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3990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精细度的提高,像素的尺寸越来越小,像素开口率也随之变小,从而影响显示亮度。

为了提高显示亮度,如图1所示,现有的显示面板包括主像素部101和子像素部102,以及三个薄膜晶体管T1-T3,T1-T3的栅极与扫描线12连接,T1和T2的源极都与数据线11连接,T3的源极通过深浅孔与公共线13连接。其中T3的内电阻远小于T2的内电阻,T3的尺寸要比较T2的尺寸小。通过T2、T3两个TFT内电阻的分压作用,使得子像素部102的电位比主像素部101电位低,实现了8个显示畴,从而提升视角。

但是在实际制程过程中,受成膜厚度、曝光、蚀刻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T3的内电阻以及深浅孔的电阻精度不易控制。也即T3的内电阻及深浅孔的电阻容易出现波动,导致子像素部102的电压不均匀,光配向时容易导致配向不均,降低了显示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能够提高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

数据线、扫描线、第一公共线、第二公共线、主像素部以及子像素部;所述第一公共线用于提供公共电压,所述第二公共线用于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配向时,使所述子像素部的电压等于固定值,所述主像素部的电压与所述子像素部的电压不等。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主像素部,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连接;

所述子像素部,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以及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三栅极、第三源极、第三漏极,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三栅极都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漏极与所述第三漏极连接,所述第三漏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连接,所述第三源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线连接。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当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配向时,所述第二公共线输入的电压与所述数据线输入的电压相等,且所述第二公共线输入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公共线输入的电压不等。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公共线和所述数据线都接地。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所述子像素部的电压根据所述第二公共线输入的电压获得的。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当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或者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所述第二公共线输入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公共线输入的电压相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扫描线、第一公共线、第二公共线、主像素部以及子像素部;所述第一公共线用于提供公共电压,所述第二公共线用于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配向时,使所述子像素部的电压等于固定值,所述主像素部的电压与所述子像素部的电压不等。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主像素部,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一像素电极,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连接;

所述子像素部,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和第二像素电极,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具有第三栅极、第三源极、第三漏极,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三栅极都与所述扫描线连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漏极与所述第三漏极连接,所述第三漏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连接,所述第三源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线连接。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配向时,所述第二公共线输入的电压与所述数据线输入的电压相等,且所述第二公共线输入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公共线输入的电压不等。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或者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所述第二公共线输入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公共线输入的电压相等。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通过增加额外的公共线,以使得子像素部在配向过程中的电压保持恒定,从而避免了子像素部的电压不均匀,使得配向更加均匀,提高了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2,图2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等效电路图。

如图2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电性原理具体如下:当扫描线12打开时,T2、T3导通,其内部电阻与深浅孔电阻构成分压电路。

在显示过程中,子像素部102的电压如公式1所示:

Vsub=(R3+R4)/(R2+R2+R4)*Vmain 公式1

其中,R1-R3分别表示T1-T3的内电阻,R4表示深浅孔的内电阻,Vsub表示子像素部102的电压,Vmain表示主像素部101的电压。

在HVA光配向时,公共线13的电压VCom为交流电压,比如幅值为12V。数据线11接地,数据线的电压为Vd,此时子像素部102的电压Vsub’如公式2所示:

Vsub’=R2/(R2+R3+R4)*VCom 公式2

但是实际制程过程中,受成膜、曝光、蚀刻等多方面的工艺的限制,使得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R3、R4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子像素部102的电压存在差异,也即使得显示面板的不同区域的子像素部的配向电压不同,导致配向不良。

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11、扫描线12、第一公共线21以及第二公共线2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主像素部201和子像素部202。

数据线11用于输入数据信号,扫描线12用于输入扫描信号。所述第一公共线21用于提供公共电压VCom1,所述第二公共线22用于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配向时,使所述子像素部202的电压等于固定值,也即使子像素部的电压保持恒定。第一公共线21和第二公共线22可以通过对同一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其中所述主像素部201的电压与所述子像素部202的电压不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主像素部201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一像素电极203,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扫描线12连接,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数据线11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203连接。

