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034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一种具备带电辊及清洁部件的带电装置。带电辊使感光体带电。带电辊因与感光体接触,所以会有被残留于感光体上微量的调色剂及/或纸屑弄脏的情况。于是,通过清洁部件来对带电辊进行清洗。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电装置中,带电辊被支承部件支承。然后,通过弹簧部件对支承部件施力,从而带电辊与感光体压接。因此,当感光体旋转时,带电辊被感光体带动而旋转。而清洁部件通过鼓齿轮的驱动力来进行旋转。其结果,带电辊得到清洗。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25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电装置中,由于清洁部件通过鼓齿轮的驱动力而旋转,所以清洁部件有时会致使支承部件摇动或振动。并且,带电辊有时会因支承部件的摇动或振动而进行摇动或振动。其结果,基于形成于感光体的静电潜像而形成于片材的图像有可能产生浓度不均。

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形成于纸页上的图像产生浓度不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带电装置具备:带电辊、支承部、导向部、第一施力部及第二施力部。带电辊使像承载体带电。支承部以使所述带电辊能够旋转的方式对所述带电辊进行支承。导向部在第一方向上引导所述支承部。第一施力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支承部施力,使所述带电辊与所述像承载体压接。第二施力部朝向所述导向部对所述支承部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的观点,图像形成装置在纸页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一观点所述的带电装置和所述像承载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形成于纸页上的图像产生浓度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带电装置及清洁器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卸下基础部件时的带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所含有的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所含有的支承部件的后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所含有的支承部件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所含有的支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所含有的导向部及支承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所含有的导向部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所含有的支承部件、导向部、第一螺旋弹簧及第二螺旋弹簧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电装置所含有的第二螺旋弹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此外,x轴、y轴、z轴相互正交,z轴与垂直方向大致平行,y轴与z轴在水平方向上大致平行。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在纸页p上形成图像。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是打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串联方式,具备:进给部10、输送部20、图像形成部30及排出部100。

进给部10包含收纳多张纸页p的匣盒11。纸页p例如是纸质或合成树脂制的纸页。进给部10从匣盒11向输送部20进给纸页p。输送部20向图像形成部30输送纸页p。图像形成部30在纸页p形成图像。输送部20将形成有图像的纸页p输送至排出部100。排出部100将纸页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

图像形成部30包括:曝光单元31、单元32a、单元32b、单元32c、单元32d、中间转印带33、2次转印辊34及定影单元35。

曝光单元31将基于图像数据的光照射至各个单元32a~单元32d,并在各个单元32a~单元32d形成静电潜像。

单元32a基于静电潜像形成黄色的显影剂像,单元32b基于静电潜像形成品红色的显影剂像,单元32c基于静电潜像形成青色的显影剂像,单元32d基于静电潜像形成黑色的显影剂像。

中间转印带33沿旋转方向r1旋转。中间转印带33的外表面从单元32a~单元32d被重叠转印四种颜色的显影剂像,而形成图像。2次转印辊34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33的外表面的图像转印到纸页p。定影单元35对纸页p进行加热及加压,来使图像定影于纸页p。

单元32a~单元32d各自包括:感光鼓50(像承载体)、带电装置51、显影器52、1次转印辊53、除电器54及清洁器55。多个感光鼓50与中间转印带33的外表面抵接,并沿中间转印带33的旋转方向r1而配置。多个1次转印辊53与多个感光鼓50对应而设置,并隔着中间转印带33而与多个感光鼓50相对。

各个单元32a~单元32d中,带电装置51、显影器52、1次转印辊53、除电器54及清洁器55沿感光鼓50的周面依次而配置。

感光鼓50沿旋转方向r2旋转。带电装置51使感光鼓50的周面带电。曝光单元31将光照射至感光鼓50的周面,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52使显影剂附着于静电潜像来使静电潜像显影,并在感光鼓50的周面形成显影剂像。也就是说,感光鼓50担载显影剂像。1次转印辊53将感光鼓50所担载的显影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3的外表面。除电器54对感光鼓50的周面进行除电。清洁器55将残留于感光鼓50周面的显影剂去除。

