印介质的表面上打印的状态。通过将被打印介质40搬运至与固定的打印头101相对的位置来在被打印介质上打印文字和符号等。

此时,取决于从打印头101的喷出口102喷出的墨颗粒的速度和打印头101与被打印物表面的距离,命中被打印介质的墨可能会反弹。此外,反弹的墨成为雾状,产生墨雾60。打印点的间隔越窄,该墨雾的量越多。打印头与被打印介质的距离短的情况下,打印头内带电的墨雾60易于附着在金属制的打印头盖上。

图9是表示用现有的喷墨记录装置打印时打印头的表面被产生的墨雾污染的状态的图,示出了打印头101的打印头盖32被墨雾污染的状态(图5中的A面)。

打印头盖32的表面因为反弹的墨雾而附着有污渍110。污渍110偏向被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一侧,墨雾通过缝隙102侵入打印头盖32内。

打印头盖32内具有上部偏转电极9和下部偏转电极10,存在由此形成的静电场,带电的墨雾接近上部偏转电极9,附着在其端部。墨雾60附着在上部偏转电极9上时,用上部偏转电极9和下部偏转电极10形成的电场的方向和大小变化,飞行的液滴不能向规定的方向飞行,在被打印介质上的附着位置变化,打印品质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用以下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实施例1)

以下,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首先,用图8说明墨雾回收装置的详细结构。墨雾回收装置在壳体部件50的内部设置电极53,通过连结电线而能够施加电压。

壳体部件50的一面具有缝隙51,能够看到内部的电极53。设置缝隙51的面上存在槽56。在吸附部件52上开有与该槽56的间隔和大小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孔57。

在固定部件55上设置有突起58,在固定部件55与壳体部件50 之间夹着吸附部件52,通过将固定部件的突起58插入壳体部件的槽56而固定吸附部件52。

吸附部件52是板状的,其大小如图6所示,是在不堵塞打印头101的打印头盖上的缝隙102的范围内,覆盖打印头盖32的表面的大小。

此外,壳体部件50的固定有吸附部件52的面,比打印头101的打印头盖32上的缝隙102的位置靠近被打印介质一侧。

接着,用图1说明墨雾回收装置的回收效果。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在打印头中搭载了墨雾回收装置的结构的图,墨雾回收装置设置在打印头101的侧面。特别是,设置在输送被打印介质40的下游侧时能够效率良好地回收墨雾。

通过对电极53连接电线54施加电压,而在电极53与被打印介质40之间产生电场。电线与墨配管和其他电线一起收纳在打印头线缆内。

从打印头101飞出的墨液滴,到达并附着在被打印介质40的表面,一部分墨成为微细的雾而飘浮。因为墨雾带电,所以被雾回收单元的吸附部件52吸引而附着在其表面。

因为墨雾不接近打印头的缝隙,所以能够抑制其侵入打印头内。从而弄脏打印头内的上部偏转电极9的情况减少。因此,用上部偏转电极9和下部偏转电极10形成的电场的方向和大小不变化,所以墨液滴向规定的方向飞行,能够抑制打印品质的降低。

此处,墨雾60吸附在吸附部件52的表面时,溶剂成分立刻挥发而固化。墨均匀地平面状地固化,但固化的墨的厚度最终会产生分布。

墨进一步附着在墨层变厚的部分,最终会针状地蓄积,从其前端放电。吸附部件上的吸附量较少时,几乎没有电流流过,但墨吸附量超过规定量时会局部地发生放电而流动电流。

于是,电极53中流动的电流量增大时,未图示的控制部中设置的高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值降低,所以检测该电压值的降低而在喷墨记录装置的操作画面上进行提示更换吸附部件52的显示。电流量进一步增大的情况下,高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值进一步降低,所以进行控制以使喷墨装置的工作停止。

如上所述,吸附部件52能够使用的时间存在上限,该时间依赖于打印点数和打印头与被打印介质的距离、打印点的间隔等。使打印点 数、打印点与被打印介质的距离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能够预测吸附部件52的更换时间,所以在达到可使用时间的情况下,中断打印并更换吸附部件52。也能够使喷墨记录装置存储上述数据,在操作画面上进行提示更换吸附部件52的显示。

其中,吸附部件52的材质,根据对墨附加的电荷的极性决定。对墨附加负电荷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适用易于带正电的尼龙和纸等。对墨附加正电荷进行打印的情况下,适用易于带负电的特富龙(Teflon,注册商标)等。

(实施例2)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设置的墨雾回收装置的结构的图。

本例是雾回收单元与打印头101分离的例子。该情况下,即使正在打印,墨雾回收单元也能够移动,所以能够更换吸附部件52。

此外,即使是过去生产并正在被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等不具有雾回收单元的打印头,也能够后设置墨雾回收单元。

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捕捉打印时因为从打印介质反弹而产生的墨雾,所以能够防止打印头的表面被污染,并且不会发生因为墨雾从打印头的缝隙侵入内部、附着在打印头内部的偏转电极上而发生的墨的飞行方向的紊乱,所以不会降低打印品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以稳定的品质进行打印的喷墨记录装置。此外,不会使墨溶剂的挥发量增大,不会增大环境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