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01159阅读:来源:国知局
导入通道
[0067]79…排气通道
[0068]80…驱动力源
[0069]81…滑轮
[0070]83…喷嘴开闭板
[0071]84…旁通连通孔
[0072]85…连通孔开闭板
[0073]86…侧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74]A.第I实施方式:
[0075](印刷装置的整体结构)
[0076]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图。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是排出墨滴而形成图像的喷墨方式的行式打印机,一边沿长度方向输送带状的作为记录介质的印刷基材11 一边执行连续印刷。作为印刷基材11,可以使用例如光泽纸、铜版纸、标签纸、OHP膜等。作为印刷基材11,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普通纸、日本纸、嗔墨用纸、布基体等。
[0077]印刷装置10具备控制部12、多个输送辊13、基材放出部20、印刷部30、干燥部40和基材卷绕部50。控制部12由具备中央处理装置和主存储装置的微型计算机构成,能够控制印刷装置10的各构成部分。具体而言,控制部12能够控制印刷装置10中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和、印刷部30中的印刷图像的形成、干燥部40的运行。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2能够控制印刷处理暂时中断时的、干燥部40中的送风单元41的运行状态切换(详情后述)。
[0078]多个输送辊13在印刷装置10中构成印刷基材11的输送路径。各输送辊13适当地配置于基材放出部20、印刷部30、干燥部40和基材卷绕部50。图1中图示了表示形成印刷图像时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的箭头H)。在本说明书中,在说到“上游”或“下游”时,以形成印刷图像时的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为基准。
[0079]基材放出部20具备印刷基材11卷成卷筒状的基材辊21。基材辊21通过由控制部12控制的马达(省略图示)按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将印刷基材11向位于下游的印刷部30放出。
[0080]印刷部30具备旋转鼓31和印刷头部32,在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形成印刷图像。印刷部30与记录部相当。旋转鼓31通过由控制部12控制的马达(省略图示)按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一边在其圆周侧面支撑印刷基材11 一边输送印刷基材11。
[0081]印刷头部32具有排出不同颜色墨的多个印刷头33。各印刷头33是沿印刷基材11的宽度方向排列有能够排出墨滴的喷嘴的行式头。各印刷头33沿旋转鼓31的圆周侧面在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上排列。各印刷头33对按与控制部12的指令相应的定时和尺寸由旋转鼓31输送来的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排出墨滴而形成印刷图像。
[0082]干燥部40位于印刷部30的下游。干燥部40具备送风单元41和旋转鼓42。干燥部40通过从送风单元41送出的热风对以由旋转鼓42支撑的状态输送来的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进行加热,使被排出到印刷面的墨干燥。另外,干燥部40回收送出的热风而再利用于印刷基材11的干燥。此外,干燥部40具备能够在印刷装置10的印刷处理暂时中断等时候切换送风单元41的运行状态的机构。关于干燥部40的详细结构将后述。
[0083]基材卷绕部50位于干燥部40的下游。基材卷绕部50具备按与控制部12的指令相应的预定旋转速度旋转驱动的卷绕辊51。卷绕辊51卷绕从干燥部40放出的印刷基材Ilo通过以上结构,印刷装置10连续地执行对于印刷基材11的印刷。
[0084](干燥部的结构)
[0085](I)概要
[0086]下面,首先,为了说明由干燥部40构成的印刷基材11的干燥机构,而参照图2、图3来说明干燥部40中的旋转鼓42以及送风单元41的结构。之后,在图2、图3的基础上适宜地参照图4、图5,对干燥部40中的送风单元41的运行状态的切换机构以及由控制部12进行的其运行状态的切换控制进行说明。
[0087](2)由干燥部构成的印刷基材的干燥机构
[0088](2.1)参照图的说明
