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6778发布日期:2019-04-30 17:49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0月2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138402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与本公开一致的装置和方法涉及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以下显示装置:其包括沿着导光板的边缘设置的光源和设置在导光板的前方的光学距离处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最近,使用背光单元的非发光型液晶显示器(lcd)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显示器市场。

背光单元分为直下型背光单元和边缘型背光单元,直下型背光单元包括设置在导光板后面的光源,边缘型背光单元包括沿导光板边缘设置的光源。目前,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

由于边缘型背光单元仅使用向导光板的前表面(或发射表面)发出的光,所以导光板被设计成大于或等于显示面板的尺寸。因此,在边缘型背光单元中,装置可以固定到导光板的边缘。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导光板的侧面被装置覆盖,所以从导光板侧面发出的光不会被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因此,通过屏幕看不到从导光板侧面发出的光。

然而,在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的情况下,其中导光板的尺寸被设计成具有小于显示面板的尺寸的尺寸,从导光板侧面发出的强光被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上,且因此屏幕的左右两侧看起来较亮。

然而,当导光板的左侧和右侧覆盖有设置在显示面板和导光板之间的支架时,要向导光板侧面发出的光被完全阻挡,且因此屏幕的左侧和右侧变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实施例克服了上述缺点和上面没有描述的其他缺点。此外,本公开不需要克服上述缺点,并且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不克服上述任何问题。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于通过覆盖从导光板的侧面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来适当地调节屏幕的左侧和右侧的亮度,从而防止由导光板的侧面发出的光引起的光反弹现象。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导光板,设置在显示面板后面,导光板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小于显示面板;光源,被配置为向导光板的第一侧表面发光;后底架,设置在导光板后面并被配置为容纳导光板的后表面;以及支撑结构,沿着与导光板的第一侧表面不同的导光板的第二侧表面设置,支撑结构包括阻光突起部,该阻光突起部被配置为阻挡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

阻光突起部包括多个阻光突起部,多个阻光突起部沿着支撑结构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从支撑结构的一端朝向导光板突起。

多个阻光突起部中的相邻阻光突起部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

多个阻光突起部中彼此相邻的第一对阻光突起部之间的第一距离可以小于彼此相邻的第二对阻光突起部之间的第二距离,光源距离第一对阻光突起部比距离第二对阻光突起部近。

随着在光源和各相邻的阻光突起部之间测量的第二距离增加,在多个阻光突起部当中的相邻的阻光突起部之间测量的第一距离可以逐渐增加。

多个阻光突起部当中的第一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宽度宽于多个阻光突起部当中的第二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宽度,光源可以距离第一多个阻光突起部比距离第二多个阻光突起部近。

多个阻光突起部可以从支撑结构朝向导光板突起,并且可以覆盖导光板的发光表面的一部分。

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宽度可以朝向导光板逐渐减小。

随着光源和各阻光突起部之间的距离增加,朝向导光板突起的多个阻光突起部的长度可以逐渐缩短。

多个阻光突起部可以包括第一组阻光突起部和第二组阻光突起部,第一组阻光突起部以在彼此之间的第一距离来相邻设置,第二组阻光突起部设置得比第一组阻光突起部远离光源,并且第二组阻光突起部以彼此之间的第二距离来相邻设置。

多个阻光突起部中的每一个阻光突起部的下部可以形成“ᄀ”形状,其向导光板的第一端表面反射光。

多个阻光突起部当中的第一阻光突起部的第一高度高于多个阻光突起部当中的第二阻光突起部的第二高度,光源距离第一阻光突起部比距离第二阻光突起部近。

随着光源和各阻光突起部之间的距离增加,多个阻光突起部可以具有逐渐降低的高度。

多个阻光突起部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高度的第一组阻光突起部和具有低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的第二组阻光突起部,光源距离第一组阻光突起部可以比距离第二组阻光突起部近。

多个阻光突起部还可包括第三组阻光突起部,第三组阻光突起部设置为比所述第二组阻光突起部远离光源,并且具有低于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

第一组阻光突起部可以布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一区域中,第二组阻光突起部可以布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二区域中,且第三组阻光突起部可以布置在支撑结构的第三区域中,第一组阻光突起部、第二组阻光突起部和第三组阻光突起部可以布置成随着距光源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从第二侧表面发出的光量。

