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85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对纸等被记录介质进行各种印刷的喷墨(inkjet)方式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喷墨打印机)。此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供墨水(液体)贮留的液体储罐、以及被从液体储罐经由液体供给管(墨水供给管)供给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喷墨头)。液体喷射头具有促动器板和喷嘴板,促动器板具有被填充墨水的多个通道,喷嘴板形成有与通道连通的多个喷嘴孔。

促动器板是由pzt(钛酸锆酸铅)等压电材料形成的。基于此种构成,若对促动器板施加电压,则由于压电滑移效应,通道的容积变化。利用通过此种变化产生的压力,使得从喷嘴孔喷射墨水。而且,经由喷嘴孔喷射的墨水命中于被记录介质,由此,对被记录介质记录字符、图像。

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种类,例如,存在边射类型的液体喷射头(以下,简称为“边射类型的头”)、和侧射类型的液体喷射头(以下,简称为“侧射类型的头”)。

在边射类型的头中,喷嘴孔位于液体流路的最下游。另一方面,侧射类型的头除了液体供给管之外,具备从通道排出墨水的液体排出管,墨水在侧射类型的头内循环。而且,喷嘴孔位于液体流路的中途。

另外,若在通道内存在气泡,则由于压力损失,不恰当地供给墨水,来自喷嘴的墨水喷射变得不稳定。因此,公开了用于进行去除通道内气泡的维护的各种技术。

例如,公开了具备对液体喷射头(行头(linehead))供给墨水的供给泵、以及从液体喷射头吸引墨水的吸引泵,通过供给泵以及吸引泵的驱动来更换或填充墨水流路内墨水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据此,在进行维护时,暂时将液体喷射头送回保养站。然后此后,通过供给泵的驱动,将通道内的墨水从喷嘴孔推出,通过吸引泵的驱动,将被从喷嘴孔推出的墨水吸回液体喷射头内。

另外,在墨水对头芯片的初始填充时、使墨水从头芯片喷射时,存在该墨水飞散到周围,并附着于喷嘴板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所喷射的墨水由于附着于喷嘴板的墨水而被偏向,或者阻碍墨水的喷射自身。因此,公开了用于进行去除附着于喷嘴板的墨水的维护的各种技术。

例如,公开了在喷嘴板形成回收孔,使回收液从该回收孔溢到喷嘴板的表面,且将溢出的回收液与附着于喷嘴板的墨水一同从回收孔回收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2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346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各泵的驱动控制、液体喷射头的墨水喷射定时的控制繁杂,存在容易引起墨水喷射不良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在进行维护时,不得不暂时将液体喷射头送回保养站,故存在维护花费时间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由于在喷嘴板,除了喷嘴孔之外,需要形成回收孔,故存在加工成本提高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水喷射不良,并且能够缩短维护时间,能够以廉价的方法进行维护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是如下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所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液体储罐,其容纳液体;液体喷射头,其对被记录介质喷射所述液体;以及液体循环单元,其使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储罐与所述液体喷射头之间循环,所述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嘴板,其形成有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嘴孔;以及多个通道,其连通于所述喷嘴孔,且被填充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循环单元具备:液体供给管,其从所述液体储罐对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所述液体;以及液体排出管,其从所述液体喷射头排出所述液体,其特征在于,具有:积液形成工序,在对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动作中,且在所述液体的非喷射时,通过所述液体,在所述喷嘴板以覆盖所述喷嘴孔、及该喷嘴孔周围的方式形成积液部;以及吸引工序,在该积液形成工序之后,将所述积液部吸引到所述通道内。

如此,通过在喷嘴板形成积液部,能够通过该积液部来对附着于喷嘴板的墨水进行吸附。然后此后,能够通过吸引积液部来将附着于喷嘴板的墨水与积液部一同回收到通道内。由于能够通过此种单纯的作业来进行维护,故能够防止维护控制的繁杂化,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水喷射不良。另外,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喷嘴孔之外形成回收孔,故能够以廉价的方法进行维护。

