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定影装置和控制成像设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110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成像设备、定影装置和控制成像设备的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成像设备、定影装置和用于抑制在定影装置的端部处的温度增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包括处理单元,该处理单元用于在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和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定影单元包括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有加热器;和对立部件,该对立部件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面对加热单元。在被输送时,在已经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在加热器单元和对立部件之间被夹压,并且被加热单元加热,以由此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片材。

在这种传统的定影装置中,加热单元在轴向方向上的端区域具有高于加热单元在轴向方向上的中央区域的温度的温度。例如,在对在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加热单元的轴向长度的多张片材进行接连打印的情形中,所述多张片材从加热单元的中央区域吸热,而因为所述多张片材不与端部接触,所以热能够在加热单元的端区域处积聚。相应地,在端区域处的温度高于中央区域的温度。

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2-234067公开了设置有风扇和用于改变开口宽度的组件的成像设备。风扇被与加热单元的端区域面对地设置。组件设置在加热单元和风扇之间,并且形成有允许风扇空气通过的开口。滑动板能够在加热单元的轴向方向上可滑动地移动用于改变开口的宽度,以抑制在加热单元的端区域处的温度增加。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01-142544公开了在加热单元和成像设备的外壳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盖以便保持加热单元的热的成像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已经发现:如果将风扇和用于改变开口宽度的组件合并到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01-142544中公开的设备,则合成的结构变得复杂。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具有简单构造的成像设备。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抑制在定影装置的端部处的温度增加的方法。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外壳和定影装置,所述外壳包括风扇和壁部,所述壁部形成与所述风扇连通的空气通道,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空气通道中,并且所述加热单元在轴向方向上延伸,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单元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央区域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外侧的端区域;对立部件,所述对立部件被设置成在与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面对所述加热单元;和盖,所述盖位于所述空气通道中且位于在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壁部之间的位置处。盖包括:中央盖部,所述中央盖部被定位成面对所述中央区域,并且所述中央盖部与所述中央区域隔开基准距离;和侧盖部,所述侧盖部被定位成面对所述端区域,并且所述侧盖部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提供距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位置提供距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基准距离,并且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基准距离。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加热器,加热单元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和在轴向方向上位于中央区域的外侧的端区域;对立部件,该对立部件被设置成在与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面对加热单元;和盖,该盖相对于加热单元与对立部件相反地定位。盖包括:中央盖部,该中央盖部被定位成面对中央区域并且与中央区域隔开基准距离;和侧盖部,该侧盖部被定位成面对端区域并且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提供距加热单元的第一距离,该第二位置提供距加热单元的第二距离,第一距离等于或小于基准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大于基准距离。

根据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抑制定影装置的轴向端区域的温度增加的方法,所述定影装置位于成像设备中,所述成像设备具有风扇和壁部,所述壁部构成与所述风扇连通的空气通道。所述定影单元包括加热单元、对立部件和盖,所述加热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空气通道中,并且所述加热单元在轴向方向上延伸,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器,并且所述加热单元具有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中央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央区域的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外侧的端区域,所述对立部件被设置成在与所述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面对所述加热单元;并且所述盖位于所述空气通道中且位于在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壁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盖包括中央盖部和侧盖部,所述中央盖部被定位成面对所述中央区域,并且所述中央盖部与所述中央区域隔开基准距离,所述侧盖部被定位成面对所述端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侧盖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提供距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一距离,所述第二位置提供距所述加热单元的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基准距离,并且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基准距离。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以下描述,本公开的具体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

图1是作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实例的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是在打印机中使用的定影装置的透视图,并且示出盖的关闭状态;

图3是该定影装置的透视图,并且示出盖的打开状态;

图4是该定影装置的透视图,其中一对盖和连接部从其余部分分离;

图5是用于示出X-Z横截面的沿着图4的线IV-IV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用于示出X-Z横截面的沿着图3的线V-V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用于示意地示意定影装置的X-Z横截面的视图;

