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2081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框体,该框体收容将图像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设备;开闭构件,该开闭构件相对于前述框体转动;开关;突起部,该突起部设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上,在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的状态下推压前述开关,在前述开闭构件被打开了的状态下从前述开关离开;和罩部,该罩部被配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与前述开关之间,在前述罩部设置了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前述突起部被插入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从与前述开闭构件的转动轴平行的方向观看,前述突起部的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被插入前述开口部中的部分,是整体沿以前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弯曲了的形状。
【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在纸张等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功能的例如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装置主体的外层设置了可开闭的门,以便在堵塞在了记录材料输送通道中的记录材料的除去、安装在了装置内的单元的装拆等时,使用者能接近装置内部。
[0003]在装置内部,旋转的驱动部件、施加高电压的电气触点等露出。因此,在使用者打开门接近装置内部的期间,需要切断从电源向部件、触点的通电,以便防止使用者被旋转的部件夹着手指或触电。
[0004]因此,如在日本特开2005-67067号公报中所示那样的具备了与门的开闭联动地切断向部件的电源供给的互锁开关的图像形成装置已上市。互锁开关,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回路中,作为开关发挥作用。如果没有推压互锁开关,则电气回路断开,能维持不能进行旋转构件的驱动、电压的施加等的状态。而且,在可开闭的门的内侧,在与互锁开关对应的位置设置了突起,能与门的开闭联动地使互锁开关接通、断开。这样,互锁开关通过在门上设置突起,能作为兼作门开闭检测组件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工作,相对于接近装置内部的使用者,能确保安全性。
[0005]为了防止在使用者接近装置内部的过程中,即门打开的期间,开关在无意中由突起以外的异物推压,大多在与突起对应的位置设置具有开口部的遮蔽构件,并在其内侧配置互锁开关。遮蔽构件的开口部,需要限制成考虑了门开闭时的突起的旋转轨迹的宽度的最小限度的大小,以便突起能插入。
[0006]然而,因为突起的位置越接近门的旋转轴则突起的旋转轨迹的宽度变得越大,所以在突起形成在门的旋转轴的附近的情况下,必须扩大开口部的大小。通过将互锁开关配置在尽可能里面等能确保安全性,但如果开口部扩大,则灰尘、在在装配时小螺钉等异物变得容易进入,存在成为故障的原因的担心。
[0007]作为门的突起与旋转轴接近的结构,例如可列举在装置主体的电源基板上直接安装了互锁开关的结构。此结构的优点在于,不仅能谋求装置主体的省空间化,而且不需要连接互锁开关与电源基板的线束等,所以能谋求低价格化。
[0008]一般地,为了对打开了的门进行固定,利用重力,使其碰到并贴在构成部件、装置的设置面上,所以大多做成使门的上部旋转的结构。因此,门的旋转轴大多设置在装置下部侦U。另一方面,电源基板,考虑与电源供给口连接的电源软线的布置,大多配置在装置下部。因此,安装在了电源底座上的互锁开关也位于装置下部,设置在与其对应的位置的突起也配设在装置下部侧。此结果,门的突起与旋转轴接近了。
[0009]这样,门的突起与旋转轴越接近,越需要扩大遮蔽构件的开口部,但如果扩大遮蔽构件的开口部,则突起以外的异物变得容易进入,存在装置变得容易出现故障的担心。通过使门的突起从旋转轴远离,能缩窄突起的旋转轨迹的宽度,但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从突起至互锁开关的连杆机构,结构复杂化,实现装置的小型化、低价格化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10]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由简易的结构抑制将对开关进行推压的突起部插入的开口部的大小。
[0012]另外,本公开以提供以下装置为目的。
[00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14]框体,该框体收容将图像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设备;
[0015]开闭构件,该开闭构件相对于前述框体转动;
[0016]开关;
[0017]突起部,该突起部设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上,在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的状态下推压前述开关,在前述开闭构件被打开了的状态下从前述开关离开;和
[0018]罩部,该罩部被配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与前述开关之间,在前述罩部设置了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前述突起部被插入的开口部;
[0019]其特征在于:从与前述开闭构件的转动轴平行的方向观看,前述突起部的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被插入前述开口部中的部分,是整体沿以前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弯曲了的形状。