支撑结构可以包括没有形成多个阻光突起部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可以与导光板的侧面相邻,该侧面与导光板的第一侧表面相对定位。

支撑结构可以包括导光表面,该导光表面从导光板朝向显示面板倾斜,并且将从导光板的第一侧表面漫射的光向显示面板引导。多个阻光突起部可以从导光表面突起。

可以沿着与导光板的第二侧表面相对地定位的导光板的第三侧表面设置附加的支撑结构,且该附加的支撑结构被配置为阻挡第三侧表面的一部分。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导光板,设置在显示面板后面,导光板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小于显示面板;光源,被配置为向导光板发光;后底架,设置在导光板后面并被配置为容纳导光板的后表面;沿着导光板左端设置的左支撑结构和沿着导光板右端设置的右支撑结构,其中,左支撑结构和右支撑结构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阻光突起部,该阻光突起部分别突起以阻挡沿着左端的导光板的一部分和沿着右端的导光板的一部分。

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导光板、布置在导光板的第一侧表面处的光源;以及沿着导光板的第二侧表面布置的多个阻挡构件,其中,多个阻挡构件设置成阻挡朝向显示面板发出且从导光板的第二侧表面发出的光。

导光板的宽度可以小于显示面板的宽度。

多个阻挡构件中的每一个阻挡构件的尺寸可以基于相应的阻挡构件距光源的距离而变化。

在多个阻挡构件当中,相邻阻挡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基于相邻阻挡构件距光源的距离而变化。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引导构件,其沿宽度方向从导光板朝向显示面板倾斜,并且将从导光板发出的光朝向显示面板的外部引导。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导光板;布置在导光板的第一侧表面处的光源;以及包括沿着导光板的第二侧表面布置的多个突起部在内的支撑结构,其中,多个突起部设置成阻挡朝向显示面板发出且从导光板的第二侧表面和设置在导光板的光入射侧表面和导光板的第二侧表面之间的导光板的发光表面发出的光。

导光板的宽度可以小于显示面板的宽度。

多个突起部中的每一个突起部的尺寸可以基于相应的突起部距光源的距离而变化。

在多个突起部当中,相邻突起部之间的空间可以基于相邻突起部距光源的距离而变化。

支撑结构可以沿宽度方向从导光板朝向显示面板倾斜,并且可以将从导光板发出的光朝向显示面板的外部引导。

本公开的附加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随后的描述中阐述,并且将部分地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践来学习。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本公开的以上和/或其他方面将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沿着图1中示出的导光板的下边缘布置的光源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去除了漫射片和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导光板侧面发出并被阻光突起部所覆盖的光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3中所示出的支架的左构件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沿着导光板的左边缘布置的支架的左构件的局部切割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组合到后底架的组合孔中的支架的钩子的局部切割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3中示出的viii部分(即形成在支架的左构件处的阻光突起部)的放大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透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形成为宽度从导光板朝向支架的左构件逐渐变窄;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阻光突起部的下部的局部切割透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被切割成“ᄀ”形状;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按照组形成有不同宽度;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形成为宽度从支架的左构件朝向导光板逐渐变窄;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按照组以不同的长度突起;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按照组形成不同形状;

图1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按照组以不同的高度突起;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图15中所示出的支架的透视图;以及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从图16中所示出的方向f观看的侧视图,即按照组比较阻光突起部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

在下面的描述中,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也用于相同的要素。在描述中定义的内容,例如详细结构和要素,是提供用来帮助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那些特别定义的内容的情况下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此外,没有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或构造,因为它们会以不必要的细节模糊本公开。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体现,且不应被解释为受限于本文中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且将本公开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描述方便,要素的尺寸被放大,并且层和区域的要素厚度的比率可以被夸大或缩小。

尽管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要素,但是这些要素可以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要素与另一要素区分。例如,在不脱离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要素可以称为第二要素,并且类似地,第二要素可以称为第一要素。

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含有”、“包括”和/或“包括有”在本文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要素和/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要素、组件和/或其组合。

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可以被理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含义。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和尺寸小于显示面板的导光板。

新的边缘型背光单元通过在导光板和显示面板之间支撑导光板和显示面板的边缘来确保导光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的光学距离。

