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受控透明度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873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受控透明度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控透明度的电致变色器件,尤其是被设计用于在可电控玻璃中使用的器件,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所述器件的工艺。本发明还涉及设有这种器件的电致变色玻璃以及该玻璃在各种各样的应用中的使用。
背景技术
具有透光能力的可以从良好的透明度水平调节到完全不透明的玻璃是已知的。这种玻璃已经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领域。因此,该玻璃可以用作用于住所的窗口以便例如根据外部条件和用户的愿望调控进入房间的阳光量。该玻璃也可以用于分隔屏幕以便相对于外部或者相对于隔壁房间保护某房间的居住者的隐私。这样的器件也可以用于例如汽车领域,以调节汽车的挡风玻璃和/或侧窗或遮阳篷顶的透明度以及所述汽车的某些附件(例如尤其是后视镜或侧后视镜)的透明度,以便控制朝司机反射的光通量并且避免使司机眩目。当然,它们也可以用在其他领域,例如尤其是航空领域,以便控制例如飞机机舱窗口的透明度。已知的是,电致变色器件包括能够可逆且同时地插入离子和电子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当这些离子和电子经由适当的电源供应时,这些离子和电子的与插入状态和喷射状态对应的氧化状态具有截然不同的颜色,这些状态中的一个状态具有比另一个状态更高的光透射。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例如基于氧化钨并且必须使其与诸如透明导电层之类的电子源以及与诸如离子导电电解质之类的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源接触。已知的是,也能够可逆地插入阳离子的对电极必须与电致变色材料层关联,关于所述层对称,使得在宏观上该电解质看起来像单个离子介质。对电极必须由当电致变色层处于彩色状态时颜色中性或者至少透明或几乎无色的层构成。由于氧化钨是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即其彩色状态与最少的状态对应,因而基于氧化镍或氧化铱的阳极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例如用于对电极。也提出了使用在所讨论的氧化状态下光学中性的材料,例如氧化铈,或者有机材料,例如电子导电聚合物(聚苯胺)或普鲁士
蓝 ο目前,可以根据使用的电解质将电致变色系统分为两个类别。在第一类别中,电解质可以因而采取聚合物或凝胶的形式,例如质子导电聚合物, 如欧洲专利ΕΡ0253713和ΕΡ0670346中所描述的那些聚合物,或者通过锂离子导电的聚合物,例如欧洲专利ΕΡ0382623、ΕΡ0518754和ΕΡ0532408中所描述的那些聚合物。这些系统于是称为“混合”电致变色系统。在第二类别中,电解质也可以由形成被电隔离的离子导体的矿物层构成。这些电致变色系统于是称为“全固态”系统。读者可以参阅欧洲专利ΕΡ0867752和ΕΡ0831360。其他类型的电致变色系统是已知的,例如尤其是所谓的“全聚合物”电致变色系统,其中两个导电层置于多层叠层的任一侧,所述叠层包括阴极着色聚合物、离子导电电子绝缘聚合物(最特别地是对于H+或Li+离子)以及最后的阳极着色聚合物(例如聚苯胺或聚吡咯)。已知的是,当前的电致变色器件制造技术示意性地在于连续地将下面的导电层 (通常为氧化铟锡(ITO)层)、功能电致变色层(例如氧化铱(IrOx)、氧化钨(W03)、氧化钽 (Ta2O5))以及上面的导电电极沉积到支撑衬底上,不管该支撑衬底是否是透明的。通常,该多层叠层通过层压聚合物和对衬底完成。当然,两个上面和下面的导电电极必须连接到各自的电流源连接器。该连接通常借助于与该上面的电极且与该下面的电极接触的金属垫片。尽管原则上使连接器与上面的电极接触几乎没有任何困难,但是对于连接器与下面的电极接触则不是这种情况,因为下面的电极由于不同层的沉积而难以接近。这就是为什么在电致变色层的沉积期间要借助于粘附掩模维持表示为“连接区域”的不同层的区域。 一旦沉积了不同层,则可以移除该粘合剂,同时剥离其上沉积的层并且因而允许接近下面的电极,于是该下面的电极接纳预期用于它的连接器。这种技术具有许多缺陷,这些缺陷特别是一方面与粘附掩模的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与用来将连接器固定到电极的方式有关。