[0020]另外,本公开以提供以下装置为目的。
[002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0022]框体,该框体收容将图像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设备;
[0023]开闭构件,该开闭构件相对于前述框体转动;
[0024]开关;
[0025]突起部,该突起部设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上,在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的状态下推压前述开关,在前述开闭构件被打开了的状态下从前述开关离开;和
[0026]罩部;该罩部被配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与前述开关之间,在前述罩部设置了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前述突起部被插入的开口部;
[0027]其特征在于:前述突起部的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被插入前述开口部中的部分是以如下的方式倾斜的形状,即,从与前述开闭构件的转动轴平行的方向观看,前述突起部的前端,相对于连接前述转动轴与前述突起部的根部的直线,接近前述转动轴侧;
[0028]从平行于前述转动轴的方向观看时的前述开口部的宽度是1mm以下。
[0029]本实用新型的更多的特征,将根据以下对实施例的说明(参照附图)变得明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表示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0031]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的概略立体图。
[0032]图3是表示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门近旁的概略剖视图。
[0033]图4是表示实施例的互锁开关的概略立体图。
[0034]图5是将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门的旋转轴近旁放大了的概略剖视图。
[0035]图6是表示实施例的突起的旋转轨迹宽度、突起及旋转轴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
[0036]图7是将以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门的旋转轴近旁放大了的概略剖视图。
[0037]图8是表示以往例的突起的旋转轨迹宽度、突起及旋转轴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
[0038]图9是表示突起与旋转轴的距离η和旋转轨迹宽度α的关系的图。
[0039]图10是表示实施例的突起的旋转轨迹宽度、突起及旋转轴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参照附图,例示地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因此,记载于此实施方式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它们的相对配置等,应根据适用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结构、各种条件适当变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但是,为了说明获得一定的效果的情况,在特定地说明被记载在了实施方式中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它们的相对配置等的情况下,不受上述限制。
[0041]实施例
[0042]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0043]在图1中,左侧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面侧,右侧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侦U。在本实施例中,将设置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中的铅下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另外,将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称为装置主体101。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例示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即,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了用于形成黄、品红、青、黑的各色的调色剂像的4个图像形成部,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图像形成部Sa、Sb、Sc、Sd。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图像形成部Sa、Sb、Sc、Sd被收容在装置主体101的框体(框架)1la内。在本实施例中,各图像形成部Sa?Sd的结构及动作,除了各自形成的调色剂像的颜色以外,实际上通用。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特别地区别的情况下,为了表示是用于任意一种颜色而设置的要素,加在符号上的下标a、b、C、d省略,总括地进行说明。
[0044]各图像形成部S,具备作为图像载体的电子照相感光体鼓(以下称为感光鼓)I。感光鼓1,在图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感光鼓I的周围,从其旋转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配设了带电辊2、曝光组件3、显影组件4、一次转印辊20、清扫组件5。
