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7550发布日期:2021-01-12 07:2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盒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代墨盒主要指的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旧时指人们用来装盛墨汁的文房用具。目前,墨盒的加工大多采用人工组装,人工手持墨盒的方式进行注墨,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能够自动组装墨盒,自动完成墨盒注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包括工作台;壳体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输送壳体;第一转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靠近所述壳体送料机构的一端,用于转运壳体;装海绵及面盖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转位机构,用于将海绵块装入壳体内并在壳体上安装面盖;第二转位机构,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可转运壳体和扣盖;扣盖上料及密封垫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可将扣盖放置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中并将密封垫安装至扣盖中;墨盒壳体上料及扣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可将壳体移动至所述第二转位机构中并将壳体与扣盖扣紧;墨盒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输送墨盒;第三转位机构,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墨盒上料机构旁;以及注墨机构,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三转位机构上方,用于为墨盒注墨。

有益效果: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包括工作台、壳体送料机构、第一转位机构、装海绵及面盖安装组件、第二转位机构、扣盖上料及密封垫安装组件、墨盒壳体上料及扣紧组件、墨盒上料机构、第三转位机构以及注墨机构。墨盒壳体原料自壳体送料机构进入第一转位机构,第一转位机构旋转带动壳体进入装海绵及面盖安装组件进行海绵安装以及面盖焊接。扣盖上料机构及密封垫安装组件将扣盖放入第二转位机构中后将密封垫安装如扣盖中,随后第二转位机构转动,带动扣盖至墨盒壳体上料及扣紧组件处,将墨盒壳体自第一转位机构中取出,放置在扣盖上,随后压紧壳体与扣盖。墨盒上料机构将墨盒自第二转位机构取出,转移至第三转位机构。第三转位机构将墨盒转移至注墨机构下方,注墨机构完成注墨。以此实现自动组装墨盒,自动完成墨盒注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壳体送料机构包括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挡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可挡住壳体前进;上料工装,设置在所述传送带旁,可容置壳体;上料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且与所述挡块贴紧,可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运动的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机械手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位机构旁;以及上料机械手,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支架上,可沿所述机械手支架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上料机械手上设有两个可互相远离和靠近的第一爪头,可将壳体自所述上料工装内移动至所述第一转位机构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第一转位机构包括第一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以及第一工装,所述第一工装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工装沿所述第一转盘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上,所述第一工装可容置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装海绵及面盖安装组件包括装海绵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转位机构,用于将海绵块装入壳体内;以及面盖安装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转位机构,用于在壳体上安装面盖;所述装海绵机构包括海绵振动盘,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海绵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盘上方,与所述第一工装位置相对,可将海绵安装至壳体内部;海绵输送轨道,连接所述海绵振动盘与所述海绵安装组件,可将海绵块自所述海绵振动盘内输送至所述海绵安装组件中;所述面盖安装机构包括面盖振动盘,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面盖安装机械手,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盘上方,与所述第一工装位置相对,可将面盖安装至所述第一工装内的壳体上;面盖输送装置,连接所述面盖振动盘与所述面盖安装机械手,可将面盖自所述面盖振动盘内输送至所述面盖安装机械手中;以及超声波焊机,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可将壳体与面盖焊接为一个整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第二转位机构包括第二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以及第二工装,所述第二工装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工装沿所述第二转盘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上,所述第二工装可容置壳体和扣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扣盖上料及密封垫安装组件包括扣盖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可将扣盖放置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中;以及密封垫安装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旁,可将密封垫安装至扣盖中;所述扣盖上料机构包括扣盖振动盘,设置在所述工作台旁;扣盖移动机构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扣盖移动爪,活动设置在所述扣盖移动机构支架上,可沿所述扣盖移动机构支架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扣盖移动爪设有两个可互相远离和靠近的第二爪头,所述扣盖移动爪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以及扣盖输送带,其一端与所述扣盖振动盘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扣盖移动爪旁,可将扣盖自所述扣盖振动盘中移动至所述扣盖移动爪旁;所述第二爪头可将扣盖自所述扣盖输送带上移动至所述第二转位机构中;所述密封垫安装机构包括密封垫振动盘,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密封垫安装机构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密封垫安装机械手,活动设置在所述密封垫安装机构支架上,可沿所述密封垫安装机构支架进行往复运动;以及密封垫输送带,其一端与所述密封垫振动盘