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转子马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45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转子马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结构,尤指 一种转子内置式的马达结构。
技术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马达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数码相 机产品,照相手机产品等领域。在相机上的应用,业界提出了一种镜头内置式相机马达结构,这种马达 结构包括呈中空筒状的一定子及置于该定子内的一转子,该转子同样呈中空 筒状,以将镜头组容置于该转子内,镜头组与转子的接触面形成相互配合的 螺紋结构,马达通电后驱动转子做旋转运动,而通过转子与镜头组的螺紋结 构将转子的旋转驱动转化为镜头组的直线运动,驱动镜头组伸缩移动,实现 相机的对焦功能。然,这种马达结构中,镜头组的螺紋与转子的螺紋之间的 接触面露于外界,从而导致外界的灰尘容易从该接触面进入马达内部结构中, 并掉入需要高清洁度的影像感测器上,进而影响成像清晰度,因此需加以改 进。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内转子马达结构。 一种内转子马达结构,包括镜头组、驱动该镜头组伸缩移动的马达及盖 设于该镜头组上的上盖,该马达与该镜头组上分别设有相配合以驱动镜头组 移动的螺纹结构,该上盖中间设有开孔,该镜头组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该 镜头组的螺紋结构设于下端部上,该马达驱动镜头组的上端部于上盖的开孔 内伸缩移动,在该伸缩运动中,该镜头组的下端部上的螺紋结构不露出上盖 之外。一种内转子马达结构,包括镜头座、设于镜头座内的定子、设于定子内 的转子、设于转子内的镜头组及将所述定子与转子固定于镜头座内的上盖,
该转子与该镜头组上分别设有相配合以驱动镜头组移动的螺紋结构,该镜头 组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该上端部沿纵向设有沟槽,该上盖中间设有与所述 上端部大小相当的开孔,该上盖于所述开孔的边缘突伸有与所述沟槽相匹配 的导引部,该镜头组的螺紋结构设于该下端部上,在转子与上述导引部的作 用下,该镜头组的上端部沿上盖的开孔作直线伸缩移动,而该镜头组的下端 部保持在该镜头座与上盖所形成的封闭空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内转子马达结构中,由于该镜头组上设有上盖, 且该镜头组上的螺紋结构不露出上盖之外,可防止外界灰尘进入马达内部结 构中,并掉入马达结构中的影像感测器上,从而可保持影像感测器的清洁度, 提高成像的品质。


图1为本发明内转子马达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马达结构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图2所示马达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马达结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内转子马达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 内转子马达结构包括一镜头座IO (如图2所示)、 一置于该镜头座10内的马达 30 (如图3所示)、 一被该马达30驱动的镜头组50及盖设于该镜头组50上的上 盖70。该镜头座10包括一上壳座12及与该上壳座12配合的一下壳座14,该上壳 座12与下壳座14共同形成容置该马达30及镜头组50的容置空间。该上、下壳座12、 14的结构基本相同,该上、下壳座12、 14均包括一中 空圓筒状的侧壁121、 141及形成于该侧壁121、 141一端的一缺口 126、 146, 该上壳座12与下壳座14组装时,缺口 126、 146所在的两端相拼接,两缺口 126、 146相对接共同形成一穿孔18 (如图2所示)以便于马达3()与电源(图未示) 的连接 为便于上壳座12与下壳座14的结合,该上壳座12与下壳座14可设置
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图未示)。该马达30置于该镜头座1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其为一步进马达,该马该定子32呈筒状,该定子32包括一定子线圈座321及轴向缠绕于该定子线 圈座321上的线圈322。该线圈322用于与电源电连接,该线圏座321呈环状, 其内部形成可容置转子34的柱状空间,该线圈座321的内环面设有若干极齿 323,该线圈座321的顶端即靠近上壳座12的端部向上凸设若干突起324,这些 突起324可由沖压形成,其沿柱状空间的圓周方向间隔设置,该线圈座321的 底端即靠近下壳座14的端部于其内缘向内凸设形成一环状的凸缘326,该凸缘 326与该柱状空间同心。该定子32的外径与镜头座10的内径大致相当,定子32的外环面与镜头座 IO的内壁面相接触,从而将定子32限定于镜头座10内,电源经由穿孔18与线 圈323电连接。该转子34容置于该定子32所形成的柱状空间内,其包括一圓环柱状的磁 铁环341及设于该石兹铁环341顶端的 一套环342,该石兹铁环341的底端置于该定 子32的线圈座321的凸缘326上,该套环342也呈中空圓环状,其底端向下延伸 形成一环状的卡扣部343,该卡扣部343的内径与该套环342的内径相等,且该 卡扣部343的外径与该^磁铁环341的内径大致相等,该卡扣部343卡置于该磁铁 环341内,以使该套环342与该》兹铁环341形成为一体,该套环342内壁还设有 用以驱动该镜头组50的内螺紋344。该镜头组50置于该转子34内,该镜头组50包括上端部51及下端部54,该 上端部51与该下端部54均呈圆柱状,该下端部54于其外壁上设有与套环342 内壁的内螺紋344相螺合的外螺紋544,该上端部51的外径小于该下端部54的 外径,其外壁上设有向内凹陷的若千沟槽541,这些沟槽541沿该上端部51的 圓周方向等间隔设置。该上盖70盖设于该镜头组50上,其呈环状,该上盖70中间设有一开孔71。 该上盖70的外径与该镜头座10的外径大致相等,该开孔71的直径小于该镜头 組50的下端部54的外径而略大于上端部51的外径。