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90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电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种静电充电器,所述静电充电器用于对电子照相成 像装置的感光体的外表面上充电以达到统一电势。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感光体和静电充电器,所述静电充电器用 于对所述感光体的外表面充电以达到统一电势。所述充电器可以是不 与感光体接触的无触点充电器。无触点充电器包括电极。将高压施加 到电极上促使电极放电,以便对感光体的外表面充电。
充电器电极可以是具有针的针形电极。所述针朝着感光体的外表 面伸出并沿垂直于表面移动的方向排列。生成高压电场的部分针吸引 环境中的灰尘。针上的大量灰尘阻止它们完全地放电。
JP-H1 1-338265A公开了一种通用静电充电器,其包括针形电极和 一对支撑在电极针阵列两侧的衬垫。衬垫沿着针排列的移动使其按顺 序接触到针,从而除去针上的灰尘。
充电器衬垫由毡制品或类似物制成,因此其不十分有弹性。这使 得电极针的尖端易于变形。如果衬垫由毡制品组成,那么针接触到毡 制品而切断产生的毡制品纤维可能会粘到针上。衬垫接触到针的平行 于针排列的侧部。这使得不可能可靠地清洁针尖端的整个表面,由于 生成高压电场使得在针尖端的整个表面上最易于粘住灰尘。
本专利申请的受让人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 置包括感光体和静电充电器,其中所述静电充电器包括针形电极和清
洁元件。电极具有一排针,每个针都朝感光体的外表面伸出。清洁元 件被沿着在电极和感光体的表面之间的针阵列可移动地支撑。当清洁 元件沿着针阵列移动时,针尖端按顺序陷入清洁元件的外表面随后从 其外表面移出。这使得针尖端的整个表面接触到清洁元件,从而在不 使针变形且不使纤维粘到针上的情况下能可靠地清洁针尖端的整个表 面。
清洁元件可以包括辊和轴。辊具有一个贯通的孔,轴适合于压配 合在所述孔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静电充电器的环境改变了, 或者如果充电器使用了很长时间,那么当清洁元件移动时辊可能毁损。 如果辊毁损,那么清洁电极针的效率会降低,频繁更换清洁元件会降 低成像装置的效率,使得装置的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静电充电器,所述静电充电器 能够在不使针变形且不使纤维粘住针的情况下可靠地清洁其电极针尖 端的整个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静电充电器,所述静电充电 器能够高效地清洁其电极针,并包括具有长使用期限的清洁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静电充电器包括针形电极、支架和清洁元件。针形 电极具有直线排列的针。支架可以沿着该直线排列移动。清洁元件 通过支架可旋转地支撑在垂直于该直线排列的轴上。当支架沿着直线 排列随清洁元件移动时,清洁元件旋转,针按顺序陷入到清洁元件中 然后再按顺序从清洁元件中出来。当清洁元件随支架移动的同时做出 每次旋转时, 一些针陷入到清洁元件的这样的位置中,其中当清洁元 件完成上一次旋转时没有任何其他的针陷入到所述位置。


图I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图像形成装 置的横截面的前视图。
图2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横截面的前视图。图 2B是充电器的局部放大右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显示了充电器的清洁辊的清洁操作。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右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右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用于显示当辊完成每次转动时电极针进入清洁辊不同圆周 长度的说明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清洁辊的前视图。 图9A和9B分别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清洁辊的转