关于粘附掩模,其放置是一个长时间且精细的操作,其中一方面必须理想地将粘附掩模施加到下面的电极上以便不干扰后续层的沉积,另一方面,尤其是当在衬底的整个外围上形成与下面的电极的连接时,要覆盖的长度是很大的。接下来,在移除所述掩模期间,沉积于该掩模上的层具有碎裂并且然后以颗粒的形式重新沉积在多层叠层上的倾向,从而使得器件发生故障。这就是为什么为了避免这种缺陷掩模的移除通常要伴随真空抽吸,这就需要两个操作员执行该操作。而且,在施加粘附掩模之后沉积不同层期间,粘附掩膜有时在热作用下收缩,结果在施加形成上面的电极的导电层期间,上面的电极可能与下面的电极接触,从而产生或多或少局部的短路,该短路具有降低器件能够带来的对比度的效果。为了减轻这种风险,在掩模所覆盖的区域的外围产生受控边距,该受控边距换句话说是穿过不同沉积层、停在形成下面的电极的层上的间隙。此外,粘附掩模的选择是一个精细的操作,只要不管不同层的沉积期间该粘附掩模所经受的不同物理应力如何该粘附掩模都必须保持其完整性。因此,该粘附掩模尤其是必须能够耐受显著低的压力而不放气,并且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作为这种非常严格的规定的结果,粘附掩模的成本通常是高的。关于和连接器与电极之间的连接相关联的问题,尽管利用前面提到的技术,到下面的电极的该连接可以是焊接点,但是对于上面的电极则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对上面的电极的任何焊接都刺穿它而造成与下面的电极的连接,使得玻璃组件因短路而不能使用。这就是为什么要通过在连接器与电极之间简单地形成接触而确保电连接的原因。除了该电接触不理想这一事实之外,这种接触模式在使用时还冒着造成电极穿孔以及因而使玻璃功能退化的风险。此外,由于电极上不良的电流分布,器件的耐用性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受控透明度的电致变色器件来纠正前面提到的缺陷,在该电致变色器件中可以将电极焊接到,尤其是超声焊接到电流源连接器。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题是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至少一个可电控有源区的受控的透射或反射,该电致变色器件在载体衬底上具有多层叠层,该多层叠层至少连续地包括形成下面的导电电极的层;其中至少一个为电致变色层的不同功能层,这些层中的至少一个是电绝缘的;以及上面的导电电极,在所述器件中
-表示为“总体”的至少一个分隔部分不穿过绝缘层地从绝缘层延伸并且穿过将绝缘层与衬底分开的层,该总体分隔部分将下面的电极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彼此电隔离的区域, 即自由区域一与该自由区域垂直的上面的电极焊接到第一电流源连接器,以及包含有源区的有源区域;以及
-表示为“选择性”的至少一个分隔部分穿过上面的电极和将上面的电极与下面的电极分开的不同层,该选择性分隔部分将上面的电极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彼此电隔离的区域, 即接纳焊接到下面的电极的第二电流源连接器的自由区域,以及包含有源区的有源区域。载体衬底优选地为具有玻璃功能的衬底,并且尤其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依照本发明,下面的电极的自由区域将被焊接到上面的电极的电流源连接器并且电流源连接器与电极之间的焊接点中的至少一个将被超声焊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现变型中,上面的电极覆盖有至少一个防潮保护层,该至少一个防潮保护层由所述选择性分隔部分穿过。而且,所述电绝缘层可能是沉积到下面的电极上的氧化钽(Ta2O5)层。依照本发明,所述器件的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将由至少一个氧化铟锡(ΙΤ0)层形成。在一个实现变型中,上面的电极可能与连接到至少一个连接器的细导电线阵列接触。该线阵列优选地通过由热塑性聚合物制成的支撑物支撑,该热塑性聚合物尤其是聚氨酯或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由总体分隔部分和选择性分隔部分限定的自由区域优选地位于衬底的外围上,该衬底尤其是矩形形状。而且,总体分隔部分和选择性分隔部分可能分别被产生为与衬底的相对侧平行。在一个变型中,总体分隔部分将在衬底的四个拐角处产生以便构成基本上正方形的自由区域,并且选择性分隔部分基本上在所述器件的边缘外围的中间产生以便构成基本上矩形的自由区域。本发明的主题也是一种用于制造电致变色器件的工艺,该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至少一个可电控有源区(CDEF)的受控的透射或反射,在载体衬底(3)上具有多层叠层,该多层叠层至少连续地包括形成下面的电极(4)的导电层;其中至少一个为电致变色层的不同功能层,这些层中的至少一个是电绝缘的;以及形成上面的电极(9)的导电层,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这些步骤在于