图8是定影装置中的上盖的内部右端部的局部透视图;并且

图9是示出如从前方观察的上盖和加热单元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参考附图的同时描述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10。在图1中,示出了相互垂直地指向的方向X、Y、Z。在整个说明书中,+Z(正Z)方向和-Z(负Z)方向将分别称作向上和向下,+X方向和-X方向将分别称作向前和向后,并且+Y方向和-Y方向将分别称作向右和向左。

打印机10是使用单一颜色的显影剂(诸如用于在片材W诸如普通纸和OHP片材上形成单色图像的黑色调色剂)的电子照相式打印机。打印机10是成像设备的实例。

如在图1中所示,打印机10包括外壳100、片材供给单元200、片材输送部300和成像单元400,在外壳100中容纳片材供给单元200、片材输送部300和成像单元400。外壳100具有上部,该上部形成有片材排出开口110和排出盘120。一对排出辊130在与片材排出开口110相邻的位置处设置在外壳100中。

片材供给单元200包括盘210和拾取辊220。盘210适于容纳片材W的堆。拾取辊220适于从盘210中的片材堆拾取单张片材W,并且将片材W输送到成像单元400。

成像单元400包括曝光单元500、处理单元600和定影单元700。曝光单元500适于向处理单元600中的光敏部件610照射激光束L(光束)。

处理单元600包括光敏部件610、充电器620、显影单元630和转印辊640。充电器620适于均匀地对光敏部件610的表面充电。在从曝光单元500向已经被充电器620充电的光敏部件610的表面照射激光L时,在光敏部件61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显影单元630适于向光敏部件610的表面供给调色剂。在供给调色剂时,在光敏部件610的表面上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当片材W通过光敏部件610和转印辊640相互面对的位置时,在光敏部件610的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辊640转印到片材W上。这个位置将被称作转印位置X1。

定影单元700适于加热被移动经过处理单元600的片材W,以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片材W。因此,可视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片材W。定影单元700包括加热单元710和对立部件720。将在以后描述定影单元700的进一步的细节。

排出辊130适于通过排出开口110向排出盘120排出移动经过定影单元700的片材W。在以下描述中,从片材供给单元200通过片材输送部300、转印位置X1和定影单元700延伸到排出辊130的片材通道将被称作“输送通道R1”,并且沿着输送通道R1的片材输送的方向将被称作“输送方向”。

外壳100设置有输送引导件150,该输送引导件150位于定影单元700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输送引导件150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朝向排出辊130引导已经移动经过定影单元700的片材W。

外壳100还设置有再输送部160,该再输送部160用于在片材W被上下颠倒之后朝向处理单元600引导已经移动经过定影单元700的片材W。更具体地,再输送部160包括排出辊130、第一到第四再输送引导件161到164和多个辊165。第一到第四再输送引导件161到164形成再输送通道R2,该再输送通道R2从排出辊130开始,并且该再输送通道R2在输送引导件150后面、在成像单元400下方且在片材输送部300后面经过。在以下描述中,沿着再输送通道R2的片材输送的方向将被称作“再输送方向”。

第一再输送引导件161相对于输送引导件150与定影单元700相反地定位,并且具有从离排出辊130比输送引导件150离排出辊130近的位置朝向输送引导件150的后位置延伸的部分。第二再输送引导件162位于输送引导件150的后方,并且具有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第三再输送引导件163位于处理单元600和定影单元700的下方和片材供给单元200的上方,并且具有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第四再输送引导件164位于第三再输送引导件163和对准辊320之间,并且是U形的,具有与第三再输送引导件163相邻且朝向对准辊320延伸的部分。所述多个辊165沿着第三再输送引导件163定位,并且适于被来自主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旋转。利用来自排出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该一对排出辊130能够在正向方向和逆向方向上旋转。在以下描述中,在该一对排出辊130之间的面对位置将被称作“排出位置X2”。

