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装置及摩擦配向方法_2

文档序号:8395342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此不做限制。
[0037]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一种摩擦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参见图4,该摩擦装置同样包括一摩擦辊11,且摩擦辊11的辊面上设有摩擦布12。与上一实施例中不同的是,该摩擦布12的展开平面为相邻两边具有预设夹角(在此设为锐角α)的平行四边形,摩擦布12在摩擦辊11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螺旋曲线状的第三辊间隙15。应理解的是,当展开平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摩擦布12设置在摩擦辊11上时,会在摩擦辊11的辊面上形成螺旋曲线状的第三辊间隙15,并会在摩擦辊11滚过的区域内形成如图4所示的斜线状痕迹(摩擦辊11的移动方向如图4上方的箭头所示,摩擦辊11的旋转方向如图4下方的箭头所示)。相比较于由原有直线状辊间隙在画面上形成的条纹,螺旋曲线状的第三辊间隙15相当于将条纹旋转了一定角度,并同时具有更高的条纹密度(如图4中矩形区域内的斜条纹所示)。具体来说,相较于上述第一辊间隙13所形成的线状痕迹,这里的斜线状痕迹倾斜了90° -α。然而,在摩擦辊11的辊面周长仍为CO时,斜线状痕迹在显示画面上形成的条纹状图案的条纹间距为CO-Sina,明显小于CO,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同样可以将条纹状图案变得更加密集。从而,显示画面上更密集的条纹状图案会使得人眼不易察觉,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提高摩擦的均匀性、改善摩擦类亮度不均匀的不良缺陷。
[0038]更具体地,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一种摩擦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上述展开平面为相邻两边具有预设夹角a的平行四边形的摩擦布12,可以通过例如卷布机的机械结构缠卷到摩擦辊11的辊面上,以使摩擦布12在摩擦辊11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螺旋曲线状的第三辊间隙15。
[0039]基于此,对于高PPI (Pixels Per Inch,每英寸像素数目)的产品而言,本发明使得摩擦工序的参数条件选择范围更广,能有效提高产品品质要求。进一步地,由于改善了摩擦类亮度不均匀的不良缺陷,摩擦布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0040]当然,上述预设夹角a越小,条纹状图案就可以越密集,人眼就越不容易察觉。然而,优选地使上述预设夹角a介于65°与85°之间,大于85°的预设夹角a不能有效地减小条纹状图案的条纹间距,而小于65°的预设夹角a会增大将摩擦布12设置到摩擦辊11上的难度。
[0041]应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实施例中图4示出的条纹状图案是倾斜的,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上述预设夹角a以及摩擦工艺中参数的设置,上述具有第三辊间隙15的摩擦辊11也可以在滚过区域内形成如图1所示的条纹状图案。
[0042]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擦配向方法,参见图1至图4中的任意一个附图,该方法包括:
[0043]辊面上设有摩擦布12的摩擦辊11在基板上滚动(滚动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使摩擦布12摩擦该基板的表面。
[004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摩擦布12在摩擦辊11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摩擦辊11的第一辊间隙13 ;摩擦布12的表面上设有一开口部,开口部形成摩擦辊11的第二辊间隙14。
[004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使第一辊间隙13与第二辊间隙14的间隙宽度一致,以减小两者所形成的线状痕迹的宽度差异,进一步提升摩擦类亮度不均匀的不良缺陷的改善效果。更进一步地,上述设置可以通过预先对摩擦布12上的开口部的设置来实现,例如将开口部的形状与尺寸根据第一辊间隙13的形状与尺寸预先设定,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辊间隙13与第二辊间隙14有很好的相似度,更进一步提升摩擦类亮度不均匀的不良缺陷的改善效果。
[004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辊间隙13与第二辊间隙14可以是相互平行的,也可以是具有预设夹角的,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而将第一辊间隙13与第二辊间隙14平行设置可以对摩擦类亮度不均匀的不良缺陷有较佳的改善效果。而且,第一辊间隙13与第二辊间隙14可以分别位于摩擦辊11相对的两侧(也就是将开口部设置在摩擦布12的中央,有利于提高线状痕迹的均匀性),也可以是任意两个不同的位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0047]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摩擦布12的展开平面为相邻两边具有预设夹角的平行四边形;摩擦布12在摩擦辊11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螺旋曲线状的第三辊间隙15。
[0048]当然,上述预设夹角α越小,条纹状图案就可以越密集,人眼就越不容易察觉。然而,优选地使上述预设夹角α介于65°与85°之间,大于85°的预设夹角α不能有效地减小条纹状图案的条纹间距,而小于65°的预设夹角α会增大将摩擦布12设置到摩擦辊11上的难度。
[0049]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擦配向方法可以利用上述任意一种摩擦装置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摩擦配向,在此不再赘述。
[00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5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摩擦装置,包括摩擦辊,所述摩擦辊的辊面上设有摩擦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布在所述摩擦辊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所述摩擦辊的第一辊间隙;所述摩擦布的表面上设有一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所述摩擦辊的第二辊间隙; 或者, 所述摩擦布的展开平面为相邻两边具有预设夹角的平行四边形;所述摩擦布在所述摩擦辊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螺旋曲线状的第三辊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间隙与所述第二辊间隙的间隙宽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间隙与所述第二辊间隙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间隙与所述第二辊间隙分别位于所述摩擦辊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介于65°与85°之间。
6.一种摩擦配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辊面上设有摩擦布的摩擦辊在基板上滚动,以使所述摩擦布摩擦所述基板的表面;其中,所述摩擦布在所述摩擦辊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所述摩擦辊的第一辊间隙;所述摩擦布的表面上设有一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所述摩擦辊的第二辊间隙; 或者, 所述摩擦布的展开平面为相邻两边具有预设夹角的平行四边形;所述摩擦布在所述摩擦辊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螺旋曲线状的第三辊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间隙与所述第二辊间隙的间隙宽度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间隙与所述第二辊间隙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间隙与所述第二辊间隙分别位于所述摩擦辊相对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介于65°与85°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擦装置及摩擦配向方法,其中的摩擦装置包括摩擦辊,所述摩擦辊的辊面上设有摩擦布;所述摩擦布在所述摩擦辊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所述摩擦辊的第一辊间隙;所述摩擦布的表面上设有一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形成所述摩擦辊的第二辊间隙;或者,所述摩擦布的展开平面为相邻两边具有预设夹角的平行四边形;所述摩擦布在所述摩擦辊的辊面上的首尾连接处形成螺旋曲线状的第三辊间隙。本发明可以改善液晶面板上辊间隙所导致的摩擦类亮度不均匀的不良缺陷。
【IPC分类】G02F1-1337
【公开号】CN104714340
【申请号】CN201510155083
【发明人】刘大兵, 宋军军, 赵磊, 包生保, 邓光鹤
【申请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