-将形成下面的电极(4)的至少一个导电层以及在所述电绝缘层之前的层沉积到衬底 (3)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从电绝缘层开始而不穿过该电绝缘层地产生将绝缘层与衬底(3)分开的层的至少一个总体分隔部分(5),每个总体分隔部分(5)将下面的电极(4)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彼此电隔
6离的区域,即自由区域(4a)以及包含有源区(⑶EF)的有源区域(4b);
-将电绝缘层(7a)、不同的其他功能层(7)以及形成上面的电极(9)的导电层沉积到自由区域和有源区域(4a,4b)上;
-产生穿过上面的电极且穿过将上面的电极与下面的电极(4)分开的不同层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分隔部分(12),每个选择性分隔部分(12)将上面的电极(9)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彼此电隔离的区域,即自由区域(9a)以及包含有源区(⑶EF)的有源区域(9b); -将电流源连接器(15)焊接到上面的电极(9)的有源区域(9b);以及 -将电流源连接器(17)焊接到上面的电极(9)的自由区域(9a)以及下面的电极的与该自由区域垂直的有源区域(4b)。有利的是,电流源连接器可能地在上面的电极处焊接到下面的电极的自由区域。优选地,所述分隔部分借助于激光束而产生。依照本发明,焊接点中的至少一个将被超声焊接。而且,可能地在同一个载体衬底上产生若干电致变色器件。为了做到这点,一旦所述器件完成,则切割载体衬底以及沉积在该载体衬底上的所有层以便构成特定器件。本发明的主题也是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前面所描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尤其是具有可变的光和/或能量透射和/或反射,其中衬底或者衬底的至少一部分透明或者部分地透明,由塑料制成,优选地安装为多个和/或层压的玻璃或者安装为双层玻
^^ ο本发明的主题也是这种玻璃作为建筑玻璃、作为汽车玻璃、作为用于工业车辆或者用于公共交通一通过铁路、海上或空中、用于农用车辆、用于施工现场机械、用于后视镜或侧后视镜或者用于其他镜、用于显示器和标牌以及用于照相机快门的玻璃的用途。


下面将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并且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Ia示出了沿着图Ib的线AA的示意性垂直截面,其图解说明了依照本发明的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阶段;
图Ib为图解说明图Ia中所示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 图Ic为图解说明图Ia和Ib中所示产生阶段的变型的垂直截面; 图加和图2b分别示出了沿着图2b的线AA的示意性垂直截面图以及图解说明依照本发明的总体分隔部分的产生阶段的示意性顶视图3a和图北分别示出了沿着图北的线BB的示意性垂直截面图以及图解说明依照本发明的选择性分隔部分的另一产生阶段的示意性顶视图如和图4b分别示出了沿着图4b的线AA的示意性垂直截面图以及图解说明将连接元件焊接到前面的图中所示的依照本发明的器件的上面的电极的阶段的示意性顶视图如和图恥分别示出了沿着图恥的线BB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图解说明将连接元件焊接到前面的图中所示的依照本发明的器件的下面的电极的阶段的示意性顶视图6为图解说明前面的图中所示的依照本发明的器件的最后产生阶段的示意性垂直截面;
图7为沿着本发明另一个实现变型的图恥的线BB的示意性垂直截面图;图8为图解说明前面的图中所示的依照本发明的器件的隐藏剖面的顶视图; 图9为依照本发明的器件的第二实现模式的顶视图; 图8a为图9中所示器件的变型的局部顶视图; 图10和图11为依照本发明的器件的两个变型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1 和图12b分别为沿着图12b的线BB的示意性垂直截面图以及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顶视图;以及
