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及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808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清洁装置及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打印 机等。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装置以及一种配备有该清洁装置
的成像装置,该清洁装置用于清洁对被驱动转动的图像载体的表面充电 的充电辊。
背景技术
在通过使导电充电辊直接接触或非常靠近图像载体而对图像载体进 行充电的接触式充电方法中,大大减少了臭氧和氧化氮的产生,并且该 方法的电源效率也很好。因此,接触式充电方法最近已成为采用电子照 相方法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充电装置所用的主流 方法。
在这样的接触式充电方法的充电装置中,由于充电辊始终接触或始 终非常靠近图像载体,因此产生了因附着到充电辊表面上的异物而易于 引起污染的问题。即,在转印处理的下游侧,图像载体的重复进行成像 操作的表面在转印之后经过用于移除异物(例如,残留调色剂等)的清 洁处理,之后进入充电处理的区域中。然而,即使在经过了清洁处理后, 比调色剂小的微粒(例如,调色剂的一部分或者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等) 未被清除而仍然留在图像载体上,从而附着到充电辊的表面上。附着到 充电辊表面上的异物使得充电辊的表面电阻值不均匀,并导致异常放电 或不稳定充电,从而致使充电均匀性变差。
对于用于克服该问题的技术来说,提出了一种清洁方法,在该方法 中,使一片状膜或海绵抵靠充电辊的表面,从而扫除充电辊表面的污染
物(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24675号公报)。
然而,在这样的接触式清洁装置中,充电辊和清洁部件始终接触。
因此,在成像装置运出阶段的长时期贮存时,或者装置未被使用等持续 较长时期时,由于清洁部件按压充电辊的压力而引起清洁部件表面出现 变形。这种变形致使在使用装置时,清洁部件相对于充电辊的按压压力 不足。由此会出现与打印时的图像缺陷有关的不良清洁。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已想到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充电辊与 清洁部件之间设有分离/接近机构,从而使充电辊和清洁部件不始终相互 接触,而是使它们仅在清洁时才相互接触。然而,分离/接近机构通常会
引起使装置更大且更复杂的问题(参见,例如JP-ANo.5-2976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于与充 电辊接触并清洁其表面的清洁部件来说,防止该清洁部件由于所述清洁 部件长时间(例如,在从装置被运出到其组装期间)持续按压所述充电 辊的状态而引起变形,从而进一步防止不良清洁。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具有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与对承载
图像的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接触,并清洁该充电辊的表面;以及 保持结构,该保持结构保持所述清洁部件,从而使该清洁部件可在至少 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所述充电辊的周向运动,并且该保持结构 将所述清洁部件保持成,使得该清洁部件在所述充电辊与该清洁部件接 触的部分处的压縮量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大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中,所述清洁部件可构造成接收来自所 述充电辊的转动力,从而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中,所述清洁部件可构造成伴随所述充 电辊的停止或所述充电辊的反向转动而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一 位置。
上述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可构造成具有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至少 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和所述第二位置处支撑所述清洁部件,并使得所述支 撑部件与所述充电辊之间的距离设定成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大于在所述第 二位置处。
上述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可具有推动部件,该推动部件用于沿从所
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推动所述清洁部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第一方面的清洁装置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防止充电辊和清洁部件由于该清洁部件相对于该充
电辊例如在以下阶段长时间接触而引起的变形,并可减少由于这种变形
而引起的图像缺陷,所述阶段即当成像装置被运出时,或者当该装置
未被使用时。


将根据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结构的结构
