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88048阅读:来源:国知局
位和固定的清洁装置5的框架,显影装置4通过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而绕枢轴4A摆动,以使显影辊6的状态在显影辊6与鼓I接触的状态和显影辊6与鼓I间开的状态之间转换。在转印单元90中,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布置在定位部件91和盒7a-7d之间,如图10所示,并且是用于驱动盒7a_7d的显影装置4a_4d以便与鼓Ia-1d接触和间开的机构。
[0065]如图10所示,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处于被带10和定位部件91夹持的位置(在带10和定位部件91之间)。
[0066]显影装置4与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接合,以使显影装置4a_4d的间开操作杆4Ba-4Bd与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间开钩181a_181d相互接合,如图9所示。间开钩181a-181d是可分别与盒7a-7d的显影装置4a_4d相接合的接合部件。
[0067]将介绍具体的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操作。通过将来自驱动源(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驱动力输入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中来驱动该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也就是说,显影凸轮182由驱动源(未示出)来旋转驱动,该驱动源由控制器(未示出)来驱动控制。显影凸轮182能够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处,显影装置4的显影辊6与鼓I接触,如图9的(a)中所示,在第二位置处,显影装置4的显影辊与鼓I间开,如图9的(b)中所示。显影凸轮182被旋转驱动,以使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互转换。
[0068]通过显影凸轮182,接触和分离杆180相对于线性方向被驱动。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第一位置(图9的(a))是允许将显影装置4布置在接触位置处的位置。第二位置(图9的(b))是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将显影装置4保持在间开位置处的位置。
[0069]接触和分离杆180相对于使接触和分离杆180的间开钩181a_181d与显影装置4a_4d的间开操作杆4Ba_4Bd间开的方向被驱动。在此情况下,如图9的(a)中所示,在各盒7a-7d中,显影辊6的状态转换成显影辊6与鼓I接触的状态。
[0070]而且,接触和分离杆180相对于使间开钩181a_181d与感光鼓4a_4d的间开操作杆4Ba-4Bd接触的方向被驱动。在此情况下,如图9的(b)中所示,在各盒7a_7d中,显影辊6的状态转换成显影辊6与鼓I间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图9中,在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与显影装置4之间的接合位置定位在由带10围绕的区域内部。
[0071]中间转印单元的安装和拆卸结构
[0072]将介绍包括带10的转印单元90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和拆卸以及转印单元与装置主组件101的组装。转印单元90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和拆卸以及组装通过打开二次转印单元70 (其作为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后侧的后部门,如图2所示),从而使装置主组件101后侧的开口 107大开来进行。也就是说,盒7a-7d和转印单元90分别构造为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101。
[0073]在本实施例中,转印单元可从装置主组件101中拆卸的状态被限制为盒7a_7d未安装在装置主组件101中的状态。在盒7a-7d安装于装置主组件101中的状态下,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间开钩181 (图9)与盒7接合,因此阻止转印单元90的拆卸。
[0074]作为后部门的二次转印单元70包括二次转印辊12和构成竖直供给路径103的记录材料引导肋,并通过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缘侧铰接轴70a朝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外部旋转而打开。结果,在装置主组件101后侧的开口 107基本打开。通过该开口 107来进行转印单元90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和拆卸以及组装。
[0075]这时,支撑盒7a_7d的托盘82已经在打开前部门81之后拉出至安装和拆卸位置III。可选地,在全部盒7a-7d都已从托盘82中拆卸的情况下,托盘82也可以被接纳到装置主组件101的内部,随后前部门81也可以关闭。