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密封垫安装机械手旁,可将密封垫自所述密封垫振动盘中移动至所述密封垫安装机械手旁;所述密封垫安装机械手可将密封垫自所述密封垫输送带取出,安装至扣盖内,所述密封垫安装机械手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墨盒壳体上料及扣紧组件包括墨盒壳体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可将壳体移动至所述第二转位机构中;以及扣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可将扣盖与壳体扣紧;所述墨盒壳体上料机构包括壳体上料机械手支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位机构旁;机械手,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料机械手支架上,可沿所述壳体上料机械手支架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机械手上设有两个可相互远离和靠近的夹持块;所述机械手可将壳体移动至所述第二工装内;所述扣紧机构包括扣紧机构支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以及下压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扣紧机构支架上,可沿所述扣紧机构支架上下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墨盒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可夹持墨盒至所述墨盒上料机构中;第二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靠近所述第三转位机构,可从所述墨盒上料机构中取出墨盒放置在所述第三转位机构中;以及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可将墨盒自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处输送至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以及第一夹持爪,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架上,可沿所述第一夹持架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夹持爪上设有两个可互相远离或靠近的第三爪头;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夹持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以及第二夹持爪,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架上,可沿所述第二夹持架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夹持爪上设有两个可互相远离或靠近的第四爪头;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以及第四工装,所述第四工装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工装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可容置墨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第三转位机构包括第三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以及第三工装,所述第三工装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工装沿所述第三转盘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三转盘上,所述第三工装可容置墨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墨盒产品自动生产线,所述注墨机构包括固定架,转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第三转盘上方,当所述注墨机构注墨时,所述固定架随所述第三转盘同步转动;注墨头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中,可在竖直方向上下活动;以及注墨头,设置在所述注墨头固定架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壳体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一转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装海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面盖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盖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二转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密封垫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墨盒壳体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扣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墨盒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转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注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墨盒产品生产线包括工作台10、壳体送料机构20、第一转位机构30、装海绵及面盖安装组件40、第二转位机构50、扣盖上料及密封垫安装组件60、墨盒壳体上料及扣紧组件70、墨盒上料机构80、第三转位机构90以及注墨机构100。壳体送料机构20设置在工作台10上,用于输送壳体。第一转位机构30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靠近壳体送料机构20的一端,用于转运壳体。装海绵及面盖安装组件40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靠近第一转位机构30,用于将海绵块装入壳体内并在壳体上安装面盖。第二转位机构50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0上,可转运壳体和扣盖。扣盖上料及密封垫安装组件60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二转位机构50旁,可将扣盖放置于第二转位机构50中并将密封垫安装至扣盖中。墨盒壳体上料及扣紧组件70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二转位机构50旁,可将壳体移动至第二转位机构50中并将壳体与扣盖扣紧。墨盒上料机构80设置在工作台10上,用于输送墨盒。第三转位机构90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墨盒上料机构800旁。注墨机构100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三转位机构90上方,用于为墨盒注墨。

参照图1至图4和图5,壳体送料机构20包括传送带21、挡块22、上料工装23、上料块24、机械手支架25以及上料机械手26。传送带2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挡块22设置在所述传送带21的一端,可挡住壳体前进。上料工装23设置在所述传送带21旁,可容置壳体。上料块24设置在所述传送带21上,且与所述挡块22贴紧。上料块24可沿垂直于所述传送带21运动的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机械手支架25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位机构30旁。上料机械手26活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支架25上。上料机械手26可沿所述机械手支架25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上料机械手26上设有两个可互相远离和靠近的第一爪头261。上料机械手26可将壳体自所述上料工装23内移动至所述第一转位机构30中。