图2是表示设在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图像载体、充电辊和清洁装置 的结构的放大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示例中的清洁部件的变形评价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示例中的清洁性能评价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示例中的清洁部件的运动性能评价的表;以及 图IOA和图IOB是说明本发明中的清洁部件的压缩量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成像装置的结构)
图1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IO是四滚筒串联式彩色复印 机。如图1所示,成像单元11 (IIY、 IIM、 IIC、 11K)沿着中间转印 带30的运动方向排成行,该成像单元ll (IIY、 IIM、 IIC、 11K)用于
形成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调
色剂图像。
在成像单元11处设有图像载体12 (12Y、 12M、 12C、 12K)。例如,
使用表面覆盖有由有机光电导体等形成的感光层的导电圆筒管状体作为 图像载体12。图像载体12由未示出的电机驱动,从而以预定处理速度沿 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即,从而向右转动)转动。
在图像载体12的大致正上方布置有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具有对图 像载体12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辊(接触式充电器)14 (14Y、 14M、 14C、 14K)。在图像载体12的更上方布置有曝光装置13 (13Y、 13M、 13C、 13K),该曝光装置利用激光L照射图像载体12的被充电装置充电 的表面,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在图像载体12的右侧附近设有显影装置15(15Y、 15M、 15C、 15K)。 在显影装置15处设有显影辊16 (16Y、 16M、 16C、 16K),这些显影辊 将形成在图像载体1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黄色(Y)、洋红色(M)、青 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图像载体12下方设有中间转印带30,该中间转印带是环形的, 并且通过显影装置15而形成为可见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该中间转印带 上。 一次转印辊18(18Y、 18M、 18C、 18K)设置成与图像载体12相对, 并且中间转印带30夹持在它们之间。图像载体12与中间转印带30的相 应接触部分为一次转印部分T1。在一次转印辊18上施加正的一次转印偏 压。
在图像载体12的左侧附近设有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用作感光体清 洁器,用于在一次转印后将留在图像载体12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除去。 在清洁部件处设有刷辊20 (20Y、 20M、 20C、 20K)。与图像载体12的 外周面压接触的刷辊20被驱动而沿与图像载体12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 向转动,并从图像载体12擦掉转印残留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30环绕驱动辊32、张紧辊33和二次转印支撑辊34,并 与图像载体12的转动同步地沿相同方向转动(运动)。而且,上述成像 单元11Y、 IIM、 IIC、 11K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0的运动方向以该顺序依
次排列。通过这种方式,图像载体12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8
在相应的一次转印部分T1处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从而以黄色 (Y)、洋红色(M)、青色(C)、黑色(K)的顺序相互叠加。中间转印 带30朝稍后描述的二次转印部分T2 (二次转印辊36)传送该--次转印 调色剂图像。
二次转印辊36相对地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0的右侧,使得片材传送 路径40夹持在它们之间。二次转印辊36与中间转印带30的接触部分为 二次转印部分T2。在二次转印辊36上施加负的二次转印偏压。这样,二 次转印辊36借助于二次转印支撑辊34而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 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T2处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此外,在转动 并支撑中间转印带30的二次转印支撑辊34的右上方设有中间转印带清 洁器38,该中间转印带清洁器用于在二次转印后除去留在中间转印带30
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在中间转印带30下方设有供容纳片材P的片材供给盘42。在片材 供给盘42的右侧附近设有供给辊44和延迟辊46,所述供给辊用于从片 材供给盘42向片材传送路径40送出片材P,所述延迟辊用于将送出的片 材P—张一张分开。
在片材传送路径40处在二次转印部分T2的下游侧设有定影装置 50,该定影装置具有彼此相对的加热辊52和加压辊54。在定影装置50 的下游侧设有一对排出辊56。片材传送路径40从供给辊44和延迟辊46 经过二次转印部分T2和定影装置50而延伸到排出辊56。 (成像装置的成像操作)