管道105被设置在外壳100中,并且空气排出风扇106被设置在管道105的一端处。管道105具有另一端,所述另一端通过空间S和排出开口110与外壳100的外部连通,该空间S用于在空间S中容纳定影单元700。在风扇106的旋转时,产生如由实线箭头所示的从排出开口110通过空间S到管道105中的空气流V。在定影单元700上方或者容纳空间S上方的位置处,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的壁部107被设置在外壳100中。壁部107构成管道105的一部分。容纳空间S是空气通道的实例。

如图1至3所示,定影单元700包括加热单元710、对立部件720、下盖800、上盖900和切换机构950。上盖900是盖的实例。

加热单元710是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中空圆筒形。即,加热单元710在向左/向右方向或片材W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加热单元710包括定影皮带711和卤素加热器712。定影皮带711呈管状部件的形式,并且能够绕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宽度方向是“预定轴向方向”的实例。卤素加热器712是适于在接收从AC源(未示出)供给的电力时产生热的加热器。卤素加热器712位于由定影皮带711限定的内部空间中。对立部件720是圆筒形部件,并且能够绕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对立部件720被朝向定影皮带711推压且与定影皮带711接触。片材W的一个表面与定影皮带711的外表面接触。

通过在卤素加热器712处产生热,定影皮带711被加热,使得定影皮带711的温度升高。此外,通过利用来自主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旋转对立部件720,定影皮带711被驱动以循环地移动。移动经过处理单元600的片材W到达在定影皮带711和对立部件720之间的位置,并且在由定影皮带711和对立部件720输送的同时被定影皮带711加热。

如图2至6所示,下盖800适于可旋转地支撑加热单元710和对立部件720,并且由树脂制成。更具体地,下盖800包括下壁部810和一对侧壁部820。下壁部810位于对立部件720的下方,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伸长使得:在宽度方向上,下壁部810的每一端从加热单元710的每一端和对立部件720的每一端向外定位。每一个侧壁部820从下壁部810的每一端向上延伸,并且面对加热单元710的每一端和对立部件720的每一端。每一个侧壁部820具有可旋转地支撑对立部件720的下部,并且具有支撑加热单元710的上部。更具体地,侧引导件(未示出)被设置在每一个侧壁部820的上部处,以引导定影皮带711的每一个宽度端部。侧引导件能够相对于上部在向上/向下方向上滑动地移动,使得在加热单元710和对立部件720之间产生的挤压力能够改变。对立部件720具有设置有驱动齿轮840的左端部。来自主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被传递到驱动齿轮840。通过驱动齿轮840的旋转,对立部件720被旋转地驱动。

下盖800还包括一对臂851,该一对臂851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每一个臂851具有前端部,该前端部被以可枢转地移动的方式支撑到每一个侧壁部820的上部,使得每一个臂851的后端部能够上下移动。每一个臂851具有钩852。压缩弹簧(未示出)具有连接到钩852的一个端部和连接到侧壁部820的另一个端部,使得每一个臂851的后端部被朝向下盖800的下壁部810推压。每一个臂851从下方支撑加热单元710的每一个宽度端部。因此,随着每一个臂851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移动,加热单元710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移动。臂851是移位部件的实例,并且构成改变在加热单元710和对立部件720之间的挤压力的压力改变机构。

上盖900相对于加热单元710与对立部件720相反地定位,以覆盖加热单元710的上侧。更具体地,上盖900由树脂制成,并且如在宽度方向上观察,该上盖900沿着加热单元710的外表面是圆弧形横截面。上盖900是伸长的,使每一个宽度端从加热单元710的每一个宽度端和对立部件720的每一个宽度端向外定位。上盖900桥接在下盖800的该一对侧壁部820上。

上盖900包括:本体部910;一对可移动部920;和联接部930。本体部910是静止部,并且具有:与加热单元710的中央区域E1(图9)面对的中央部911;和宽度端部,每一个宽度端部形成有与每一个端区域E2(图9)面对的通孔913。如在图4中所示,如在Z方向上观察,通孔913在形状上是矩形的。中央区域E1是加热单元710的外周表面中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间区域。端区域E2是加热单元710的外周表面中的宽度端区域,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从中央区域E1向外定位。

