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移动带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49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移动带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可移动地安装可移动带以将形成在图像载置体上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
背景技术
:通常,成像装置(如激光彩色打印机)包括在其上显影图像的图像载置体(如光导鼓),以及用于将光导鼓上显影的图像转印到打印纸上的可移动带,即中间转印介质。依次显影光导鼓上的Y、M、C、K色图像的对应各种颜色的显影单元安装在光导鼓的周围。中间转印介质的一个例子是与光导鼓接触移动的中间转印带。每种颜色图像以叠印方式从光导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使得中间转印带可获得目标彩色图像。由叠印形成的最终彩色图像被传送到与中间转印带接触并移动的记录介质上。由包括驱动辊和张力辊在内的多个支撑辊支撑的中间转印带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并将重叠转印的彩色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驱动辊供应动力用于移动所述中间转印带,张力辊调整中间转印带的张力。中间转印带的长度最后根据各种环境效应而改变。这样,可通过调整张力辊的位置而在恒定张力下移动中间转印带。另一方面,在中间转印带被驱动辊和张力辊支撑而移动的同时,中间转印介质可能因为支撑辊的机械误差而偏移到任一边。为解决前述问题,在可移动带的两侧和支撑辊的两端都形成导轨以支撑可移动带。在可移动带的两侧形成的导轨防止可移动带沿支撑辊的轴向偏移到任一侧,并引导可移动带在恒定路径上移动。但是,当在可移动带的两侧都形成导轨时,部件增加了,从而提高了单元产品的成本。为解决以上问题,试图通过在可移动带的一侧形成导轨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限制可移动带的偏移。图l是示出美国专利5017969中公开的常规可移动带。参照图1,在支撑辊10的一端形成导槽11,由支撑辊10支撑的可移动带20包括与导槽11相应的导肋21。导肋21插入导槽11内以防止可移动带20在B1方向上偏移。在以上结构中,通过在可移动带20的一侧形成导轨11和导肋21减少了部件数量,并防止可移动带20在一个方向B1上的偏移。但是,难以限制可移动带20在另一方向B2上的偏移。即,由于支撑辊IO施加到可移动带20的张力Fl和导轨11和导肋21在B2方向上移动可移动带20的控制力F2的合力F3,可移动带20在B2方向上偏移。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成像装置,可在可移动带的一侧应用导轨结构并防止可移动带的偏移。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在以下说明中阐释,部分从说明中显见或可由本发明的实践中习得。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用途可通过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实现,所述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辊;由所述支撑辊支撑的可移动带;以及偏移限制单元,用于防止所述可移动带沿所述支撑辊的轴向偏移到任一侧,其中所述偏移限制单元包括在所述可移动带与所述支撑辊之间形成的导轨,用于引导所述可移动带一端的运动;以及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另一侧上形成的带压部件,用于在所述可移动带上产生张力而补偿导轨在所述可移动带导轨侧上产生的偏移力。所述可导轨包括所述支撑辊一端的外圆周上形成的导槽,以及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内部形成的插入到所述导槽内的导肋。所述导轨可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支撑辊的一端突出且高于所述支撑辊的外圓周的凸缘,用于支撑所述可移动带的侧部。所述带压部件可包括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另一端的内部形成的预定宽度的加强膜,用于接触所述支撑辊的外圆周并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另一端产生台阶差;以及在所述加强膜与所述可移动带之间形成的预定厚度的粘接剂。所述加强膜可比所述可移动带薄,比所述粘接剂厚。当所述可移动带的杨氏模量为2000Mpa,并且可移动带的厚度在大约65到大约85|am的范围时,所述带压力部件的厚度在大约70到大约llOpm的范围。