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实现光泽度均匀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24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够实现光泽度均匀的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诸如电子照相复印^10 。具体地,本发明 涉及这样一种成像装置,使用色调相同而色彩密度不同的多种调色 剂,它不仅能够实现期望水平的图像密度,而且还能实现光泽度的 均匀。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增加了对于在图像质量方面改进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的需求。换句话说,已经增加了对于不仅能够实现期望水平的色彩 密度而且还能实现光泽度均匀的成像装置的需求。
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领域中,通过控制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 使用的调色剂量实现期望水平的色彩密度。
换句话说,给定区域图像色彩密度的降低是用以构成该区域的每 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的降低,从而点尺寸较小。然 而,难于可靠地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小尺寸的点。因此,色彩密度较 低的预期图像的区域易于在色彩密度方面不均匀地再现。
另一方面,当形成色彩密度较高的图像区域时,必须增加每单位 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然而,可从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 记录媒体上的调色剂量是有限的,因此难于实现期望水平的色彩密 度。
因此,如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2002-148893中所/>开的,以组合 的方式使用色调相同但色彩密度不同的多种调色剂。更具体地说,当再现色彩密度较低的预期图像的区域时,为了可 靠地形成点以防止色彩密度较低的原件区域以色彩密度不均匀的方 式被再现,点尺寸增加并且主要使用色彩密度较低的调色剂。
另一方面,当形成色彩密度较高的预期图像的区域时,通过主要 使用色彩密度较高的调色剂以便于减少实现期望色彩密度所需的调 色剂量而实现期望的色彩密度。
在使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由于在从最低到最高水平的期望色彩 密度水平是均匀的,因此可形成色彩密度满意的图像。
然而,诸如日本未审定专利申请2002-148893中所公开的成像装 置由于色彩密度会遭遇有关于图像质量方面的问题,更具体地说, 会遭遇在定影时图像光泽度改变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中抑制了 由于图像密度导致在图像定影之后图像光泽度的改变。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 括用于运送静电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用于使用具有相同色调和 不同密度的多种调色剂使得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用于在记录 材料上形成由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密度的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图像 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的定影装置,其中,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密度并且形成一部分调色 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量,基本与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 密度并且形成另 一部分具有不同密度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每单 位面积的总量相同。
在结合附图考虑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的基础上,将更加 明白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f正和优点。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全色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2是用于控制本发明所涉及的成像装置的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信号分 配LUT的图案的图。
图4是示出了输入信号电平与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高 和低色彩密度调色剂的总量之间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了当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使用色调相同而色彩 密度不同的三种调色剂时所使用的LUT的图案的图。
图6是示出了高光泽度记录媒体的每单位面积调色剂使用量与 所形成的光泽度水平之间关系的图。
图7是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当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在标准纸模式中操作 时所使用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信号分配LUT的图案的图。
图9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输入信号电平与每单位面积记录媒 体所使用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调色剂之间关系的图。
