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提高发光均匀度的量子点膜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4660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用以提高发光均匀度的量子点膜制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提高发光均匀度的量子点膜制品。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量子点膜制品,包括二阻隔膜1及形成在二阻隔膜之间的量子点层2,这种量子点膜制品因受量子点涂层黏度与基膜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在贴合时易出现压力不均匀现象,造成量子点层2厚度不易控制,进而造成发光不均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研发一种在制作中可有效地控制量子点层的厚度的可提高发光均匀度的量子点膜制品。

一种量子点膜制品,包括第一阻隔膜、第二阻隔膜、微结构层以及量子点层,所述微结构层呈若干三棱柱在同一平面平行排布的棱镜结构,棱镜高度介于5um-150um,顶角夹角介于60-12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阻隔膜或第二阻隔膜包含一基膜与无机物阻隔层。

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层之量子点包含绿色量子点、红色量子点、硅胶微粒或扩散粒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阻隔膜上制作微结构层与量子点层结合,可有效地控制量子点层的厚度,提高发光均匀度,并且微结构层可兼具阻隔的效果,防止水气从周围渗入,增加耐用性;并且由于量子点层与微结构层接触面积变大,可提高与阻隔膜间的接著力。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对应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量子点膜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量子点膜制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量子点膜制品的棱镜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量子点膜制品的制作流程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量子点膜制品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2,一种量子点膜制品,包括第一阻隔膜11、第二阻隔膜12、微结构层13以及量子点层14,微结构层13以及量子点层14设置在第一阻隔膜11与第二阻隔膜12之间。

所述微结构层13呈若干三棱柱在同一平面平行排布的棱镜结构,量子点层14对应匹配地呈棱镜结构,以复合在微结构层13上。请参阅图3,棱镜高度H介于5um-150um,高度H低于5um时,因量子点层14厚度过薄,易造成发光效率不佳的问题,高度H大于150um时,量子点层14厚度过厚使得成本太高,高度H优选在10-120um,更佳地优选在20-100um。棱镜顶角夹角α介于60-120度,夹角α低于60度时,因顶角过尖,于贴和过程中易造成损伤,夹角α大于120度时,棱镜底部宽度过宽,易造成量子点发光时出现条纹状不均现象,夹角α优选角度为80-100度,更佳地优选在85-95度。

所述微结构层13材质包含光引发剂、丙烯酸酯聚合物或环氧树脂聚合物、或同时含有丙烯酸酯聚合物与环氧树脂聚合物。

所述量子点层14包含分散于聚合物材料中的量子点,所述聚合物材料选择光引发剂、丙烯酸酯聚合物、环氧树脂聚合物或同时含有丙烯酸酯聚合物与环氧树脂聚合物。

所述量子点层14的量子点包含绿色量子点、红色量子点、硅胶微粒或扩散粒子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所述微结构层13或量子点层14中包含的环氧树脂聚合物包括环氧胺聚合物,环氧树脂聚合物具有1.48至1.60的折射率,所述环氧树脂聚合物包含具有1至10微米范围内的平均粒度的散射粒子,所述环氧树脂聚合物通过双官能胺和二环氧化物的热聚合来形成。

所述微结构层13或量子点层14中包含的丙烯酸酯聚合物通过双或三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前体的辐射聚合来形成。

所述第一阻隔膜11或第二阻隔膜12包含一基膜与无机物阻隔层,所述基膜优选为PET、PEN、PI、COP、COC、或TAC,所述无机物阻隔层优选为SiOx,SiNx,AlOx,或TiOx,x取值范围为1.8-2。

结合参阅图4、图5,制作量子点膜制品时,

实施例1:

于第一阻隔膜上涂布丙烯酸酯(涂料A),并于具有微结构的模具轮上压印出微结构(微结构高度100um,顶角90度),以UV灯进行固化。

于第二阻隔膜上涂布量子点层(涂料B),以UV光源进行第一次半固化。

将具有微结构的第一阻隔膜与半固化的第二阻隔膜进行覆合,以UV灯进行第二次固化,即可完成量子点膜。

涂料A:

将丙烯酸酯SR339重量百分比17%、SR348重量百分比80%与(购自Satomer公司)、光引发剂Irgacure 184重量百分比3%(购自Ciba公司)进行均匀混合。

涂料B:

将涂料A重量百分比70%与量子点浓缩物重量百分比30%进行混合,

其中量子点浓缩物包含重量百分比85%的双官能胺硬化剂(购自Epic Resins公司)与重量百分比15%的量子点。

实施例2:

于第一阻隔膜上涂布丙烯酸酯(涂料A),并于具有微结构之模具轮上压印出微结构(微结构高度100um,顶角90度),以UV灯进行固化。

于第二阻隔膜上涂布量子点层(涂料C),以UV光源将丙烯酸酯进行固化。

将具有微结构的第一阻隔膜与第二阻隔膜进行覆合,以温度105℃时间5分钟的条件,进行第二次固化,即可完成量子点膜。

涂料C:

将环氧树脂EPON 824(购自Momentive公司)重量百分比52%、丙烯酸酯SR348重量百分比15%、量子点浓缩物重量百分比30%、光引发剂Irgacure 184重量百分比3%进行混合而成,其中量子点浓缩物包含重量百分比85%的双官能胺硬化剂(购自Epic Resins公司)与重量百分比15%的量子点。

比较例1:

于第一阻隔膜上以狭缝式涂布方式,涂布丙烯酸酯(涂料A)狭缝厚度设定为50um(不压印微结构),以UV灯进行固化。

于第二阻隔膜上涂布量子点层(涂料C),涂布厚度设定为50um,以UV光源将丙烯酸酯进行固化。

将具有微结构的第一阻隔膜与第二阻隔膜进行覆合,以温度105℃时间5分钟的条件,进行第二次固化,即可完成量子点膜。

实施例1、2与比较例1的测试结构比对如下表,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阻隔膜上制作微结构层与量子点层结合,可有效地控制量子点层的厚度,可提高发光均匀度。并且微结构层可兼具阻隔的效果,防止水气从周围渗入,增加耐用性;并且由于量子点层与微结构层接触面积变大,可提高与阻隔膜间的接著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