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79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使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的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能够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使用效率获得高画质的影像的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薄型、轻量而用于各种领域。由于液晶自身不发光,所以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配置背光源。电视显示装置等相对大画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荧光管作为背光源。但是,由于荧光管内部封入了水银的蒸气,对地球环境的负荷较大,特别是在欧洲等有禁止使用的倾向。 此外,为了对应近年来的节电规定或者要求,液晶用背光源装置也要求降低消费电力。于是,将发光二极管(LED)代替荧光管用于背光源。使用LED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在TV等大型显示装置中,每年都有所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必须是面光源,而LED是点光源。从而,使用LED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中,需要由LED光源等点光源形成面光源(即将点光源变换为面光源)的光学系统。用于获得这样的面光源的光学系统的现有技术,可知有以下所述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正下方配置导光板,在该导光板上形成线状的凹部,在该凹部中使侧面放射(side emission)型的LED光源排成一行地配置的结构。进而,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用使来自LED光源的光从LED光源的侧面放射的光学部件构成侧面放射型的LED,在反射片部形成具有扩散反射作用的扩散反射区域和具有规则反射作用的规则反射区域,使其按照规定的比例故意地扩散反射,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并且降低亮度不均的光学系统的结构。此外,为了用其他方法实现节电,将背光源装置分割为多个块,按每个块调光的区域调光(也称为区域控制或者local dimming)得以实用化。作为具有较大的发光区域的面光源装置,将分割后的导光块串联(tandem)配置的现有技术,可知例如有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其中表示了考虑到在每个导光块配置的作为一次光源的荧光管的两端和中央部的亮度差,为了防止一次光源的两端的电极部引起亮度不足,相邻的导光块的重叠部形成有切口的舌状重叠部,进而,公开了使一次光源的两端的电极部弯曲并将该弯曲的电极部配置在导光块的范围外。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大型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中,使纵横分割的背光源单元组合构成,进而,为了防止各背光源单元的接合部分发生亮度不均,使包括导光板的背光源与扩散板和液晶面板之间夹有透明丙烯酸树脂板,保持需要的空间。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1-288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6563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2367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上述现有技术的背光源是以块或者背 光源单元为单位使用导光板一边使光在水平方向上传播的一边导向液晶一侧出射的结构。因此,需要新增导光板等光学部件,光学部件的增加以及用于其定位/固定的部件个数增加造成成本提高,此外还需要导光板的固定等结构上的改进。此外,在排列块或者背光源单元的导光板等光学部件时,可能发生错位等。发生错位时,会产生从块或者背光源单元相互之间的边界漏光成为亮线,或者相反光不足而成为暗线,背光源的出射光的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即发生所谓的亮度不均这样的不便。为了避免这样的不便,上述专利文献1、2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对相邻的导光块施行加工,变更发光源的形状,或者进而在导光板的上方部设置扩散用的丙烯酸树脂板,需要使用特别的结构体。进而,该现有技术中对于块的内部,使其亮度一致,所以存在边界的亮度线反而变得明显的课题。此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现有技术,由于需要在反射片部形成具有扩散反射作用的扩散反射区域和具有规则反射作用的规则反射区域,所以需要复杂的光学设计,同时具有薄型化存在限制的问题,而引用文献3中没有关于该问题的记载。本发明提供在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装置的影像显示装置中,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使用效率并获得适当的光输出(例如亮度均匀性)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以权利要求的范围记载的结构为特征。具体而言,其特征为以下的结构。(I)由将用于对液晶面板照射光的背光源二维分割后的多个背光源块构成,各背光源块具有在该背光源块的底面侧(与液晶面板相反一侧)配置的片状的反射部件;与该反射部件相对设置、与该反射部件在与背光源的光出射面正交的方向上(即液晶面板一侧)离开规定距离配置的板状的光学元件;和配置在该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之间的空间的、在水平方向(与背光源的光出射面平行的方向)发出光的光源(例如侧视(side view)LED),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在上述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之间的空间内反复反射地传播并透过光学兀件,导向上述液晶面板一侧。(2)在上述各背光源块的内部、例如上述光学部件和/或反射片上设置有规定的图案。(3)在用于对液晶面板照射光的背光源装置中,在背光源装置的面方向上排列多个背光源块而构成,该背光源块具有在与背光源装置的光照射面平行的方向上具有光的出射轴(光轴)、在与该出射轴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多个的光源;使来自该光源的出射光反射的片状的反射部件;和与上述反射部件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使来自光源的光导向液晶面板的板状的光学元件,在上述光学元件的背面(反射部件一侧)或正面(液晶面板一侧)或其两面或其附近,设置有控制或调整光的出射量的光控制部件。