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46216阅读:来源:国知局
00的整个后表面)或光学部件的一个后表面边缘(即,反射片400的一个后表面边缘)。
[0098]可基于对显示装置10的尺寸以及紧固和支撑力的考虑来确定与光学部件的后表面(即,反射片400的后表面)相对的缠绕膜700的第三区域730的尺寸。
[0099]可在缠绕膜700的第一区域710和第三区域730中形成粘结层。这样,对应于第一区域710的缠绕膜700可贴合到下偏光板130的后表面。此外,对应于第三区域730的缠绕膜700可贴合到反射片400的后表面。或者,可采用双面胶带替代粘结层来将对应于第一区域710和第三区域730的缠绕膜700贴合到下偏光板130和反射片400的后表面。
[0100]粘结层可由压敏粘合剂(PSA)形成。当施加固定压力时,压敏粘合剂(PSA)产生粘合力。
[0101]压敏粘合剂(PSA)可涂布在下偏光板130的后表面上。这样,对应于第一区域710的缠绕膜700可贴合到下偏光板130的后表面。
[0102]这样的缠绕膜700可用来替代设置在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的下表面中和侧表面附近的底盖和引导板。
[0103]由于利用缠绕膜700将光学部件和液晶面板100紧固,所以可去除专门的引导板和底盖。这样,能够减小显示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此外,能够实现最小化的边框。
[0104]一般来说,小尺寸的显示装置10包括具有小尺寸和轻重量的光学部件。因此,缠绕膜700能够充分紧固光学部件并将光学部件与液晶面板100结合。据此,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导航系统等之类的小尺寸设备中,显示装置10的各个组件能够被稳定地支撑和紧固。
[0105]参照图2和图4,第二引导构件520和光源600可布置在反射片400的一个边缘区域中。为此,反射片400可形成为具有比导光板300的面积大的面积。
[0106]第二引导构件520可以是具有高度差的阶梯形状。液晶面板100可置于第二引导构件520的第一阶梯(较高阶梯)521上。FPC膜120可置于第二引导构件520的第二阶梯(较低阶梯)522上。
[0107]第一双面胶带800可插入FPC膜120与液晶面板100之间。此外,第二双面胶带900不仅可用于将第二引导构件520与FPC膜120结合,而且还可用于将第二引导构件520紧固至反射片400的一个上表面边缘。
[0108]光源600可插入第二引导构件520与导光板300的一个侧表面之间。
[0109]尽管附图中示出了在光源600与第二引导构件520之间形成有间隙(或空间),但是所述间隙是由制造容差产生的并且具有非常小的宽度。这样,用于给光源600施加信号的PCB可设置于(或插入)光源600与第二引导构件520之间的间隙中。可选择地,用于释放光源600中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板可设置于(或插入)光源600与第二引导构件520之间的间隙中。
[0110]导光板300可包括光输入部分310和光非输入部分320。光输入部分310可对应于导光板300的一个边缘部分。光输入部分310的侧表面可成为光输入表面311。光输入表面311可面向光源600并接收从光源600发射的光。
[0111]光输入部分310的侧表面和后表面的每一个都可形成为平坦表面,但光输入部分310的上表面312可形成为具有倾斜表面。
[0112]光非输入部分320可包括除光输入部分310以外的导光板300的其它部分。光非输入部分320的上表面313和后表面314的每一个都可形成为具有平坦表面。
[0113]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可在导光板300的后表面上涂布反光层。
[0114]参照图2和图5,第一引导构件510可设置在与第二引导构件520的位置相对的反射片400的另一个边缘区域上。这样,反射片400可具有比导光板300的后表面大的面积。
[0115]第一引导构件510可形成为不具有任何高度差的条形。可利用第二双面胶带900将第一引导构件510贴合到反射片400。
[0116]液晶面板100可置于第一引导构件510上。详细地说,可通过第一双面胶带800将按顺序装载有下偏光板130和液晶面板100的缠绕膜700的一个后表面边缘紧固到第一引导构件510。这样,不仅设置在缠绕膜700上的下偏光板130而且设置在下偏光板130的上表面上的液晶面板100都可被稳定地紧固到第一引导构件510。
[0117]虽然在第一引导构件510与光学片200和导光板300的一个侧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但是该间隙可以是由制造容差导致的非常小的空间。因此,光学片200和导光板300的该侧表面可以以贴合到第一引导构件510的方式被支撑。据此,光学片200和导光板300可被稳定地紧固,从而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没有任何移动。
