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86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有开闭在装置主体的上表面开口的开口部的原稿读取装置和能够开闭地支撑在该原稿读取装置上的原稿按压件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用纸上形成图像的复印机或打印机或复合机(MFP) 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15所示,采用用于更换硒鼓单元或墨粉盒等(均未图示)的开口部10 形成在装置主体102的上表面上,且该开口部10 通过原稿读取装置103开闭的结构。但是,在原稿读取装置103上设置有用于从上方按压原稿以将原稿固定在读取面上的原稿按压件104。该原稿按压件104相对原稿读取装置103能够开闭地被支撑。因此, 在更换硒鼓单元或墨粉盒等时,如图15所示,如果在打开原稿按压件104的状态下打开原稿读取装置103,则原稿按压件104从装置主体102较大地突出,导致图像形成装置101整体的重心移动。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设置状态变得不稳定。特别是,在原稿按压件14 上安装有自动原稿运送装置(ADF)的情况下,原稿按压件104整体的重量变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1的设置状态变得更不稳定。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如下结构在具备有覆盖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且能够开闭的上盖部件和在该上盖部件的上方设有空间而配置的原稿读取装置,且原稿读取装置的原稿盖和上盖部件都在同一方向上开放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当原稿盖开放时阻止上盖部件的开放的锁定机构。另外还提出了如下结构在具备有相对装置主体能够开闭的原稿读取部和在与该原稿读取部的开闭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能够开闭的原稿按压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与原稿读取部的打开动作联动而使原稿按压部向关闭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但是,在设置锁定机构的结构中,锁定机构全部配置在装置的外部。因此,该结构存在装置的整体高度变高,在低高度设计和节省空间方面不利的问题。另外,在设置有移动机构的结构中,存在由于需要复杂的移动机构,因此部件数增多,结构复杂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单结构获得设置状态的稳定化的同时,能够实现低高度设计和节省空间化的图像形成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的装置主体; 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原稿读取装置;能够开闭地支撑在所述原稿读取装置上的原稿按压件; 锁定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相对所述装置主体的开闭的第一锁定机构;和锁定所述原稿按压件相对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的开闭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和所述第二锁定机构配置在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的框体内。
根据本发明,将锁定原稿读取装置相对装置主体的开闭的第一锁定机构和锁定原稿按压件相对原稿读取装置的开闭的第二锁定机构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的框体内。由此, 能够将原稿读取装置的高度抑制得较低,从而将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高度抑制得较低。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单化并实现低高度设计和节省空间化的同时,操作者不会触碰到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可动部等,且也不需要覆盖这些的盖子,部件数减少。


图1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打开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原稿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原稿读取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为构成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控制杆轴和连接杆的立体图。图6为第一锁定机构的控制杆轴的立体图。图7为连接杆的立体图。图8A为操作杆的立体图。图8B为操作杆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控制杆轴和连接杆与操作杆的连接结构的图。图IOA为说明第一锁定机构的钩与装置主体侧的配合部的配合和分离以及连接杆对操作杆的旋转锁定的图。图IOB为说明第一锁定机构的钩与装置主体侧的配合部的配合和分离以及连接杆对操作杆的旋转解锁的图。图11为表示连接杆和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的配合状态的图。图12为第二锁定机构的立体图。图13A为说明第二锁定机构的钩与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的配合和分离(解锁状态)的图。图1 为说明第二锁定机构的钩与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的配合和分离(锁定状态)的图。图14A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原稿按压件的开闭状态的图。