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压供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803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压供给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的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供纸部、图像形成部和出纸部。在图像形成部中,在从供纸部送出的薄片体上形成图像。随后,对薄片体实施图像定影处理后,将薄片体向出纸部排出。

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构成图像形成部的处理插件(图像形成单元)能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进行装拆。此外,已公知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的侧部或下部配置向处理插件供给电压的高压基板的技术。

按照上述技术,利用图像形成单元的装拆,在高压电压的供给路径中容易产生接触不良。此外,高压基板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的侧部或下部时,存在高压基板的维护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压供给方法,稳定实现对能装拆的图像形成单元供给偏压并且对基板的检修性得到提高。

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装置主体、图像形成单元、转印部、电气基板和电压供给单元。装置主体具备能装拆的顶板,图像形成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沿规定的安装方向装拆,用于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部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于薄片体。电气基板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方以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在上面部具备多个电气元件和输出端子,产生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供给的电压,且由于所述顶板脱离所述装置主体而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露出,电压供给单元安装在所述电气基板的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侧端部,与所述输出端子电连接,经由所述电气基板的侧方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供 给所述电压。

此外,本发明还可以是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压供给方法。具体而言,所述电压供给方法是具有装置主体、图像形成单元、转印部、电气基板和电压供给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压供给方法,其中,所述装置主体具备能装拆的顶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沿规定的安装方向装拆,用于形成显影剂图像,所述转印部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于薄片体,所述电气基板在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上方以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并在上面部具备多个电气元件和输出端子,产生向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供给的电压,且由于所述顶板脱离所述装置主体而向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露出,所述电压供给单元安装在所述电气基板的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侧端部,与所述输出端子电连接,经由所述电气基板的侧方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供给所述电压,从所述电气基板的上面部所具备的所述输出端子经由所述电压供给单元,向配置在所述电气基板的下方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供给电压。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稳定实现对能装拆的图像形成单元供给偏压并且对基板的检修性提高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压供给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取下顶板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断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电气基板和图像形成单元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基板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基板安装有电压供给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压供给单元的仰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气基板安装有电压供给单元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压供给单元的侧视图。

图10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压供给单元的立体图。

图10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压供给单元的立体图。

图1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压供给单元的侧视图。

图1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压供给单元的立体图。

图11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压供给单元的立体图。

图12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气基板和电压供给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12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气基板和电压供给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气基板、压缩弹簧构件和螺旋弹簧构件的立体图。

图14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气基板、压缩弹簧构件和螺旋弹簧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4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气基板、压缩弹簧构件和螺旋弹簧构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5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断面立体图。

图15B是将图15A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放大的断面立体图。

图15C是将图15A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放大的断面立体图。

图16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立体图。

图16B是将图16A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插入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B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8A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B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电气基板、压缩弹簧构件、螺旋弹簧构件和图像形成单元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例示了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及其复合机等。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面盖111T(顶板)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断面图。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10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箱形的框体11。框体11具备下部框体111(装置主体)、上部框体112和连接框体113。另外,图1、图2和图4中省略了上部框体112和连接框体113的图示。下部框体111划定框体11的下方部分,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下部框体111具备上面盖111T(顶板)。上部框体112是在下部框体111的上方间隔配置的扁平状的框体。连接框体113将下部框体111和上部框体112在彼此的左端部和后端部沿上下方向连接。出纸部17形成在比连接框体113更靠前方的位置,且位于下部框体111与上部框体112之间(图3)。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被排出到出纸部17。

上面盖111T是构成下部框体111的上面部的一部分的板状构件,能相对于下部框体111进行装拆。如图2所示,如果从下部框体111取下上面盖111T,则露出下部框体111的内部。此时,后述的高压基板50 向下部框体111的外侧露出。此外,上面盖111T具备出纸盘171(出纸部)。通过使上面盖111T的一部分下凹而形成出纸盘171。出纸盘171用于承载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出纸盘171具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的排出方向下游侧朝向上游侧下降(图1、图3)。

参照图3,在下部框体111的内部延伸设置有主输送通道11A、双面输送通道11B和手动输送通道11C作为输送薄片体的输送通道。主输送通道11A使薄片体从后述的供纸部12经过中间转印单元14与第二次转印辊26之间的第二次转印夹缝部和定影部16,并输送到下部框体111的上方部分。如图3所示,主输送通道11A配置有多组输送辊对。