(4)上述光控制部件,具有光的反射、透射、扩散、遮光、吸收、再发光、着色、波长变换、偏振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功能。(5)在上述光控制部件或上述光学元件设置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使该图案的水平方向的间距或密度或形状相应于上述光控制部件或上述光学元件的位置而变化,并且使与上述光源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且与上述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或其背面平行的方向(即光源的排列方向)的图案的间隔、密度或形状大致相同。(6)设上述图案的与上述光源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且与上述光学兀件的光出射面或其背面平行的方向的大小(尺寸)为a,上述光源的发光面的长度方向的大小为C,光源的间距为P时,满足P彡a彡c的条件。(7)上述(6)中,设上述图案的间距为e时,还满足p彡a彡O. 5Xe的条件。(8)上述(6)中,设上述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的距离(即扩散距离)为h时,还满足h彡a的条件。 (9)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与相邻的2个光源之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其他图案,该其他图案的透过率T满足O. 1% ^ T < 50%的条件。(10)上述规定形状的图案,具有凹凸面、棱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等变形面,该变形面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激光加工或印刷而形成。(11)上述光学元件至少具有能够根据与光源的相对位置关系选择性地控制透过率的选择性透过率控制层和扩散层。进而优选上述光学元件是从上述光源侧使光泽层、上述选择性透过率控制层、透明层、扩散层、棱镜层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结构。(12)上述(11)中,上述选择透过率控制层由具有多个光取出部的遮光层构成,使基准面积的上述光取出部的面积或者尺寸,根据与上述光源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的对上述遮光层照射的基准面积的光量相应地不同。(13)上述(12)中,上述遮光层包括扩散反射性的反射部件。(14)上述(12)或者(13)中,上述遮光层,在对该遮光层照射的基准面积的光量最大的区域附近,不设置上述光取出部。(15 )上述(11) (14 )中,上述遮光层的上述光取出部是圆、椭圆、和狭缝形状的某一个或者其组合而成的贯通孔。在使用棱镜片作为在上述液晶面板与光学元件之间配置的光学片的情况下,优选上述光取出部的狭缝的长度方向与上述棱镜片的棱镜的脊的延伸
方向一致。(16)上述(I) (15)中,具有装载上述光源的光源基板,光源以该光源的光出射面与光源基板的端部大致一致的方式装载在光源基板上的端部附近。还在上述反射部件设置有从上述光源基板的上部向背光源的底面一侧倾斜的倾斜部。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简单的结构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使用效率并获得适当的光输出(例如亮度均匀性)。即,能够用不使用用于获得现有的面光源的光学系统中需要的导光板的简单的结构,获得背光源块的面内的光均匀性、或者背光源出射面整体上均匀的亮度分布。此外,通过上述规定形状的图案,能够使与背光源块边界的亮度差缓和或者变得不明显,并且能够降低背光源块面内的亮度不均。此外通过将与各背光源块对应的多个光源作为I个光源组控制,能够按每个背光源块控制亮度。


图I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IXD)的整体结构的概要的分解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块的内部结构和包括背光源块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图案的形成例的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及其周边部分的与光源7的光轴和背光源照射面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图6是按背光源块表示用于在背光源块内部产生来自液晶显示器的亮度明暗分布的图案的形成例的说明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中使用的反射片的一例的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片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遮光层的一例的图。图12是表不内置有棱镜功能的遮光层的一例的图。图13是LED7的正视图。符号说明I…液晶面板,2......光学兀件或扩散板,3......背光源装置,4......背光源块,5......
光学部件1,6……光源基板,7……光源,8……光控制部1,9……光控制部2,10……光控
制部3,11......底盘,12......光学距离h, 14…电源,15......信号处理部,16......驱动电路,
17……后盖,18……光学片类,19、32……反射片,22……扩散层,23……透明层,24……遮光层,25……光取出部,26……光泽层,27……棱镜层,33、35……反射片32的倾斜面,34……反射片32的平坦面,40……亮度亮部,41……亮度暗部,42……亮度中间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参照附图在以下详细说明。其中,对于具有相同的功能或者结构的元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例I首先,对于将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应用于影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参照图I 图3说明其概要。图I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LCD)的整体结构的概要的分解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与光照射面正交并且与LED的光轴方向平行的截面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块的内部结构和包括背光源块的液晶显示器的截面图。