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构件、具备放电构件的除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547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放电构件、具备放电构件的除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放电构件、具备放电构件的除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放电构件向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它们的数码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的感光体、转印纸、定影构件等进行放电。



背景技术:

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会由于转印感光鼓(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后残留的电荷,而在下一次图像形成时产生电位不均导致的存储图像。因此,进行带电工序之前由除电装置除去感光鼓上的残留电荷,然后使感光鼓再次带电。由此,可以使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带电,防止存储图像的产生。作为残留电荷的除电方式,一般采用利用光照射进行除电的光除电方式。

可是,由于重复进行光除电方式的除电,所以有时因光而在感光层的内部产生的光载体的一部分会残留或者积蓄。此时,由于产生因光载体引起感光鼓表面的电位降低的不利情况,所以希望采用光除电方式以外的除电方式。

作为光除电方式以外的除电方式,提出了利用自放电现象的非接触除电方式。非接触除电方式利用从存在于放电构件的凹凸的凸出部分朝向除电对象物(被放电构件)上的带电电荷的自放电现象,除去对置构件上的残留电荷。例如,已公知有通过设置导电部而以非接触方式对在转印装置中转印后的记录介质进行除电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导电部包含由导电性线构成的织物,且在转印装置和定影装置之间与输送通道上的记录介质相对。

通过采用这种非接触除电方式除去感光鼓表面的残留电荷,由此光除电方式所产生的感光层内部的光载体的残留被消除,可以抑制感光鼓的表面电位的降低。此外,由于除电辊与感光鼓非接触,所以能够防止除电辊导致感光鼓表面的损伤和感光层的削去,或者感光鼓表面上附着的调色剂和调色剂添加剂带来除电辊的污染,能长期得到稳定的除电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被放电构件的电位较低时也能长期高效放电的放电构件、具备放电构件的除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第一结构的放电构件包括:导电性编织品,采用将多条金属纤维绞合的绞线编织成筒状;圆筒状的支承构件,插入所述导电性编织品的内部;以及第一磁铁构件,配置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内部,在使所述导电性编织品接地或者对所述导电性编织品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磁铁构件以隔着所述支承构件和所述导电性编织品与被放电构件相对的方式,与所述被放电构件非接触配置。

此外,本发明的除电装置具备上述结构的放电构件,通过与所述被放电构件之间产生放电而除去所述被放电构件的电荷。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述结构的除电装置;作为所述被放电构件的像载体,在表面形成有感光层;以及带电构件,使所述像载体表面的感光层带电,采用所述除电装置除去所述像载体表面的残留电荷。

按照本发明第一结构,由于导电性编织品通过将绞合金属纤维的绞线编入而形成,因此例如与金属纤维的织物相比,显著增大了比表面积。其结果,放电点(纤维前端)增加,可以高效产生电晕放电,因此能高效放电。此外,利用从第一磁铁构件的磁极产生的磁力线,从导电性编织品突出的金属纤维的方向沿着磁力线集中在被放电构件和放电构件的对置区域内。由此,导电性编织品的放电点的密度增加,提高了除电效果。

此外,通过具备上述结构的放电构件,可以构成如下的除电装置:其利用与被放电构件之间的自放电现象,可以对被放电构件进行非接触除电,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的除电效果。

此外,通过具备上述结构的除电装置,可以构成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不会因光载体的残留而导致像载体的表面电位降低从而产生图像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所采用的除电辊25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导电性编织品29的表面的放大照片。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所采用的除电辊25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将右侧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方侧进行图示。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此为黑白打印机)具备供纸盒2,所述供纸盒2用于收容承载在装置主体1的下部的纸。在所述供纸盒2的上方形成有送纸通道4,所述送纸通道4从装置主体1的前方朝向后方大体水平延伸,进而向上方延伸并到达形成在装置主体1的上表面的出纸部3,沿着所述送纸通道4从上游侧依次配置有搓纸辊5、供纸辊6、中间输送辊7、对准辊对8、图像形成部9、定影装置10和排出辊对11。进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配置有控制部(cpu)70,所述控制部(cpu)70用于控制上述的各辊、图像形成部9、定影装置10等的动作。