图IO是示出了当通过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在高光泽度纸模 式中在高光泽度纸上形成图像时色彩密度级与所实现的光泽度之间 关系的图。
图11是用于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当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在低光泽度纸模式中
操作时所使用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信号分配LUT的图案的图。
图13是示出了当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用在高、标准和低光
泽度模式中的输入信号电平与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高和低
密度调色剂的总量之间关系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全色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5是用于控制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了当通过在高、标准和低光泽度模式中操作成像装
置而在高光泽度纸上形成图像的色彩密度级与所实现的光泽度水平
之间关系的图表。图17是使用色调或色彩密度不同的六种调色剂的串联式成像装
置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18是如图17中成像装置那样使用色调或色彩密度不同的六种 调色剂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但是只使用 一个独立感光鼓实 现由图17中成像装置所实现的相同的作用,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19是如图17中成像装置那样使用色调或色彩密度不同的六种 调色剂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但是只使用两个感光鼓实现由 图17中成像装置所实现的相同的作用,示出了其总体结构。
图20是示出了影响光泽度水平的区域分级机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使得调色剂图像的给定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所使用的色调相 同并且色彩密度不同的两种或多种调色剂的总量,与色彩密度不同 的调色剂图像的给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每单位面积所使用的色调相 同并且色彩密度不同的两种或多种调色剂的总量相同,而减少由于 色彩密度的差异所导致的光泽度的不均匀。
图20示出了由于待再现的图像的色彩密度的不均匀所导致的出 现光泽度的不均匀的原理。
当使用区域色调等级方法形成图像时,在图像的一个实心区与相 邻实心区之间通常会出现边界线部分(t),并且边界线部分(t) 越长,方向不规则的反射光量越大,所述区域色调等级方法通过调 节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而实现期望(色彩)密度 级(色调等级级)。换句话说,在图像密度较低的图像给定区域中, 边界线部分(t)越长,并且因此在方向上不^L则反射的入射光部分 就较大,从而减少给定区域的光泽度水平,而图像密度较高的图像 给定区域中边界线部分(t)较短,并且因此在方向上不规则反射的 入射光部分就较少,从而光泽度水平就较高。
如上所述,图像的光泽度与图像密度有很强的关系。
因此,依照本发明,形成了这样一种布置,即,使得在其中输入视频信号电平高于指定级的输入视频信号电平范围中,每单位面积 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色调相同并且色彩密度不同的两种或多种调色剂 总量保持恒定。
在使用上述布置的情况下,即使由色调相同并且色调(色彩)密 度不同的两种或多种调色剂构成的图像的两个给定区域的图像密度 不同,这两个区域在边界线部分(t )的长度上也变得大致相同。因 此,可减少由于图像密度的不均匀性所导致图像光泽度的不均匀水 平。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顺便提及的是,如果一个实施例中的组件、部件、部分等具有与 另一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的话,这两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 同的。因此,在描述时,将不再重复其描述。
(实施例1 )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全色成像装置的示意性 截面图,示出了其总体结构。本发明该实施例中的全色成像装置包
括布置在装置顶部中的数字彩色图像读出器1R和处于装置底部中的
数字彩色图像印刷台1P。
该装置的成像操作如下所述的。也就是说,原件30被布置在读 出器部分1R的原件放置玻璃板31上,并且用曝光灯32扫描原件30 以使得由原件30反射的光线通过透镜33集中在全色CCD传感器34 上。因此,获得了表示原件30的彩色分量的视频信号。这些视频信 号被未示出的放大电路放大,然后,被输送到未示出的视频处理单 元,信号在其中被处理。然后,它们通过未示出的图像形成数据储 存部分^^皮输送到印刷台1P。
不仅来自于读出器部分1R的信号被输送到印刷台1P,而且来自. 于电脑的视频信号、来自于传真机的视频信号等也被输送到印刷台 1P。
然而,这里将在假定视频信号是从读出器部分1R输送的情况下描述成像台IP的成像操作。
印刷台1P包括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一对感光鼓la和lb; — 对预曝光灯lla和lib; —对电暈放电类型的主充电装置2a和2b; 一对基于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3a和3b; —对电势电平传感器12a 和12b; —对用于支撑显影装置的旋转机构4a和4b;以及光谱特性 不同并且安装在旋转机构上的两组显影装置(41、 42和43)与(44、 45和46 ); —对转印装置5a和5b;以及一对清洁装置6a和6b。 这对感光鼓la和lb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以使得它们可沿图中所 指示的方向转动,而其他组件以围绕感光鼓la和lb的方式被设置 在感光鼓la和lb圆周表面的附近。
