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731发布日期:2019-05-07 22:0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来自光源的光信号经过光纤送入调制器,使待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后,导致光的光学性质(如光的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源,再经过光纤送入光探测器,经解调后,获得被测参数。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依靠光而不是电来感受和传输信号,所以传感器电绝缘、防爆、抗电磁干扰、安全性好;2、由于光纤本身由非金属材料制成,可耐酸碱腐蚀、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使用;3、光在光纤中传输损耗低,并可以柔性弯曲,适合远距离在线检测;4、传感器探头尺寸小,易于在狭小空间实现测量。基于以上特点,光纤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微波行业、医疗、变电所或大型变压器等的温度监控。

一般的光纤传感器探头通常包括探头和尾纤,这两部分通常是不可分离的,然而,在实际光纤传感器安装过程中探头的尾纤非常容易被损坏。使用过程中探头和尾纤必须分别固定在静电吸盘的两个不同的构件上,这两个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又必须独立装配,这样的装配方式给光纤传感器的使用和安装带来非常大的麻烦。而且在使用中探头和尾纤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状态下,将探头和尾纤做成一体就要求探头和尾纤的材料都能承受传感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

目前,并没有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组装板1中的第一约束组件11以及设置在静电吸盘2中的第二约束组件21,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11,所述第二约束组件21设置有第二导向部211,所述第一导向部111用于容纳尾纤112,所述第二导向部211用于容纳光纤探头212,所述第一导向部111和所述第二导向部211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部11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导向部211的轴线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包括光纤组件准直头113,所述第一导向部111为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中形成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通过光纤组件外盖114固定在所述组装板1中。

优选地,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的外壁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轴肩115,所述轴肩115卡接在所述光纤组件外盖114的内壁上,所述光纤组件外盖114中设置有光纤组件弹簧盖116,所述光纤组件弹簧盖1161内设置有弹性装置1161,所述弹性装置1161沿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的长度方向伸缩时能够与所述轴肩115抵接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约束组件21为探头固定螺丝,所述探头固定螺丝将所述光纤探头212与所述静电吸盘2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部211为所述探头固定螺丝中形成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相对设置且尺寸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探头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静电吸盘2中,所述静电吸盘2设置有探头安装孔22,所述光纤探头212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孔22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组装板中的第一约束组件以及设置在静电吸盘中的第二约束组件中的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的相对设置,并通过光纤组件外盖固定在所述组装板中实现对光纤的保护,通过轴肩卡接在所述光纤组件外盖的内壁上并配合弹性装置实现了沿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的长度方向伸缩时与所述轴肩抵接或分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光纤对接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清晰地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1中示出了一种在未安装以前的光纤对接装置的状态图,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一种安装完成后的光纤对接装置的状态图,本实用新型将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作进一步地描述,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静电吸盘组装的光纤对接装置,包括设置在组装板1中的第一约束组件11以及设置在静电吸盘2中的第二约束组件21,如图1所示,所述组装板1即为图1左侧最大的类梯形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组装板1实际上是一个长方体结构的长板,配合静电吸盘进行贴合固定,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组装板1还可以为圆柱体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为设置在所述组装板中轴线位置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卡合贴合所述组装板中空内壁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静电吸盘2即为图1或图2右侧最大的类正方体结构,所述静电吸盘是一种用静电荷产生的吸力吸紧工件的吸盘,在本实施例中,主要用于将静电吸盘吸紧所述组装板,所述静电吸盘可以为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或者其他形状,在此不予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设置有第一导向部111,所述第二约束组件21设置有第二导向部211,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中轴线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即为所述第一导向部111,所述第二约束组件21中轴线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即为所述第二导向部2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部111用于容纳尾纤112,所述尾纤即为与网络运营商上行连通的光纤终端,所述第二导向部211用于容纳光纤探头212,所述光纤探头212即为连接所述光纤传感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导向部111和所述第二导向部211相对设置,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111和所述第二导向部211在工作状态下相连通,完成从网络运营商到光纤对接装置再到光线传感器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部11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导向部211的轴线重叠,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111中的光纤与所述第二导向部211中的光纤探头在同一水平面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包括光纤组件准直头113,所述第一导向部111为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中形成的通孔,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用于将光纤固定在所述组装板上,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还可以用于校准、导向所述光纤,使光纤以平行与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中轴线的状态进入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形成的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通过光纤组件外盖114固定在所述组装板1中,所述光纤组件外盖用于固定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且所述光纤组件外盖114沿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外壁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后述中描述的弹簧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光纤组件外盖114可以螺纹连接所述组装板,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粘结、卡合、铆接等等方式连接,在一个特殊的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组件外盖114与所述组装板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的外壁沿径向方向设置有轴肩115,所述轴肩115卡接在所述光纤组件外盖114的内壁上,所述轴肩115为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外壁上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外壁沿径向方向设置,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优选地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轴肩为一圈凸出部,所述轴肩115靠近光纤对接位置设置在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外壁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组件外盖114中设置有光纤组件弹簧盖116,所述光纤组件弹簧盖1161内设置有弹性装置1161,所述光纤组件弹簧盖116呈半开口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开口方向朝向尾纤对接的反方向,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组件弹簧盖1161设置在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外壁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半开口中空圆柱体结构的底端与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外壁固定,所述光纤组件弹簧盖1161外壁与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外壁以及所述半开口中空圆柱体结构的底端形成半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半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开口方向通过所述光纤组件外盖的垂直部分实现密封。