该上盖70上设有若干狭槽 724,这些狭槽724沿环状上盖70的圓周方向间隔设置,其与该线圈座321上的 突起324相配合,以防止该上盖70移动或脱落。该上盖70的内缘径向向内突伸 若干导引部741,这些导引部741与该镜头组50的上端部51外壁上的沟槽541 相配合,从而限制镜头组50沿圓周方向的转动,与沟槽541在镜头组50的上端 部51外壁上的分布一样,导引部741沿环状上盖70的内缘等距间隔设置,可使 镜头组50精确对位,避免晃动。该导引部741沿轴向向下适当延伸但其长度小 于该沟槽541的长度(如图3所示)。组装该内转子马达结构时,该镜头组50置于该转子34内,该镜头组50的 下端部54外壁上的外螺紋544与该转子34的套环342内壁上的内螺紋344相螺 合,该转子34容置于该定子32所形成的柱状空间内,其中该转子34的》兹铁环 341的底端置于该定子32的线圈座321的凸缘326上,该定子32则置于该下壳座 12与上壳座14相连接共同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该上盖70盖设于该镜头组50上, 并使该上盖70上的狭槽724与该线圈座321上的突起324相配合,该上盖70内缘 上的导引部741与该镜头组50的上端部51外壁上的沟槽541相配合。如图4所示,该内转子马达结构工作时,定子32的线圈322接通电源后, 通过线圈322与转子34的磁铁环341的磁场作用,驱动转子34绕其轴线旋转, 然后通过转子34与镜头组50相配合的螺紋结构,在该上盖70的导引部741的限 制与导引作用下,将转子34的转动转化为镜头组50的直线运动,使镜头组50 的上端部51伸缩于该上盖70内外,实现自动对焦的功能。上述内转子马达结 构中,由于该上盖70内壁上设有导引部741,可起到限制镜头组50由于螺紋之 间存在摩擦力而跟随转子34—起旋转,导引该镜头组50作直线运动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该上盖70的内径小于镜头组50的下端部54的外径,从而将该下 端部54外壁上的外螺紋544限定于镜头座10内,实际上只需该上盖70内缘的中 心距该导引部741的最短距离小于该镜头组50的下端部54的圓周半径,即可使 镜头组50外壁上的外螺紋544与转子34内壁上的内螺紋344的接触面不至露出 上盖70之外,从而可防止外界灰尘由此接触面进入马达内部结构中,并掉入 马达结构中的影像感测器(图未示)上,保持影像感测器的清洁度,提高成 像的品质。
权利要求
1. 一种内转子马达结构,包括镜头组及驱动该镜头组伸缩移动的马达, 该马达与该镜头组上分别设有相配合以驱动镜头组移动的螺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转子马达结构还.包括盖设于该镜头组上的上盖,该上盖中间设有 开孔,该镜头组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该镜头组的螺紋结构设于下端部上, 该马达驱动镜头组的上端部于上盖的开孔内伸缩移动,在该伸缩运动中,该 镜头组的下端部上的螺紋结构不露出上盖之外。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组的上端 部的外径小于该4竟头组的下端部的外径。
3. 如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组的 上端部的外壁上设有沿其轴向的若干沟槽,该上盖的内缘向内突伸若干与所 述沟槽相配合的导引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与沟 槽分别沿该上盖内缘与该镜头组的上端部的外壁等距间隔设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同时 沿轴向向下延伸,其长度小于所述沟槽的长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一定 子,该定子靠近上盖的顶端上凸设有若干突起,该上盖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突 起相配合以将上盖与定子固定的狭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子的底端沿 径向向内凸设有凸缘,该马达还包括置于该定子内的转子,该转子定位在该 凸缘上。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包括圓环 柱状的磁铁环及设于该磁铁环其中一端部的套环,该套环向下延伸形成与磁 铁环相卡扣且呈环状的卡扣部,该卡扣部卡置于该磁铁环内,该马达的螺纹 结构设于该套环的内壁上。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置该马 达与镜头组的镜头座,该上盖设于该镜头座上,该上盖的外径与该镜头座的 外径相等。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镜头座的侧壁 上开设有供电源连接的穿孔。
11. 一种内转子马达结构,包括镜头座、设于镜头座内的定于、设于定子 内的转子及设于转子内的镜头组,该转子与该镜头组上分别设有相配合以驱动镜头组移动的螺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转子马达结构还包括将所述定 子与转子固定于镜头座内的上盖,该镜头组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该上端部沿纵向设有沟槽,该上盖中间设有与所述上端部大小相当的开孔,该上盖于 所述开孔的边缘突伸有与所述沟槽相匹配的导引部,该镜头组的螺紋结构设 于该下端部上,在转子与上述导引部的作用下,该镜头组的上端部沿上盖的 开孔作直线伸缩移动,而该镜头组的下端部保持在该镜头座与上盖所形成的 封闭空间内。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镜头座的侧 壁上开设有供电源连接的穿孔。
全文摘要
一种内转子马达结构,包括镜头组、驱动该镜头组伸缩移动的马达及盖设于该镜头组上的上盖,该马达与该镜头组上分别设有相配合以驱动镜头组移动的螺纹结构,该上盖中间设有开孔,该镜头组包括上端部及下端部,该镜头组的螺纹结构设于下端部上,该马达驱动镜头组的上端部于上盖的开孔内伸缩移动,在该伸缩运动中,该镜头组的下端部上的螺纹结构不露出上盖之外。
文档编号G02B7/02GK101122665SQ200610062079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1日
发明者施文章, 萧呈方, 黄晋兴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