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模式的示意性顶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la-恥中所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1的不同实施例的基本阶段,该器件尤其是预期应用于希望能够调节其透明度的玻璃的制造。在第一阶段中,如图Ia和图Ib中所示,将预期形成下面的电极4的导电层沉积到载体衬底3上,该载体衬底在当前实现模式中由玻璃支撑体构成。该沉积尤其是通过常规溅射工艺执行。按照已知的方式,该电极可以是金属类型,或者是由In203:Sn(ITO)、Sn02:F 或&ι0:Α1制成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类型。它也可以是TCO/金属/TCO类型的多层,所述金属尤其是选自银、金、钼和铜,或者是NiCr/金属/NiCr类型的多层,所述金属尤其是选自银、金、钼和铜。在工艺的第二阶段,产生笔直的分隔部分5作为玻璃衬底3的两个相对侧3a的边界,每个与所述侧平行。术语“分隔部分”在本文中应当被理解为表示穿过器件的特定层而制成的横断部分,其宽度足够用于将被横断的层的每个部分与另一部分电隔离。在以下情况下称分隔部分为“总体”的,即该分隔部分在深度上从可能绝缘层中的第一个绝缘层延伸而不穿过该绝缘层并且将穿过将该绝缘层与衬底3分开的不同的其他层,直到到达衬底。在以下情况下称分隔部分为“选择性”的,即该分隔部分从给定层延伸,穿过该给定层以及将该给定层与下面的电极4分开的层,停在下面的电极上而不穿过下面的电极。这些分隔部分优选地借助于激光束以已知的方式产生,但是也可以使用如上面所描述的用于产生它们的任何其他方式。图Ib因而示出了总体分隔部分5 (示为虚线)。应当理解的是,如图Ic中所示, 在沉积形成下面的电极4的层之前可以沉积防止来自衬底的碱金属迁移的粘附层2或阻挡层,尤其是由氮化硅和/或混合的锡硅氧化物制成的层。于是在该实现变型中,总体分隔部分5穿过层2和4。而且,假设下面的电极4之后的层是电流传导层,那么该电流传导层在总体分隔部分之前沉积。因此,在图Ic所示的变型中,下面的电极4被氧化铱IrOx导电层 6覆盖,而该氧化铱IrOx导电层6被总体分隔部分5穿过。所述两个分隔部分中的每一个因此将下面的电极4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区域,即表示为“自由”的第一区域以及表示为“有源”的第二区域。在当前实现模式中,有源区域是两个分隔部分公共的并且它包含将是器件的有源区CDEF的区域,该区域换句话说是其中光的透射被按照如下所解释的方式控制的区域。接下来,如图加和图2b中所示,沉积形成功能电致变色组件的一系列层7,这些层中的第一个为在电绝缘状态下沉积的电有源层7a,接着是电解质层7b和第二电有源层7c。然后,沉积形成上面的电极9的层。当产生两个总体分隔部分5之后沉积的第一层7a为绝缘层时,区域如和4b不仅彼此电隔离,而且与多层叠层的其他层电隔离。接下来,如图3a和图北中所示,产生两个其他的分隔部分12作为衬底3的另外两个相对侧北的边界,这些其他的分隔部分在图中被示为实线。这两个分隔部分为延伸穿过上面的电极9且穿过功能电致变色层7,停止在下面的电极4上而不穿过该下面的电极4 的选择性分隔部分。这两个分隔部分12因此将上面的电极9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区域,即表示为“自由”的第一区域9a以及表示为“有源”的第二区域9b。在当前实现模式中,该有源区域是两个分隔部分公共的并且它如下面所解释的包含器件的有源区CDEF。应当指出的是,由每个总体分隔部分限定的自由区域如中的每一个以及由每个选择性分隔部分限定的自由区域9a中的每一个一方面与其他自由区域如和9a电隔离,并且另一方面与各自的有源区域4b和9b或者包括器件的有源区CDEF的下面的电极和上面的电极电隔离。因此,一个电极的自由区域中的每一个可以连接到另一个电极的有源区域而不造成短路。因此,如图如中所示,本发明使得以下成为可能将连接引线15尤其是通过超声焊接地焊接到上面的电极9,在该操作期间一起焊接到下面的电极4的与该上面的电极垂直地放置(即与衬底表面垂直)的自由区域4a,而不会由此造成短路。同样地,如图fe和图恥中所示,可以将连接引线17从上面的电极9的自由区域9a焊接到下面的电极4,该操作不会造成短路。一旦通过焊接连接了连接引线15和17,如图6中所示,可以以常规的方式通过在多层叠层上沉积层压中间层19,尤其是已知的由热塑性聚合物(例如聚氨酯或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制成的层压中间层19并且然后为了结束而沉积背衬底21来完成该多层叠层。 层压中间层19的尺寸优选地稍小于该多层叠层的其他层的尺寸,以便允许在外围上施加密封23,连接引线15和17将穿过该密封并且该密封因而将有助于将这些引线固定住。然后,层压所述组件。在本发明的该实现模式中,器件的有源区CDEF由总体分隔部分5 (图中的虚线)和选择性分隔部分12 (图中的实线)限界。