如图I所示,作为影像显示用的显示器普及的使用液晶面板I的透过型的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其整体结构具有包括液晶面板I、扩散板、扩散片、偏光板、偏光膜等的光学片类2、以及背光源装置3。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3,例如如图2所示,使多个背光源块4在平面上(背光源装置的光照射面方向)矩阵状地组合配置而形成,在大型的背光源装置3中获得均匀的亮度。在液晶显示器中,为了从液晶面板I的背面一侧照射光,需要背光源装置3,该背光源装置3,根据其结构,有直下式、侧面发光(边光型)方式、以及将直下式和侧面发光(side light)方式组合而成的混合方式。该混合方式指的是能够将背光源光学分割为多个背光源块并个别地控制光强度,即进行区域控制的结构。该混合方式也称为细块(slim block)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3以细块方式为对象,特别以使用侧视方式的光源、并且将背光源分割为多个背光源块4的结构为对象。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3,如图2所示,为了对液晶面板I照射光而配置在液晶面板I的背面一侧,具有包括LED或者激光器或者发光管等的具有至少与水平方向(液晶面板的面或背光源装置的光照射面方向)平行的光出射轴(光轴)的光源7,作为使来自光源的光反射的反射部件的反射片19,和与反射片19相对地设置、并且与反射片19离开规定间隔配置的用于将来自光源7和反射片19的光导向液晶面板I 一侧的板状的光学元件2。此处,光源7是向与电极面平行的方向发出光的侧视(side view)型的LED。以下也有将光源7称为“LED7”的情况。此外,反射片19设置在位于背光源装置3的底面一侧的底盘(在之 后叙述)上。此外,光源7安装于作为光源基板的LED基板6。上述背光源装置3,如图2所示,例如在与光照射面正交并且与LED7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上,使包括I个LED7(实际上在纸面进深方向上排列有多个LED7)、LED7相互之间的光学元件2、反射片19及其之间的空间的部分,为I个背光源块4。于是,通过个别地控制与各背光源块4对应的LED7,能够按每个背光源块4控制光量或者光强度。即,本实施例中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能够进行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光学元件2能够使用例如扩散板、透明丙烯酸树脂板、镜面平板、带有微细图案的扩散板、光学片、光学特性控制板、偏光选择板等。在该光学元件2的背面,与光学元件2的位置相应地设置有用于控制或调整对光学元件2的光供给量的片状的光控制部件9。图2的示例中在光学元件2的背面设置有光控制部件9,但也可以在光学元件2的正面或背面和正面双方设置。该光控制部件9具有规定的光控制功能,该功能具有例如使规定量的光二维地反射、透射、扩散、遮光、吸收、再发光、着色、波长变换、偏振等功能中至少2个以上的功能。由此,光控制部件9,使入射的光的一部分透过,当场作为散射光从光学部件2出射。此外入射的光的一部分被光控制部件9反射,与上述反射片19的反射功能协同作用,在上述空间内在光源7的光轴方向上传播,使光从光源7传导到远处。即,光控制部件9使来自光源7的光和在反射片19上反射的光的一部分透过并使一部分反射,通过对其沿着光轴方向反复进行,使光充分供给到背光源块4的前端部(与光源7的位置相反一侧的部分)。由此能够与背光源块4的大小无关地实现均匀的亮度分布,并且提高光的使用效率。为了实现上述光的透过、反射,光控制部件9设置有狭缝和图案。光学元件2和光控制部件9,特别是光控制部件9,随着在光源7的光轴方向上离开光源7附近,上述狭缝和图案的大小或形状、或光的透过率、反射率、扩散率、导入程度、传播率、偏光透过率、颜色透过率、分光特性等光学功能会发生变化。这样,能够容易地实现背光源块4内的均匀性。此处,设光学元件2与反射片19的距离(即上述空间的高度)为h,LED7的高度为Lh时,距离h与高度Lh的关系优选5Lh > h > I. 2Lh。这样,能够使从LED7的上表面泄漏的光和LED7的光出射部附近产生的亮斑(hot spot,光局部较亮的部分)在距离h的空间中,按照C0S4角度(余弦四次方定律)扩大、扩散,使其不容易被视认为不均。上述条件也能够视为侧视型的LED7与光控制部件9过近,使从LED7直接透过光控制部件9的光减光所
需要的距离。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的概要立体图。光源7例如在由铝等构成的金属制的底盘11上在液晶面板的水平方向上与(未图不)的基板一同排列。对于光源7隔开规定的距离配置光学元件2。光学元件2能够使用例如CCFL等荧光管方式的背光源装置中使用的一般的扩散板等原料。由此,能够廉价地实现细块方式的背光源装置3。此外光学元件2上,配置棱镜片和亮度提高膜等光学片组8,降低背光源照射面整体的亮度不均。图3中光学片组18包括多个光学片,但也可以只有一个。 其中,图3中在光学元件2上描绘了虚线,这是为了虚拟地划分背光源块4而描绘的,并不是实际上使背光源块4物理分离、或者设置用于划分背光源块4的槽等。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2由I个板状部件(扩散板)构成。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光学元件2的正面(液晶面板一侧)或者背面(底盘11 一侧)设置用于划分背光源块4的槽等。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概要顶视图和截面图。图4的示例中,在光控制部件9或光学元件2的正面或背面或双方设置有规定形状的图案101、102、103。该图案101 103表示了从液晶面板I 一侧看的情况。其中,图4的W表示I个背光源块的宽度(与光源7的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即,该示例中,在背光源块中设置有6个光源
7(侧视LED)。当然,每个背光源块的光源7的数量不限于此。如图所示,图案101 103的光源7的光轴方向(纸面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密度或形状随着到光源7的距离而变更。另一方面,与光源7的光轴垂直的方向(纸面上下方向)上的图案91的间距、密度或形状大致相同。更具体而言,图案101 103,从与光源7的光出射方向(光轴方向)相反一侧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此外,图案101 103根据在光轴方向上与光源7的距离而变化,例如可以如图案101所示是与光源7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越大前端越细的形状,也可以如图案102所示是将以光源7的光轴方向为长轴的椭圆和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椭圆组合而成的形状,此外还可以如图案103所示是与光源7在光轴方向上的距离越大越扩大的形状。上述图案101 103基本设置在光学元件2的背面,但也可以设置在光学元件2的正面。此外,图案101 103,也可以将印刷片、热转印片、开孔反射/透射片、带有图案的反射片、或者对光学片进行图案印刷后的片安装在光学元件2的背面或正面或双方的光源7附近构成图案101 103。图案101 103,只要能够与位置(与光源7的距离)相应地控制或者调整遮光作用、光的透过、反射、传播率等,能够使用任意的形状、部件。例如,通过使图案密度随着从光源7向光轴方向离开而逐渐减小,使光源7附近遮光和反射较多,使透过的光为10%以下,另一方面,在离开光源7的位置使透过光增多。由此,不仅对于从光源7向光轴方向前进的光,对于二维(反射状)传播的光也增加了透过量,能够按照与光源7的距离提高对液晶面板一侧的光的出射量。于是,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光源7的光轴方向上的亮度不均,并且提高背光源块内和背光源照射面前表面上的亮度均匀性。