参照图2,对感光鼓50、带电装置51及清洁器55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感光鼓50、带电装置51及清洁器55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备壳体61。感光鼓50可旋转地支承于壳体61。并且,带电装置51及清洁器55支承于壳体61。然后,壳体61、感光鼓50、带电装置51及清洁器55构成鼓单元63。

带电装置51具备:带电辊65、清洁部件67及基础部件69。

带电辊65使感光鼓50带电。带电辊65是在金属制芯棒的周面形成橡胶似的弹性层的导电性橡胶辊。带电辊65压接于感光鼓50。因此,当感光鼓50旋转时,带电辊65被感光鼓50带动而沿旋转方向r3旋转。旋转方向r3是旋转方向r2的反方向。

清洁部件67对带电辊65进行清洗。清洁部件67与带电辊65接触。然后,清洁部件67由驱动机构驱动。具体地,驱动机构使清洁部件67旋转,并使清洁部件67沿清洁部件67的轴线方向往返移动。其结果,清洁部件67将附着于带电辊65的附着物(例如,显影剂及/或纸屑)去除。本实施方式中,清洁部件67是刷辊,并包括圆柱状或圆筒状的主体部67a及刷67b。刷67b以规定的密度从主体部67a的周面呈放射状地配置。

基础部件69是截面大致呈u字状,并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基础部件69沿清洁部件67的轴线方向延伸,并收纳清洁部件67的一部分。

参照图3及图4,对带电装置51进行说明。图3及图4是示出带电装置51的立体图。图4中,基础部件69被从带电装置51卸下。

如图3及图4所示,带电装置51还具备:一对支承部件71(支承部)、一对导向部73、一对第一螺旋弹簧75(一对第一施力部)及一对第二螺旋弹簧90(一对第二施力部)。带电辊65包括一对轴部65a。一对轴部65a形成于带电辊65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清洁部件67还包括一对轴部67c。一对轴部67c形成于清洁部件67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

一对支承部件71以使得带电辊65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带电辊65的一对轴部65a。并且,一对支承部件71以使得清洁部件67能够旋转的方式分别支承清洁部件67的一对轴部67c。支承部件71由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形成。

一对支承部件71中的一个支承部件71配置于带电辊65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及清洁部件67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另一个支承部件71配置于带电辊65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部及清洁部件67的轴线方向的另一端部。

一对导向部73对应于一对支承部件71而配置于基础部件69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导向部73与基础部件69成形为一体。支承部件71可滑动地安装于导向部73。从而,导向部73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支承部件7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朝向z轴的正方向。

一对第一螺旋弹簧75分别在第一方向d1上对一对支承部件71施力,使带电辊65与感光鼓50压接。第一螺旋弹簧75大致呈圆台状。

一对第二螺旋弹簧90分别设置于一对支承部件71。第二螺旋弹簧90朝向导向部73对支承部件71施力。因此,支承部件71被按压到导向部73,从而能够抑制支承部件71的摇动及振动。由于支承部件71的摇动及振动得到抑制,因而能够抑制带电辊65的摇动及振动。

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基于感光鼓50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而形成于纸页p的图像所产生的浓度不均。

具体地,第二螺旋弹簧90在第二方向d2对支承部件71施力,将支承部件71向导向部73按压。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大致正交。因此,第二螺旋弹簧90所施加的力不使带电辊65施加给感光鼓50的按压力增加。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感光鼓50顺畅地旋转,从而能够提高形成于纸页p的图像的品质。

