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层压膜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395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层压膜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压膜(optical laminate film)和显示装置,且具体来说,涉及适合用作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単元的部件的光学层压膜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棱镜薄片(prism sheet)、透镜薄片(lens sheet)和漫射薄片(diffusionsheet)等光学层压膜广泛用作平板显示器(例如,TV或监视器)的背光単元(backlightunit)的部件。光学层压膜包含支撑体(support)和许多薄片,例如在预定方向上折射入射光的棱镜薄片和透镜薄片,和以不同方式折射入射光以用于漫射的漫射薄片。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案第2009-175646号掲示了具有布置于透镜薄片上的上部漫射薄片的光学层压膜。近年来,为了减少组件的数目和成本的目的,已考虑不具有布置于棱镜薄片上的上部漫射薄片的光学层压膜。举例来说,国际专利申请案日本公开案第2001-524225号掲示了ー种光学层压膜,其包含布置于支撑体的ー个表面上的棱镜薄片和布置于支撑体的另ー表面上的含有颗粒的树脂层(resin layer)。在此公报中,通过将雾度值(haze value)设定为等于或高于20%且等于或低于60%,刮痕、白点、污点和其它被掩饰。在日本早期公开专利申请案第2002-243920号中,通过借助颗粒控制凸面高度(convex height),解决了刮痕和辉度(luminance)不均勻性。可能需要布置于棱镜层的背表面上的含有颗粒的树脂层具有防止邻近光滑部件(例如,导光板)出现牛顿环(Newton' s ring)并防止邻近部件(例如,导光板、另ー棱镜薄片,或漫射薄片)损坏的功能。美国专利第6560023号掲示了通过将颗粒的颗粒直径分布的半宽(half-width)均一地设定为等于或小于I Pm而防止对邻近部件的损坏。

发明内容
由于在国际专利申请案日本国家公开案第2001-524225号中描述的光学层压膜不包含上部漫射薄片,所以在组件的数目和成本減少方面是有利的。然而,已发现在用于平板显示器中的背光単元中,如果棱镜薄片存在于顶部层上的光学层压膜,则会不利地出现彩虹色(rainbow-colored)不均勻性(彩虹状(rainbow-like)不均勻性)。此彩虹状不均匀性归因于膜叠层(film lamination)进行的干涉而不同于常规想到的不均勻性,且是由色散(chromatic dispersion)导致。另外,由于难以获得不具有折射率中的色散的棱镜专用树脂,因此彩虹状不均匀性成为根本问题。为了在不具有彩虹状不均匀性的情况下进行稳定生产,发明人已发现,颗粒的添加量需要等于或大于30mg/m2。然而,在颗粒的添加量相对大的情形下,如果如美国专利第6560023号中那样仅使用具有均一颗粒直径的颗粒,则在涂覆和干燥后会出现颗粒的凝結,且从宏观观点来看涂层表面有所变化。因此,发现膜的外部外观不利地变得降级。、
在发明人的刻苦研究下,已发现通过添加具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volume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的两种类型的颗粒会极大地改善外部外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不具有彩虹状不均匀性的具有优良外部外观的可稳定制造的光学层压膜和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光学层压膜包含支撑体;易粘层(easily-adhesivelayer),提供于支撑体的ー个表面上;以及透明层,由半透明树脂制成,且提供于支撑体的另ー表面上,其中透明层含有具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至少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且半透明颗粒的总和S满足30mg/m2 ^ S ^ 500mg/m2。优选的是,具有最小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半透明颗粒和具有最大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半透明颗粒在体积平均颗粒直径上的差异等于或大于I U m。各自具有等于或大于I ii m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颗粒优选占全体的大于10%。发明人已发现,当半透明颗粒的总和S满足30mg/m2 ( S ( 500mg/m2且膜 包含具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至少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时,可防止彩虹状不均匀性,可获得真正优良的外部外观,且可实现制造稳定性,进而得到本发明。在根据另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所有半透明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满足I. 0 u m く;r く 3. 0 u m。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相对于所有半透明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r,透明层的平均膜厚度t满足r/4彡t < r。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雾度值等于或大于20%,且等于或小于60%。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半透明颗粒中的至少ー个具有等于或低于30%的CV值,且如下界定CV值cv值=[半透明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标准偏差]/[半透明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半透明颗粒中的至少ー个具有小于Ium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透明层包含从靠近支撑体的侧开始的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的两个层。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第二透明层是由硅基化合物制成的无机层。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透明层包含通过电子传导(electronconduction)而展现出导电性(conductivity)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n电子共轭导电聚合物(electron-conjugated conductive polymer)中的任一个,且透明层具有等于或低于IO12 Q/sq 的表面电阻(surface resistance)。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易粘层包含通过电子传导而展现出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n电子共轭导电聚合物中的任ー个,且易粘层具有等于或低于1012Q/sq的表面电阻。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透镜层进一歩提供于易粘层上。在根据又一方面的光学层压膜中,透明层具有0. 5 iim彡Rz彡I. Oiim的10点平均粗糖度(10-point average roughness) Rz。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显示装置包含安装在其上的根据以上所描述的光学层压膜中的任ー个的光学层压膜。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层压膜,可消除彩虹状不均匀性,可获得优良的外部外观,且可稳定地制造光学层压膜。