子的侧视图和前视图。
图9C和9D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清洁辊的轴的侧
视图和前视图。
图10A-10C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清洁辊的前视 图,显示了辊组装的次序。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的清洁辊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显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1的图像 形成装置100。装置100在诸如OHP之类的一张纸上或者另一记录介 质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是关于用户从复印机模式、打印机模式和传 真机模式中选择的图像信息。装置100可以在一张纸的两面上打印图 像。
装置100包括原件读取器10、馈纸器20、图像形成器30、出纸器 40和操作面板(未显示)。
原件读取器IO位于装置100的顶部,并包括稿台玻璃ll (platen glass)、原件托盘12和扫描仪光学系统13。光学系统13包括光源14、 三个反射镜15A-15C、光学透镜16和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 荷耦合器件)17。光源14将光线射到放置在稿台玻璃11上的原件或 者来自托盘12并沿原件馈送路径R馈送的原件。镜15A-15C反射由原 件反射的光线并将反射光对准透镜16。透镜16在CCD17上成像反射 光,所述CCD17根据所述光线输出电信号。
馈纸器20位于装置100的底部,并包括进纸盘21和搓纸轮22。 进纸盘21容纳有纸张。搓纸轮22旋转以将纸张从托盘21馈送到纸张 馈送路径Sl。在沿着路径Sl馈送的纸张上可以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器30位于原件读取器10的下面,并接近手工进纸盘(未 显示)。图像形成器30包括激光扫描单元(LSU) 37、感光鼓31和定 影装置36。鼓31由静电充电器1、显影装置33、转印装置34和清洁 单元35围绕。
出纸器40位于送纸盘21的上方,并包括一对双向的传送辊41和 传送托盘42。沿着纸张馈送路径Sl馈送的纸张随着传送辊41的转动 沿常规方向被传送给传送托盘42。在一张纸的双面上形成图像的处理 包括下述步骤在纸张的一面上形成图像,沿路径S1馈送其上具有图 像的纸张,将馈送的纸张加入传送辊41之间,随后反向旋转这些辊以 将该纸张馈送到纸张馈送路径S2。将纸张馈送到路径S2中会翻转纸 张,以便纸张的另一面朝向感光鼓31,并且调色剂图像可以被转印到 这面。传送托盘42保持从传送辊41中传送出的一叠纸张。
一对压辊51 (resist rollers)支撑在纸张馈送路径Sl上。当按压
操作面板上的起动键时,搓纸轮22开始将纸张馈送到压辊51。
当馈送纸张的前端达到压辊51时,所述压辊51不旋转。当纸张 的端部在鼓和转印装置34之间与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 前端匹配时,压辊开始旋转。
由原件读取器10读取的图像数据会经过关于通过操作面板输入的 条件的图像处理。随后,图像数据被作为打印数据传送到激光扫描单 元37。静电充电器1将感光鼓31的圆柱面充电至预置电势。扫描单元 37通过以图像数据为基础的激光束经由多棱镜和透镜(未显示)照射 鼓表面的方式在鼓31的充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随后,粘在显影 装置33的MG辊33A的圆柱面上的调色剂根据鼓表面上的电势间隙被 吸引并被粘在鼓31的圆柱面上,使得该潜像被看作是调色剂图像。
转印装置34将感光鼓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一张纸上。在转 印步骤之后清洁单元35恢复保持在鼓31上的调色剂。
在转印步骤之后,纸张通过定影装置36,所述定影装置36加热并 按压纸张以便溶化调色剂图像并将图像定影在纸张上。随后,传送辊 41将纸张传送到传送托盘42。
