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276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1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2和墨容纳单元3。图1至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图1和图2均为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3为喷墨打印机1的墨容纳单元3的正视图(也即喷墨打印机1的右视图)。

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1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使用者所在的方向定义为前方,与之相对的方向为后方,而使用者的左右手方向分别定义为左右方向。如图2所示,墨容纳单元3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2的某一侧面上(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右侧面上)。墨容纳单元3中容纳有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2的墨水。

墨容纳单元3包括框架部20和盖体部40,盖体部40能够在关闭位置(图1)与最大打开位置(图2)之间相对于框架部20枢转。框架部2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用于供应至打印机本体2以记录图像的墨水的墨容纳部10,并且在墨容纳部10的外部覆盖墨容纳部10。墨容纳部10设置有用于向墨容纳部10内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1,注入口11具有与墨容纳部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注入口11向上延伸超出框架部20的表面,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注墨操作。位于关闭位置的盖体部40能够将墨容纳部10的注入口11覆盖,而位于最大打开位置的盖体部40使注入口11露出。

参考图3,从墨容纳单元3的正面(即从右向左)看时,依次设置有四个墨容纳部10,分别容纳有黑色墨水和三种彩色(例如分别为青色、品红色、黄色)墨水。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墨容纳单元3还具有用于密封注入口11的注入口塞30。注入口塞30包括密封部31、纽带部32和固定部33。密封部31构造为延伸进入注入口11时密封注入口11。纽带部32构造为长条形的纽带状,其一端与密封部3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部33连接。固定部33设置有凹部,相应地,框架部20的侧表面24的位于注入口11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从侧表面24向外横向凸出的配合部(未示出),固定部33通过与配合部的凹凸配合而被固定。当使用者需要通过注入口11向墨容纳部10内注墨时,密封部31相对于注入口11可取下。另外,框架部20的基表面的靠近注入口11的位置设置有载置部23,使用者可以将取下的密封部31放置于载置部23上。

注墨时,使用者首先将盖体部40从关闭位置枢转至最大打开位置,使注入口11露出,将注入口塞30的密封部31从注入口11取下并放置于相应的载置部23上,使注入口11的与墨容纳部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露出,然后将盛有待注入墨水的墨瓶的前端插入注入口11的开口,通过挤压墨瓶将墨水注入到墨容纳部10内。

然而,如图3所示,在注墨时,将密封部31从注入口11取下并放置于载置部23上,固定部33连接至配合部,此时连接在固定部33和密封部31之间的纽带部32的一部分会位于注入口11上方附近,该部分容易与注墨的墨瓶接触,从而存在妨碍注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并且设置有供墨水注入的注入口;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构造为用于覆盖所述墨容纳部,所述框架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位于所述注入口上方的侧表面的配合部和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基表面的载置部;以及注入口塞,所述注入口塞构造为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并且能够放置于所述载置部上,所述注入口塞包括:构造为当其延伸进入所述注入口时密封所述注入口的密封部、构造为与所述框架部上的所述配合部连接的固定部、和连接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固定部的纽带部以及连接至所述框架部的所述侧表面,并且在从所述墨容纳单元的上方俯视的平面上其投影位于所述注入口的投影范围之外的限制部;其中,所述限制部构造成在所述注入口塞放置于所述载置部的状态下,所述纽带部的从所述配合部至所述限制部之间的部分受到限制而以预定方向取向,从而在从所述墨容纳单元的上方俯视的平面上,所述纽带部的投影位于所述注入口的投影范围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在框架部的侧表面设置有限制部,限制部限制纽带部位于配合部与限制部之间的部分的取向,使该部分纽带部从配合部朝向远离注入口的方向延伸,或者使该部分紧贴框架部的侧表面。由此,当注入口塞的固定部连接至配合部并且密封部放置于载置部上时,纽带部不会位于注入口的上方,以确保在注墨时,纽带部不与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注墨操作。

可选地,所述限制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侧表面,在所述注入口塞放置于所述载置部的状态下,所述纽带部绕过或穿过所述限制部。

根据此方案,以绕过限制部的形式对纽带部进行限制,结构较为简单,比较容易实现纽带部与限制部之间的连接;以穿过限制部的形式对纽带部进行限制,可以使限制部与纽带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纽带部脱出。

可选地,所述限制部包括从所述侧表面突出的本体部和在所述本体部的远离所述侧表面的一端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弯折的弯折部,其中,在所述注入口塞放置于所述载置部的状态下,所述纽带部的从所述配合部至所述弯折部之间的部分受到所述弯折部限制而靠近所述框架部的所述侧表面。