上述图案101 103图案,能够如图4所示由微小的点的集合体构成,该点集合体的外形形状能够为水珠、曲线、虚线、放射状直线、放射状曲线等各种形状。此外在点集合体中,如果以点的密度根据与光源7的距离施加渐变的方式使点的密度变化,能够提高光源7与图案的错位造成的误差灵敏度。此外,在用印刷形成图案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调整墨水的膜厚、墨水颜色(将蓝色与黑色混合,控制透过率,施加渐变)、点的大小、点的形状、LED正上方的图案形状、印刷厚度,能够更良好地进行上述点集合体的外形形状和渐变的形成。从而,在用印刷形成图案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此处,如图4所示,设上述图案的与光源7的光轴垂直的方向并且与上述光学元件2的光出射面或其背面平行的方向(纸面上下方向)的大小(尺寸)为a,光源7的发光面71的长度方向的大小为c(参照图15),光源7的排列间距为P时,满足P的条件。此外设上述图案的间距为e时,满足P彡a彡O. 5Xe的条件。进而,上述距离h与上述图案的尺寸a的关系,满足h > a的条件。进而,在上述光学元件2的与相邻的2个光源之间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其他图案104,该其他图案的透过率T满足O. 1% ^ T < 50%的条件。 图5表示了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及其周边部分的与光源7的光轴方向和背光源光照射面正交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壳体的后盖17与底盘11之间,配置有信号控制基板15、LED驱动电路16和电源14。信号控制基板15、LED驱动电路16和电源14安装于底盘11。底盘11也可以粘贴有上述反射片19。此外对在底盘11上粘贴反射片19后的部件通过冲压作业使其产生拉伸,形成沿着光源7的光轴方向的曲面或倾斜面,能够使反射片面19的光的反射角沿着光轴方向变化。由此,具有使来自光源7的光在其光轴方向上易于传播,进一步增加对背光源块4的前端部(与光源7的位置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光的供给量的效果。此外,由于对底盘11追加了拉伸,还增加了底盘11的机械强度。反射片19与光控制部件9之间的空间由圆锥状的模具销(pin mold) 38保持,确保规定的距离。由此光一边在背光源块4内传播,一边通过光学控制部件9和光学元件2使光逐渐出射,能够对整体上均匀的光按照各背光源块单位进行控制。再次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3,基本具有设置于LED基板6的作为光源的LED7 ;用于使来自LED7的光有效导向液晶面板I的光学元件2 ;用于对光学元件2供给光的反射片19 ;和用于使光在LED7的光轴方向上良好地传播的、光学元件2与反射片19之间的空间。在该空间的液晶面板I 一侧设置的光学元件2的背面设置有光控制部件9,由此沿着LED7的光轴方向使来自LED7的光逐渐出射,实现背光源块4的均匀的光分布。此处在图2所示的结构例中,背光源块4,从背光源装置3的光照射面一侧看的形状形成矩形,来自LED7的光向其长度方向(图3中纸面从左到右)前进并在背光源块4的背面(反射片19 一侧)反射,光向液晶面板I前进。LED7在背光源块4的短边一侧(图3中纸面的铅垂方向)按照适当的间隔多个排列。也可以在背光源块4的长边一侧排列LED7。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将光源7作为侧视型的LED7进行说明,但如果是点光源也可以是激光光源。此外也能够使用荧光管等线状光源。接着,参照图6和图7,说明缓和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中背光源块的边界的亮度与背光源块内部的亮度的亮度差,使来自边界的亮度不明显的技术。此处,图6表示了背光源块4在LED7的光轴方向和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连接的空间的图像。其中,这里为了图示的简化,只表示了 I行I列的背光源块4。图6是跨多个背光源块说明用于故意产生来自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亮度明暗分布的图案形成例的图,图7是对于来自背光源装置的亮度,对背光源块的边界与背光源块内部之间产生亮度差的状况排列多个背光源块进行说明的图。将该实施例中的图案称为“明暗图案”。图中,明暗图案包括亮度亮部40、亮度暗部41、亮度中间部42。其中,这里,上述亮度差(亮度明暗差或者亮度不均),是对于从背光源装置3照射的光,从包括扩散板等的光学片类18 (参照图2)的光出射侧观察时的亮度差。此处,亮度亮部40的图案是使光扩散的作用比亮度暗部41、亮度中间部42大(即粗糙度高)的图案,亮度中间部42的图案是使光扩散的作用比亮度暗部41大的图案。如上所述,在将多个背光源块4纵横排列构成背光源装置3的情况下,光从背光源块4的边界或LED7的正上方泄漏,产生亮线和亮斑,所以产生亮度亮部。此外相反,也可能有在背光源块的边界和LED7的背面一侧光不足而成为暗线的情况。于是,该示例中,在背光源块4的内部为了使从光源出射的光一致地出射(图中铅垂的近处方向),即,使亮度变得均匀,在光学元件2的背面和/或正面、或背面附近,配置图中40、41、42这样的光学图案。图6中表示了配置在背面的图案。图案的密度从LED7的入光部随着向光轴方向适当地调整,由此使亮度分布变得均匀。在图6的情况下,配置有入光部的密度稍高、中央部稍低、前端部密度最高的图案。图6下方所示的曲线,表示了与光学元件2的位置对应的明暗图案的密度。该明暗图案对由扩散板和透明板、粘贴有光学片的板材、偏光部件等构成的光学元件2的背面,附加扩散凹凸面、微凹透镜、微凸透镜、棱镜、圆台、圆锥或者印刷图案等而形成。也可以改为对于具有光的反射、遮光、透过、传播等功能中I个以上功能的光学功能膜,设置切口、狭缝、圆孔、椭圆孔等规定的形状孔,或者施加灰度处理、微细加工、印刷图案等而形成。由此,能够自由地控制来自光学元件2的出射光的亮度分布。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在其背光源块内部故意形成亮度的明暗差,使亮度不均涉及整体,从而使背光源块的边界上的线状或者格子状的较亮(或者较暗) 亮度部分缓和,即使其在视觉上难以识别。图6所示的例子是在背光源块4的内部,使亮度暗部41和亮度中间部42 (与亮度亮部40相比较暗,而与亮度暗部41相比较亮的部分)交替地配置的结构例。即,在背光源块4的内部设置亮度的明暗差,缓和与背光源块4的边界的亮度亮部的亮度差。其中,在边界产生暗线的情况下,为了使该暗线变得不明显,设置比背光源块的一致的亮度面暗并且比上述暗线亮的图案以形成背光源块4的亮度明暗差即可。此外,该明暗图案,如图7所示呈矩形形状,是将正方形交错状配置的图案。此时,成为从LED7到背光源块4的前端部,矩形形状的亮部的排列间距逐渐变窄,密度变高的形状或者配置。即,随着向前端部分前进,使光更高效地出射,提高块内的均匀性。与此同时,也可以在LED7附近和边界上的亮线或暗线等亮度极大变化的部分设置不同形状的图案,或改变圆形和椭圆的图案的尺寸。通过这样优化的尺寸和形状的图案,能够使提高亮度均匀性的功能和使亮度差变得不明显的功能两立。由此,光控制部9能够逐渐选择在空间中传播的光,取入到光学元件2,控制向液晶面板I 一侧的出射光。
