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031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于2014年3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410116210.7、名称为“记录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其将能容纳用于记录而送给的介质的多个介质收纳部能装拆地设置于装置主体。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独立装拆地具备向这种记录装置供给用纸的上下两层的送给托盘(介质收纳部)的系统。上层侧的第一托盘(第二介质收纳部)与下层侧的第二托盘(第一介质收纳部)相比介质进给方向长度较短,且该第一托盘在拾取位置(送给位置)和装填位置(取出位置)之间自动移动。具体地,该系统具备:保持用纸的第一供给源的第一托盘;通过轴在第一方向上旋转而将用纸从第一托盘送到装置的第一机构;和通过轴在第二方向上旋转而使第一托盘从拾取位置移动到装填位置的第二机构。

在这种装置中,在上层的第一托盘位于装置主体内的进深侧的送给位置时,用户所进行的第一托盘的取出变得困难。但是,在上述系统中采用以下构成:在第一托盘是空的或者基于印刷作业的照片印刷结束时,驱动器使第一托盘从拾取位置自动返回装填位置。因此,在第一介质收纳部为空时,在照片印刷结束时,用户能比较简单地取出第一托盘,能进行例如照片用纸对于第一托盘的补充和/或替换为其他种类的用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3010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第一托盘是空的或结束照片印刷时,即使第一托盘从拾取位置自动移动到装填位置,也存在在取出第一托盘前,用户因某种理由而错误地推压第一托盘并使第一托盘移动到比装填位置靠进深侧的情况。

例如,用户将在印刷时处于伸长状态的排纸托盘在排纸结束后收纳或者在取出第一托盘前将排纸托盘收纳到不会成为妨碍的某种程度的位置。但是,在用户为了收纳而将排纸托盘推入时,如果错误推压位于排纸托盘的较近的下侧的第一托盘,则第一托盘向比装填位置进深侧移动。如上所述,在第一托盘位于从装填位置移动到拾取位置侧的位置时,存在难以取出第一托盘的问题。再有,该问题在能装拆地设置于装置主体的多个介质收纳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在取出位置和送给位置之间的构成的记录装置中共同存在。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制,其目的之一是提供在基于记录作业的记录结束后第二介质收纳部从送给位置移动到取出位置后,即使错误地将第二介质收纳部向送给位置侧推入也能将第二介质收纳部从取出位置取出的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装置具备:第一介质收纳部,其能收纳介质;第二介质收纳部,其能收纳介质且介质送给方向长度比所述第一介质收纳部短;送给部,其在所述第一介质收纳部及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共同地设置且从该第一及第二介质收纳部中之一送给所述介质;驱动部,其使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在能进行所述送给部所进行的送给的送给位置和能将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从装置主体取出的取出位置之间移动;输送部,其输送由所述送给部送给的介质;记录部,其在输送来的介质进行基于记录作业的记录;和控制部,其在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所述送给位置和所述取出位置之间的位置时,驱动所述驱动部来使该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所述取出位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记录装置具备:第一介质收纳部,其能收纳介质;第二介质收纳部,其能收纳介质且介质送给方向长度比所述第一介质收纳部短;送给部,其在所述第一介质收纳部及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共同地设置且从该第一及第二介质收纳部中之一送给所述介质;驱动部,其使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在能进行所述送给部所进行的送给的送给位置和能将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从装置主体取出的取出位置之间移动;输送部,其输送由所述送给部送给的介质;记录部,其在输送来的介质进行基于记录作业的记录;和控制部,其在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没有进行动作且不是来自第二介质收纳部的送给状态时,在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所述取出位置更靠所述送给位置侧时驱动所述驱动部来使该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所述取出位置。

根据该构成,在第二介质收纳部不进行动作且不是从第二介质收纳部送给的送给状态时,如果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则控制部驱动驱动部来使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取出位置。因此,即使用户错误地将位于取出位置的第二介质收纳部向送给位置侧推入,也能通过控制而使第二介质收纳部返回取出位置,因此用户能比较简单地将第二介质收纳部从装置主体取出。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叠储器,其能在能装载由所述记录部记录并排出的介质并且收纳于装置主体的收纳位置和在装载介质时从装置主体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所述取出位置这一信息;和第二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叠储器位于比预定位置更靠所述收纳位置侧这一信息,该预定位置是突出长度比所述突出位置短的位置,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在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所述取出位置更靠所述送给位置侧且所述叠储器位于比所述预定位置更靠所述收纳位置侧的情况下驱动所述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所述取出位置。

根据该构成,控制部基于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在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且叠储器位于比预定位置更靠收纳位置侧的情况下驱动驱动部来使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取出位置。即、叠储器位于比预定位置更靠收纳位置侧,其突出量小至被视为不能进行记录的程度时,通过控制来使第二介质收纳部向取出位置移动。因此,即使用户错误地将位于取出位置的第二介质收纳部向装置主体内推入,也能通过控制而使第二介质收纳部返回取出位置,因此用户能比较简单地将第二介质收纳部从装置主体取出。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所述叠储器位于所述收纳位置这一信息,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所述取出位置更靠所述送给位置侧且所述叠储器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情况下驱动所述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所述取出位置。

根据该构成,控制部在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且叠储器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驱动驱动部来使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取出位置。因此,即使用户错误地将位于取出位置的第二介质收纳部向装置主体内推入,也能通过控制而使第二介质收纳部返回取出位置,因此用户能比较简单地将第二介质收纳部从装置主体取出。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在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配置于所述送给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记录部所进行的本次记录作业结束后,在没有下一记录作业时,待机至经过待机时间,在经过所述待机时间时,使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所述取出位置。

根据该构成,控制部在第二介质收纳部配置于送给位置的状态下记录部所进行的本次记录作业结束后,在没有下一记录作业时,待机至经过待机时间。在该待机中,第二介质收纳部保持于送给位置。因此,如果在待机时间内有以第二介质收纳部为送给源的下一纪录作业,则能从位于送给位置的第二介质收纳部马上开始介质的送给。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在向以所述第一介质收纳部为送给源的介质进行的记录中,在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所述取出位置更靠所述送给位置侧时,使该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所述取出位置。

根据该构成,控制部在向以第一介质收纳部为送给源的介质进行的记录中,在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时,使该第二介质收纳部移动到取出位置。例如,在以第一介质收纳部为送给源的记录中,即使要取出第二介质收纳部的用户错误地将第二介质收纳部推入送给位置侧,也能通过控制而使第二介质收纳部返回取出位置,因此用户能比较简单地将第二介质收纳部从装置主体取出。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在电源接通操作检测时、电源断开操作检测时和向省电模式转变时中的至少一个时使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向所述取出位置移动。