显影装置41-46分别被充以品红(M)、青色(C)、低色彩密度 品红调色剂(LM)、黄色调色剂(Y)、黑色调色剂(K)以及低色 彩密度青色调色剂(LC)。
顺便提及的是,除上述装置以外,还可为成像装置装配容纳金属 性色彩(例如,金色或银色)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容纳荧光调色 剂的显影装置等。
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41-46容纳双组分显影剂,即,调色剂和 载体的混合物。然而,显影装置41-46也可容纳单组分显影剂。这 样的显影装置的使用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而且,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所使用的显影装置的数量为六个。 然而,所必需的是该数量不少于4个;所述数量可为四个或四个以 上的任何数量。
从读出器部分1R输送的视频信号通过基于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 3a和3b的激光输出部分IOO被转换为光学信号。光学信号,即,已 由视频信号调节的激光束通过多角镜被偏转(反射)、通过透镜被: 传输、通过多个镜被偏转(反射),之后,被投射到感光鼓la和lb 圆周表面上。
当印刷台1P处于操作状态中时,感光鼓1 ( la和lb)沿箭头所 指示的方向转动。在成像顺序方面,首先,通过这对预曝光灯ll( lla和lib)从感光鼓1 ( la和lb)的圆周表面去除电荷。然后,感光 鼓1 ( la和lb)的圆周表面被主充电装置2 ( 2a和2b)均匀地充电, 并被曝光。因此,在感光鼓1 ( la和lb)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图 像。对于预期图像所被分成的每种颜色分量执行上述步骤。
接下来,通过转动旋转机构4 ( 4a和4b )使得在颜色分量上与 感光鼓1 ( la和lb)上的静电潜像相对应的显影装置移动到显影台。. 然后,使得该显影装置操作以便于将感光鼓1 (la和lb)的圆周表 面上的潜像显影为可视图像(由主要包括树脂和颜料的调色剂构成 的图^f象)。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是如上所述构成的,与形成图像的颜 色无关,其曝光台与相应的显影台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因此颜色 不同的单色图像不易于变得特性不同。
参照图1,每个显影装置都在指定时限下从调色剂存储部分61 -66 (加料斗)中的一个被供以调色剂以使得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 比率(调色剂量)保持恒定。调色剂存储部分61 - 66被布置得沿水 平方向靠近于基于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3a和3b。
已形成在感光鼓1 ( la和lb)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装置5 (5a和5b)被转印(主转印)到用作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5 上。由于形成了多个单色图像以便于形成一个全色图像,因此它们 呈层状地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中间转印带5在驱动辊51、随动辊52、辊53和辊54周围被伸 长,并且由驱动辊51驱动。在与驱动辊51相对的中间转印带5的 相对侧上,布置有转印带清洁装置50,所述转印带清洁装置50可被 布置得与中间转印带5相接触或相分离。
在与随动辊52相对的中间转印带5的相对侧上,布置有用于检 测已从感光鼓l (la和lb)上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的图像的偏 差和色彩密度的传感器55,所述传感器55提供用于在色彩密度、谪 色剂供应量、图像书写定时、图像书写起始点等方面连续调节每个 成像台的信息。在必要数量的颜色不同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被呈层状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之后,使得转印带清洁装置50压在驱动辊51上以去 除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转印到记录媒体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 印带5上的调色剂。同时,通过记录i某体供给装置81、 82、 83和84中的一个将记录 媒体以一张接一张的方式从记录媒体存储部分71、 72和73之一或 人工供给部分74分别输送到一对定位辊85,如果记录媒体歪斜的话 通过定位辊85使之矫直,并且在指定定时下被释放以便于被输送到 次转印台56,在次转印台56中,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 印到记录媒体中的一个上。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次转印台56中的给定记录媒体上之后, 记录媒体通过记录媒体输送部分86被输送到热辊类型的定影装置 9。在定影装置9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然后,记录媒体被排放到 传送托盘或后处理装置中。本实施例中定影装置9的热辊的表面层不是用橡胶制成的。它是 这样一种表面层,即,通过实际上用氟化树脂形成的管覆盖整个热 辊而形成的表面层。为热辊提供这样一种表面层延长了热辊的使用 寿命,因此,延长了定影装置的使用寿命。为了确保调色剂层厚度基本不会减小,因此由定影装置9施加的 用于定影的压力量被设定为较小值。在调色剂图像的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被 转印带清洁装置50移除,并且中间转印带5被再次用于每个成像台 中所执行的主转印程序。用于在记录媒体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如下所述。