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385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等领域。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一般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液晶面板及设于壳体内的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重要零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会发光,需通过背光模组提供所需的光源方能显示影像;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导光板将背光源的光线导引成平面光源,来确保亮度的均匀性。背光模组常用的背光源有:冷阴极荧光灯以及发光二极管(lighting emitting diode,LED)等。近年来,相对于传统灯管,发光二极管具有环保、体积小、寿命长、驱动容易、耗电量少以及耐震性佳等优点,在市场上已逐渐将传统灯管取代。

目前市场对高品质液晶显示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而高品质液晶显示产品相较于普通产品来说会产生更高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功耗。为了提升高像素产品的穿透率,需要通过提高背光源的电流或者增加背光源的数量来提高背光的亮度,但是相应地会导致背光源位置的温度升高,而当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源位置的温度过高时,显示区域靠近背光源位置的温度也会升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背光上贴附一整面导热片的方式来进行导/散热,但是在整面贴附导热片的技术方案中,对于显示面板上远离和靠近光源的区域仍然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异,而显示区域内靠近背光源区域与远离背光源区域的温差增大,容易引发背光出现信赖性残影的问题,同时使用大面积的导热片也会提高制备背光模组的成本。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液晶的粘度、弹性系数和介电常数,因此面板内温差过大会造成不同位置的液晶性能系数不一致。再者,游离到液晶里的杂质离子浓度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终导致液晶显示装置中越靠近背光源位置越容易出现残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改善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内温差过大,导致靠近背光源位置出现残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的第一侧设置有灯条,所述灯条用于提供背光源,所述灯条位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

第一导热片,所述第一导热片设置于所述背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

设定所述第一导热片靠近所述灯条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中间部位且沿垂直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热片,所述第二导热片位于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导热片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灯条在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导热片在所述背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所述第二导热片与所述第一导热片之间设置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沿平行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延伸宽度;

所述第一延伸宽度等于所述背板在所述灯条延伸方向上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沿垂直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延伸深度,所述第一延伸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导热片在沿垂直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一导热片被所述第一开口分割成多条成列状排布的第一导热条;所述第一导热条沿平行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导热条沿垂直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导热片,所述第三导热片设置于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三导热片靠近所述第一导热片远离所述第二导热片的一端,所述第一导热片位于所述第二导热片与所述第三导热片之间;所述第三导热片与所述第一导热片之间设置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三导热片包括成列状排布的第二导热条,所述第二导热条沿平行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排布,沿垂直于所述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且相邻两条所述第二导热条之间设置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热条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条的延伸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热片包括石墨、铜箔、铝箔、散热硅胶或纳米石墨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获得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贴附在靠近背光源端设置有开口的导热片,通过该导热片将靠近背光源端的热量传导至开口区以外的区域,能够提升显示面板上热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改善背光模组内因温度分布不均匀致使在靠近背光源的位置形成残影的问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贴附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对现有技术中贴附整面导热片的背光模组的测试取点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背光模组的背板中未贴附导热片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中贴附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在该背光模组的背光面101上贴附整面导热片102。由于背光模组中背光源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热量,会导致显示区内靠近背光源所在区域103的位置处温度升高,而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的散热效果较差,就会导致显示面板内靠近背光源位置与远离背光源位置的热量分布不均匀。图2为对现有技术中贴附整面导热片的背光模组的测试取点示意图,如图2所示,测试在图1所述背光模组对应显示区域内9个均匀分布点(图2中1-9点)的温度,得到从1到9点的温度值分别为25.0℃、25.8℃、27.5℃、25.4℃、25.9℃、28.3℃、25.2℃、25.7℃及27.6℃,由此可以看出,在背光模组整面贴附导热片102的情况下,显示面内这9个点彼此之间存在较大温差,越靠近背光源的位置的温度越高,同时在靠近背光源的位置呈现两边低中间高的温度变化趋势,背光源传导或者扩散至背板区域的热量没有能够被导热片102均匀扩散,即在靠近背光源的区域以及整个背板区域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较差。同时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于温度会影响液晶分子的粘度、弹性系数和介电常数,因此显示面板内温差过大会造成不同位置的Gamma值不一致,导致靠近背光源端的127灰阶Gamma值与远离背光源端的Gamma值差异较大。而由于游离到液晶里的杂质离子浓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越靠近背光源端温度越高,而温度越高,在该区域内杂质离子的浓度就越大,进而会导致出现残影的几率增大。