此外,下部框体111的上端部形成有切换部114和出纸口115(图1、图3)。切换部114切换薄片体的输送方向。在主输送通道11A中输送的薄片体从出纸口115向出纸部17排出。双面输送通道11B与主输送通道11A的下游侧端部连通。双面输送通道11B是在薄片体的背面也形成图像时输送薄片体的输送通道。在表面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的顶端部从出纸口115向出纸部17露出的状态下,切换部114旋转从而切换薄片体的输送通道。随后,未图示的输送辊对反向旋转时,薄片体被送入双面输送通道11B。在双面输送通道11B中输送的薄片体被再次送入比第二次转印夹缝部更靠上游侧的主输送通道11A。其结果,在薄片体的背面形成图像。手动输送通道11C是把从后述的手动盘124输送来的薄片体送入主输送通道11A的输送通道。手动输送通道11C在供纸盒121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供纸部12、图像形成部13、中间转印单元14、第二次转印辊26(转印部)、定影部16、读取部18、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9和高压基板50(电气基板)。

供纸部12配置于下部框体111,用于供给薄片体。供纸部12包括供纸盒121、搓纸辊122、供纸辊对123、手动盘124和手动供纸辊125。

供纸盒121以能从前方抽出或插入的方式安装在下部框体111的下方位置,储存层叠有多枚薄片体的薄片体摞。供纸盒121的内部具备提升板121S。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使提升板121S的后端侧向上方移动。 其结果,承载在提升板121S上的薄片体抵接于搓纸辊122。搓纸辊122抽出供纸盒121中储存的薄片体。供纸辊对123将搓纸辊122抽出的薄片体一枚枚分开并向主输送通道11A送出。手动盘124是承载手动的薄片体的托盘,如图3所示,手动供给薄片体时,手动盘124从下部框体111的前侧面敞开。手动供纸辊125将承载于手动盘124的薄片体向手动输送通道11C抽出。

图像形成部13用于形成薄片体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具备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多个单元。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单元具备从后述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从图3的前侧向后侧)依次配置的采用品红(M)色的显影剂的品红用单元、采用青(C)色的显影剂的青色用单元、采用黄(Y)色的显影剂的黄色用单元和采用黑(BK)色的显影剂的黑色用单元。各单元分别具备感光鼓20、配置在感光鼓20周围的带电装置21、显影装置23和清洁装置25。此外,用于对各单元的感光鼓20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22配置在图像形成部13的下方。曝光装置22具备第一曝光单元22A和第二曝光单元22B。第一曝光单元22A向品红用单元和青色用单元的感光鼓20的周面照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第二曝光单元22B向黄色用单元和黑色用单元的感光鼓20的周面照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

感光鼓20被驱动成绕轴旋转,在周面形成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图像。所述感光鼓20可以是采用非晶态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另外,如图3所示,对应于各种颜色的单元分别配置感光鼓20。带电装置21使感光鼓20的表面均匀带电。带电装置21可以采用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具备带电辊和用于除去所述带电辊上附着的调色剂的带电清洁刷。此外,清洁装置25对转印调色剂图像后的感光鼓20的周面进行清扫。

为了使感光鼓20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显影装置23向感光鼓20的周面供给调色剂。显影装置23是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用的显影装置,包括磁辊、显影辊和两条搅拌辊。搅拌辊对双组分显影剂边搅拌边循环输送,由此使调色剂带电。磁辊的周面承载双组分显影剂层,显影辊的周面承载调色剂层,通过利用磁辊与显影辊之间的电位差来交接调色剂而形成所述调色剂层。显影辊上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感光 鼓20的周面,使所述静电潜影显影。

中间转印单元14配置在图像形成部13的上方。参照图3,中间转印单元14包括中间转印带141、驱动辊142、从动辊143和多个第一次转印辊24。

中间转印带141是环状的带状旋转体,以其周面侧与各感光鼓20的周面分别抵接的方式架设于驱动辊142和从动辊143。中间转印带141被驱动成沿一个方向(图3的箭头方向)环绕转动,表面承载有从感光鼓20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141是具有层叠结构的导电性的软质带,所述层叠结构由基层、弹性层和涂布层构成。

驱动辊142在中间转印单元14的后端侧张紧架设中间转印带141,并驱动中间转印带141环绕转动。从动辊143在中间转印单元14的前端侧张紧架设中间转印带141。从动辊143向中间转印带141施加张力。

第一次转印辊24将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图像第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1上。如图3所示,与各种颜色的感光鼓20相对地分别配置有第一次转印辊24。其结果,各感光鼓20和第一次转印辊24隔着中间转印带141配置,在各感光鼓20和第一次转印辊24之间形成各种颜色的第一次转印夹缝部。

