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6183发布日期:2019-01-25 17:0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重量轻、厚度薄、功耗低和辐射小等优点,已成为显示装置的主流。液晶显示模组(LCD Module,LCM)主要包括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和液晶面板(LCD Panel)。由于液晶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此,必须在液晶面板底面上加上一个发光源,最终达到饱满的色彩显示效果,背光模组的作用是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平面光源,使液晶面板能正常显示画面。

背光模组按照背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例如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阴极荧光灯管)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而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置在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折射从导光板出光面出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

现有的背光模组将多个LED灯安装在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的背面,并在背板上开出与多个LED灯形状对应的通孔,多个LED灯通过通孔向导光板提供光源。现有的背光模组存在以下问题:1、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LED灯的发光面(LED灯为侧发光)与导光板的入光面紧密接触,否则在使用时会产生光损失,导致液晶显示器画面显示上的一些问题;2、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保证PCB板和导光板之间相互平行。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可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和良品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由上至下包括导光板、背板以及电路板,所述背板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面;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上安装有多个LED灯,所述多个LED灯穿过所述背板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邻,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并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都包括与所述背板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侧边接触。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背板互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的下端悬空。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为弹性部件。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的下端与所述背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的与所述第一侧边相连的第二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接触部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接触部之间的距离,且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背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多个LED灯的驱动电路。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贴合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反射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背板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可在组装电路板的过程中将电路板置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并能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调节电路板上背光源和导光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得背光源的出光面和导光板的入光面相贴合。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为与电路板侧边平行的条状,可保证在组装过程中电路板上背光源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始终保持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电路板的长度,同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接触部为弹性部件,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可保证不同尺寸的电路板在组装过程中处于夹紧状态。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非光源侧的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光源侧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光源侧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非光源侧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位于背板2外侧的遮光带1,遮光带1可以使用聚酯薄膜,提高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背板2的第一表面21上由下向上依次设有反射板3、导光板4、光学膜片5、下偏光片6、显示面板7以及上偏光片8,其中,光学膜片5包括依次层叠的多个光学元件。背光模组还包括沿背板2端面边缘向上延伸的与背板2垂直的第一侧板22。此外,在该背光模组的非光源侧还包括胶框14,胶框14设置在背板2的第一表面21上,用于对导光板4、光学膜片5以及显示面板7进行限位。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光源侧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的光源侧包括电路板12以及设置于电路板12上表面的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背光源11。其中电路板12位于背板2的第二表面24上,背板2上还包括与背光源11形状对应的通孔25,背光源11放置于通孔25中,同时背光源11的出光面与导光板4的入光面相对设置。背光源11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或者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金属卤化物灯等,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发光二极管进行说明。

在背光模组的光源侧,背光模组还包括沿背板2端面边缘向上延伸的与背板2垂直的第二侧板23,背板2的第二侧板23向导光板4所在的方向水平弯折,形成容置槽17,背光源11通过通孔25沿导光板4的入光面插入于容置槽17中。第二侧板23的弯折部的上水平面与显示面板7之间通过固定件10进行固定。为了防止漏光,在容置槽17与背光源11之间设有反射件9,防止背光源11发出的光外漏。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图3中没有示出遮光带1。如图3所示,电路板12安装于背板2的第二表面24(例如图3中所示出的)。电路板12包括相背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122。其中,第三表面(图中未示出)安装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背光源,同时背光源放置于背板2上的通孔内(图中未示出)。第四表面122安装有用于驱动背光源的驱动电路13。同时背板2的第二表面24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分别位于电路板12的两端,并使得电路板12可以卡和于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之间,最终使得电路板12沿第一方向相对背板2进行移动(例如图3示出的箭头方向移动)。

图4示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件26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限位件26与背板2的侧边相平行。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6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由多个立方体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结构或者为单独的立方体结构。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都和电路板12的第一侧边123平行,以保证电路板12在移动过程中背光源的出光面和导光板的入光面可以相互平行。

图5示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路板12。第二限位件27具有与第一限位件26相同结构,因此图5仅示出了第一限位件26的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件26包括与背板2连接的连接部261和与连接部261连接的接触部26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限位件27也包括与背板2连接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接触部),其中接触部262用于与电路板12的第一侧边123相接触。其中,连接部261与背板2互相垂直,如图5所示,连接部261和接触部262组成的结构的截面为n形。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部261和接触部262构成的结构的截面可以为∧形、Π形等其他的形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的结构的形状。此外,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接触部262的下端悬空,接触部262的下端和背板2之间具有空隙263,为了使电路板12的侧边与接触部262相接触,因此空隙263的高度小于电路板12的厚度。为了使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路板12,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接触部262为弹性部件,例如弹性金属片。进一步的,第一限位件26的接触部262和第二限位件27的接触部之间距离需要小于电路板12第二侧边124的长度,同时第一限位件26的连接部261和第二限位件27的连接部之间的距离要大于/等于电路板12第二侧边124的长度,例如当电路板12第二侧边124的长度为214.2±0.2mm,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需要满足第一限位件26的连接部和第二限位件27的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14.4mm,同时第一限位件26的接触部和第二限位件27的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214mm,即可保证长度为214.2±0.2mm的电路板12在安装过程中始终处于夹紧状态。

此外,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与背板2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6和第二限位件27通过铆接或者螺丝连接安装在背板2上,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光源侧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导光板4和反射板3的入光面从通孔25的一侧延伸至通孔25中(例如图6所示),以使得导光板4和反射板3的入光面位于通孔25中。在组装电路板12的过程中,可以在背光模组的正面通过观察背光源11和导光板4的相对位置,便于将背光源11的出光面与导光板4的入光面紧密接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背板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可在组装电路板的过程中将电路板置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并能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调节电路板上背光源和导光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得背光源的出光面和导光板的入光面相贴合。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为与电路板侧边平行的条状,可保证在组装过程中电路板上背光源的出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光面始终保持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电路板的长度,同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接触部为弹性部件,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可保证不同尺寸的电路板在组装过程中处于夹紧状态。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