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覆膜机的除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242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覆膜机的除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覆膜机的除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纸张的印刷工序中,为了尽快使油墨干燥,防止两张已印刷油墨的纸张相互叠放时,第一张的正面印刷油墨与第二张的背面产生粘连破坏油墨印刷面,故需对每张印刷品的油墨面进行喷粉,以隔离油墨,加快油墨的干燥;但在后续的覆膜工序时,为了具有较好的覆膜质量,通常需要在覆膜前进行除粉作业。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加装毛刷除粉辊和热钢辊除粉辊,或者两者配套使用进行除粉,用于清除印刷制品表面的粉尘,为了提高粉尘的清除率,还会在罩子加装一个软管,软管与负压吸风装置连接,以吸走毛刷辊从印刷品面上辊刷下来的粉尘,从而达到初步除粉的目的;再通过热钢除粉辊粘上剩余的粉后铲走余粉,以达到最终大部分除粉的目的。但这种除粉装置具有如下缺点:(1)整机的体积庞大,在采用吸风装置进行吸粉时,粉尘因罩子的内部空间大从而导致吸风装置的吸粉力度小,除粉效果不佳;(2)使用的毛刷辊为粗辊长马毛,在刚印好的印品油墨尚未干,毛刷辊的刷毛会对油墨产生损坏,使油墨呈微糊状而影响印品质量;(3)由于整机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场地利用率低,同时制造成本也大。这样的现状在印刷行业已维持了几十年而未有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覆膜机的除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整机的体积庞大,粉尘因罩子的内部空间大以及缺乏高效吸粉原理从而导致吸风装置的吸粉力度小,除粉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覆膜机的除粉装置,包括护罩、毛刷辊、吸风机构、吹风机构,所述护罩设于传送带的上方,所述毛刷辊、吸风机构、吹风机构位于所述护罩内,所述毛刷辊的转轴穿过所述护罩两端壁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吸风机构与所述吹风机构相对的设置于所述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前后两侧,所述吸风机构用于吸附被所述毛刷辊刷下的粉尘,所述吹风机构用于将所述毛刷辊刷下的粉尘吹向所述吸风机构内。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吹风机构与吸风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毛刷辊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风机构包括吸风管,所述吸风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负压吸风装置连接,所述吸风管的管壁上设有一沿管壁母线布置的吸风缝或一排吸风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吹风机构包括吹风管,所述吹风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增压吹风装置连接,所述吹风管的管壁上设有一排沿管壁母线布置的吹风孔或一条吹风缝,所述吹风孔或吹风缝朝向所述毛刷辊的下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风缝或吸风孔和所述吹风缝或吹风孔的下方均设有引风板,所述引风板上端分别固定在吹风管、吸风管上,所述引风板下端分别延伸至靠近所述毛刷辊的下端。通过在吸风缝或吸风孔和吹缝或吹风孔的下方设置引风板,引导吹风孔吹出的风对准吸风缝的方向,防止粉尘被吹风孔的风吹散在护罩内弥漫,提高了吸尘效果。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毛刷辊的转轴两端通过偏心套设置于墙板上,两个所述偏心套之间扭矩连接,两个所述偏心套一端具有第一正心凸台,所述第一正心凸台与所述墙板的安装孔铰连接,所述外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偏心电机座,所述偏心电机座一端具有第二正心凸台,所述第二正心凸台与所述第一正心凸台扭矩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毛刷辊的转轴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毛刷辊的转轴两端使用偏心套固定在墙板上,两个偏心套之间扭矩连接,偏心套与墙板的安装孔铰连接,当向上旋转偏心套时,毛刷辊会沿其偏心半径向上转动而被抬高腾空,此时毛刷辊的毛刷面与纸张脱离接触,因此,该除粉装置还适用于不需要使用毛刷辊进行除粉的场景,适应范围宽,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偏心套与所述墙板之间设有调节卡合机构,用于旋转偏心套带动所述毛刷辊向上弧形运动适合位置时将所述毛刷辊相对于所述墙板固定。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卡合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墙板上的数个沉孔、与所述沉孔匹配卡合的球插销,数个所述沉孔呈弧形分布,所述球插销设置于所述偏心套侧面的孔内,所述球插销与所述孔底部之间设有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偏心套与墙板之间设置弹性卡销结构的调节卡合机构,可在毛刷辊抬起时,方便将毛刷辊固定,防止其自动落下。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毛刷辊的刷毛由羊毛或羊毛与马毛混合材料制成。采用质软的羊毛或羊毛与马毛的混合材料制成毛刷辊,不易破坏印刷品的油墨。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呈相对设置的吸风机构和吹风机构,吹风机构设置在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前方,吸风机构设置在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后方,喷有粉尘的纸张经传送带向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后方传送,毛刷辊旋转清扫纸面上的粉尘,吹风机构对准起尘方向吹风,将粉尘吹向对面的吸风机构,粉尘被吸风机构的负压吸走,使粉尘不会在护罩内弥漫,而直接被吸风机构吸走,解决了传统设备中因吸风装置设置在护罩的顶部,而护罩空间大,吸风装置的吸粉力度小,除粉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覆膜机的除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电机,10-吸风管,11-联轴器,12-墙板,13-第一正心凸台,14-弹珠,15-引风板,2-偏心电机座,3-第一偏心套,31-手柄,4-第二偏心套,5-毛刷辊,6-扭矩杆,7-护罩,9-吹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覆膜机的除粉装置,其设置于传送带的上方,该除粉装置包括护罩7、毛刷辊5、吸风机构、吹风机构,护罩7设于传送带的上方,毛刷辊5、吸风机构、吹风机构位于护罩7内,护罩7为透明材质的pvc硬板或有机玻璃板等制成,毛刷辊5的刷毛由羊毛或羊毛与马毛混合材料制成,毛刷辊5的转轴穿过护罩7两端壁与外部驱动机构连接,吸风机构与吹风机构相对的设置于所述毛刷辊5旋转方向的前后两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吹风机构设置在毛刷辊5旋转方向的前方,吸风机构设置在毛刷辊5旋转方向的后方。