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13和中间转印单元14作为图像形成单元10,能一体地相对于下部框体111装拆。特别是如图4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0沿后方(安装方向)安装于下部框体111。

第二次转印辊26(转印部)与驱动辊142隔着中间转印带141相对地配置。第二次转印辊26与中间转印带141的周面压力接触,形成第二次转印夹缝部。第二次转印辊26从中间转印带141朝向由供纸部12供给的薄片体转印调色剂图像。

定影部16具有定影辊和加压辊,所述定影辊在内部具备加热源,所述加压辊与定影辊相对配置,形成定影夹缝部。向定影部16供给的薄片体经过所述定影夹缝部,从而被加热加压。由此,在所述第二次转印夹缝部转印于薄片体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薄片体。

读取部18配置在上部框体112的内部。读取部18读取由自动原稿 输送装置19送出的原稿薄片体的图像,或读取未图示的接触玻璃上承载的原稿薄片体的图像。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9朝向所述接触玻璃上形成的读取位置输送原稿薄片体。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高压基板50和图像形成单元10的立体图。图6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高压基板50的立体图。高压基板50是在前后和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的电气基板。高压基板50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上方以沿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下部框体111。高压基板50产生向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的电压。如图6所示,高压基板50的上面部具备多个电气元件和输出端子。具体参照图6,高压基板50包括第一端子511(输出端子)、第二端子512(输出端子)、第三端子513(输出端子)和第四端子514(输出端子)。第一端子511~第四端子514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输出端子发挥功能。沿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前后方向)配置多个所述输出端子。第一端子511~第四端子514是与高压基板50内的未图示的电源电路连接的端子,输出向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的各种电压。

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和第三端子513沿着高压基板50左侧的侧部邻接配置。第一端子511配置有四个,输出向图像形成单元10的各种颜色的带电装置21供给的带电偏压。第二端子512配置有两个,输出向图像形成单元10的第一次转印辊24供给的第一次转印偏压。另外,从一个第二端子512向两条第一次转印辊24供给偏压。此外,第三端子513配置有一个,输出向第二次转印辊26供给的第二次转印偏压。另一方面,第四端子514沿着高压基板50右侧的侧部邻接配置。第四端子514配置有四个,输出向图像形成单元10的各种颜色的显影装置23供给的显影偏压。

此外,高压基板50具备紧固孔515、左固定孔516、右固定孔517和连接器50K。紧固孔515是开口于高压基板50的四角的孔部。穿通紧固孔515的未图示的螺钉紧固于下部框体111的未图示的框架,从而将高压基板50固定于下部框体111。左固定孔516是在高压基板50左侧的侧部沿前后方向分开间隔开口的多个开口部。此外,右固定孔517是在高压基板50右侧的侧部沿前后方向分开间隔开口的多个开口部。后述的 左布线单元61安装于左固定孔516,后述的右布线单元62安装于右固定孔517。连接器50K是配置在高压基板50后侧的侧部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连接器。连接器50K从高压基板50的上面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下部框体111内所具有的电缆安装于连接器50K。借助所述电缆,在高压基板50和下部框体111之间收发各种控制信号。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高压基板50的上面部配置有各种电气元件和输出端子。因此,如图2所示,仅仅通过取下下部框体111的上面盖111T,就能容易地实现高压基板50的维护。另一方面,如此在上面部配置有第一端子511~第四端子514这样的输出端子时,朝向比高压基板50配置在下方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电压供给变得困难。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单元10能相对于下部框体111进行装拆。因此,容易出现在电压供给的供给路径中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任意的电压供给单元)。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高压基板50安装有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的仰视图。图9是高压基板50安装有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的状态的仰视图。

左布线单元61安装在高压基板50中的沿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左侧端部。左布线单元61与第一端子511、第二端子512和第三端子513电连接。而且,左布线单元61经由高压基板50的左侧方,向下方的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同样,右布线单元62安装在高压基板50中的沿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右侧端部。右布线单元62与第四端子514电连接。而且,右布线单元62经由高压基板50的右侧方,向下方的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如图8所示,在形成于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之间的基板位置50H,配置有高压基板50(图9)。另外,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在由多个螺钉将高压基板50固定于下部框体111的框架之后,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分别从高压基板50的上方安装于高压基板50。

图10A是左布线单元61的侧视图。图10B和图10C是左布线单元 61的立体图。图11A是右布线单元62的侧视图。图11B和图11C是右布线单元62的立体图。图12A和图12B是本实施方式的左布线单元61的放大立体图。