而且,在进行维护时,不需要暂时将液体喷射头送回保养站,能够在对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动作中,且在液体的非喷射时进行。因此,能够缩短维护时间。

另外,能够例如在进行往复印字的穿梭机中不进行吐出的加减速区域,在每次往复动作时恢复因墨水附着于喷嘴板而引起的墨水吐出时的偏向、墨水的吐出不良。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积液形成工序中,通过对所述通道内的所述液体加压以破坏在所述喷嘴孔形成的弯液面,从而形成所述积液部。

通过采用此种方法,能够以单纯的方法在喷嘴板形成积液部。因此,能够进一步使维护控制容易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积液形成工序中,通过对所述液体供给管内的所述液体加压来对所述通道内的所述液体加压。

通过采用此种方法,能够可靠地对通道内的液体加压,能够可靠地形成积液部。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供给管设有加压泵,并通过该加压泵来对所述液体供给管内的所述液体加压。

通过采用此种方法,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对液体供给管内的液体加压。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储罐具备:供给用子储罐,其连接于所述液体供给管;以及排出用子储罐,其连接于所述液体排出管,将所述供给用子储罐的位置设定得比所述排出用子储罐的位置高,通过所述供给用子储罐的所述液体的液面与所述通道内的所述液体的液面的水头差来对所述液体供给管内的所述液体加压。

通过采用此种方法,能够以更为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对液体供给管内的液体加压。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维护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体排出管,设有隔断部,所述隔断部能够隔断该液体排出管的所述液体的流路,通过所述隔断部来隔断所述液体排出管的所述流路,从而利用所述水头差来对所述液体供给管内的所述液体加压。

通过采用此种方法,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且以单纯的方法对液体供给管内的液体加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喷嘴板形成积液部,能够通过该积液部来对附着于喷嘴板的墨水进行吸附。然后此后,能够通过吸引积液部来将附着于喷嘴板的墨水与积液部一同回收到通道内。由于能够通过此种单纯的作业来进行维护,故能够防止维护控制的繁杂化,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水喷射不良。另外,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喷嘴孔之外形成回收孔,故能够以廉价的方法进行维护。

而且,在进行维护时,不需要暂时将液体喷射头送回保养站,能够在对被记录介质的记录动作中,且在液体的非喷射时进行。因此,能够缩短维护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头、子储罐、以及液体循环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头芯片的概要构成图;

图4是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喷嘴孔喷射的墨水的说明图,(a)~(c)分别示出墨水的行为;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维护的作业方法的说明图,(a)~(c)示出墨水的行为;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液体喷射头、子储罐、以及液体循环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头、子储罐、以及液体循环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头、子储罐、以及液体循环单元的概要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图1是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立体图。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是所谓的喷墨打印机,在框体15内,设有:运送纸等被记录介质p的一对运送单元2、3;容纳有墨水的主储罐4、以及子储罐8、9(供给用子储罐8、排出用子储罐9);对被记录介质p喷射墨水滴的液体喷射头5;使墨水在主储罐4与液体喷射头5之间经由子储罐8、9而循环的液体循环单元6;以及使液体喷射头5沿与被记录介质p的运送方向(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副扫描方向)扫描的扫描单元7。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主扫描方向作为x方向,将副扫描方向作为y方向,而且将与x方向及y方向都正交的方向作为z方向进行说明。在此,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以x方向、y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且以z方向为重力方向上下方向的方式载置并被使用。

即,以在载置了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状态下,使液体喷射头5在被记录介质p上沿水平方向(x方向、y方向)扫描的方式构成。另外,以该液体喷射头5朝重力方向下方(z方向下方)喷射墨水滴,且该墨水滴命中于被记录介质p的方式构成。

运送单元2具备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栅格辊(gridroller)11、与栅格辊11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夹送辊(pinchroller)12、以及使栅格辊11绕轴旋转的马达等驱动机构(未图示)。

同样地,运送单元3具备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栅格辊13、与栅格辊13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夹送辊14、以及使栅格辊13绕轴旋转的驱动机构(未图示)。