图14B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原稿按压件的开闭状态的图。图14C为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原稿按压件的开闭状态的图。图15为表示打开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原稿按压件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为兼具复印功能和打印功能以及传真功能的复合机(MFP)。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置主体2的上部,相对装置主体2能够开闭地设置有用于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装置3。在该原稿读取装置3上能够开闭地设置有原稿按压件4。其中,如图3所示,在原稿读取装置3的矩形盒状的框体5的上表面,嵌入有透明的稿台玻璃6,在框体5的前部配置有操作部7。原稿按压件4按压放置在原稿读取装置 3的稿台玻璃6上的原稿。在该原稿按压件4上安装有将多张原稿依次送入到稿台玻璃6 上的自动原稿运送装置(ADF)8。另外,在装置主体2中除了感光鼓、带电器、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和定影装置等各种处理机器之外,内置有向显影装置补给墨粉的墨粉盒等。而且,在装置主体2的前面能够开闭地设置有手动托盘9。另外,在手动托盘9的下方的装置主体2的底部,设置有供纸盒10,该供纸盒10能够向面前侧拉出。在本图像形成装置1中,感光鼓和带电器作为硒鼓单元与墨粉盒同样构成为相对装置主体2能够装卸。而且,如图2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取放硒鼓单元和墨粉盒的开口部加。如图1所示,当原稿读取装置3关闭时,开口部加由兼作排纸托盘的上盖11关闭。原稿读取装置3将装置主体2的上部的后侧作为旋转轴旋转而开闭,原稿按压件 4将原稿读取装置3的上表面的后侧作为旋转轴旋转而开闭。其中,如图2所示,若原稿读取装置3和原稿按压件4 一体地打开,则上盖11也与该动作联动而旋转以打开装置主体2 的上表面的开口部加。而且,若将原稿读取装置3和原稿按压件4如图1所示地关闭,则上盖11与该动作联动而旋转以关闭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加。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设置有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其中, 第一锁定机构锁定原稿读取装置3相对装置主体2的开闭,第二锁定机构锁定原稿按压件4 相对原稿读取装置3的开闭。另外,该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组装在图3和图4所示的原稿读取装置3的框体5内。在此,首先说明第一锁定机构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锁定机构具备相互成直角的控制杆轴12和连接杆13。控制杆轴12沿着原稿读取装置3的框体5内的面前侧内表面配设。连接杆13沿着框体5内的右侧内表面配设(参照图4)。而且,如图9所示,在控制杆轴12的右端部,通过臂16和销17 连接有操作杆14。另外,在控制杆轴12的右端部的操作杆14的内侧和左端部,分别设置有与控制杆轴12的轴向成直角延伸的钩15。如图9所示,臂16与控制杆轴12的轴向成直角地设置在控制杆轴12的右端。销17与控制杆轴12平行地突出设置在臂16的端部。如图7所示,在作为连接杆13的一端侧的面前侧的前端,臂18被设置为与连接杆 13的轴向成直角。在该臂18的下端部,销19被设置为向着图9所示的左方,成直角地突出。在连接杆13的另一端侧的后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楔块部件20被设置为与连接杆13的轴向成直角。该楔块部件20与连接杆13—体地形成。而且,在楔块部件20上一体地设置有纵肋骨状的楔块21,在该楔块21的前端形成有斜面状的楔块面21a。如图8A和图8B所示,在操作杆14的上端部的左右一体地形成有轴14a、14b。如图1 图4所示,操作杆14配置在形成于原稿读取装置3的前面右端部的操作部7的旁边的凹部中。而且,操作杆14通过形成在其上端部的左右的轴14a、14b能够摇动地支撑在框体5上,如图9所示,其旋转中心与控制杆轴12的轴中心一致。另外,如图8A所示,在操作杆14的左端面,一体地形成有圆筒状的凸起物14A。如图9所示,设置在控制杆轴12的右端的臂16上的销17嵌合在该凸起物14A中。因此,当对操作杆14以轴14a、14b为中心进行旋转操作时,具备嵌合在该凸起物14A中的销17的臂16旋转。于是,控制杆轴12和设置在该控制杆轴12上的左右一对的钩15—体旋转,如图IOA和图IOB所示,钩15与形成在装置主体2上的阶梯凹状的配合部2b配合和分离,从而使原稿读取装置3的开闭被锁定或被解锁。进而,如图8B和图IOA和图IOB所示,在操作杆14的右端面形成有向后方(图 IOA和图IOB的右方)开口的二字状的配合凹部14B。而且,通过设置在连接杆13的前端的臂18上的销19如图9和图IOA和图IOB所示地与该配合凹部14B配合和分离,从而操作杆14的旋转操作被锁定或被解锁。并且,如后所述,销19与操作杆14的配合凹部14B 的配合和分离通过与原稿按压件4的开闭动作联动的连接杆13的前后方向的轴向移动而进行。接着,说明锁定原稿按压件4相对原稿读取装置3的开闭的第二锁定机构的结构。如图5所示,沿连接杆13的锁定部件22能够以轴23 (参照图1 为中心旋转地配置在原稿读取装置3的框体5内的后部侧。在该锁定部件22的左端,垂直设置有钩M。 另外,在锁定部件22的前端,设置有向着左方成直角延伸的按压臂25。而且,在装置主体2 的上表面右侧垂直地突出设置的突起2c (参照图2和图13A)选择性地抵接于该按压臂25。另外,如图4、图11和图13A和图1 所示,矩形板状的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沈从原稿按压件4的右侧部后端向垂直下方突出设置。在该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沈上形成有矩形的配合孔^a。另外,该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沈的后端面的下部形成有被倾斜切割的配合面^b。接着,说明原稿读取装置3和原稿按压件4的开闭动作与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作用之间的关系。