图I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层压膜的截面视图。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层压膜的截面视图。图3是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分解视图。图4A到4C是各自显示颗粒直径与体积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虽然本发明是基于下文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但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用各种技术作出修改,且还可使用除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因此,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均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层压膜的截面视图。光学层压膜10包含支撑体11、提供于支撑体11的ー个表面上的易粘层12、提供于支撑体11的另ー表面上的第一透明层13、邻近于第一透明层13而提供的第二透明层14,和布置于第二透明层14中的具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15a和15b。在发明人关于防止彩虹状不均匀性和优良的涂覆表面进行的刻苦研究下,已发现可通过包含具有不同添加量和至少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且优选将具有最小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颗粒与具有最大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颗粒之间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上的差异设定为等于或大于I U m,而解决上文所描述的问题。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的总和S满足30mg/m2 ^ S ^ 500mg/m2,优选30mg/m2 ^ S ^ 400mg/m2,更优选 30mg/m2 ^ S ^ 300mg/m2,且最优选 70mg/m2 ^ S ^ 300mg/m2。可通过借助光学显微镜拍摄颗粒、測量每ー颗粒的颗粒直径并对位于单位面积的范围(可测量的不具有不均匀性的范围,例如Icm2)内的颗粒的数目进行计数、将每ー类型的颗粒的相对密度转换为重量以得到总和,井随后将结果转换为每Im2的重量,而得到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的总和S。而且,可通过与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probe, SEM)一起观察表面和截面而测量颗粒直径。关于光学散射性(optical scatterability),借助雾度计(NDH-2000,日本电色(Nippon Denshoku)エ业有限公司)通过遵照JIS-K-7105 (JIS :日本エ业标准)而测得的光学层压膜10的雾度值优选在等于或大于20 %且等于或小于60 %的范围内。此原因如下。在雾度值小于20%时,难以减轻彩虹状不均匀性。另ー方面,当雾度值超过60%时,増加了在将膜与背光単元一起组装之后降低辉度的可能性。而且,透明层16优选具有0. 5 ii m彡Rz彡I. 0 ii m的10点平均粗糙度Rz。在Rz小于0. 5 ii m时,则难以在保持前方辉度的同时减轻彩虹状不均匀性。在Rz大于I. 0 ii m时,可能降低颗粒的保持性。易粘层12提供于支撑体11的ー个表面上,以便改进支撑体11相对于光学功能层的粘合力,且增加与光学功能层的粘附性。虽然布置于支撑体11的另ー表面上的透明层16具有包含第一透明层13和第二透明层14的ニ层结构,但在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层16可具有ー层结构。同时第一透明层13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作第二透明层14与支撑体11之间的易粘层。第二透明层14充当保持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的保持层。在透明层16被配置成两层的情况下,可实现透明层16所需的对颗粒的保持力和与支撑体11的粘合力。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层压膜的截面视图。光学层压膜20包含支撑体11、提供于支撑体11的ー个表面上的易粘层12、作为易粘层12上的透镜层而提供的棱镜层17、提供于支撑体11的另ー表面上的第一透明层13、邻近于第一透明层13而提供的第二透明层14,和布置于第二透明层14中的具 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 15a 和 15b。光学层压膜20具备棱镜层17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光学层压膜10的易粘层12上的透镜层。棱镜层17折射入射光以用于搜集或漫射。图2的棱镜层17具有一形态,其中各自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多个棱镜以预定间距布置。当光从透明层16侧进入时,具有以上构造的棱镜层17的光学层压膜20通过棱镜朝向预定方向折射入射光束。結果,以在预定方向上具有峰值的光分布发射光。举例来说,当朝向垂直于棱镜的表面的方向(法线方向)折射入射光束时,光分布在法线方向上具有大峰值。当光学层压膜20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单元时,可改进液晶显示器的前方辉度。然而,当含有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的透明层16未布置于棱镜层17上时,如果棱镜层17布置于背光単元上且背光単元被点亮且从对角方向观看,则不利地出现彩虹状不均匀性,即,应该看上去是白色的部分看上去从白色色移。在第二实施例中,棱镜层17具有一形状,其中各自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多个棱镜以预定间距布置。然而,这并不意味是限制性的。举例来说,棱镜顶角可弯曲,或棱镜本身可不是线性的,而是具有某一波动。图3是显示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学层压膜20的显示装置的实例的结构的示意图,且这并不特别意味着是限制性的。显示装置I包含光学层压膜20、布置于光学层压膜20的棱镜层17侧上的液晶面板単元30、布置于光学层压膜20的透明层16侧上的棱镜薄片40、布置于棱镜薄片40的与光学层压膜20侧相对的侧上的微透镜薄片(microlens sheet) 50、布置于微透镜薄片50的与棱镜薄片40侧相对的侧上的导光板(light-guiding plate) 60,和布置于导光板60的与微透镜薄片50相対的侧上的反射薄片70。而且,所述装置与从导光板60的侧表面入射的灯光一起使用。显示装置I在液晶面板単元30与光学层压膜20之间不具有漫射薄片。液晶面板单兀30具有一形态,其中液体面板的两个表面介于两个光学偏光板(optical polarizing plate)之间。在显示装置I中,可使用漫射薄片来取代微透镜薄片50。而且,可使用直接背光单元来取代导光板60。根据显示装置I所需的规格,可想到布置于光学层压膜20的透明层16侧上的棱镜薄片40、微透镜薄片50、导光板60和反射薄片70的各种组合。接下来,描述用于本实施例的光学层压膜中的材料和其它者。[支撑体]支撑体11是通过使用熔化膜成形(melting film-forming)方法或溶液膜成形(solution film-forming)方法以膜形状形成高聚合物化合物(high polymer compound)而制成。用于支撑体11中的高聚合物化合物是透明的。支撑体11的优选实例包含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PET)、聚萘ニ甲酸こニ醇酯(PEN)、聚对苯ニ甲酸丁ニ酯(PBT)、聚萘ニ甲酸丁ニ酯(PBN)、聚丙烯酷、聚醚砜、聚碳酸酷、聚醚酮、聚砜、聚硫化苯、聚酯基液晶聚合物、三醋酸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和聚环烯。其中,PET、PEN、三醋酸纤维素和纤维素衍生物更优选,且PET和PEN尤其优选。作为支撑体11,鉴于弹性模量和透明度,优选使用所谓的双轴定向高聚合物膜,其是通过在彼此正交的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的两个方向上拉伸形成为长膜形状的上文所描述的高聚合物化合物而获得。
