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凹版印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4872阅读:1312来源:国知局
高速凹版印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具体是指一种高速凹版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机组式凹版印刷机存在有以下缺点: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的套印精度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关键,而在影响套印精度的诸多因数中,影响最大的点就是导辊之间的平行度、以及压印装置、烘箱加热装置等,会产生装配累积误差,安装精度不高,导辊安装不平行,从而影响套印精度。 现有的机组式凹版印刷机,大多采用电加热的烘箱加热装置来烘干料膜,烘箱加热装置的结构是,外部进风管在离心风机吸力作用下,将新鲜空气吸入加热箱,加热箱内设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通电工作,产生热风,然后离心风机将热风从风机吹风口吹出,经由热风管,最后输入烘箱,对料膜进行烘干,由于结构限制,热风管长度较长,热量损失不可避免,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

为保证印刷质量,印刷基材的温度和张力控制非常重要。由于热胀冷缩,纸张会随着温度变化在不同面上的收缩不一样,印刷基材很会变形,而目前对于印刷基材根据温度和湿度变化, 需要地去调节油墨的黏度比较麻烦。也有针对该问题去调整整个车间的空调系统消耗的耗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同时整个凹版印刷机其在运行过程中,用于摩擦力、温度等原因,会时在运行过程中,改变其运行的速度,导致出现次品或印刷不均匀,影响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速凹版印刷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高速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放卷送料,放料牵引机构以预设速度进行送料;(2)放料张力检测,实时检测印刷基材张力,并根据实时张力与张力预设值比较结果调整放料牵引机构送料速度;(3)印刷,通过印刷单元对印刷基材表面进行油墨印刷,印刷基材上设有起始印刷标记,起始印刷标记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始印刷;(4)烘干,印刷基材通过传送机构进行烘箱烘干;(5)冷却,印刷基材经冷却辊冷却;(6)盘卷收料,收料牵引机构收卷经印刷的印刷基材并经裁切后得到成品;在盘卷收料步骤(6)前,其中步骤(3)-(5)根据成品图案要求循环进行至少两次;

步骤(2)放料张力检测中包括:步骤(2-1)印刷基材张力检测,印刷基材绕过放料传动张力传感辊,放料传动张力传感辊实时检测印刷基材当前张力;以及步骤(2-2):放料牵引张力检测,放料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张力传感辊和调节张力机构,牵引张力传感辊实时检测当前牵引张力,根据牵引张力传感辊反馈张力情况,通过调节张力机构实现调整,实现传输过程中同步性;

步骤(4)烘干中包括:包括两个活动箱体以及两个活动箱体之间安装有固定箱体,活动箱体上的风嘴朝向印刷基材进行烘干,固定箱体上具有回收风嘴热风的主回风口,固定箱体位于印刷基材的后侧延长热风与印刷基材的接触面积和时间。

上一次印刷-烘干-冷却循环完成后经印刷补偿步骤(7)后进行下一印刷-烘干-冷却循环,印刷补偿步骤(7)包括:经冷却后的印刷基材进入补偿辊,补偿辊对应设置有光探头和升降机构,光探头检测印刷基材上的标记位置并根据标记位置与预设位置的比较结果驱动升降机构调节补偿辊位置使得印刷基材运行位置满足印刷要求。

进一步的,在步骤(3)印刷中具有设置在对运行在胶辊的印刷基材实现润滑的润滑装置,润滑装置其是接在胶辊中的胶辊芯,在胶辊芯中开设多个气孔,胶辊芯接入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体对胶辊的表面进行预热。

进一步的,在胶辊中添加静电吸墨单元,对于通过胶辊上的印刷基材出现吸墨不均匀,静电吸墨单元具有吸墨作用,通过静电吸墨单元把版棍上墨吸附在印刷基材上。

进一步的,步骤(2)放料张力检测中具有预热单元,其对放卷送料进行预加热,保证输送至步骤(3)时印刷基材整体张力一致。

进一步的,每个活动箱体均开有用于连接外部热风源的进风口以及用于吸风的副回风口,两活动箱体配合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箱体相对固定箱体密封贴合或远离的驱动机构,活动箱体的进风口位于侧壁上,活动箱体内设置有至少两对沿进风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导流板,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间隔形成风腔,每道风腔对应设置若干风盒,每个风盒上均设置有朝向固定箱体的风嘴,进风口至副回风口形成回风道,进风口至风嘴形成通风道,回风道与通风道相互独立,固定箱体侧壁设置有用于回收风嘴热风的主回风口。