本发明使得自由区域(所述连接与该自由区域垂直地形成)的面积最小化成为可能,从而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相比增大了器件的有源区。当然,依照本发明,器件可能不经过层压,于是利用沉积防潮保护层11来完成多层叠层,如图7中所示,该防潮保护层将被选择性分隔部分12穿过。而且,已知的是,当有源表面的透射改变,例如透明度变化时,该变化不是整个该有源表面上的立即均勻密度变化。由于特别是与所讨论的不同电致变色层的电阻率以及与上面的电极和下面的电极之间的电阻率差异关联的问题,此后表示为“隐藏剖面”的有源表面的透明度的时间几何变化可能呈现不同的方面,这取决于连接引线15和17在电极上的布置,如下面所解释的。本发明使得器件设计者能够最大轻松地产生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连接引线可以根据希望的隐藏剖面被定形和布置在电极上。因此,利用前面采用的连接引线的布置,获得了图8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具有从边缘3a移向中心的帘幕形式的隐藏剖面。
为了获得更加均勻的隐藏剖面,也可以采用如图9中所示种类的配置。为了获得该配置,在将形成下面的电极的层4沉积到衬底3上之后,如前面所解释的,在衬底3的每个拐角中产生穿过下面的电极的总体分隔部分5 (图中的虚线)以便在下面的电极中形成正方形自由区域如。接下来,沉积不同的功能电致变色层7以及形成上面的电极的层9。接下来,产生穿过上面的电极的选择性分隔部分(在图中示为实线),所述分隔部分穿过所沉积的层,停止在下面的电极4上而不穿过该下面的电极。该分隔部分12具有矩形形状的连续闭合线的形式,其位于衬底3的外围上且居于衬底每侧的中心,并且该分隔部分将上面的电极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区域,即自由区域9a和包含器件的有源区CDEF 的有源区域%。如图中所示,同样可能的是利用仅仅三侧产生每个选择性分隔部分12,第四侧与衬底的边缘重合。在图10所示的另一个实现变型中,一直围绕衬底3的外围产生总体分隔部分5(虚线),连接到下面的电极4的连接引线15在总体分隔部分之内焊接到由遵循闭合线的选择性分隔部分12限界的自由区域9a中,并且连接到上面的电极9的连接引线17在总体分隔部分之外与下面的电极4的自由区域如垂直地焊接。当然,分隔部分(不管是总体的还是选择性的)的位置并不限于衬底的外围。它们可以根据应用而完全地或者部分地置于衬底的中心区域中。因此,图11示出了其中希望单独地或者同时地控制玻璃幕墙的四个窗口 27的不透明度的应用。为此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为正方形形状的衬底的中心部分被细分成四个毗邻的有源区CDEF。为了做到这点,产生穿过下面的电极4的总体分隔部分,从而在下面的电极水平上对中心的十字形自由区域如(图11中以虚线示出)限界,并且然后在沉积了功能电致变色层7以及形成第二电极的层9之后,在四个拐角处产生总体分隔部分12,从而在上面的电极水平上限定四个正方形形状的自由区域9a。上面的电极9的连接引线15为十字形且与下面的电极4的自由区域如垂直地放置,下面的电极4的连接引线17为正方形形状且占据上面的电极9的自由区域9a,并且尤其是通过超声焊接而焊接到下面的电极4。当连接元件17被单独地连接时,可以单独地控制由此构成的四个器件中的每一个。当然,也可以通过连接这些器件的连接引线而以整体的方式控制这些器件。因此,本发明允许从电致变色器件制造工艺中消除放置和移除进行掩蔽的粘合剂的关键步骤,这导致非常显著的时间节省,同时提高了这些器件随着时间的可靠性,因为它们的电极焊接到连接装置。通过显著地减小泄漏电流,本发明也允许产生具有减少的响应时间且消耗更少的电力的电致变色器件。最后,本发明允许相对于支撑衬底的尺寸最大化有源区CDEF并且允许控制器件的隐藏剖面的形状。本发明也适用于这样的电致变色器件,其中为了增大上面的电极的电导率,向上面的电极添加平行导电线阵列。众所周知,通常电致变色器件的上面的电极和下面的电极由诸如掺氟氧化锡 (Sn02:F)或者掺锡氧化铟(ITO)之类的掺杂金属氧化物制成,这些氧化物可以热沉积到不同的衬底上,尤其是通过高温分解沉积到玻璃上,例如通过CVD技术,或者尤其是使用真空溅射技术进行冷沉积。
10