例如,将第一螺旋弹簧75在第一方向d1上所施加的力设定为5牛顿,将第二螺旋弹簧90在第二方向d2上施加的力设定为1.5牛顿。该情况下,第二螺旋弹簧90所施加的力不使带电辊65施加给感光鼓50的按压力增加。也就是说,由于第二螺旋弹簧90在第二方向d2施加的力比第一螺旋弹簧75在第1方向d1施加的力小,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起因于第二螺旋弹簧90的带电棍65对感光鼓50的按压力的增加。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感光鼓50更顺畅地旋转,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形成于纸页的图像的品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d2朝向x轴的正方向。并且,第二螺旋弹簧90大致呈圆筒状。另外,图4中示出一对第二螺旋弹簧90中的一个第二螺旋弹簧90。

参照图5~图8,对支承部件71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支承部件71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支承部件71的后视图。图6是从图5所示的方向a看支承部件71。图7是示出支承部件71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支承部件71的侧视图。

如图5~图8所示,支承部件71包括:第一轴承部81、第二轴承部82、限制部83、多个止挡件84、底座部86、设置部88、多个第一被导向部91及多个第二被导向部92。

第一轴承部81以使带电辊65的轴部65a可旋转的方式,对之进行支承。限制部83与轴部65a的端面的一部分相对。然后,限制部83限制带电辊65沿轴线方向的移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带电辊65与感光鼓50错位。第二轴承部82以使清洁部件67的轴部67c可旋转地的方式,对之进行支承。

2个第一被导向部91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2个第一被导向部91中的一个第一被导向部91(以下有时记载为“第一被导向部91a”)邻接于第一轴承部81。另一个第一被导向部91(以下有时记载为“第一被导向部91b”)邻接于第二轴承部82。第一被导向部91a比第一被导向部91b更向支承部件71的外侧突出。此外,既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被导向部91a,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被导向部91b。

2个第二被导向部92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2个第二被导向部92中的一个第二被导向部92(以下有时记载为“第二被导向部92a”)邻接于第一轴承部81。另一个第二被导向部92(以下有时记载为“第二被导向部92b”)邻接于第二轴承部82。第二被导向部92a比第二被导向部92b更向支承部件71的外侧突出。此外,既可以设置多个第二被导向部92a,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二被导向部92b。

第二螺旋弹簧90的基端部安装于设置部88。其结果,第二螺旋弹簧90设置于设置部88。

具体地,设置部88配置于第二被导向部92a与第二被导向部92b之间。设置部88从第二被导向部92a与第二被导向部92b之间向支承部件71的外侧突出。但是,设置部88不超出第二被导向部92a及第二被导向部92b。也就是说,设置部88的顶端位于比第二被导向部92a及第二被导向部92b内凹的位置。设置部88是截面大致呈交叉状的突起。第二螺旋弹簧90的基端部插入设置部88。

2个止挡件84中的一个止挡件84形成于第一被导向部91b的两端部中、离第一被导向部91a远的端部一侧。该止挡件84比第一被导向部91b更突出于支承部件71的外侧。另一个止挡件84形成于第二被导向部92b的两端部中、离第二被导向部92a远的端部一侧。该止挡件84比第二被导向部92b更突出于支承部件71的外侧。

底座部86大致呈平板状。底座部86以使得第二轴承部82能够配置于底座部86与第一轴承部81之间的方式,配置于支承部件71。

参照图2、图9及图10,对导向部73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导向部73及支承部件71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导向部73的立体图。

如图9及图10所示,导向部73包括第一导向部101及第二导向部102。第一导向部101是截面大致呈u字状,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从而,支承部件71的第一被导向部91卡合于第一导向部101(例如,松缓地插入)。另一方面,第二导向部102是截面大致呈u字状,并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从而,支承部件71的第二被导向部92卡合于第二导向部102(例如,松缓地插入)。

第一被导向部91及第二被导向部92分别与第一导向部101及第二导向部102卡合,由此,支承部件71沿第一导向部101及第二导向部102而能够在第一方向d1上滑动。也就是说,第一导向部101及第二导向部102在第一方向d1上引导支承部件71。并且,支承部件71在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也能够滑动。