根据该构成,在电源接通操作检测时、电源断开操作检测时和向省电模式转变时中的至少一个时通过控制使第二介质收纳部向取出位置移动。在这些时间之后用户对第二介质收纳部进行介质的补充或替换的可能性高,此时,用户能将第二介质收纳部从装置主体比较简单地取出。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进行以下控制:在省电模式中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位于比所述取出位置更靠所述送给位置侧这一信息时解除该所述省电模式,并驱动所述驱动部来使所述第二介质收纳部向所述取出位置移动。

根据该构成,即使在省电模式中要向第二介质收纳部补充介质等的用户错误地将第二介质收纳部推入装置主体内,也能解除省电模式并通过控制来使第二介质收纳部返回到取出位置,因此能对第二介质收纳部进行介质的补充或替换。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装拆送给盒的收纳凹部的周边的打印机的部分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层盒和下层盒的立体图。

图4是上层盒位于取出位置时的打印机的示意侧剖视图。

图5是上层盒位于送给位置时的打印机的示意侧剖视图。

图6是上层盒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侧偏移时的打印机的示意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打印机的电学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主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盒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盒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一例的打印机12装置主体15a电源开关16作为第一介质收纳部一例的下层盒17作为第二介质收纳部一例的上层盒19构成送给部一例的拾取辊20构成送给部一例的摇动部件21滑架23记录头24作为叠储器一例的排纸叠储器34构成驱动部一例并且作为动力源一例的输送电机35盒送给部36构成输送部一例的送给部37构成输送部一例的介质输送部38记录部39构成输送部一例的进给部43构成驱动部一例的输送电机50滑架电机60作为控制部一例的控制器65作为第一检测部一例的第一传感器66第二传感器68构成第二检测部一例的闭传感器69开传感器70构成控制部一例的计算机74构成驱动部一例的电机驱动器81主控制部83作为控制部一例的盒控制部84叠储器控制部86作业接收部88电力控制部92盒计时器x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y输送方向p、p1、p2作为介质一例的用纸t待机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图9来说明具体化为作为记录装置一例的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具备:具有薄型的大体长方体形状的装置主体12;和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图1中为右表面)而用于用户的输入操作的操作面板13。在操作面板13,设有包括液晶面板等的显示部14及包括多个操作开关的操作部15。在操作部15,包括用于将打印机11的电源打开、关闭操作的电源开关15a及用于在显示于显示部14的菜单画面上选择操作期望的选择项目的选择开关15b等。

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12的前表面处的操作面板13的下侧位置,分别以能独立装拆(能插拔)的状态安装有上下两层的送给盒16、17,该上下两层的送给盒16、17能收纳多张作为介质一例的用纸p。两个送给盒16、17中的配置于下侧的送给盒(以下也称为“下层盒16”)在其前表面侧(在图1中为右表面)具备能以下端部作为转动轴进行开闭的盖18,且每个盖18都能拔出。此外,两个送给盒16、17中的配置于上侧的送给盒(以下也称为“上层盒17”)例如在安装有下层盒16的状态下在通过将盖18打开而露出的安装口以能装拆的状态安装。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下层盒16构成第一介质收纳部的一例,且由上层盒17构成第二介质收纳部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层盒16能收纳用纸尺寸相对较大的用纸p1。该下层盒16在输送方向y上具有比打印机11的全长(进深长度)稍短的长度,且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比最大用纸宽度稍长的宽度。另一方面,上层盒17能收纳用纸尺寸相对较小的用纸p2。该上层盒17在输送方向y上长度比下层盒16的全长短,且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与下层盒16大体相同宽度。在本例中,上层盒17的输送方向y的长度是下层盒16的输送方向y的长度的2/3左右。当然,下层盒16和上层盒17在输送方向y上的长度之比在上层盒17较短时能设定适当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上层盒17是能在与输送方向y平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的电动式,并如图1所示那样能在前表面到达紧靠位于闭位置的盖18的背面侧的位置且能进行用户所进行的装拆的取出位置(装填位置)和位于从该取出位置向装置主体12内离开预定距离的进深侧(图1中左侧)的送给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如果用户在上层盒17配置于取出位置的状态下将盖18打开,则能将上层盒17拔出。与之相对,例如在上层盒17在位于装置主体12内的进深处的送给位置配置的状态下,用户不能抓住上层盒17,因此上层盒17的取出变得极困难。

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12内,在各盒16、17的宽度中央部的靠近进深的位置处,拾取辊19(也参照图3)以由摇动部件20的前端部能旋转地支撑的状态配置。该拾取辊19在下层盒16和上层盒17共同地设有一个。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拾取辊19及摇动部件20等而构成送给部的一例。

在上层盒17位于取出位置时,摇动部件20其前端部向下方移动地翘动,而使拾取辊19与收纳于下层盒16中的用纸p1的上表面抵接。在该状态下,拾取辊19旋转而将最上位的一张用纸p1从下层盒16向送给方向下游侧送出。此外,在上层盒17位于送给位置时,摇动部件20由上层盒17推起,且拾取辊19与收纳于上层盒17内的用纸p2中的最上位的一张抵接。在该状态下,通过拾取辊19旋转而将最上位的一张用纸p2从上层盒17向送给方向下游侧送出。将从两盒16、17中的一个送给的用纸p在装置主体12内的后部翻转而沿预定的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y上输送。再有,在本说明书中,在收纳于下层盒16中的用纸标注标记“p1”,并在收纳于上层盒17中的用纸标注标记“p2”,但是,在不需要特别区分收纳用纸的盒的情况下,简记为“用纸p”。

如图1所示,在装置主体12内,滑架21由导引轴22导引且在沿主扫描方向x能往返移动的状态下设置,该导引轴22架设成在与输送方向y相交的主扫描方向x(在本例中,为宽度方向)上延伸。在滑架21的下部,安装有记录头23,该记录头23具有向输送的用纸p喷射墨水滴的多个喷嘴。印刷完的用纸p从在盖18打开的状态下露出的排出口向图1中白色箭头所示的方向排出。已排出的印刷完的用纸p装载于从装置主体12前侧的排出口的下侧向前方能退出地设置且配置成突出状态的排纸叠储器24(排纸托盘)(参照图4)上。

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12中,在操作面板13的下侧,用于安装盒16、17的盒收纳凹部26沿进深方向延伸地凹设。在装置主体12中,在盒收纳凹部26的左右的内壁部,设有将下层盒16在装拆方向上导引并且支撑下层盒16的下部导轨27和位于比下部导轨27稍上方处且将上层盒17在装拆方向上导引并且支撑上层盒17的上部导轨28。这样,下层盒16通过由下部导轨27导引并且在装拆方向上移动而能进行对于盒收纳凹部26的安装和取出。此外,上层盒17通过由上部导轨28导引并且在装拆方向上移动而能进行对于盒收纳凹部26的安装和取出。但是,在安装上层盒17时,没有到达送给位置而通常配置于取出位置。而且,安装于取出位置的上层盒17通过电动而沿上部导轨28在取出位置和送给位置之间移动。再有,对于包括各盒16、17及拾取辊19等的送给机构的详细构成在后面叙述。