根据此方案,以弯折部的形式限制纽带部位于配合部和限制部之间的部分紧贴框架部的侧表面。此种形式的限制部在侧表面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可以灵活布置。

可选地,所述纽带部与所述限制部可分离地连接,当所述纽带部脱离所述限制部时,所述纽带部不受限制。

根据此方案,当不需要对纽带部进行限制时,可以使纽带部脱离限制部,这样的设置更加灵活,方便使用者使用。

可选地,所述限制部为从所述侧表面突出的柱形体。

根据此方案,限制部设置为柱形体的形式,结构更加简单,容易生产制造。

可选地,所述限制部相对于穿过所述配合部的中心的竖直线位于靠近所述载置部的一侧。

根据此方案,限制部将纽带部限制在配合部和载置部之间,由此,纽带部远离注入口,不会位于注入口的上方附近,确保在注墨时,纽带部不与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注墨操作。

可选地,所述限制部设置于所述侧表面的凹部内。

根据此方案,设置于侧表面的凹部内的限制部可以使纽带部紧贴框架部的侧表面,很好地避免纽带部位于注入口的上方附近的现象,确保在注墨时,纽带部不与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注墨操作,并且对限制部在侧表面上的设置位置没有限制,可以灵活布置。

可选地,所述限制部设置在所述纽带部上,并且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框架部的所述侧表面。

根据此方案,将限制部设置于纽带部上,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将限制部连接至侧表面对纽带部进行限制,或将限制部从侧表面拆下以解除对纽带部的限制,使用者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种墨容纳单元。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关闭位置;

图2为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的另一立体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打开位置;

图3为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的右侧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打开位置,并省略了部分盖体部;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的局部立体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打开位置;

图5为图4所示的墨容纳单元的正面局部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墨容纳单元改变限制部位置的正面局部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打开位置;

图7为图6所示的墨容纳单元沿A-A线的剖切视图;

图8为用于图4至图7所示的墨容纳单元的限制部的第一构型的示意图;

图9为用于图4至图7所示的墨容纳单元的限制部的第二构型的示意图;

图10为用于图4至图7所示的墨容纳单元的限制部的第三构型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的局部立体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打开位置;

图12为图11所示的墨容纳单元的正面局部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的正面局部视图,其中盖体部位于打开位置;

图14为图13所示的墨容纳单元从侧面观察的沿B-B线局部剖切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15为与图10所示的限制部配合的凹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打印机 2 打印机本体

3/100/100′/200/300 墨容纳单元 10/110/110′/210/310 墨容纳部

11/111/111′/211/311 注入口 20/120/120′/220/320 框架部

121/221/321 配合部 23/123/123′/223/323 载置部

24/124/124′/224/324 侧表面 30/130/130′/230/330 注入口塞

40/140/140′/240/340 盖体部 151a/151b 本体部

152a/152b 弯折部 126/326 凹部

151c 环形部 152c 连接部

31/131/131′/131″/231/331 密封部

32/132/132′/132″/232/332 纽带部

33/133/133′/133″/233/333 固定部

150/150′/150a/150b/150c/250/350 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在本文中,“平行”、“水平”或“垂直”是指基本上或大致“平行”、“水平”或“垂直”。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喷墨打印机1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可以具有在记录纸张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双面图像记录功能。当然,对于是否具有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

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2。打印机本体2可以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设置在打印机本体2的右侧面并且从打印机本体2的右侧面向右延伸。当然,可以理解,在不同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实际需要,墨容纳单元也可以相对于打印机本体2以其他朝向或方位设置。此外,根据实际需要,墨容纳单元可以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2,也可以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2。

第一实施方式

图4和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00的一部分。

墨容纳单元100包括墨容纳部110、框架部120、注入口塞130和盖体部140。

墨容纳部110容纳用于供应至打印机本体2以记录图像的墨水。框架部120在墨容纳部110的外部覆盖墨容纳部110。墨容纳部110设置有注入口111,注入口111具有与墨容纳部1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使用者可以通过注入口111向墨容纳部110内注入墨水。注入口111向上延伸超出框架部120的表面,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注墨操作。

可以理解,虽然图4中仅示出了一个墨容纳部110,然而墨容纳单元100可以包括四个墨容纳部。四个墨容纳部沿墨容纳单元100从左至右的方向(即喷墨打印机的前后方向)依次排列并彼此独立。这四个墨容纳部可以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例如可以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四种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当然,也可以在墨容纳单元100的内部设置六个、八个、十二个等不同数量的用于容纳墨水的墨容纳部,并相应地使用六、八、十二种等不同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以增加所记录图像色彩的丰富性。