主储罐4和子储罐8、9分别独立地设置。子储罐8、9设于液体喷射头5的附近,另一方面,主储罐4与子储罐8、9分开地设于框体15内。此外,之后说明关于子储罐8、9的细节。

作为主储罐4,例如沿x方向排列设置黄、洋红、青、黑这四色墨水的墨水储罐4y、4m、4c、4k。此外,主储罐4不限于容纳有黄、洋红、青、黑这四色墨水的主储罐4y、4m、4c、4k,还可以具备容纳有更多颜色墨水的墨水储罐。

扫描单元7具备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导轨31、32、被一对导轨31、32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的滑架33、以及使滑架33沿y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34。驱动机构34具备配置于一对导轨31、32之间的一对滑轮35、36、卷绕于一对滑轮35、36之间的无接头带37、以及使一个滑轮35旋转驱动的驱动马达38。

一对滑轮35、36分别配置于一对导轨31、32的两端部之间。无接头带37配置于一对导轨31、32之间。滑架33连结于该无接头带37。

在滑架33,作为多个液体喷射头5,沿y方向排列并搭载黄、洋红、青、黑这四色墨水的液体喷射头5y、5m、5c、5k。由此,液体喷射头5相对于被记录介质p相对地移动。此外,液体喷射头5y、5m、5c、5k除了被供给的墨水的颜色以外都包括相同的构成,故在以下的说明中,共同地称为液体喷射头5。

(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液体喷射头5、子储罐8、9、以及液体循环单元6的概要构成图。

如图1、图2所示,在滑架33,除了液体喷射头5之外,搭载有子储罐8、9。子储罐8、9包括对液体喷射头5供给墨水的供给用子储罐8、以及容纳从液体喷射头5排出的墨水的排出用子储罐9。另外,子储罐8、9以与各液体喷射头5y、5m、5c、5k对应的方式,由容纳有黄、洋红、青、黑这四色墨水的供给用子储罐8y、8m、8c、8k以及排出用子储罐9y、9m、9c、9k构成。

(液体循环单元)

液体循环单元6具有循环流路23。循环流路23由从主储罐4经由供给用子储罐8对液体喷射头5供给墨水的两个液体供给管21a、21b、以及从液体喷射头5经由排出用子储罐9将墨水送回主储罐4的两个液体排出管22a、22b构成。

另外,液体循环单元6具备将容纳于主储罐4的墨水送出到供给用子储罐8y、8m、8c、8k的供给泵24、对供给到液体喷射头5的墨水进行吸引并向排出用子储罐9y、9m、9c、9k送出的吸引泵26、以及从排出用子储罐9y、9m、9c、9k向主储罐4回收墨水的回收泵25。此外,作为各泵24、25、26,例如使用所谓的管泵(tubepump)。

在两个液体供给管21a、21b之中,第一液体供给管21a与供给泵24和供给用子储罐8分别连接。在两个液体供给管21a、21b之中,第二液体供给管21b与供给用子储罐8和液体喷射头5分别连接。

另一方面,在两个液体排出管22a、22b之中,第一液体排出管22a与回收泵25和排出用子储罐9分别连接。在两个液体排出管22a、22b之中,第二液体排出管22b与排出用子储罐9和液体喷射头5分别连接。

这些液体供给管21a、21b、以及液体排出管22a、22b分别由具有能够与支撑液体喷射头5的扫描单元7的动作对应的可挠性的柔性软管构成。

另外,吸引泵26在滑架33上以与各液体喷射头5y、5m、5c、5k对应的方式配置有四个。而且,吸引泵26设于第二液体排出管22b的中途。此外,供给泵24、回收泵25、以及吸引泵26分别为密闭构造,以在停止时不使循环流路23(液体供给管21a、21b、以及液体排出管22a、22b)开放于大气。

在此,供给用子储罐8、以及排出用子储罐9分别以水头高度不同的方式配置。即,供给用子储罐8以该供给用子储罐8的水头高度比排出用子储罐9的水头高度高的方式配置。因此,第二液体供给管21b内的墨水的压力始终比第二液体排出管22b内的墨水的压力大。