供纸盒2具备堆纸板12,所述堆纸板12被支承成利用设置在送纸方向后端部的转动支点12a而能够相对于供纸盒2进行转动,堆放在堆纸板12上的纸(记录介质)被搓纸辊5按压。此外,在供纸盒2的前方侧,以与供纸辊6压力接触的方式配置有减速辊13,当由搓纸辊5同时供给多张纸时,利用上述供纸辊6和减速辊13将纸搓开,仅输送最上位置的一张纸。

而且,被供纸辊6和减速辊13搓开的纸,由中间输送辊7将输送方向改变为装置后方并向对准辊对8输送,由对准辊对8调整时机并向图像形成部9供给。

图像形成部9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在纸上形成规定的调色剂像,其包括:被轴支承成在图1中能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作为像载体的感光鼓14;配置在所述感光鼓14的周围的带电装置15、显影装置16、除电辊25和清洁装置17;配置成与感光鼓14隔着送纸通道4相对的转印辊18;以及配置在感光鼓14的上方的曝光装置(lsu)19。在显影装置16的上方,配置有向显影装置16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0。

本实施方式中,感光鼓14是有机感光体(opc),在铝等导电性基板(筒状件)上层叠有机感光层。

带电装置15在外壳内具有:与感光鼓14接触而对鼓表面施加带电偏压的带电辊41(参照图2);以及用于清洁带电辊41的带电辊清洁刷。带电辊41由导电性橡胶形成,配置成与感光鼓14抵接。

显影装置16利用显影辊16a向感光鼓14上形成的静电潜影供给调色剂。由调色剂容器20向显影装置16供给调色剂。另外,此处在显影装置16内收容有单组分显影剂(以下也简称为调色剂),所述单组分显影剂仅由具有磁性的调色剂成分构成。

清洁装置17具有清洁刮板47(参照图2)和调色剂回收辊(未图示)。清洁刮板47例如采用jis硬度为78°的聚氨酯橡胶制的刮板,安装成在其抵接点处相对于感光体切线方向为规定角度。根据感光鼓14的规格适当设定清洁刮板47的材质、硬度、尺寸、朝向感光鼓14的咬入量和接触压力等。另外,jis硬度是指日本工业标准(jis;japaneseindustrialstandards)规定的硬度。

转印辊18将形成在感光鼓14表面的调色剂像不打乱地转印到沿着送纸通道4输送来的纸上。转印辊18连接有用于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电源和偏压控制电路(都未图示)。

如果从个人电脑等上位装置输入图像数据,则首先利用带电装置15使感光鼓14的表面均匀带电。接着,利用来自曝光装置(lsu)19的激光束,在感光鼓14上形成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影。进而,利用显影装置16使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影,在感光鼓14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形成在感光鼓14表面的调色剂像利用转印辊18向供给到感光鼓14与转印辊18的夹缝部(转印位置)的纸上转印。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离开感光鼓14并向定影装置10输送。所述定影装置10配置在图像形成部9的送纸方向下游侧,在图像形成部9中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被定影装置10所具备的加热辊22以及与所述加热辊22压力接触的加压辊23加热、加压,纸上转印的调色剂像被定影。而后,在图像形成部9和定影装置10中完成了图像形成的纸,利用排出辊对11向出纸部3排出。

转印后利用清洁装置17除去感光鼓14表面的残留调色剂,并且利用除电辊25去除感光鼓14表面的残留电荷。而后,感光鼓14利用带电装置15再次带电,以后同样地进行图像形成。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仅图示了感光鼓14、带电辊41、清洁刮板47和除电辊25,省略了显影装置16、转印辊18等。

当感光鼓14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感光鼓14的表面接触的带电辊41在图2的逆时针方向从动地旋转。此时,通过向带电辊41施加规定的电压,使感光鼓14的表面均匀带电。此外,伴随带电辊41的旋转,与带电辊41接触的带电清洁辊在图2的顺时针方向从动地旋转,将带电辊41的表面上附着的异物除去。

清洁刮板47在感光鼓14的旋转方向上比带电辊41更靠上游侧,在与感光鼓14的表面抵接的状态下固定。

除电辊25在感光鼓14的旋转方向上比清洁刮板47更靠上游侧,配置成与感光鼓14的表面非接触。除电辊25具有圆筒状的支承构件27、安装在支承构件27的外周面的导电性编织品29、以及配置在支承构件27的内部的除电辊侧磁铁35。除电辊侧磁铁35配置成使一方的磁极(在此为n极)与感光鼓14相对。