参照图1至图4和图6,第一转位机构30包括第一转盘31以及第一工装32。第一转盘31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0上。第一工装32为多个。多个第一工装32沿第一转盘31周向设置在第一转盘31上。第一工装32可容置壳体。

参照图1至图4和图7,装海绵机构41包括海绵振动盘411、海绵安装组件412以及海绵输送轨道413。海绵振动盘411设置在工作台10上。海绵安装组件412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一转盘31上方,与第一工装32位置相对,可将海绵安装至壳体内部。海绵输送轨道413连接海绵振动盘411与海绵安装组件412,可将海绵块自海绵振动盘411内输送至海绵安装组件412中。

参照图1至图4和图8,面盖安装机构42包括面盖振动盘421、面盖安装机械手422、面盖输送装置423以及超声波焊机424。面盖振动盘421设置在工作台10上。面盖安装机械手422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一转盘31上方。面盖安装机械手422与第一工装32位置相对,可将面盖安装至第一工装32内的壳体上。面盖输送装置423连接面盖振动盘421与面盖安装机械手422,可将面盖自面盖振动盘421内输送至面盖安装机械手422中。超声波焊机424设置在工作台10上,可将壳体与面盖焊接为一个整体。

参照图1至图4和图10,第二转位机构50包括第二转盘51以及第二工装52。第二转盘51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0上;以及第二工装52第二工装52为多个。多个第二工装52沿第二转盘51周向设置在第二转盘51上,第二工装52可容置壳体和扣盖。

参照图1至图4和图9,扣盖上料机构41包括扣盖振动盘611、扣盖移动机构支架612、扣盖移动爪613以及扣盖输送带614。扣盖振动盘611设置在工作台10旁。扣盖移动机构支架612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二转位机构50旁。扣盖移动爪613活动设置在扣盖移动机构支架612上,可沿扣盖移动机构支架612进行往复运动。扣盖移动爪613设有两个可互相远离和靠近的第二爪头613a,扣盖移动爪613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以及扣盖输送带614一端与扣盖振动盘611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扣盖移动爪613旁,可将扣盖自扣盖振动盘611中移动至扣盖移动爪613旁。第二爪头613a可将扣盖自扣盖输送带614上移动至第二转位机构50中。

参照图1至图4和图11,密封垫安装机构62包括密封垫振动盘621、密封垫安装机构支架622、密封垫安装机械手623以及密封垫输送带624。密封垫振动盘621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二转位机构50旁。密封垫安装机构支架622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二转位机构50旁。密封垫安装机械手623活动设置在密封垫安装机构支架622上,可沿密封垫安装机构支架622进行往复运动。密封垫输送带624其一端与密封垫振动盘621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密封垫安装机械手623旁。密封垫输送带624可将密封垫自密封垫振动盘621中移动至密封垫安装机械手623旁。密封垫安装机械手623可将密封垫自密封垫输送带624取出,安装至扣盖内。密封垫安装机械手623可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参照图1至图4和图12,墨盒壳体上料机构71包括壳体上料机械手支架711以及机械手712。壳体上料机械手支架711固定在工作台10上,且位于第二转位机构50旁。机械手712活动设置在壳体上料机械手支架711上,可沿壳体上料机械手支架711进行往复运动。机械手712上设有两个可相互远离和靠近的夹持块712a。机械手712可将壳体移动至第二工装52内。

参照图1至图4和图13,扣紧机构72包括扣紧机构支架721以及下压块722。扣紧机构支架721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下压块722活动设置在扣紧机构支架721上,可沿扣紧机构支架721上下运动。