图3是构成液体喷射头5的头芯片50的概要构成图。

如同图所示,液体喷射头5具备头芯片50,头芯片50包含喷嘴板51、促动器板52、盖板53以及流路板54。这些喷嘴板51、促动器板52、盖板53以及流路板54采用以此顺序利用粘接剂等在z方向上层叠的构成。而且,在头芯片50中,喷嘴板51以朝z方向下方(被记录介质p侧)的方式配置。

促动器板52是通过pzt(钛酸锆酸铅)等压电材料形成为在x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的板。作为促动器板52,例如,使用其极化方向沿厚度方向(z方向)在单方向上设定的所谓单极(monopole)基板。另外,在促动器板52,形成有在y方向上较长的槽状的多个通道61。

多个通道61由被填充墨水的吐出通道62、以及不被填充墨水的非吐出通道沿x方向交替地排列配置而构成。此外,在图3中,仅图示吐出通道62,而省略非吐出通道的图示。另外,将沿x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通道61称为一个通道列。而且,多个通道61是将通道列沿y方向排列多个而构成的。

另外,吐出通道62是以在y方向上较长的方式形成的。而且,在多个通道61的侧面,形成有未图示的驱动电极。若从未图示的控制设备对该驱动电极施加驱动电压,则吐出通道62内的容积变化。

盖板53以将非吐出通道闭塞的方式形成,且具有将同一通道列的吐出通道62彼此连通的开口部53a。另外,开口部53a以仅连通于吐出通道62的较长方向两端的方式形成。

流路板54具有将第二液体供给管21和吐出通道62的一端(图2中的右端)连通的供给流路95、以及将第二液体排出管22b和吐出通道62的另一端(图2中的左端)连通的排出流路96。

喷嘴板51是通过厚度50μm左右的聚酰亚胺等的膜材料,以与促动器板52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为在x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板状的板。喷嘴板51具有各自与各吐出通道62连通的多个喷嘴孔71。各喷嘴孔71配置在对应的吐出通道62的延伸方向(y方向)大致中央。

如此,液体喷射头5为从吐出通道62的通道延伸方向(y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喷射墨水的所谓侧射类型。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动作)

接着,说明利用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对被记录介质p记录字符、图形等的情况。

此外,作为初始状态,设在图1所示的四个主储罐4、四个供给用子储罐8、以及四个排出用子储罐9,充分地封入有颜色各不相同的墨水。另外,为主储罐4内的墨水经由液体循环单元6填充到了液体喷射头5内的状态。另外,设在初始状态下,滑架33待机于在导轨31、32的两端中的任一者设置的未图示的保养站。

若在此种初始状态下使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工作,则运送单元2、3的栅格辊11、13旋转,从而在这些栅格辊11、13及夹送辊12、14之间朝运送方向(x方向)运送被记录介质p。另外,与此同时,驱动马达38使滑轮35、36旋转以使无接头带37移动。由此,滑架33从未图示的保养站移动,而且滑架33一边被导轨31、32引导一边沿y方向往复移动。而且在此期间,通过利用各液体喷射头5对被记录介质p适当地喷射四色墨水,能够进行字符、图像等的记录。如此,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是使滑架33(液体喷射头5)往复移动而记录字符、图像等的所谓穿梭(shuttle)机。

此外,在进行该记录期间,滑架33不会返回至未图示的保养站,而是重复进行向y方向的往复移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期间的动作称为记录动作。

在此,以下详细地说明记录动作中的各液体喷射头5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侧射类型之中,在循环式的液体喷射头5中,首先通过使供给泵24、回收泵25、以及吸引泵26工作,从而使墨水在循环流路23内流通。

即,首先,从主储罐4经由第一液体供给管21a对供给用子储罐8供给墨水。此后,从供给用子储罐8经由第二液体供给管21b以及供给流路95,对头芯片50的吐出通道62供给墨水。从供给用子储罐8到头芯片50的墨水的供给利用供给用子储罐8和排出用子储罐9的水头差来进行。

此后,墨水通过头芯片50的吐出通道62,经由排出流路96、第二液体排出管22b,向排出用子储罐9排出。该从头芯片50到排出用子储罐9的墨水的排出利用供给用子储罐8和排出用子储罐9的水头差、以及吸引泵26来进行。