另外,在图2中,除电辊25在感光鼓14的旋转方向上配置成比清洁刮板47更靠上游侧,但只要是比带电辊41更靠上游侧即可,也可以在比清洁刮板47更靠下游侧配置除电辊25。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所采用的除电辊25的分解立体图。支承构件27为金属制品,在长边方向两端部形成有支承轴27a。如图2所示,支承轴27a接地。导电性编织品29是采用将多条金属纤维绞合的绞线而编织成筒状的编织品。金属纤维例如采用不锈钢纤维。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的“编织品”是按照用一条绞线制作结点的要领“一个结一个结”形成的,与具有多条纵线和横线交叉的结构且“一行一行”形成的“织物”有明确的区别。

由于导电性编织品29具有伸缩性,因此形成为导电性编织品29的内径比支承构件27的外径小。在组装除电辊25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除电辊侧磁铁35固定在支承构件27的内部。而后,一边使导电性编织品29在径向伸展,一边把支承构件27插入导电性编织品29的内侧,由此将导电性编织品29安装于支承构件27的外周面。导电性编织品29利用复原力(收缩力)保持于支承构件27的外周面。

图4是导电性编织品29的表面的放大照片。如图4所示,在导电性编织品29的表面突出有多条金属纤维。所述金属纤维与感光鼓14的表面之间产生电晕放电,从金属纤维释放与感光鼓14的表面电荷极性相反的离子,去除感光鼓14的表面的残留电荷。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所采用的除电辊25利用与感光鼓14之间的自放电现象来去除感光鼓14的表面的残留电荷,因而不会产生光除电方式中可见的感光层内部的光载体的残留。因此,可以消除因光载体的残留而导致感光鼓14的表面电位降低的不利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从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极产生的磁力线(图2的虚线箭头),使从构成除电辊25的导电性编织品29突出的金属纤维的方向沿着磁力线集中在感光鼓14与除电辊25的对置区域(除电夹缝宽度)内。由此,导电性编织品29的放电点(纤维前端)的密度增加,提高了除电效果。另外,除电夹缝宽度是指除电辊25外周面的两条切线l1、l2的宽度w,两条切线l1、l2与经过感光鼓14的旋转中心和除电辊25的支承轴27a的中心的直线l平行。

此外,由于除电辊25能在与感光鼓14非接触的状态下除电,所以能够防止感光鼓14表面的损伤和感光层的削去,或者调色剂和调色剂添加剂带来的除电辊25的污染。因此,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的除电效果。

由于除电辊25所采用的导电性编织品29是通过将绞合金属纤维的绞线编入而形成的,所以例如相比于金属纤维的织物,显著增大了比表面积。其结果,放电点增加,可以高效产生电晕放电,能够进行高效的除电。此外,尽管绞线所采用的金属纤维的纤度越低(纤维细)则放电点越多,但是如果纤维过细则除电辊25的耐用性能降低。优选金属纤维的直径在8μm以上且20μm以下。

另外,利用导电性编织品29的伸缩性,不使用粘接剂等就能将导电性编织品29固定于支承构件27。此时,通过将支承构件27的外周面形成为粗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导电性编织品29的保持性能。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所采用的除电辊25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所示的变形例中,支承构件27为中空状,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通孔30a。而且,通过将支承轴27a的至少一端(图5中右侧的支承轴27a)与支承构件27的内部连通而形成空气流导入孔30b,从支承轴27a向支承构件27的内部送入空气流。

送入支承构件27的内部的空气流,从通孔30a吹拂安装在支承构件27的外周面的导电性编织品29,再经过导电性编织品29的间隙向外部流出。此时,由于导电性编织品29的间隙中滞留的尘埃被空气流除去,所以可以抑制因导电性编织品29污染而导致除电性能降低。该变形例利用了导电性编织品29通气性优良的特点,通气性低的织物、毛毡、无纺布等不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在以下的图6~图10中也与图2相同,仅图示了感光鼓14、带电辊41、清洁刮板47和除电辊25。