而且,支撑体11的ー个表面和另ー表面中的至少ー个可经受电晕放电(coronadischarge)过程。在电晕放电过程的情况下,ー个表面和另ー表面中的一个或两者经受亲水化(hydrophilization),且可改进各种水基涂覆流体的可湿性(wettability)。此外,可引入例如羧基或羟基等官能团。借此,支撑体11的ー个表面与易粘层12的另ー表面之间或支撑体11的另ー表面与透明层16之间的粘附性可増加得更多。支撑体11具有IOOiim到350 iim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可获得具有最佳厚度的光学层压膜以作为背光单元组件。支撑体11优选具有I. 40到I. 80的折射率,但所述值依据所使用的材料而变化。在此范围内,具有最佳厚度的光学层压膜作为背光单元组件。[透明层]透明层16布置于与提供支撑体11的易粘层12的侧相对的侧上。透明层16可包含ー个层,但优选经配置成两层,第一透明层13和第二透明层14。相对于所有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r,透明层16优选具有满足r/4(t < r,更优选r/3(t < r,且进ー步优选r/2 (t < r的平均膜厚度t。如果平均厚度t小于r/4,则保持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的粘合力可能不够。而且,如果平均厚度t大于r,则不利地难以减轻彩虹状不均匀性和实现前方辉度。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线锭(wire bar)涂覆低粘度流体的情况下,有可能执行精确涂覆,从而甚至在小尺寸的颗粒的情况下实现上文所描述的膜厚度。(第一透明层)第一透明层13通常通过将由粘合剂、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制成的涂覆流体施加到支撑体11的另ー表面上而形成。作为用作第一透明层13的材料,优选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用于将半透明颗粒15a和15b固定到支撑体11上的目的。而且,可不使用硬化剂,且粘合剂本身可具有自交联性质。用于第一透明层13的粘合剂并不受特别限制。然而,鉴于对支撑体11的粘附性,聚酯、聚氨基甲酸酷、丙烯酸树脂和苯こ烯-丁ニ烯共聚物中的至少ー个是优选的。而且,鉴于对环境的较少负荷,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粘合剂是尤其优选的。第一透明层13可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其通过电子传导展现出导电性。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可使用普通的金属氧化物,且实例包含Zn0、Ti02、Sn02、Al203、ln203、MgO、BaO、MoO3,及其复合氧化物,且这些金属氧化物可含有少量任何不同元素。在这些金属氧化物中,Sn02、Zn0、Ti02和In2O3是优选的,且SnO2是尤其优选的。可含有电子共轭导电聚合物,例如聚噻吩基聚合物,以取代通过电子传导展现出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通过将通过电子传导展现出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或电子共轭导电聚合物添加到第一透明层13,第一透明层13的表面电阻被调整为等于或低于1012Q/sq(Q每平方)。借此,可实现充分的抗静电预防,进而防止将灰尘和污垢吸到光学层压膜10和20上。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的细颗粒可包含于第一透明层13中,以便调整第一透明层13的折射率。作为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是优选的,例如氧化锡、氧化锆、氧 化锌、氧化钛、氧化铈,或氧化铌,因为甚至少量的具有高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也可改变折射率。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的细颗粒的颗粒直径优选在Inm到50nm的范围内,且尤其优选在2nm到40nm的范围内。虽然可根据目标折射率来确定金属氧化物的细颗粒的量,但细颗粒优选包含于第一透明层13中,使得当假定半透明树脂的总质量为100时,细颗粒的质量在10到90的范围内,且尤其优选在30到80的范围内。第一透明层13优选具有在I. 4到1.8的范围内的折射率。第一透明层13优选具有0.05 iim到0.3 iim的厚度。如果厚度超过0. 3 ii m,则可发生归因于第二透明层14的膜厚度的细微改变而引起的干渉不均匀性。如果厚度低于0. 05 ym,则难以展现出易粘性。而且,第一透明层13可部分地保持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第二透明层]提供第二透明层14以便与第一透明层13接触。第二透明层14优选为具有高硬度和防损性质的硬涂层。借此,可防止光学层压膜10和20被损坏。第二透明层14保持具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ra、rb)的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15a和15b。两种体积平均颗粒直径之间的差(rb-ra)优选超过I y m。在体积平均颗粒直径上的差超过I U m的情况下,在涂覆颗粒后的凝结受到抑制,表面变得处于良好条件,且可实现大規模生产。而且,通过使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颗粒,还可调整发散性。应注意,当光学层压膜含有具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类型的半透明颗粒时,任何两种类型的颗粒之间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上的差优选超过I U m。第二透明层14保持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第二透明层14优选具有0. 4 ii m到3. Oum的厚度。考虑到整个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r来确定第二透明层14的厚度。半透明颗粒中的至少ー个优选具有等于或小于I U m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在添加了等于或小于I U m的颗粒的情况下,薄片进ー步得到改善,且涂覆流体中的颗粒沉淀受到抑制,以改善生产稳定性。每ー半透明颗粒的CV值(CV :变异系数)优选等于或低于30%,更优选等于或低于20%,且进ー步优选等于或低于15%。在每ー颗粒的小CV值下,每ー颗粒的单分散性得以增加,进而改善了对光学性能和颗粒丢失或颗粒掉落的控制。每ー颗粒的CV值如下界定。每ー半透明颗粒的CV值(% )=[每ー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标准偏差]/[每ー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可通过调整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的涂覆量来控制第二透明层14的厚度。当外来物质附着到光学层压膜10和20的表面上时,外来物质在用于形成棱镜层17的硬化时干扰作为辐射光的UV(紫外线)光的传输。在干扰UV光的传输的情况下,棱镜层17部分未硬化,从而导致缺陷。在此情况下,降低了光学层压膜10和20的良率。另夕卜,増加了进行硬化以获得光学层压膜20的均匀棱镜层17所需的时间。因此,在40%的RH (RH :相対湿度)下在25°C下第二透明层14的表面电阻率优选等于或大于108Q/sq,且等于或小于IO12 Q/sq。借此,将抗静电预防功能提供给光学层压膜10和20。作为形成具有上文所描述的表面电阻率的第二透明层14以将抗静电功能提供给光学层压膜10和20的方法,优选将例如阳离子、阴离子或甜菜碱等离子抗静电剂添加到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其中,优选为具有咪唑啉(imidazolinium)骨架的基于甜菜碱的化合物,例如2-烷基-N-羧基こ基-N-羟基こ基咪唑啉甜菜碱。作为离子抗静电剂的替代物或除其之外,可使用由例如导电性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镁或氧化锑等金属氧化物制成的细颗粒。
