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吸尘装置的雕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002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吸尘装置的雕刻机。



背景技术:

雕刻从加工原理上讲是一种钻铣组合加工,雕刻机多种数据输入模式根据需要游刃有余。机械雕刻机是目前数控雕刻机中使用较多,适合范围较广的一类,主要用于做切割、浮雕、金属、首饰、模具、零件、建筑模型、小型标牌、三维工艺品等。雕刻刀通过快速运转来实现雕刻工作,但是在雕刻的同时会产生很多的碎屑向雕刻机的四周散射,影响雕刻精度;而且机身工作时产生很大的振动,不仅会损坏其内部零件,还会影响雕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有吸尘装置的雕刻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吸尘装置的雕刻机,包括机体,机体的下方四角处设有减震装置,机体的内部底端设有通过电机控制的工作台,机体的两侧对应工作台处设有进口和出口,机体内部上方设有顶板,顶板上工作台的正上方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下方设有雕刻机头,雕刻机头的两侧设有找准器,雕刻机头的下方设有导电圈,机体的顶部设有出尘口,出尘口上设有喇叭状的吸盘,吸盘的另一端通过吸风管连有集尘器,吸风管上设有抽风机,机体的一侧壁上工作台的上方设有出风口朝向工作台上工件表面的吹风管,吹风管的另一端连有鼓风装置。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减震壳的内壁底部设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弹簧的顶部连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连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伸出减震壳并连有橡胶缓冲块,橡胶缓冲块的顶部与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橡胶缓冲块的底部固定杆的两侧设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底部与减震壳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找准器为光电直射找准器。

所述集尘器内设有过滤网,集尘器上连有排风管,排风管与吹风管连通,吸风管和排风管设置在过滤网两侧的集尘器上,吹风管上连有的鼓风装置即吸风管上的抽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机体顶部设置的吸盘与机体之间无间隙,能防止粉尘的逸出;吹风管的设置能将雕刻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吹散,使之更容易被吸盘吸入,不会滞留在工件表面,提高了雕刻精度;减震装置的设置能够减少雕刻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防止机身因振动太大而影响雕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电机;3、工作台;4、进口;5、出口;6、顶板;7、电动伸缩杆;8、雕刻机头;9、找准器;10、导电圈;11、出尘口;12、吸盘;13、吸风管;14、集尘器;15、抽风机;16、吹风管;17、减震壳;18、第一减震弹簧;19、固定板;20、固定杆;21、橡胶缓冲块;22、第二减震弹簧;23、过滤网;24、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吸尘装置的雕刻机,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下方四角处设有减震装置,机体1的内部底端设有通过电机2控制的工作台3,机体1的两侧对应工作台3处设有进口4和出口5,机体1内部上方设有顶板6,顶板6上工作台3的正上方设有电动伸缩杆7,电动伸缩杆7的下方设有雕刻机头8,雕刻机头8的两侧设有找准器9,雕刻机头8的下方设有导电圈10,机体1的顶部设有出尘口11,出尘口11上设有喇叭状的吸盘12,吸盘12的另一端通过吸风管13连有集尘器14,吸风管13上设有抽风机15,机体1的一侧壁上工作台3的上方设有出风口朝向工作台3上工件表面的吹风管16,吹风管16的另一端连有鼓风装置。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壳17,减震壳17的内壁底部设有第一减震弹簧18,第一减震弹簧18的顶部连有固定板19,固定板19的顶部连有固定杆20,固定杆20的上端伸出减震壳17并连有橡胶缓冲块21,橡胶缓冲块21的顶部与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橡胶缓冲块21的底部固定杆20的两侧设有第二减震弹簧22,第二减震弹簧22的底部与减震壳17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找准器9为光电直射找准器。

所述集尘器14内设有过滤网23,集尘器14上连有排风管24,排风管24与吹风管16连通,吸风管13和排风管24设置在过滤网23两侧的集尘器14上,吹风管16上连有的鼓风装置即吸风管13上的抽风机15。

本实用新型机体1顶部设置的吸盘12与机体1之间无间隙,能防止粉尘的逸出;吹风管16的设置能将雕刻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吹散,使之更容易被吸盘12吸入,不会滞留在工件表面,提高了雕刻精度;找准器9的设置可以帮助雕刻机头8精确定位,对设置的导电圈10施加电压可以同时进行机械雕刻和电火花雕刻,提高了雕刻效率;同时减震装置的设置能够减少雕刻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防止机身因振动太大而影响雕刻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