如图3及图4所示,图3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背光模组的背板中未贴附导热片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01及第一导热片302。在背板301的第一侧311设置有灯条312,该灯条312用于为背光模组提供背光源,灯条312位于所述背板的第一端313。第一导热片302设置于背板301的第二侧314,第一侧311与第二侧314相对。设定第一导热片302靠近灯条312的一端为第二端321,第二端321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322。具体地,通过第一导热片302可将背光模组内靠近背光源端的热量传导至开口区322以外的区域,能够减少热量在靠近背光源的区域的聚集,使得背光模组背板区域即显示区域内的温度趋于均匀分布,改善由于温差使得液晶中杂质离子在较高温度处聚集进而导致出现的残影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开口322位于第二端321的中间部位且沿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开口322的具体位置、形状大小及数量,只要能起到使整个显示区域内的热量趋于均匀分布的第一开口的设置方式都应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将第一开口设置在第一导热片中第二端的中间部位,使得第一导热片能够从第一开口两端对称地将热量传导至背板区域内温度低的位置,有利于热量的均匀分布。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热片包括石墨、铜箔、铝箔、散热硅胶或纳米石墨膜。石墨、铜箔、铝箔、散热硅胶或纳米石墨膜都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使用这些材料构成的第一导热片能够快速地将靠近背光源位置的热量传导并使其趋于均匀扩散,能够增大背光模组背板区域即显示区域内温度的均匀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图3中所示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与图3中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导热片303,该第二导热片303位于背板的第一端313,第二导热片303设置于背板的第二侧314,灯条312在背板3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导热片303在背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其中灯条312设置在背板的第一侧,第二导热片303设置在背板的第二侧,而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在第二导热片303与灯条312之间相隔着背板312。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热片303被设置在背板301的第二侧上与灯条312相对应的位置,通过第二导热片303与灯条312相对于背板301所在平面相对设置,能够快速地将灯条31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第二导热片303,同时使得第二导热片303能够覆盖在灯条312相对应的位置,避免灯条312产生的热量从该区域传导至,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能够起到尽可能多的传导灯条312产生的热量的作用。第二导热片303与第一导热片302之间设置有间隙304。通过设置带有第一开口322的第一导热片302可将背光模组内靠近背光源端的热量传导至开口区以外的区域,减少热量在靠近背光源的区域的聚集,使得显示区域内的温度趋于均匀分布,而通过在第二导热片与第一导热片之间设置间隙能够使得第二导热片303所传导的热量集中消散,避免热量传导至显示区域内,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弱因温度升高而带来的杂质离子的扩散运动,进一步改善在靠近灯条端出现的残影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开口322沿平行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延伸宽度W;第一延伸宽度W等于背板在灯条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如图10所示,如此,第一开口322与间隙304相通并组成一个整体的间隙。

通过第一开口322与间隙304相通组成整体的间隙,能够通过第一导热片302将热量在远离背光源的区域聚集,增加背光模组整个背板区域即显示区域内温度的均匀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热片可以具体设计为条状导热片。

如图4和图6所示,图6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再一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图5中所示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与图5中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开口322沿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延伸,且具有第一延伸深度D,该第一延伸深度D等于第一导热片302在沿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长度;第一导热片302被第一开口322分割成多条成列状排布的第一导热条323,相邻的第一导热条323之间均具有间隙,形成类似梳子的齿状结构;第一导热条323沿平行于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排布,该第一导热条323沿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通过第一导热条能够将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的热量集中并消散。

通过第二导热片303传导灯条312位置的热量,并利用第一导热片302与第二导热片303之间的间隙消散掉该热量,能够消散掉沿平行于灯条延伸方向A上的热量,避免了该热量导进到,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而第一导热条323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A分布,在第一导热条323之间形成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的间隙,结合第一导热条323之间的间隙能够消散掉在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的热量,避免显示区域内温度的上升,由此,保证在背光模组内平行于灯条延伸方向的热量和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的热量都得以消散,有利于保证显示区域内温度的均匀性,同时也加快了背光模组热量的消散速度,进而减弱了背光模组内杂质离子的扩散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背光模组在背光源端产生残影的问题。而具有开口或者条状的第一导热片,相对于整面贴附导热片的形式,能够使传导的热量更加均匀地分布,可以起到防止背光模组中反射片因受热不均匀而产生褶皱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导热片的面积,降低背光模组的制备成本。

如图4和图7所示,图7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图5中所示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与图5中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三导热片305,第三导热片305设置于背板的第二侧314,第三导热片305靠近第一导热片302远离第二导热片303的一端,第一导热片302位于第二导热片303与第三导热片305之间;第三导热片305与第一导热片302之间设置有间隙。如图7所示,第二导热片303位于背光模组上灯条相对应的位置,第一导热片302、第二导热片303及第三导热片305均平行于灯条的延伸方向设置,且沿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二导热片303、第一导热片302及第三导热片305。可选地,第一导热片302、第二导热片303及第三导热片305可以为条状。条状的第一导热片302、第二导热片303及第三导热片305有利于均匀地传导灯条312所产生的热量,使传导的热量在背光模组的背板区域即显示区域内趋于均匀分布。