排出到排出用子储罐9的墨水若超过既定量,则被通过回收泵25吸引,被送回至主储罐4。而且,再次通过供给泵24对第一液体供给管21a送出墨水。通过重复此动作,在液体喷射头5与主储罐4之间循环墨水。

而且,若通过滑架33(参照图1)开始往复移动,则未图示的控制单元对未图示的驱动电极施加驱动电压。于是,吐出通道62内的容积变化,以对墨水加压。其结果,液滴状的墨水(墨水滴)通过喷嘴孔71喷射到外部,墨水滴命中于被记录介质p。该命中于被记录介质p的墨水滴累积,变为字符、图像等从而得到记录。

在此,基于图4(a)、图4(b)、图4(c),详细叙述从喷嘴孔71喷射的墨水滴it的行为。

图4是从喷嘴孔71喷射的墨水的说明图,(a)~(c)分别示出墨水的行为。

首先,如图4(a)所示,在通常时(墨水i的非喷射时),保持有适当的弯液面(凹状的弯液面)以使得不从喷嘴孔71喷射墨水i。

从该状态开始,若如图4(b)所示,对吐出通道62内的墨水i加压,则首先,墨水i从喷嘴孔71朝z方向下方突出。此时,墨水i也为保持适当的弯液面的状态。即,墨水i在墨水i不润湿且蔓延到喷嘴板51的喷嘴孔71周围的情况下,以容纳于喷嘴孔71孔径的方式形成有凸条的弯液面。

被从吐出通道62猛地推出的墨水i进而如图4(c)所示,墨水i从喷嘴板51完全分离而成为墨水滴it。然后,该墨水滴it朝z方向下方下落。

在此,在从图4(b)的墨水i的状态开始向图4(c)的墨水滴it的状态过渡期间,对促动器板52施加适当频率的驱动电压,以使墨水i在保持适当的弯液面的状态下变为墨水滴it并被喷射。

另外,在此种记录时、墨水的初始填充时,存在墨水附着于喷嘴板51的喷嘴孔71周围的情况。以下,详细叙述去除该附着的墨水的维护作业(以下,简称为维护)。

(维护的作业方法)

图5是示出维护的作业方法的说明图,(a)~(c)示出墨水的行为。

如图5(a)所示,若使记录动作进行某程度,则墨水ih附着于喷嘴板51的喷嘴孔71周围(以下,将该附着的墨水称为附着墨水ih)。

因此,在记录动作中的既定定时进行维护。在此,既定的定时是指不从喷嘴孔71喷射墨水滴it的定时。更优选的是,可以在滑架33的往复移动的切换部位,即,滑架33(液体喷射头5)处于从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区域离开的位置时,进行维护。

维护首先停止在第二液体排出管22b设置的吸引泵26,以隔断第二液体排出管22b的流路。此时,虽然隔断了第二液体排出管22b的流路,但由于供给用子储罐8和排出用子储罐9的水头差,继续对液体喷射头5供给墨水。

于是,吐出通道62内的墨水继续被加压,如图5(b)所示,喷嘴孔71的墨水i的弯液面遭到破坏。然后,在喷嘴板51形成积液部ie(积液形成工序)。

在此,积液部ie是指由于弯液面遭到破坏,墨水i润湿且蔓延到喷嘴板51的喷嘴孔71周围的部分。更详细而言,积液部ie的与喷嘴板51接触的部位的直径d1比喷嘴孔71的直径d2大。通过形成积液部ie,附着墨水ih被吸附于该积液部ie,成为一块积液部ie。

接着,若使吸引泵26再次驱动,则被堵在第二液体排出管22b内的墨水i被再次向排出用子储罐9排出。

由此,如图5(c)所示,积液部ie被向吐出通道62(通道61)内吸引(吸引工序)。此时,与积液部ie变为一块的附着墨水ih也一同被吸引,因而去除附着墨水ih。然后,再次在喷嘴孔71形成适当的墨水i弯液面。之后,继续进行记录动作。