如图1和图14A所示,在原稿读取装置3和原稿按压件4都关闭并能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状态下,设置在原稿按压件4上的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沈的配合面^b,如图11 所示,与立设在连接杆13的后端的楔块21的楔块面21a配合而使连接杆13向后方滑动。 并且,连接杆13被未图示的弹簧向前方施力。而且,在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沈抵抗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使连接杆13向后方滑动的状态下,设置在该连接杆13的前端的臂18上的销19,如图IOB所示,从操作杆14的配合凹部14B脱离,从而两者的配合被解除。因此,操作杆14的旋转锁定处于解除状态。另外,操作杆14被未图示的弹簧以轴14a、14b为中心向图IOA和图IOB的逆时针方向施力。因此,在不操作操作杆14的状态下,设置在控制杆轴12上的左右一对的钩15 如图IOA所示与装置主体2的配合部2b配合(但是,图IOA表示如后所述地原稿按压件4 被打开而使操作杆14的旋转被锁定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锁定机构,原稿读取装置3的旋转被锁定,无法打开该原稿读取装置3。另外,在原稿读取装置3和原稿按压件4都关闭并能够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状态下,如图13A所示地,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的突起2c与构成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22的按压臂25抵接,从而使锁定部件22整体以轴23为中心向图示的箭头方向旋转。因此,锁定部件22的钩M从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沈的配合孔26a脱离,由第二锁定机构对原稿按压件4的旋转锁定被解除。因此,在形成图像时,用户能够如图14B所示地将原稿按压件4自由地打开,并将原稿放置在原稿读取装置3的稿台玻璃6 (参照图3)上。而且,锁定部件22被未图示的弹簧以轴23为中心向图13的逆时针方向(钩M与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沈的配合孔26a配合的方向)施力。而且,在原稿读取装置3的旋转被锁定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地打开原稿按压件4 时,图11所示的状态(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沈与楔块21抵接而使连接杆13向后方滑动的状态)被解除。于是,连接杆13由于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前方滑动。则,如图IOA 所示,设置在该连接杆13的臂18上的销19与操作杆14的配合凹部14B配合。由此,操作杆14无法进行旋转操作,无法打开图像读取装置3。因此,不会发生在打开原稿按压件4的状态下操作杆14被操作而打开原稿读取装置3的情况。另外,如前所述,原稿读取装置3和原稿按压件4都关闭并能够利用图像形成装置 1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状态下,操作杆14的旋转锁定被解除,能够自由地对该操作杆14进行旋转操作。因此,例如为了更换硒鼓单元或墨粉盒等,用户向面前侧拉出操作杆14而使操作杆14旋转时,控制杆轴12也向相同方向旋转。于是,如图IOB所示,设置在控制杆轴 12上的左右一对的钩15向相同方向旋转而解除与装置主体2的配合部2b之间的配合。由此,如图2和图14C所示,能够将原稿读取装置3与原稿按压件4 一起打开。这样,当打开原稿读取装置3和原稿按压件4时,如前所述,上盖11也与该动作联动而旋转以使装置主体2的开口部加如图2所示地打开。因此,用户通过开放的开口部加,对装置主体取放硒鼓单元或墨粉盒,能够操作性良好且容易地对这些进行重新更换。而且,如上所述,将原稿读取装置3与原稿按压件4 一起打开时,构成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22的按压臂25从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表面的突起2c脱离。由此,如图 1 所示,锁定部件22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以轴23为中心向图示的箭头方向旋转, 从而钩M与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26的配合孔26a配合。因此,原稿按压件4相对原稿读取装置3的旋转被锁定,在打开图像读取装置3时无法使原稿按压件4相对原稿读取装置 3打开。由此,如图2和图14C所示,原稿按压件4和原稿读取装置3相对装置主体2总是作为一体开闭。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进行硒鼓单元或墨粉盒的更换等维护时,解除由第一锁定机构对原稿读取装置3的开闭锁定并打开该原稿读取装置3,则原稿按压件4的开闭被第二锁定机构锁定,原稿读取装置3和原稿按压件4被一体地打开。由此,如图14C所示,原稿按压件4不会从装置主体2较大地突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重心移动被抑制得很小。由此,可获得图像形成装置1的设置状态的稳定化。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锁定原稿读取装置3相对装置主体2的开闭的第一锁定机构和锁定原稿按压件4相对原稿读取装置3的开闭的第二锁定机构配置在图像读取装置3的框体5内。由此,将原稿读取装置3的高度抑制得较低,从而能够将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高度抑制得较低,能够使结构简化并实现低高度设计和节省空间化。另外,操作者不会触碰到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的可动部等,且也不需要覆盖这些的盖子,得到减少部件数的效果。