根据图6和图7的结构,通过在背光源块4的内部设置亮度的明暗差,亮度不均在包括该边界的背光源3整体变得模糊,所以难以视认背光源块4的边界的亮度亮部。进而,在与LED7对应的位置与光控制部件9 一同设置由遮光片、遮光印刷等构成的遮光部件,对LED7的直接光进行遮光,使该光部分透过、反射、传播,防止产生亮斑。此时,因反射片较薄而微小地发生来自LED7的光的泄漏的情况下,也会因上述交错图案的明暗使光扩散,变得不明显。其中,上述亮度的明暗差不限于在上述光学元件2和光控制部件9形成,也能够通过在反射片19、光学片类18上形成图案来实现。
此外,这里没有图示,也可以在背光源块4的内部,形成椭圆形的亮度中间部。该亮度中间部通过在光学元件2的表面形成微细或者稠密的凹凸面这样的所谓疙瘩面(粗糙面)而形成。该椭圆形的粗糙面,在光学元件的与LED7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本示例中为光学元件2的较短方向)上多个排列,形成一个亮度中间部区域,在与LED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本示例中为光学元件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2个以上该区域。由此,该粗糙面实现与其周围的面相比使向前方前进的光量更多的功能,产生较亮的亮度。从包括背光源块4的边界的背光源装置3整体来看,由于亮度中间部的存在,使从该背光源装置3向前方发出的亮度的明暗分布产生不均或者不规则性,亮度的明暗的程度难以视认(边界的亮度变得不明显)。不限于椭圆形,也可以是圆形、长方形、圆形,或者可以使相邻的亮度中间部的个数(示例中纸面纵向的数量)为2个或3个这样不同的。要点在于为了与亮度暗部之间产生亮度差的不规则性,形成亮度中间部即可。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上述粗糙面、凹凸面、棱镜面、凹透镜或凸透镜等用于对光学元件2 (扩散板)的表面赋予亮部的元件(以下称为“亮部赋予元件”)在扩散板的表面上在与LED7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光学元件的较短方向)上延伸而形成,此外该亮部赋予元件在与LED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光学元件2的较短方向并且是来自LED的光在光学元件2内的前进方向)上排列2个以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光学元件2的表面上,生成比背光源块4的边界部分的亮度亮部(或亮度暗部)周期更短的周期的亮度差(亮度不均),所以能够使背光源块4的边界部分上的亮度亮部(或亮度暗部)在视觉上不容易识别。优选2个以上的亮部赋予元件的各亮度的极大点彼此的间隔为大约O. 5 3cm程度,进而优选该极大点彼此的间隔为从扩散板的表面到光学片类的入射面(配置在最靠近扩散板的位置的扩散板的入射面)的距离的2倍以上。此外,进而优选通过亮部赋予元件的光与从扩散板表面的亮部赋予元件以外的部分出射的光的亮度差,为背光源块4的边界部分的亮度亮部(或亮度暗部)与从扩散板表面的亮部赋予元件以外的部分出射的光的亮度差的50%以上。满足上述条件地形成亮部赋予元件时,能够使背光源块4的边界部分的亮度亮部(或者亮度暗部)更不明显。此外,将上述用于使光扩散的元件设置在扩散板的表面上与LED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时,与LED7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的纸面左右方向)上产生的背光源块4的边界上的亮度亮部(或亮度暗部)在视觉上变得难以识别。当然,也可以在与LED7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和正交的方向双方设置上述用于使光扩散的元件。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使背光源块4的边界之间的亮度亮部或亮度暗部变得不明显,还能够使上述边界以外的背光源块4内产生的亮度亮部或亮度暗部同样变得不明显。实施例2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截面图。基本结构中,作为光源的LED的配置、结构、光学片类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I大致相同,而使来自LED的光均匀地扩散的反射片、以及用于向上方的液晶面板均匀地取出光的光学元件2 (光学板)的结构不同。通过以下说明来阐明其详细内容。图8中,背光源按照距离液晶面板I从近到远的顺序,具有光学片组18、作为将来自光源即LED7的光导向液晶面板的光学元件的扩散板2、配置有LED7的作为光源基板的LED基板6、以及反射片32。LED基板6和反射片32载置在金属制的底盘11上。图8中的光学片组20载置在扩散板2上。本实施方式中,使用I片棱镜片作为光学片组18。作为光学片组18的组合,也存在除了棱镜片之外还包括I片以上的扩散片的情况。也存在不使用 棱镜片的情况,还可以以提高亮度为目的,将2片棱镜片层叠使用,以棱镜的脊的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此外,光学片的功能的一部分能够导入扩散板2而部分省略。扩散板2具有使将多个作为点光源的LED7阵列状地多级配置的光源阵列作为均匀的面光源朝向液晶面板I一侧的作用。本实施方式的扩散板的特征在于,是从液晶面板I的近处起依次(即从液晶面板I到底盘11依次)按照扩散层22、透明层23、包含光取出部25的遮光层24、以及此处未图示的光泽层的顺序层叠的多层结构。光取出部25是例如后述的设置于遮光层24的孔、狭缝等开口(贯通孔)。扩散层22的形状是较薄的平板状。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厚度Imm的Nitto JushiKogyo Co.,Ltd.制的扩散板DRIIIC系列作为扩散层22,而只要是透过率为80%以下的扩散板,都能够同样使用,厚度不限于1_,还能够通过将包含扩散性的微粒的树脂在作为透明层的丙烯酸透明树脂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一侧涂敷、或者在透明树脂板中混合等方法而一体形成。