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应用还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成像装置的转印组件实现,包括转印辊,在其一端包括周长比转印辊周长大的凸缘,以及与所述凸缘相邻地形成的导槽;以及与所述转印辊压力接触且绕所述转印辊旋转的转印带,所述转印带包括位于其一侧内表面以在所述导槽内受到引导并与所述凸缘相邻的导轨;以及位于其另一侧的内表面以沿所述转印辊另一端受到引导的加强膜。所述转印组件可进一步包括与包括凸缘和导槽的所述转印辊平行设置的另一转印辊,以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转印带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另一转印辊与所述包括凸缘和导槽的转印辊两者之一是压力辊,用于在远离两者中另外一个转印辊的方向上在所述转印带上施加压力。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应用还可通过提供一种防止转印带沿一对转印辊的轴向滑移的方法实现,包括用第一带压部件在所述转印带的一侧上施加第一力;以及用第二带压部件在与所述第一力相反的方向上在所述转印带的另一侧上施加第二力。所述第一力可为从所述转印辊之一施加在所述转印带上的张力与从所述第一带压部件施加在所述转印带上的力的合力,而第二力可为从所述转印辊之一施加在所述转印带上的张力与由所述第二带压部件引起的在带中从一台阶施加在所述转印带上的另一张力的合力。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可从以下联系附图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显见并更易于理解,其中图1是示出常规的成像装置的概要结构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概要结构图3是示出图2的中间转印带和支撑辊的联接状态的结构图4和5分别是示出图3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6是示出从图3的C方向看到的中间转印带和支撑辊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其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所有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部件、特征和结构。为了解释本发明以下参照附图描述实施例。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如图2所示,成像装置包括图像载置体110;可移动带120(以下称之为"中间转印带),图像载置体110上的图像起初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120;多个支撑辊131和132,用于支撑中间转印带120使其可移动;连接到中间转印带120或与其脱开的第二转印辊140,用于辅助中间转印带120上的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P;以及偏移限制单元200,用于限制中间转印带120的偏移,即防止中间转印带120偏移到沿支撑辊131和132的轴向的任一侧。图像载置体110由第一转印辊133旋转,与中间转印带120具有第一转印夹挤部(nip)。在图像载置体IIO的旋转方向上安装顺序显影图像载置体110上Y、M、C、K颜色图像的对应每种颜色的显影单元111、112、113和114。显影单元形成图像载置体110上的各色图像。在图像载置体110上形成的彩色图像通过叠印操作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0上。中间转印带120由多个支撑辊131和132支撑而在一个方向上移动。支撑辊131和132之一是被驱动电机151旋转的驱动辊131,另一支撑辊是被压部件152向外施压的张力辊132。张力辊132由压部件152施压并支撑中间转印带120以保持中间转印带120上的恒定张力。张力辊132通过与中间转印带120的摩擦力驱动旋转,中间转印带120通过驱动辊132的动力移动。从图像载置体110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0的全彩色图像被转印到打印介质P,所述打印介质P经过在第二转印辊140与中间转印带120之间形成的第二转印夹挤部。打印介质P被成像装置的进纸盒161拾取,被对准辊162对齐,并供应到第二转印辊140与中间转印带120之间的第二转印夹挤部。当打印介质P经过第二转印夹挤部时,图像被从中间转印带120转印到打印介质P。之后,打印介质P被转印到定影单元163。打印介质P在经过定影单元163的同时被高温高压定影然后向外排出。另一方面,为了以叠印方式精确地将每种颜色图像从图像载置体11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0,控制中间转印带120稳定移动而不偏移到任一侧很重要。偏移限制单元200限制中间转印带120的偏移。例如,偏移限制单元200防止中间转印带120沿辊131和132的轴向偏移。如图3所示,偏移限制单元200包括在中间转印带120的一端形成的导轨210,以及在中间转印带120的另一端形成的带压部件220。