参照图2A、 2B和4,静电充电器1包括针形电极2、保持架3、 支架4、清洁辊5、操作轴6和外壳7。充电器1位于感光鼓31的上 方。
针形电极2是沿感光鼓31的X轴方向延伸的薄金属条,并且长于 鼓31的圆柱面的轴向长度。电极2具有从其底部向下延伸并遍布其整 个长度每隔一定间隔排列的多个针2A。
保持架3由树脂或者其他绝缘材料形成,并包括支撑部分3A和终
端部分3B。支撑部分3A保持有针形电极2并长于在电极的两者最末 端针2A之间的距离。图2A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垂直于X方向的支撑 部分3A的横截面形状。终端部分3B中保持有终端(未显示),所述 终端连接电极2和高压电源(未显示)。
支架4的底部是敞开的,并且可滑动地支撑在该部分的顶面的支 撑部分3A的外侧。支架4具有紧接其内侧表面形成的凸起4A和4B。 支撑部分3A位于支架4的内侧表面之间。支撑部分3A顶端的右侧(图 2A中的左侧)边缘位于支架4的顶端内表面和凸起4A之间。支撑部 分3A的顶端和底端的左侧(图2A中的右侧)边缘位于支架4的顶端 内表面和凸起4B之间。这避免了支架4相对于支架在与X方向轴上有 角度地移动以及垂直于这些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清洁元件的清洁辊5由支架4的下端部可旋转地支 撑。举例来说,辊5包括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包括有硬度上比针形电 极2的材料低并且硬度上比诸如调色剂之类的灰尘高的研磨剂。电极 针2A的尖端陷入到辊5的外圆柱面。
清洁辊5由适当的弹性材料做成,所述弹性材料是根据以下条件 通过实验从现有的橡胶和树脂材料中选择的当电极针2A进入清洁辊 5以及从清洁辊5出来时在不容易切割的情况下能发生弹性形变。辊5 的硏磨剂可以是根据下述条件从现有材料中适当选择的材料研磨剂
可以在不损坏表面的情况下将调色剂和灰尘从针2A的表面移开。研磨 剂可以利用巳知方法包含在弹性体中。
支架4具有贯通其上部的孔4C。操作轴6的后端固定在孔4C中。 参照图4,轴6的前端部从保持架3的前端突出来。
外壳7遍布保持架3的整个长度并覆盖支架4。外壳7保护针形电极2。
当经由终端部分3B的终端将高压施加到针形电极2时,所施加的 电场集结在电极针2A的尖端上,以便所述尖端易于放电。这促使针 2A向感光鼓31的圆柱面放电,以便该表面被充电为预置电势。
垂直于X方向的支撑部分3A的横截面至少在两个最末端针2A之 间的形状上是一致的。如已经阐述的,支架4被支撑在支撑部分3A的 外侧并防止相对于保持架3在X方向的轴上和垂直于这些方向上有角 度地移动。支架4至少在两个最末端针2A之间可以沿着支撑部分3A 在X方向上滑动。
图3显示了清洁辊5的清洁操作。电极针2A的尖端陷入到辊5 的外圆柱面,该辊由支架4可旋转地支撑。当支架4在X方向上随辊 5移动时,针尖端按顺序陷入到辊表面中。当辊5在X方向上移动时, 其由于阻力作用而旋转从而使针2A到达辊表面。当辊5在每个X方向 上移动时,其完成多次旋转。
清洁辊5位于针形电极2和感光鼓31的圆柱面之间。重要的是辊 5在不接触鼓表面的情况下在直径上尽可能大。当辊5在X方向上移 动时,至少一个电极针2A的顶端陷入该辊的外圆柱面。这确保当辊5 在X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也在旋转。结果,电极针2A的尖端对辊表面的 损伤以及由辊表面造成的针的变形都被最小化。
清洁辊5被支架4所支撑,从而电极针2A陷入辊中大约0.5mm 的深度。当支架4在X方向上随辊5移动时,针2A的下端部逐渐陷 入到辊5中,随后又逐渐从辊中出来。当针部分陷入辊5中以及从辊5 中出来时,其整个表面接触到辊5的弹性体并被该体中的研磨剂所研 磨。因为当针2A陷入辊5并依次从辊中出来的同时辊5还旋转,所以 至少相邻的针2A陷入到辊5中的不同位置。这确保了针2A的下端部 的整个表面是清洁的。参照图4,操作轴6位于静电充电器1的顶端并遍布保持架3的大
致整个长度。如已经阐述的那样,轴6的后端固定在支架4的孔4C(图 2A)中。保持架3还包括在其前端形成的安装部9,其外部形状与终 端部分3B的形状几乎相同。轴承元件S固定在安装部9的后端。轴承 元件8和支架4一样,并具有贯通其上部的孔4C。支持部9具有在其 顶端形成的支承9A。