进一步的,在步骤(2)和步骤(6)中添加有具有调节印刷基材稳定性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在牵引辊的上方,调节机构其包括压辊、连接臂、气缸和调节螺杆,气缸输出轴通过连接臂与压辊连接,调节螺杆与压辊连接。

进一步的,在步骤(2)以及步骤(4)中添加了印刷同步调节的摆辊机构,该摆辊机构对传输过程中的印刷基材进行松紧度的调节,用于实现印刷基材运输的同步性。

进一步的,摆辊机构包括摆辊、摆臂、支撑轴,摆臂上开有用于安装在支撑轴上活动的配合轴孔,摆臂通过安装在支撑轴上其分隔成位于左右两边的摆臂A和摆臂B,摆辊与摆臂A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摆臂A上安装有气缸,该气缸输出轴的端部安装在摆辊与支撑轴之间,摆臂B上安装有配重块以及调节该配重块在摆臂B上距离的调节手轮,支撑轴的外端圈上设置有通过摆臂摆动用于感应支撑轴旋转的感应电位器。

进一步的,盘卷收料步骤(6)中还包括步骤(6-1):印刷基材张力检测,印刷基材成品绕过收料传动张力传感辊,收料传动张力传感辊实时检测印刷基材成品当前张力;以及步骤(6-2):收料牵引张力检测,收料牵引机构包括收料牵引张力传感辊,收料牵引张力传感辊实时检测当前牵引张力。

进一步的,在盘卷收料步骤(6)前,在进行步骤(3)前还进行印刷准备步骤:偏移检测调整,印刷机构前设置有偏移检测光探头,偏移检测光探头检测印刷基材边沿位置以判断是否走偏,若印刷基材走偏则通过传送机构调节印刷基材走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运行过程平稳,速度保持一致,印刷均匀,效果较好,通过设置配重的调节手轮,通过调节手轮能控制,印刷过程中,对于印刷基材传输松紧张力的一个控制,能减小印刷基材张力波动和增加设备稳定性,操作简单便捷,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印刷过程中,在印刷装置之间或者再牵引处不同位置设置该摆辊装置,通过调节不同的张紧度,可以让因其他原因导致传输不一致问题,实现速度统一一致,提高产品套印精度,印刷速度达到320m/min,通过设置静电吸墨单元,提高印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速凹版印刷方法流程示意框图;

图2是本发明高速凹版印刷方法所采用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摆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胶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版棍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凹版印刷用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右视图;

图9是凹版印刷用烘箱内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凹版印刷用烘箱热风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照附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公开的高速凹版印刷方法,高速凹版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放卷送料,放料牵引机构以预设速度进行送料;(2)放料张力检测,实时检测印刷基材张力,并根据实时张力与张力预设值比较结果调整放料牵引机构送料速度;(3)印刷,通过印刷单元对印刷基材表面进行油墨印刷,印刷基材上设有起始印刷标记,起始印刷标记到达预定位置时开始印刷;(4)烘干,印刷基材通过传送机构进行烘箱烘干;(5)冷却,印刷基材经冷却辊冷却;(6)盘卷收料,收料牵引机构收卷经印刷的印刷基材并经裁切后得到成品;在盘卷收料步骤(6)前,其中步骤(3)-(5)根据成品图案要求循环进行至少两次;

步骤(2)放料张力检测中包括:步骤(2-1)印刷基材张力检测,印刷基材绕过放料传动张力传感辊,放料传动张力传感辊实时检测印刷基材当前张力;以及步骤(2-2):放料牵引张力检测,放料牵引机构包括牵引张力传感辊和调节张力机构,牵引张力传感辊实时检测当前牵引张力,根据牵引张力传感辊反馈张力情况,通过调节张力机构实现调整,实现传输过程中同步性;

步骤(4)烘干中包括:包括两个活动箱体以及两个活动箱体之间安装有固定箱体,活动箱体上的风嘴朝向印刷基材进行烘干,固定箱体上具有回收风嘴热风的主回风口,固定箱体位于印刷基材的后侧延长热风与印刷基材的接触面积和时间。