第一导向部101与第二导向部102互相相对。如图2、图9及图10所示,第一导向部101配置于比第二导向部102更位于感光鼓50的旋转方向r2的下游。具体地,第一导向部101配置于比第二导向部102更位于感光鼓50与带电辊65的接触位置c的旋转方向r2的下游。

参照图11,对第一螺旋弹簧75及第二螺旋弹簧90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支承部件71、导向部73、第一螺旋弹簧75及第二螺旋弹簧90的剖视图。图11中,为简化附图,省略了支承部件71沿导向部73滑动所需的、支承部件71与导向部73之间的间隙(以下记载为“间隙g”。)的图示。

如图11所示,基础部件69包括基部69a。并且,第一螺旋弹簧75的大直径的端部与基础部件69的基部69a抵接。因此,能够稳定地配置第一螺旋弹簧75。另一方面,第一螺旋弹簧75的小直径的端部与支承部件71的底座部86抵接。从而,第一螺旋弹簧75在第一方向d1上对支承部件71施力。其结果,支承部件71沿导向部73在第一方向d1上滑动,且带电辊65与感光鼓50(图2)压接。但是,支承部件71在第一方向d1上的滑动受止挡件84的限制。具体地,一对止挡件84分别与第一导向部101及第二导向部102抵接,由此,支承部件71在第一方向d1上的滑动受到限制。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带电辊65对感光鼓50施加过度的压力,从而能够使感光鼓50顺畅地旋转。

第二螺旋弹簧90的顶端部与第二导向部102抵接。从而,第二螺旋弹簧90朝向第一导向部101对支承部件71施力。由此,支承部件71被按压到第一导向部101。

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当支承部件71安装于导向部73时,能够抑制支承部件71在间隙g摇动及振动。也就是说,能够抑制支承部件71位于间隙g的松动。支承部件71的摇动及振动得到抑制,则带电辊65的摇动及振动也得到抑制。因此,能够抑制基于感光鼓50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而形成于纸页p的图像产生的浓度不均。

具体地,第二螺旋弹簧90朝向第一导向部101在第二方向d2上对支承部件71施力。并且,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大致正交。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二螺旋弹簧90所施加的力不使带电辊65施加给感光鼓50的按压力增加。其结果,能够使感光鼓50顺畅地旋转,从而能够提高形成于纸页p的图像的品质。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设置部88设置在第二被导向部92a与第二被导向部92b之间。并且,第二螺旋弹簧90配置于设置部88与第二导向部102之间。从而,通过第二螺旋弹簧90朝向第一导向部101能够更容易对支承部件71施力。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导向部101配置于比第二导向部102更位于感光鼓50的旋转方向r2的下游。并且,第二螺旋弹簧90朝向第一导向部101对支承部件71施力。也就是说,第二螺旋弹簧90对支承部件71施力的方向(即,第二方向d2)和感光鼓50与带电辊65之间的接触位置c(图2)的旋转方向r2大致相同。因此,能够抑制第二螺旋弹簧90所施加的力对感光鼓50的旋转带来的影响。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形成于纸页p的图像的品质。

接着,参照图11,对支承部件71及导向部73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1所示,支承部件71的第一被导向部91a比第一被导向部91b更向第一导向部101一侧突出。因此,第一被导向部91a与第一被导向部91b之间形成高低差。

支承部件71的第二被导向部92a比第二被导向部92b更向第二导向部102一侧突出。因此,第二被导向部92a与第二被导向部92b之间形成高低差。

导向部73的第一导向部101包括多个第一平坦部111。2个第一平坦部111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2个第一平坦部111中的一个第一平坦部111(以下有时记载为“第一平坦部111a”。)与第一被导向部91a相对。另一个第一平坦部111(以下有时记载为“第一平坦部111b”。)与第一被导向部91b相对。