操作轴6贯穿轴承元件8的孔4C和支持部9的支承9A。手柄6A 固定在轴6的前端。当静电充电器1安装在装置100上时,终端部分 3B、轴承元件8和安装部9位于感光鼓31圆柱面的图像形成区域W 之外。同时,当清洁辊5不清洁电极针2A时,支架4位于设置在鼓表 面上图像形成区域W外侧的待机位置。因此,支架4、终端部分3B、 轴承元件8和安装部9不妨碍在鼓表面上成像。
操作者通过推拉手柄6A以在X方向上使操作轴6往复运动的方 式来清洁针形电极2。这使得支架4随清洁辊5沿着保持架3的支撑部 分3A往复,因此电极针2A的尖端按顺序陷入旋转辊5的外圆柱面。
当电极针2A的下端部按顺序陷入到清洁辊5中或者从清洁辊5 中出来时,针部分的整个表面接触到辊5。这保证了在不使针2A变形 且不使纤维粘到它们上的情形下可以清洁针部分的整个表面。
操作轴6受支架4、轴承元件8和支承9上的三个点支撑,并可以 在X方向上平滑往复。
本发明的清洁元件是清洁辊5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该元件是由 支架4可旋转支撑的转子。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1A。充电器1A 包括代替如图2-4所示的充电器1操作轴6的螺纹轴61。充电器1A还 包括作为用于使轴61旋转的动力源的可反转电动机62。充电器1A的 支架4具有贯穿其上部的螺纹孔4C。螺纹孔4C与轴61接合。
支架4防止相对于保持架3在X方向上的轴有角度地移动。螺纹 轴61的扭矩转变为沿着轴移动支架的力。可反转电动机62在双向上 旋转螺纹轴61以便支架4在X方向上往复。通过在预定时间激活电动 机62的方式可以自动清洁针形电极2。
所述装置100备有电源。可反转电动机62可以是小型的并且适 合于静电充电器1A。当充电器1A安装到装置100上时小型电动机62 可以同电源电连接。或者,电动机62可以安装在装置100上。在这种 情况下,当充电器1A安装到装置100上时螺纹轴61的后端可以同电 动机62的输出轴机械连接。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1B。除充电器 1B的清洁辊105的圆周长度按如下方式设置以外,充电器1B结构上 类似于充电器1。
静电充电器1B的电极针2A具有15°的倾角,并以2.0mm的针 距P排列。清洁辊105由支架4如此支撑以使得针2A陷入该辊的最 大深度是1.0mm。当每个针2A都最深地陷入到辊105中时,针的横截 面在辊的外圆柱面处所具有的X方向上的长度Q以如下方式计算。
Q = 2 x 1.0 x tan(15。 /2) = 0.263 (mm)
清洁辊105的圆周长度R被设置成不同于针距P的给定值a与针 距P和正整数n的乘积的和。圆周长度R由以下表达式表示。
R = nP + a(c^P)
特别地,清洁辊105的圆周长度R被设置为18.84mm (直径是 6mm) 。 18.84mm的圆周长度R是作为给定值a的0.84与2.0mm的针 距P和作为正整数n的9的乘积的和。
如果清洁辊105的圆周长度R是针距P和正整数n的乘积,那么 当辊105完成每次旋转时,电极针2A陷入与当该辊完成上一次旋转时 其他电极针2A所陷入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清洁辊105的圆周长度R是这样的以便当该辊在X方向上移动 的同时完成每次旋转时,电极针2A陷入当辊105完成上一次旋转时任 何其他电极针2A没有陷入其中的位置。这使得辊105能更有效地接触 到针2A,因此能更高效地清洁针的尖端。这还防止了辊105外圆柱面 的损坏,借此延长了该辊的寿命。
优选地给定值大于X方向上的长度Q且小于针距P减去长度Q的 余数。在这种情况下,清洁辊105的圆周长度R由以下表达式表示。
R = nP + a (Q<a<P—Q)
如果满足条件Q〈c^P-Q,那么满足条件o^P。
图7显示了当辊完成每次旋转时电极针2 A陷入到清洁辊中不同的 圆周长度。当清洁辊105完成第一次旋转时,电极针2A陷入到该辊的 位置102。
在c^=Q的条件下,当清洁辊105完成第二次旋转时,电极针2A 将陷入到位置202。在CKQ的条件下,当辊105完成第二次旋转时, 电极针2A将陷入到从图7中的位置202向右移动的位置。特别地, 在此条件下,电极针2A将陷入到这样的位置,所述位置与当辊105完
成第-次旋转时其他电极针2A所陷入的位置重叠或者一致。
在o^P-Q的条件下,当清洁辊105完成第二次旋转时,电极针2A 将陷入到位置302。在o;〉P-Q的情况下,当清洁辊105完成第二次旋转 时,电极针2A将陷入到从图7中的位置302向左移动的位置。特别地, 在此条件下,电极针2A将陷入到这样的位置,所述位置与当辊105完 成第一次旋转时其他电极针2A所陷入的位置重叠或者一致。