在转印 媒体刚一穿过定影装置9之后,传输路径导向器91被驱动,引导转 印媒体通过记录媒体传输路径75进入到反向路径76。然后,这对换 向辊87沿反向转动,向后运输转印媒体,即,沿与转印媒体被引导 到反向路径76中所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传输转印媒体,换句话说, 当转印媒体被引导到反向路径76中时是尾端的转印媒体的端部变成了前端。因此,转印媒体移动到双面打印模式路径77中。之后,转 印媒体被这对双面打印模式辊88通过双面打印模式路径77输送到 前述定位辊对85。然后,如果转印媒体歪斜的话被矫直,并且在指 定定时下被释放,因此图像通过上述成像程序被转印到与其上已形 成了图像的表面相对的转印媒体的相对表面上。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所使用的成像方法。 如上所述,该成像装置装有色调相同但色彩密度不同的两种青色 调色剂,即,色彩密度较高的青色调色剂(在下文中称之为"高色 彩密度青色调色剂")和色彩密度较低的青色调色剂(在下文中称 之为"低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以及色调相同但色彩密度不同 的两种品红颜色的调色剂,即,色彩密度较高的品红调色剂(在下 文中称之为"高色彩密度品红调色剂")和色彩密度较低的品红调, 色剂(在下文中称之为"低色彩密度品红调色剂")。两种调色剂色调相同但色彩密度不同,通常意味着这两种调色剂 在主要由树脂和着色成分(颜料)构成的调色剂中所包含的着色成 分的光谱特性相同,但是在着色成分量上不同。换句话说,低色彩 密度调色剂意味着色调相同的这两种调色剂中的一种,其色彩密度 比另一种低。而且,两种调色剂色调相同通常意味着这两种调色剂在它们所包 含的着色成分(颜料)的光谱特性相同。然而,包括这种情况,其 中严格地说,这两种调色剂的着色成分的光谱特性不相同,但是颜 色的普通感觉相同,例如,品红、青色、黄色、黑色等。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当两种调色剂的色调相同但色彩密度不同时,调色剂色彩密度较低(低色彩密度调色剂)意味着当每单位面 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为0. 5mg/cm2时,在定影之后该调色剂 所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光学色彩密度不大于0. 1,而调色剂色彩密度较 高(高色彩密度调色剂)意味着当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 色剂量为0. 5mg/cm2时,在定影之后该调色剂所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光 学色彩密度不小于0. 1。在该实施例中,高色彩密度调色剂中颜料量已被调节,以使得当记录媒体上该调色剂的量为0. 5mg/cn^时,在调色剂层被定影时该调 色剂所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光学色彩密度将变成1. 6,而低色彩密度调 色剂中颜料量已被调节,以使得当记录媒体上该调色剂的量为 0. 5 m g / c m2时,在调色剂层被定影时该调色剂所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光 学色彩密度将变成0. 8。该高和低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和高和低色彩 密度品红调色剂被巧妙地以组合的方式使用,从而实现青色和品红色彩密度的不同。图2中所给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所遵循的用于处理视频信号的基本流程图。参照图2,在该实施例中,预期图像的所输入的对应于颜色分量 的视频信号,诸如R、 G、 B等被转换成表示C (青色)、M(品红)、 Y (黄色)以及K (黑色)分量的颜色视频信号。然后,C、 M、 Y和K 视频信号根据查阅表(在下文中称之为LUT)按色彩密度被分开,诸 如图3中所示的,稍后将对其详细描述(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信号 分配LUT处理)。之后,表示高色彩密度的视频信号和表示低色彩 密度的视频信号经受其各自的伽玛校正处理,并且用于驱动激光驱: 动器以便于输出图像。该成像装置的分辨率为200 lpi。如上所述,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越大,定影后 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水平就越高。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图3中所示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信号分配 LUT。通过使用该LUT,使用高色彩密度调色剂和低色彩密度调色剂 两种调色剂。而且,形成了这样一种布置,即,使得在输入信号电, 平范围内(其中输入信号电平不小于128),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 使用的高色彩密度调色剂和低色彩密度调色剂的总量保持恒定,如 图4中所示的。提供这样的输入信号电平范围,即,其中每单位面 积记录媒体的高色彩密度调色剂使用量和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的低 色彩密度调色剂使用量的总计增大了调色剂图像区域的总体尺寸,其中如图20中所示的边界线部分(t)在长度上的一致可使得在定 影时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的不均匀性最小化。还可使用每种颜色分量不少于三种,色调相同但色彩密度不同的 调色剂。图1示出了使用三种色调相同但色彩密度不同的调色剂的 成像装置的一个示例。更具体地说,图1中所示的成像装置使用黄色调色剂、品红调色 剂、黑色调色剂、高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低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 以及超低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换句话说,它使用三种色彩密度不 同的青色调色剂。