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振动教学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3760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声振动教学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声振动教学用具。



背景技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而现有的教学上,缺乏能够更加直观理解该现象的教学用具,学生学习该概念往往需要直接死记硬背该抽象的概念,或者通过一定联想、图片连理解,不够直观、具体。而现有的打击乐器,如手鼓等,结构与功能固定,用来演示声音产生、传播这一物理现象缺乏沟通、对比。常见的双响筒采用的两端的响筒部设有不同的条形缺口的结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演示上述现象,但是由于结构固定,且内部结构不清晰,缺乏直观的对比,对于学生,特别是幼儿园培养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的时候,还是显得过于枯燥,且缺少孩子与用具的互动,往往起不到好的演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振动教学用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声振动教学用具,包括用具主体、支撑部、复数个响筒部以及击打槌,用具主体为哑铃型用具主体,用具主体长度方向上两端端面为连接面,支撑部设于用具主体中部侧沿,支撑部用于支撑用具主体。每一响筒部均为中空管状结构,每一响筒部管状结构的端面均附设有一连接部,连接部用于响筒部与上述连接面的连接,击打槌用于敲击装配于连接面的响筒部。每一上述响筒部均设有声振动机构,声振动机构用于令每一该响筒部受上述击打槌敲打后产生声音音高不同。

进一步地:

上述声振动机构包括条形缺口与环状凹槽,条形缺口沿所在上述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条形缺口背离上述连接部一端端部贯通该响筒部的敞口设置,环状凹槽沿响筒部侧壁周向延伸地开设于响筒部外沿。

不同的上述响筒部之间的上述声振动机构不同,该声振动机构不同为上述条形缺口的数量、上述环状凹槽的数量以及该条形缺口沿该所在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三者中的至少一个不同。

上述响筒部由第一响筒部、第二响筒部、第三响筒部以及第四响筒部构成,第一响筒部设有两道条形缺口以及一道环状凹槽,第二响筒部设有一道条形缺口以及一道环状凹槽,第三响筒部设有两道条形缺口以及一道环状凹槽,第四响筒部设有两道条形缺口,第一响筒部、第二响筒部与第四响筒部的条形缺口沿所在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相同设置,第三响筒部的条形缺口沿所在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短于其他三个响筒部设置。

更进一步地:

上述连接部为凸出上述响筒部端面的环状插头结构,上述连接面内设有与该环状插头相配适的环状连接凹槽。

上述支撑部与上述用具主体螺纹连接。

上述支撑部尾端开设有一容置孔,容置孔沿支撑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上述击打槌由一体连接击打部以及手持杆构成,手持杆可拆卸地装配于上述容置孔内。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具有不同条形缺口、环状凹槽等结构的响筒部配合击打槌敲出不同音高的的声音,学生可以自由选取其中的两个响筒部来进行对比,寓教于乐,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且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符合教育朝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的趋势。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教学用具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使用,且适用于不同课堂的使用,音乐课可以当双响筒使用,物理课可以当演示用具使用,幼儿园可以当玩具使用,适用性广,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第三,本实用新型通过4个响筒部的设置,可以直观对比条形缺口的数量、环状凹槽的数量以及该条形缺口沿该所在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三个变量,用最少的数量来达到最好的演示效果,节约了生产、使用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有第一响筒部与第四响筒部的声振动教学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声振动教学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具主体沿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一种声振动教学用具,包括用具主体1、支撑部2、复数个响筒部以及击打槌4,用具主体1为哑铃型用具主体1,用具主体1长度方向上两端端面为连接面,支撑部2设于用具主体1中部侧沿,支撑部2用于支撑用具主体1。每一响筒部均为中空管状结构,每一响筒部管状结构的端面均附设有一连接部31,连接部31用于响筒部与上述连接面的连接,击打槌4用于敲击装配于连接面的响筒部。每一上述响筒部均设有声振动机构,声振动机构用于令每一该响筒部受上述击打槌4敲打后产生声音音高不同。

参考图2、图3,上述连接部31为凸出上述响筒部端面的环状插头结构,上述连接面内设有与该环状插头相配适的环状连接凹槽11。上述支撑部首端21与上述用具主体1螺纹连接。上述支撑部2尾端开设有一容置孔,容置孔沿支撑部2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上述击打槌4由一体连接击打部41以及手持杆42构成,手持杆42可拆卸地装配于上述容置孔内。上述的连接结构令本实用新型的声振动教学用具便于年纪小的学生动手组装,有利于课堂上教学用具与学生的互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该结构还便于产品的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该响筒部为槐木响筒部,用具主体1为白松用具主体1,槐木材质做成的响筒部敲击声音音色优美,但是槐木声振动效率低,配合声振动效率优异的白松用具主体1,可以更好的改善产品的性能。响筒部长度为用具主体1长度的40%至60%,该种比例下,装配后单个响筒部长度占教学用具整体长度的22%至27%,二者的连接处正好处于声振动节点位置,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整体声振动效率。

参考图2,上述声振动机构包括条形缺口32与环状凹槽33,条形缺口32沿所在上述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条形缺口32背离上述连接部31一端端部贯通该响筒部的敞口设置,环状凹槽33沿响筒部侧壁周向延伸地开设于响筒部外沿。不同的上述响筒部之间的上述声振动机构不同,该声振动机构不同为上述条形缺口32的数量、上述环状凹槽33的数量以及该条形缺口32沿该所在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三者中的至少一个不同。为便于对比不同响筒部实际发声的音高,本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三个变量优选采用一条或者两条条形缺口32、一条或者不设环状凹槽33、两种长度的条形缺口32共六种情况分别对比,综合产品实际效果与成本考虑,每一套教学用具包括采用4个响筒部的方案,其分别为第一响筒部3a、第二响筒部3b、第三响筒部3c以及第四响筒部3d,第一响筒部3a设有两道条形缺口32以及一道环状凹槽33,第二响筒部3b设有一道条形缺口32以及一道环状凹槽33,第三响筒部3c设有两道条形缺口32以及一道环状凹槽33,第四响筒部3d设有两道条形缺口32不设环状凹槽33,第一响筒部3a、第二响筒3b部与第四响筒部3d的条形缺口32沿所在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相同设置,第三响筒部3c的条形缺口32沿所在响筒部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短于其他三个响筒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在响筒部上开设条形缺口32与环状凹槽33,分别从响筒部的长度方向与管状周向延伸方向的上述三个变量的改变来改变响筒部的声振动性能,从而可以敲击出不同音高的声音,这也将在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的时候具有更加具象、直观的感受。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将支撑部首端21的螺纹结构旋进用具主体螺纹孔12内,并按照需要选取两个响筒部,如图1中选用第一响筒部3a与第四响筒部3d,将响筒部的连接部31插入用具主体1两侧的环状连接凹槽11,并握住支撑部2与击打部41将击打槌4转出,分别手握支撑部2与手持杆42进行敲击。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