[0045]带电辊2,使感光鼓I的表面呈规定的极性地一样地带电成。接着,曝光组件3基于图像信息向带电了的感光鼓I的表面照射激光束等光线6。由此,在感光鼓I的表面上形成潜像(静电潜像)。显影组件4使各色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I上的静电潜像上,作为调色剂像进行显影化(显影)。
[0046]—次转印棍20,配置在夹着中间转印带10地与感光鼓I相向的位置。一次转印辊20,将形成在了感光鼓I上的调色剂像向中间转印带10转印(一次转印)。在一次转印后,残留在了感光鼓I上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扫组件5从感光鼓I上除去。
[0047]中间转印带10由驱动辊11和从动辊12以张紧状态架设,在图中向逆时方向旋转。而且,在夹着中间转印带10地与驱动辊11相向的位置,配设了二次转印辊21。
[0048]另一方面,从供纸盒30由拾起辊31送出了的记录材料(纸张)P,由未图示的分离组件I张I张地分离供给。而且,记录材料P,由输送辊对32向套准辊33输送。记录材料P,由输送辊对32在规定的时机向中间转印带10与二次转印辊21进行抵接的转印夹压部(二次转印部)输送,在此转印夹压部,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像被向记录材料P上转印(二次转印)。中间转印带10与二次转印辊21是用于形成向记录材料P上转印调色剂像的转印夹压部的转印构件。
[0049]然后,形成了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由定影组件40进行加热及加压。由此,调色剂像被粘着(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然后,记录材料P由排出辊对41输送,向设置在了装置主体101的上部的排出托盘42上排出。另外,在二次转印后,残留在了中间转印带10上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扫辊22呈规定的极性地带电,由一次转印辊20向感光鼓移动(转移)了后,由清扫组件5除去。
[0050]将收容在框架1la内部、用于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的设备的总称称为图像形成设备,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包含图像形成部Sa?Sd、曝光组件3、中间转印带10、供纸盒30、及定影组件40等。
[0051]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背面侧的概略立体图。
[0052]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侧面),设置了作为相对于装置主体101可旋转的门(开闭构件)的背面门50。背面门50,在作为门的下部侧(一端部侧),在装置主体101中的下部侧具有旋转轴51,并以旋转轴51为中心向在图中所示的箭头R的方向可旋转地构成。即,通过使背面门50的上部(门的另一端部侧)以从装置主体101离开的方式在图2中向装置主体101的跟前侧拉出并旋转,能打开背面门50。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了图像形成装置100时的水平方向成为旋转轴51的轴向的方式构成。
[0053]所谓如果打开背面门50,贝U从框体1la的开口部102露出装置内部的记录材料输送通道34,是指对被输送的记录材料P进行引导并形成记录材料输送通道34的导向构件(未图示)、例如中间转印带10、辊等输送记录材料P的输送构件露出。在二次转印辊21近旁即从套准辊33到定影组件40之间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通道中发生了卡纸(堵塞)的情况下,通过打开背面门50,能开放记录材料输送通道34,使用者容易地将堵塞的记录材料P除去。
[0054]另外,如果打开背面门50,则从框体1la的开口部102露出装置内部的定影组件40,为了更换、维修,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装拆定影组件40。
[0055]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的下部,设置了电源供给口(电源供给部)61。电源供给口 61由未图示的电源电缆与外部电源连接。
[0056]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面门50近旁的概略剖视图。图3 (a)表示背面门50的关闭状态,图3(b)表示背面门50的打开状态。在背面门50的内侧,设置了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的结构的突起(突起部)52。关于突起52,在后面详细地进行说明。
[0057]突起52,设置在与后述的互锁开关70对应的位置,而且,具有能确实地推压互锁开关70的开关的宽度wl和长度m(图2)。由此,与背面门50的开闭联动,互锁开关70接通、断开。
[0058]在装置主体101上,设置了用于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源基板(电气基板)60。在电源基板60上,安装了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取入(从外部接受电源供给)的电源供给口 61。电源基板60,为了使与电源供给口 61连接的未图示的电源电缆容易布置,配设在了装置主体101的背面侧而且下部。
[0059]在本实施例中,互锁开关70直接安装在了电源基板60上。互锁开关70,如上述的那样,作为兼作对背面门50是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组件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工作,用于对接近装置内部的使用者确保安全性。
[0060]因为通过将互锁开关70安装在电源基板60上,不仅能谋求装置主体的省空间化,而且不需要连接互锁开关70与电源基板60的线束等,所以能谋求低价格化。
[0061]当打开了背面门50时,为了防止互锁开关70的开关在无意中被推压,设置了作为以互锁开关70不露出的方式覆盖互锁开关70的保护构件的遮蔽构件(罩部)80。S卩,在装置主体101内,在遮蔽构件80的内侧配置互锁开关70。遮蔽构件80与未图示的装置框体协同动作,使得电源部不被使用者接触。作为遮蔽构件80,也可利用构成装置主体101的框体1la的板金,或设置专用的另外的构件的罩。