应注意,可通过调整第二透明层14中的半透明颗粒15a和15b的总和S而将雾度值调整到20%到60%。用于形成第二透明层14的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可使用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的光硬化树脂,但不需要光聚合引发剂的热固涂覆流体是优选的。即,通过施加热固涂覆流体并通过加热来硬化此涂覆流体以用于第二透明层,而形成第二透明层14。作为光硬化树脂,使用具有饱和烃链或聚醚链作为主链的半透明聚合物。而且,在硬化后的主要粘合剂聚合物具有交联结构。作为在硬化后具有饱和烃链作为主链的粘合剂聚合物,从选自下文所描述的化合物的第一群组的こ烯基不饱和单体获得聚合物。作为具有聚醚链作为主链的聚合物,通过将选自下文所描述的化合物的第二群组的环氧基单体开环(ring-open)而获得聚合物。此外,可想到这些单体的混合物的聚合物。作为具有饱和烃链作为主链并具有交联结构的第一群组中的化合物制成的粘合剂聚合物,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こ烯基不饱和基团的单体的(共)聚合物是优选的。为了增加所获得聚合物的折射率,芳香环或选自除了氟之外的卤素原子、硫原子、磷原子和氮原子的至少ー种类型优选包含于所述単体的结构中。而且,用于树脂层中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烯系(ethyleny)不饱和基团的单体的实例包含由多元醇和(甲基)丙烯酸{例如,こニ醇ニ(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di (metha)acrylate)、I,4-环己烧ニ丙烯酸酯(I,4-cyclohexanediacrylate)、李戍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tetra (metha) acrylate)、李戍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tri (metha) acrylate)、三轻甲基丙烧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tri (metha) acylate)、三轻甲基こ烧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ethanetri (metha) acrylate)、ニ 李戍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tetra (metha) acrylate)、ニ 李戍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penta (metha) acrylate)、ニ 李戍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dipentaerythritolhexa (metha) acrylate)、李戍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pentaerythritolhexa(metha)acrylate)、I,2,3-环己烧四甲基丙烯酸酯(I,2,3-cyclohexanetetramethacrylate)、聚氨基甲酸酯聚丙烯酸酯(po lyurethanepo lyacry late)和聚酯聚丙烯酸酯(polyesterpolyacrylate)}、こ烯苯及其衍生物(例如,1,4- ニこ烯苯(1,4-divinylbenzene)、4_ ニこ烯苯甲酸_2_丙烯酰基乙基酯(4-divinylbenzoicacid-2_acryloylethylester)和 1,4_ ニ乙烯环己酮(1,4-divinylcyclohexanone))、乙烯砜(vinylsulfone)(例如,ニ乙烯砜)、(甲基)丙烯酰胺(例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ethylenebisacrylamide))等得到的酯。作为将通过热硬化的材料,可使用普通的热固树脂,例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树脂(Phenol resin)、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氨基树脂,或硅酮基材料。具体来说,由于具有三维交联硅氧烷键的硅酮树脂具有高交联密度,故可形成高硬度膜。其中,作为用作第二透明层14的材料,优选使用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材料,且鉴于减少归因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0C)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将水基涂覆流体用于由这些材料中的任一个制成的第二透明层是尤其优选的。用于形成第二透明层14的第二透明层的可合适使用的涂覆流体是所谓的硅基化合物,其含有通过在酸性含水溶液中对四烷氧硅烷和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进行水解而产生的硅氧烷的含水溶液、用于硅氧烷的脱水和缩合的水溶性硬化剂,和胶态 ニ氧化硅,其中分散于水中的胶体颗粒具有等于或大于3mn且等于或小于50mn的平均颗粒直径。R1Si(OR2)3. . . (I)(此处,R1是具有等于或大于I且等于或小于15的碳数而不含有氨基的有机基团,且R2是甲基或乙基)<通式(I)的有机硅化合物>作为通式(I)中的有机硅化合物的优选化合物,作为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的第一成分,可使用以下物质乙烯基三甲氧基娃焼(vinyltrimethoxysilane)、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娃焼(3-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3_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娃焼(3-acry loxypropy ltrimethoxysi lane)、3-氯丙基三甲氧基娃焼(3-chloropropy ltrimethoxysi lane)、3_酰脲丙基三甲氧基娃焼Uireidepropyltrimethoxysiiane)、内基三甲氧基娃焼 ^propyltrimethoxysilane)、苯基三甲氧基娃焼(pheny ltrimethoxysi lane)、3_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娃焼(3-glycidexypropyltriethoxysilane)、2_(3,4_ 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乙氧基娃焼(2- (3,4-epoxycyclohexyl) ethyltriethoxysilane) ^ 乙烯基三乙氧基娃焼(viny ltriethoxy si lane)、3_ 甲基丙烯酸氧基丙基三乙氧基娃焼(3-methacry loxypropy Itriethoxysilane)、3_ 丙烯酸氧基丙基三乙氧基娃焼(3-acry loxypropy ltriethoxy si Iane)、3_氯丙基三乙氧基娃焼(3-chloropropy I triethoxysilane)、3_酰脲丙基三乙氧基娃焼(3-ureidepropyltrietnoxysilaneノ、内务三乙羊1^娃焼 ^propyltriethoxysilane)、苯基三乙氧基娃焼(phenyltriethoxysilane)、3_缩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ニ甲氧基娃焼(3_glycidexy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2_(3,4_ 环氧基环己基)乙基甲基ニ 甲氧基娃焼(2- (3,4-epoxycyclohexyl) ethylmethyldimethoxysi lane)、乙烯基甲基ニ 甲氧基娃焼(vinylmethyldimethoxysilane)、3_甲基丙烯酉先氧基丙基甲基ニ甲氧基娃焼(3-methacryloxy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3_ 丙烯酉先氧基丙基甲基ニ 甲氧基娃焼(3-acryloxypropy lmethy ldimethoxy si laneノ、氣丙—甲—ニ 甲氧—娃焼(chloropropy lmethy Iaimethoxysilane)、丙基甲基ニ甲氧基娃焼(propy lmethy ldimethoxy si lane)、苯基甲基ニ甲氧基娃焼(phenylmethyldimethoxysilane)、3_缩水甘油氧基丙基甲基ニ乙氧基娃焼(3_gIycidexypropylmethyldiethoxysi lane)、2_ (3,4-环氧基环己基)こ基甲基ニこ氧基娃烧(2- (3,4-epoxycyclohexyl) ethy lmethy ldiethoxy si lane)、こ烯基甲基ニこ氧基娃烧(vinylmethyldiethoxysilane)、3_甲基丙烯酸氧基丙基甲基ニこ氧基娃烧(3-methacryIoxypropy lmethy ldiethoxy si lane)、3_ 丙烯酸氧基丙基甲基ニこ氧基娃烧(3-acryloxypropy lmethy laiethoxy si lane)、.录L 內甲 ニ 乙i 氧娃烧(chloropropy lmethy ldiethoxy silane)、丙基甲基_■こ氧基娃烧(propy lmethy ldiethoxy si lane)、苯基甲基ニこ氧基娃烧(phenylmethyldiethoxysilane)、氨基甲酸3_三甲氧基娃烧基丙基-2_[2_(甲氧