高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在颜料被调节以使得当每 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沉积的该调色剂量为0. 5mg/cn^时,在调色剂层被定影时该调色剂所形成的调色剂层(调色剂图像)的光学色彩密 度水平将变成1. 6。低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在颜料被调节以使得当每 单位面积记录J 某体所沉积的该调色剂量为0. 5mg/cn^时,在调色剂图 像被定影时该调色剂所形成的调色剂层(调色剂图像)的光学色彩 密度水平将变成0.8。而且,超低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在颜料被调节 以4吏得当每单位面积记录J 某体所沉积的该调色剂量为0. 5mg/cii^时, 在调色剂层被定影时该调色剂所形成的调色剂层(调色剂图像)的 光学色彩密度级将变成0. 4。在成像装置的显影装置41-46中,分别 储存有品红调色剂、高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超低色彩密度青色调 色剂、黄色调色剂、黑色调色剂、以及低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当 图1中所示的该成像装置的六个显影装置以一对一的方式充有上述 列示的调色剂时其所使用的成像方法与当该成像装置的六个显影装 置以一对一的方式充有黄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品红调色剂、黑 色调色剂、高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以及低色彩密度品红调色剂所 使用的成像方法相同。图5是使用三种色彩密度不同的青色调色剂的该成像装置所使 用的LUT。(实施例2)记录媒体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不仅受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 所使用的调色剂量影响,而且,还受记录媒体本身的光泽度水平影响。具体地,当在具有高光泽度水平的记录媒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时,在调色剂图像定影时将实现的记录媒体的光泽度水平对调色剂 图像的光泽度水平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图6是示出了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与调色剂 图像定影时所实现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水平之间关系的图。该曲 线图示出了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大的区域和每 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小的区域的光泽度水平高于 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中等的区域。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大的区域的光泽度水平较高的原因与第 一实施例的描述中所给出的原因相同因为边界 线部分(t )变短了 。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小的区域的光泽度水 平较高的原因如下所述。即,它覆盖有调色剂的区域的总体尺寸较 小。因此,在图像被定影时所实现的记录媒体本身的光泽度水平对 图像光泽度上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如上所述,当在具有高光泽度水平的记录媒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时,在图像被定影时所实现的图像的光泽度水平基本受单位面积记 录媒体所使用的调色剂量的影响。因此,期望使用高和低色彩密度 视频信号分配LUT (在下文中可称之为高光泽度纸模式LUT),诸如 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其中,在输入信号电平范围内,其中输入 信号电平高于指定值,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高色彩密度调 色剂和低色彩密度调色剂的总量保持恒定。比较起来,当在一张高质量纸(即,其光泽度水平实际不高的记 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在图像被定影时所实现的记录媒体本身的 光泽度水平对图像光泽度的作用是相当小的,因此,其每单位面积 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小的图像区域在它们被定影时不会增加光泽度水平。
另外,由于以下原因,当在一张高质量纸(即,其光泽度水平实
际不高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其每单位面积所使用的调色剂
量较大的图像区域在它们被定影时不会增加光泽度水平。也就是说, 光泽度水平低的记录媒体的表面光滑度水平实际不高。因此,即使
充足量的调色剂被沉积到记录媒体上,由于调色剂沉积于其上所形 成的调色剂层(调色剂图像)在其形成时其表面上也不会变得很平。 因此,图像的边界线部分(t)短。因此,光线由调色剂层(调色剂 图像)的表面不规则地反射。
如上所述的,当在其光泽度水平实际不高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 时,在图像被定影时所实现的每单位面积所使用的调色剂量对图像 光泽度的影响不是太大。
顺便提及的是,当在高光泽度纸模式下形成图像时,使用了大量 调色剂,因此增加了成像成本。
因此,当在其光泽度水平实际不高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将
使用标准纸模式,所述模式具有LUT中的范围,其中用于形成其光 泽度水平与高光泽度纸模式下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水平相