[0062]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互锁开关70的概略立体图。互锁开关70,具备未图示的轴孔,通过将螺钉插入在此轴孔中,安装在了电源基板60上。在互锁开关70上设置了未图示的端子,其与电源基板60上的电气回路连接。
[0063]互锁开关70具备被向背面门50侧加载的按钮(开关)71和与此按钮71抵接的杠杆72。在这里,按钮71与可由突起52推压的被推压部相当。
[0064]当按钮71被推入了规定量的状态时,电气回路闭合,成为能通电的接通状态。另一方面,当按钮71处于由通过未图示的弹簧产生的加载力突出到了初期位置的状态时,电气回路断开,成为不能通电的断开状态。所谓按钮71处于突出到了初期位置的状态时,是指背面门50打开,突起52从按钮71离开了的状态。在此不能通电的断开状态下,图像形成设备是动作禁止状态,不能执行向记录材料P的图像形成动作。另外,如果在向记录材料P的图像形成动作途中成为不能通电的断开状态,则图像形成动作被停止。
[0065]为了互锁开关70安装在电源基板60上,杠杆72的宽度《2相对于长度L小,成为在装置主体101中的在上下方向长的形状。因为杠杆72的宽度W2比较小,所以考虑将背面门50的宽度方向的晃动也包含在内的突起52的位置公差,决定了图2所示的背面门50的突起52的宽度wl,以便至少经常使杠杆72的一部分推压。更好的是,突起52的宽度wl,也考虑突起52的推压时的杠杆72的宽度方向的挠曲等,在杠杆72的宽度《2以上,以便突起52经常使杠杆72的宽度整体推压。
[0066]杠杆72以旋转中心72a为中心可旋转地构成,为了与按钮71抵接将按钮71向互锁开关70内部推入而设置。即,背面门50被关闭了时(关闭状态时),通过突起52将杠杆72推入,互锁开关70成为接通状态,图像形成装置成为能通电状态。在此能通电状态下,图像形成设备是可动作状态,能执行向记录材料P的图像形成动作。另一方面,当背面门50被打开了时(打开状态时),因为突起52不推压杠杆72,所以互锁开关70成为断开状态,成为不能通电状态。
[0067]如以上的那样,互锁开关70能检测背面门50的开闭状态,进而能与背面门50的开闭联动,使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气回路接通、断开。
[0068]在遮蔽构件80上设置了开口部81,以便当关闭背面门50时突起52能插入(图2?4)。互锁开关70,由从这样的开口部81插入了的突起52检测背面门50是否是关闭状态。
[0069]开口部81的宽度w3,考虑突起52的宽度wl、突起52的位置公差等,设定成突起52的宽度wl以上的必要最小限度的宽度。开口部81的高度(装置主体101中的上下方向的长度)h,除了部件的位置公差以外,考虑将背面门50旋转时的突起52的厚度也包含在内的旋转轨迹的宽度(粗细),设定成必要最小限度的高度。开口部81越大,突起52以外的异物(灰尘、装配时的小螺钉等)从开口部81侵入的可能性变得越高,存在异物的侵入成为故障的原因的担心。因此,希望将开口部81限制成必要最小限度的大小。
[0070]下面一面与以往例进行比较,一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特征的结构及效果。首先,说明以往例的结构。
[0071]图7,是放大了以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背面门50的旋转轴51近旁的概略剖视图。另外,以往例中的除了设置在了背面门50上的突起521的形状、设置在了遮蔽构件80上的开口部811的形状以外的基本的结构,与本实施例同样,对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与本实施例相同的符号。
[0072]在以往例中,突起521中的与旋转轴51正交的截面形状构成了大致直线形状,相对于背面门50的内面垂直地设置。背面门50的旋转时的突起521的轨迹,如由图7的虚线表示的那样,具有与突起521的长度对应的规定的宽度。下面,将此宽度称为旋转轨迹宽度α。遮蔽构件80的开口部811的高度h,为了能将突起521插入,需要至少做成突起521的旋转轨迹宽度α以上的长度。
[0073]图8,是简易地表示了以往例中的突起521的旋转轨迹宽度α、突起521及旋转轴51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
[0074]由O表示背面门50的旋转轴51的中心(旋转中心、轴心)及通过该中心的旋转轴51的轴线(转动轴),由A表示突起521的相对于中心O离开的一侧的前端,由B表示突起521的靠背面门50的根部。另外,将突起521与旋转轴51的距离即突起521的根部B与旋转轴51的中心O的距离作为η。突起521的长度,即从前端A至根部B的距离,与在图2中说明了的本实施例的突起52的长度同样,作为m。突起521的长度m,被设定成为了推压互锁开关70所需要的长度。具体地说,就转动轴O的半径方向而言,突起52被设置在背面门50的从转动轴O离开最远的端部与转动轴O之间,突起52的根部B被配置在与背面门50的从转动轴O离开最远的端部相比接近转动轴O的位置。
[0075]突起521的旋转轨迹宽度α,如果设突起521的厚度为t,则是在突起521的从中心O离开的一侧的前端A与根部B各自的旋转轨迹的半径的差量加上了突起521的厚度t的宽度。前端A的旋转轨迹的半径,因为与A-O之间的直线距离相等,突起521相对于背面门50垂直,所以能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另一方面,根部B的旋转轨迹的半径,等于突起521的根部B与旋转轴51的中心O的直线距离η。因此,突起521的旋转轨迹宽度α,能由以下的式I表示。
[0076]a = (m2+n2) 1/2_n+t (其中,η > t)…(式 I)
[0077]图9,是在式I中表示突起521与旋转轴51的距离η和旋转轨迹宽度α的关系的图。
[0078]如在图9中明确的那样,可知突起521与旋转轴51的距离η越短,则旋转轨迹宽度α越大,越与突起521的长度m和厚度t各自的平方和的平方根的值X( = (m2+n2)1/2)接近下去。因此,因为突起521与旋转轴51越近,则需要使遮蔽构件80的开口部811的高度h越大,所以异物(灰尘,在装配时小螺钉等)侵入开口部811中的可能性高,存在成为故障的原因的担心。
[0079]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结构。
