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70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领域的发展愈演愈烈,消费者对显示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显示产品的色彩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随着量子点技术的不断发展,量子点技术显示出来的颜色非常绚丽,100%色域量子点技术慢慢成为主流。但是现在量子点电视的价格非常之昂贵,一台普通的55寸液晶电视售价为2500RMB,但是量子点电视的售价约为8000RMB,导致量子电视的推动受阻。现有技术中量子点电视的背光模组均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需要使用导光板以及多张膜片设置在导光板上,用来遮盖导光板本身的网点从而导致其价格昂贵,且需要较多的膜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背光模组需要使用导光板以及多张膜片设置在导光板上,用来遮盖导光板本身的网点,从而导致其价格昂贵且需要较多的膜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盖合于所述背板上的显示组件,贴设于所述背板内侧的灯条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的量子管组和用于固定和支撑所述量子管组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量子管组的固定部、用于支撑所述显示组件的支撑部和用于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撑部的底板部。

进一步的,述灯条组件包括若干平行且均匀的布置于所述背板内侧的灯条,任意两个所述灯条之间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管组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灯条远离所述背板一侧的量子管,所述量子管与所述灯条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设置于任意两个所述量子管之间,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两侧,所述底板部穿过所述灯条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支撑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套设于所述量子管的一侧的第一卡扣和与所述第一卡扣相配合且套设于所述量子管的另一侧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底板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靠近所述第二卡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卡扣靠近所述第一卡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的形状为锥形台体,且所述锥形台体的底面连接于所述底板部。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底部抵接于所述支撑部顶部的扩散片、设于所述扩散片远离所述背板一侧的液晶玻璃和用于固定所述扩散片、所述液晶玻璃和所述背板的面框。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靠近所述灯条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在背板内侧的灯条组件发出的光线,经量子管组处理后传至显示组件,从而实现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的成像。采用固定件的固定部将量子管组固定从而防止量子管组的滚动,采用支撑部多位置的对显示组件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显示组件弯折。固定件通过简单的结构将灯条组件、量子管组和显示组件的位置进行固定,且光线能够正常射出,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该固定件和扩散片的成本较低,能够解决采用侧入式时成本昂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立体图,其中显示组件未示;

图2为图1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半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盖合于背板1上的显示组件2、贴设于背板1内侧的灯条组件3、设置于背板1和显示组件2之间的量子管组4和用于固定和支撑量子管组4的固定件5,固定件5包括用于固定量子管组4的固定部51、用于支撑显示组件2的支撑部52和用于连接固定部51和支撑部52的底板部53。