左布线单元61是俯视(仰视)呈大致L型的单元。左布线单元61包括左壳体610(壳体)、第一压缩弹簧61A(图10C)(压缩弹簧构件)、第二压缩弹簧61B(图10C)(压缩弹簧构件)、第三压缩弹簧61C(图10C)(压缩弹簧构件)、第一螺旋弹簧61D(螺旋弹簧构件)、第二螺旋弹簧61E(螺旋弹簧构件)和第三螺旋弹簧61F(螺旋弹簧构件)(图10B)。

左壳体610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并具有箱型形状。左壳体610支承左布线单元61的各构件。左壳体610包括左固定片611(图10C)、左突部61P(被按压部)、左支柱61T(轴部)(图10B)、左屏蔽部61G(分隔壁)和左切口61S(切口)(图10C)。

左固定片611是从左壳体610的下面部突出设置的突片。左固定片611沿前后方向间隔地配置多个。在将左布线单元61安装于高压基板50时,左固定片611被插入左固定孔516(图6)。左固定片611和左固定孔516具备公知的扣合结构。

左突部61P配置在左壳体61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是从左壳体610的上面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突起部。左突部61P具备第一被按压部61P1和第二被按压部61P2(图10B)。第一被按压部61P1和第二被按压部61P2是左突部61P的上面部。另外,第二被按压部61P2相对于第一被按压部61P1在左右方向邻接配置,并设定成低于第一被按压部61P1。

左支柱61T是从左壳体610的左侧面突出设置的轴部。如图10B所示,左支柱61T在与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突出设置。此外,左支柱61T在前后方向间隔地配置多个。

左屏蔽部61G是直立设置在各左支柱61T之间的壁部。左屏蔽部61G配置在后述的第一螺旋弹簧61D、第二螺旋弹簧61E和第三螺旋弹簧61F之间,具备防止漏电(短路)的功能。

左切口61S(图10C)是在左壳体610的下面部沿前后方向细长状开口的开口部。左切口61S在前后方向间隔地配置多个。此外,多个左切口61S以台阶状配置在沿左右方向错开的位置。

第一压缩弹簧61A是配置在左壳体610内部的导电性的弹簧构件。第一压缩弹簧61A在比左突部61P更靠前侧间隔地配置四个。第一压缩弹簧61A的上端部固定在左壳体610的上面部。另一方面,如图10C所示,第一压缩弹簧61A的下端部向左壳体610的下侧露出,并与高压基板50的第一端子511电连接。

第二压缩弹簧61B是配置在左壳体610内部的导电性的弹簧构件。第二压缩弹簧61B在比左突部61P更靠后侧间隔地配置两个。第二压缩弹簧61B的上端部固定在左壳体610的上面部。另一方面,如图10C所示,第二压缩弹簧61B的下端部向左壳体610的下侧露出,并与高压基板50的第二端子512电连接。

同样,第三压缩弹簧61C是配置在左壳体610内部的导电性的弹簧构件。第三压缩弹簧61C在比第二压缩弹簧61B更靠后侧配置一个。第三压缩弹簧61C的上端部固定在左壳体610的上面部。另一方面,如图10C所示,第三压缩弹簧61C的下端部向左壳体610的下侧露出,并与高压基板50的第三端子513电连接。

另外,在将左布线单元61安装于高压基板50时,第一压缩弹簧61A、第二压缩弹簧61B和第三压缩弹簧61C被压缩在左壳体610和高压基板50之间。

第一螺旋弹簧61D、第二螺旋弹簧61E和第三螺旋弹簧61F能旋转地支承于左壳体610的左支柱61T。第一螺旋弹簧61D、第二螺旋弹簧61E和第三螺旋弹簧61F是导电性的弹簧构件。第一螺旋弹簧61D与第一压缩弹簧61A电连接,第二螺旋弹簧61E与第二压缩弹簧61B电连接,进而,第三螺旋弹簧61F与第三压缩弹簧61C电连接。第一螺旋弹簧61D与四个第一压缩弹簧61A对应地配置四个。同样,配置两个第二螺旋弹簧61E,配置一个第三螺旋弹簧61F。此外,第一螺旋弹簧61D、第二螺旋弹簧61E和第三螺旋弹簧61F具备向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的功 能。

如图12B所示,在将左布线单元61安装于高压基板50时,左布线单元61的下面部的左端侧向高压基板50的外侧露出。此外,如图10A所示,第一螺旋弹簧61D、第二螺旋弹簧61E和第三螺旋弹簧61F的一部分从左切口61S(图10C)向左壳体610的下方突出。