支架包括显示装置的下构件、上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其可以以相互分离的状态制造并且分别设置在导光平面的后面中的后底架的下边缘、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左构件和右构件覆盖从导光板的左表面和右表面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来调节向显示面板的每个部分照射的光量或者向显示面板照射的总光量。通过如上所述来调节向显示面板照射的光量,可以解决在屏幕的左侧和右侧发生的光反弹现象。

为了调节光量,左构件和右构件中的每一个构件包括多个阻光突起部,这些阻光突起部以近似锯齿形状布置。多个阻光突起部在倾斜导光表面上彼此以预设距离形成,用于向显示面板引导从导光板的侧面发出的光。

详细地,多个阻光突起部可以通过阻挡分别从导光板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发出的光的一部分来调节向显示面板的左侧和右侧照射的光量。可以通过分别调节阻光突起部之间的距离、阻光突起部的宽度、阻光突起部朝向导光板突起的长度或者阻光突起部朝向显示面板突起的高度来执行该光量调节。此外,可以通过使用彼此混合的用于光量调节的各种条件中的至少两种或更多种来体现各种光量调节装置。

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沿着图1中所示出的导光板50的下边缘布置的光源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后底架10,后底架10提供显示装置1的硬度;导光板50,设置在后底架10的前面并且从前表面(在下文中称为发光表面50a)朝向显示面板90发光;光学模块60,沿着导光板50的侧面(在下文中称为光入射部分51)设置并将光照射到光入射部分51上;显示面板90,设置在导光板50前面的光学距离处;以及支架100,可以包括支撑导光板50和显示面板90的边缘的框架、边框和/或其他支撑结构。

显示装置1还可以包括反射片30和漫射板70,反射片30设置在导光板50的后表面上,并且向导光板50反射从导光板50的后表面发出的光,漫射板70设置在显示面板90的后表面上,并且漫射从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发出的光。

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棱镜片和保护片,其堆叠在漫射板70和显示面板90之间。此外,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可以设置多个支撑构件,以保持用于导光板50和漫射板70之间的光学距离的预设距离。多个支撑构件可以固定到导光板50。

光学模块60可以包括以窄而长的带状形成的基板61和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地布置在基板61的侧面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ed)63。

导光板50在导光板50内对从多个led63朝向光入射部分51漫射的光进行引导,然后通过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朝向显示面板90的后表面发光。

导光板50包括发光部分53,发光部分53与光入射部分51相对设置并且对应于光入射部分51。在这种情况下,从发光部分53发出的光被上部构件130的下部处包括的反射带(未示出)反射,然后入射到发光部分53上。入射到发光部分53上的光从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发出,然后大部分朝向显示面板90的上部发出。

导光板50还通过左表面55和右表面57发光。从左表面55发出的光由支架100的左构件150引导,然后大部分朝向显示面板90发出。从右表面57发出的光由支架100的右构件170引导,然后照射到显示面板90的右侧。通过在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中形成多个发光图案(未示出),可以使通过发光表面50a照射的光的分布均匀。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去除了漫射片和显示面板90的显示装置1的正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从导光板50的侧面发出并被阻光突起部覆盖的光的示意图。

参考图3,支架100可包括下构件110、上构件130、左构件150和右构件170,其分别固定到后底架10的下边缘、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

光学模块60可以在下构件110内被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模块60由下构件110覆盖,且因此不显露于外部,如图3所示。

上构件130与导光板50的发光部分53(参考图1)相邻设置,并且包括支撑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的上部的前端。左构件150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相邻设置,并且通过多个阻光突起部153支撑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的左侧。右构件170与导光板50的右表面57相邻设置,并且通过多个阻光突起部173支撑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的右侧。

由于导光板50的尺寸小于显示面板90的尺寸,所以可以通过分别形成用于在上部构件130、左构件150和右构件170的上表面上引导光的导光表面131、151和171,将向发光表面50a发出的光引导到显示面板90的后表面的上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

导光表面131、151和171分别以预设角度倾斜,且因此导光表面131、151和171的第一端分别与导光板50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相邻设置,且导光表面131、151和171的另一端分别与显示面板90的上侧、左侧和右侧相邻设置。

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和右表面57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可以被多个阻光突起部153和多个阻光突起部173覆盖。根据实施例,多个阻光突起部153和多个阻光突起部173可以分别在左构件150和右构件170处形成为锯齿形状。根据另一实施例,多个阻光突起部153和多个阻光突起部173可以分别形成为具有不同的形状。