其次,说明各盒16、17的构成。如图3所示,下层盒16具有能装载用纸p1的底面16a,在该底面16a的盖18侧的端部位置,设有能通过在用纸送出方向(反输送方向y)上滑动来限制用纸p的后端边缘的位置的边缘导引体29。此外,在下层盒16,设有能通过在与用纸送出方向相交的用纸宽度方向(与图1的宽度方向x相同)上滑动来限制用纸p的侧端边缘的位置的边缘导引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层盒16内的用纸被导引到其宽度中心与下层盒16的宽度中心一致的中心位置。

此外,在下层盒16的安装方向前端部(图3中,为左端部),设置限制已放置的用纸p1的前端的止部16b,再有,在下层盒16的前端部,设有在将下层盒16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过程中与摇动部件20的保持机构(未图示)卡合而能解除其保持的按压部16c。通过解除摇动部件20的保持机构,而使拾取辊19下降以与下层盒16内的用纸p1抵接。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上层盒17具备收纳凹部17b,该收纳凹部17b具有能装载用纸p2的底面17a。在该底面17a的盒安装方向跟前侧的端部(在图3中,为右端部),设有能在用纸送出方向上滑动的边缘导引体31。此外,在收纳凹部17b,设有在纸宽度方向上滑动而能从两侧将用纸p2的侧端边缘进行位置限制的边缘导引体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盒17内的用纸p2由一对边缘导引体32导引到上层盒1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此外,在上层盒17中,在安装方向前端部(在图3中,为左端部),设有限制用纸前端位置的止部17c,且由该止部17c构成为放置于上层盒17的用纸p2不会从上层盒17飞出的构成。在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止部17c与摇动部件20卡合而将摇动部件20向上方压退,在上层盒17配置于送给位置的状态下,拾取辊19与上层盒17内的用纸p2抵接。

此外,如图3所示,在上层盒17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上表面,形成有沿其滑动方向(用纸送出方向)延伸的预定长度的齿条部17d。通过小齿轮33与该齿条部17d啮合,而构成了齿条齿轮机构。上层盒17通过用作为输送用纸p的输送系统的动力源的输送电机43(参照图7)的动力来进行旋转的小齿轮33和齿条部17d的啮合位置变化,而在图3所示的标记17a所示的双点划线的取出位置(后退位置:图4)和同一图中标记17b所示的双点划线的送给位置(抵接位置:图5)之间滑动。

其次,使用图4及图5对打印机11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装置主体12具备盒送给部35、介质送给部36、介质输送部37、记录部38及进给部39。盒送给部35具备下层盒16、上层盒17、拾取辊19、设置于与在各盒16、17中收纳的用纸p的前端相对的位置处的分离部40。

下层盒16和设置于其上侧的上层盒17能分别收纳多张用纸p1、p2,且能分别相对于装置主体12独立地装拆。此外,即使两盒16、17中的一个为安装状态,如果安装另一个,则也能从该安装的盒送给用纸p。上层盒17利用输送电机43(参照图7)的动力来在取出位置(图4)和送给位置(图5)之间滑动移位。

如图4及图5所示,拾取辊19以能旋转的状态安装于摇动部件20的前端部,该摇动部件20在装置主体12内的支撑框架(未图示)以摇动轴41为中心能摇动地被支撑。输送电机43的动力经摇动部件20内的齿轮系传递从而将拾取辊19旋转驱动。摇动部件20具备设置于能与下层盒16的按压部16c卡合的位置而能将拾取辊19保持于中间位置的未图示的保持机构和设置于能与上层盒17的止部17c卡合的位置处的未图示的凸轮从动件。

在将下层盒16插入装置主体12的途中,其前端部的按压部16c与未图示的保持机构卡合,在解除保持机构所形成的拾取辊19的保持时,拾取辊19下降到与下层盒16内的用纸p1接触的位置。因此,在上层盒17位于图4所示的取出位置(后退位置)时,拾取辊19与下层盒16内的最上位的一张用纸p1抵接,在该状态下通过输送电机43的驱动来使拾取辊19旋转时,从下层盒16将最上位的用纸p1向送给路径下游侧送出。

此外,在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图4)移动到送给位置(图5)的过程中,其前端部的止部17c(参照图3、图4)与摇动部件20的凸轮从动件(未图示)卡合而将摇动部件20向上方压退。再有,在上层盒17向送给位置进入而解除止部17c和凸轮从动件的卡合时,拾取辊19下降到与上层盒17内的用纸p2接触的位置(图5)。因此,如图5所示,在上层盒17位于送给位置时,拾取辊19与上层盒17内的用纸p2的最上位的一张抵接。在该状态下,在驱动输送电机43来使拾取辊19旋转时,将用纸p2送出。此外,从盒16、17中一个送出的最上位的用纸p由分离部40而与下张以后的用纸p分离。

如图4及图5所示,在分离部40的送给路径下游侧设置的介质送给部36具备由输送电机43驱动的送给驱动辊44、分离辊45和送给从动辊46。分离辊45与送给驱动辊44接触并且再次对用纸p进行分离,且可靠地仅将最上位的用纸p送至送给路径下游侧。

此外,将夹持于送给驱动辊44和送给从动辊46之间的用纸p向介质输送部37输送。介质输送部37同样地具备由输送电机43驱动的输送驱动辊47和与输送驱动辊47压接并从动旋转的输送从动辊48。由该介质输送部37,将用纸p进一步向下游侧进给。

如图4及图5所示,在介质输送部37的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设置的记录部38具备滑架21、记录头23和与记录头23相对的支撑台49。在滑架21的底部以与用纸p相对的状态设置的记录头23在滑架21通过滑架电机50的动力而由导引轴22导引并在主扫描方向x(在图4及图5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往返移动的过程中对由支撑台49支撑的用纸p喷射墨水滴并在用纸p印刷图像。

在支撑台49的下游侧设置的进给部39具备由输送电机43驱动的第一辊51和与第一辊51接触地从动旋转的第二辊52。由进给部39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送出的印刷后的用纸p在滑动到装置主体12外侧(前表面侧)的排纸叠储器24(叠储器(收纸器)的一例)上装载。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介质送给部36、介质输送部37及进给部39构成输送部的一例。

如图4~图6所示,排纸叠储器24(以下也简称为“叠储器24”)由大体方形板状的一个托盘构成。叠储器24是由电动电机55(参照图7)的动力驱动的电动式,且能在收纳于装置主体12内的闭位置(收纳位置)(例如图6的状态)和从装置主体12以预定的突出长度(最大突出长度)突出的开位置(突出位置)(例如图4、图5的状态)之间往返移动。