进一步地,在所述半开口的中空结构内设置有弹性装置1161,所述弹性装置1161即为弹簧,所述弹簧平行与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长度方向设置,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弹簧产生的张力使所述轴肩抵接在所述光纤组件弹簧盖1161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装置1161沿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的长度方向伸缩时能够与所述轴肩115抵接或分离,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工作状态下,所述静电吸盘与所述组装板通过静电吸力相连接,所述尾纤固定在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中,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抵接所述静电吸盘中的探头保护管,并产生抵抗所述静电吸力的反作用力,当所述静电吸盘的吸力大于所述弹簧张力时,弹簧产生形变,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朝向弹簧张力的反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所述静电吸盘与所述组装板通过静电吸力相连接,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113通过弹簧张力抵接所述静电吸盘,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静电吸盘使用的光纤对接装置中,保护了尾纤且不会因为抵接而造成尾纤的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约束组件21为探头固定螺丝,所述探头固定螺丝将所述光纤探头212与所述静电吸盘2连接,所述探头固定螺丝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静电吸盘2上,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固定螺丝通过所述静电吸力抵接所述光纤组件外盖,所述探头固定螺丝呈半开口圆柱状中空结构,所述探头固定螺丝的最小内径大小与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的直径大小相适应,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穿过所述探头固定螺丝的最小内径与光纤探头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部211为所述探头固定螺丝中形成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第一约束组件11相对设置且尺寸相匹配,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部211即为探头保护管,用于保护设置在导向孔中的探头传感单元以及光纤探头,所述第二导向部211的外径大小与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外径大小相适应,所述第二导向部211的内径大小与所述光纤组件准直头内径大小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探头固定螺丝固定在所述静电吸盘2中,所述静电吸盘2设置有探头安装孔22,所述光纤探头212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孔22中,所述探头安装孔22用于安装探头,所述探头安装孔2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静电吸盘2,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粘结、卡合、铆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所述静电吸盘2,所述光纤探头212优选地通过卡合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探头安装孔22中,所述光纤探头212在工作状态下与所述尾纤相抵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光纤探头212可以和尾纤分离,所述光纤探头212和尾纤可以分别独立的安装在应用设备的两个不同的部件上,当应用设备最后组装时,所述光纤探头212可以实现与尾纤的自动对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纤对接装置后,所述光纤探头212可以用适合工作区使用环境材料来制作。如PEI,PI,PEEK,石英等,相应地,尾纤可以用常用的光纤来制作以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探头固定螺丝设计成具有准直功能的导向孔,当所述光纤探头和尾纤耦合时导向孔限制所述光纤探头和光纤组件准直头的径向移动,使光纤组件准直头和所述光纤探头实现轴向对准。光纤组件外盖、光纤组件弹簧盖、弹簧装置、光纤组件准直头共同组成一个弹性机构,使尾纤在和光纤探头配合时轴向有一个稳定的接触压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