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2421发布日期:2019-01-18 23:0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lcd)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组件。各大lcd的生产企业一直致力于改善显示面板的结构以及排线布局,以提高基板利用率,降低成本。而现有的大尺寸显示屏在玻璃基板上的排布对提高基板利用率和降低成本并没有多少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可提高基板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改善排线布局。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向组合以形成显示基板;

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

在每个所述显示区域边缘的所述第一基板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

将测试点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以对所述显示区域进行检测。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向组合以形成显示基板;

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

在每个所述显示区域边缘的所述第一基板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

预先将所述显示区域的测试走线汇聚至所述开口内,将测试点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走线对应相连以对所述显示区域进行检测;

其中,所述走线包括连接红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一走线、连接绿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二走线、连接蓝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三走线,以及连接数据线的第四走线和连接扫描线的第五走线,所述测试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表面,所述开口设置在每个所述显示区域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缘。

又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

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对向设置的第二基板,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划分有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每个所述显示区域边缘的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

测试点,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域内的走线电性相连,所述测试点对应设置于所述切口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向组合以形成显示基板,在显示基板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并在每个显示区域边缘的第一基板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将测试点设置于开口处以对显示区域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基板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此用来描述各种元素,但这些元素不应该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这些元素彼此区分开。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s15:

步骤s11: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向组合以形成显示基板,第二基板的表面设有阵列的主动开关和像素单元。

具体地,参见图3所示,在显示面板制作工艺中,预先对两块面积相对较大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进行加工,再将加工后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组合形成一块大面积的显示基板100,第二基板120的表面设有阵列的主动开关和像素单元。在具体实现中,第一基板110即为大张的彩膜基板,第二基板120即为大张的阵列基板,主动开关可例如为tft(薄膜晶体管)。每个独立的显示面板150是通过大面积的显示基板100进行加工切割后制成的。

步骤s12:在显示基板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

具体地,组成一个较大的显示基板后,在该显示基板上划分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每个显示区域对应后续加工工艺中,切割后得到的显示面板。

步骤s13:在每个显示区域边缘的第一基板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

具体地,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显示基板100上规划好每个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50后,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150内的边缘处切割一个开口111,制成一个个异形显示面板,开口111位于划分的显示区域150的内部。具体实现中,开口111可以开设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多个开口111。开口111的形状可例如为矩形,或者是半圆形,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步骤s14:将测试点设置于开口处以对显示区域进行检测。

具体地,显示基板100在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显示面板前要对所有即将切割的显示区域150进行测试,来检测每个显示面板的性能。本发明实施例将检测显示面板性能的测试点200设置在上述开口111处,再通过测试点200来检测显示面板的性能。需检测的性能可例如为显示面板内部走线是否完好、显示过程中是否存在点缺陷、斑缺陷等。

步骤s15:通过检测后,对显示基板进行切割以形成多个显示面板。

具体地,将检测通过后的整张的显示基板100按照预定的显示区域150进行切割,以获得独立的一个个的显示面板。

具体地,在对显示面板进行检测时,测试点200所设置的位置都是设置在显示区域150的旁边,靠近显示区域150,则在显示基板100上必须预留多余的区域来排布安置测试点200的位置。若在显示区域150开设开口111,将测试点200所安置的位置设置在该开口111内,那么就可以将原本用于设置测试点200的显示基板100上的部位省去,进而更好的规划显示区域150的位置。以测试点200设置在显示基板100的边缘为例,显示区域150将会避开测试点200所处的纵向或横向的显示基板区域,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口111设计,显示区域150则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向显示基板100的边缘靠近,利用到现有用于设置测试点200所处的纵向或横向的显示基板100区域,很好的提高了显示基板100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成本。在具体实现中,显示基板100的每个显示区域150边缘最好预留出一部分区域作为切割的缓冲区域,方便切割完成后再对显示面板的轮廓进行加工,也可在显示区域150切割边缘出现损坏时进行修整。

特别地,由于现今制作显示基板的工艺中,即会设置多个焊垫于显示基板,所以本发明在后续测试操作中,即可利用该多个焊垫作为测试点以进行测试,而不需要额外设置测试点。

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对向组合以形成显示基板100,在显示基板100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150,并在每个显示区域150边缘的第一基板110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111,将测试点200设置于开口111处以对显示区域150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基板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将测试点200设置于开口111处以对显示区域进行检测,包括预先将显示区域的测试走线汇聚至开口内,测试点与走线对应相连以对显示区域进行检测。