在叠储器24的上表面(介质接收面)的宽度方向两侧缘部形成沿其移动方向(与用纸排出方向y相同)延伸的一对齿条56,在一对齿条56分别啮合有在通过传递电动电机55的动力而能旋转的未图示的转轴上嵌着的一对小齿轮57(皆参照图7)。通过电动电机55正转驱动,而使叠储器24在从闭位置朝向开位置的突出方向上移动。采用叠储器24从开位置向闭位置的收纳由用户用手动来进行的构成。

图4~图6所示的操作面板13和叠储器24由共同的电动电机55(图7所示)的动力驱动,与叠储器24从闭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的动作联动地使操作面板13从闭位置向前方转动,如图4~图6所示,配置为用户容易看到的预定角度的姿势。此时,由向突出方向移动中的叠储器24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来推压盖18,如图4~图6所示,盖18向前方倾倒,从而排出口敞开且盒16、17的前表面露出而能进行用户所进行的盒16、17的装拆。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面板13从开位置向闭位置移动通过用户操作例如锁定解除按钮来进行。

在电源接通时叠储器24从闭位置向开位置移动。在接受印刷作业时,打印机11进行基于印刷作业的印刷动作,印刷后的用纸p装载于叠储器24上。在结束印刷时,用户将叠储器24推入而收纳于装置主体12内。此外,在补充用纸或替换为其他用纸种类或用纸尺寸的用纸时,通常,用户将在上层盒17的上侧突出的叠储器24推入而收纳,然后,将上层盒17取出。在将叠储器24向收纳位置侧推入时,如果用户的手错误地碰到上层盒17,则如图6所示,存在将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向进深侧推入装置主体12内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上层盒17的前端部(图6中为右端部)在位于闭位置的叠储器24的背面侧位于比其前端部靠进深侧处,因此用户难以取出上层盒17。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来应配置于取出位置的上层盒17因用户错误地推入等某一原因而从取出位置位于送给位置侧的情况下,进行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返回的控制,且上层盒17返回到图4所示的取出位置。

其次,说明打印机10的电学构成。

如图7所示,打印机11具备管理各种控制的作为控制部一例的控制器60。控制器60经通信接口61与主机装置100能通信地连接。控制器60基于从主机装置100接收的印刷作业数据来控制打印机11的印刷动作等。主机装置100包括例如个人计算机,且内装打印机驱动器101。主机装置100具备包括键盘和/或鼠标的输入部102,用户通过操作输入部102来在打印机驱动器101在监视器显示的设定画面中输入印刷条件信息。印刷条件信息包括用纸种类、用纸尺寸、印刷颜色及印刷品质等。打印机驱动器101根据印刷条件信息来生成印刷图像数据,并将在印刷图像数据标注包含印刷条件信息一部分的域名(ヘッダー)而生成的印刷作业数据向打印机11发送。在本例中,域名包括两盒16、17中的应成为用纸的送给源的一个的指定(特定)所需的信息(作为一例,为用纸种类及用纸尺寸)等。再有,主机装置100除了个人计算机外也可以是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等)。

在控制器60,连接有显示部14、滑架电机50及输送电机43来作为输出系统。此外,在控制器60,连接有包括电源开关15a的操作部15、线性编码器62、编码器63、67(例如旋转编码器)、纸检测传感器64、作为第一检测部一例的第一传感器65、第二传感器66、构成第二检测部一例的闭传感器68及开传感器69来作为输入系统。

如图7所示,控制器60具备计算机70、显示驱动器71、头驱动器72及电机驱动器73~75。计算机70基于印刷作业数据(以下也简称为“印刷作业”)而经头驱动器72来驱动记录头23,并将基于印刷图像数据的图像等通过墨水滴的喷射而在用纸p描绘。此外,计算机70经电机驱动器73来驱动控制滑架电机50,并控制滑架21向主扫描方向x移动。此时,计算机70通过用计数器(省略图示)来计数来自线性编码器62的输入脉冲而掌握滑架21的例如以起始位置为原点的移动位置。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印刷作业构成记录作业的一例。

再有,计算机70经电机驱动器74来驱动控制输送电机43。此处,在传递输送电机43的动力的动力传递路径上存在动力传递切换部76(离合器部)。动力传递切换部76具有在滑架21的移动路径上配置的切换杆(未图示),在滑架21推压切换杆的状态下,以预定的旋转量驱动输送电机43从而切换为与其旋转位置对应的切换位置。输送电机43总是与送给驱动辊44、输送驱动辊47及第一辊51连接。通过选择动力传递切换部76的切换位置,而将来自输送电机43的动力的传递目的地分别切换为上层盒17、拾取辊19等。

在图7所示的动力传递切换部76位于盒用的切换位置的状态下,在正转驱动输送电机43时,小齿轮33(参照图3)正转,经该正转的小齿轮33和齿条部17d的啮合而使上层盒17在从装置主体12内的取出位置朝向送给位置的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在反转驱动输送电机43时,小齿轮33反转,经该反转的小齿轮33和齿条部17d的啮合而使上层盒17在从装置主体12内的送给位置朝向取出位置的方向上移动。

编码器63将具有与输送电机43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脉冲信号向计算机70输出。此外,第一传感器65在上层盒17位于取出位置(图4)的状态下接通,在没有位于取出位置时为断开。此外,第二传感器66在上层盒17位于送给位置(图5)的状态下接通,在没有位于送给位置时为断开。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用于驱动上层盒17的输送电机43及电机驱动器74构成驱动部的一例。

此外,如图7所示,计算机70经电机驱动器75驱动电动电机55。在正转驱动电动电机55时,小齿轮57正转,经该正转的小齿轮57和齿条56的啮合而使叠储器24向突出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反转驱动电动电机55时,小齿轮57反转,经该反转的小齿轮57和齿条56的啮合而使叠储器24向收纳方向移动。

图7所示的编码器67将具有与电动电机55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数量的脉冲的检测脉冲信号向计算机70输出。闭传感器68在叠储器24位于闭位置的状态下接通,在叠储器24没有位于闭位置时断开。此外,开传感器69在叠储器24位于最大突出量的开位置的状态下接通,在叠储器24没有位于开位置时断开。

计算机70具备以闭传感器68检测到叠储器24位于闭位置时为原点的计数器(未图示)。计算机70在将来自编码器67的检测脉冲信号所含的相位不同的两个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而得到的叠储器24的移动方向为突出方向时使计数器增加,另一方面,在叠储器24的移动方向为收纳方向时使计数器减小。这样,计算机70从该计数器的计数值掌握与叠储器24的实际的突出量对应的位置。