盖体部140连接至框架部120,并且能够相对于框架部120在关闭位置与最大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位于关闭位置的盖体部140能够将墨容纳部110的注入口111覆盖,以提供保护作用,使其免受灰尘等的污染,从而保证墨容纳部110内的墨水的质量,或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碰撞等损坏注入口111。位于最大打开位置的盖体部140使注入口111完全露出,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注墨等操作。在图4中,盖体部140处于位于关闭位置与最大打开位置之间的其他打开位置,注入口111完全露出。

注入口塞130用于密封注入口111,以防止墨水蒸发或泄漏或避免污染物通过注入口111进入墨容纳空间污染墨水。

注入口塞130包括密封部131、纽带部132和固定部133。

密封部131构造为在延伸进入注入口111时密封注入口111,其可以由诸如塑胶的柔性材料制成并可以具有一定的变形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密封注入口111。密封部131相对于注入口111可取下,以方便使用者通过注入口111向墨容纳空间内注入墨水。另外,框架部120的基表面的靠近注入口111的位置设置有载置部123。在使用者将密封部131从注入口111取下时,可以如图5所示将取下的密封部131放置于载置部123上。

纽带部132构造为长条形的纽带,其一端与密封部13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部133连接。

固定部133设置有凹部,相应地,如图4所示,框架部120的侧表面124位于注入口111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从侧表面124向外横向凸出的配合部121,固定部133通过其凹部与配合部121的凹凸配合而被固定。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固定部133上设置凸部,而将配合部121设置为凹部的形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150设置在框架部120的设置有配合部121的侧表面124上,用于限制纽带部132的取向并且/或者使纽带部132紧贴侧表面124。

具体地,纽带部132在从连接至配合部121的固定部133延伸出来后,绕过或穿过限制部150,再延伸至所述注入口塞的密封部131。因此,纽带部132的上端部分被固定部133和限制部150限制,从而以预定方向取向并且/或者紧贴框架部120的侧表面124。

限制部150的具体作用效果与限制部150自身的结构以及位置有关。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150设置于配合部121的下方,并且位于配合部121的更靠近载置部123的一侧。换句话说,限制部150设置于经过配合部121中心的竖直面的朝向载置部123的一侧。这样,如图5所示,在固定部133连接至配合部121且密封部131放置于载置部123的状态下,由于限制部150对纽带部132的限制作用,使得纽带部132从配合部121朝向远离注入口111的方向延伸,也即,纽带部132的取向被限制而更朝向载置部123。此时,当从墨容纳单元100的上方俯视时,在俯视平面上,纽带部132的投影位于注入口111的投影范围之外,由此纽带部132不会与插入到注入口111的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用户进行注墨操作。

进一步地,限制部150还限制纽带部132使其至少位于配合部121与限制部150之间的部分紧贴框架部120的侧表面124设置,也即纽带部132被限制而紧贴框架部120的侧表面124。由此,可以进一步地确保纽带部132不会与插入到注入口111的墨瓶接触,不妨碍用户进行注墨操作。

此外,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可以仅通过限制纽带部使其至少部分地紧贴框架部的侧表面以实现技术目的。因此,也可以如图6和图7所示,将限制部150′设置于配合部121′的更靠近注入口111′的一侧,也即,限制部150′位于经过配合部121′中心的竖直面的朝向注入口111′的一侧。

此时,从图7可以看出,虽然纽带部132′的上端部分在注入口111′上方延伸,然而,由于该部分纽带部132′紧贴框架部120′的侧表面124′,并且侧表面124′距离注入口111′较远,因此,在俯视平面上,纽带部132′的投影同样位于注入口111′的投影范围之外,不会妨碍用户进行注墨操作,可以实现同样的技术目的。

图8和图10给出了限制部的多种可能的构型。下面仅以图8至图10的限制部应用于如图4和图5所示的墨容纳单元100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限制部也可以同样应用于如图6和图7所示的墨容纳单元100′。

具体地,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构型的限制部150a。限制部150a具有两个并列布置的本体部151a和连接两者端部的弯折部152a。本体部151a大致为柱状,并且一端连接至墨容纳单元100的侧表面124。弯折部152a相对于本体部151a弯折并且连接两个本体部151a的另一端。由此,当限制部150a连接至侧表面124时,限制部150a与侧表面124之间形成封闭的环形,以将纽带部132限制在其中。可以理解,限制部150a可以固定地连接至侧表面124,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侧表面124。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构型的限制部150b,其具有本体部151b和弯折部152b。本体部151b大致为柱状,并且一端连接至墨容纳单元100的侧表面124,弯折部152a从本体部151b的另一端相对于本体部151a弯折。相比第一构型的限制部150a,如图9所示,当连接至侧表面124时,第二构型的限制部150b的弯折部152a与本体部151b未完全围合成封闭的环形,而是留有供纽带部132进出的开口。由此,可根据需要,将纽带部132穿过限制部150b与侧表面124之间具有开口的环形而使纽带部132被限制部150b限制,或者将其从环形内取出而脱离限制部150b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当限制部150b连接至侧表面124时,优选地将弯折部152b的自由端远离配合部121设置。可以理解,限制部150b可以固定地连接至侧表面124,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侧表面124。