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除电辊25的支承构件27和支承轴27a是独立构件,支承轴27a与除电辊侧磁铁35一起不能旋转地固定在支承构件27的内部。此外,支承构件27被支承成能够以支承轴27a为中心旋转。由此,除电辊25在与感光鼓14的对置面中相对于感光鼓14朝向相反方向(反方向)旋转。

通过使除电辊25相对于感光鼓14朝向相反方向旋转,由此经过与感光鼓14的对置部分的导电性编织品29的放电点也增加。其结果,相比于使除电辊25停止的情况,除电效率提高。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感光鼓14的线速度)较快时,除电辊25相对于感光鼓14的线速度之比(转速)上升,经过与感光鼓14的对置部分的导电性编织品29的周向长度变长。由此,放电点进一步增加,可以进一步提高除电效率。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除电辊25的支承构件27的支承轴27a连接有直流电源31,能对除电辊25施加直流电压。

通过对除电辊25施加与感光鼓14的表面电位(在此为正极性)极性相反(在此为负极性)的直流电压,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感光鼓14表面的残留电荷。

另外,尽管对除电辊25施加交流电压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但是有可能产生与对显影装置16的显影辊16a(参照图1)施加的交流电压具有共振频率的问题等,因此优选施加直流电压。此外,通过使对除电辊25施加的直流电压可变,可以调整对感光鼓14表面的残留电荷的除电效果。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方式中,在感光鼓14的内部配置有鼓侧磁铁37,并使鼓侧磁铁37的磁极(在此为s极)与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极(n极)相对。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使从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极产生的磁力线(图8的虚线箭头)朝向鼓侧磁铁37的磁极,由此从构成除电辊25的导电性编织品29突出的金属纤维的方向沿着磁力线集中在感光鼓14与除电辊25的对置区域(除电夹缝宽度w)内。由此,导电性编织品29的放电点(纤维前端)增加,提高了除电效果。

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除电辊25的内部配置有除电辊侧磁铁35、在感光鼓14的内部配置有鼓侧磁铁37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使除电辊25在与感光鼓14的对置面中相对于感光鼓14朝向相反方向(反方向)旋转。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由于从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极产生的磁力线被鼓侧磁铁37加强,所以从导电性编织品29突出的金属纤维的方向沿着磁力线集中在除电夹缝宽度w内。由此,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使导电性编织品29的放电点增加,提高了除电效果。

此外,通过使除电辊25相对于感光鼓14朝向相反方向旋转,由此经过与感光鼓14的对置部分的导电性编织品29的放电点也增加。其结果,相比于使除电辊25停止时的情况,提高了除电效率。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感光鼓14的线速度)较快时,除电辊25相对于感光鼓14的线速度之比(转速)提高,经过与感光鼓14的对置部分的导电性编织品29的周向长度变长。由此,放电点进一步增加,可以进一步提高除电效率。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9的周边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除电辊25的内部配置有除电辊侧磁铁35、在感光鼓14的内部配置有鼓侧磁铁37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构成除电辊25的支承构件27的支承轴27a连接有直流电源31,能对除电辊25施加直流电压。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对除电辊25施加与感光鼓14的表面电位(在此为正极性)极性相反(在此为负极性)的直流电压,相比于第四实施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去除感光鼓14表面的残留电荷。此外,通过使对除电辊25施加的直流电压可变,可以调整对感光鼓14表面的残留电荷的除电效果。

另外,在图8~图10中,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极(n极)与鼓侧磁铁37的磁极(s极)为异极性,但是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极与鼓侧磁铁37的磁极也可以为同极性。

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极与鼓侧磁铁37的磁极为同极性时,除电辊侧磁铁35与鼓侧磁铁37之间产生排斥磁场。其结果,由于从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极产生的磁力线朝向除电夹缝宽度w的外侧,所以相比于除电夹缝宽度w的中心,在接近两端部的部分除电效果更高。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内。此外,可以代替使用了上述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带电辊41的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15,而是采用具备电晕丝(coronawire)和格栅(grid)的电晕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此外,可以代替单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16,而是采用包含调色剂和磁性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了把在圆筒状的支承构件27上安装导电性编织品29、在支承构件27的内部配置除电辊侧磁铁35(磁铁构件)的放电构件,应用于去除感光鼓14的残留电荷的除电辊25的示例,但是采用支承构件27、导电性编织品29和磁铁构件的放电构件并不是仅能应用于除电辊25,也可以应用于例如转印纸的除电和定影辊等的除电。进而,根据施加的电压,也可以用作感光鼓14的带电、感光鼓14上附着的载体的回收、以及在感光鼓14上显影的调色剂的带电量增加所采用的放电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黑白打印机,也可以是黑白和彩色复印机、数码复合机、彩色打印机、传真机等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利用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1)