在扩散层22的下表面,使用厚度Imm的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丙烯酸树脂基板Acrylite作为透明层23。该丙烯酸树脂基板对两面进行镜面加工,将表示扩散性的雾度值抑制为O. 5%程度。从LED7入射到透明层23的大部分的光不会扩散而是根据入射角度折射或者镜面反射。由于透明层23为平板且两面平行,所以通过折射入射到透明层23的光按照与折射相关的斯涅尔定律全部入射到扩散层22。另一方面,在没有透明层23的情况下,一部分光与扩散层22的扩散度或者透过率相应地扩散反射并返回,所以难以取出充足的光量,光取出部25需要较大的开口。在该情况下,光取出和传播/导光的功能分离不充分,特别是在光源块尺寸较大的情况下,亮度的均匀化变得困难。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附加透明层23,能够使光均匀地传播到远处。在透明层23下方,形成具有对于扩散板的下表面与从LED7传播/照射的光强度相应地调节取出光量的光取出部25的遮光层24。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遮光层24将两面具有较高光泽性的TORAYINDUSTRIES,INC.制造的扩散反射片E6SP粘贴在透明层23的丙烯酸树脂板上一体化。作为本发明中的结构,在透明层23与遮光层24之间不需要光泽层,而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扩散反射片的光泽层的折射率与透明层23的折射率大致相同,所以没有光学上的特性差。
遮光层24中,例如如图9所示,作为光取出部25,在LED7附近对多个圆形的孔用冲压和激光加工等方法形成多个针孔31,在从LED7传播/照射的光强度较弱的部分,形成作为实现开口率的提高的细长孔的狭缝32。即,本实施例中,使光取出部25为设置于遮光层24的开口。通过提高遮光层24的表面的光泽度,能够将来自LED7的光导光至远处。TORAYINDUSTRIES, INC.制造的扩散反射片E6SP对于60度入射光的光泽度高达120%,与使用通常的扩散反射片的光泽度30%前后的扩散反射片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2倍程度的导光距离。本实施方式中使用TORAY INDUSTRIES, INC.制造的扩散反射片E6SP作为遮光层24,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背光源块的尺寸较大,要求光源周边的减光比例较大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光线透过率较低的扩散反射片作为遮光层24来实现均匀化。在光泽度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表面涂敷闻光泽性的树脂,或者粘贴闻光泽性的树脂月旲。
通常,在使光传播到远处的情况下,一般使用仅使用镜面反射的光学系统,而为了达成背光源块内的亮度的均匀性,在确保导光距离的同时,对于线状地配置的相邻的LED7相互之间和LED光源的后方也传播光成为课题。本实施方式中鉴于这样的课题,从LED7对于作为光学元件2的扩散板的入射光中,对于以较浅的角度入射的光通过镜面反射导光,对于以较深的角度入射的光通过遮光片的直接透过和扩散反射与光取出部25的开口部的透过的总和来确保背光源出射光的均匀性。更具体而言,使照射来自LED7的光的遮光层24,和透明层22中至少照射透过光取出部25的孔部的光一侧的表面(即LED7 —侧的面)为镜面,通过在此处镜面反射来提高表面反射光向远处的传播特性,并且对于表面反射以外通过遮光层24扩散反射的光成分,使用不仅前向散射性能较高,后向散射性能也较高的反射片。如图8所示,利用LED基板6的厚度,在反射片32上,形成了从LED7的光出射面向位于LED基板6相互之间的底盘11的底面倾斜的倾斜部33。由此,从LED7出射的光的像,被LED7附近的反射片的倾斜部33拉伸向上方投射,所以使光强度减弱,并且因倾斜的锥形边缘效应使反射光的配光分布平行化。此外由于对反射片32的照射亮度降低,该反射光对遮光层24上的局部的照射光强度也降低并均匀化,所以能够大幅抑制被称为亮斑的LED7附近的局部的高亮度区域的产生。进而,由于来自遮光层22的反射光对反射片3的平坦部34的入射角度也较浅,所以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导光至更远处。从平坦部34到下一级的LED7,通过对反射片32赋予从底盘11的面朝向LED基板6的倾斜部35,由于从反射片35的面的反射角度朝向上方,所以能够获得对因距离LED光源2030较远而产生的光量不足进行补偿的较高的光取出效率。通过适当控制遮光层24的透过率,在遮光层24上光强度最高的区域中,在遮光层24上不形成光取出部25,仅通过直接透过遮光层24到达扩散板的光获得要求的亮度。由此,不会产生光源引起的称为亮斑的亮度不均,能够实现均匀的亮度分布的背光源。此外,LED7使光出射部靠近LED基板6的端部配置的同时,如图13所示,将其发光中心设定在比LED7的高度方向的中心靠上方的位置。LED7的高度Ii1例如为I. 7mm,到发光中心的高度h2未图示,宽度w例如为1.2mm,LED7的进深方向的长度为6mm程度。此外图8中,来自LED7的光,如图中箭头30所示,向扩散板2的平面方向放射。根据这些特征,例如从图8左侧的LED7发出的光,即使反射片32上稍微存在挠曲,也可以不会被其挠曲屏蔽地传播,并且能够减少下一级(即图8中右侧)的LED7背面的反射,所以能够大幅抑制在LED7的端部反射的光所产生的亮斑。图9表示了遮光层24的光取出部25的一例。图9中,表示了作为背光源块的2 X 2块的区域的遮光层24的取出部25的图案。背光源块的边界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此处,用虚拟线39表示背光源块的边界线。此外,这里,为了易于理解LED7与遮光层24的光取出部25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图示了 LED7,但非点亮时由于遮光层的透过率较低,为2%前后,所以用肉眼难以确认配置场所。遮光层24与LED7的位置对准,用小电流使LED7发光而进行,或者预先在遮光层24设定校准标记来进行。如图9所示,针孔31和狭缝32中任意的开口部在LED7附近均未设置。从而LED7附近,根据形成遮光层24的扩散反射片的透过率决定亮度。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 TORAYINDUSTRIES, INC.制造的扩散反射片E6SP作为遮光层24,而作为可视光的中心波长附近的 波长550nm的透过率使I. 4%前后的光透过。本实施方式中,在LED7的附近使光取出部25为圆形的针孔31,在远离LED7的区域中使光取出部25为狭缝32。狭缝形状的光取出部32具有随着与光源的距离增大、狭缝宽度增大的形状。由此确保了亮度的均匀性。图10表示了用于与从LED7传播/照射的光强度相应地调节取出光量的遮光层24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0 Ca) (d)中分别图示了 I个背光源块的遮光层24。图10(a)仅由圆形的针孔2033构成。排列的间距大致固定,随着与光源的距离增大,使针孔2033的直径增大。通过使针孔2033的配置密度固定,能够仅通过调节针孔2033的直径来控制配光分布。