据发现,对于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层保持透明所在的厚度而言,这些层导电不充分 当跨这些层的端子施加适当的电压,引起修改其透射所需的状态变化修改时,这些层增加了系统的响应时间或切换时间。更精确地说,在例如其中两个导电层由掺锡氧化铟(ΙΤ0)制成的情况下,基底层或者下面的层的电阻率大约为3-5Ω/每平方,而在上面的层的情况下由于其厚度小的原因增大到60-70 Ω /每平方。特别地,已知的是,如果基底层具有大约500nm的厚度,那么出于主要归因于多层叠层中产生的机械应变的原因,上面的层本身具有仅仅大约IOOnm的厚度。正是上面的层与下面的层之间的这种电阻率差异使得器件的切换时间,即系统从其最透明的状态切换到其最不透明的状态所需的时间变慢了。而且,这种变慢对形成先前提到的“光晕”现象产生贡献。为了减轻这种缺陷,在申请W000/57243中提出了通过向上面的导电层添加彼此分开大约l_3mm的距离的导电线的阵列而增大上面的导电层的电导率。如图1 和图12b中所示,这种线30的阵列置于由热塑性聚合物制成的中间层支撑片32上,尤其是置于聚氨酯或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片上,其在整个器件的层压期间以靠着上面的电极9的方式施加线30阵列。因此,将上面的电极的电阻率降低到大约0. 5 Ω / 每平方的值,从而减少了系统的切换时间以及前面提到的光晕现象。同等地,依照本发明,可以在同一个支撑衬底上产生若干电致变色器件1。在制造工艺结束时,通过沿着图13中示为点划线的线34切割衬底而分开这些器件,以便构成特定的电致变色器件1。这种实现模式允许为四个器件产生仅仅四个总体分隔部分和四个选择性分隔部分,这代表了制造的简化以及制造期间的时间节省。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至少一个可电控有源区(CDEF)的受控的透射或反射,该电致变色器件在载体衬底(3)上具有多层叠层,该多层叠层至少连续地包括形成下面的导电电极(4)的层;其中至少一个为电致变色层的不同功能层(7),这些层中的至少一个(6, 7a)是电绝缘的;以及上面的导电电极(9),在所述器件中-表示为“总体”的至少一个分隔部分(5)不穿过该绝缘层(6,7a)地从该绝缘层延伸并且穿过将该绝缘层与衬底(3)分开的层(4,2),该总体分隔部分(5)将下面的电极(4)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彼此电隔离的区域,即自由区域(4a)以及包含有源区(CDEF)的有源区域 (4b),与该自由区域垂直的上面的电极(9)焊接到第一电流源连接器(15);以及-表示为“选择性”的至少一个分隔部分(12)穿过上面的电极(9)和将上面的电极与下面的电极(4)分开的不同层,该选择性分隔部分(12)将上面的电极(9)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彼此电隔离的区域,即接纳焊接到下面的电极(4)的第二电流源连接器(17)的自由区域 (9a),以及包含有源区(⑶EF)的有源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下面的电极(4)的自由区域(4a)焊接到上面的电极(9)的电流源连接器(17)。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载体衬底(3)具有玻璃功能,并且尤其是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4.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电流源连接器(15,17)与电极(4,9)之间的焊接点中的至少一个被超声焊接。
5.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上面的电极 (9)覆盖有至少一个防潮保护层(11),该至少一个防潮保护层由所述选择性分隔部分(12) 穿过。
6.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层是沉积在下面的电极(4)上的氧化钽(Ta2O5)层。
7.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电极(4,9) 中的至少一个由至少一个氧化铟锡(ITO)层形成。
8.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上面的电极 (9)与连接到至少一个连接器(17)的细导电线(30)阵列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线(30)阵列通过支撑物(32)支撑,该支撑物特别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制成,例如由聚氨酯或聚乙烯醇缩丁醛 (PVB)制成。
10.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由总体分隔部分(5)和选择性分隔部分(12)限定的自由区域(4a,9a)位于所述器件的外围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衬底(3)为矩形形状,并且总体分隔部分(5)和选择性分隔部分(12)分别被产生为与衬底(3)的相对侧(3a, : )平行。
