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46208阅读:来源:国知局
基板11上。于此,触控感测单元15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11背对显示官能层13的一侧。触控感测单元15例如设置于透光基板111的一表面112而共平面设置。相邻的触控感测单元15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隙区151。触控感测单元15可由透光导电材质制成,例如由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ΙΤ0)或其他金属氧化物制成。图1所示的两个触控感测单元15以相互绝缘为例。另外,在触控感测单元15上方可设置一透光盖板(cover glass)以保护触控感测单元15,这也使得本实施例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应用单片玻璃(one glass solut1n, 0GS)技术。
[0029]第一抗扰斑块16设置于第一间隙区151内。在实施上,为减少制程步骤,可令第一抗扰斑块16与触控感测单元15在同一制程中制造而成,且二者具有相同的材质。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此,第一抗扰斑块16由导电材质制成,且其是电性浮接,且第一抗扰斑块16与相邻的触控感测单元15之间间隔一距离。藉由将第一抗扰斑块16设置于第一间隙区151内,可使触控感测单元15的间距(第一间隙区151)加大,如此一来,即使有粒子P掉落或刮伤产生时,相邻的触控感测单元15亦不会形成短路,因而避免触控失效并能提升产品良率。粒子P例如来自后续制程,后续制程可至少包括机械薄化制程、化学薄化制程、机械化学薄化制程、黄光制程、薄膜沉积制程、及/或薄膜蚀刻制程。藉由第一抗扰斑块16设置于相邻触控感测单元15所形成第一间隙区151之间,可使相邻触控感测单元的间距加大、不会受到后续制程的粒子污染而形成短路,从而提供电性抗扰的效用。
[0030]此外,原本触控感测单元15的间距加大可能会让人眼辨识其存在,但藉由第一抗扰斑块16设置于相邻触控感测单元15之间,使得人眼不易发现,因而能维持显示效能。举例来说,第一抗扰斑块16的宽度介于50μπι与70μπι之间,第一间隙区151的宽度介于70 μ m与130 μ m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抗扰斑块16的材质可包含金属氧化物。另外,第一抗扰斑块的图样16可为一块状斑块或包含至少一弯折状斑块。第一抗扰斑块16可呈弯折图样。
[0031]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a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la的主要不同在于,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a的第一抗扰斑块16a不仅设置于第一间隙区151内,且更覆盖所述触控感测单元15的至少一部分,并填入第一间隙区151中。于此,第一抗扰斑块16a由绝缘材质制成,因此所述触控感测单元15不会形成短路。第一抗扰斑块16a可由透光材质制成以让光线通过。
[0032]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b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lb的主要不同在于,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b更包括一接地单元101以及至少一第二抗扰斑块102。接地单元101与所述多个触控感测单元15共平面,且与相邻的触控感测单元15之间形成一第二间隙区103。第二抗扰斑块102设置于第二间隙区103内。类似地,在实施上,为减少制程步骤,可令第二抗扰斑块102与触控感测单元15在同一制程中制造而成,且二者具有相同的材质。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于此,第二抗扰斑块102由导电材质制成,且其是电性浮接。藉由将第二抗扰斑块102设置于第二间隙区103内,可使触控感测单元15与接地单元101的间距(第二间隙区103)加大,如此一来,即使有粒子P掉落或刮伤产生时,相邻的触控感测单元15与接地单元101亦不会形成短路,因而避免触控失效并能提升产品良率。此外,原本触控感测单元15与接地单元101的间距加大可能会让人眼辨识其存在,但藉由第二抗扰斑块102设置于相邻触控感测单元15与接地单元101之间,使得人眼不易发现,因而能维持显示效能。举例来说,第二抗扰斑块102的宽度介于50μπι与70μπι之间,第二间隙区103的宽度介于70 μ m与130μπι之间。
[0033]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c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c可更包含至少另一触控感测单元15c,其设置于共享电极142侧或画素电极141侦彳,亦即触控感测单元15c可与共用电极142或画素电极141共平面设置或设置于共享电极142或画素电极141之上或之下。于此以触控感测单元15c与共用电极142共平面设置为例。如此,在触控感测单元15c与共用电极142之间可形成电容,并可利用电容依据使用者手指的接触而变化来进行触控感测。
[0034]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Id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抗扰触控显示面板1、Id的主要不同在于,抗扰触控显示面板Id并非FFS显示面板,且其共享电极142d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11,例如是设置于透光基板111靠近液晶13的一侧,使得显示官能层13的液晶藉由共享电极142d与画素电极141所形成的电场而驱动。
[0035]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e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抗扰触控显示面板le的彩色滤光基板11更包括一遮光阵列层BM,且第一抗扰斑块16e对应遮光阵列层BM设置,于此,遮光阵列层BM与第一抗扰斑块16e重叠设置。藉此,遮光阵列层BM不仅可定义画素的位置,同时亦能遮挡通过第一抗扰斑块16e的光线,因而提升显示效能。另外,遮光阵列层BM亦可对应触控感测单元15e设置、或对应触控感测单元15e及第一抗扰斑块16e设置。此外,彩色滤光基板11更包括一平坦层(overcoat layer) 113覆盖遮光阵列层BM。
[0036]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If的示意图,抗扰触控显示面板If应用单片玻璃(0GS)技术。如图7所示,抗扰触控显示面板If更包括一保护玻璃G,其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11上,其中所述多个触控感测单元15设置于保护玻璃G。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护玻璃G可替换成一偏光层、或是保护玻璃G上先设置偏光层再设置触控感测单元15、或是保护玻璃G上先设置触控感测单元15再设置偏光层等等。藉由应用单片玻璃(OGS)技术,可使本发明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减少厚度。
[0037]需注意者,上述各态样的技术特征可单独使用或合并使用。
[0038]另外,就俯视的方向来说,本发明不特别限制触控感测单元、第一抗扰斑块、接地单元以及第二抗扰斑块的形状图样,其可例如为弧形、三角形、四边形(例如菱形)、其他多边形、或其组合。以下以图8A至图8C举例说明之。
[0039]图8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抗扰触控显示面板2a的俯视示意图,其中为方便说明,仅显示触控感测单元25a、第二抗扰斑块202a以及接地单元201a。其中,触控感测单元25a为类似四边形的形状,接地单元201a环设于触控感测单元25a,例如是位于相邻的触控感测单元25a之间。此外,抗扰斑块(于此以第二抗扰斑块202a为例)设置于接地单元201a与触控感测单元25a所形成的第二间隙区内。于此,第二抗扰斑块202a设置于触控感测单元25a的至少一侧或环设整个触控感测单元25a。
[0040]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抗扰斑块或第二抗扰斑块可为多个相邻设置的态样。例如,图8A中的虚线方框所示的第二抗扰斑块202a为二个第二抗扰斑块202a相邻设置,如此一来,相邻设置的第二抗扰斑块202a的宽度可介于ΙΟΟμπι与140 μ m之间,而第二间隙区的宽度可介于120 μ m与200 μ m之间。同样的设置亦可应用于第一抗扰斑块,于此不再赘述。
[0041]此外,触控感测单元25a可包含多个第一触控感测元件T1以及多个第二触控感测元件T2,其中第一触控感测元件T1作为发射元件(transmitter),第二触控感测元件T2作为接收元件(rec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