参照图1至图4和图14,墨盒上料机构80包括第一夹持机构81、第二夹持机构82以及输送机构83。第一夹持机构81设置在工作台10上,可夹持墨盒至墨盒上料机构80中。第二夹持机构82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靠近第三转位机构90,可从墨盒上料机构80中取出墨盒放置在第三转位机构90中。输送机构83设置在工作台10上,可将墨盒自第一夹持机构81处输送至第二夹持机构82处。第一夹持机构81包括第一夹持架811以及第一夹持爪812。第一夹持架811设置在工作台10上。第一夹持爪812活动设置在第一夹持架811上,可沿第一夹持架811进行往复运动。第一夹持爪812上设有两个可互相远离或靠近的第一第三爪头812a。第二夹持机构82包括第二夹持架821以及第二夹持爪822。第二夹持架821设置在工作台10上。第二夹持爪822活动设置在第二夹持架821上,可沿第二夹持架822进行往复运动。第二夹持爪822设有两个可互相远离或靠近的第四爪头822a。输送机构83包括输送带831以及第四工装832。输送带831设置在工作台10上。第四工装832为多个。多个第一工装831设置在传送带832上,可容置墨盒。

参照图1至图4和图15,第三转位机构90包括第三转盘91以及第三工装92。第三转盘91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0上。第三工装92为多个。多个第三工装92沿第三转盘91周向设置在第三转盘91上。第三工装92可容置墨盒。

参照图1至图4和图16,注墨机构100包括固定架101、注墨头固定架102以及注墨头103。固定架101转动设置在工作台10上,位于第三转盘91上方。当注墨机构100注墨时,固定架101随第三转盘91同步转动。注墨头固定架102设置在固定架101中,可在竖直方向上下活动。注墨头103设置在注墨头固定架102上。

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壳体放在传送带21上,启动设备,壳体随传送带21运动至挡块22处,挡块22挡住壳体前进。上料块24将壳体推入上料工装23内,上料机械手26将上料工装23内的壳体移动至第一工装32内。

随后第一转盘31转动,使第一工装32转动至海绵安装组件52的正下方。这时,海绵块自海绵振动盘411中送出,经海绵输送轨道413,进入海绵安装组件412中。海绵安装组件412将海绵块推入壳体中。

然后第一转盘31再次转动,使上述装入了海绵块的壳体转动至面盖安装机构42下方,面盖自面盖振动盘421,经面盖输送装置423进入面盖输送机械手422处。随后面盖输送机械手422将面盖移动至壳体上。

第一转盘31再次转动,带动壳体及面盖移动至超声波焊机424的正下方,超声波焊机424将面盖和壳体焊接为整体。

扣盖被扣盖输送带614自扣盖振动盘611输送至扣盖移动爪613旁,扣盖移动爪614将扣盖移动至第二工装52内部。随后第二转位机构50转动,使第二工装52内的扣盖转动至密封垫安装机构62下方,同时,密封垫被密封垫输送带624自密封垫振动盘621输送至密封垫机械手623旁。密封垫机械手623将密封垫从密封垫输送带624上移动至扣盖中安装好。随后第二转位机构50转动,带动扣盖转动至墨盒壳体上料机构71下方,机械手712将墨盒壳体自上一道工序将墨盒壳体移动放置到扣盖上。随后第二转位机构50再次转动,带动墨盒壳体及扣盖移动至扣紧机构72下方,下压块722向下运动,压下墨盒壳体,使墨盒壳体与扣盖扣紧。至此,扣盖安装完成。

墨盒上料机构80将墨盒自上第二工装52中取出,放入第三转位机构90中的第三工装92中。随后第三转位机构90转动,带的墨盒至注墨机构100正下方后,注墨头固定架102向下运动,带动注墨头103向下插入墨盒中,开始注墨。注墨过程中,第三转位机构90以及墨盒上料机构80持续运行,注墨机构100随第三转盘91一同转动,直至墨盒完成注墨后注墨机构100复位,进行下一轮注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