[0080]图5是放大了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背面门50的旋转轴51近旁的概略剖视图。
[0081]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在了背面门50上的突起52中,与以往结构不同,其特征在于,与旋转轴51正交的截面形状(取与旋转轴51正交的截面时的形状)构成了大致圆弧形状。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将突起52的截面形状的圆弧形状中的圆弧的中心作为旋转轴51的中心O。在这里,以下将突起52中的与旋转轴51正交的截面形状称为突起52的截面形状。这样,因为突起52的上面及下面是以转动轴O为中心的圆弧面,所以从与背面门50的转动轴O平行的方向看,突起52成为整体沿以转动轴O为中心的圆弧弯曲了的形状。
[0082]图6是简易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突起52的旋转轨迹宽度α、突起52及旋转轴51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在本实施例中,突起52及旋转轴51,在背面门50的下部,以接近的方式配设。在这里,图6中的关于尺寸、角度的符号,为了说明的方便,使用了与图8相同的符号。
[0083]如在图6中明确的那样,可知突起52的旋转轨迹宽度α,主要由突起52的厚度t决定,不依存于从旋转轴51起的距离η、突起52的长度m。因此,遮蔽构件80的开口部81的高度h,不需要考虑突起52的位置,仅考虑厚度t即可。
[0084]因此,由于即使使突起52与旋转轴51接近,也能使遮蔽构件80的开口部81的大小与以往例相比较缩窄,所以异物(灰尘,在装配时小螺钉等)变得难以进入开口部81,能进一步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可靠性。即,根据本实施例,能简易而且廉价地提供进一步提高了互锁开关70的动作可靠性的结构。
[0085]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注意,因为突起52的截面形状是大致圆弧形状,所以由突起52进行的互锁开关70的推入量,不是由突起的长度m,而是由从前端A向背面门50作了的垂线的长度k决定。
[0086]如果将与突起52的圆弧的长度m对应的角度,即前端A和根部B相对于旋转轴51的中心O构成的角度作为Θ,则垂线的长度k能由式2表示。
[0087]k = nX sin θ = nX sin (m/n)…(式 2)
[0088]突起52的垂线的长度m,可以根据式2对突起52的长度、从旋转轴51起的距离η进行调整,以便能满足对互锁开关70所需要的推入量。
[0089]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突起52的截面形状做成了以背面门50的旋转轴51的中心O为旋转中心的圆弧形状。更具体地说,从与背面门50的转动轴O平行的方向观看,突起52是其整体沿以转动轴O为中心的圆弧弯曲了的形状。这是最能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的最好的结构,但不限于此。
[0090]S卩,也可如图10所示,是如下的形状,S卩,从与转动轴O平行的方向观看,即使在突起52的背面门50的关闭状态下,连接被插入开口部81中的部分的前端A与根部B的直线,相对于连接转动轴O与突起52的根部B的直线也不正交,而是以突起52的前端A与转动轴O的一侧接近的方式倾斜。换言之,也可以是如下的形状,即,从平行于转动轴O的方向观看,即使在突起52的背面门50的关闭状态下,连接被插入开口部81中的部分的前端A与根部B的直线,相对于与连接转动轴O和突起52的根部B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也以突起52的前端A与转动轴O的一侧接近的方式倾斜。
[0091]更好的是,突起52的截面形状,不限于以转动轴O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只要是相对于直线形状弯曲了的形状即可,换言之,突起52,只要是具有沿背面门50的旋转方向弯曲了的形状的突起即可。此时,弯曲了的形状,也可以是由曲线(圆弧)和直线构成的复合的形状。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能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009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遍及突起52整体地将截面形状做成圆弧形状,但不限于此,只要突起52中的能被插入开口部81中的部分整体具有沿背面门50的旋转方向弯曲了的形状即可。即,从与背面门50的转动轴O平行的方向看,突起52的在关闭了背面门50时被插入开口部81中的部分,只要是其整体沿以转动轴O为中心的圆弧弯曲了的形状即可。即,在突起52中,在背面门50的关闭状态下也不存在被插入开口部81中的部分的情况下,关于该部分的形状不特别地限定。
[009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背面门50配置在了装置主体101的侧面上、旋转轴51及突起52配置在了背面门50的下部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门、旋转轴、突起的配置位置不限于此。即,如果是具有可旋转地设置在了装置主体上的门、对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组件和覆盖检测组件的保护构件的结构,则通过适当地适用本实用新型,能一面使旋转轴与突起接近,一面进一步减小保护构件的开口部。
[0094]另外,通过使突起52的背面门50的转动轴O的半径方向的宽度与突起52的旋转轨迹宽度α —致或尽可能接近,能一面减小开口部81—面使突起52具有一定以上的强度。
[0095]具体地说,通过将突起52做成了上述的结构,也能使开口部811的高度h (从平行于转动轴O的方向观看时的开口部81的宽度)为通常设想的异物难以进入的1mm以下、更小的异物难以进入的6_以下。由此,能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效果。