其中,吸风机构包括吸风管10,吸风管1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负压吸风装置连接,吸风管10的管壁上设有一沿管壁母线布置的吸风缝或吸风孔;吹风机构包括吹风管9,吹风管9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增压吹风装置连接,吹风管9的管壁上设有一排沿管壁母线布置的吹风孔或吹风缝,吹风孔朝向毛刷辊5的下端,本实施例中,负压吸风装置、增压吹风装置为鼓风机,鼓风机的吹风口通过软管与吹风管9连通,鼓风机的吸风口通过过滤器与吸风管10连通。

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为,吸风缝或吸风孔和吹风孔或吹风缝的下方均设有引风板15,各引风板15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吹风管9、吸风管10上,引风板15下端分别延伸至靠近毛刷辊5的下端。

为了方便除粉装置在不需要除粉工作时,依然能够传送纸张至下一个工序进行覆膜,本实施例中,将毛刷辊5的转轴两端通过偏心套设置于墙板12上,参考图1所示,偏心套包括第一偏心套3、第二偏心套4,第一偏心套3、第二偏心套4之间通过设置扭矩杆6扭矩连接,第一偏心套3、第二偏心套4对称设置,每个偏心套一端均具有第一正心凸台13,第一正心凸台13与墙板12的安装孔铰连接,即偏心套以第一正心凸台为旋转中心在墙板12的安装孔内转动,外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偏心电机座2,偏心电机座2一端具有第二正心凸台,该第二正心凸台与第一正心凸台13通过螺栓固定,扭矩连接,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与毛刷辊5的转轴通过联轴器11连接,偏心套上设有调节手柄31,手柄31可设置在第一偏心套3或第二偏心套4上。当向上旋转偏心套时,毛刷辊会沿其偏心半径向上转动而被抬高腾空,此时毛刷辊的毛刷面与纸张脱离接触,因此,该除粉装置还适用于不需要使用毛刷辊进行除粉的场景,适应范围宽,生产成本低。

为了方便在毛刷辊5抬升后与墙板12相对固定,在墙板12上设置数个沉孔、在偏心套上设置有与沉孔匹配卡合的插销结构,数个沉孔呈弧形分布,插销结构设置于偏心套侧面的孔内,本实施例中,插销结构采用弹珠14的形式,从而形成球插销,弹珠14与孔底部之间设有弹簧,使弹珠14在受到比弹簧弹力大的压力时,可收缩到孔内,解除偏心套与墙板12的相对锁定。偏心套与墙板之间设置弹性卡销结构的调节卡合机构,可在毛刷辊抬起时,方便将毛刷辊固定,防止其自动落下。

参考图1、图2所示,工作时,纸张由传送带以v速度从左向右前进时,传送带上的压辊压住纸张前进,将纸张推入毛刷辊5的底下,毛刷辊5以逆时针方向以大于v速度的线速度转动,毛刷辊5的毛刷面会清扫纸面上的粉尘,此时吹风管9在引风板15的作用下正对起尘的方向吹风,将粉尘吹向对面的吸风管10,在吸风管10的引风板15的作用下,将吹来的粉尘顺势吸入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呈相对设置的吸风机构和吹风机构,吹风机构设置在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前方,吸风机构设置在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后方,喷有粉尘的纸张经传送带向毛刷辊旋转方向的后方传送,毛刷辊旋转清扫纸面上的粉尘,吹风机构对准起尘方向吹风,将粉尘吹向对面的吸风机构,粉尘被吸风机构的负压吸走,使粉尘不会在护罩内弥漫,而直接被吸风机构吸走,解决了传统设备中因吸风装置设置在护罩的顶部,而护罩空间大,吸风装置的吸粉力度小,除粉效果不佳的问题。由于吸风缝和出风孔的下方设置引风板,引导吹风孔吹出的风对准吸风缝的方向,防止粉尘被吹风孔的风吹散在护罩内弥漫,提高了吸尘效果。

应当理解,方位词均是结合操作者和使用者的日常操作习惯以及说明书附图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