第一平坦部111b比第一平坦部111a更向支承部件71一侧突出。因此,在第一平坦部111b与第一平坦部111a之间形成高低差。其结果,与不形成高低差的情况相比,第一被导向部91a与第一平坦部111a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的同时,第一被导向部91b与第一平坦部111b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

导向部73的第二导向部102包括多个第二平坦部112。2个第二平坦部112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2个第二平坦部112中的一个第二平坦部112(以下有时记载为“第二平坦部112a”。)与第二被导向部92a相对。另一个第二平坦部112(以下有时记载为“第二平坦部112b”。)与第二被导向部92b相对。

第二平坦部112b比第二平坦部112a更向支承部件71一侧突出。因此,在第二平坦部112b与第二平坦部112a之间形成高低差。其结果,与不形成高低差的情况相比,第二被导向部92a与第二平坦部112a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的同时,第二被导向部92b与第二平坦部112b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

以上,如参照图11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减小导向部73与支承部件71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导向部73与支承部件71之间的摩擦。其结果,能够使支承部件71沿导向部73顺畅地滑动。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部的88的顶端位于比第二导向部92a及第二被导向部92b内凹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第二导向部102与支承部件71之间的摩擦。其结果,能够使支承部件71沿导向部73更顺畅地滑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一对支承部件71的结构互相相同,一对导向部73的结构相同,并在一对支承部件71的双方都设置第二螺旋弹簧90。但也可以仅在一对支承部件71的一方设置第二螺旋弹簧90。

参照图12,对第二螺旋弹簧90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图12是示出第二螺旋弹簧90的图。如图12所示,第二螺旋弹簧90的顶端部90a与第二导向部102抵接。然后,顶端部90a的端部90b向设置部88一侧弯曲。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顶端部90a的端部90b与第二导向部102抵接。也就是说,顶端部90a的弯曲面90c与第二导向部102抵接。其结果,能够使支承部件71沿导向部73更顺畅地滑动。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若干个结构要素,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删除几个结构要素。而且还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之间的构成要素。为了便于理解,附图中主要对各结构要素进行了示意性地表示,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或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电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工业实用性。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带电辊,使像承载体带电;

支承部,以使所述带电辊可旋转的方式对所述带电辊进行支承;

导向部,在第一方向上引导所述支承部;

第一施力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支承部施力,并使所述带电辊与所述像承载体压接;以及

第二施力部,朝向所述导向部对所述支承部施力,

所述导向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部;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部;

所述支承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卡合的第一被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卡合的多个第二被导向部;以及,设置所述第二施力部的设置部;

所述第二施力部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部对所述支承部施力,

所述设置部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二被导向部中、一个第二被导向部与另一个第二被导向部之间,

所述第二施力部包括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的基端部安装于所述设置部,

所述螺旋弹簧的顶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抵接,

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顶端部的端部向所述设置部一侧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施力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对所述支承部施力,使所述支承部按压所述导向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施力部在所述第二方向施加的力比所述第一施力部在所述第一方向施加的力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向部;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导向部;

所述支承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卡合的第一被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卡合的第二被导向部;

所述第二施力部朝向所述第一导向部对所述支承部施力,

所述第一导向部配置于比所述第二导向部更位于所述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

5.(删除)

6.(删除)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顶端部的弯曲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抵接。

8.(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置部从所述一个第二被导向部与所述另一个第二被导向部之间向所述支承部的外侧突出,

所述设置部的顶端位于比所述多个第二被导向部内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所述带电辊进行清洗的清洁部件,

所述支承部以使所述清洁部件能够旋转的方式对所述清洁部件进行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收纳所述清洁部件的一部分的基础部件,

所述基础部件包括基部,

所述支承部件包括底座部,

所述第一施力部包括圆台状的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的大直径的端部与所述基部抵接,并且,所述螺旋弹簧的小直径的端部与所述底座部抵接。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纸页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装置;以及

所述像承载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