如已经阐述的那样,优选地给定值a大于X方向上的长度Q并 小于针距P减去长度Q的余数(Q〈c^P-Q)。在这种情况下,当清洁辊 105完成每次旋转时,电极针2A陷入到该辊中的范围402与当辊105 完成上一次旋转时其他电极针2A所陷入的位置既不重叠也不包含。这 使得辊105易于接触到针2A的尖端,因此能更高效地清洁所述尖端。 这还防止了辊105的外圆柱面的损坏,因此该辊的寿命较长。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1C的清洁辊 205。辊205包括圆柱形转子205A和轴205B。除转子205A可以在辊 205的Y轴方向的规定范围内移动以外,充电器1C结构上类似于充电 器1。充电器1C的电极针2A的尖端陷入到转子205A的外圆柱面。
辊转子205A具有贯穿其中心而形成的孔205H,其在Y方向上延 伸。Y方向垂直于X方向,其中电极针2A在X方向上排列。举例来 说,转子205A是包括研磨剂的弹性体。
辊轴205B垂直于X方向贯穿转子孔205H,并且由支架204的两 端可旋转地支撑。轴205B在支架204的两端的外侧装配有E环205E 和205F。环205E和205F避免轴205B相对于支架204轴向地移动。
参照图9B,举例来说,辊转子205A的内径Ll为3.5mm,其允 许误差在0.0和+0.5mm之间。参照图9B,举例来说,转子205A的
外径L2为6.0nim,其中允许误差在-0.3和+0.3mm之间。参照图9D, 举例来说,辊轴205B的直径L3为3.0mm,其允许误差在-0.25和 +0.25mm之间。
辊转子205A被绕辊轴205B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辊轴205B贯穿 Y方向上的转子孔205H。在轴205B的圆柱面和转子孔205H的内圆周 面之间有间距。如果转子205A的内径Ll是4.0mm,并且如果轴205B 的直径L3是2.75mm,那么在轴205B的圆柱面和转子孔205H的内圆 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是1.25mm。如果转子外径Ll是3.5mm,并且如 果轴径L3是3.25mm,那么最大间距是0.25mm。
在辊轴205B的圆柱面和辊转子205A的内圆柱面之间的间距使得 转子更易于相对于轴来沿轴向地移动。因为轴205B不是压配合于转子 205A,所以即使清洁辊205多次清洁电极针2A,转子的外圆柱面也不 易于毁损。
辊轴205B具有在其上形成的肋205C,所述肋205C位于E环205E 和205F之间。E环205D固定在肋205C和E环205F之间的轴205B 的圆柱面上。辊转子205A位于肋205C和E环205D之间。在肋205C 和E环205D之间的距离Kl大于转子205A的长度K2,使得转子205A 可以相对于电极针2A在肋205C和E环205D之间轴向地移动。
肋205C和E环205D与本发明的止动件对应。
因为辊转子205A可以相对于电极针2A在规定范围内轴向地移 动,所以当清洁辊205在X方向上移动时转子在Y方向上移动。因此, 针2A陷入到转子205A中的位置在Y方向上有所不同。这大大减小了 针2A在转子的相同径向平面上陷入到转子205A中以及从转子205A 中出来的频率。结果,可以更有效地清洁针2A的尖端,防止转子205A 的圆柱面的损坏,因此延长了辊205的寿命。这防止了成像效率方面
的下降和由频繁替换辊205而引起的成本方面的增加。
图10A-lOC显示了清洁辊205的组装顺序。举例来说,辊205可 以以下述方式组装。首先,将远离肋205C的辊轴205B的端部插入到 转子孔205H中。其次,E环205D被固定在该轴部的指定位置。接下 来,轴205B的端部被插入到支架204两端的孔中。接下来,E环205E 和205F被固定在支架204外侧的轴205B上。
在制造阶段将肋205C同辊轴205B —体形成,使得肋205C相对 于轴被精确定位。这样精确地设置了多个极限位置之一,在所述极限 位置之间辊转子205A相对于电极针2A轴向地移动。在装配阶段定位 的同时将E环205D固定在轴205B上,因此在该阶段其他的极限位置 很容易校准。结果,精确设置极限位置。
肋205C和E环205D在外径上小于辊转子205A,使得当清洁辊 205被支撑在电极下面时它们没有与针形电极2等接触。
E环205D、 205E和205F可以由C环、0环、弹簧锁环或者其他 圆圈或者环形式的止动件来替代。肋205C可以由E环、C环、0环、 弹簧锁环或者其他圆圈或者环形式的止动件来替代。