如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维护时,在喷嘴板51,以覆盖喷嘴孔71以及喷嘴孔71周围的方式形成积液部ie。由此,能够利用该积液部ie来吸附喷嘴板51的附着墨水ih。然后此后,能够通过吸引积液部ie来将附着墨水ih与积液部ie一同回收到吐出通道62(通道61)内。

由于能够通过此种单纯的作业来进行维护,故能够防止维护控制的繁杂化,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墨水喷射不良。另外,由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在喷嘴孔71之外形成回收孔,故能够以廉价的方法进行维护。

而且,在进行维护时,不需要暂时将液体喷射头5(滑架33)送回保养站,能够在对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动作中,且在墨水i的非喷射时进行。因此,能够缩短维护时间。

另外,能够在不进行墨水滴it吐出的滑架33(液体喷射头5)的加减速区域,在每次往复动作时恢复由去往喷嘴板51的附着墨水ih引起的墨水吐出时的偏向、墨水滴it的吐出不良。

而且,通过在维护时对吐出通道62内的墨水i加压,以破坏在喷嘴孔71形成的弯液面,来形成积液部ie。由于通过此种单纯的方法在喷嘴板51形成积液部ie,故能够使维护控制进一步容易。

另外,为了在维护时对吐出通道62内的墨水i加压,对供给用子储罐8和排出用子储罐9设有水头差。而且,始终使第二液体供给管21b内墨水i的压力比第二液体排出管22b内墨水i的压力大。除此之外,在第二液体排出管22b设有吸引泵26。而且,通过使该吸引泵26停止来将吐出通道62内的墨水i的压力提高至能够形成积液部ie的程度。

能够通过此种简单的构造,并且通过简单的控制,来可靠地提高吐出通道62内墨水i的压力,能够可靠地形成积液部ie。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为了隔断、开放第二液体排出管22b而设有吸引泵26的情况。然而,若是能够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来隔断或开放第二液体排出管22b的构造即可。例如,还可以在第二液体排出管22b的吸引泵26的上游侧,设有电磁阀(未图示)。通过设置电磁阀,能够在使吸引泵26驱动的状态下隔断第二液体排出管22b。另外,能够代替电磁阀适用各种阀。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为了在喷嘴板51形成积液部ie而实施

(1)对吐出通道62(通道61)内的墨水i加压,

(2)破坏在喷嘴孔71形成的弯液面,

这二者的情况。

而且,说明了为了实施(1),将供给用子储罐8以该供给用子储罐8的水头高度比排出用子储罐9的水头高度高的方式配置,且利用供给用子储罐8和排出用子储罐9的水头差的情况。

然而,不限于此,能够列举用于实现(1)的各种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例如,还可以利用因在滑架33的往复移动的切换时施加于墨水i的惯性力而产生的水头差,来对吐出通道62(通道61)内的墨水i加压。

在采用此种方法的情况下,能够使预先设定的供给用子储罐8的水头高度与排出用子储罐9的水头高度之差比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头差小。另外,由于利用滑架33的往复移动的切换时的惯性力,故必然能够在记录动作中,且在滑架33(液体喷射头5)从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区域离开的位置处进行维护。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液体喷射头5、子储罐8、9以及液体循环单元6的概要构成图,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对应。

另外,如同图所示,例如,还可以在滑架33设置能够使供给用子储罐8升降的升降装置40。

对使用升降装置40的情况的具体作用进行说明。通过使升降装置40,供给用子储罐8的高度变化。随之,供给用子储罐8与排出用子储罐9的水头差变化。通过该水头差变化,对吐出通道62内的墨水i的加压力变化。即,供给用子储罐8的高度变得越高,则对吐出通道62内的墨水i的加压力变得越大。

从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能够实现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进行维护时,通过利用升降装置40提高供给用子储罐8的位置,能够在不使吸引泵26停止的情况下在喷嘴板51形成积液部ie。因此,不需要重复吸引泵26的停止、驱动,能够谋求吸引泵26的寿命延长。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7,说明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头5、子储罐8、9以及液体循环单元6的概要构成图,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对应。此外,对于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附以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同样)。