具体地,将测试点设置在开口处,显示区域的测试走线可以汇聚至该开口的周边,让测试点与显示区域之间的走线布局更加简单,降低布线工艺难度。

参见图7所示,进一步地,走线包括连接红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一走线131、连接绿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二走线132、连接蓝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三走线133,以及连接数据线的第四走线134和连接扫描线的第五走线135。

进一步地,测试点200设置于第二基板120表面。

具体地,测试点200一般在规划第二基板120表面的时候,就会预先在每个预定的显示区域150内进行布局,当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组合形成显示基板100后,切割掉第一基板110表面的预定位置以露出预留的测试点200的部位,如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10的显示区域150边缘的第一基板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111,即为了让测试点200暴露出来,让后续通过测试点200来对显示面板进行测试。

进一步地,开口111设置在每个显示区域150靠近第一基板110边缘的一侧。

具体地,将开口111设置在每个显示区域150靠近第一基板110边缘的一侧可以简化切割工艺,降低切割工艺的难度和成本。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s25:

步骤s21: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向组合以形成显示基板,第二基板的表面设有阵列的主动开关和像素单元。

步骤s22:在显示基板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

步骤s23:在每个显示区域边缘的第一基板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开口设置在每个显示区域内且位于第一基板的边缘。

步骤s24:预先将显示区域的测试走线汇聚至开口内,走线包括连接红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一走线、连接绿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二走线、连接蓝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三走线,以及连接数据线的第四走线和连接扫描线的第五走线,测试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表面,测试点与走线对应相连以对显示区域进行检测。

步骤s25:通过检测后,对显示基板进行切割以形成多个显示面板。

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向组合以形成显示基板,在显示基板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并在每个显示区域边缘的第一基板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开口设置在每个显示区域靠近所述第一基板边缘的一侧,预先将显示区域的测试走线汇聚至开口内,走线包括连接红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一走线、连接绿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二走线、连接蓝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三走线,以及连接数据线的第四走线和连接扫描线的第五走线。测试点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表面,测试点与走线对应相连,通过测试点对显示区域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基板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简化了测试点的走线布局。

参见图3-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包括显示基板100和测试点200。显示基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以及与第一基板110对向设置的第二基板120,在显示基板100上划分有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150,每个显示区域150边缘的第一基板110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11;测试点200与基板100上的显示区域150内的走线电性相连,测试点200对应设置于切口121内。

具体地,显示基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以及与第一基板110对向设置的第二基板120。在显示面板制作工艺中,预先对两块面积相对较大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进行加工,再将加工后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组合形成一块大面积的显示基板100。在具体实现中,第一基板110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120为阵列基板。每个独立的显示面板150(即显示区域)是通过大面积的显示基板100进行加工切割后制成的。第一基板110边缘设有至少一个朝内侧凹陷的切口111,测试点200对应设置于切口111内,且测试点200与显示基板100内的走线电性相连。通过测试点200及走线来测试显示基板100每个显示区域(即切割后的显示面板150区域)的性能是否完好,需检测的性能可例如为显示面板内部走线是否完好、显示过程中是否存在点缺陷、斑缺陷等。

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对向组合以形成显示基板100,在显示基板100上划分出多个独立的显示区域150,并在每个显示区域150边缘的第一基板110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111,将测试点200设置于开口111处以对显示区域150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显示基板100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参见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地,走线包括连接红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一走线131、连接绿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二走线132、连接蓝色子像素单元的第三走线133,以及连接数据线的第四走线134和连接扫描线的第五走线135。

进一步地,测试点200设置于第二基板120表面。

进一步地,开口111设置在每个显示区域150靠近第一基板110边缘的一侧。

具体地,测试点200一般在规划第二基板120表面的时候,就会预先在每个预定的显示区域150内进行布局,当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组合形成显示基板100后,切割掉第一基板110表面的预定位置以露出第二基板120表面预留的测试点200的部位,如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10的显示区域150边缘的第一基板110上切割至少一个开口111,即为了让测试点200暴露出来,让后续通过测试点200来对显示面板150(显示区域)进行测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