上一次印刷-烘干-冷却循环完成后经印刷补偿步骤(7)后进行下一印刷-烘干-冷却循环,印刷补偿步骤(7)包括:经冷却后的印刷基材进入补偿辊,补偿辊对应设置有光探头和升降机构,光探头检测印刷基材上的标记位置并根据标记位置与预设位置的比较结果驱动升降机构调节补偿辊位置使得印刷基材运行位置满足印刷要求。

在步骤(3)印刷中具有设置在对运行在胶辊的印刷基材实现润滑的润滑装置,润滑装置其是接在胶辊中的胶辊芯,在胶辊芯中开设多个气孔,胶辊芯接入高压气体,通过高压气体对胶辊的表面进行预热。

在胶辊中添加静电吸墨单元,对于通过胶辊上的印刷基材出现吸墨不均匀,静电吸墨单元具有吸墨作用,通过静电吸墨单元把版棍上墨吸附在印刷基材上。静电吸墨单元可以是放电棒,具有定位准确、牢靠、精度高,而放电棒能起到静电吸墨,对于印不均匀或凹坑部分,其能快速把版棍上的油墨吸引至印刷基材上。

步骤(2)放料张力检测中具有预热单元,其对放卷送料进行预加热,保证输送至步骤(3)时印刷基材整体张力一致。

该印刷设备整体结构主要包括收卷装置11、放卷装置1和位于收卷装置、放卷装置两者之间的至少一组压印装置,每组压印装置均由印刷装置4和烘箱加热装置5组成,各组压印装置之间通过传动导辊连接,压印装置4与放卷装置之间安装有通过传动导辊连接的放料牵引部3,压印装置与收卷装置之间安装有通过传动导辊连接的收料牵引部8,放料牵引部3、收料牵引部9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控制印刷基材的张力大小的摆辊装置31,印刷装置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背压辊装置、胶辊装置以及版棍装置,对于印刷过程中的供墨装置和刮刀装置其未现有技术,不做说明,胶辊装置以及版棍装置之间具有用于印刷基材印刷空间的间隙,胶辊装置包括具有连接头的胶辊101、呈斜置方式位于胶辊内腔的胶辊芯102、以及安装在胶辊左右两边端的固定端和用于可卸下胶辊的活动端100,胶辊芯端面上加工有若干个通气孔,固定端包括固定座104、安装在固定座外端且与胶辊芯102相连接的充气管接头103,胶辊101设有导电棒,固定座104内端设有套在连接头上的静电屏蔽块108,一个以上的烘箱加热装置至少设有一个用于凹版印刷传输同步的调节装置。其通过增加静电屏蔽块能杜绝放电棒放电对周边机架静电产生,以及设置限位块等其能对加工过程中提高稳定性不会走偏,安装了活动端能有效利用空间实现装卸过程,具有定位准确、牢靠、精度高,而放电棒能起到静电吸墨,对于印不均匀或凹坑部分,其能快速把版棍上的油墨吸引至印刷基材上。 参照图4至图5所示,固定座连接处安装有用于限位胶辊芯的限位块106,该限位块106通过调节螺钉105与固定座104固定连接,在固定端处的连接头安装有调心轴承107,该调心轴承107固定在固定端处的连接头上,且调心轴承外端面位于静电绝缘块的内壁上。提高稳定性,防止胶辊芯移动。

调节装置具有与摆辊装置相同的结构。主要是为了做到同步传输,其中本发明在烘箱加热装置均可配置有一个,根据其烘箱加热装置数量决定。

参照图7至10所示,烘箱加热装置包括凹版印刷用烘箱,凹版印刷用烘箱包括两个活动箱体501,每个活动箱体501均开有用于连接外部热风源的进风口511以及用于吸风的副回风口509,两个活动箱体501之间安装有固定箱体502,两活动箱体501配合设置有用于驱动活动箱体相对固定箱体密封贴合或远离的驱动机构,活动箱体的进风口位于侧壁上,活动箱体501内设置有至少两对沿进风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导流板503,相邻导流板之间的间隔形成风腔504,每道风腔对应设置若干风盒505,每个风盒505上均设置有朝向固定箱体的风嘴506,进风口511至副回风口509形成回风道,进风口至风嘴形成通风道,回风道与通风道相互独立,固定箱体侧壁设置有用于回收风嘴热风的主回风口。由于刚烘干的印刷基材其带有稳定,会影响后续的印刷,为了防止印刷的不稳定性:所述的烘箱加热装置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对在烘箱加热装置内进行烘干印刷基材冷却的冷却装置。

