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468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透明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通常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位于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和用于在液晶层的两侧产生电场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位于上基板外侧的上偏光片和位于下基板外侧的下偏光片,以及背光源。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基于液晶显示器的透明显示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橱窗、建筑、车辆等场所被广泛使用。因此,实用新型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透明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透明显示装置。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包括:

透明显示盒,由多个显示面板拼接构成;

透明壳体,具有多个侧壁,且与所述透明显示盒适配,并套设于所述透明显示盒外侧;其中,

在每个侧壁的至少一个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光源。

优选的是,每个侧壁具有靠近所述透明显示盒的第一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至少一个边缘位置上。

优选的是,所述透明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各个所述显示面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透明壳体内。

优选的是,所述透明壳体的各个侧壁通过玻璃胶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侧壁的个数为N个,N大于等于4;其中,第1个所述侧壁至第N-1个所述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第N个侧壁与第1个侧壁至第N-1个侧壁所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N个侧壁为槽型结构,在所述槽型结构的两个凸部上具有开口,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开口中。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开口中背离透明显示盒的一侧设置有胶垫。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开口靠离透明显示盒的侧面长于背离透明显示盒的侧面。

优选的是,所述光源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所述侧壁上。

优选的是,在每个所述侧壁的两个相对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光源。

优选的是,在每个所述侧壁的四个边缘位置上均设置有光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透明显示装置将光源设置在透明壳体的侧壁的边缘位置上,以使光源发射出的光从与其相对的显示面板的侧边进入,也即给显示面板提供侧入式的光源,该种结构省略了导光板,使得透明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透明显示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透明显示装置的光源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透明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透明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所圈定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透明显示盒;2、透明壳体;21、透明壳体的侧壁;3、光源;4、控制板;5、胶垫;10、第一基板;20、第二基板;30、液晶聚合物;31、液晶分子;32、长链;11、像素电极;12、公共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显示装置,包括:透明显示盒1和透明壳体2;其中,透明显示1盒由多个显示面板拼接构成;透明壳体2具有多个侧壁21,且与透明显示盒适配,并套设于透明显示盒1外侧;在每个侧壁21的至少一个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光源3,光源3用于为与其相对的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盒1中每个显示面板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还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聚合物30,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且相互绝缘的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其中,液晶聚合物30由液晶、可聚合液晶单体和光引发剂的混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作用下形成。

其中,上述的光源3可以为LED灯条,当然也不局限于LED灯条,只要能够为与其相对的显示面板提供侧入式光源即可。

具体的,由于液晶聚合物30是由液晶、可聚合液晶单体和光引发剂的混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作用下形成,而该混合物在紫外光照射后,可聚合液晶单体会发生聚合,聚合物长链32方向与液晶分子30的长轴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当上述显示面板通电时,像素电极11与公共电极12形成电场,液晶聚合物30中的液晶分子31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偏转,但是由于聚合物网络作用,使液晶聚合物30呈散射态,而散射态破坏了光源3所发射出的光线在两基板之间的全反射条件,因此可以使光源3所发射出的光中至少有部分光经液晶聚合物30散射后从第一基板一侧射出。当显示面板处于关态时,液晶聚合物30中液晶分子31的长轴方向与液晶聚合物30中长链32的延伸方向一致,液晶聚合物30呈透明态。因此上述显示面板,通过电场开态和关态作用,液晶分子30可以发生旋转或恢复,从而达到显示面板的作用。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装置将光源3设置在透明壳体2的侧壁21的边缘位置上,因此以使光源3发射出的光从与其相对的显示面板的侧边进入,也即给显示面板提供侧入式的光源,该种结构省略了导光板,使得透明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单。

其中,透明壳体2的每个侧壁21均具有靠近透明显示盒的第一面,光源3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至少一个边缘位置上。也即,光源3是限定在透明壳体内的,可以缩小光源3与其对应的显示面板之间的距离,避免光线的损失。当然,在第一面的多个边缘位置上均可以设置光源3,从而使得多个显示面板可以接收到多个侧入式光源,以使得显示更加均一。

其中,透明壳体2的各个侧壁21通过玻璃胶连接。此时可以将各个侧壁21上的光源安装好之后,将各个侧壁21通过玻璃胶连接固定在一起,形成透明壳体2。

其中,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透明壳体结构,透明壳体2的侧壁21的个数为N个,N大于等于4;其中,第1个所述侧壁至第N-1个所述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第N个侧壁与第1个侧壁至第N-1个侧壁所构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可拆卸连接。例如,透明壳体的形状可以为棱锥、长方体、正多面体等。

具体的,如图4和5所示,以N等于6为例,也即透明壳体2为一个六面体,第1个侧壁至第5个侧壁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这5个侧壁则拼成一个凹槽,此时第6个侧壁则相当于一个盖,盖在这5个侧壁则拼成一个凹槽的开口上。而这第6个侧壁的结构优选为槽型结构,在所述槽型结构的两个凸部上具有开口,所述光源3设置在所述开口中。进一步的,在开口中背离透明显示盒1的一侧设置有胶垫5。该胶垫可以用于防止光源3所发的光漏光,同时由于开口位置也就是第6个侧壁与其余5个侧壁则拼成的凹槽的连接位置,此时胶垫5还可以起到防尘、缓冲的作用。进一步的,开口靠离透明显示盒1的侧面长于背离透明显示盒1的侧面,此时进一步的防止污染物从第6个侧壁与其余5个侧壁则拼成的凹槽的连接位置进入,影响观看显示面板显示的清晰度。

其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板4,该控制板4与各个显示面板连接,用于控制显示面板的显示,其中,该控制板4可以设置在透明壳体2内,也可以设置在透明壳体2外,当控制板4设置在透明壳体外2时,则需要在透明壳体2上开孔,以使连接显示面板与控制板4的信号线能能够引出。

其中,本实施例中光源3可以采用双面胶固定在透明壳体2的侧壁21上,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粘结在透明壳体2的侧壁21上。

其中,优选的,在每个所述侧壁21的两个相对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光源3。此时可以为与这两个光源3相对的显示面板提供双侧光源;当然,还有优选的,在每个所述侧壁21的四个边缘位置上均设置有光源3。此时可以为与这两个光源相对的显示面板提供四侧光源。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透明显示装置的透明显示盒1内可以用于展示物品,也即本实施例中的透明显示盒1也为可拆卸结构。当然,还可以在透明显示盒1与透明壳体2直接陈列所展示的物品。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