同的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面积该记录媒体所使用的高和低色彩密度 调色剂总量,小于高光泽度纸模式下所使用的调色剂总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激光输出部分100切换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 信号分配LUT。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成像操作。
图7是本实施例中成像操作的流程图。如从图7的控制流程中可 明白的,成像装置能够在两种光泽度模式,即,标准纸模式和高光 泽度纸模式下形成图像。
在高光泽度纸模式中,参照诸如图3中所示的LUT执行基于LUT 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信号分配处理。在标准纸模式中,参照诸如 图8中所示的LUT执行基于LUT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信号分配处 理。图9示出了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的转印到记录媒体上高和低色 彩密度调色剂总量与输入信号电平之间的关系。
参照图3和图8,在高光泽度纸模式中,在该中间色水平或高于 该水平下使用用于中间色再现的高色彩密度调色剂的中间色水平低 于在该水平或高于该水平下使用用于中间色再现的高色彩密度调色 剂的中间色水平。因此,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的转印到记录媒体上 的调色剂量达到了其较低中间色水平处的平稳段,如图9中所示的, 从而增加了光泽度均匀的区域总量尺寸。图10是示出了光泽度水平、 色彩密度、以及打印模式(高光泽度纸模式和标准纸模式)之间关 系的图。图10中的光泽度水平是使用60度光泽计所测得的。通过 激光输出部分100进行低和高光泽度纸模式之间的切换。
上述色彩转换处理和色彩密度分离处理可由执行图11中所示的 流程图中所表示的直接映射处理的操作区代替。在这种情况下,标
准模式和高光泽度模式之间的差异与如上所述的相同。该直接映射 处理为这样一种处理,即,直接将RGB输入转换成六种颜色,或C (青色)、M (品红)、Y (黄色)、K (黑色)、LC (低色彩密度青 色)以及LM (中间色彩密度青色)。此外,依照打印模式按照光泽 度改变映射处理;成像装置被设计为使得当装置处于标准纸模式中 时,低色彩密度调色剂量大于当装置处于高光泽度纸模式中的调色 剂量。
按照光泽度水平,前述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仅能够在两种模式下 操作,或仅能够在标准纸模式和高光泽度纸模式下操作。然而,可 使得成像装置能够在三种或多种光泽度模式下操作。
换句话说,除前述标准纸模式和高光泽度纸模式以外,还可使得 成像装置能够在低光泽度纸模式下操作以便于在诸如其表面光滑度 非常低的粘合纸等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在低光泽度纸模式下,使 用图12中所示的LUT。当形成其色彩密度与标准纸模式下所形成的 调色剂图像相同的调色剂图像时,LUT具有这样的输入信号电平范 围,其中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调色剂的总量小于标准纸模式下所使用的总量。图13示出了在高和低色彩视频 信号分配之后每单位面积记录媒体所使用的超低、低和高色彩密度 调色剂的总量、输入信号电平与操作模式(低、标准和高光泽度纸 模式)之间的关系。
(实施例3)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示出 了其总体结构。该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是具有六个图像承载部件1 a 、
lb、 lc、 ld、 le和lf的串联式的。
在功能上与第 一 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那些相同的该成像装置 的组件、部件、部分等将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接 下来,将描述该成像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4,所述成像装置具有六个显影装置和用作图像承载部 件的六个感光鼓。
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为全色成像装置。它包括布置 在装置顶部中的数字彩色图像读出器1R和处于装置底部中的数字彩 色图像印刷台1P。
该装置的成像操作如下所述的。也就是说,原件30被布置在读 出器部分1R的原件放置玻璃板31上,并且用曝光灯32扫描原件30 以使得由原件30反射的光线通过透镜33集中在全色CCD传感器34 上。因此,获得了表示原件30的彩色分量的电信号(视频信号)。 这些视频信号被未示出的放大电路放大,然后,被输送到未示出的 视频处理单元,信号在其中被处理。然后,它们通过未示出的图像 形成数据储存部分被输送到印刷台1P。
不仅来自于读出器部分1R的信号被输送到印刷台1P,而且来自 于电脑的视频信号、来自于传真机的视频信号等也被输送到印刷台 1P。
然而,这里将在假定视频信号是从读出器部分1R输送的情况下 描述成像台1P的成像操作。印刷台1P包括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六个感光鼓la、 lb、 lc、 ld、 le和lf;六个预曝光灯11 ( lla、 llb、 llc、 lld、 lle和llf); 六个电晕放电类型的主充电装置2 ( 2a、 2b、 2c、 2d、 2e和2f ); 六个基于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3 ( 3a、 3b、 3c、 3d、 3e和3f );六 个电势电平传感器12 ( 12a、 12b、 12c、 12d、 12e和12f);以一对 一的方式容纳光谱特性不同的六种调色剂的六个显影装置4 0 ( 41 、 42、 43、 44、 45和46);六个转印装置5 ( 5a、 5b、 5c、 5d、 5e和 5f );以及六个清洁装置6 ( 6a、 6b、 6c、 6d、 6e和6f )。这六个 感光鼓1 (la、 lb、 lc、 ld、 le和lf)以可转动的方式4皮支撑以4吏 得它们可沿图中所指示的方向转动,而其他组件以 一对一地围绕感 光鼓l(la、 lb、 lc、 ld、 le和lf)的方式被设置在感光鼓1 Ua、 lb、 lc、 ld、 le和lf)圆周表面的附近。