[0096]参照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公开了的实施例。后面的权利要求书应包含所有的这样的变更、等同结构和功能在内地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框体,该框体收容将图像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设备; 开闭构件,该开闭构件相对于前述框体转动; 开关; 突起部,该突起部设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上,在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的状态下推压前述开关,在前述开闭构件被打开了的状态下从前述开关离开;和 罩部,该罩部被配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与前述开关之间,在前述罩部设置了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前述突起部被插入的开口部; 其特征在于:从与前述开闭构件的转动轴平行的方向观看,前述突起部的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被插入前述开口部中的部分,是整体沿以前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弯曲了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就前述转动轴的半径方向而言,前述突起部被设置在前述开闭构件的从前述转动轴离开最远的端部与前述转动轴之间,前述突起部被配置在与前述端部相比接近前述转动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前述突起部是在推压前述开关还是从前述开关离开,切换前述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突起部推压前述开关的状态下,前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可动作状态,在前述突起部从前述开关离开的状态下,前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动作禁止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框体上,除了在打开了前述开闭构件时使前述图像形成设备露出的前述开口部之外,还设置了另外的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另外的开口部使输送前述纸张的输送通道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设备具备对前述纸张进行加热的定影器,前述另外的开口部使前述定影器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设备具备向纸张转印调色剂像的转印构件,前述另外的开口部使前述转印构件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平行于前述转动轴的方向观看时的前述开口部的宽度是1mm以下。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框体,该框体收容将图像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形成设备; 开闭构件,该开闭构件相对于前述框体转动; 开关; 突起部,该突起部设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上,在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的状态下推压前述开关,在前述开闭构件被打开了的状态下从前述开关离开;和 罩部;该罩部被配置在了前述开闭构件与前述开关之间,在前述罩部设置了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前述突起部被插入的开口部; 其特征在于: 前述突起部的当关闭了前述开闭构件时被插入前述开口部中的部分是以如下的方式倾斜的形状,即,从与前述开闭构件的转动轴平行的方向观看,前述突起部的前端,相对于连接前述转动轴与前述突起部的根部的直线,接近前述转动轴侧; 从平行于前述转动轴的方向观看时的前述开口部的宽度是10_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就前述转动轴的半径方向而言,前述突起部被设置在前述开闭构件的从前述转动轴离开最远的端部与前述转动轴之间,前述突起部被配置在与前述端部相比接近前述转动轴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前述突起部是推压前述开关还是从前述开关离开,切换前述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突起部推压前述开关的状态下,前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可动作状态,在前述突起部从前述开关离开的状态下,前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动作禁止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框体上,除了在打开了前述开闭构件时使前述图像形成设备露出的前述开口部之外,还设置了另外的开口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另外的开口部使输送前述纸张的输送通道露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设备具备对前述纸张进行加热的定影器,前述另外的开口部使前述定影器露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图像形成设备具备向纸张转印调色剂像的转印构件,前述另外的开口部使前述转印构件露出。
【文档编号】G03G15/00GK204101884SQ201420354311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铃木雅博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