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86360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七2 = 0.58111111,导光板1的长度为1^ = 110mm,通过以上公式即可得到最佳楔形角度θ = 1.51度,并用光学模拟软件对其没有配置 楔形膜和配置有楔形膜的光效进行对比模拟,通过模拟分析,在没有配置楔形膜的背光源 上的平均亮度为1431.25nits,而在相同条件下配置有此楔形膜的背光源上的平均亮度为 1564.71nits,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够将背光亮度增益8.53%。
[0048]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采用ΡΜΜΑ材质,其折射率为nl = 1.49,楔形膜也 采用PC材质,其折射率为n2= 1.586,灯的厚度为= 0.6mm,导光板1的厚度为t2 = 0.58mm, 导光板1的长度为L2 = 110mm,通过以上公式即可得到最佳楔形角度θ = 1.42度,并用光学模 拟软件对其没有配置楔形膜和配置有楔形膜的光效进行对比模拟,通过模拟分析,在没有 配置楔形膜的背光源上的平均亮度为1431.25nits,而在相同条件下配置有此楔形膜的背 光源上的平均亮度为1558.37nits,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够将背光亮度增益8.16%。
[0049]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 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折射层3朝向导光板1的入光侧的一面为向导光面的 入光侧凸起的凸面。曲面的曲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0050]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凸面上的任一点沿着凸面由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在侧向微 结构网点所在侧滑动时,通过该点的切线与发光面所成的角度逐渐减小。
[0051]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光路示 意图;沿导光板1的出光面指向导光板1的多个微结构网点11所在面的方向(如图4所示箭头 方向)、折射层3的折射率逐渐减小。由于光源发出的光大部分以平行光的方式照射向折射 层3,将折射层3的折射率设置的不同,可以使得位于上方的光,具有较大的折射角,可以更 好的射向导光板1的微结构网点11。
[0052] 上述折射层3的具体材料有多种,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折射层3的材料包括:甲 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0053]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MMA,简称甲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是生产透明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PMMA)的单体。
[0054]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 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 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得 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 通用工程塑料。
[005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包括:
[0056] 在背光模组内的光源2和导光板1的入光侧之间形成折射层3,其中:折射层3用于 将光源2发出的光全部折射向导光板1的多个微结构网点11所在侧。
[0057]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导光板1的入光侧和光源2之间形 成折射层3,可以使得光源2发出的平行光经过折射层3折射后,全部射向导光板1的多个微 结构网点11所在侧,可以避免光源2发出的光直接从导光板1的背光面出射出去的现象发 生,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另外通过设置折射层3,就可以不用将导光板1设置成楔形结构, 这样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稳定性,在运输过程中或者在信赖性测试中,背光模组的稳定性 较高,相比现有的喇叭口式的导光板1的设计,可以使整个背光模组厚度变薄,故采用本发 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背光模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58] 上述折射层3可以通过双面胶贴合在光源2的发光面21上,也可以通过溅镀方式形 成在光源2的发光面21上。
[0059] 上述折射层3的具体材料有多种,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折射层3的材料包括:甲 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0060]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又称MMA,简称甲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是生产透明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PMMA)的单体。
[0061]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 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 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得 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 通用工程塑料。
[006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由于上述背光 模组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提高背光模组稳定性,故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较好 的显示效果,具有较好的运输和测试稳定性。
[0063] 该显示装置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平 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不功能的广品或部件。
[006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所述导光板背离 其出光面的一面设有多个微结构网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和 光源之间的折射层,所述折射层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全部折射向所述导光板的多个微 结构网点所在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的透过率大于9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的一面为斜面。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为楔形膜。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发光面为平面,所述折射 层的斜面与所述发光面所成的角度为1度~3度之间。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的斜面与所述发光面所成 的角度随所述折射层的折射率增大而减小。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 的一面为向所述导光面的入光侧凸起的凸面。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指 向所述导光板的多个微结构网点所在面的方向、所述折射层的折射率逐渐减小。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的材料包括:甲基丙烯酸 甲酯和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10. -种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背光模组内的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侧之间形成折射层,所述折射层用于将所述光源 发出的光全部折射向所述导光板的多个微结构网点所在侧。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通过双面胶 贴合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上。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层通过溅镀方 式形成在所述光源的发光面上。13.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用以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提高背光模组稳定性,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位于导光板的入光侧的光源,导光板背离其出光面的一面设有多个微结构网点,还包括: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侧和光源之间的折射层,折射层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全部折射向导光板的多个微结构网点所在侧。
【IPC分类】G02F1/13357, G02B6/00
【公开号】CN105549147
【申请号】CN201610096472
【发明人】李涛, 赵婷婷, 张财政, 李敬石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