在步骤(2)和步骤(6)中添加有具有调节印刷基材稳定性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设置在牵引辊的上方,调节机构其包括压辊、连接臂、气缸和调节螺杆,气缸输出轴通过连接臂与压辊连接,调节螺杆与压辊连接。

在步骤(2)以及步骤(4)中添加了印刷同步调节的摆辊机构,摆辊机构包括摆辊301、摆臂、支撑轴305,摆臂上开有用于安装在支撑轴305上活动的配合轴孔,摆臂302通过安装在支撑轴上其分隔成位于左右两边的摆臂A302和摆臂B304,摆辊301与摆臂A302的端部固定连接,摆臂A302上安装有气缸307,该气缸307输出轴的端部安装在摆辊301与支撑轴305之间,摆臂B304上安装有配重块以及调节该配重块在摆臂B上距离的调节手轮306,摆臂A302侧边设有限位部件308,限位部件位于摆辊与输出轴之间,该限位件包括两个限位凸块以及连接两限位凸块的连接杆,支撑轴的外端圈上设置有通过摆臂摆动用于感应支撑轴旋转的感应电位器309。摆辊装置能对不同位置的速度进行调节,实现同步传输。

盘卷收料步骤(6)中还包括步骤(6-1):印刷基材张力检测,印刷基材成品绕过收料传动张力传感辊,收料传动张力传感辊实时检测印刷基材成品当前张力;以及步骤(6-2):收料牵引张力检测,收料牵引机构包括收料牵引张力传感辊,收料牵引张力传感辊实时检测当前牵引张力。

在盘卷收料步骤(6)前,在进行步骤(3)前还进行印刷准备步骤:偏移检测调整,印刷机构前设置有偏移检测光探头,偏移检测光探头检测印刷基材边沿位置以判断是否走偏,若印刷基材走偏则通过传送机构调节印刷基材走正。

步骤(1)中放卷送料的放卷装置包括回转架和裁切装置,料卷轴和自动裁切装置,回转架可转动设在收卷装置的墙板上,回转架的两端设有两个料卷轴工位,左边料卷轴工位放置旧料卷,右边料卷轴工位放置新料卷,回转架中间部分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导辊,裁切装置包括裁切臂和压辊部件,该裁切臂一端为安装部,该安装部作为可绕着待安装处转动的支撑节点,另一端的端部上安装有导辊,位于导辊邻边处安装有自动裁切部件,在裁切臂上安装有推动该裁向印刷基材方向移动的气缸,该气缸上的活动杆与裁切臂固定连接,气缸底端安装在支撑节点下方,压辊部件包括压辊、压辊气缸以及摇臂,摇臂上方安装压辊,摇臂通过铰接固定在裁切臂上,摇臂的下方固定有通过驱动摇臂带动压辊做曲线运动的压辊气缸,在压辊端面处设置有通过外部进风驱动该导辊转动获得初速度的风嘴。

如图6所示,步骤(3)中的版棍装置包括驱动其运转的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包括减速机203、提供减速机动力的伺服电机202、第一动力主轴205、版辊206,减速机20上安装有电机座212,减速机输出轴置于该电机座212内,电机座内安装有用于连接减速机输出轴与第一动力主轴的波纹管联轴器204,电机座212的下方安装有用于推动电机座使动力主轴实现来回移动的版辊顶紧气缸201,版辊206一端与第一动力主轴205固定连接,在版辊另一端连接有与第一动力主轴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的调整装置。调整装置包括腔体、用于与版辊连接的第二动力主轴209,设置在腔体外端并驱动第二动力主轴的横向对版电机211,第二动力主轴209另一端设置在腔体中且在第二动力主轴端部上连接有由横向对版电机驱动的横向调整丝杆210。版辊的两端连接处固定有顶板锥头A207和顶板锥头B208,位于电机座外的第一动力主轴端部上与顶板锥头A通过销键固定连接其利用纹管联轴器能做到第一动力主轴传输的速度一致,提高其稳定和精度,通过版辊顶紧气缸带动电机座即带动上方固定在电机座上的第一动力主轴,实现对版辊的顶紧,而设置该调整装置其能实现对版辊的细调,通过这些方式能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