图10 (b)使针孔的直径固定,随着与光源的距离增大,使针孔密度升高。与图10Ca)同样具有容易进行配光分布的控制的特征,同时,由于形成了相同直径的孔,所以是制造上的稳定性优良的形状。此外,在扩散板的上部配置有棱镜片的情况下,因为针孔的直径固定,所以能够使棱镜片的效果在光源块内固定,光学特性的一致性优良。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微小直径的针孔的配置密度与照射的光强度相应地改变,还能够使扩散板为透明的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制造的树脂板。在该情况下,需要使通过相邻的针孔的光充分混合的板厚度,设针孔之间的最大距离为Imm程度时,透明树脂板的厚度为约3mm程度可以获得均匀性。根据本方式,通过使TSUJIDEN CO.,LTD.制造的扩散片D12IU叠放I片或2片,作为在透明的树脂板上重叠的光学片组18,能够实现无亮度不均的背光源。由此无需使用高价的扩散板和棱镜片,就能够实现均匀性优良的薄型背光源,通过在透明树脂上使扩散板层叠,无需使针孔和狭缝的间距非常微细就能够实现薄型化。图10 (C)使针孔2033的形状为包含圆的椭圆形,与光强度相应地改变椭圆的扁率,逐渐变形为狭缝状。椭圆的长轴与LED7的光轴平行。从圆形的针孔到长椭圆的狭缝的形状变更是平滑的,能够兼具有作为狭缝的特征的高开口率和针孔的微细加工二者。图10 (d)仅由三角形的狭缝形成。本形状通过作为狭缝的特征的高开口率,和使棱镜片的棱镜的脊方向与狭缝的长度方向一致,即,使狭缝的长度方向与棱镜片的棱镜延伸方向平行,能够大幅抑制被称为狭缝不均的在狭缝的长度方向易于出现的亮度不均。以上的光取出部2032 (开口)的形状能够通过与光学片组18的组合和光取出部25的加工精度等选择最佳的形状。此外,遮光层24在扩散板下表面通过印刷等形成后,也可以在表面涂敷高光泽性的树脂,或者粘贴闻光泽性的树脂月吴。通过粘贴光泽性的树脂膜,不使用高光泽性的扩散反射片也能够获得较高的传播特性,所以能够实现对应大型的光源块尺寸的背光源。进而,作为附加的效果,由于在形成针孔和狭缝之后进行层压(laminate)和粘贴,所以还起到提高作为对于摩擦的指标的耐粘结性、防止因尘埃向孔部的累积、附着而导致特性劣化的保护层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为用稍大的孔形成光取出部25,并且对透明层23的某一个面或扩散层22的LED7 —侧附加高精度的印刷图案而形成光取出部25的详细图案的双重遮光结构。本实施例的结构中,由于将作为点光源的LED7在扩散板2的下方排成一行,所以能够按画面的区域进行亮度的控制,即实行区域控制。此处区域控制指的是,例如使对应画面较亮部分的背光源块4的LED7点亮,而使对应较暗部分的背光源块4的LED7不点亮或 者使其较暗这样的控制。这样的区域控制,能够通过在帧存储器中存储影像信息,识别画面的较亮部分和较暗部分,仅使对应较亮部分的背光源块4的LED7点亮来进行。通过进行这样的区域控制,能够实现消费电力的降低和对比度的提高。像这样,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个别地控制每个背光源块4的LED7,能够实现与影像相应的区域控制(local dimming)。图4或图5中,将作为光学元件2的扩散板与LED基板6重叠时,排成一行配置的LED7,在扩散板2的下方由模具销38形成的空间中横向延伸地配置。这样的LED7的配置,与现有的侧面发光型的背光源相比,能够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周边的框边缘区域的面积。图11是表示扩散板2的一个结构例的截面图。各左侧的图是沿着来自光源的光的前进方向的A-A截面图,右侧的图是狭缝附近的B-B截面图。基本结构与图8相同,而特征在于不使用高光泽性的扩散反射片地实现本实施例的功能。图11 (C)具有与图8大致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说明。图11 (a)是本实施方式最简易的结构,将扩散层22,和作为能够根据与发光源的相对的位置关系选择性地控制透过率的选择性透过率控制层的具有光取出部25的遮光层24层叠而构成。不包括透明层23。通过使用用铸造法等制成的丙烯酸树脂制造的扩散板作为扩散层22,确保了光源侧的镜面性,所以能够通过镜面反射确保导光距离,最大IOcm方形程度的光源块尺寸能够通过本方法实施。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相对廉价的成本实现能够进行均匀性优良的区域控制的背光源装置。图11 (b)是对图11 (a)的结构的表面附加光泽层26的结构。Τ0Υ0Β0 CO. , LTD.制造的C0SM0SHINE4100等高透过率、低雾度值的适合作为光泽层26。根据本实施方式,光源侧的镜面性良好,所以能够应用于大型的光源块尺寸。图12 Ca) (d)是说明扩散板2的其他实施例的截面图。各左侧的图是与来自光源的LED7的光轴平行的方向的截面图,右侧的图是与LED7的光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图。基本结构与图11相同,而特征在于使棱镜层27和扩散层22—体化构成。此处,棱镜层27的各棱镜,如图所示,在与LED7的光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在与LED7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多个排列。除了使棱镜层27与扩散层22 —体化形成,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除去棱镜片与扩散层22的边界,所以能够实现光取出效率高的背光源装置。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简单的结构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使用效率并获得适当的亮度均匀性。即,能够用不使用用于获得现有的面光源的光学系统中需要的导光板的简单的结构,获得背光源块的面内的光均匀性、或者背光源出射面整体上均匀的亮度分布。此外,通过上述规定形状的图案,能够使与背光源块边界的亮度差缓和或者变得不明显,并且能够降低背光源块面内的亮度不均。
此外通过将与各背光源块对应的多个光源作为I个光源组控制,能够按每个背光源块控制亮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用于对液晶面板照射光,该背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装置具有多个背光源块, 各背光源块具有配置在该背光源块的底面侧的片状的反射部件;与该反射部件相对设置,从该反射部件在与所述背光源的光照射面正交的方向上离开规定间隔配置的板状的光学元件;和配置在该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之间的空间的、在与所述背光源的光照射面平行的方向发出光的光源, 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在所述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之间的空间内反复反射地传播并透过光学兀件,导向所述液晶面板一侧。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是侧视型的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部件和/或反射片上形成有规定的图案。