而且,以上对将本发明适用于复合机(MFP)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单体形式的复印机或打印机、传真机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的装置主体; 开闭所述开口部的原稿读取装置;能够开闭地支撑在所述原稿读取装置上的原稿按压件; 锁定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相对所述装置主体的开闭的第一锁定机构;和锁定所述原稿按压件相对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的开闭的第二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和所述第二锁定机构配置在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的框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相对所述装置主体关闭的状态下,将所述原稿按压件相对原稿读取装置打开时,所述第一锁定机构的解除被禁止,在将所述原稿按压件相对所述原稿读取装置关闭的状态下,将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相对所述装置主体打开时,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解除被禁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通过操作杆旋转的控制杆轴;与该控制杆轴一起旋转并能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侧的配合部配合的钩;和使所述控制杆轴和所述钩向与所述配合部配合的方向施力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原稿按压件侧并具有配合孔的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和具有能够与该配合孔配合的钩的锁定部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连接杆、销和第二弹簧的机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控制杆轴正交配置并相对所述操作杆能够进退,所述销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侧并能够与设置在所述操作杆上的配合凹部配合,所述第二弹簧将所述连接杆向所述操作杆侧施力,在所述原稿按压件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抵抗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使所述连接杆向该连接杆的另一端侧滑动,从而设置在该连接杆的所述一端侧的所述销从所述操作杆的所述配合凹部脱离,能够解除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对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的开闭锁定,在所述原稿按压件打开的状态下,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二弹簧的作用力向所述一端侧滑动,从而所述销与所述操作杆的所述配合凹部配合,维持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对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的开闭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原稿按压件侧并具有配合孔的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具有能够与该配合孔配合的钩和能够与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侧的突起抵接的按压臂并能够以规定轴为中心旋转的锁定部件;和向所述锁定部件施力以使所述钩向与所述配合孔配合的方向旋转的弹簧,在所述原稿读取装置关闭的状态下,所述突起与所述按压臂抵接以使所述锁定部件抵抗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所述弹簧的作用力而旋转,从而所述钩从所述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的所述配合孔脱离,解除该第二锁定机构对所述原稿按压件的旋转锁定,在所述原稿读取装置打开的状态下,所述突起从所述按压臂分离并且所述锁定部件通过所述弹簧的作用力旋转,从而所述钩与所述原稿按压件锁定部件的所述配合孔配合,维持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对所述原稿按压件的开闭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形成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的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的上盖,并构成为该上盖与所述原稿读取装置的开闭动作联动而进行开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在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的装置主体;开闭开口部的原稿读取装置;能够开闭地支撑在原稿读取装置上的原稿按压件;锁定原稿读取装置相对装置主体的开闭的第一锁定机构;和锁定原稿按压件相对原稿读取装置的开闭的第二锁定机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配置在原稿读取装置的框体内。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设置状态的稳定化的同时,能够实现低高度设计和节省空间化。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209166SQ20111007597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永岛辉彦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