在背光模组中靠近背光源端位置设置第一导热片、第二导热片及第三导热片,并且相邻导热片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利用这些导热片将各个区域内产生的热量集中,再结合这些预留的间隙使得产生的热量消散掉,防止热量传导至显示区域内,从而减弱了背光模组中杂质离子的扩散运动,进而改善了在靠近背光源端的残影。

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导热片的具体数量,还可以是平行于灯条的延伸方向设置四条、五条甚至更多数量的导热片,都应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各个导热片之间的间隙可以均匀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保证使得背光模组中热量均匀消散的导热片设置方式都应在本实施例的范围内。相对于整面贴附导热片的形式,采取贴附多个分散排布的成条状的散热片能够使传导的热量更加均匀的分布,可以起到防止背光模组中反射片因受热不均匀而产生褶皱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导热片的面积,降低背光模组的制备成本。

如图4和图8所示,图8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图7中所示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与图7中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导热片302被第一开口322分割成多条成列状排布的第一导热条323;第一导热条323沿平行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排布,该第一导热条323沿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延伸。

在背光模组中靠近灯条端的区域设置第一导热片302、第二导热片303及第三导热片305,并且相邻导热片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利用这些导热片将各个区域内产生的热量集中,再结合这些预留的间隙使得产生的热量消散掉,防止热量传导至显示区域内,从而减弱了背光模组中杂质离子的扩散运动,进而改善了在靠近背光源端的残影。而将第一导热片302设置为成列状排布的第一导热条323,能够利用第一导热条323之间成列的间隙使得第一导热条323传导的热量不仅能在垂直于光条的延伸方向上得以消散,还能使得这些热量能够沿着平行于背光源的延伸方向上得以消散,能够更快捷地消散热量,进一步减弱了背光模组中杂质离子的扩散运动,进而改善在靠近背光源端的残影。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三导热片305包括成列状排布的第二导热条351,第二导热条351沿平行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排布,沿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延伸,且相邻两条第二导热条351之间设置有间隙。

如图9中所示在背光模组中,沿垂直于灯条延伸方向A的方向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第二导热片303、第一导热片302及第三导热片305,第二导热片303设置在背光模组的背板301上与灯条312相对应的位置,且第二导热片303沿灯条延伸方向A设置,即图中横向方向。第一导热片302与第二导热片303及第三导热片305之间分别设置有横向的间隙,该横向的间隙用于横向地消散第二导热片303、第一导热片302及第三导热片305传导的热量。第一导热片302及第三导热片305均沿垂直于灯条312延伸方向设置,即图中纵向方向。第一导热片302及第三导热片305分别由纵向排布的第一导热条323、第二导热条351构成,相邻第一导热条323或第二导热条351之间设置有纵向的间隙,该纵向的间隙用于纵向地消散第一导热片302及第三导热片305传导的热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导热条351位于第一导热条323的延伸方向上。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二导热条351与第一导热条323的延伸方向的关系,也可以设置第二导热条位于第一导热条的非延伸方向上,与第一导热条呈交错排布的形式。

如图9中所示在背光模组中,第二导热条351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热条323处于同一条纵向线上,使得在相同的纵向线上均匀地传导热量并均匀消散。因第二导热条351远离灯条,在该区域的横向热量比较少,采用第二导热条351纵向分布有利于更全面地传导整个背板301上的热量并集中消散,使得背光模组中的温度在各个时刻都趋向于保持分布的均匀性,能够改善在靠近背光源端的残影问题。而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导热片及第三导热片以分段或者条状的方式贴附在背光模组中,不仅可以在在垂直于背光源的延伸方向上消散热量,还能沿着平行于背光源的延伸方向上消散热量,能够将背光模组内产生的热量集中消散掉,避免热量进入显示区域。同时还能够避免温度升高对背光模组中反射片造成的形变,进而避免反射片因形变产生的褶皱风险。同时分段或者条状的导热片使得散热材料的使用面积大幅度减小,也能够降低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热片、第二导热片或第三导热片均可包括由石墨、铜箔、铝箔、散热硅胶或纳米石墨膜。石墨、铜箔、铝箔、散热硅胶或纳米石墨膜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和较快的导热速率,由这些材料制备的导热片能够保证快速、高效地传导背光模组中的热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贴附在靠近背光源端设置有开口的导热片,通过该导热片将靠近背光源端的热量传导至开口区以外的区域,能够提升在背板区域即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热量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改善背光模组内因温度分布不均匀致使在靠近背光源的位置形成残影的问题。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