4.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用于对液晶面板照射光,该背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光源装置的面方向上排列放置多个背光源块而构成,该背光源块具有光源,该光源在与所述背光源装置的光照射面平行的方向上具有光的出射轴,在与该出射轴正交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该光源;使来自该光源的出射光反射的片状的反射部件;和与所述反射部件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使来自光源的光导向所述液晶面板的板状的光学元件, 在所述光学元件的背面或正面或其两面或者其附近,设置有控制或调整光的出射量的光控制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控制部件,具有光的反射、透射、扩散、遮光、吸收、再发光、着色、波长变换、偏振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功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控制部件或所述光学元件设置有规定形状的图案,使该图案的水平方向的间距或密度或形状相应于所述光控制部件或所述光学元件的位置而变化,并且使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或其背面平行的方向的图案的间隔、密度或形状大致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图案的与所述光源的光轴垂直的方向且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或其背面平行的方向的大小为a,所述光源的发光面的长度方向的大小为C,光源的间距为P时,满足P≥a彡c的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图案的间距为e时,还满足P彡a彡O. 5Xe的条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的距离为h时,还满足h > a的条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学元件的与相邻的2个光源之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其他图案,该其他图案的透过率T满足O. 1% ^ T < 50%的条件。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形状的图案,具有凹凸面、棱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等变形面,该变形面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激光加工或印刷而形成。
12.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用于对液晶面板照射光,该背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装置具有多个背光源块, 各背光源块具有配置在该背光源块的底面侧的片状的反射部件;与该反射部件相对设置,从该反射部件在与所述背光源的光照射面正交的方向上离开规定间隔配置的板状的光学元件;和配置在该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之间的空间的、在与所述 背光源的光照射面平行的方向发出光的光源, 所述光学元件具有根据与光源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透过率变化的透过率控制层和扩散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元件形成从所述光源侧起依次层叠有光泽层、所述透过率控制层、透明层、扩散层的层叠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扩散层上层叠有棱镜层。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选择性的所述透过率控制层,由具有多个光取出部的遮光层构成,该光取出部的大小,取决于自所述光源的距离而不同。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层的所述光取出部,是圆、椭圆和狭缝形状中的任一种或将它们组合而成的开口。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棱镜片作为配置在所述液晶面板与光学元件之间的光学片,所述光取出部包括狭缝的开口,该狭缝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棱镜片的棱镜延伸方向平行。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装载所述光源的光源基板,所述光源以该光源的光出射面与光源基板的端部大致一致的方式装载于所述光源基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件具有从所述光源基板的上部向背光源的底面一侧倾斜的倾斜部。
2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液晶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I 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背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背光源的影像显示装置中,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使用效率并获得适当的光输出(例如亮度均匀性)的技术。其特征在于排列多个背光源块构成背光源装置,各背光源块具有片状的反射部件(19);与该反射部件相对设置、与该反射部件在与上述背光源的光照射面正交的方向上离开规定间隔配置的板状的光学元件(2);和配置在该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之间的空间的、向与背光源的光照射面平行的方向发出光的LED(7)。而且,使来自LED的光在上述光学元件与反射部件之间的空间内反复反射传播并透过光学元件,导向液晶面板一侧。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2853332SQ20121021842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大内敏, 久保田秀直, 长吉真弓, 津村诚 申请人: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