在转子孔205H的内圆周面和辊轴205B的圆柱面之间可以插入支 承或者其它滑动元件,因此辊转子205A可以相对于电极针2A轴向地 移动。
辊转子205A和辊轴205B可以彼此一体的形成,使得整个清洁辊 205可以相对于电极针2A轴向地移动。
图1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静电充电器1D的清洁辊 305。辊305包括转子305A、轴305B和作为弹性元件的压力弹簧305G。
除转子305A是轴向偏压的截锥体以外,充电器ID结构上类似于充电 器1C。
辊轴305B的肋305C接近辊转子305A的一端,所述一端直径上 小于另一端。压力弹簧305G围绕直径上较大的转子端和支架204的相 邻端之间的轴305B。弹簧305G朝着作为止动器的肋305C轴向地偏压 转子305A。
当清洁辊305在X方向上移动,同时电极针2A陷入到辊转子305A 中时,针2A对转子305A的圆锥形表面加压。相对于压力弹簧305G 的偏压力,压力促使转子305A轴向地远离肋305C。结果,针2A沿 着转子表面上的螺线陷入。
当支架204已经移到支撑部分3A的一端时,没有电极针2A陷入 到辊转子305A,因此压力弹簧305G的偏压力促使转子朝着肋305C轴 向移动。当支架204被从支撑部分3A的这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针 2A沿着转子305A的圆锥形面的螺线再次陷入。
这大大减小了电极针2A陷入到这样位置的频率,所述位置与其他 电极针2A已经陷入到辊转子305A中的位置相同。结果,可以更有效 地清洁针2A,并防止转子305A的圆锥表面的损坏,因此延长了清洁 辊305的寿命。
压力弹簧305G可以是由橡胶或者其他的弹性元件替代。
实施方式的上述说明应被认为是说明各个方面的,是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而非由实施方式定义,并且意在 包括权利要求中方案的等同内容和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静电充电器,包括具有直线排列的针的针形电极;沿着该直线排列可移动的支架;以及通过支架可旋转地支撑在垂直于该直线排列的轴上的清洁元件;其中,当支架随清洁元件沿着直线排列移动时,清洁元件旋转,同时针按顺序陷入到清洁元件中并且随后按顺序从该清洁元件中出来;且其中,当清洁元件在随支架移动的同时完成每次旋转时,一些针陷入到清洁元件中这样的位置,其中当清洁元件完成上一次旋转时没有任何其它的针陷入该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充电器,其中所述清洁元件具有这 样的圆周fe度,以使得当该清洁元件沿着所述直线排列移动的同时 完成每次旋转时, 一些针陷入到该清洁元件中这样的位置,其中当清 洁元件完成上一次旋转时没有任何其他的针陷入到所述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充电器,其中所述针以不变的间距 排列,且其中所述清洁元件的圆周长度为不同于该间距的给定值与该 间距和正整数的乘积之和。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充电器,其中所述给定值大于己经 最深地陷于清洁元件中的每个针的截面在清洁元件外周面处与直线排 列相平行的长度,且给定数小于所述间距减去平行于直线排列的长度 的余数。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静电充电器包括针形电极、支架和清洁元件。针形电极具有直线排列的针。支架能够沿着该直线排列移动。清洁元件通过支架可旋转地支撑在垂直于该直线排列的轴上。当支架沿着直线排列随清洁元件移动时,清洁元件旋转,针按顺序陷入到清洁元件中并且随后按顺序从清洁元件中出来。当清洁元件在随支架移动的同时完成每次旋转时,一些针陷入到清洁元件中这样的位置,其中当清洁元件完成上一次旋转时没有任何其他的针陷入到所述位置。
文档编号G03G15/02GK101097424SQ20071010968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8日
发明者富依稔, 木津清一, 村上进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