该一对可移动部920定位成覆盖该一对通孔913。每一个可移动部920具有能够相对于本体部910枢转地移动的前端部,使得可移动部920的每一个后端部能够朝向和离开本体部910移动。因此,每一个可移动部920能够在如图2和5中所示关闭每一个通孔913的关闭位置和如图3和6中所示通孔913的后部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关闭位置是“第一位置”的实例,并且打开位置是“第二位置”的实例。

因此,在本体部910的中央部911和加热单元710的中央区域E1之间的距离维持不变,而在可移动部920的后端部和加热单元710的端区域E2之间的距离能够改变。中央部911是“中央盖部”的实例,可移动部920是“侧盖部”的实例,该一对可移动部920是“第一侧盖部”和“第二侧盖部”的实例。

如图2至4中所示,突出部921从一个所述可移动部920(右可移动部920)向后延伸。突出部921在宽度方向上从端区域E2向外定位。

如图4中最佳地示出,联接部930具有联接到每一个可移动部920的每一个端部。因此,随着突出部921的竖直移动,该一对可移动部920能够一起枢转地移动。

切换机构950包括轴960、第一凸轮970、第二凸轮975、偏置弹簧980和驱动马达990。轴960位于加热单元710后面,并且被可旋转地支撑到下盖800的该一对侧壁部820。第一凸轮970被固定到轴960的右端部。第一凸轮970包括凸轮本体部971和销972。凸轮本体部971位于右臂851的后端部下方,并且固定到轴960。销972从凸轮本体部971的左侧表面向左突出。销972的顶端位于右可移动部920的突出部921下方。第一凸轮970是“支撑部件”的实例。第二凸轮975固定到轴960的左端部。第二凸轮975具有与第一凸轮970的凸轮本体部971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不包括与销972对应的部件。

偏置弹簧980联接在突出部921和可移动部920的前端部中的任一个与本体部910之间且在其间被拉伸,使得由于偏置弹簧980的恢复力,该一对可移动部920的后端部被朝向关闭位置推压。偏置弹簧980是“推压单元”的实例。驱动马达990通过齿轮(未示出)连接到轴960,以可旋转地驱动轴960。驱动马达990是“驱动源”的实例。

应该注意,图8和9所示的可移动部920在打开位置中。在加热单元710的旋转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肋941和两个第二肋942被形成在本体部910的中央部911的内部表面上,以增强本体部910。所述多个第一肋941在宽度方向上被以预定间隔设置,并且位于中央部911的宽度端部内。每一个第二肋942设置在中央部911的每一个宽度端部上。第二肋942从中央部911的内表面朝向加热单元710的突出长度比第一肋941的突出长度长。第二肋942是“肋”的实例。

接着将描述可移动部920的打开/关闭操作。在这个描述中,宽度方向被定义为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在这个实施例中,打印机10在盘210中容纳两种类型的片材W,并且所述两种类型的片材W中的每一种具有在宽度方向上相互不同的尺寸。当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大的尺寸的宽片材W(在下文中称为“宽片材W”)被容纳在盘210中并且被移送到定影单元700中时,宽片材W通过加热单元710的该一对端区域E2以及中央区域E1。另一方面,当在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对较窄的尺寸的窄片材W(在下文中称为“窄片材W”)被容纳在盘210中并且被移送到定影单元700中时,窄片材W不通过该一对端区域E2,而是仅通过加热单元710的中央区域E1。相应地,加热单元710的端区域E2具有比中央区域E1的温度高的温度,这将导致端区域处的温度增加。