基こ氧基)こ氧基]こ酷 (3-trimetnoxysilyipropyl_2-[2-(methoxyethoxy)ethoxy」ethylurethaneノ、
基甲酸3-ニこ氧基娃烧基丙基-2-[2_(甲氧基こ氧基)こ氧基]こ酯(3_triethoxysilylpropyl_2_[2_(methoxyethoxyノethoxy]ethylureth&neノ 、
基甲酸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2-[2-(甲氧基丙氧基)丙氧基]丙酷(3-trimethoxysilylpropyl_2-[2-(methoxypropoxy)propoxy]propyIurethane)和氨基甲酸3-三こ氧基硅烷基丙基-2-[2-(甲氧基丙氧基)丙氧基]丙酷(3-triethoxysilylpropyl-2-[2-(methoxypropoxy)propoxy」propylurethane)。其中,更优选具有n = 0的三烷氧硅烷,例如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氣丙基ニ甲氧基娃烧、2-(3,4-环氧基环己基)こ基ニ甲氧基娃烧、3-酸服丙基ニこ氧基娃烧、氨基甲酸3-ニこ氧基娃烧基丙基-2_[2_(甲氧基こ氧基)こ氧基]こ酯和氨基甲酸3-ニ甲氧基娃烧基丙基-2-[2-(甲氧基丙氧基)丙氧基]丙酷。由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不含有氨基作为官能团。也就是说,此有机硅化合物具有不具有氨基的有机基团R1。如果R1具有氨基,那么当其与四烷氧硅烷混合以进行水解时,在硅氧烷之间促成脱水和缩合,进而导致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不稳定。R1可为具有碳数等于或大于I且等于或小于15的分子链长的有机基团。然而,为了获得进一歩减轻脆弱性的第二透明层14且为了进ー步改进第二透明层14与第一透明层13之间的粘附性,碳数的范围更优选等于或大于3且等于或小于15,且进ー步优选等于或大于5且等于或小于13。应注意,在碳数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15的情况下,与碳数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16的情况相比,第二透明层14的柔性不是那么大,且可实现充分的硬度。随后,由R1指的有机基团优选具有杂原子,例如氧、氣或硫。在有机基团具有杂原子的情况下,可进ー步改善与第一透明层13的粘附性。具体来说,环氧基团、亚氨基团、尿烷基团、尿素基团、酯基团、羟基,或羧基优选存在于有机基团R1中。其中,含有环氧基团的有机硅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其具有増加硅氧烷在酸水中的稳定性的效应。<四烷氧硅烷>通过将四烷氧硅烷用作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増加了通过对四烷氧硅烷和通式(I)中的有机硅化合物进行水解而产生的硅氧烷的脱水和缩合的交联密度。借此,可 形成比以往的层更硬的层。四烷氧硅烷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具有I到4的碳数的优选的ー个,且四甲氧基硅烷和四こ氧基硅烷是尤其优选的。在碳数等于或低于4的情况下,与碳数等于或高于5的情况相比,四烷氧硅烷在与酸水混合时的水解速度不是很慢,且溶解于均一含水溶液所需的时间变得较短。当在通式中假定有机硅的质量是Xl且四烷氧硅烷的质量是X2吋,四烷氧硅烷优选具有一质量比,其在{X2/ (X1+X2)} X 100中得到,其处于等于或大于20 %且等于或小于95 %的范围内,且更优选在等于或大于30 %且等于或小于90 %的范围内。在所述质量比被设定在此范围内的情况下,可増加交联密度,且因此可获得具有充分高的硬度且进ー步减轻了脆弱性的第二透明层14。当质量比等于或大于20%时,与小于20%的情况相比,交联密度并非很低,且因此第二透明层14变得充分硬。而且,当质量比等于或小于95%时,与超过95%的情况相比,交联密度并非很高。出于此原因,可更可靠地获得具有优良柔性且不具有脆弱性的第二透明层14。
[酸水]作为涂覆流体的第三成分的酸水优选具有等于或大于2且等于或小于6,更优选等于或大于2. 5且等于或小于5. 5的氢离子指数(pH)。如果pH小于2或大于6,则当四烷氧硅烷和由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在此酸水中混合以获得含水溶液时,在烷氧硅烷在此含水溶液(即烷氧硅烷含水溶液)中水解而产生硅氧烷之后,硅氧烷继续被缩合,且此含水溶液的粘度趋于增加。应注意,上文所描述的PH值是25°C下的值,25°C是所谓的“环境温度”。通过将有机酸或无机酸溶解于水中而获得酸水。酸不受特别限制,而是可使用例如こ酸、丙酸、甲酸、富马酸、马来酸、草酸、丙ニ酸、丁ニ酸、柠檬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等有机酸和例如盐酸、硝酸、硫酸、磷酸和硼酸等无机酸。其中,鉴于处置的简易性,こ酸是优选的。烷氧硅烷经制备以使得在四烷氧硅烷和由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总量(即,所使用的硅氧烷的量)被视为100质量份时,酸水的量处于等于或大于60质量份且等于或小于2000质量份的范围内。通过此组合物,可获得具有优良的水解性和所产生的硅氧烷的稳定性的烷氧硅烷的水解含水溶液。通过使用烷氧硅烷的此水解含水溶液(即,硅氧烷含水溶液)而获得的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的稳定性是优良的,即便其是水基的也是如此。因此,在开始生产光学层压膜10和20之前的存放时间较不受限制,且无需根据用于硬涂层的涂覆流体的性质的改变而在光学层压膜10和20的连续生产中改变生产条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四烷氧硅烷和由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总量,酸水的量更优选在等于或大于100质量份且等于或小于1500质量份的范围内,尤其优选在等于或大于150质量份且等于或小于1200质量份的范围内。如果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烧氧娃烧,酸水小于60质量份,则通过水解烷氧硅烷产生的硅氧烷经脱水和缩合以使含水溶液易于形成胶体。在60质量份或更多的情况下,可以可靠地抑制此凝胶化。另ー方面,如果酸水等于或小于2000质量份,则涂覆流体中的烷氧硅烷的浓度较高,且因此与超过2000质量份的情况相比,用于形成充分厚度的第二透明层14的涂覆量不会太多。因此,有可能可靠地防止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的厚度上的不均匀性且防止干燥涂层的时间延长。应注意,不同于四烷氧硅烷和由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的硅烷化合物可用作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在此情况下,这些成分优选经混合以使得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四烷氧硅烷和由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和其它硅烷化合物的总量,酸水在等于或大于60质量份且等于或小于2000质量份的范围内。