多个阻光突起部153和173分别从导光表面151和171突起,并且具有位于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前面的前端。

在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和支架100的左构件150之间形成预设间隙,且因此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沿着导光表面151通过预设间隙向显示面板90的后表面的左侧照射。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多个阻光突起部153覆盖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一部分,且因此覆盖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l)的一部分。因此,与其他实施方式相比,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的总量减少。在图4中,边框3设置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板90的前面。

根据实施例,在被多个突起部覆盖的左表面55的第一部分处发出的光被阻挡,同时允许在未被多个突起部覆盖的左表面55的第二部分处发出的光。

根据实施例,导光表面151向显示面板90引导从左表面55发出的光。

类似地,在导光板50的右表面57和支架100的右构件170之间形成预设间隙,且因此从导光板50的右表面57发出的光沿着导光表面171通过预设间隙向显示面板90的后表面的右侧上照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阻光突起部173覆盖导光板50的右表面57的一部分,且因此覆盖导光板50的右表面57。因此,与其他实施方式相比,从导光板50的右表面57发出的光的总量减少。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支架100的左构件150和右构件170处形成的多个阻光突起部153和173减少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和右表面57发出的光的总量来解决光反弹现象,在光反弹现象中,由于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和右表面57发出的光而导致屏幕的左侧和右侧看起来比屏幕的中央部分亮。

与左构件150对称的右构件170具有与左构件150相同的结构,且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在下文中,将参考图5至图8来详细描述可以覆盖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的一部分的左构件150。

图5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图3中所示出的支架100的左构件150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沿着导光板50的左边缘设置的支架100的左构件150的局部切割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被组合到后底架10的组合孔11中的支架100的钩子155的局部切割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图3的部分viii(即形成在支架100的左构件150处的阻光突起部153)的放大视图。

参考图5,支架100的左构件150可以形成为与导光板50的左(边缘)表面55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也就是说,支架100的长度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长度相同。根据另一实施例,支架100的长度可以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长度不同。

导光表面151沿着左构件150的纵向方向形成在支架100的左构件150的上表面上,且放置表面152(在放置表面152上放置显示面板90的后表面的左侧)沿着左构件150的纵向方向形成在与导光表面151相邻的最上端。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设置在显示面板90的后表面上的漫射板70可以放置在放置表面152上。

此外,支架100的左构件150包括多个阻光突起部153,多个阻光突起部153沿着左构件150的纵向方向在导光表面151上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地形成。

参考图6,阻光突起部153可以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从导光表面151的下部朝向导光板50延伸,并且以足够的长度突起以覆盖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根据另一实施例,阻光突起部153的形状可以不同。

多个钩子155在支架100的左构件150的下表面处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地形成。如图7所示,钩子155分别以可拆卸方式来组合在后底架10中形成的多个组合孔11中。因此,支架100的左构件150可以通过多个钩子155组合到后底架10中,且因此可以通过多个阻光突起部153支撑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的左侧。

参考图8,阻光突起部153可以通过以各种方式设计阻光突起部153的宽度a和距离b来调节从导光板1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的量。

详细地,可以通过调节阻光突起部的宽度和距离之间的比率,从而在屏幕上提供优化的结构来调节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的量。在这种情况下,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发光量e可以表示为下面的等式1。

e=b/(a+b)

然而,如果阻光突起部153的宽度a大于或等于10mm,则光可以被识别为暗点。因此,可以通过将阻光突起部153的宽度a设计为小于10mm并且针对每种发光量制造预设样本来测试屏幕识别。

此外,可以通过自由地设计彼此相邻的阻光突起部153之间的距离b来调节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的量。

根据实施例,如果阻光突起部153形成为具有长度c以覆盖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则阻光突起部153防止导光板50在导光板50由于在驱动多个led63时产生的热量而膨胀时脱落,并且同时抵消出现在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上的亮线。

换句话说,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可以向外部发光,但是可以同时将光反射到导光板50中。由此,在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内部出现弱的亮线,并且可以随着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切割状态而变化。例如,当在类似于镜子的工艺状态下切割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时,向内反射的光量增加,且因此而相对强烈地识别内部亮线。另一方面,当用被磨损的切割器的齿(未示出)切割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时,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可以被粗糙地切割,并且亮线通过光的散射来抵消。因此,识别出相对弱的亮线。