图7所示的计算机70的构成具备例如cpu、asic(applicationspecificic(专用集成电路))、ram、rom及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在ro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有包括图8及图9中由流程图所示的盒控制系统的程序在内的各种程序。图8是进行包括使上层盒17移动的盒控制在内的与打印机11相关的控制的主控制程序,图9是在主控制以外在预定条件成立时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的盒控制程序。

计算机70具备由通过cpu执行在ro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而构筑的软件所构成的图7所示的多个功能部。即、计算机70具备主控制部81、印刷控制部82、盒控制部83及叠储器控制部84来作为多个功能部。此外,计算机70具备存储各种控制所需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器85。当然,各功能部不限于使用计算机70的软件的构成,也可以是电子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等软件的构成和/或软件和硬件的协作所形成的构成。

如图7所示,主控制部81具备作业接收部86、判定部87及电力控制部88。作业接收部86接收来自主机装置100的印刷作业数据或接收从与打印机11连接的存储卡或usb存储器等便携型存储装置向打印机11输入的用于印刷图像数据的印刷作业数据。该印刷作业数据包括用纸尺寸的信息。

此外,判定部87进行在控制打印机11方面所需的各种判定处理。在该判定处理中,包括在进行控制上层盒17的位置的盒控制方面所需的判定处理。

电力控制部88控制向打印机11内的各部供给电力。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具有通常模式和省电模式来作为与电力相关的模式。电力控制部88在印刷动作结束后没有用户所进行的操作部15的操作的状态下判断为省电条件成立,并从通常模式转变为省电模式。在省电模式中,临时停止向印刷系统(记录头23及电机34、43、50等)、显示系统(显示部14等)、传感器系统(传感器64、65、66及编码器62、63、67)等供给电力,并作为一例而仅向cpu、操作部15及通信接口61等供给最低限度所需的电力。而且,电力控制部88在检测到用户所进行的操作部15的操作或接收到打印机动作的指示时从省电模式转变为通常模式,并再次开始向印刷系统、显示系统、传感器系统等供给电力。

此外,图7所示的印刷控制部82具备头控制部89、滑架控制部90及输送控制部91。头控制部89基于从主控制部81接收的印刷图像数据而经头驱动器72来控制记录头23,并进行使记录头23喷射墨水滴的控制。

滑架控制部90经电机驱动器73来驱动控制滑架电机50,并控制滑架21向主扫描方向x移动。此外,滑架控制部90驱动用于滑架21所进行的动力传递切换部76的切换动作的滑架电机50。滑架控制部90从用计数器(省略图示)计数来自旋转编码器62的输入脉冲的计数值掌握滑架21的例如以起始位置为原点的主扫描方向x的位置。

输送控制部91经电机驱动器74来驱动控制输送电机43,并控制用纸p的送给和输送。输送电机43的动力经包括齿轮系的动力传递路径而传递到送给驱动辊44、输送驱动辊47及第一辊51,并由该传递的动力使各辊44、47、51旋转,从而送给及输送用纸p。该输送电机43用于动力传递切换部76的切换,在滑架21推压杆的状态下,为了选择动力传递切换部76的切换位置而以与现在的切换位置和下一切换位置的旋转位置的差分相当的旋转量来驱动输送电机43。例如,在动力传递切换部76位于盒用的切换位置的状态下驱动输送电机43时,拾取辊19旋转以进行供纸。

图7所示的盒控制部83在动力传递切换部76位于盒用的切换位置的状态下经电机驱动器74来驱动控制输送电机43,从而使上层盒17在装拆方向上移动。在上层盒17位于取出位置的状态(第一传感器65的接通状态)下,盒控制部83正转驱动输送电机43,从而使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移动。此时,在上层盒17离开取出位置时,第一传感器65从接通切换为断开。再有,在上层盒17到达送给位置时,第二传感器66从断开切换为接通。在第二传感器66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时,盒控制部83使输送电机43的驱动停止,从而使上层盒17停止于送给位置。

此外,盒控制部83在上层盒17位于送给位置的状态(第二传感器66的接通状态)下,反转驱动输送电机43,从而使上层盒17从送给位置向取出位置移动。此时,在上层盒17离开送给位置时,第二传感器66从接通切换为断开。再有,在上层盒17到达取出位置时,第一传感器65从断开切换为接通。在第一传感器65从断开切换为接通时,盒控制部83停止输送电机43的驱动,从而上层盒17停止于取出位置。

盒控制部83具备盒计时器92。在本例中,盒计时器92进行自印刷作业结束时间点的经过时间到达待机时间t的计时。盒计时器92由例如计数器构成。盒控制部83在从印刷控制部82接收使基于印刷作业的图像(例如最终页)的印刷结束后的排纸动作结束这一内容的通知时在盒计时器92设置待机时间t并且开始倒计时。而且,在该盒计时器92到达时限时,盒控制部83进行使上层盒17从送给位置移动到取出位置的控制。

再有,下层盒16和上层盒17中的用于送给的一个的选择通过用户启动主机装置100的打印机驱动器101来在监视器显示设定画面的状态下操作输入部102或者在打印机11的显示部14显示设定画面的状态下操作操作部15来进行。该操作可以是在设定画面上选择指定多个盒16、17中的一个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在指定至少包括用纸尺寸的指定信息时打印机驱动器101从盒16、17中选择基于该指定信息的一个的构成。

叠储器控制部84基于来自主控制部81的指示来驱动控制电动电机55,并进行使叠储器24向闭位置和开位置中的被指示的位置移动的控制。本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81在电源接通检测时及印刷作业接收时对叠储器控制部84进行使叠储器24从闭位置(收纳位置)向开位置(突出位置)移动的指示来作为印刷的准备。

叠储器控制部84从编码器67的检测脉冲信号所含的相位不同的两个信号的相位的比较来掌握电动电机55的旋转方向、即叠储器24的移动方向。叠储器控制部84具备以闭传感器68检测到叠储器24位于闭位置时为原点来计数编码器67的检测脉冲信号的脉冲沿(パルスエッジ)的数量的未图示的计数器。叠储器控制部84在叠储器24的移动方向为突出方向时使计数器增加,另一方面,在叠储器24的移动方向为收纳方向时使计数器减小。这样,叠储器控制部84以计数器的计数值为基础来掌握叠储器24的位置。再有,在操作面板13和叠储器24由共同的动力源来驱动的本实施方式中,叠储器控制部84在电源接通时使叠储器24向突出方向移动,从而使操作面板13从闭位置向开位置转动。

存储器85的构成包括例如ram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包括这两者。在存储器85中,临时存储各控制部81~84在进行各种控制方面所需的参照数据及各控制部81~84的运算结果。在本例中,在存储器85中,存储有待机时间t的数据。