该子像素部202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二像素电极204。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具有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具有第三栅极、第三源极、第三漏极。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三栅极都与所述扫描线12连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数据线11连接,所述第二漏极与所述第三漏极连接,所述第三漏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204连接,所述第三源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线22连接。其中第三源极通过深浅孔与第二公共线22连接。

当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配向时,第一公共线21输入交流电压,该电压的幅值为12V。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与所述数据线11输入的电压相等,且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公共线12输入的电压不等。其中所述第二公共线22和所述数据线11都接地。

此时子像素部202的电压Vsub”如公式3所示:

Vsub”=R2/(R2+R3+R4)*VCom2 公式3

其中,VCom2为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R1-R3分别表示T1-T3的内电阻,R4表示深浅孔的电阻,Vsub”表示此时子像素部102的电压。也即所述子像素部202的电压根据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获得的。

由于第二公共线22接地,使得Vsub”的电压等于接地电压,也即使得子像素部202的电压固定,从而使得各子像素部的电压差一致,不再受到TFT的内电阻和深浅孔的内电阻的影响,从而使整个液晶显示面板内子像素部的配向电压相同,消除配向不良的情形。

当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或者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公共线21输入的电压相等,也即VCom2等于VCom1。具体地可以在面板显示或者测试过程中,第一公共线21与第二公共线22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增加额外的公共线,避免制程工艺对T3内电阻及深浅孔的电阻的影响,从而使得子像素部在配向时的电压相同,也即使得子像素部在配向过程中的电压保持恒定,避免子像素部的电压不均匀的情况,使得配向更加均匀,提高了显示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数据线11、扫描线12、第一公共线21以及第二公共线2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主像素部201和子像素部202。

数据线11用于输入数据信号,扫描线12用于输入扫描信号。所述第一公共线21用于提供公共电压VCom1,所述第二公共线22用于在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配向时,使所述子像素部202的电压等于固定值,也即使子像素部的电压保持恒定。第一公共线21和第二公共线22可以通过对同一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得到。所述主像素部201的电压与所述子像素部202的电压不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主像素部201具有第一薄膜晶体管T1和第一像素电极203,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具有第一栅极、第一源极、第一漏极,所述第一栅极与所述扫描线12连接,所述第一源极与所述数据线11连接,所述第一漏极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203连接。

该子像素部202具有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和第二像素电极204。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具有第二栅极、第二源极、第二漏极。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具有第三栅极、第三源极、第三漏极。所述第二栅极、所述第三栅极都与所述扫描线12连接,所述第二源极与所述数据线11连接,所述第二漏极与所述第三漏极连接,所述第三漏极与所述第二像素电极204连接,所述第三源极与所述第二公共线22连接。其中第三源极通过深浅孔与第二公共线22连接。

当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配向时,第一公共线21输入交流电压,该电压的幅值为12V。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与所述数据线11输入的电压相等,且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公共线12输入的电压不等。其中所述第二公共线22和所述数据线11都接地。

此时子像素部202的电压Vsub”如公式3所示:

Vsub”=R2/(R2+R3+R4)*VCom2 公式3

其中,VCom2为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R1-R3分别表示T1-T3的内电阻,R4表示深浅孔的电阻,Vsub”表示此时子像素部102的电压。也即所述子像素部202的电压根据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获得的。

由于第二公共线22接地,使得Vsub”的电压等于接地电压,也即使得子像素部202的电压固定,从而使得各子像素部的电压差一致,不再受到TFT的内电阻和深浅孔的内电阻的影响,从而使整个液晶显示面板内子像素部的配向电压相同,消除配向不良的情形。

当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或者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所述第二公共线22输入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公共线21输入的电压相等,也即VCom2等于VCom1。具体地可以在面板显示或者测试过程中,第一公共线21与第二公共线22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增加额外的公共线,避免制程工艺对T3内电阻及深浅孔的电阻的影响,从而使得子像素部在配向时的电压相同,也即使得子像素部在配向过程中的电压保持恒定,避免子像素部的电压不均匀的情况,使得配向更加均匀,提高了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