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2689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公开涉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小巧和重量轻的优点,平板显示器(FPD)已广泛用在诸如笔记本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的便携式计算机或便携式蜂窝终端中以及台式计算机的监视器中。FPD包括液晶显示器(LD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场发射显示器(FED)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0003]在FPD当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快速响应速度,以高发光效率表现亮度,并且具有宽视角。通常,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利用通过扫描信号而导通的开关晶体管来将数据电压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利用供应给驱动晶体管的数据电压来发射光。即,通过施加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数据电压来调节供应给OLED的电流。然而,这里,分别形成在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具有变化的阈值电压Vth。由于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不同于设计值的电流值可被供应给0LED,因此,亮度可不同于期望的值。
[0004]为了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已提出各种方法。方法之一是利用通过阈值电压使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位饱和的采样操作来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变化。
[0005]对于采样操作,重要的是确保足够的时间来利用阈值电压使驱动晶体管的栅源电位饱和。然而,由于随着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增大,用于扫描一条水平线的水平周期缩短,所以不容易确保采样周期。

【发明内容】

[0006]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包括η (η是自然数)条水平线;第i (i是满足条件I < i < η-2的自然数)扫描信号生成单元;以及第i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所述第i扫描信号生成单元可生成第i扫描信号并且将所生成的第i扫描信号提供给第i水平线和第(i+2)水平线。所述第i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可生成提供给第i水平线的第i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i扫描信号生成单元可在从第(1-2)水平线至第i水平线的扫描周期内输出第i扫描信号。所述第i发光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可输出在第(1-1)水平线内与第i扫描信号同步并且在第i水平线的扫描周期内的部分段期间与第i扫描信号同步的第i发光控制信号。
【附图说明】
[0007]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说明书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0008]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图。
[0009]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包括的像素的示例的示图。
[0010]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时序图。
[0011]图4a至图4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驱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示图。
[0012]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移位寄存器的连接关系的示图。
[0013]图6是示出移位寄存器的级的电路图。
[0014]图7是示出用于驱动图6所示的移位寄存器的时钟信号以及与其对应的输出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图。
[0016]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像素P按照矩阵形式排列的显示面板100、数据驱动器120、选通驱动器130和140以及定时控制器110。
[0017]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像素P并且基于像素P所表示的灰度来显示图像。多个像素P按照预定间隔排列在第一水平线HLl至第η水平线HL[n]中的每一个中,因此按照矩阵形式设置在显示面板100内。
[0018]像素P设置在数据线单元DL和η个选通线单元GL彼此交叉的区域中。连接到像素P的数据线单元包括初始化线14a和数据线14b,选通线单元GL包括前一级扫描线15a、当前级扫描线15b和发光控制线15c。
[0019]各个像素P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驱动晶体管DT、第一至第三晶体管T1、T2和Τ3、存储电容器Cst以及子电容器(sub-capacitor) Csub。驱动晶体管DT和第一至第三晶体管Tl、T2和T3可被实现为包括氧化物半导体层的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考虑到电子迀移率、工艺变化等,氧化物TFT有利于显示面板100的面积的增加。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TFT的半导体层可由非晶硅或多晶硅形成。
[0020]定时控制器110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120以及选通驱动器130和140的驱动定时。为此,定时控制器110可根据显示面板100的分辨率来重新对齐从外部输入的数字视频数据RGB,并且将重新对齐的数字视频数据供应给数据驱动器120。另外,定时控制器110基于诸如垂直同步信号Vsync、水平同步信号Hsync、点时钟信号DCLK和数据使能信号DE的定时信号来生成用于控制数据驱动器120的操作定时的数据控制信号DDC以及用于控制选通驱动器130和140的操作定时的选通控制信号⑶C。
[0021]数据驱动器120用于驱动数据线单元DL。为此,数据驱动器120基于数据控制信号DDC将从定时控制器110输入的数字视频数据RGB转换为模拟数据电压,并且将所转换的模拟数据电压供应给数据线14b。另外,数据驱动器120通过初始化线14a将初始化电压Vini提供给像素P。
[0022]扫描驱动器130和140包括电平移位器130和移位寄存器140。在扫描驱动器130中,电平移位器130和移位寄存器140被差分,移位寄存器140按照形成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100B中的面板内栅极(GIP)类型来形成。
[0023]电平移位器130被形成为连接到显示面板100的印刷电路板(PCB)(未示出)上的集成电路(IC)。电平移位器130在定时控制器11的控制下将时钟信号CLK和起始信号VST电平移位,并且将经电平移位的信号供应给移位寄存器140。移位寄存器140根据GIP方案被形成为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100B中的多个TFT的组合。移位寄存器140包括将扫描信号移位并输出以对应于时钟信号CLK和起始信号VST的级。包括在移位寄存器140中的这些级通过输出端子顺序地输出扫描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EM。
[0024]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像素P的示例的示图,其中示出了第η水平线的像素P中的一个。
[0025]参照图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像素P包括0LED、驱动晶体管DT、第一晶体管Tl至第三晶体管Τ3、存储电容器Cst和子电容器Csub。
[0026]OLED通过从驱动晶体管DT供应的驱动电流来发射光。多个有机化合物层形成在OLED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有机化合物层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射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OLED的阳极电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T的源极,OLED的阴极电极连接到接地端子VSS。
[0027]驱动晶体管DT通过其栅与源之间的电压来控制供应给OLED的驱动电流。为此,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连接到数据电压Vdata的输入端子,其漏极连接到驱动电压VDD的输入端子,其源极连接到低驱动电压VSS。
[0028]响应于发光控制信号ΕΜ,第一晶体管Tl控制驱动电压VDD输入端子与驱动晶体管DT之间的电流路径。为此,第一晶体管Tl的栅极连接到发光控制信号线15c,其漏极连接到驱动电压VDD输入端子,其源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T。
[0029]响应于第(η-1)扫描信号(Scan (η-1)),第二晶体管T2将从初始化线14a提供的初始化电压Vini提供给第二节点n2。为此,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到第(n_l)扫描线15a,其漏极连接到初始化线14a,源极连接到第二节点n2。
[0030]响应于第η扫描信号(Scan (η)),第三晶体管Τ3将从数据线14c提供的基准电压Vref和数据电压Vdata提供给驱动晶体管DT。为此,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到第η扫描线(Scan(η)),其漏极连接到数据线14c,其源极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T。
[0031]存储电容器Cst在一个帧期间维持从数据线14c提供的数据电压Vdata,以使得驱动晶体管DT能够维持恒定电压。为此,存储电容器Cst连接到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和源极。
[0032]子电容器Cl在第二节点n2处串联连接到存储电容器Cst,以用于增加驱动电压Vdata的效率。
[0033]具有上述结构的像素P的操作如下。图3是示出施加到图2的像素P的信号EM、SCAN、INIT和DATA的波形图以及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和源极的电位的变化。
[0034]在图3中,水平周期H表示排列在一条水平线HL上的像素P的扫描周期。该扫描周期包括数据写入周期以及用于检测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第二采样周期。例如,第η水平周期(η)Η是第η水平线HLn的扫描周期,第(η_1)水平周期表示作为前一级的水平线的第(η-1)水平线的扫描周期,第(η-2)水平周期(η-2)H是作为所述前一级之前的一个的第(η-2)水平线的扫描周期。I个水平周期IH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