接下来描述通过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进行的彩色成像操 作。当向成像装置10输入成像信号从而驱动图像载体12转动时,充电 辊14随着图像载体12的转动而从动转动,从而图像载体12的表面(外 周面)被充电辊14均匀充电。接着,根据成像信号将来自曝光装置13 的激光L照射到图像载体12的表面上。图像载体12的表面由这些激光L 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形成在图像载体12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5的显影辊16而显
影成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调 色剂图像,并在一次转印部分Tl处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从而相 互叠加。此外, 一次转印后留在图像载体12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刷辊 20擦掉并移除。
另一方面,容纳在片材供给盘42中的片材P通过供给辊44送出, 并通过延迟辊46而分开,从而仅最上面的片材P被导向片材传送路径40。 片材P以预定定时送入二次转印辊36与二次转印支撑辊34之间,即二 次转印部分T2。在该二次转印部分T2处,已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 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片材P上。
其上己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沿着片材传送路径40向下游侧传 送并被导向定影装置50,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辊52和加压辊54的加热 和加压而定影。接着,通过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而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通 过排出辊56而被排出到未示出的收集盘。此外,二次转印后留在中间转 印带30的图像区域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8而被 擦掉并移除。由于上述操作,通过成像装置IO在片材P上形成了彩色图 像。
(充电辊和清洁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详细描述设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10处的充电辊14以 及用于清洁该充电辊14的清洁装置100。如图2所示,充电辊14设在图 像载体12的上方从而与该图像载体12相接触。充电辊14为这样的结构, 即在导电轴14A的外周上形成有充电层14B,并且该轴14A被可转动 地支撑。在充电辊14上方设有清洁装置100,该清洁装置与充电辊14的 表面相接触并沿轴向延伸。
如以上所述,充电辊14布置成与图像载体12的表面相接触,并且 在该充电辊14上施加直流电压,或者施加在直流电压上叠加有交流电压 的电压,从而充电辊14对图像载体12的表面进行充电。对于其结构而 言,充电辊14形成为这样的辊,即在构成轴14A的芯部的外周上设置构 成充电层14B的电阻弹性层。该电阻弹性层可从外侧顺序构成为分成电 阻层和支撑该电阻层的弹性层。此外,可在需要时在电阻层的外侧上设
置保护层,以使充电辊14耐用并抗污染。
以下将更加详细地描述在芯部上设置弹性层、电阻层和保护层的示 例。芯部的材料是导电的,并且通常使用铁、铜、黄铜、不锈钢、铝、 镍等。可使用除金属以外的材料,只要它们是导电材料并具有适度的刚 性即可。例如,可使用其中散布有导电颗粒等的树脂模制品或陶瓷等。 此外,除辊形外,还可使用中空管形状。
弹性层的材料是导电的或半导电的,并且通常为在树脂材料或橡胶 材料中散布有导电颗粒或半导电颗粒的材料。可使用合成树脂,例如聚 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 硅树脂、尿素树脂、聚酰氨树脂等作为所述树脂材料。可使用乙丙橡胶、 聚丁二烯、天然橡胶、聚异丁烯、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氨基甲酸乙 酯橡胶、表氯醇橡胶、氟硅橡胶、环氧乙烷橡胶等,或者是这些材料发 泡的泡沫材料作为所述橡胶材料。
可使用碳黑、诸如锌、铝、铜、铁、镍、铬和钛等的金属、诸如
ZnO-Al203、 Sn02-Sb203、 In203-Sn02、 ZnO-Ti02、 MgO-Al203、 FeO-Ti02、 Ti02、 Sn02、 Sb203、 ln203、 ZnO和MgO等的金属氧化物、以及诸如季 铵盐等的离子化合物等作为所述导电颗粒或半导电颗粒。可使用这些材 料中的一种,或者可将两种或更多种混合在一起使用。此外,如果需要, 可将诸如滑石、矾土和硅石等的无机填料、或者诸如氟树脂或硅橡胶细 末的有机填料等中的一种、两种或更多种混合在一起。
电阻层和保护层的材料是其中在粘合剂树脂中散布有导电颗粒或半 导电颗粒的材料,并且对其电阻进行控制。电阻率为103 10l4QCm,优 选为105 1012Qcm,并且更优选为107 1012Qcm。此外,膜厚为0.01 lOOOjim,优选为0.1 500jim,并且更优选为0.5 100nm。
可使用丙烯酸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酰氮树脂、甲氧甲基化尼龙(商 标)、乙氧甲基化尼龙(商标)、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 聚乙烯树脂、聚乙烯基类树脂、多芳基化合物树脂、聚噻吩树脂、诸如 PFA、 FEP和PET等的聚烯烃树脂、丁苯树脂、蜜氨树脂、环氧树脂、 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硅树脂、尿素树脂等作为所述粘合剂树脂。
将以上关于弹性层所列的碳黑、金属、金属氧化物、或者表现出离 子导电性的诸如季铵盐等的离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混合在 一起作为导电颗粒或者半导电颗粒。此外,可在需要时添加诸如受阻 酚、受阻氨等的抗氧化剂、诸如粘土、高岭土、滑石、硅石、矾土等的 无机填料、诸如氟树脂或硅树脂细末等的有机填料、以及诸如硅油等的