直下式背光模组,通过设置在背板1内侧的灯条组件3发出的光线,经过量子管组4处理后传至显示组件2,从而实现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的成像。采用固定件5的固定部51将量子管组4固定从而防止量子管组4的滚动,采用支撑部52多位置的对显示组件2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显示组件2弯折。固定件5通过简单的结构将灯条组件3、量子管组4和显示组件2的位置进行固定,且光线能够正常射出,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该固定件5和扩散片21的成本较低,能够解决采用侧入式时成本昂贵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灯条组件3包括若干平行且均匀的布置于背板1内侧的灯条31,任意两个灯条31之间通过固定件5固定。具体的,灯条31的数量至少为2个,多个灯条31均匀的分布在背板1的内侧,且相邻的灯条31之间的间距相等。固定件5的固定部51用于卡合每个在灯条31上,底板部53用于连接各个固定部51。优选的,一个底板部53能够连接三个固定部51,支撑部52设置在任意两个固定部51之间。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一个底板部53还可以连接1个、2个或4个固定部51和1个或2个支撑部52,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优选的,灯条31包括固定于背板1内侧的基板311和设置于基板311远离背板1一侧的灯珠312。具体的,背板1为一具有开口的开口腔,基板311的数量为多个,基板311均匀且平行的贴合于背板1开口腔的底部;灯珠312的数量为多个,灯珠312均匀的设置在基板311向着开口的一侧,其中,灯条31的规格一般采用4010规格的硬灯条31。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灯条31的规格还可以为多种,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的,量子管组4包括若干设于灯条31远离背板1一侧的量子管41,量子管41与灯条31一一对应。具体的,量子管41均设置在灯条31的上方,通过固定部51将量子管41固定在灯条31上方约2mm的空中,从而让灯条31发出的光线可以经量子管41导入至显示组件2的内部。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量子管41与灯条31上方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为1mm或3mm等,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的,支撑部52设置于任意两个量子管41之间,固定部51设置于支撑部52的两侧,底板部53穿过灯条31连接固定部51和支撑部52。具体的,支撑部52设置在底板部53远离背板1的一侧用于支撑显示组件2。一个底板部53连接两个固定部51,则支撑部52设置在两个固定部51之间;一个底板部53连接三个固定部51,则支撑部52设置在任意两个固定部51之间;一个底板部53连接四个固定部51,则支撑部52设置在任意四个固定部51的中间位置,以此类推。量子管组4内量子管41的数量为多个,量子管组4通过多个固定件5固定,且多个固定件5相互平行。若量子管组4内量子管41的数量为9个,则需要三个固定件5相结合对该量子管组4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固定部51包括套设于量子管41的一侧的第一卡扣511和与第一卡扣511相配合且套设于量子管41的另一侧的第二卡扣512,第一卡扣511和第二卡扣512的一端均固定于底板部53。具体的,量子管41的形状为圆柱形,为防止量子管41的滚动,设置固定部51将量子管41的两侧进行固定。第一卡扣511和第二卡扣512的形状均为“C”形,第一卡扣511和第二卡扣512相对称,第一卡扣511和第二卡扣512相结合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圆环,从而将量子管41卡扣在开口圆环的内部。第一卡扣511以及第二卡扣512在远离底板部53的一侧设置有外耳部515,两侧的外耳部515形成“V”形的入口,能够方便量子管41进入到第一卡扣511和第二卡扣512相结合形成一具有开口的圆环的内部。

进一步的,第一卡扣511靠近第二卡扣5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起513,第二卡扣512靠近第一卡扣5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起514。具体的,第一凸起513设置在第一卡扣511上,第二凸起514设置在第二卡扣512上,第一凸起513和第二凸起514的位置相对称。第一凸起513和第二凸起514的外缘均抵接于量子管41的外缘,用于防止量子管41在固定部51的内部发生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支撑部52的形状为锥形台体,且锥形台体的底面连接于底板部53。具体的,支撑部52的形状可以为圆锥形台体、方锥形台体或者其他异形的锥形台体。锥形台体的底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两个长方体相交叉。椎形台体的顶部抵接于显示组件2的底部,锥形台体的底部固定于底板部53上。

进一步的,显示组件2包括底部抵接于支撑部52顶部的扩散片21、设于扩散片21远离背板1一侧的液晶玻璃22和用于固定扩散片21、液晶玻璃22和背板1的面框23。具体的,灯条组件3发出的光经量子管组4处理后传送至扩散片21,经扩散片21均匀的扩散后通过液晶玻璃22传送出去,面框23用于将扩散片21和液晶玻璃22固定于背板1上。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扩散片21上还可以设置多种膜片相结合达到将光源扩散的目的,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的,背板1靠近灯条组件3的一侧设置有反射片24。具体的,反射片24设置在灯条组件3和背板1之间,能够将灯条组件3发出的光未被量子管组4处理并发散至扩散片21的光线进行反射,能够提高光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在背板1内侧的灯条组件3发出的光线,经过量子管组4处理后传至显示组件2,从而实现直下式的背光模组的成像。采用固定件5的固定部51将量子管组4固定从而防止量子管组4的滚动,采用支撑部52多位置的对显示组件2进行支撑从而避免显示组件2弯折。固定件5通过简单的结构将灯条组件3、量子管组4和显示组件2的位置进行固定,且光线能够正常射出,达到较好的成像效果。该固定件5和扩散片21的成本较低,能够解决采用侧入式时成本昂贵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替换和改进等等,这些修改、替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