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034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



背景技术:

烫印机可将任何彩色色标、人像照片、风景图案等烤制在瓷板、瓷片、PVC板、金属板上,特别适合制作奖牌、委托书、广告代理、专卖店牌、纪念证牌、墓碑像、文化衫等。目前存在用于烫印木制品、针织类及橡胶类标识硫化的小型烫印机大都结构比较简单,很少满足烫印件的厚度、倾角不同的需求,且很难对烫印件进行定位,使得标记在同一烫印件上的位置具有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的烫印件,且能够对烫印件进行定位的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使得烫印机能够烫印不同厚度、不同倾角的烫印件,且满足烫印的位置的一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包括底座、物体托盘和上部支架,所述物体托盘固定在所述底座上,还包括伸缩装置,所述底座和所述上部支架通过所述伸缩装置连接,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内方管、外方管和固定件所述内方管与所述上部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外方管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内方管套装于所述外方管内,所述内方管的两个对面上对称的形成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内方管孔,所述外方管的两个对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内方管孔同心的外方管孔,且所述外方管孔至少两个,所述内方管和所述外方管通过所述内方管孔和外方管孔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件可拆卸的设置于处于同心状态的所述内方管孔和所述外防管孔内,所述内方管和所述外方管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内方管和所述外方管不连接的情况下,所述内方管可沿所述外方管的长度方向上下滑动,实现物体托盘和加热块之间的距离得到调整,满足不同厚度的烫印件。

所述内方管靠近所述物体托盘的侧面的中间处形成有内方管方槽,所述外方管靠近所述物体托盘的侧面的中间处形成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内方管槽的宽度。

还包括用以调节烫印件位置的定位调节装置,所述定位调节装置包括支撑环、螺杆、蝶形螺母和调节板,所述支撑环设置在所述外方管内、且固定在所述外方管靠近所述物体托盘的面上,所述支撑环与所述调节孔同心,所述螺杆贯穿所述支撑环,所述蝶形螺母与所述螺杆相互配合、且设置在所述外方管外,所述螺杆靠近所述托盘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板,所述条件装置使得烫印件的位置得到定位,使得标记在同一烫印件上的位置具有一致性。

所述调节板包括两个平板,两个所述平板沿所述平板的宽度方向铰接连接,所述调节板可以定位烫印件的一个端面,也可以定位烫印件的两个端面。

所述支撑环的外圆直径小于所述内方管槽的宽度,保证所述支撑环不影响所述伸缩装置,保证所述内方管能沿竖直方向移动。

还包括调节所述托盘角度的倾斜装置,所述倾斜装置包括槽形体和叉形支架,所述槽形体套装于所述外方管外、且与所述外方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叉形支架设置在所述槽形体的底部、且与所述槽形体铰接,所述槽形体的三个面上均形成有槽形体方槽,所述倾斜装置使得烫印机具有不同的倾斜角,继而使得所述物体托盘具有不同的倾角,满足具有不同倾角的烫印件。

所述内方管远离所述物体托盘的侧面上形成有所述内方管方槽,所述内方管方槽保证所述支撑环不影响所述伸缩装置,保证所述内方管能沿竖直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通过伸缩装置,使得物体托盘和加热块的距离得到调整,满足不同厚度的烫印件;通过定位调节装置,使得烫印件的位置得到定位,使得标记在同一烫印件上的位置具有一致性;通过倾斜装置,使得烫印机的倾斜程度得到调整,满足具有不同倾角的烫印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的伸缩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的定位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的倾斜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的调节板的结构简图;

图中,1、底座;2、物体托盘;3、上部支架;4、伸缩装置;41、内方管;411、内方管孔;412、内方管方槽;42、外方管;421、外方管孔;422、调节孔;43、固定件;5、定位调节装置;51、支撑环;52、螺杆;53、蝶形螺母;54、调节板;541、平板;6、倾斜装置;61、槽形体;62、叉形支架;611、槽形体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包括底座1、物体托盘2和上部支架3,物体托盘2固定在底座1上,参见图2,还包括伸缩装置4,底座1和上部支架3通过伸缩装置4连接,伸缩装置4包括内方管41、外方管42和固定件43,内方管41与上部支架3固定连接,外方管42与底座1固定连接,内方管41套装于外方管42内,内方管41的两个对面上对称的形成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若干内方管孔411,外方管42的两个对面上形成有与内方管孔411同心的外方管孔421,且外方管孔421至少两个,内方管41和外方管42通过内方管孔411和外方管孔421可拆卸连接,固定件43可拆卸的设置于处于同心状态的内方管孔411和外防管孔内421,在正常情况下,两个外方管孔421与内方管41最上面的两个内方管孔411同心,固定件43可以为螺栓,通过内方管孔411和外方管孔421,外方管42与内方管41通过固定件43连接,当遇到较厚的烫印件,需要增加物体托盘2与加热块的距离时,将连接外方管42与内方管41的固定件43拆卸下来,抬高内方管41,调节物体托盘2与加热块的距离,满足烫印件厚度的需求,且使得内方管41上的内方管孔411与外方管42上的外方管孔421同心,此时,将内方管41和外方管42通过固定件42连接,将内方管41和外方管42固定。