润滑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需要时也可添加表面活性剂、电荷 控制剂等。
可使用刮涂、Meyer棒涂布、喷涂、浸渍涂布、涂边(bead coating)、 气刀涂布或落帘涂布等作为形成所述层的方法。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关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辊14的清洁装置 100。如图3所示,关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00沿着充电辊14 的轴向(图3的垂直于纸面的方面)布置。清洁装置100由以下部件构 成清洁部件108,该清洁部件由弹性体形成,并且与充电辊14接触并 清洁该充电辊14的表面;固定部件107,清洁部件108固定到该固定部 件上;支撑部件105,该支撑部件支撑清洁部件108和固定部件107;以 及推动部件106,该推动部件例如为压缩弹簧等,其布置在固定部件107 与支撑部件105之间。
清洁部件108是由泡沫弹性体形成的矩形部件。固定部件107是由 树脂材料形成的矩形部件。清洁部件108和固定部件107通过它们的表 面相互叠置而接合在一起。推动部件106接合至固定部件107的两个轴 向端部。应注意,可采用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縮醛 (POM)和聚碳酸酯(PC)等的材料作为固定部件107的材料。此外, 可使用例如醚基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烯烃泡沫、三聚氰 胺泡沫或微聚合体等用于清洁部件108。
为了以聚氨酯泡沬为例简要说明制造方法,使用了多羟基化合物、 异氰酸盐、水、催化剂(氨催化剂、金属催化剂等)以及泡沫稳定剂(表 面活性剂),此外,根据用途可使用诸如颜料等的添加剂。于是,当将这 些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并搅拌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获得氨基甲酸乙
酯树脂泡沫。
支撑部件105由具有高刚性、良好滑动性以及优异防水性的合成树 脂材料(例如,聚縮醛或聚碳酸酯等)形成。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可使合成树脂材料中含有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
接下来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00的操作。图3示出了
当成像装置10停止时,清洁装置100的放置状态。即,图像载体12和 充电辊14都位于不转动的静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清洁 部件108在作为支撑部件105处的第一位置的待机位置105A处静止。在 该待机位置105A,清洁部件108在这样的状态下与充电辊14接触,艮卩 在该状态下,清洁部件108与充电辊14的接触部位处的压縮量较小,从 而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变形。
应注意,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压縮量是指,在清洁部件108 由于与充电辊14接触而被压縮的情况下,从接触前的自由状态开始的压 缩量。例如,如图IOA和IOB所示,该压缩量对应于清洁部件108被充 电辊14干涉(咬入)的干涉量(interference) d。
在推动部件106的伸縮方向上,在清洁部件108和充电辊14之间产 生的摩擦力F1、固定部件107和支撑部件105之间产生的摩擦力F2以及 推动部件106所具有的推动力F3之间形成(摩擦力Fl+摩擦力F2)》推 动力F3的关系。如前所述,清洁部件108在图3所示的布置中是静止的。
当配备有所述清洁部件100的成像装置10由于图像载体12沿箭头 A的方向转动而操作时,如图4所示,充电辊14从动转动从而沿箭头B 的方向转动。此时,清洁部件108和充电辊14以摩擦力Fl彼此接触, 直至成像装置IO操作之前。因此,当充电辊14的转动力传递至清洁部 件108时,清洁部件108运动至图4所示的布置。
在成像装置10操作的同时,在充电辊14持续转动期间,充电辊14 的传递至清洁部件108的转动力与在推动部件106处产生的推动力之间 保持平衡。如图所示,清洁部件108在作为支撑部件105处的第二位置 的操作位置105B处持续清洁充电辊14的表面。
支撑部件105与充电辊14之间的距离设定成在图3所示的待机位置
105A处和在图4所示的操作位置105B处不同。艮卩,充电辊14与支撑部 件105在操作位置105B处的壁表面之间的间隔设定成小于充电辊14与 支撑部件105在待机位置105A处的壁表面之间的间隔。因此,当清洁部 件108从待机位置105A运动到操作位置105B时,首先,固定部件107 被推向充电辊14。
这样,清洁部件108在固定部件107与充电辊14之间被推动,并在 操作位置105B处最终在压縮量比待机位置105A处的大的状态下与充电 辊14接触。通过使清洁部件108在操作位置105B处相对于充电辊14的 按压力成为使得清洁能力较好的按压力,清洁部件108可良好地持续清 洁充电辊14的表面。
此外,在图4中的其中清洁部件108定位在操作位置105B处的状态 下,若在成像装置10处,图像载体12和充电辊14停止,则清洁部件108 通过与先前所述的运动相反的运动返回待机位置105A。 g卩,当充电辊14 的转动力消失时,清洁部件108和固定部件107由于推动部件106所具 有的推动力而再次运动到图3所示的待机位置105A。
应注意,在以下情况下,即例如当在操作期间异物混入充电辊14 与清洁部件108之间时,或者当操作位置105B处的按压力设定成较大时 等等,即便充电辊14停止,若清洁部件108停止在操作位置105B与待 机位置105A之间,也可利用成像装置10的控制器使充电辊14反向转动 预定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充电辊14的反向转动设定到推动部件106 不被超过所需地压缩的时间段。或者,可在支撑部件105处设置未示出 的突起部,使得清洁部件108沿推动部件106被压縮方向的运动不会超 过待机位置105A。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关于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辊14的清洁装 置IOO。如图5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由以下部件构成图像载体12; 充电辊14;清洁铲22,该清洁铲22用作清洁部件并清洁图像载体12的 表面;清洁部件108,该清洁部件108清洁充电辊14的表面;以及支撑 部件105,该支撑部件105支撑清洁部件108。在这种情况下,清洁部件