在用例如主机装置100所使用的一部分应用程序来进行多页印刷的情况下,在每一页制成印刷作业数据,因此打印机间歇地接收多个印刷作业数据(一页大小)。本实施方式在以上层盒17为用纸送给源的印刷作业的结束后仅等待待机时间t,然后进行使上层盒17从送给位置返回取出位置的复归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源开关15a的接通操作时、断开操作时以及向省电模式转变时,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在该定时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返回的理由是因为,用户对上层盒17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的可能性较高。例如,在电源接通操作后,用户进行在此后进行印刷的用纸的补充或替换的可能性高,在电源断开操作后,用户为了准备下一次电源接通时的印刷而对上层盒17预先进行用纸的补充或替换的可能性高,再有,在省电模式中,用户进行在此后进行印刷的用纸的补充或替换的可能性高。

其次,说明打印机11的作用。在打印机11处于电源接通状态时,计算机70执行在每个预定时间(例如,10μsec~100msec的范围内的预定值)执行的图8所示的主控制程序及图9所示的盒控制程序。

计算机70在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中执行图8所示的主控制程序。与该主控制中的上层盒17的控制相关的处理主要在计算机70内的主控制器81及盒控制部83进行各种判定处理等的同时执行。

首先,在步骤s1中,判定是否有电源接通或电源断开的操作。即、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状态下检测到用户所进行的电源开关15a的操作时判定为有电源接通操作,在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状态下检测到用户所进行的电源开关15a的操作时判定为有电源断开操作。在判定为有电源接通或电源断开的操作时向步骤s13前进,在没有判定为有该操作时向步骤s2前进。

在下一步骤s2中,判定是否是向省电模式转变时。即、判定部87如果接收到从管理电力控制部88控制的电力的模式的主控制部81在向省电模式转变时通知的向省电模式转变通知,则判定为是向省电模式转变时,在没有该向省电模式转变通知时,判定为不是向省电模式转变时。如果是向省电模式转变时,则向步骤s13前进,如果不是向省电模式转变时,则向步骤s3前进。

在步骤s3中,判定是否接收到印刷作业。作业接收部86接收未执行的印刷作业数据,且在马上能执行该印刷作业的情况下主控制部81向盒控制部83进行作业接收通知。盒控制部83在有作业接收通知时判定为接收到印刷作业,如果没有作业接收通知,则判定为没有接收到印刷作业。在接收到印刷作业的情况下,向步骤s4前进,在没有接收到印刷作业的情况下,向步骤s8前进。

在步骤s4中,判定是否是上层盒供纸。作业接收部86接收到的印刷作业数据中的印刷条件信息中包括确定所使用的送给盒的盒确定信息。盒控制部83基于从主控制部81取得的盒确定信息来判定供纸所使用的送给盒是否是上层盒17。在是上层盒的情况下,向步骤s5前进,在不是上层盒供纸而是下层盒供纸的情况下向步骤s6前进。

在步骤s5中,使上层盒向送给位置移动。即、盒控制部83在上层盒17没有位于送给位置的情况下正转驱动输送电机43并使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移动。此时,在上层盒17向送给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上层盒17将摇动部件20压退并到达送给位置时,拾取辊19与上层盒17内的用纸p2的上表面抵接。

在步骤s6中,使上层盒向取出位置移动。即、盒控制部83在上层盒17没有位于取出位置的情况下反转驱动输送电机43并使上层盒17从送给位置向取出位置移动。此时,在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摇动部件20与上层盒17的卡合脱离,拾取辊19下降且与下层盒16内的用纸p1的上表面抵接。

在下一步骤s7中,进行印刷动作。首先,印刷控制部82内的输送控制部91驱动输送电机43来进行用纸的送给。然后,驱动滑架控制部90和头控制部89以在滑架21在主扫描方向x上移动的过程中从记录头23喷射墨水滴从而进行印刷一行的记录动作。而且,大体交替地进行记录动作和纸进给来在用纸p印刷图像。

在下一步骤s8中,判断印刷作业是否结束。此处,判断到达印刷作业的最终页的排纸动作是否结束。印刷控制部82在结束印刷作业的最终页的印刷动作时进行将用纸排出的排纸动作。此时,排纸动作设为:以用纸p不被进给部39的两辊51、52之间夹持所需的输送量加上空白余量大小的预定旋转量来驱动输送电机43并直到结束的动作。印刷控制部82根据结束最终页的排纸动作而设定为印刷作业的结束。在印刷作业结束时,从印刷控制部82向盒控制部83进行印刷作业结束通知。盒控制部83在有印刷作业结束通知时判定为印刷作业结束,如果没有印刷作业结束通知,则判定为印刷作业没有结束。在印刷作业结束的情况下向步骤s9前进,如果印刷作业没有结束,则结束本程序。

在步骤s9中,判定上层盒是否处于送给位置。即、盒控制部83基于第一传感器65和第二传感器66的各检测信号来判定上层盒17是否位于送给位置。具体描述为,在第一传感器65为断开且第二传感器66为接通时判定为上层盒17位于送给位置。在上层盒位于送给位置的情况下向步骤s10前进,在上层盒没有位于送给位置的情况下结束本程序。

在步骤s10中,判定是否有指定上层盒的下一印刷作业。即、判定有无下一印刷作业,并且在有下一印刷作业的情况下判定以该印刷条件信息为基础而使用的送给盒是否是上层盒。在没有指定上层盒的下一印刷作业的情况下向步骤s11前进,且在有指定上层盒的下一印刷作业的情况下结束本程序。

在步骤s11中,盒计时器92设置待机时间t,且计时器启动。该盒计时器启动处理由盒控制部83进行。

在下一步骤s12中,判断盒计时器92是否到达时限。该判断处理由盒控制部83进行。盒计时器92在待机时间t到达时限的情况下向步骤s13前进,在待机时间t没有到达时限的情况下结束本程序。

在步骤s13中,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即、盒控制部83反转驱动输送电机43以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此时,在输送电机43的反转驱动中第一传感器65为接通时,停止输送电机43的驱动,从而使上层盒17停止于取出位置。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上层盒17的用纸p2为空的无纸错误及用纸尺寸错误等需要用户接近上层盒17的某种错误时,也进行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的控制。

例如,在印刷动作中,即使接收到下一印刷作业也不能执行,因此视为没有接收到将要执行的印刷作业(在s3中否定判定),盒计时器92没有启动且没有到达时限(在s12中否定判定),结束本程序。

此外,在结束印刷作业时(在s8中肯定判定),如果此时上层盒17位于送给位置(在s9中肯定判定)且没有指定上层盒17的下一印刷作业(在s10中否定判定),则在盒计时器92设置待机时间来使计时器启动(s11)。而且,在从印刷作业结束时间点经过待机时间t时(在s12中肯定判定),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