在本实施例中,这六个图像承载部件l (la、 lb、 lc、 ld、 le 和lf),和以一对一地围绕图像承载部件1的方式被设置在这六个 图像承载部件l圆周表面附近的六个预曝光灯11、六个电晕放电类 型的主充电装置2、六个基于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3、六个电势电平 传感器12、六个显影装置40、六个转印装置5、以及六个清洁装置 6构成了六个成像台。然而,成像台的数量不必局限于六个,它可为 不小于四个的任何数量。
显影装置41-46分别被充以低色彩密度品红调色剂(LM)、低色 彩密度青色调色剂(LC)、黄色调色剂(Y)、品红调色剂(M)、 青色调色剂(C)、以及黑色调色剂(K)。
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41-46容纳双组分显影剂,或调色剂和载 体的混合物。然而,它们也可容纳单组分显影剂。这样的显影装置 的使用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 同的显影剂,即,品红调色剂(M)、青色调色剂(C)、黄色调色 剂(Y )、低色彩密度品红调色剂(LM )、低色彩密度青色调色剂(LC )、 以及黑色调色剂(K)。
从读出器部分1R中输送的视频信号通过基于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即,扫描器3(3a、 3b、 3c、 3d、 3e和3f )被转换为光学信号。 光学信号,即,已由视频信号调节的激光束通过多角镜被偏转(反 射)、通过透镜被传输、通过多个镜被偏转(反射),之后,被投 射到感光鼓l(la、 lb、 lc、 ld、 le和lf )的圆周表面上。 '
当打印机的成像台1P处于操作状态中时,感光鼓l (la、 lb、 lc、 ld、 le和lf )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转动。在成像顺序方面,首 先,通过预曝光灯11 ( lla、 llb、 llc、 lld、 lle和llf)从感光鼓 1 (la、 lb、 lc、 ld、 le和lf)的圆周表面去除电荷。然后,感光 鼓1 ( la、 lb、 lc、 ld、 le和lf )的圆周表面被主充电装置2 ( 2a 和2b)均匀地充电,并在对应于前述六个调色剂中的特定调色剂的 曝光光被曝光。因此,在感光鼓1 (la、 lb、 lc、 ld、 le和lf)的 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对于预期图像所被分成的每种颜色分量 执行上述步骤。
接下来,使得显影装置41、 42、 43、 44、 45和46操作以便于将 感光鼓l (la、 lb、 lc、 ld、 le和lf)的圆周表面上的潜像显影为 可视图像(由主要包括树脂和颜料的调色剂构成的图像)。
参照图14,每个显影装置都在指定定时下从调色剂存储部分61 -66 (加料斗)中的一个被供以调色剂以使得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 比率(调色剂量)保持恒定。调色剂存储部分61-66被布置在基于 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3的正下方。
已形成在感光鼓l(la、 lb、 lc、 ld、 le和lf)上的调色剂图 像通过转印装置5 ( 5a、 5b、 5c、 5d、 5e和5f )被分层顺序转印(主 转印)到用作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5上。
中间转印带5在驱动辊51、随动辊52、辊53和辊54周围^皮伸 展,并且由驱动辊51驱动。在与驱动辊51相对的中间转印带5的 相对侧上,布置有转印带清洁装置50,所述转印带清洁装置50可被 布置得与中间转印带5相接触或相分离。
在必要数量的颜色不同的单色调色剂图像被呈层状地转印到中 间转印带5上之后,使得转印带清洁装置50压在驱动辊51上以去除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转印到记录媒体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
印带5上的调色剂。
同时,通过记录媒体供给装置81、 82、 83和84中的一个将记录 媒体以一张接一张的方式分别从记录媒体存储部分71、 72和73之 一或人工供给部分74分别输送到一对定位辊85,如果记录媒体歪斜 的话通过定位辊85使之矫直,并且在指定定时下被释放以便于被输 送到次转印台56,在次转印台56中,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 被转印到记录媒体中的一个上。
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次转印台56中的记录媒体上之后,记录 媒体通过记录媒体输送部分86被输送到热辊类型的定影装置9。在 定影装置9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然后,记录媒体被排放到传送 托盘或后处理装置中。
在调色剂图像的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被 转印带清洁装置50移除,并且中间转印带5被再次用于每个成像台 中所执行的主转印程序。
用于在记录媒体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如下所述。在转印 媒体刚一穿过定影装置9之后,传输路径导向器91被驱动,引导转 印媒体通过记录媒体传输路径75进入到反向路径76。然后,这对才秀 向辊87沿反向转动,向后运输转印媒体,即,沿与转印媒体被引导 到反向路径76中所沿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传输转印々某体,换句话说, 当转印媒体被引导到反向路径76中时是尾端的转印媒体的端部变成 了前端。因此,转印媒体移动到双面打印模式路径77中。之后,转 印媒体被这对双面打印模式辊88通过双面打印模式路径77输送到 -^J述定位辊对85。 然后,如果转印i某体S^f的话^i定位4昆S5+斧直, 并且在指定定时下被释放,因此图像通过上述成像程序被转印到与 其上已形成了图像的表面相对的转印媒体的相对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实际上通过执行由图1中所 示的第 一 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相同的成像程序形成图像。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在关于光泽度的各种模式中操作时是如何被控制的。