[0118]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缠绕膜的平面图。图7是示出当图6的缠绕膜包围光学片时的形状的剖面图。
[0119]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缠绕膜700可被限定为第一至第三区域710、720和730。
[0120]换句话说,缠绕膜700可被限定为用虚线区分的第一至第三区域710、720和730。
[0121]对应于第一区域710的缠绕膜700可与(包括光学片、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光学部件的上表面相对(或与之重叠)。因此,第一区域710可被定义为与光学部件的上表面相对的区域。
[0122]此外,对应于第二区域720的缠绕膜700可与光学部件的侧表面相对(或与之重叠)。因此,缠绕膜700的第二区域720可被定义为与光学部件的侧表面相对的区域。
[0123]类似地,对应于第三区域730的缠绕膜700可与光学部件的下表面相对(或与之重叠)。因此,缠绕膜700的第三区域730可被定义为与光学部件的下表面相对的区域。
[0124]缠绕膜700的第一区域710可被定义为具有比光学部件的上表面大的面积。可选择地,缠绕膜700的第一区域710可被定义为具有与光学部件的上表面相同的面积。
[0125]缠绕膜700的第二区域720可被定义为具有比光学部件的侧表面大的面积。可选择地,缠绕膜700的第二区域720可被定义为具有与光学部件的侧表面相同的面积。
[0126]缠绕膜700的第三区域730可设置在光学部件的彼此相对的两个后表面边缘上。
[0127]与光学部件的后表面相对(或与之重叠)的每个第三区域730的面积取决于在缠绕膜700缠绕(或包围)光学部件的状态下,第三区域730的彼此面对的端线之间的第一距离L1。第一距离L1可基于显示装置10的尺寸、光学部件的紧固力和粘附能力而变化。
[0128]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遮光印刷的缠绕膜的平面图。图9是示出当图8的遮光印刷的缠绕膜包围光学片时的形状的剖面图。
[0129]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遮光印刷的缠绕膜701可被限定为占据中心区域的第一区域710、位于第一区域710两侧上的第二区域720、以及在外方向上与第二区域720邻接的第三区域730。
[0130]遮光印刷的缠绕膜701可包括遮光图案750。遮光图案可以以大约10 μπι的厚度被印刷在遮光印刷的缠绕膜701的基底膜上。
[0131]遮光图案750可用来拦截从光学部件泄露的光。因此,在外部不会看到漏光。此夕卜,能够防止由于漏光导致的亮度降低。
[0132]遮光图案750的每一个不仅可形成在整个第二区域720上,而且还可一直形成到与第二区域720邻接的第一区域710和第三区域730的一部分上。
[0133]在第一区域710和第三区域730中的每一个区域内被遮光图案750占据的面积可基于对显示装置10的尺寸、从光学部件泄露的光量和制造容差的考虑而确定。
[0134]印刷在第二区域720中的遮光图案750能够拦截从光学部件的一个侧表面泄露的光。印刷在第一区域710的一部分中的遮光图案750能够拦截从光学部件的一个上表面边缘区域泄露的光。印刷在第三区域730的一部分中的遮光图案750能够拦截从光学部件的一个下表面边缘区域泄露的光。
[0135]遮光印刷的缠绕膜701的基底膜可以是TAC(三醋酸纤维素)膜、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和PC (聚碳酸酯)膜之一。
[0136]TAC膜和PC膜每个都具有低延迟的优点。因此,从光学部件向液晶面板100传输的光可在与光学部件的上表面相对(或与之重叠)的遮光印刷的缠绕膜701的第一区域710中被延迟。
[0137]鉴于这一点,需要基于对上述延迟现象以及光学片200和下偏光板130的延迟度进行考虑来设计显示装置10。然而,每个都具有低延迟的TAC膜和PC膜能够使显示装置10的复杂的光学设计和制造得到简化。
[0138]同时,PET膜不仅能够保持适于紧固光学部件的硬度,而且还能够减小厚度。因此,包括由PET形成的遮光印刷的缠绕膜701的显示装置10具有最小化的厚度和边框。
[0139]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缠绕膜的平面图。
[0140]在图6至图9中描述的根据第一和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缠绕膜700和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