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纤松套管生产的油膏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744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纤膏填充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纤松套管生产的油膏填充装置。



背景技术:

松套管结构光缆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温度性能,是整个光通信建设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光缆。而光纤的二次被覆工艺是控制松套管性能的重要工序,在整个光缆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光纤油膏是用于填充松套管的材料,是光纤的主要保护层。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保护作用:一是防止空气中的潮气侵蚀光纤;二是对光纤起衬垫作用,缓解外界对光纤的震动、冲击、弯曲机械力的影响。光纤油膏使光纤在松套管内始终处于自由的低应力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光纤的微弯损耗和在应力、水分及潮气作用下的应力腐蚀,确保光纤的性能不受影响。

现有技术下光纤二次被覆生产工序中采用的纤膏填充装置都为常规纤膏填充装置。常规一种用于光纤松套管生产的油膏填充装置可与挤塑机头配合安装,能够一次性完成光纤的二次被覆。由于过纤管较长,过纤管出纤口无支撑保护,长期受到应力作用,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填充模具充油管的通孔和过纤管的中心轴线无法完全满足同轴,且过纤管的出纤口与光纤之间的间隙极小,在高速生产速率下,由于光纤的轻微抖动,会导致光纤与过纤管的出纤口以及与充油管之间发生摩擦,进而损坏光纤,大大增加了松套管的次品率;且现有模具充油管通孔较小,高速生产下挤塑压力较大,纤膏不能均匀稳定粘附在光纤表面,高速生产下纤膏较差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也进一步限制了光缆产能的增加和产品经济效益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光纤松套管生产的油膏填充装置,增大了纤膏与光纤的接触面积和角度、缩短了过纤管从而保证了光纤走线的稳定性、可实现高速生产时纤膏均匀稳定地粘附到光纤表面、实现松套管在高速下稳定的挤制、提高生产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光纤松套管生产的油膏填充装置,它包括填充模座、固定轴和导引模套,所述填充模座与导引模具通过固定轴连接,填充模座的左侧安装有入口模,填充模座的底部设有充油管,填充模座的内部设有充油腔,填充模座的右侧安装有出纤孔模具,所述导引模套上设有连接螺纹,导引模套内设有过纤管,所述入口模的内腔与充油腔连通,所述充油腔的底部与充油管连通,出纤孔模具的中心轴线与过纤管的中心轴线重合。

优选的,所述填充模座内设有出纤孔,所述出纤孔模座外设有外螺纹,所述出纤孔内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出纤孔与充油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至少有两个,所述两个固定轴分别与填充模座和导引模套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入口模通过三孔螺母固定安装于填充模座的左侧,入口模的右端与填充模座的左端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纤管的左端设有入纤口,所述入纤口为锥形,入纤口的右端的直径小于左端的直径,入纤口的右端与过纤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入口模的中心轴线与出纤孔模具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填充模套与填充模座的分离,填充模套可匹配不同规格的导引模套;填充模套和填充模座的分离,缩短了过纤管的长度,增大了纤膏与光纤的接触面积和角度,保证了光纤走线的稳定性和填充装置与挤塑机头的同轴性,可实现在高速生产速率下,纤膏均匀稳定地粘附到光纤表面,实现松套管在高速下稳定的挤制;填充模套和填充模座通过固定轴连接,便于工作人员直接观察纤膏填充是否合格,并及时进行反馈调整;填充装置前有入口模,保证了生产过程中光纤走线的稳定性和不同规格松套管下充油饱满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填充模座,2-固定轴,3-导引模套,4-入口模,5-充油管,6-充油腔,7-出纤孔模具,8-连接螺纹,9-过纤管,10-入纤口,11-外螺纹,12-内螺纹,13-出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光纤松套管生产的油膏填充装置,它包括填充模座1、固定轴2和导引模套3,填充模座1与导引模具通过固定轴2连接,固定轴2至少有两个,两个固定轴2分别与填充模座1和导引模套3可拆卸连接。填充模座1的左侧安装有入口模4,入口模4通过三孔螺母固定安装于填充模座1的左侧,入口模4的右端与填充模座1的左端密封连接。填充模座1的底部设有充油管5,填充模座1的内部设有充油腔6,填充模座1的右侧安装有出纤孔模具7,填充模座1内设有出纤孔13,出纤孔模具7外设有外螺纹11,出纤孔13内设有与外螺纹11配合的内螺纹12,出纤孔13与充油腔6连通。导引模套3上设有连接螺纹8,导引模套3内设有过纤管9,过纤管9的左端设有入纤口10,入纤口10为锥形,入纤口10的右端的直径小于左端的直径,入纤口10的右端与过纤管9连通。入口模4的内腔与充油腔6连通,充油腔6的底部与充油管5连通。入口模4的中心轴线与出纤孔模具7的中心轴线重合,出纤孔模具7的中心轴线与过纤管9的中心轴线重合。

其中优选的,出纤孔模具7的内腔为锥形,便于去掉光纤送出时上附着的多余的纤膏,出纤孔模具7得右端材质为钨钢,并通过铜焊固定在出纤孔模具7上。通过连接螺纹8和导引模套3上设置的耐高温垫圈,可实现在挤塑机内的固定。充油管5竖直开设,与光纤呈90°设置,有效提高纤膏与光纤的接触面积,且接触角度为90°。

使用时,导引模套3整体插入挤塑机头内,光纤从入口模4送入充油腔6,充油管5向充油腔6内注入纤膏,纤膏均匀稳定地粘附到光纤表面,并通过出纤孔模具7送出,进入过纤管9内,完成纤膏的填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纤松套管生产的油膏填充装置,它包括填充模座、固定轴和导引模套,填充模座与导引模具通过固定轴连接,填充模座的左侧安装有入口模,填充模座的底部设有充油管,填充模座的内部设有充油腔,填充模座的右侧安装有出纤孔模具,导引模套上设有连接螺纹,导引模套内设有过纤管,入口模的内腔与充油腔连通,充油腔的底部与充油管连通,出纤孔模具的中心轴线与过纤管的中心轴线重合。本发明增大了纤膏与光纤的接触面积和角度、缩短了过纤管从而保证了光纤走线的稳定性、可实现高速生产时纤膏均匀稳定地粘附到光纤表面、实现松套管在高速下稳定的挤制、提高生产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王耀明;杨东;邓平;张华;刘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6
技术公布日:2017.08.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