[0076]转印单元90与装置主组件101的组装通过将转印单元90沿箭头B的方向(图2)穿过在装置主组件101后侧的开口 107插入装置主组件101内而进行。作为后部门的已打开的二次转印单元70关闭至装置主组件101,以便关闭开口 107。在组装该转印单元90之后,在安装和拆卸位置III处,盒7支撑于托盘82上,然后托盘82朝向装置主组件101内部推送和运动,随后关闭前部门81。
[0077]通过开口 107而插入装置主组件101内的转印单元90与装置主组件101的组装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如图5-7所示,设置在转印单元90中的定位部件91的凸部91a插入支架85 (该支架85与装置主组件101的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高精度地组装在一起)的多个定位孔中并抵靠这些定位孔,由此进行定位。转印单元90的固定通过用螺钉紧固左侧和右侧的(两个)盒定位部件91和支架85来进行。相对于能够固定转印单元90的方向(例如图5中的箭头B的方向),转印单元90还可以通过按压件(未示出)来按压和固定。
[0078]在初次转印夹持部Nla-Nld处,带10的旋转方向(RlO)和转印单元90的插入方向(箭头B的方向)是基本相同的方向。也就是说,当成像部分102操作时,压力沿抵靠方向施加。结果,在转印单元90通过压力的作用被固定的情况下,该压力能够降低。
[0079]此外,显影辊6通过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接触和分离操作(图9和图10)而产生的鼓按压方向是与转印单元90的插入方向(箭头B的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也就是说,当成像部分102操作时,压力(部件压力)沿抵靠方向施加。结果,在转印单元90通过压力的作用被固定的情况下,该压力能够降低。
[0080]对比示例
[0081]将参考图11-12简要介绍对比示例中的盒7a_7d和转印单元95的定位结构。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盒定位板92通过螺钉固定至支架87,该支架87与装置主组件101的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组装在一起。
[0082]转印单元95在带10的两端侧包括中间转印框架L93和中间转印框架R94。拉伸(支撑)带10的驱动辊96、张紧辊97和辅助辊98由中间转印框架L93和中间转印框架R94通过支承部分来支撑。
[0083]用于各颜色的盒7a_7d的更换方法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类似。而且,转印单元95的安装、拆卸方向和插入方向及其方法也与实施例1大致类似。
[0084]在转印单元95的定位方法中,中间转印框架L93和R94的定位部分分别抵靠相关的盒定位板92,并由此定位。转印单元95的固定通过用螺钉(未示出)将中间转印框架L93和R94分别紧固至相关的盒定位板92而进行。可选地,相对于能够固定转印单元95的方向(例如插入方向),转印单元95还可以通过按压部件(未示出)进行按压和固定。
[0085]在这种结构中,需要中间转印框架L93和R94,因此定位精度降低。而且,相对于装置主组件的宽度方向(图12中的左右方向),需要两个部件,因此削弱了装置主组件的尺寸减小和空间节省。
[0086]实施例1的效果
[0087]如上所述,两个盒定位部件91设置在转印单元90中。并未像对比示例中那样设置中间转印框架L93和R94。而且,各个盒定位部件91设有用于盒7a_7d的定位部分91Ba-91Bd以及分别用于拉伸(支撑)带10的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的定位部分13a、14a和15a。而且,两个盒定位部件91具有相同的形状。
[0088]通过上述结构,在盒7a_7d和转印单元90之间的定位精度成为高精度,以使得能够实现装置主组件的成本降低、尺寸减小和空间节省。
[0089]而且,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中,与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装置主组件101的空间节省(成像装置100的尺寸减小)。
[0090]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不仅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内,而且用于盒7的定位部件91也设置在转印单元90内,因此与定位部件91设置在转印单元90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成像装置100的进一步尺寸减小。
[0091]另外,转印单元90设有定位部分91B以及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因此在显影装置的接触和分离过程中起作用的力能够在转印单元90的内部施加,以使得能够抑制转印单元90的运动。这种效果将在下文中具体介绍。
[0092]首先,采用与本实施例不同的结构,即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的外部。在此情况下,在盒7定位于转印单元90的定位部分91B中的状态下,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被致动,以使显影辊6与鼓I间开。然后,通过盒7从显影装置接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