在此,关于本第二实施方式、以及该第二实施方式以后的实施方式,是用于实现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的变形例。

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液体排出管22b未设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吸引泵26。作为其代替,在供给用子储罐8设有加压空气泵27,并且在排出用子储罐9设有减压空气泵28。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供给用子储罐8、以及排出用子储罐9分别以水头高度相同的方式配置。这些点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基于此种构成,在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记录动作中,通过使加压空气泵27驱动来对供给用子储罐8内加压,通过使减压空气泵28驱动来对排出用子储罐9内减压。由此,在液体喷射头5与主储罐4之间循环墨水i。

另一方面,在进行维护时,使基于加压空气泵27的加压增大。于是,对吐出通道62内墨水i的加压力变大,在喷嘴板51形成积液部ie。

从而,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进行维护时,通过使基于加压空气泵27的加压增大,来使对吐出通道62内墨水i的加压力增大的情况。然而,不限于此,还可以像通常那样使加压空气泵27驱动,且停止减压空气泵28,或降低减压量,或者使减压空气泵28开放于大气,从而使对吐出通道62内墨水i的加压力增大。

另外,还可以在第二液体排出管22b设置未图示的电磁阀,并通过该电磁阀来隔断第二液体排出管22b。由此,能够使对吐出通道62内墨水i的加压力增大。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8,说明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头5、子储罐8、9以及液体循环单元6的概要构成图,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对应。

如同图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液体排出管21b设有送液泵29。这一点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送液泵29采用密闭构造,以在停止时不使第二液体供给管21b开放于大气。例如,作为送液泵29,使用所谓的管泵。

基于此种构成,能够与主储罐4、子储罐8、9的水头高度无关地通过使送液泵29和吸引泵26驱动,使墨水i在液体喷射头5内循环。此外,在该情况下,送液泵29和吸引泵26相互同步地驱动,并且使驱动速度也相同。

在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对吐出通道62(通道61)内的墨水i加压的情况下,列举以下两种方法。

(i)停止吸引泵26,仅使送液泵29驱动。

(ii)在使吸引泵26驱动的状态下,将送液泵29的驱动速度设定得比吸引泵26的驱动速度快。

通过采用此种方法,能够对吐出通道62(通道61)内的墨水i加压。

此外,还可以以在停止时,所对应的第二液体供给管21b或第二液体排出管22b开放于大气的方式构成吸引泵26及送液泵29中的二者或任一者。在此,在使送液泵29为开放于大气的构造,另一方面使吸引泵26为密闭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对供给用子储罐8和排出用子储罐9设置水头差。

另外,还可以在第二液体排出管22b的吸引泵26的上游侧设置电磁阀(未图示)。通过设置电磁阀以隔断第二液体排出管22b,能够在使吸引泵26驱动的状态下,对吐出通道62(通道61)内的墨水i加压。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一例,举所谓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传真机、按需印刷机等。另外,例如,在不具有运送被记录介质p的一对运送单元2、3的大型打印机中也能够采用上述实施方式。

而且,在不具有使液体喷射头5扫描的扫描单元7的,所谓固定型的打印机中也能够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但是,在固定型打印机的情况下,不能够采用像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利用因在滑架33的往复移动的切换时施加于墨水i的惯性力而产生的水头差来对吐出通道62(通道61)内的墨水i加压的方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搭载有多个液体喷射头5的多色用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为一个液体喷射头5的单色用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记录装置;4、4y、4m、4c、4k主储罐(液体储罐);5、5y、5m、5c、5k液体喷射头;6液体循环单元;8供给用子储罐;9排出用子储罐;21a第一液体供给管(液体供给管);21b第二液体供给管(液体供给管);22a第一液体排出管(液体排出管);22b第二液体排出管(液体排出管);24供给泵;25回收泵;26吸引泵(隔断部);27加压空气泵;28减压空气泵;29送液泵;51喷嘴板;61通道;62吐出通道(通道);71喷嘴孔;ie积液部;p被记录介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