导轨210包括在支撑辊131或132的一端上形成的导槽211,以及在中间转印带120的一侧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插入到导槽211内的导肋213。导槽211形成到支撑辊131或132的一端的外周面内,具有预定深度和宽度。导肋213由粘接剂粘接到中间转印带120的一侧的内表面。导肋213可由聚亚安酯制成,以像中间转印带120—样柔性形变。导轨210可进一步包括从支撑辊131或132的一端突出的凸缘215,其突出的长度高于其所突出的支撑辊131或132的外周。凸缘215起到导槽211的外壁的作用,并支撑中间转印带120的一侧。在导轨210的结构中,导肋213比中间转印带120厚,导槽211比导肋213的厚度更深地形成到支撑辊131或132中。因此,中间转印带120沿导轨210稳定地移动而不在所示的B2方向上偏移。即,如图4所示,中间转印带120由于张力辊132的压力而受到垂直于其移动方向的张力F1。另外,在辊131的轴向上通过导轨210的机械结构,即通过导槽211与导肋213之间的接触而施加控制力F2到中间转印带120。中间转印带120的另一侧边可因张力Fl和控制力F2的合力F3而在Bl方向上偏移。带压部件220补偿由在其一端形成导轨210而产生的中间转印带120的偏移。如图5所示,带压部件220包括在中间转印带120的另一侧122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加强膜221,以及位于加强膜221和中间转印带120之间的粘接剂223。加强膜221由诸如双面胶带这样的粘接剂223粘接到中间转印带120的内表面。加强膜221形成为比中间转印带120薄且比粘接剂223厚的预定的宽度。加强膜221粘接到中间转印带120的另一侧122的内表面时,在中间转印带120的另一侧122上产生台阶差。因该台阶差,在中间转印带120的另一侧122处沿B2方向产生张力F4。施加到中间转印带120的张力F4与张力Fl的合力F5在与由导轨210产生的合力F3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加,因此防止中间转印带120朝导轨210偏移,即,防止中间转印带120沿方向B1偏移。加强膜221可为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膜,粘接剂230可为双面胶带。另外,中间转印带120可由导电聚酰亚胺(PI)制成。中间转印带120的杨氏模量是2000Mpa,其厚度在大约65到大约85pm的范围。不论加强膜221的厚度多少,粘接剂230可具有大约30|im的厚度且保持不变。加强膜221的厚度在大约40pm到大约80lim的范围。即,当粘接剂的厚度大约是30|im的常数时,带压部件220的厚度在大约70pm到大约110(im的范围,从而产生足够的张力防止中间转印带120的偏移。相反,如果加强膜221的厚度低于40pm,不能充分产生张力,而当加强膜221的厚度高于80(im时,中间转印带120可能因为机械问题而不能稳定移动。表1示出中间转印带120在移动中偏移产生或不产生偏移与加强膜221的厚度变化的实验分析结果。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采用以下公式1,通过计算由中间转印带120的另一侧122与带压部件220的厚度之间的台阶差产生的张力以及考虑到中间转印带120的物理性质的其它机械条件,容易验证表1的结果。公式1F(张力"AxE/(Ix5)参照图5和6,在以上公式1中,A表示中间转印带120与驱动辊132在旋转方向上的接触长度Lx中间转印带120的厚度T;E表示中间转印带120的杨氏模量(2000Mpa);I表示中间转印带120的宽度;d表示中间转印带120的拉伸长度(V"2+62-6,b=a/tane);0表示中间转印带120的台阶差的倾斜角;a表示带压部件220的厚度;b表示中间转印带120的台阶差距离。在公式1中,假设中间转印带120的厚度T大约为0.065mm,E是2000Mpa,A是47.2mmx0.065mm,I是240mm,而不考虑加强膜221的厚度0是6.52°。在以上条件中,当加强膜221的厚度变为20、40、50、60、70和80|am时,在中间转印带120上通过台阶差产生的张力由公式1计算。表2示出计算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如表1和2所示,在以上条件中,当中间转印带120上由带压部件220产生的张力最少超过0.1N时,中间转印带120的偏移得以防止。当加强膜221的厚度超过40pm时,足以满足这些条件。在加强膜221的厚度超过80iam的情况下,在中间转印带120上产生严重的台阶差,导致偏移或不稳定移动。另一方面,上述实验结果和公式是在假设e是6.52度而不考虑a的变化的情况下获得。因此,可能存在微小的误差。但是,可认识到这种误差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在可移动带如中间转印带的一端上形成导轨,从而防止带在一侧方向上的偏移,并且在可移动带的另一端形成带压部件以通过接触支撑辊的外圆周以及向外压可移动带而形成台阶差,从而通过在可移动带上由台阶差产生的张力来防止可移动带在另一侧方向上的偏移。即,在可移动带的一端上形成的导轨造成的可移动带的偏移被在可移动带的另一端形成的带压力部件抵消。因此,可用一简单结构和较少的部件而有效限制可移动带的偏移。因此,可通过用少量部件有效限制偏移而提高成像装置的可靠性。