〈胶态ニ氧化硅(colloidalsilica)〉作为第四成分,胶态ニ氧化硅可包含于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中。此胶态ニ氧化硅是胶体,其中二氧化硅或其水合物分散于水中,且胶体颗粒具有在3nm到50nm的范围内的平均颗粒直径。在胶体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等于或大于3nm的情况下,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的粘度不会太高,且因此添加胶态ニ氧化硅不会限制涂覆条件,且第二透明层14可形成得更硬。而且,在胶体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等于或小于50nm的情况下,入射光到第二透明层14的散射不会太大,且因此光学层压膜10和20的透明度不会被削弱。胶体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优选在4nm到5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4nm到40nm的范围内,且尤其优选在5nm到35nm的范围内。应注意,胶态ニ氧化硅在被添加到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时的pH更优选在等于或大于2且等于或小于7的范围内调整。如果此pH等于或大于2且等于或小于7,则硅烷醇(其为烷氧硅烷的水解产物)的稳定性更好,且与PH小于2或大于7的情况相比,可更可靠地抑制涂覆流体的归因于烷氧硅烷的快速脱水和缩合而引起的粘度的増加。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四烷氧硅烷和由通式(I)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的总量,胶态ニ氧化硅的量优选在等于或大于40质量份且等于或小于200质量份的范围内,且更优选在等于或大于80质量份且等于或小于150质量份的范围内。当胶态ニ氧化硅的量小于40质量份时,归因于在加热和硬化时的脱水和缩合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率(volume shrinkageratio)増加,从而可能导致经硬化膜中的裂縫。在量等于或大于40质量份的情况下,可更可靠地抑制此裂縫。而且,当胶态ニ氧化硅的添加量超过200质量份时,増加了膜的脆弱性,且可由于弯曲光学层压膜10和20而出现裂縫。可通过将所述量设定为等于或小于200质量份而更可靠地防止此现象。〈硬化剂〉作为涂覆流体的第五成分的硬化剂优选可溶于水。硬化剂增进硅氧烷的脱水和缩合以促进硅氧烷键的形成。作为水溶性硬化剂,可使用水溶性无机酸、有机酸、有机酸的盐、无机酸的盐、金属醇盐,或金属络合物。无机酸的优选实例包含硼酸、磷酸、盐酸、硝酸和硫酸。有机酸的优选实例包含こ酸、甲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有机酸的盐的优选实例包含こ酸铝、草酸铝、こ酸锌、草酸锌、こ酸镁、草酸镁、こ酸锆和草酸锆。无机酸的盐的优选实例包含氯化铝、硫酸铝、硝酸铝、氯化锌、硫酸锌、硝酸锌、氯化镁、硫酸镁、硝酸镁、氯化锆、硫酸锆和硝酸锆。金属醇盐的优选实例包含烧氧招、烧氧钛和烧氧错。金属络合物的优选实例包含こ酰丙酮化铝、こ基丙酮化铝、こ酰丙酮化钛和こ基丙酮化钛。在上文所描述的硬化剂中,具体来说,鉴于在水中的稳定性,含有硼(例如,硼酸)、磷酸、烷氧铝和こ酰丙酮化铝的化合物、含有磷的化合物和含有铝的化合物是优选的。其中,至少任何一种类型可用作硬化剂。硬化剂优选被均一地混合并溶解于涂覆流体中,且将硬化剂溶解于作为溶剂的水中以用于本发明中的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是优选的,以确保第二透明层14的透明、度。如果在水中的可溶性较低,则硬化剂在涂覆流体中作为固体存在,且因此其甚至在涂覆和干燥后仍然保留为外来物质,且在某些情况下,第二透明层14可能具有低透明度。相对于100质量份的含有四烧氧娃烧和由通式(I)表不的有机娃化合物的全部烧氧硅烷,硬化剂的量优选在从0. I质量份或更大到20质量份或更小的范围内,且更优选在从0. 5质量份或更大到10质量份或更小的范围内,且从I质量份或更大到8质量份或更小的范围尤其优选。〈其它添加剤〉为了控制光学层压膜10和20的表 面特性,具体来说,控制摩擦系数,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可含有蜡。可将固体石蜡、微晶蜡、聚こ烯蜡、聚酯基蜡、巴西棕榈蜡、脂肪酸、金属皂或其它者用作蜡。而且,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可含有表面活性剤。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剤,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的表面张カ得以减小,相对于第一透明层13的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的涂覆不均匀性得以抑制,且具有均一厚度的第二透明层14可形成于第一透明层13上。表面活性剂不受特别限制,且可使用脂肪族、芳香族和氟基表面活性剂中的任ー个,且可使用非离子基、阴离子基和阳离子基表面活性剂中的任ー个。[半透明颗粒]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等于或大于IOOnm的原始颗粒直径的颗粒被界定为半透明颗粒。当直径小于IOOnm时,所述颗粒在粘合剂中实质上是透明的且不会实现漫射功能。至少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的实例包含有机树脂细颗粒和无机树脂颗粒。这些颗粒的实例包含硅石、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聚苯こ烯、聚苯こ烯-ニこ烯基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酷、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酷、苯こ烯/丙烯酸共聚物、三聚氰胺和苯代三聚氰胺。优选的是,使用选自以下群组的至少ー种类型的颗粒三聚氰胺树脂颗粒、中空颗粒、聚苯こ烯树脂颗粒,和苯こ烯/丙烯酸共聚物树脂颗粒,和硅酮树脂颗粒。至少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r优选等于或大于I. 0 y m且等于或小于3. 0 u m。相对于透明层的平均膜厚度t,至少两种类型的所有半透明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r满足r/4 < t < r。所有半透明颗粒的总和S满足30mg/m2 ^ S ^ 500mg/m2。如果总和S小于30mg/m2,则不利地难以减轻彩虹状不均匀性。如果总和S大于500mg/m2,则颗粒量过多,且归因于颗粒的丢失或掉落而不利地出现粉末移除。因此,通过如上文所描述设定范围,可在抑制彩虹状不均匀性的同时实现稳定的生产。对于半透明颗粒,具有不同颗粒直径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颗粒混合在一起以供使用。具体来说,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半透明颗粒中,当至少两种类型之间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差异大于Ium时,颗粒的凝结得以減少。借此,膜表面的外部外观得以改善。而且,优选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的半透明颗粒。举例来说,通过改变每ー类型的颗粒的折射率,可平衡彩虹状不均匀性的辉度和迁移,或可改善膜表面的外部外观。[易粘层]易粘层12提供于支撑体11的ー个表面上,以便改进支撑体11对棱镜层17的粘合力,且增加对棱镜层17的粘附性。易粘层12通常通过将由粘合剂、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制成的涂覆流体施加到支撑体11的ー个表面上而形成。作为用作易粘层12的材料,优选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用于增加对棱镜层17的粘附性。而且,适当时,有机或无机细颗粒可包含于易粘层12中。用于易粘层12的粘合剂不受特别限制。然而,鉴于粘附性,聚酯、聚氨基甲酸酷、丙烯酸树脂和苯こ烯-丁ニ烯共聚物中的至少ー个是优选的。而且,鉴于对环境的较少负荷,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粘合剂是尤其优选的。易粘层12可包含金属氧化物颗粒,其通过电子传导展现出导电性。