右布线单元62与左布线单元61同样是俯视(仰视)呈大致L型的单元。右布线单元62具有右壳体620(壳体)、第四压缩弹簧62A(图11C)(压缩弹簧构件)和第四螺旋弹簧62B(图11A、图11B)(螺旋弹簧构件)。

右壳体620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并具有箱型形状。右壳体620支承右布线单元62的各构件。右壳体620具有右固定片621(图11C)、右突部62P(被按压部)(图11B)、右支柱62T(轴部)、右屏蔽部62G(分隔壁)和右切口62S(切口)(图11C)。

右固定片621是从右壳体620的下面部突出设置的突片。一对右固定片621以在左右方向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一对右固定片621在前后方向间隔配置多组。在将右布线单元62安装于高压基板50时,一对右固定片621中的一方卡止于右固定孔517(图6)。另外,一对右固定片621中的另一方卡止于高压基板50的端缘。右固定片621和右固定孔517具备公知的扣合结构。

右突部62P配置在右壳体62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是从右壳体620的上面部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突起部。右突部62P具备第三被按压部62P1和第四被按压部62P2(图11B)。第三被按压部62P1和第四被按压部62P2是右突部62P的上面部。另外,第四被按压部62P2相对于第三被按压部62P1在左右方向邻接配置,并设定成低于第三被按压部62P1。

右支柱62T是从右壳体620的右侧面突出设置的轴部。如图11B所示,右支柱62T在与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宽度方向)突出设置。此外,右支柱62T在前后方向间隔地配置多个。

右屏蔽部62G是直立设置在各右支柱62T之间的壁部。右屏蔽部62G 配置在邻接的第四螺旋弹簧62B彼此之间,具备防止漏电(短路)的功能。另外,右屏蔽部62G构成右壳体620的右侧面,右支柱62T配置在右壳体620的右侧面的一部分朝向左方凹陷的凹部中。

右切口62S(图11C)是在右壳体620的下面部沿前后方向细长状开口的开口部。右切口62S在前后方向间隔地配置多个。此外,多个右切口62S以台阶状配置在沿左右方向错开的位置。

第四压缩弹簧62A是配置在右壳体620内部的导电性的弹簧构件。第四压缩弹簧62A在比右突部62P更靠前侧和比右突部62P更靠后侧分别间隔地配置两个。第四压缩弹簧62A的上端部固定在右壳体620的上面部。另一方面,如图11C所示,第四压缩弹簧62A的下端部向右壳体620的下侧露出,并与高压基板50的第四端子514(图6)电连接。另外,在将右布线单元62安装于高压基板50时,第四压缩弹簧62A被压缩在右壳体620和高压基板50之间。

第四螺旋弹簧62B能旋转地支承于右壳体620的右支柱62T。第四螺旋弹簧62B是导电性的弹簧构件。第四螺旋弹簧62B与第四压缩弹簧62A电连接。因此,第四螺旋弹簧62B与四个第四压缩弹簧62A对应地配置四个。此外,第四螺旋弹簧62B具备向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的功能。

图13是表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高压基板50,内置于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的各压缩弹簧构件和各螺旋弹簧构件的配置的立体图。图14A是将图13的高压基板50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立体图。图14B是从下方观察图13的高压基板50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如图13所示,从上面部具备各电气元件和输出端子的高压基板50,经由各压缩弹簧构件和各螺旋弹簧构件对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

参照图14A,第一压缩弹簧61A具有压缩主体部61A1和第一臂部61A2。压缩主体部61A1为第一压缩弹簧61A的主体部分,是卷绕成螺旋状的弹簧部分。压缩主体部61A1的下端部与第一端子511(图6)接触并导通。通过使第一压缩弹簧61A的一端从压缩主体部61A1的上端侧延伸而形成第一臂部61A2。第一臂部61A2在略微向前方延伸之后弯 曲,并向左方延伸。进而,第一臂部61A2的顶端部弯曲,并略微向上方延伸。所述第一臂部61A2的顶端侧固定在左壳体610内。另外,第二压缩弹簧61B、第三压缩弹簧61C和第四压缩弹簧62A也具备与上述的第一压缩弹簧61A同样的结构。