可以通过调节阻光突起部153的长度c来控制随着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粗糙度而变化的内部亮线。例如,通过将长度c增加产生内部亮线的长度并覆盖导光板50,可以减小内部亮线的方差。

此外,如图9和图10所示,阻光突起部可以有助于侧光根据其形状进行调节。

图9是示出了多个阻光突起部1153的局部切割透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1153形成为宽度从导光板50(即,宽度a2)朝向支架的左构件1150(宽度a1)逐渐变窄。图10是示出了多个阻光突起部2153的下部2153a的局部切割透视图,其被切割成“ᄀ”形状。

参考图9,形成在左构件1150处的多个阻光突起部1153可以具有从导光板50朝向光斜面1151逐渐变窄的菱形形状。

如上所述形成的阻光突起部1153可以具有不变窄的前端(a2),且因此可以保持与具有矩形形状的阻光突起部的光阻挡比率相等的光阻挡比率。此外,阻光突起部1153可以具有变窄的后端(a1),且因此有助于相邻的阻光突起部1153之间的光泄漏更好地散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阻光突起部1153不表现出直接阻挡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1150发出的光的效果,但是可以在精确控制光时应用。

参考图10,如果形成在左侧构件2150处的阻光突起部2153的下部2153a被切割成“ᄀ”形状,则在阻光突起部2153的下部2153a和导光板50之间形成预设空间。因此,由于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从阻光突起部2153的下部2153a(其可以是或可以不是反射材料或涂覆有反射材料)反射,因此重复使用的光的比率比当下部形成近似对角线的形状而不是“ᄀ”形状时增加更多,从而提高了光效率。

图10中未描述的附图标记2151表示导光表面。

图11是示出了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按照组形成有不同的宽度。

参考图11,多个阻光突起部3153a、3153b和3153c可以按照组以不同的宽度形成在左构件3150上。

换句话说,比第二组阻光突起部3153b靠近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分51的第一组阻光突起部3153a可以形成为比第二组阻光突起部3153b宽的宽度。此外,第二组阻光突起部3153b可以形成为比第三组阻光突起部3153c宽的宽度。在图11中形成了属于第三组的一个阻光突起部3153c,但不限于此。因此,可以形成多个阻光突起部3153c。

此外,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可以随着远离光学模块60而具有弱的强度(或者可以减少光量)。考虑到这一点,可以通过将阻光突起部的布置密度朝向与上构件130相邻的位置降低,然后最小化由阻光突起部引起的光量的减少,来防止在屏幕的上角处形成暗的部分。

图11中未描述的附图标记3151表示导光表面。

此外,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多个阻光突起部之间的距离可以按照组随着远离光学模块而逐渐变宽。此外,所有阻光突起部之间的距离可以随着远离光学模块而逐渐变宽,而不论什么组。

图12是示出了多个阻光突起部4153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4153形成为从支架的左构件4150朝向导光板50逐渐变窄的宽度。

参考图12,多个阻光突起部4153可以在左构件4150处形成为菱形形状。阻光突起部4153可以形成为从左构件4150朝向导光板50变窄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阻光突起部4153可以以足以覆盖导光板50的发光表面50a的一部分的相同的长度突起。

图12中未描述的附图标记110、130和4151分别表示下构件、上构件和导光表面。

图13是示出了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按照组以不同的长度突起。

参考图13,多个阻光突起部5153a、5153b和5153c可以沿远离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分51的方向从与图1的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分51相邻的第一组到第二组和第三组顺序地形成在左构件5150处。

属于第一组的阻光突起部5153a的长度c1可以长于属于第二组的阻光突起部5153b的长度c2。此外,属于第二组的阻光突起部5153b的长度c2可以长于属于第三组的阻光突起部5153c的长度c3。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形成突起长度逐渐缩短的、属于远离光学模块布置的组的阻光突起部来防止在屏幕的上角处形成暗的部分。未在图13中描述的附图标记110、130和5151分别表示下构件、上构件和导光表面。

图14是示出了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按照组形成为不同的形状。

参考图14,多个阻光突起部6153a、6153b和6153c可以在左构件6150上按照组形成为不同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属于相同的组的阻光突起部可以形成为相同的形状。