参见图3,还包括用以调节烫印件位置的定位调节装置5,定位调节装置5包括支撑环51、螺杆52、蝶形螺母53和调节板54,支撑环51设置在外方管42内、且固定在外方管42靠近物体托盘2的面上,支撑环51与调节孔413同心,螺杆52贯穿支撑环51,蝶形螺母53与螺杆52相互配合、且设置在外方管42外,螺杆52靠近托盘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调节板54,内方管41靠近物体托盘2的侧面的中间处形成有内方管方槽412,外方管42靠近物体托盘2的侧面的中间处形成有调节孔422,调节孔422的直径小于内方管槽412的宽度,调节板54可以为一平板,烫印物体时,使烫印件的一端靠在调节板54上,对烫印件的位置进行定位,使得标记在同一烫印件上的位置具有一致性,根据烫印件大小不同,可以水平方向上调节定位调节装置5,使得调节板54可以靠近或远离物体托盘2,满足不同大小的烫印件的需求。当需要调节板54靠近物体托盘2时,向外拉将螺杆52,直到调节板54的位置满足烫印件的需求,使螺杆52的位置不变,然后顺时针旋转蝶形螺母53,使得蝶形螺母53接触到外方管42的面;当需要调节板54远离物体托盘2时,逆时针旋转蝶形螺母53,向里推螺杆52,直到调节板54的位置满足烫印件的需求,使螺杆52的位置不变,然后顺时针旋转蝶形螺母53,使得蝶形螺母53接触到外方管42的面。支撑环51的外圆直径小于内方管槽412的宽度,保证支撑环51不影响伸缩装置4,保证内方管41能沿竖直方向移动。参见图5,调节板54包括两个平板541,两个平板541沿平板541的宽度方向铰接连接,当只需定位烫印件的一个端面时,可以将两个平板541折叠起来,形成一个平面;当需要定位烫印件的两个端面时,可以将两个平板541打开成直角状,两个平板541为紧固的铰接,使得两个平板541能够实现对烫印件的定位。

参见图4,还包括调节烫印机角度的倾斜装置6,倾斜装置6包括槽形体61和叉形支架62,槽形体61套装于外方管42外、且与外方管42可拆卸连接,叉形支架62设置在槽形体61的底部、且与槽形体61铰接,槽形体61的三个面上均形成有槽形体方槽611,当不需要烫印机有倾斜时,叉形支架62水平放置,使得烫印机保持水平;当需要烫印机倾斜时,打开叉形支架62,通过叉形支架62和底座1共同支持烫印机,使得烫印机倾斜,物体托盘2具有倾角;当打开叉形支架62,烫印机的倾斜程度仍然不满足需求时,将槽形体61与外方管42上的螺栓拧松,将槽形体61沿外方管42向下滑动,使得烫印机的倾斜程度增大,槽形体方槽611能够保证槽形体61沿外方管42的方向滑动,槽形体61两个侧面上的槽形体方槽611避免槽形体61与用于连接内方管41和外方管42的螺栓发生干涉,槽形体61中间面上的槽形体方槽611避免槽形体61与用于连接槽形体61和外方管42的螺栓发生干涉,内方管41远离物体托盘2的侧面上形成有内方管方槽412,内方管方槽412保证支撑环51不影响伸缩装置4,保证内方管41能沿竖直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说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安装了自动控制时间计时器,提高了烫印时间的准确度。当加热模达到设定好的温度时,打开时间继电器电源开关,这时时间继电器开始待命,然后按一下自动按钮,电磁阀接通气缸,带动热模块向下压住物体托盘2上的物体,加热模块与物体接触时开始定时,待达到预定的时间,时间继电器断电,电磁阀闭合,气缸带动加热块升起,完成自动开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多功能硫化烫印机,通过伸缩装置、通过定位调节装置和倾斜装置,使得烫印机能够满足不同厚度、角度的烫印件,且能够对烫印件进行定位,方便对木制品、针织类的烫印及橡胶类标识的硫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