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安装结构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444发布日期:2019-08-23 23:3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源安装结构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安装结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光源安装结构的原理图,属于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其中多个光源100'的与基板1'通过焊接固定,焊点对称设置在光源100'的两侧;基板1'表面涂有用于反射光的白漆。图1中如实线箭头所示为光源100'的发出光线的传播路径,光源100'发光时的有效发光角度为120度,相邻两个光源100'的有效发光区域交叉光线之间会形成一个光线的盲区01';光源100'发出的光线在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作用下会有部分发生反射,白漆会将这部分反射的光再次反射,图1中虚线箭头所示为反射光线,其垂直于基板1'的表面。

这种安装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由于尺寸限制,焊点很小,很容易在组装过程中发生拖焊或破损;

2、白漆所反射的光强度较弱,因此无法弥补盲区,降低了背光模组的画质,即使通过增加光源的个数来解决盲区的问题,效果有限,同时增加了成本和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光源安装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盲区问题,安装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光学性能好,画质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源安装结构,包括基板和多个间隔设置在基板上的光源,相邻两个光源之间设置有反光部,反光部朝向发光侧的一面为弧面结构,弧面结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反光部与基板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反光部与基板通过粘接、焊接或卡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光源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置于基板安装有光源的表面,安装板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嵌设光源的第一安装孔,相邻两个安装孔之间的安装板形成反光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光源安装结构还包括胶条,胶条设置在安装板和基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胶条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嵌设光源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沿安装板的厚度方向,安装板的上表面凸出光源的上表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安装板上未设置第一安装孔的表面涂覆有白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反光层为银色。

一种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光源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源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安装板,使得每个光源都能嵌设在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内,受到安装板的保护,与现有技术相比,光源不是直接裸露在基板上,安装更加稳定。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中形成盲区的位置设置了弧面结构,弧面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反光层,由于弧面的反光层能有效反射汇聚光线,光得到了汇聚,因此能够达到一定的光强度,光源的发出光线的传播路径互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盲区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光源安装结构,光学性能好,画质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光源安装结构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源安装结构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的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的装配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基板;2-安装板;3-胶条;02-弧面结构;

21-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

100-光源;

1'-基板;

100'-光源;01'-盲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源安装结构的原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的原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装结构,主要包括基板1,多个间隔设置的光源100与基板1固定,光源100可选为LED灯;相邻两个光源100之间设置有反光部,反光部朝向发光侧的一面为弧面结构02,弧面结构02表面设置有反光层。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安装结构的核心在于,相邻两个光源100之间的弧面结构02表面反光部结构,这种结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弧面的反光层能有效反射汇聚光线,形成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为反射光线,即在现有技术中盲区的位置,光得到了汇聚,因此能够达到一定的光强度,与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光源100的发出光线的传播路径互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盲区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形成表面设置有反光层的弧面结构02,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通过弧面的反光层汇聚光纤以解决盲区问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表面设置有反光层的弧面结构02,以三种结构形式进行举例说明,并重点介绍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源安装结构的原理图,图2中的反光部与基板1一体成型,即反光部为基板1形成的多个凸起。具体地,可以通过将基板1进行设计,使得基板1上对应多个光源100,形成多个凸起,凸起设置在相邻两个光源100之间,每个凸起就相当于一个反光部,凸起朝向发光侧的设置成弧面结构02,弧面结构02表面设置有反光层。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的原理图,区别与上述的结构,图3中的反光部与基板1是分体设置的,即反光部与基板1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卡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值得说明的是,与基板1是分体设置的反光部也可以有多种结构,例如图3所示结构,反光部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在整体结构上开设多个安装孔,光源100嵌设在安装孔内,在未设置安装孔的部分上制作弧面结构02,在弧面结构02表面设置反光层,对应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也可以是反光部有多个子反光部组成,每个子反光部分别安装在两个光源100之间,对应第三种光源安装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的爆炸图,如图4所示,光源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板2,安装板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嵌设光源100的第一安装孔21,在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孔21之间凹陷以形成弧面结构02,弧面结构02表面设置有反光层,安装板2与基板1固定连接。这种结构设置的光源100不是直接裸露在基板1上的,而是将光源100与基板1固定,再将安装板2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21分别与多个光源100对应安装,使得每个光源100都能嵌设在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1内,再通过安装板2与基板1粘接固定,使得每个光源100都能够受到安装板2的保护。嵌设在第一安装孔21而到安装板2的保护,安装更加稳定。

具体地,如图4中所示,可选多个光源100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安装板2上的多个第一安装孔21对应多个光源100的位置设置。光源安装结构还包括胶条3,胶条3设置在安装板2和基板1之间,实现安装板2与基板1粘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图4中的胶条结构,即胶条3的形状与安装板2相同,胶条3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用于嵌设光源100的第二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31和第一安装孔21正对,形成用于光源100的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并不具体限定胶条3的结构形式,只要胶条3能将安装板2与基板1粘接固定在一起,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可见,弧面结构02在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孔21之间凹陷以形成,在其表面设置反光层,使得反光层也为弧形,优选反光层为银色,用于汇聚光。优选可以在安装板2上未设置第一安装孔21的表面涂覆白漆,进一步增强反射光的效果。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源安装结构的装配图,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中可见,当安装板2与基板1粘接固定时,相邻两个光源100之间的空间为弧面结构02,优选沿安装板2的厚度方向,安装板2的上表面凸出光源100的上表面设置,进一步优选安装板2的厚度与光源100的厚度相等,即安装板2与光源100是对应的,安装不同的光源100就可以对应选择不同的安装板2,增加了安装结构的通用性和实用性;安装板2的上表面凸出光源100的上表面是通过设置胶条3实现的,安装板2的上表面凸出光源100的上表面的高度等于胶条3的厚度,这种设置使得光源100能够更好地受到安装板2的保护,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光源100受到干涉而发生拖焊或破损。

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弧面结构02的形状被设置为:被弧面结构02反射而汇聚的光线的交点(图2中虚线的交点)在盲区范围内,即虚线交点在实线交点内部。通过设置弧面结构02的形状,使得汇聚的光线的交点在盲区范围内,能够使得弧面结构02更好地将盲区照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盲区的问题。因此,任意一个弧面结构02的圆心角、弧长以及与相邻两个光源100之间的间隙,都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弧面结构02能够使得汇聚的光线的交点在盲区范围内,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优选安装板2由软性导热材料制成,一方面便于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安装板2将多个光源100嵌设在内,光源100工作发出的热量可以更好地传递给安装板2,安装板2为导热材料,能更好地实现散热。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的光源安装结构。综合图2,在光源100的发光侧,设置了导光板,在导光板的作用下,图2中实线箭头所示的光源100的发出光线会有一定的反射,反射光作用在弧面结构02上,弧面结构02上的反光层能有效反射汇聚光线,形成如图2中虚线箭头所示为反射光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盲区问题,使得背光模组的光学性能好,画质高。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