图10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三构型的限制部150c。与前两种限制部150a和150b不同,限制部150c设置在注入口塞130″的纽带部132″上,并且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侧表面124。由此,可根据需要,将限制部150c连接至侧表面124而使纽带部132″被限制部150c限制,或者使限制部150c脱离侧表面124而解除对纽带部132″的限制。如图10所示,限制部150c包括环形部151c和与环形部151c连接的连接部152c,环形部151c套设在纽带部132″上,连接部152c用于将环形部151c连接至侧表面124。如图15所示,可以在侧表面124的不同位置处设置多个用于固定连接部152c的凹部126。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调节纽带部132″与环形部151c的相对位置以及将152c固定至不同位置的凹部126,在小范围内对纽带部132″的限制位置进行微调。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限制部150c也可以固定地连接至纽带部132″,比如设置为与纽带部132″一体的形式,这样更加牢固可靠并且易于制造和安装。

对于墨容纳单元100和100′的其他未示出的墨容纳部所对应的限制部的结构和设置位置,也可以具有如上举例所述的设置,并且,同一个墨容纳单元内的不同墨容纳部所对应的限制部可以具有相同的设置,也可以具有不同的设置。

第二实施方式

图11和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200的一部分。除了限制部250之外,图11和图12所示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20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同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为叙述简洁,仅对区别的特征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200,其限制部250构造为限制位于配合部221和限制部250之间的纽带部232的取向,实现避免纽带部232妨碍注墨操作的目的。具体地,限制部250设置为从框架部220的侧表面224向外凸出的柱形结构,其结构比较简单,非常容易生产制作。可以理解,限制部250可以固定地连接至侧表面224,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侧表面224。

在固定部233连接至配合部221的状态下,当密封部231放置于载置部223上时,纽带部232绕过限制部250,通过限制部250限制纽带部232的取向,使该部分纽带部232从配合部221朝向远离注入口211的方向延伸。由此,在俯视平面上,纽带部232的投影位于注入口211的投影范围之外,也即,纽带部232不会与插入到注入口211的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用户进行注墨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200的限制部250仅可以限制纽带部232的延伸方向,而不能限制使纽带部232紧贴侧表面224,因此,限制部250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优选地,限制部250设置于配合部221的更靠近载置部223的一侧,也即,限制部250设置于经过配合部221中心的竖直面的朝向载置部223的一侧。

对于墨容纳单元200的其他未示出的墨容纳部所对应的限制部,可以具有与如上所述相同的设置。

第三实施方式

图13和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300。除了限制部350之外,图13和图14所示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30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大致相同的构造,其中相同功能的结构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为叙述简洁,仅对区别的特征进行详细介绍,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墨容纳单元300在框架部320的侧表面324设置有凹部326,限制部350设置于凹部326内。

在固定部333连接至配合部321并且密封部331放置于载置部323的状态下,纽带部332伸入凹部326内并且穿过或绕过限制部350。由于限制部350位于凹部326内,因此纽带部332的至少位于配合部321和限制部350之间的部分被限制部350限制以紧贴侧表面324。由此,在俯视平面上,纽带部332的投影位于注入口311的投影范围之外,也即,纽带部332不会与插入到注入口311的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用户进行注墨操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300的限制部350可以具有与如前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任一种限制部相同的构造。为简洁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凹部326设置于经过配合部321中心的竖直面的朝向注入口311的一侧。然而,也可将凹部326设置于经过配合部321的竖直面的朝向载置部323的一侧,此种设置方式,还可以通过限制位于限制部350和配合部321之间的纽带部332的取向,进一步地对纽带部332进行限制。

对于墨容纳单元300的其他未示出的墨容纳部所对应的限制部,可以具有与如上所述相同的设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上述任一种墨容纳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在框架部的侧表面设置有限制部,限制部限制纽带部位于配合部与限制部之间的部分的取向,使该部分纽带部从配合部朝向远离注入口的方向延伸,或者使该部分紧贴框架部的侧表面。由此,当注入口塞的固定部连接至配合部并且密封部放置于载置部上时,纽带部不会位于注入口的上方,以确保在注墨时,纽带部不与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注墨操作。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