与图1的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分51相邻的第一组阻光突起部6153a可以全部形成为矩形形状。布置得比第一组远离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分51的第二组阻光突起部6153b可以全部形成为菱形形状。布置得比第二组远离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分51的第三组阻光突起部6153c可以全部形成为菱形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属于第三组并且与导光板50相邻的阻光突起部6153c的前端可以形成为比第二组阻光突起部6153b窄的宽度。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按照组形成不同形状的阻光突起部来自由地调节覆盖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的程度。通过这样,可以精细地控制向显示面板的后表面的整个部分或每个部分上照射的光量。

图14中未描述的附图标记110、130和6151分别表示下构件、上构件和导光表面。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适当地调节阻光突起部的高度来调节从导光板的左表面发出的光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阻光突起部的高度低于导光板的高度,则阻光突起部可能不起支撑导光板的作用。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5至图17来详细描述调节阻光突起部的高度的示例。

图15是示出了多个阻光突起部的局部切割正视图,该多个阻光突起部按照组形成为不同的突起高度。图16是示出了图15中所示出的支架的透视图。图17是从图16中所示出的方向f观看的侧视图,即按照组比较阻光突起部的高度。

参考图15,可以在形成在左构件7150处的导光表面7151上形成分别属于第一组至第三组的阻光突起部7153a、7153b和7153c。

如上所述,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量朝向设置光学模块的侧面增加,但朝向远离光学模块的侧面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在下构件110内设置光学模块。因此,可以通过基于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各部分发出的光量,按照组不同地形成不同高度的阻光突起部,并调节远离光学模块的侧面的阻光突起部的布置密度,来自由地调节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量。

参考图16,第一组阻光突起部7153a可以占据与长度l2相对应的区域,该长度l2为左构件7150的总长度l1的约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阻光突起部7153b可以占据与长度l3相对应的区域,该长度l3可以为左构件7150的总长度l1的约1/3,然而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组阻光突起部7153c可以占据与长度l4相对应的区域,该长度l4可以为左构件7150的总长度l1的约1/5,然而不限于此。

如果分别属于第一组至第三组并且以相同的宽度形成的阻光突起部7153a、7153b和7153c如图16所示布置,则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2/3发出的光量可以保持为总发光量的70%,且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的剩余部分发出的光量可以保持为总发光量的30%。此外,右表面57在具有类似配置的情况下也具有类似的发光量分布。

另外,第一组阻光突起部(7153a)可以布置在支架的第一长度(l2)中,第二组阻光突起部(7153b)可以布置在支架的第二长度(l3)中,且第三组阻光突起部(7153c)可以布置在支架的第三长度(l4)中,并且第二长度(l3)可以小于第一长度(l2),且可以大于第三长度(l4)。

此外,由于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量随着逐渐远离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分51而减小,所以如图17所示,属于第二组的阻光突起部7153b的高度h2低于属于第一组的阻光突起部7153a的高度h1,且属于第三组的阻光突起部7153c的高度h3低于属于第二组的阻光突起部7153b的高度h2。另外,可以不形成阻光突起部,但可以在距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分51最远的左构件7150的一部分处保持空出预设长度l5(参考图16)。

如上所述,通过左构件7150的结构,可以使从导光板50的左表面55发出的光量的减少最小化。屏幕可以从其下端到其上端保持大致均匀的明亮。

此外,虽然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可以不同地形成分别属于第一组至第三组的阻光突起部7153a、7153b和7153c的高度h1、h2和h3,以及可以如上所述不同地形成阻光突起部7153a、7153b和7153c的宽度。换句话说,第一组阻光突起部7153a可以形成为最宽的宽度,且第三组阻光突起部7153c可以形成为最窄的宽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使用从导光板的发光表面发出的光和从导光板的侧面发出的光。此外,通过在支架的左构件和右构件处形成多个阻光突起部,可以自由地调节向导光板的侧面发出的光量。因此,当使用小于屏幕尺寸的导光板时,屏幕的亮度可以体现为完全均匀。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支架来固定导光板,且因此可以省略用于固定导光板的附加装置。因此,制造和组装过程可以是简单的,并且可以降低材料成本。

前述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公开。本教导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装置。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旨在说明,而不是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多种备选方案、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