另外,由于将上层盒17保持于送给位置直到经过待机时间t,因此在与多个页印刷无关的应用的结构中,在每一页为一个作业的连续印刷的情况下,可避免在连续印刷的途中上层盒17从送给位置向取出位置移动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结束印刷作业时(在s8中肯定判定),此时,如果有指定上层盒17的下一印刷作业(在s10中肯定判定),则不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而保持于送给位置。因此,能快速地开始下一印刷作业。

另外,在印刷作业结束后,在打印机11的电源接通中用户操作电源开关15a时,判定为有电源断开的操作(在s1中肯定判定)。此时,上层盒17马上移动到取出位置(s13)。因此,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中用户也能对上层盒17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

此外,在用户操作电源断开中的打印机11的电源开关15a时,判定为有电源接通的操作(在s1中肯定判定)。此时,上层盒17马上移动到取出位置(s13)。因此,即使在打印机11的电源断开中用户因某种理由而推入上层盒17,在电源接通时上层盒17也会配置于取出位置,因此例如在刚启动打印机11后,用户也能对上层盒17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

再有,在印刷作业结束后,打印机11向省电模式转变时(在s2中肯定判定),上层盒17马上移动到取出位置(s13)。因此,在打印机11的省电模式中用户也能对上层盒17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

此外,计算机70在每个预定时间间隔执行盒控制程序。计算机70从存储器85读取图9所示的盒控制程序的程序并执行。

首先,在步骤s21中,判定上层盒是否是动作中。如果上层盒不是动作中,则向步骤s22前进,如果上层盒是动作中,则结束本程序。

在步骤s22中,判定上层盒是否是送给状态中。如果上层盒不是送给状态中,则向步骤s23前进,如果上层盒是送给状态,则结束本程序。

在步骤s23中,判定上层盒是否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例如,在盒控制部83基于计数器的计数值来掌握的上层盒17的移动路径上的位置位于比使第一传感器65接通的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时判断为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此处,不能判定为取得第一传感器65的断开而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侧偏移的信息是因为与取下上层盒17的状态不能区别。如果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则向步骤s24前进,如果上层盒17没有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则结束本程序。再有,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侧的位置偏移量小至不妨碍上层盒17的取出的程度(例如5~20mm范围内的预定值以下)时,视为上层盒17位于取出位置,可成为不进行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的返回控制的构成。

在步骤s24中,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即、盒控制部83反转驱动输送电机43以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且在输送电机43的反转驱动中第一传感器65为接通时停止输送电机43的驱动。其结果,上层盒17停止于取出位置。

例如在将排纸叠储器24向收纳位置侧推入的用户的手碰到上层盒17时,存在将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推入到进深的图6所示的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上层盒17既不是动作中也不是送给状态时,在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的情况下,上层盒17返回到取出位置。

在该打印机11中,在印刷作业结束时、电源接通时、电源断开时、向省电模式转变时、发生需要接近上层盒17的错误(无纸错误、用纸尺寸错误)时,上层盒17返回取出位置。这些基本上在条件成立时仅进行一次,不能应对然后在将上层盒17错误地推入等而从取出位置向进深侧移动的情况。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逐次检测上层盒17在通常动作以外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进深侧的状态,在检测到该状态的情况下每次都使上层盒17返回取出位置。因此,用户能取出返回到取出位置的上层盒17来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

根据以上详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上层盒17不进行动作且不是从上层盒17送给的送给状态时,如果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则控制器60驱动输送电机43来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因此,即使用户错误地将位于取出位置的上层盒17向装置主体12内推入,也能通过控制而使上层盒17返回取出位置,因此用户能将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取出。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第一托盘的用纸为空而移动到取出位置的情况下,在将第一托盘错误地向送给位置侧推入时,如果开始下一印刷作业而没有检测到第一托盘为空,则第一托盘不会返回取出位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检测到上层盒17位于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侧偏移的位置处,则在每次该检测时都使上层盒17返回取出位置,因此在用户对上层盒17进行用纸的补充或替换时,上层盒17位于取出位置的频率明显比专利文献1的技术高。

(2)控制器60在上层盒17配置于送给位置的状态下结束记录部38所进行的此次印刷作业后,如果没有下一印刷作业,则待机到经过待机时间t。因此,如果在待机时间t内有以上层盒17为送给源的下一印刷作业,则能马上从上层盒17开始用纸的送给。

(3)在电源接通操作检测时、电源断开操作检测时和向省电模式转变时中的至少一个时,通过控制来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在这些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的可能性高时,事先进行将上层盒17配置于取出位置的动作,因此在对上层盒17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时,上层盒17配置于取出位置的频率增高。

(第二实施方式)其次,使用图10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盒控制程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再有,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特别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计算机70在打印机11处于电源接通状态时执行从存储器85读取的图10所示的盒控制程序的程序。

首先,在步骤s31中,判断是否是待机中。此处,待机中指在上一次的印刷动作(印刷作业)结束后在没有转变为省电模式时待机到接收下一印刷作业的期间。如果判断为打印机11为待机中,则主控制部81向步骤s32前进,如果判断为打印机11没有处于待机中则结束本程序

在步骤s32中,判定排纸叠储器24是否是闭状态。叠储器控制部84在闭传感器68为接通时判定为排纸叠储器24是闭状态,在闭传感器68为断开时判定为排纸叠储器24不是闭状态。在排纸叠储器24是闭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s33前进,如果排纸叠储器24不是闭状态,则结束本程序。再有,叠储器控制部84从计数器的计数值来掌握叠储器24的位置(以闭位置为原点的突出量),在取得位于其突出长度作为印刷时的突出长度而成为明显过短的预定值的比预定位置更靠闭位置侧(收纳位置侧)的信息时,可判断为是闭状态。作为一例,预定值是1mm~5cm范围内的值。

在步骤s33中,判定上层盒是否处于取出位置。盒控制部83判定是否取得第一传感器65是接通的信息而位于取出位置。在第一传感器65为断开且没有位于取出位置的情况下,盒控制部83以基于计数器的计数值而掌握的上层盒17的移动路径上的位置为基础来进行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23相同的判定处理并判定上层盒17为取出位置。在判定为上层盒17没有位于取出位置的情况下向步骤s34前进,在判定为上层盒17位于取出位置的情况下结束本程序。再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23同样地,盒控制部83能以基于计数器的计数值掌握的上层盒17的移动路径上的位置为基础而在从上层盒17的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侧的位置偏移量小至不妨碍其取出的程度时成为视为上层盒17位于取出位置的判定处理。

在步骤s34中,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即、盒控制部83反转驱动输送电机43以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此时,在输送电机43的反转驱动中第一传感器65接通时,使输送电机43的驱动停止,从而使上层盒17停止于取出位置。

