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结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691发布日期:2019-05-07 22:04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双面结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板材技术领域,具体为双面结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反射片的用途在于将底面露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用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同等面积发光亮度情况下,发光效率高,功耗低;

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 206594332 U,授权公告2017.10.27公开了双面结构导光板,包括有入光面、出光面与背光面,所述出光面包括有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包括有多条连续的波浪条纹,所述背光面上设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凸点,所述两两凸点之间相互错开,两凸点之间的距离与凸点的外径相同;所述入光面还包括入光结构,所述入光结构包括有上层与下层,所述上层上设有向上凹陷的缺口,下层上设有向下凸起的凸块,所述缺口与凸块的中心线重合。

现有技术中的双面结构导光板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入光面上的入光结构导光效率低,不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外部发光体的光线,入光结构在吸收光线时不能将光线均匀布置在基板每个角落,入光结构距离出光面的距离不同,致使出光不均,背光面上设置的凸点,当不同角度的背光光线照射到背光面上的凸点上时,凸点内层面汇集不同角度的光线将其沿着同一方向射出,在出光面背部会汇集呈较亮的光斑,致使出光面出光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面结构导光板,解决了传统的导光板导光效率低,背光面出光率较高,且背光面反射的光线较为集中容易在出光面上形成光斑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面结构导光板,包括基板、棱镜结构和正四面体,所述基板由出光层、背光层和入光面组成,所述出光层上层固定有棱镜结构,所述背光层底部固定有正四面体,所述出光层与背光层右侧设置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内镶嵌有导光柱,所述出光层与背光层之间设置有布光网。

优选的,所述棱镜结构与出光层之间设置有PET膜。

优选的,所述布光网右侧与导光柱相连,且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布光网主体由半圆柱型结构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而成,且圆弧一面朝向背光层。

优选的,所述出光层上层的棱镜结构底部相连并排布置,所述背光层底部的正四面体底部相连并排布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面结构导光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入光面内设置导光柱,用于极大限度的导入外部发光体光线,提高了光线利用效率,增加导光板的整体亮度,基板中部设置布光网,将导光柱上吸收的光线均匀布置在基板每个角落,使得基板内部的发光点距离出光面距离相同,出光度较为均匀。

(2)本实用新型布光网主体由半圆柱型结构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而成,光线经过布光网时,半圆柱内侧弧面结构会将半圆柱内的光线反射出去,使其光线沿着半圆柱切面一侧射出,可避免较多的光线穿过布光网射向背光层。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背光层底部设置正四面体结构,从布光网上残存射出的光线射向正四面体结构中,在密排设置的正四面体结构中经过折射反射极大程度的回收照射的光线,可从多角度射入和射出,射出的光线角度不一,不会在出光面上聚集成光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入光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布光网切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布光网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布光网和导光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棱镜结构;3、正四面体;4、入光面;5、布光网;6、背光层;7、出光层;8、PET膜;9、导光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双面结构导光板,包括基板1、棱镜结构2和正四面体3,基板1由出光层7、背光层6和入光面4组成,出光层7上层固定有棱镜结构2,出光层7上层的棱镜结构2底部相连并排布置,提高了射出光线的多角度均匀性,棱镜结构2与出光层7之间设置有PET膜8,背光层6底部固定有正四面体3,背光层6底部的正四面体3底部相连并排布置,可极大程度的回收发射光线,出光层7与背光层6右侧设置有入光面4,入光面4内镶嵌有导光柱9,导光柱9可极大程度的吸收光源光线,布光网5主体由半圆柱型结构横向和纵向交错布置而成,且圆弧一面朝向背光层6,出光层7与背光层6之间设置有布光网5,布光网5右侧与导光柱9相连,且为一体式结构。

使用时,外部发光体光线经过导光柱9进入布光网5内,布光网5将导光柱9上吸收的光线均匀布置在基板1每个角落,使得基板1内部的发光点距离出光面距离相同,光线经过布光网5时,半圆柱内侧弧面结构会将半圆柱内的光线反射出去,使其光线沿着半圆柱切面一侧射出,经过棱镜结构2的反射或折射多方向均匀射出,从布光网5上残存射出的光线射向正四面体3结构中,在密排设置的正四面体3结构中经过折射反射极大程度的回收照射的光线,吸收多角度射入的光线之后多角度的射向出光层7,射出的光线角度不一,不会在出光面上聚集成光斑。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基板1、棱镜结构2和正四面体3,解决了传统的导光板导光效率低,背光面出光率较高,且背光面反射的光线较为集中容易在出光面上形成光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