108成形为一辊,并构造成在由导电部件形成的轴108A周围设置由先前
所述的聚氨酯等形成的材料。
以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图5示出了配备有本示例 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00的成像装置10停止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清 洁部件108的轴108A布置在形成于支撑部件105中的弯曲引导槽105C 中。具体地说,图5所示的位置对应于待机位置105A,并且该布置存在 于成像装置IO未被使用之时,例如当成像装置IO处于待机状态时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清洁部件108和充电辊14处于以距离a相 干涉的状态。以该距离a的压縮量,不会产生诸如在清洁部件108和充 电辊14之间变形等的问题。
当图像载体12和充电辊14根据成像装置10的使用而沿图6所示的 箭头C的方向转动时,充电辊14和清洁部件108相互按压接触,因此清 洁部件108运动到图6所示的操作位置105B。在操作位置105B处,充 电辊14和清洁部件10S处于以距离b相干涉的状态。该压縮量被设定成 使清洁部件108可有效地清洁充电辊14的表面。
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不具有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那样用于推动清洁 部件108的推动部件106。因此,在成像装置10停止后,通过使充电辊 14反向转动预定时间,清洁部件108返回到待机位置105A。在这种情况 下,优选地是将清洁部件108的轴108A和形成在支撑部件105中的弯曲 引导槽105C构造成使它们之间的摩擦较小,并将轴108A和引导槽105C 设置成清洁部件108由于充电辊14的转动而引起的运动是平滑的。当然, 该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也可构造成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在支 撑部件105与清洁部件108之间设置推动部件106。
此外,为了维持图6中的相应结构部件之间的高位置精度,优选的 是将充电辊14、图像载体12、清洁铲22以及支撑部件105构造成--盒, 从而它们可布置并固定在同一壳体中。
以下将参照示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当然不受 这些示例的限制。
通过使用图1和图3所示结构的成像装置10而实施当前示例。更具
体地说,在图3的结构中,使用其中聚氨酯层固定到厚为2mm的固定部 件107上的部件作为清洁部件108。这里,用层厚5mm,宽10mm并且 沿充电辊14轴向的长度为300mm的板状层作为所述聚氨酯层。聚氨酯 层表面的泡孔数为45个泡孔/25mm。
为了以聚氨酯为例简要描述制造方法,使用了多羟基化合物、异氰 酸盐、水、催化剂(氨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等)以及泡沫稳定剂(表面 活性剂),此外,根据用途可使用诸如颜料等的添加剂。于是,当将这些 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并搅拌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获得氨基甲酸乙酯 树脂泡沫。
充电辊14的外径为18mm。轴MA由不锈钢制成并使用氨基甲酸乙 酯树脂作为弹性层。使用其中碳黑散布并化合在丙烯酸树脂中的材料作 为弹性层表面上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实施充电的电阻值为108Qcm,并且 其膜厚为50pm。此外,图像载体12的外径为60mm,并且在成像装置 10中,图像载体12以220mm/秒的处理速度转动。
充电辊14由于自重而抵靠图像载体12,并且由于二者之间的表面 摩擦力而将驱动从图像载体12传递至充电辊14。此外,使用自然长度为 15mm,弹簧常数为O.ll (N/mm)的压縮弹簧作为推动部件106。推动部 件106布置在位于清洁部件108的纵向端部的两个位置处,并连接至支 撑部件105。支撑部件105和固定部件107使用聚缩醛模制而成。
首先,在以下情况下对清洁部件108的变形进行评价,该情况即 在图3的待机位置105A处保持清洁部件108的静止状态。如图7所示, 清洁部件108在待机位置105A处的压縮量优选小于等于0.40mm,从而 清洁部件108在待机位置105A处的变形不会大于等于5。/。, g卩从而不 影响此后的清洁性能。在本示例中,选定为0.30mm,并进行以下评价。
接下来,图8中示出了在以下情况下的清洁性能的评价结果,该情 况即清洁部件108和充电辊14的压縮量在图4所示的操作位置B (在 该位置处,清洁部件108清洁充电辊14的表面)处发生变化。应注意, 该清洁性能评价是在在充电辊14上形成半色调图像密度为20%的调色剂
图像的情况下进行的。表示清洁性能的评价等级为1级到io级的水平。 其中充电辊14的表面上的清洁较差(即,仅通过视觉就可确定未完全擦
掉调色剂)的状态评为6级。在本示例中,目标清洁性能为5级。如图8 所示,可获知通过使清洁部件108的压縮量为0.5mm至0.8mm可获得优 选清洁性能。
接下来,对在待机位置105A与操作位置105B之间运动的清洁部件 108的运动性能进行评价。图9用三个指标示出了清洁部件108的运动性 能的评价结果。即指标1为关于充电辊14的转动是否可致使清洁部件 108从待机位置105A运动到操作位置105B的评价结果。指标2是关于 在充电辊14停止的情况下,清洁部件108是否可从操作位置105B返回 待机位置105A的评价结果。指标3是关于在充电辊14反向转动的情况 下,清洁部件108是否可从操作位置105B返回待机位置105A的评价结 果。
