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8696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机身薄、省电、无福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
[0003]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液晶面板及设于壳体内的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传统的液晶面板的结构是由一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 Transistor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以及一配置于两基板间的液晶层(LiquidCrystal Layer)所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两片玻璃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处,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 LGP) 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
[0004]在小尺寸显示装置中,为了实现薄型化设计,通常会减薄导光板的厚度。当LED灯条发光面的宽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时,会有大部分的光线失效,因此需要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设计楔形口,请参阅图1,为一种现有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端面100、与所述第一端面100相对应的第二端面40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00与第二端面400的上端的上表面200、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00与第二端面400的下端的下表面300 ;所述第一端面100与第二端面400均为平面;所述上表面200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水平面210、第一斜面220、及第二水平面230,所述第一水平面210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00,所述第一斜面220以一倾斜度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面210与第二水平面230之间;所述下表面300为一整个平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100为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第二水平面230为导光板的出光面;
[0005]以所述第一斜面220与第二水平面230相接处A至所述下表面300设一基准面(如虚线所示),从该基准面至该入第一端面100为该导光板的入光部,且该导光板的入光部为楔形体,而从该基准面至该第二端面400为该导光板的导光部,且该导光板的导光部为长方体,所述导光板的导光部的厚度小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部的厚度。
[0006]通过将导光板的入光部设置为楔形体的结构,可以解决当LED灯条发光面的宽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时造成光线失效的问题,光线在进入导光板的入光部后,在第一斜面220处发生全反射进入导光板的导光部内,经过设于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的反射后由第二水平面230射出。
[0007]然而,随着导光板薄型化的深入,导光板的导光部的厚度越来越薄,导光板的入光部和导光部的厚度差异变大,如图2所示,第一斜面220的倾斜度变大,使得部分大角度的光线无法进行进入导光板内部回收利用,从而降低光线的利用率。在薄型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入光部处损耗的光线更多,而且部分光线会变为杂散光,进入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片区域,导致亮边出现。因此,在导光板中仅仅通过设置具有楔形体结构的入光部已经难以达到理想的光线耦合效率。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可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具有较高的耦合效率,且厚度较小,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薄型化设计。
[0009]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光线的利用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耦合效率,且结构简单,厚度较小。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具有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的第二端面、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上端的上表面、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的下端的下表面;
[0011]所述第一端面呈向导光板外侧凸起的圆弧形;
[0012]所述上表面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水平面、第一斜面、及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一斜面以一倾斜度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与第二水平面之间,所述第一水平面与所述第一斜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0013]所述下表面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三水平面、第二斜面、及第四水平面;所述第三水平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斜面以一倾斜度连接于所述第三水平面与第四水平面之间,所述第三水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为钝角;
[0014]其中,所述第一端面为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第二水平面为导光板的出光面。
[0015]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部和导光部,所述入光部为喇机状结构,所述导光部为长方体结构。
[0016]所述入光部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水平面与第三水平面之间的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部分。
[0017]所述第一水平面与第三水平面之间的厚度在任意位置是均一的;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的厚度在从第一水平面至第二水平面的方向上是逐渐减小的。
[0018]所述导光部包括位于第二水平面与第四水平面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水平面与第四水平面之间的厚度在任意位置是均一的。
[0019]所述第一水平面与第三水平面对应设置且尺寸相等,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对应设置且尺寸相等,所述第三水平面与第四水平面对应设置且尺寸相等。
[0020]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相同。
[0021 ] 所述第一■斜面上覆盖有黑色喂'墨、白色喂'墨、或黑白相间的喂'墨。
[00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于所述背板底板上的反射片、设于所述反射片上的如上所述的导光板、对应所述导光板的第一端面设于所述背板侧壁上的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学膜片组、及设于所述背板上的胶框。
[0023]所述光学膜片组设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二水平面上方,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导光板的第四水平面下方。
[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光板及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为圆弧形,并且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靠近入光面的一侧分别设置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使得大角度的光线经过弧形入光面的汇聚作用后,能够在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处发生全反射,使光线进入导光板内,进入导光板的光线经传导反射后,由出光面射出,并经由光学膜片组后形成均匀的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提高了光线利用率,提升了光线耦合效率。并且由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导光板对各种角度的光线都具有良好的收敛效果,因此在不损耗光线耦合效率的情况下,可以将导光板的导光部的厚度做得更薄,有利于导光板的薄型化设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采用具有上述特殊结构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光线利用率高,厚度较薄,从而该背光模组具有较薄的厚度和较好的出光效果。
【附图说明】
[0025]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0026]附图中,
[0027]图1为一种现有导光板的剖面不意图;
[0028]图2为对图1的导光板的导光部进行薄型化设计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3为本发明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发明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32]请参阅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1,其具有第一端面10、与所述第一端面10相对应的第二端面4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0与第二端面40的上端的上表面20、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0与第二端面40的下端的下表面30 ;
[0033]具体的,所述上表面20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一水平面21、第一斜面22、及第二水平面23 ;所述第一水平面21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0,所述第一斜面22以一倾斜度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面21与第二水平面23之间,所述第一水平面21与所述第一斜面22之间形成第一夹角41,所述第一夹角41为钝角。
[0034]所述下表面30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第三水平面31、第二斜面32、及第四水平面33 ;所述第三水平面31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0,所述第二斜面32以一倾斜度连接于所述第三水平面31与第四水平面33之间,所述第三水平面31与所述第二斜面32之间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