参照图14A、图14B,第一螺旋弹簧61D具备螺旋主体部61D1(轴支承部)、第二臂部61D2和第三臂部61D3。螺旋主体部61D1为第一螺旋弹簧61D的主体部分,是卷绕成螺旋状的弹簧部分。螺旋主体部61D1能旋转地嵌合在左支柱61T的外侧。第二臂部61D2是从螺旋主体部61D1延伸的第一螺旋弹簧61D的一端部。第二臂部61D2从螺旋主体部61D1的前端侧朝向第一螺旋弹簧61D的旋转时的径向延伸。具体而言,第二臂部61D2在向前方且上方延伸之后弯曲,并略微向左方延伸。第二臂部61D2抵接于第一压缩弹簧61A的第一臂部61A2。第三臂部61D3是从螺旋主体部61D1延伸的第一螺旋弹簧61D的另一端部。第三臂部61D3从螺旋主体部61D1的后端侧朝向与第二臂部61D2不同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第三臂部61D3朝向前方且下方延伸之后呈大致V形弯曲,并朝向上方且后方延伸。进而,第三臂部61D3的顶端部弯曲,并略微向左方延伸。第三臂部61D3的V形部分从左切口61S向下方突出。

图15A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断面立体图。图15B和图15C是将图15A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部分放大的断面立体图。如上所述,在下部框体111的上面部配置有上面盖111T。此外,上面盖111T具备出纸盘171。此外,在出纸盘171的正下方配置有高压基板50。上面盖111T中的位于出纸盘171左右的部分,配置有左侧部111L和右侧部111R(都是侧部)。左侧部111L和右侧部111R划定下部框体111的上面部。出纸盘171配置成比左侧部111L和右侧部111R更靠下方。此外,上面盖111T具备第一按压部11P1和第二按压部11P2(都是突起部)。第一按压部11P1是从出纸盘171的下面部的左端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突起。同样,第二按压部11P2是从出纸盘171的下面部的右端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突起。第一按压部11P1和第二按压部11P2分别位于第二被按压部61P2和第四被按压部62P2的上方(图15B、图15C)。 此外,第一被按压部61P1和第三被按压部62P1位于左侧部111L和右侧部111R的正下方。在将上面盖111T安装于下部框体111时,左侧部111L和右侧部111R的下面部分别将第一被按压部61P1和第三被按压部62P1向下方按压。此外,配置在出纸盘171的下面部的第一按压部11P1和第二按压部11P2分别将第二被按压部61P2和第四被按压部62P2向下方按压。

图16A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立体图。图16B是将图16A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立体图。图17A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插入图像形成单元10的状态的侧视图。此外,图17B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进而,图18A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安装有图像形成单元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B是将图18A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立体图。图19是表示高压基板50、各压缩弹簧构件、各螺旋弹簧构件和图像形成单元10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参照图16A,图像形成单元10具备左单元壁部10L和右单元壁部10R。左单元壁部10L和右单元壁部10R是直立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左右的壁部。图像形成单元10内的各构件由左单元壁部10L和右单元壁部10R支承。左单元壁部10L的上面部配置有第一接点部101、第二接点部102和第三接点部103。这些接点部分别具备接点弹簧10S(图19)(输入端子)。接点弹簧10S从左布线单元61接受电压。四个第一接点部101所具备的接点弹簧10S分别抵接于第一螺旋弹簧61D,并且与各种颜色的带电装置21电连接。此外,两个第二接点部102所具备的接点弹簧10S抵接于第二螺旋弹簧61E并分路后,与各种颜色的第一次转印辊24电连接。进而,一个第三接点部103所具备的接点弹簧10S抵接于第三螺旋弹簧61F,并且与第二次转印辊26电连接。另外,在右单元壁部10R的上面部,也配置有与第一接点部101、第二接点部102和第三接点部103同样的四个接点部。这些接点部所具备的接点弹簧10S抵接于右布线单元62的第四螺旋弹簧62B,并且与各种颜色的显影装置23电连接。

进而,参照图19,多个突壁10T突出设置在左单元壁部10L的上面 部。这些突壁10T在左右和前后方向的位置不同,配置在沿着图像形成单元10的插入方向(图19的箭头D1)依次向后方偏移的位置。而且,邻接的突壁10T彼此之间形成有引导部10G。从左布线单元61突出设置的第一螺旋弹簧61D的第三臂部61D3进入引导部10G。此外,前述的接点弹簧10S的一端部亦即抵接部10S1卡止于缺口10U,所述缺口10U形成于突壁10T。此时,抵接部10S1借助引导部10G,以横跨邻接的突壁10T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另外,与抵接部10S1相反侧的接点弹簧10S的另一端部连接于图像形成单元10内的各构件。