根据这些结果,从指标1可获知压縮量优选为从0.40mm至0.90mm, 并且其中,对于指标2,压縮量优选小于等于0.75mm。此外,从指标3 的角度来看可获知,即使在指标2的范围外,若压缩量小于等于0.85mm, 也会实现良好的运动性能。
根据这些结果,在采用本示例时,为了实现合适的清洁性能并为了 使清洁部件108因充电辊14的停止而从操作位置105B返回到待机位置 105A,清洁部件108和充电辊14的压縮量必须为从0.40mm至0.75mm。 此外,可在成像装置10处设置使充电辊14反向转动的机构,则上述压 缩量可为从0.40mm至0.80mm (在该情况下的上限由图8的清洁性能决 定)。因此,通过从清洁部件108的厚度与固定部件107的厚度之和中减 去这些值,可选择在操作位置105B处充电辊14的表面与支撑部件105 之间的距离。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中,能够获得这样的结构,该结构具有合适的 清洁性能,并且清洁部件108可在待机位置105A与操作位置105B之间 运动,并且在待机位置105A处清洁部件108不会产生变形。应注意,在 本示例中,在待机位置105A处和在操作位置105B处,充电辊14的表
面与支撑部件105之间的距离如下。
待机位置105A:清洁部件108的厚度(5mm) +固定部件107的厚 度(2mm)—压縮量(0.3mm) =6.70mm。
操作位置105B (在其中清洁部件108由于充电辊14停止转动而返 回待机位置105A的情况下)清洁部件108的厚度(5mm)十固定部件 107的厚度(2 mm) —压縮量(0.40mm至0.75mm) =6.25mm至6.60mm。
操作位置105B (在其中清洁部件108由于充电辊14停止转动或由 于充电辊14反向转动而返回待机位置105A的情况下)清洁部件108的 厚度(5mm) +固定部件107的厚度(2mm)—压缩量(0.40mm至0.80mm) =6.20mm至6.60mm。
如以上所述,在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00中,可例 如在成像装置10被运出阶段防止图像载体12与充电辊14之间发生接触, 并可减少由于这种接触而引起的图像缺陷。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目的而提供的。 不旨在穷尽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多种修改和变 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是显而易见的。所述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 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理 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并领会适用于所构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例而 选出并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理应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与对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接触,并清洁该充电辊的表面;以及保持结构,该保持结构保持所述清洁部件,从而使该清洁部件至少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所述充电辊的周向运动,并且该保持结构将所述清洁部件保持成,使得该清洁部件在所述充电辊与该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处的压缩量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大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清洁部件接收来自所述充电辊的转动力,从而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清洁部件伴随所述 充电辊的停止或所述充电辊的反向转动而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到所述第 一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保持结构具有支撑 部件,该支撑部件至少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和所述第二位置处支撑所述清 洁部件,并且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充电辊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在所述第 一位置处大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处。
5、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保持结构具有推动 部件,该推动部件用于沿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推动所 述清洁部件。