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可使用普通的金属氧化物,且实例包含ZnO、TiO2, SnO2, A1203、ln203、MgO、BaO、MoO3,及其复合氧化物,且这些金属氧化物可含有少量任何不同元素。在这些金属氧化物中,Sn02、Zn0、Ti02和In2O3是优选的,且SnO2是尤其优选的。可含有电子共轭导电聚合 物,例如聚噻吩基聚合物,以取代通过电子传导展现出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通过将通过电子传导展现出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或电子共轭导电聚合物添加到易粘层12,易粘层12的表面电阻被调整为等于或低于1012Q/sq。借此,可实现充分的抗静电预防,进而防止将灰尘和污垢吸到光学层压膜10和20上。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的细颗粒可包含于易粘层12中,以便调整易粘层12的折射率。作为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是优选的,例如氧化锡、氧化锆、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铈,或氧化铌,因为甚至少量的具有高折射率的金属氧化物也可改变折射率。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的细颗粒的颗粒直径优选在Inm到50nm的范围内,且尤其优选在2nm到40nm的范围内。虽然可根据目标折射率来确定金属氧化物的细颗粒的量,但细颗粒优选包含于易粘层12中,使得当假定半透明树脂的总质量为100时,细颗粒的质量在10到90的范围内,且尤其优选在30到80的范围内。可通过调整形成易粘层12的涂覆流体的涂覆量来控制易粘层12的厚度。为了在高度透明下展现优良的粘附性,厚度更优选在0. 01 ii m到5 ii m的范围内是恒定的。在厚度等于或大于0. 01 y m的情况下,与厚度小于0. 01 y m的情况相比,可更可靠地改善粘附性。在厚度等于或小于5 u m的情况下,与厚度大于5 u m的情况相比,可形成具有更均一的厚度的易粘层12。此外,可抑制涂覆流体的使用量的增加以防止延长的干燥时间,进而抑制成本的增加。更优选的是,易粘层12的厚度的范围在0. 02iim到3iim的范围内。[透镜层]可将微透镜层、棱镜层、双凸透镜层或其它者用作透镜层。其中,具体来说,合适地使用棱镜层。棱镜层17是通过浮雕方法或浇铸聚合方法而形成。通常,使用具有高于浮雕方法的生产率的浇铸聚合方法。在烧铸聚合方法中,以预定形状形成由用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UV)硬化的UV可硬化化合物制成的膜。在保持此形状的情况下,用UV硬化化合物,进而形成具有预定截面形状的多个棱镜柱作为棱镜层17。当通过浇铸聚合方法形成棱镜层17时,一般使用具有拥有游离基聚合的双键的单体、低聚体或聚合物的材料作为主要成分,且此外,含有聚合引发剂。具有游离基聚合的双键的单体或低聚体的实例包含丙烯酸单体和丙烯酸低聚体。鉴于大量生产,浇铸聚合方法比浮雕方法更优选,且使用UV可硬化化合物的浇铸聚合方法尤其优选。棱镜层17在后续过程中形成于支撑体11的易粘层12上。因此,在光学层压膜10和20中,当光从透明层16侧进入时,入射光的具有340nm的波长的光的透射率优选在等于或大于70%且等于或小于100%的范围内。借此,与以往相比可缩短提供棱镜层17的后续过程。一般来说,用于UV硬化的金属卤素灯具有在340nm到400nm的范围内的主要发光波长,且高压汞气灯的主要发光波长为365nm。而且,在可见光区域中需要透明度的光学层压膜的透射率趋于在340nm到400nm的范围内随着波长变短而减小。因此,至少340nm的光的透射率优选为70%到100%。具体来说,光的透射率在340nm到400nm的整个范围内优选为70%到100%。如果具有340nm的波长的光的透射率小于70%,则当棱镜层17通过UV硬化提供于支撑体11的ー个表面上时,通过使用金属卤素灯或高压汞气灯发射的UV光被吸收于光学层压膜10和20中。通过此吸收,可有助于形成棱镜层17的硬化的UV光的 強度有所减小。因此,硬化棱镜层17的效率降低。当硬化的效率降低时,需要延长硬化时间,直到层变得处于预定硬化状态为止,进而降低光学膜的生产率。而且,当不希望延长硬化时间时,棱镜层17的硬化是低效的,且因此棱镜层17在防损性质方面是低效的。在光学层压膜10和20两者中,当光从透明层16侧进入吋,入射光的具有365nm的波长的光的透射率更优选在等于或大于76%且等于或小于100%的范围内。当高压汞气灯用作用于形成棱镜层17的辐射光的光源吋,这是特别有效的,因为高压汞气灯的发射线是365nm的光。[实例]下文參考本发明的实例和比较性实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这些并不意味是限制性的。〈第一实例〉[支撑体]经受了与作为催化剂的Ti化合物的缩聚的具有0. 66的固有粘度的聚对苯ニ甲酸こニ醇酯(下文称为“PET”)经干燥以便具有等于或小于50ppm的含水量,且在加热机温度被设定为280°C到300°C的情况下熔化于挤压机中。熔化的PET树脂从模具部件排放到静电充电的冷却辊以获得非晶基底。所获得的非晶基底在基底行进方向上被拉拽3. I倍且随后在宽度方向上被拉拽3. 8倍以获得具有250 u m的厚度的PET支撑体。[易粘层]PET支撑体(具有1.66的折射率)的ー个表面经受电晕放电过程,且通过条杆涂覆(bar coat)方法将用于由下文所描述的组合物形成的易粘层的涂覆流体I施加到支撑体上。涂覆量为9.75cc/m2,且在145°C下执行干燥并持续一分钟。借此,具有大约0. 8 y m的厚度的易粘层形成于支撑体上。[用于易粘层的涂覆流体I]聚酯树脂粘合剂124. 0质量份(由互応(Goo)化学有限公司制造,PlascoatZ-687,25%的固体含量)聚酯树脂粘合剂106. 9质量份(由迪爱生(DIC)公司制造,FinetexFS-650,29%的固体含量)
丙烯酸树脂粘合剂0.8质量份(由大赛璐(Daicel)化工有限公司制造,EM48D,27.5%的固体含量)具有多个碳化ニ亚胺结构的化合物31.0质量份(由日清纺(Nisshinbo)化学公司制造,CARBODILITEV-02-L2,40%的固体含量)唑啉化合物69. 9质量份(由日本触媒(NipponShokubai)有限公司制造,EP0CL0TH K2020E,40%的固体含量) 表面活性剂A12. 3质量份(由日本油脂(NOF)公司制造,1%的RapizolB-90含水溶液,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29. 7质量份(由三洋(Sanyo)化成エ业有限公司制造,I%的Naroacty CL-95含水溶液,非离子型)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酷)球形颗粒0.7质量份(由综研(Soken)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制造,MR-2G,15%的固体含量)润滑剂3. 3质量份(由中京油脂(ChukyoYushi)有限公司制造,巴西棕榈腊的Serosol分散体,30%的固体含量)防腐剂I. I质量份(由大东(Daito)化学有限公司制造,AF-337,3.5%的固体含量,甲醇溶剂)蒸馏水经添加以实现总共1000质量份[第一透明层]在易粘层形成于支撑体的ー个表面上之后,通过条杆涂覆方法将用于由下文所描述的组合物形成的第一透明层的涂覆流体I施加到另ー表面上。涂覆量为8. 4cc/m2,且在145°C下执行干燥并持续一分钟。借此,具有大约0. I 的平均膜厚度的第一透明层形成干与形成了易粘层的表面相対的ー侧上。[用于第一透明层的涂覆流体I]自交联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粘合剂35.0质量份(由三井(Mitsui)化学有限公司制造,TAKELACWS-5100,30%的固体含量)ニ氧化锡-锑-组合的针状金属氧化物水分散体43. 7质量份(由石原产业(IshiharaSangyo Kaisha)有限公司制造,FS-10D, 20%的固体含