存在例如用户在将排纸叠储器24推入装置主体12内时手碰到上层盒17而将上层盒17推入到比图6所示的取出位置更靠进深侧的位置处的情况。

此时,如果是没有应实施的印刷作业的待机中(在s31中肯定判定),则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也可以。此外,如果排纸叠储器24为闭状态(在s32中肯定判定),则可判断为不是印刷中且没有用户所进行的印刷的预定。而且,在打印机11为待机中且排纸叠储器24为闭状态时,如果上层盒17没有位于取出位置(在s32中否定判定),则盒控制部83驱动控制输送电机43而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因此,用户随后能将位于取出位置的上层盒17拉出来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

根据以上详述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4)控制器60基于第一传感器65和第二传感器66的检测结果而在使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且叠储器24位于比预定位置更靠收纳位置侧的情况下驱动输送电机43来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即、在叠储器24位于比预定位置更靠收纳位置侧且其突出量小至可视为没有进行印刷的程度的预定值以下时,通过控制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因此,即使用户错误地将位于安装位置的上层盒17向装置主体12内推入,也能通过控制来从返回的取出位置将上层盒17从装置主体12取出。

(5)控制器60在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且叠储器24位于收纳位置的情况下驱动输送电机43来将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因此,在能推定为叠储器24位于收纳位置而没有进行印刷时,使被向装置主体12内推入的上层盒17返回取出位置,因此能将位于取出位置的上层盒17从装置主体12比较简单地取出。

再有,上述实施方式能变为以下那样的方式。

·可采用以下构成:在以下层盒16为送给源的印刷中,如果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则使驱动部驱动来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在该情况下,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时的输送电机43的驱动方向与送给及输送时的驱动方向相同,而可将动力传递切换部76的离合器连接以使上层盒17与送给动作及输送动作联动地移动到取出位置。此外,也可采用以下构成:用与输送电机43不同的电动电机(驱动部的一例)的动力来驱动上层盒17,在以上层盒16为送给源的印刷中,在检测到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侧偏移地定位时,使上层盒17移动到取出位置。根据该构成,在以下层盒16为送给源的印刷中,在上层盒17补充或替换用纸时,即使用户错误地将叠储器24推入装置主体12内,随后也可快速地使上层盒17返回取出位置,因此能取出上层盒17来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上述处理通过在以下层盒16为送给源的印刷中执行例如图9所示的盒控制程序来实现。即、在以下层盒16为送给源的印刷中,判定为上层盒17不是动作中(在s21中否定判定),且判定为上层盒17不是送给状态(在s22中否定判定)。而且,在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的情况下(在s23中肯定判定),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s24)。

·在省电模式中,至少第一传感器65为能进行检测的动作状态,计算机70可执行以下的处理。代替图9中的s21、s22的处理、图10中的s31、s32的处理,而进行判定是否是省电模式中的处理。而且,如果是省电模式中,则进行图9中的s23、图10中的s33的各判定处理。即、盒控制部83判定基于计数器的计数值而掌握的上层盒17的路径上的位置是否位于比由第一传感器65检测的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如果上层盒17位于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侧偏移的位置处,则计算机70解除电力控制部88所进行的省电模式。其次,盒控制部83驱动输送电机43来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相当于图9的s24、图10的s34)。

此外,也可采用计算机70在省电模式中执行图9所示的盒控制程序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在省电模式中,判定为上层盒17不是动作中(在s21中否定判定),且判定为上层盒17不是送给状态(在s22中否定判定)。而且,在判定为上层盒17位于比取出位置更靠送给位置侧时(在s23中肯定判定),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s24)。根据该构成,在省电模式中,即使用户错误地将上层盒17推入装置主体12内,随后也可快速地使上层盒17返回取出位置,因此能将上层盒17从装置主体12比较简单地取出,且能向上层盒17进行用纸p2的补充或替换。

·可设置能检测上层盒17位于取出位置和送给位置之间的中间范围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偏移检测用的传感器。可取得位置偏移检测用的传感器检测到上层盒17位于中间范围以及第二传感器66检测到上层盒17位于送给位置的信息而在图9的s23或图10的s33中判定为上层盒17从取出位置向送给位置侧的位置偏移。

·待机时间t的计时开始时期可以是印刷结束时间点(即排纸动作开始时间点)。此外,待机时间t不限定于例如2秒以内,作为一例,也可以是1秒~5秒的范围内的值。

·也可采用以下构成:仅在电源接通操作检测时和电源断开操作检测时及向省电模式转变时和从印刷作业结束时间点经过待机时间t的时间点中的、一个或两个或者三个时期使上层盒17向取出位置移动。例如,可以仅是从印刷作业结束时间点经过待机时间t的时间点。

·可采用以下构成:在用户操作操作面板13上的未图示的操作按钮时,控制器60基于该操作信号来反转驱动电动电机55,从而将叠储器24从开位置向闭位置收纳。此外,也可设置能检测有无叠储器24上的用纸的传感器,并在印刷作业结束后即使等待一定时间也没有下一印刷作业且检测到取走叠储器24上的用纸而变成没有用纸时,将叠储器24通过控制而自动收纳。如上所述,在叠储器24的收纳为电动的情况下,即使在用户错误地将上层盒17推入装置主体12内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地使上层盒17返回取出位置。

·送给盒不限于两个(两层)。也可以是具备三个以上能相对于装置主体12独立地装拆的送给盒的构成。在该情况下,用电动电机的电力移动的电动盒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再有,优选将介质送给方向上的长度比其他送给盒短的送给盒安装于其他的送给盒的上侧。

·也可将介质送出方向的长度相对较短侧的盒17配置于下侧,并将介质送出方向的长度相对较长侧的盒配置于上侧。此外,在具有三层以上的盒的情况下,可在最上层和最下层的两盒之间的层配置介质送出方向的长度比最长的盒短的一个或多个电动式的盒。

·构成驱动部的动力源不限于输送电机43那样的旋转式电机,也可以是线性电机。此外,动力源可以是电动缸、气压缸、液压缸等缸体。

·介质不限于用纸,也可以是树脂制的膜、金属箔、金属膜、树脂和金属的复合膜(层叠膜)、织物、无纺布、陶瓷片等。

·记录装置不限于喷墨式,也可以是点阵式、激光式。再有,记录装置不限于串行打印机,可以是宽行打印机或页式打印机。此外,记录装置可至少具有在介质形成图像的记录功能(印刷功能),也可以是例如具备印刷功能、扫描功能及复印功能的复合机。

·下层盒16、上层盒17及排纸叠储器24可一体构成。

·也可以是在上层盒17的用纸的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端部具备排纸叠储器的构成。在该情况下,排纸叠储器可用手动拉出,或者可驱动驱动部来自动地拉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