[0089]参照图2、图3对干燥部4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沿箭头X的反方向观察干燥部40时所见的概略侧视图。图3是沿箭头Y的方向观察干燥部40时(从干燥部40的背面侧观察时)所见的概略主视图。在图2中,关于送风单元41,图示了图3所示的B-B切断处的概略截面结构。同样地,在图3中,关于送风单元41,图示了图2所示的A-A切断处的概略截面结构。图2、图3中,图示了表示送风单元41内的空气流动的箭头AFa、AFb、RFa、RFb, RFcο在图2中,为了方便,省略了鼓驱动部43的图示。
[0090]图2、图3中图示了表示垂直的三个方向的箭头X、Y、Z。箭头X表示与乾燥部40的送风单元41的横向(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箭头X表示在正对送风单元41的正面侧时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箭头Y表示与送风单元41的前后方向(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表示从送风单元41的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送风单元41的正面侧是送风单元41吹出热风的一侧(与旋转鼓42相对一侧),送风单元41的背面侧是其相反侧。箭头Z表示与送风单元41的高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表示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箭头X、Y、Z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参照的各图中也同样地图示。
[0091](2.2)旋转鼓
[0092]旋转鼓42与本发明的支撑部相当。旋转鼓42被支撑于鼓驱动部43的旋转轴部43s,使得其旋转轴DX变得与箭头X的方向平行(图3)。鼓驱动部43具备马达(省略图示),通过马达的驱动力使旋转鼓42按与来自控制部12的指令相应的旋转速度旋转。
[0093]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基材11,以形成有印刷图像的印刷面的里侧的面与圆周侧面42s的大致半周量的区域面接触的状态,卷绕于旋转鼓42而被输送(图2)。印刷基材11相对于旋转鼓42沿箭头Y的方向被放入,在旋转鼓42上输送方向反转而从旋转鼓42沿箭头Y的反方向被放出。
[0094](2.3)送风单元
[0095]送风单元41与本发明的加热部相当。送风单元41正对旋转鼓42而配置,使得在印刷装置10中执行印刷处理时,能够对被卷绕于旋转鼓42的印刷基材11的印刷面吹送热风(图2)。更加具体而言,送风单元41配置为,在正面侧设置的送出热风的凹部空间即鼓配置区域68(后述)收置旋转鼓42中的卷绕有印刷基材11的部位。
[0096]送风单元41的内部由分隔壁划分成多个空间。在送风单元4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送风室60、排气回收室61和循环空气调整室62。加热送风室60具备送风风扇部63、热源部64和喷嘴部65。送风风扇部63配置于加热送风室60的箭头Y的方向侧(后方),使气流朝向箭头Y的反方向侧(前方)发生(箭头AFa)。送风风扇部63例如由鼓风机构成。热源部64配置于送风风扇部63的前方。热源部64构成为气流能够透过,对由送风风扇部63生成的气流进行加热。热源部64由排成例如网眼状或格栅状的电热线构成。
[0097]喷嘴部65与送风部相当,设置在热源部64的前方。在热源部64中加热后的气流,作为热风被从喷嘴部65向送风单元41的外部送出。喷嘴部65具有在加热送风室60的正面侧的隔壁即正面隔壁66排列有热风的送风口即多条缝67的结构。正面隔壁66向后方凹陷,使得形成能够收置旋转鼓42的卷绕有印刷基材11的部位的凹部空间即鼓配置区域68。在本实施方式中,正面隔壁66沿旋转鼓42的圆周侧面42s弯曲成大致半圆状。正面隔壁66也可以具有曲折使得沿旋转鼓42的圆周侧面42s排列多个平面的结构。
[0098]各缝67沿印刷基材11的输送方向按预定的间隔排列,使得其朝向鼓配置区域68的中央(鼓驱动部43的旋转轴部43s)开口(图2)。另外,各缝67在正面隔壁66沿箭头X的方向延伸,使得其能够遍及印刷基材11的整个宽度方向吹送热风(图3)。在印刷装置10中执行印刷处理时,在鼓配置区域68内热风从各缝67吹遍由旋转鼓42输送来的印刷基材11的整个印刷面(箭头AFb)无遗漏之处。因此,使由热风实现的印刷基材11的加热效率升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风向由正面隔壁66包围的空间内被送出,所以热散逸到加热区域即鼓配置区域68的外部的情况得到抑制。因此,印刷基材11的加热效率进一步提尚。
[0099]排气回收室61设置在送风单元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