量)表面活性剂C2. I质量份(由三洋化成エ业有限公司制造,10%的SandedBL含水溶液,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21.0质量份(由三洋化成エ业有限公司制造,1%的NaroactyCL-95含水溶液,非离子型)蒸馏水经添加以实现总共1000质量份[第二透明层]随后,通过条杆涂覆方法将用于由下文所描述的组合物形成的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施加到第一透明层上。涂覆量为9.4cc/m2,且在145°C下执行干燥并持续一分钟。借此,形成具有大约0. 9 i! m的平均膜厚度的第二透明层。[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こ酸含水溶液136.0质量份(由大赛璐化工有限公司制造,I%的エ业こ酸含水溶液)3-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53. 2质量份(由信越(Shin-Etsu)化学エ业有限公司制造,KBE-403)四甲氧基硅烷61. 8质量份 (由信越化学エ业有限公司制造,KBE-04)胶态ニ氧化硅542. 4质量份(由日产(Nissan)化学エ业有限公司制造,SNOffTEX0S,20%的固体含量)硬化剂I. 8质量份(由川研(Kawaken)精化有限公司制造,AlumichelateA(W))表面活性剂C20. 6质量份(由三洋化成エ业有限公司制造,10%的SandedBL含水溶液,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60. 0质量份(由三洋化成エ业有限公司制造,1%的NaroactyCL-95含水溶液,非离子型)聚苯こ烯树脂细颗粒6. 2质量份(由综研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制造,MP5000,0.m的平均颗粒直径,10%到15%的CV值)聚苯こ烯树脂细颗粒6. 2质量份(由综研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制造,SX130H,0.4iim的平均颗粒直径,10%到15%的CV值)聚苯こ烯树脂细颗粒的水分散元素31. 2质量份(由瑞翁(Zeon)公司制造,NippolUFN1008,20%的固体含量,I. 9 ii m的平均颗粒直径,5%的CV值)蒸馏水经添加以实现总共1000质量份应注意,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用于第二透明层的涂覆流体。在猛烈搅拌こ酸含水溶液时,将3-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滴入此こ酸含水溶液中并持续三分钟。随后,在猛烈搅拌的同时将四烷氧硅烷添加到こ酸含水溶液并持续五分钟,且随后继续搅拌两个小时(此含水溶液被称为X流体)。将硬化剂添加到胶态ニ氧化硅,且继续搅拌两个小时(此含水溶液被称为Y流体)。而且,添加表面活性剤、蒸馏水和树脂颗粒,且执行超声分散并持续五分钟(此颗粒分散流体被称为Z流体)。循序地将Y流体、表面活性剤、Z流体和蒸馏水添加到X流体。[棱镜层]在形成易粘层以及第一和第二透明层之后,通过用#24条杆的条杆涂覆方法将用于下文所描述的棱镜层的涂覆流体施加到易粘层侧上。随后,在60°C下执行干燥并持续三分钟,将上面模制了棱镜层图案的模具按压到棱镜层涂覆表面上,在2000mJ/cm2的条件下从支撑体侧用UV光(由优志旺(Ushio)公司制造的金属卤素灯UVL-1500M2)辐射所述涂覆表面,进而硬化树脂。通过从模具剥离支撑体,形成了具有90°C的垂直角、50 的间距和28 iim的高度的棱镜层。[棱镜层涂覆流体]
由以下化学式I表示的化合物34.3质量份
由以下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13.7质量份
由以下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13.7质量份
由以下化学式4表示的化合物6.9质量份
由以下化学式5表示的化合物1.4质量份
甲基乙基酮15.0质量份
丙烯乙ニ醇单曱基醋酸酯15.0质量份[化学式I]
CH,,きJr(1!
I ふ\__%CH,. ,,I iS
舞 チ
BrBr[化学式2]
Br.
ベ ^Br Br[化学式3]
I ー普丨.
0CU ~0[化学式4]
普 10
0(I,[化学式5]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体; 易粘层,提供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及 透明层,由半透明树脂制成,且提供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表面上,其中 所述透明层含有具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至少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且 所述半透明颗粒的总和S满足30mg/m2 ^ S ^ 500mg/m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透明颗粒中,具有最小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所述半透明颗粒和具有最大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所述半透明颗粒在体积平均颗粒直径上的差异等于或大于I U m。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半透明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r满足I. O ii m < r < 3. O ii m。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有所述半透明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r,所述透明层的平均膜厚度t满足r/4 < t < r。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雾度值等于或大于20%,且等于或小于60%。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明颗粒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等于或低于30%的CV值,且如下界定所述CV值 CV值=[所述半透明颗粒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标准偏差]/[所述半透明颗粒的平均颗粒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明颗粒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小于I U m的体积平均颗粒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层包含从靠近所述支撑体的侧开始的第一透明层和第二透明层的两个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层是由硅基化合物制成的无机层。
10.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层包含通过电子传导展现出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n电子共轭导电聚合物中的一个,且 所述透明层具有等于或低于IO12 Q/sq的表面电阻。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粘层包含通过电子传导展现出导电性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和n电子共轭导电聚合物中的一个,且 所述易粘层具有等于或低于IO12 Q/sq的表面电阻。
12.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透镜层,位于所述易粘层上。
1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层具有0.5 ii m彡Rz彡I. 0 ii m的10点平均粗糙度Rz。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学层压膜,所述光学层压膜安装在所述显示装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外部外观且不具有彩虹状不均匀性的可稳定制造的光学层压膜和显示装置。光学层压膜包含支撑体;易粘层,提供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个表面上;以及透明层,提供于所述支撑体的另一表面上。在所述光学层压膜中,所述透明层含有具有不同体积平均颗粒直径的至少两种类型的半透明颗粒,且所述半透明颗粒的总和S满足30mg/m2≤S≤500mg/m2。
文档编号G02B5/04GK102650705SQ20121004305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小林孝史, 细田英正, 野村达也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