从作为用于控制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流程图的图 15中可看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能够在关于光泽度的三种 不同模式即,低光泽度模式、中间光泽度模式以及高光泽度模式中
操作,这三种模式在光泽度水平方面不同。通过激光输出部分ioo
进行这三种模式之间的切换。
更具体地,表示R、 G、 B等颜色的视频信号被转换成颜色C (青 色)、M (品红)、Y (黄色)以及K (黑色)。然后,所形成的表示 C、 M、 Y和K的视频信号根据这三种光泽度模式之一被处理;相应于 选定的光泽度模式(根据LUT的高和低色彩密度视频信号分配处理), 参照LUT的一个,所生成的视频信号被分类。然后,使得所分配的 视频信号通过伽玛校正处理,并且用于驱动激光驱动器以便于输出 图像。
为了参照图15进一步描述,在本实施例中, 一个成像模式为用 于在高质量纸等上形成图像的低光泽度模式,第二种成像模式为用 于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中间光泽度模式,其光泽度水平不大于 40。第三种成像模式为用于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高光泽度模式, 其光泽度水平不小于40。关于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高和低色彩密度 视频信号分配处理LUT,当在低光泽度模式下时,使用图8中的LUT,. 而当在中间和高光泽度模式下时,使用图3中的LUT。
接下来,将描述在前述三种模式的每个中是如何控制成像装置的 操作速度的。
参照图15,当在标准低光泽度模式下时,成像装置在200 mm/sec 下操作。然而,通过在该速度下操作装置可实现的光泽度水平大约 不大于20,相当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操作速度, 或至少定影速度根据所选择的光泽度水平模式是可变的。也就是说, 当在中间光泽度模式下时,定影装置在150隨/sec下操作,并且当 在高光泽度模式下时,定影装置在100匪/sec下操作。
当成像装置如上所述构成时,每个模式中的光泽度特性为如图16中所示的,它是优选的。这意味着光泽度水平主要受定影速度的影响。
通常,成像装置的操作速度,或至少其定影装置的操作速度根据 图像形成于其上的记录媒体的厚度是可变的。也在该成像装置的情
况中进行该控制。例如,当使用其重量不小于150g/n^的记录纸时, 在标准低光泽度模式下最优成像速度为100 mm/sec。因此,当在中 间和高光泽度模式下时,成像速度被分别设定为70 mm/sec和50 mm/sec。
如上所述,根据视频信号在高和低色彩密度显影装置之间的分 配,通过控制成像速度(至少定影速度)可获得最佳光泽度水平。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l、 2和3中,尽管成像装置如图l或图 14中所示的那样构成,但是本发明还适用于如图18和19中所示的 成像装置,并且所述应用可获得的效果与实施例1、 2和3中的成像 装置所获得的效果相同。
虽然已参照文中所述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它不受限于所述 的详细内容,并且该申请趋于覆盖可能落在改进目的或所附权利要 求范围内的所有修正或改变。
权利要求
1.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用于运送静电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用于使用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色彩密度的多种调色剂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由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色彩密度的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其中,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色彩密度并且形成一部分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量,与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色彩密度并且形成另一部分具有不同色彩密度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量基本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光泽度均匀的成像装置,包括用于运送静电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用于使用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密度的多种调色剂使静电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由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密度的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定影装置,其中,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密度并且形成一部分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量,与具有相同色调和不同密度并且形成另一部分具有不同密度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每单位面积的总量基本相同。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1303550SQ200810083949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31日
发明者丰原裕一郎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