12.如前面的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总体分隔部分(5)在衬底(3)的四个拐角处产生以便构成基本上正方形的自由区域(4a),并且选择性分隔部分(12)基本上在所述器件的边缘外围的中间产生以便构成基本上矩形的自由区域 (9a)。
13.一种用于制造电致变色器件的工艺,该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至少一个可电控有源区 (CDEF)的受控的透射或反射,该电致变色器件在载体衬底(3)上具有多层叠层,该多层叠层至少连续地包括形成下面的电极(4)的导电层;其中至少一个为电致变色层的不同功能层,这些层中的至少一个是电绝缘的;以及形成上面的电极(9)的导电层,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这些步骤在于-将形成下面的电极(4)的至少一个导电层以及在所述电绝缘层之前的层沉积到衬底 (3)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从电绝缘层开始而不穿过电绝缘层地产生将该绝缘层与衬底(3)分开的层的至少一个总体分隔部分(5),每个总体分隔部分(5)将下面的电极(4)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彼此电隔离的区域,即自由区域(4a)以及包含有源区(⑶EF)的有源区域(4b);-将电绝缘层(7a)、不同的其他功能层(7)以及形成上面的电极(9)的导电层沉积到自由区域和有源区域(4a,4b)上;-产生穿过上面的电极且穿过将上面的电极与下面的电极(4)分开的不同层的至少一个选择性分隔部分(12),每个选择性分隔部分将上面的电极(9)的表面划分成两个彼此电隔离的区域,即自由区域(9a)以及包含有源区(⑶EF)的有源区域(9b);-将电流源连接器(15)焊接到上面的电极(9)的有源区域(9b);以及-将电流源连接器(17)焊接到上面的电极(9)的自由区域(9a)以及下面的电极的与该自由区域(9a)垂直的有源区域(4b)。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制造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工艺,其特征在于,电流源连接器(15)焊接到下面的电极(4)的自由区域(4a)。
15.如权利要求13和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工艺, 其特征在于,焊接点中的至少一个被超声焊接。
16.如权利要求13-15之一所述的用于制造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分隔部分(5,12)的至少一个借助于激光束而产生。
17.如权利要求13-16之一所述的用于制造受控透射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工艺,其中在同一个载体衬底上产生若干如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一旦所述器件完成,则切割载体衬底以及在载体衬底上沉积的所有层以便构成特定器件。
18.—种电致变色玻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尤其是具有可变的光和/或能量透射和/或反射,其中衬底或者衬底的至少一部分透明或者部分地透明,由塑料制成,优选地安装为多个和/或层压的玻璃或者安装为双层玻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玻璃作为建筑玻璃、作为汽车玻璃、作为用于工业车辆或者用于公共交通一通过铁路、海上或空中、用于农用车辆、用于施工现场机械、用于后视镜或侧后视镜或者用于其他镜、用于显示器和标牌以及用于照相机快门的玻璃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具有至少一个有源区(CDEF),在载体衬底(3)上具有多层叠层,该多层叠层包括形成下面的电极(4)的层;包括至少一个电致变色层的不同功能层(7),这些层中的至少一个(6,7a)是电绝缘的;以及上面的电极(9),在所述器件中至少一个分隔部分(5)将下面的电极(4)的表面分成两个隔离的区域,即自由区域(4a)以及包含有源区(CDEF)的有源区域(4b);以及至少一个分隔部分(12)将上面的电极(9)的表面分成两个彼此电隔离的区域,即自由区域(9a)以及包含有源区(CDEF)的有源区域(9b)。
文档编号G02F1/155GK102460292SQ201080026989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6日
发明者拉米纳 D., 瓦伦丁 E., 迪布勒纳 S. 申请人: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