在这个实施例中,打印机10具有用于检测容纳在盘210中的片材W的宽度的传感器(未示出)。打印机10中的控制器(未示出)响应于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和/或由使用者输入的片材W的尺寸信息而确定宽片材W或者窄片材W哪一种被容纳在盘210中。当确定宽片材W被容纳在盘210中时,利用来自驱动马达990的驱动力,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成角度地旋转到图5所示的第一角度旋转位置。此时,每一个可移动部920在关闭位置处。风扇106的旋转产生第一气流V1和第二气流V2。第一气流V1从排出开口110流动到在可移动部920和壁部107之间的空间。第二气流V2通过在上盖900下方的空间从排出开口110流动到在上盖900和加热单元710之间的空间。在可移动部920和加热单元710之间的距离等于在中央部911和加热单元710之间的距离D21。距离D21是“基准距离”的实例。相应地,通过中央区域E1的第二气流V2的流率与通过端区域E2的第二气流V2的流率相同,并且因此,对于中央区域E1的冷却与对于端区域E2的冷却相同。在此情形中,在可移动部920和壁部107之间的距离被视为距离D11。

另一方面,当确定窄片材W被容纳在盘210中时,利用来自驱动马达990的驱动力,轴960被可旋转地驱动,使得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成角度地从图5中所示的第一角度旋转位置旋转到图6中所示的第二角度旋转位置。在这个运动期间,销972与突出部921形成接触,以向上推动突出部921。相应地,每一个可移动部920被改变为打开位置。此时,在可移动部920和壁部107之间的距离D12比当可移动部920在关闭位置处时的距离D11短。此外,在可移动部920和加热单元710之间的距离D22比当可移动部920在关闭位置处时的距离D21长。当风扇106旋转时,除了上述第一气流V1和第二气流V2之外,还产生第三气流V3。第三气流V3通过本体部910的通孔913从排出开口110流动到在可移动部920和加热单元710的端区域E2之间的空间。相应地,与可移动部920在关闭位置处的状态相比,在可移动部920和壁部107的端区域E2之间流动的气流(第二气流V2和第三气流V3)的流率被增加了在可移动部920和壁部107之间流动的第一气流V1的减小的流率。因此,用于端区域E2的冷却效果变得高于用于加热单元710的中央区域E1的冷却效果,使得在加热单元710的端区域处的温度增加能够被抑制。

当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位于第二角度旋转位置处时,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不接触该一对臂851。因此,在加热单元710和对立部件720之间的挤压力等于当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在第一角度旋转位置处时在加热单元710和对立部件720之间的挤压力。此时臂851的姿态是“第一姿态”的实例。挤压力是第一挤压力的实例。

另一方面,当例如控制器在定影单元700处检测到卡纸时,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如在图7中所示比图6中所示的第二角度旋转位置更多地在顺时针方向上被进一步旋转地驱动。此时的角度旋转位置是“第三角度旋转位置”的实例。在这个运动期间,第一凸轮970及第二凸轮975与该一对臂851形成接触,以向上推动该一对臂851。作为结果,在加热单元710和对立部件720之间的挤压力变得小于当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位于第一角度旋转位置或第二角度旋转位置处时在加热单元710和对立部件720之间的挤压力。在图7中的臂851的姿态是“第二姿态”的实例。挤压力是“第二挤压力”的实例。相应地,在定影单元700处的卡纸能够容易解决。当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被可旋转地驱动到第三角度旋转位置时,如在图7中所示,可移动部920位于打开位置处。然而,可移动部920可以位于关闭位置处。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空气排出风扇106产生的气流被划分成在外壳100的壁部107和可移动部920之间流动的第一气流和在可移动部920和加热单元710之间流动的第二气流。通过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本体部910的可移动部920,第一气流的流率和第二气流的流率能够相对地改变。更具体地,当可移动部920在打开位置处时,在外壳100的壁部107和可移动部920之间的距离小于当可移动部920在关闭位置处时的距离。同时,当可移动部920在打开位置处时,在可移动部920和加热单元710之间的距离大于当可移动部在关闭位置处时在可移动部920和加热单元710之间的距离。作为结果,当可移动部920在打开位置处时,由空气排出风扇106产生且在可移动部920和加热单元710之间流动的气流的流率增加。相应地,对于加热单元710的端区域E2的冷却效果变得高于对于加热单元710的中央区域E1的冷却效果,使得在端区域处的温度增加能够被抑制。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作为上盖900的一部分的可移动部920能够移动。与将盖和冷却机构相互分离的结构相比,这个结构防止定影单元700变得复杂。并且,在端区域处的温度增加能够被抑制。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来自驱动马达990的驱动力驱动第一凸轮970,这使可移动部920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作为结果,这个结构防止定影单元变得庞大。此外,第一凸轮970由轴960可旋转地驱动。这个结构确保了对于驱动马达990和第一凸轮970的几何布置的灵活性,并且能够以相对简单的结构移位可移动部920。通过使用凸轮机构,能够以相对简单的结构移动可移动部920。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弹簧980的偏置力能够防止可移动部920和第一凸轮970相互离开地移动。相应地,可移动部920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移动到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力改变机构,可移动部920的移动和挤压力的改变能够与第一凸轮970的旋转相关联地执行。此外,单个第一凸轮970的旋转引起可移动部920的移动和挤压力的改变。此外,联接部930允许响应于单个第一凸轮970的旋转而移动左和右可移动部920,并且单个第一凸轮970的运动能够导致挤压力的改变。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即使当可移动部920在打开位置处时,第二肋942仍然能够提供在中央部911和加热单元710的中央区域E1之间的热可保持性(图9)。