尽管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在这些实施例中可做多种修改而不会背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原则和精神。权利要求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辊;由所述支撑辊支撑的可移动带;以及偏移限制单元,用于防止所述可移动带沿所述支撑辊的轴向偏移到任一侧,其中,所述偏移限制单元包括在所述可移动带与所述支撑辊之间形成的导轨,用于引导所述可移动带一侧的运动;以及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另一侧上形成的带压部件,用于在所述可移动带上产生张力以补偿由所述导轨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导轨侧上产生的偏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导轨包括所述支撑辊一端的外圆周上形成的导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导轨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内侧上形成的插入到所述导槽内的导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导轨进一步包括从所述支撑辊的一端突出且高于所述支撑辊的外圓周的凸缘,用于支撑所述可移动带的侧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带压部件包括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另一端的内侧形成的预定宽度的加强膜,用于接触所述支撑辊的外圓周并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另一端产生台阶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带压部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加强膜与所述可移动带之间形成的预定厚度的粘接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加强膜比所述可移动带薄,比所述粘接剂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当所述可移动带的杨氏模量为2000Mpa并且可移动带的厚度在大约65^im到大约85pm的范围时,所述带压力部件的厚度在大约70pm到大约110pm的范围。9.一种用于成像装置的转印组件,包括转印辊,所述转印辊在其一端包括周长比转印辊周长大的凸缘,以及与所述凸缘相邻地形成的导槽;以及与所述转印辊压力接触且绕所述转印辊旋转的转印带,所述转印带包括位于其一侧内表面的导轨,所述导轨在所述导槽内受到引导并与所述凸缘相邻;以及位于其另一侧的内表面以沿所述转印辊的另一端受到引导的加强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印组件,其中进一步包括设置成与具有所述凸缘和导槽的所述转印辊平行的另一转印辊,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转印带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另一转印辊与包括所述凸缘和导槽的所述转印辊两者之一是在远离两者中另外一个转印辊的方向上在所述转印带上施加压力的压力辊。11.一种防止转印带沿一对转印辊的轴向滑动移动的方法,包括用第一带压部件在所述转印带的一侧上施加第一力;以及用第二带压部件在与所述第一力相反的方向上在所述转印带的另一侧上施力o第二力。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力是从所述转印辊之一施加在所述转印带上的张力与从所述第一带压部件施加在所述转印带上的力的合力,而第二力是从所述转印辊之一施加在所述转印带上的张力与由所述第二带压部件引起的在带中从一台阶施加在所述转印带上的另一张力的合力。全文摘要一种成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辊;由所述支撑辊支撑的可移动带;以及偏移限制单元,用于防止所述可移动带沿所述支撑辊的轴向偏移到任一侧。所述偏移限制单元包括在所述可移动带与所述支撑辊之间形成的导轨,用于引导所述可移动带一端的移动;以及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另一端上形成的带压部件,用于在所述可移动带上产生张力以补偿由导轨在所述可移动带的导轨侧上产生的偏移力。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109923SQ20071010282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申请日期2007年5月9日优先权日2006年7月21日发明者庆明浩,李岁罗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