如图17A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0朝向规定的安装方向(图19的箭头D1),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左布线单元61(右布线单元62)的下方。此时,对应于各种颜色的第三臂部61D3进入引导部10G。随后,接点弹簧10S的抵接部10S1抵接于第三臂部61D3时,抵接部10S1将第三臂部61D3向安装方向按压(图19的箭头D2)。而后,第一螺旋弹簧61D围绕左支柱61T(图10B)旋转,第二臂部61D2按压第一压缩弹簧61A的第一臂部61A2(图19的箭头D3)。其结果,形成第一接触部Q1和第二接触部Q2作为电气接点,将高压基板50、左布线单元61和图像形成单元10导通。另外,从上述说明的第二端子512、第三端子513和第四端子514供给电压的电压路径,也与上述的电压路径同样地形成。

由此,本实施方式从高压基板50的上面部所具备的第一端子511(图6),经由左布线单元61向配置在高压基板50下方的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其结果,稳定实现了对能装拆的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偏压。此外,利用导电性的第一压缩弹簧61A和第一螺旋弹簧61D,稳定实现了对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偏压。特别是利用第一压缩弹簧61A和第一螺旋弹簧61D的弹性力,可以充分保证电气接点处的抵接压力。其结果,抑止了电气接点处的接触不良。此外,第一螺旋弹簧61D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插入而旋转,由此稳定形成多个电气接点(第一接触部Q1、第二接触部Q2)。

另外,参照图19,抵接部10S1将第三臂部61D3向安装方向按压时,从第一螺旋弹簧61D的螺旋主体部61D1(图14A),借助左支柱61T(图10B)对左布线单元61的左壳体610朝向上方施加按压力。此时,如果 左壳体610翘起,则在第一压缩弹簧61A与第一螺旋弹簧61D的接点(第二接触部Q2)以及第一压缩弹簧61A与第一端子511的接点,会产生抵接压力的降低和接触不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实施方式中,上面盖111T将左布线单元61朝向下方按压。因此,抑止了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而产生的左布线单元61向上方翘起。其结果,防止了多个电气接点处的接触不良。另外,上面盖111T与左布线单元61的抵接部位处在左布线单元6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因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而产生接触不良,还能抑制因左布线单元61的左壳体610翘曲等而产生接触不良。此外,由于上面盖111T的左侧部111L按压左突部61P的第一被按压部61P1,从出纸盘171突出设置的第一按压部11P1按压第二被按压部61P2,所以形成高度不同的按压部位。其结果,可以稳定固定左布线单元61。进而,因为利用突起状的左突部61P,上面盖111T按压第二被按压部61P2的压力增大,所以进一步抑制了左布线单元61向上方翘起。另外,在上面盖111T和右布线单元62中,也获得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压基板50的第一端子511沿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配置有多个。此外,左布线单元61的第一压缩弹簧61A和第一螺旋弹簧61D对应于多个第一端子511沿安装方向配置有多个。进而,图像形成单元10的接点弹簧10S对应于多个第一螺旋弹簧61D沿安装方向配置有多个。此外,多个第一螺旋弹簧61D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多个接点弹簧10S对应于各自抵接的第三臂部61D3的位置,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因此,防止了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而导致多个电压供给路径彼此干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布线单元61的左壳体610由树脂材料构成。因此,左布线单元61价格低廉。此外,通过使左壳体610采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防止了左布线单元61内的短路。特别是左壳体610具备左屏蔽部61G。因此,多个电压供给路径之间的爬电距离扩大,进一步防止了左布线单元61内的短路。右布线单元62的右屏蔽部62G也具备同样的效果。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例如可以采取以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像形成单元10具备图像形成部13和中间转印单元14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能相对于框体11进行装拆的单元可以是构成图像形成部13一部分的单元,也可以仅仅是中间转印单元14。

(2)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高压基板50安装有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仅使高压基板50安装有左布线单元61和右布线单元62中的一方。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111,具备能装拆的顶板111T;图像形成单元10,相对于装置主体111能沿规定的安装方向装拆,用于形成显影剂图像;转印部26,将显影剂图像转印于薄片体;电气基板50,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上方以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装置主体111,在上面部具备多个电气元件和输出端子(511~514),产生向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的电压,且由于顶板111T脱离装置主体111而向装置主体111的外侧露出;以及电压供给单元(61、62),安装在电气基板50的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侧端部,与输出端子(511~514)电连接,经由电气基板50的侧方对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