采用具备图2、图6和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部9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本发明1~5)评价了除电辊25的除电性能。除电性能确认的是在输出印刷率25%的半色调图像并利用除电辊25去除感光鼓14的残留电荷后,是否产生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

试验条件设定为,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fs-13200改造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制造),感光鼓14的直径为30mm、线速度为150mm/sec。除电辊25的支承构件27的直径为14mm,本发明1~5使用了如下的导电性编织品29:所述导电性编织品29采用集中多条不锈钢(sus316l)纤维绞合制作的绞线,编织成厚度1.0mm。此外,采用具备如下的除电辊25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比较例1、2)进行了同样的评价:所述除电辊25使用铜纤维制的织物代替导电性编织品29。

除电性能的评价基准如下:能清楚目视确认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产生的等级为1;能目视确认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产生的等级为2;能轻微目视确认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产生的等级为3;存在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产生,但是不能目视确认的等级为4;不产生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的等级为5。表1中与除电辊25的结构一起表示了结果。

(表1)

※1:相对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朝向反方向以线速度之比2.0旋转

※2:施加与感光鼓的表面电位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

从表1可知,采用通过对绞合不锈钢纤维的绞线进行编织而形成的导电性编织品29、并在支承构件27的内部配置除电辊侧磁铁35的本发明1~5中,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产生都处于轻微~不产生条纹的等级。特别是,将不锈钢纤维的纤维直径减细为8μm的本发明2、将除电辊侧磁铁35的磁力加强为60mt的本发明3、使除电辊25相对于感光鼓14反方向旋转的本发明4中,条纹的产生为不能目视确认的等级。另外,使除电辊25相对于感光鼓14反方向旋转、且施加与感光鼓14的表面电位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的本发明5中,被控制成不产生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的等级。

对此,在支承构件27上粘贴铜纤维制的织物来代替导电性编织品29的比较例1、2中,产生了目视能清楚确认的条纹。比较例2中虽然对除电辊25施加了与感光鼓14的表面电位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但是未获得足够的除电性能。

(实施例2)

采用具备图8~图10所示的图像形成部9的第四~第六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本发明6~10),评价了除电辊25的除电性能。此外,采用具备如下的除电辊25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比较例3、4)进行了同样的评价:所述除电辊25使用铜纤维制的织物来代替导电性编织品29。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和评价基准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感光鼓14的线速度设为比实施例1更快的250mm/sec。表2中与除电辊25、除电辊侧磁铁35和鼓侧磁铁37的结构一起表示了结果。

(表2)

※1:相对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朝向反方向以线速度之比2.0旋转

※2:施加与感光鼓的表面电位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

从表2可知,在支承构件27的内部配置除电辊侧磁铁35且在感光鼓14的内部配置鼓侧磁铁37的本发明6~10中,即使在感光鼓14的线速度为250mm/sec的严格条件下,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产生也都处于轻微~不产生条纹的等级。特别是,不锈钢纤维的纤维直径减细为8μm且除电辊侧磁铁35和鼓侧磁铁37的磁极的朝向设为异极的本发明7、使除电辊25相对于感光鼓14反方向旋转的本发明9中,条纹的产生达到了不能目视确认的等级。另外,除电辊侧磁铁35和鼓侧磁铁37的磁极的朝向设为异极、使除电辊25相对于感光鼓14反方向旋转且施加了与感光鼓14的表面电位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的本发明10中,被控制成不产生除电不良导致的条纹的等级。

对此,在支承构件27上粘贴铜纤维制的织物来代替导电性编织品29的比较例3、4中,产生了目视能清楚确认的条纹。比较例4中虽然对除电辊25施加了与感光鼓14的表面电位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但是未获得足够的除电性能。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向被放电构件非接触放电的放电构件、使用放电构件除去像载体表面的残留电荷的除电装置以及具备除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被放电构件的电位较低的情况下也能长期高效放电的放电构件、具备该放电构件的除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