各种变型是可设想的。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凸轮970是“支撑部件”的实例。然而,支撑部件不限于第一凸轮970,而是可以是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圆形部件,该圆形部件形成有圆弧形沟槽,并且能够随着轴960偏心地旋转;和连接臂,该连接臂具有被可滑动地支撑到沟槽的一个端部和可枢转地移动地连接到可移动部920的后端部的另一个端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二肋942、偏置弹簧980和用于挤压力的压力改变机构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当第一凸轮970和第二凸轮975位于第三角度旋转位置处时,可移动部920可以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用于可移动部920的切换机构950和用于改变挤压力的压力改变机构中公共地使用轴960和第一凸轮970。然而,轴960和第一凸轮970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公共地用于切换机构950和压力改变机构,并且另一根轴和另一个凸轮可以被设置用于切换机构950和压力改变机构中的一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可移动部920的后端部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然而,可移动部920的移动不限于以上,而是可移动部920的前端部或者可移动部920以它的整体能够向上或者向下移动。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可以在外壳100的后部中设置鼓风机,以通过在第一再输送引导件161和输送引导件150之间的间隙将空气从外部供给到空间S中。利用这种结构,在宽片材W正在再输送通道R2上通过时,来自鼓风机的气流被宽片材W中断,这防止了气流被直接吹到整个加热单元710。另一方面,在窄片材W正在再输送通道R2上通过时,仅从鼓风机到加热单元710的中央区域E1的气流被中断,而从鼓风机到加热单元710的端区域E2的气流不被中断。相应地,在端区域处的温度增加能够有效地被抑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打印机10被构造成:以片材W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输送通道R1及再输送通道R2的中央位置一致的方式,在输送通道R1和再输送通道R2上输送宽片材W和窄片材W两者。然而,打印机10不限于这种打印机。例如,宽片材W和窄片材W中的每一种均能够以如下方式在输送通道R1和再输送通道R2上传送,使得宽片材W或窄片材W的侧边缘与输送通道R1及再输送通道R2的侧边缘对准。在后者的情形中,定影单元700可以设置有单个可移动部920。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轴960和第一凸轮970由来自驱动马达990的驱动力可旋转地驱动。然而,该实施例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轴960和第一凸轮970可以由使用者旋转,或者与外壳100的盖(未示出)的枢转操作相关联地旋转。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0的构造仅是实例,并且可以被修改。在以上实施例中,打印机10是带有单色调色剂(黑色)的单色打印机。然而,所要打印的颜色的类型和颜色的数目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打印机10可以包括用于打印片材W的两面的打印机和用于打印片材W的单面的打印机。

此外,成像设备可以不仅包括打印机,而且可以还包括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设备。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定影单元700包括管状定影皮带711。然而,该定影皮带不限于定影皮带711,并且可以是定影辊。

虽然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可以在不偏离上述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