按照该结构,通过使顶板111T脱离装置主体111,电气基板50向装置主体111的外侧露出。因此,对电气基板50的检修变得容易,能高效实现电气基板50的维护。进而,从电气基板50的上面部所具备的输出端子(511~514)经由电压供给单元(61、62),向配置在电气基板50下方的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其结果,稳定实现对能装拆的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偏压。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电压供给单元(61、62)包括:壳体(610、620);导电性的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压缩配置在所述壳体和电气基板50之间,与输出端子(511~514)电连接;以及导电性的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支承于壳体(610、620)并 与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电连接,向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所述电压。按照该结构,利用导电性的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和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稳定实现对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偏压。特别是利用弹簧构件的弹性力,可以充分保证电气接点处的抵接压力。其结果,抑制了电气接点处的接触不良。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电压供给单元(61、62)的壳体(610、620)从电气基板50的上方安装于所述电气基板50,并且包括在与所述安装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突出设置的轴部(61T、62T),以及在壳体(610、620)的下面部沿所述安装方向开口的切口(61S、62S),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的下端部抵接于输出端子(511~514)并且上端部抵接于壳体(610、620),由此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压缩变形,并且所述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包括在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臂部61A2,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包括:螺旋状的轴支承部61D1,能旋转地嵌合在轴部(61T、62T)的外侧;第二臂部61D2,从轴支承部61D1向所述旋转时的径向延伸,并且抵接于第一臂部61A2;以及第三臂部61D3,从轴支承部61D1朝向与第二臂部61D2不同的方向延伸,并且从切口(61S、62S)向下方突出,图像形成单元10具备从电压供给单元(61、62)接受所述电压的输入端子10S,当图像形成单元10插入装置主体111时,通过由输入端子10S将第三臂部61D3向所述安装方向按压,从而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围绕轴部(61T、62T)旋转,通过由第二臂部61D2按压第一臂部61A2,从而使电气基板50、电压供给单元(61、62)和图像形成单元10导通。按照该结构,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插入而旋转,由此稳定形成多个电气接点(Q1、Q2)。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壳体(610、620)由树脂材料构成。按照该结构,电压供给单元(61、62)价格低廉。此外,通过采用绝缘性的树脂材料,防止了电压供给单元内的短路。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电气基板50的输出端子(511~514)沿所述安装方向配置有多个,电压供给单元(61、62)的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和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对应于多个所述 输出端子(511~514)沿所述安装方向配置有多个,壳体(610、620)具备分隔壁61G,所述分隔壁61G将邻接的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彼此之间分隔或将邻接的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彼此之间分隔。按照该结构,多个电压供给路径之间的爬电距离扩大,进一步防止了电压供给单元内的短路。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电气基板50的输出端子(511~514)沿所述安装方向配置有多个,电压供给单元(61、62)的压缩弹簧构件(61A~61C、62A)和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对应于多个输出端子(511~514)沿所述安装方向配置有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0的输入端子10S对应于多个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沿所述安装方向配置有多个,多个螺旋弹簧构件(61D~61F、62B)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多个输入端子10S对应于各自抵接的第三臂部61D3的位置,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按照该结构,防止了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而导致多个电压供给路径彼此干扰。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当图像形成单元10插入装置主体111时,通过由输入端子10S将第三臂部61D3向所述安装方向按压,对壳体(610、620)朝向上方施加按压力,壳体(610、620)具备配置在上面部的被按压部(61P、62P),当顶板111T安装于装置主体111时,顶板111T将被按压部(61P、62P)朝向下方按压。按照该结构,抑制了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而导致电压供给单元(61、62)向上方翘起。其结果,防止了多个电气接点(Q1、Q2)的接触不良。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被按压部(61P、62P)配置在壳体(610、620)的沿所述安装方向的中央部。按照该结构,进一步抑制了电压供给单元(61、62)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而向上方翘起的情况。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被按压部(61P、62P)包括第一被按压部61P1和第二被按压部61P2,所述第二被按压部61P2与第一被按压部61P1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邻接配置,且设定为低于第一被按压部61P1,顶板111T包括:侧部(111L、111R),划定装置主体111的上面部;以及出纸部171,配置成比所述侧部更靠下方,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排出,当顶板111T安装于装置主体111时,侧部(111L、111R)的下面部 按压第一被按压部61P1,并且出纸部171的下面部按压第二被按压部61P2。按照该结构,进一步抑制了电压供给单元(61、62)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而向上方翘起的情况。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顶板111T具备突起部11P1,所述突起部11P1从出纸部171的下面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并按压第二被按压部61P2。按照该结构,顶板111T按压第二被按压部61P2的压力增大,进一步抑制了电压供给单元(61、62)伴随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而向上方翘起的情况。

如上所述,本次公开的电压供给方法是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压供给方法,从电气基板50的上面部所具备的输出端子(511~514)经由电压供给单元(61、62),向配置在电气基板50下方的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电压。由此,可以稳定实现对能装拆的图像形成单元10供给偏压。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稳定实现对能装拆的图像形成单元供给偏压并且对基板的检修性得到提高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压供给方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