6、 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 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 为所述图像载体充电的充电辊;以及 用于清洁所述充电辊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具有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与所述充电辊接触,并清洁该充电辊的 表面;以及保持结构,该保持结构保持所述清洁部件,从而使该清洁部件 可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所述充电辊的周向运动,并 且该保持结构将所述清洁部件保持成,使得该清洁部件在所述充电 辊与该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处的压縮量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大于在所 述第一位置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清洁部件接收来自 所述充电辊的转动力,从而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清洁部件伴随所述 充电辊的停止或所述充电辊的反向转动而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到所述第 一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保持结构具有支撑 部件,该支撑部件至少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和所述第二位置处支撑所述清 洁部件,并且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充电辊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在所述第一位置处 大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处。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保持结构具有推 动部件,该推动部件用于沿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推动 所述清洁部件。
11、 一种清洁充电辊的方法,该清洁方法包括 使用于清洁充电辊表面的清洁部件在第一位置处与该充电辊接触,所述充电辊用于对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进行充电; 使所述充电辊转动;以及使所述清洁部件沿着所述充电辊的周向运动到第二位置,所述运动产生这样的状态,即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充电辊与该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处的压縮量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大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清洁方法,其中,所述清洁部件接收来 自所述充电辊的转动力,从而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清洁方法,其中,所述清洁部件伴随所 述充电辊的停止或所述充电辊的反向转动而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到所述 第一位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清洁方法,其中,还设置支撑部件,该 支撑部件至少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和所述第二位置处支撑所述清洁部件,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充电辊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在所述第一位置 处大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处。
15、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清洁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沿着从 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推动所述清洁部件。
16、 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与对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 接触,并清洁该充电辊的表面,其中所述清洁部件可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所述充电辊的 周向运动,并且该清洁部件在所述充电辊与该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处的 压缩量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大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及成像装置。充电辊的清洁装置包括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与对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接触,并清洁该充电辊的表面;以及保持结构,该保持结构保持所述清洁部件,从而使该清洁部件可在至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着所述充电辊的周向运动。所述保持结构将所述清洁部件保持成,使得该清洁部件在所述充电辊与该清洁部件的接触部分处的压缩量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大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
文档编号G03G15/02GK101097423SQ20071009047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30日
发明者小沢顺一, 竹野内胜也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